16《不倒翁》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

16《不倒翁》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
16《不倒翁》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

16《不倒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一、揭题解题

1.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不少小古文,你还记得吗?记得哪篇?(指名背,齐背)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古文,(板书:不倒翁)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义是个褒义词,“不倒翁”的名字有这样的一段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玉璞。他两次献玉璞给楚王,匠人皆说是顽石,楚王怒不可遏,便下令剁去了卞和的两只脚,卞和含冤而去。

楚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见无人识宝,怀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得知后,觉得事出有因,便召来玉匠开凿这块玉璞,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虽削去双足,乃坚持真知灼见,不胜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作为玩具的不倒翁则起源于唐朝的“酒胡子”。“酒胡子”不倒翁是用纸糊的,中间空、底下实,将它左右摇摆但不倒像个醉汉,是用来讥讽和劝戒少喝酒的,以免醉成“酒胡子”。

3. 这篇小古文是写物的,作者抓住不倒翁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呢?又是怎么写的呢?学了课文就会明白。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照《小古文自学导航学习单》对这篇古文进行了预习,效果怎么样呢?老师要来检查了。

二、读通古文

1.读准读通《不倒翁》。

①指名朗读2——3个。(请生评价: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句通顺等)

2.读出节奏。

如果能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会更好!(指导读好“状似老人”)

①学生练读。②提读。③齐读。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是越来越好!《不倒翁》这篇小古文你们能读懂吗?

三、读懂古文

(一)复习回忆,读懂古文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

学生试着说说语句的意思。

(二)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说说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皆”的意思。如:你我皆学生。须发皆白。

(三)认识老翁特点及写法。

1.作者介绍了老翁的哪些外貌特点?

学生动笔批注。

学生交流。

“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部分)

3.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头大。身短。须长。发秃。”)你发现了什么?(句式结

构一样,字数相同。)

4. 仔细观察,不倒翁还有哪些外貌特点?试着用上述句式说说看。(如:肚圆。眉开。

眼笑。口张。等)

5. 你觉得不倒翁可爱吗?有感情朗读。

(四)动手动脑说“不倒”

1.仔细观察一下(不倒翁实物),为什么把它叫“不倒翁”?(不会倒、倒下后会站起来、底是圆的)

2.你来试试看,把它推倒。(师走下讲台,请多个学生试推。)

3.文中哪句话说明了它不会倒的原因?(“上轻下重”)你瞧,因为它上面轻、下面重,不管你花多大的力气,他随便转几个圈,就又能站起来了。所以小古文中说:“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课件出示)

4.这就是为什么叫不倒翁的——原因(板书)。有趣吗?谁来读出有趣的感觉?

5.小古文中说“以手推之”,你们刚刚推的是谁?(不倒翁)

在古文中,“之”有时就是指“它”,在这篇古文中之指什么?(就是指不倒翁。)所以“以手推之”就是用手推——不倒翁。

6.“以”是用,“之”是指“不倒翁”。用手一推不倒翁,它倒下去以后,马上就站起来了。“随倒随起”就是倒下去后马上就又站起来,时间相隔很短。像这样格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随叫随到、随传随到)学生板书。

师相机讲解:我一喊,你就到了,都是指时间相隔很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词语)

7.这篇小古文字数很少,但写得非常有趣。它把不倒翁的形状以及不倒的原因写得很

生动,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全文)

四、背诵古文

1.复述古文(出示填空)你看,这个不倒翁样子挺可爱,状似()。()大。

()短。()长。()秃。()、()、()、()皆全。它不倒的原因是上()下()。以手()(),随()随()。

2.这么有趣的故事能背下来吗?先练一练。谁来试试?

五、仿写古文

1.拿出自己喜欢的不倒翁或玩偶,让学生仿照《不倒翁》的写法(先整体再部分,写

出外貌特征),写一篇小古文。写在《自学导航学习单》上。

2.行间巡视,学生反馈。(欣赏佳作)

3.师生点评。

人教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 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 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

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3、师: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对于像“收拢”、“徐徐”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对于“一步不落”、“一不留神”“一本正经” 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于“天擦黑”、“数不清”等词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学预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草地的神奇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留心生活,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2.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感受草地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课文导入,唤醒孩子们对课文的记忆,帮助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变化,寻找原因 (一)发现草地变化 1.出示活动单 2.谁找到了描写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说一说? (1)找草地颜色变化的词语,读出这种神奇。(指名读)

(2)这么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3)请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按顺序说说草地的变化 (二)寻找变化原因 1.草地真的会变颜色么?那是什么原因呢? (1)播放视频,观察。 (2)师生合作演一演,理解想象的魅力。 (3)读出生动有趣。 2.初步理解分号的作用。 3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4.蒲公英的变化过程你能不能小组合作说说看呢?出示: 5.总结小作者找到草地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通过观察蒲公英花朵如何张开、合拢,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作的奥秘,为小练笔打下基础。】 三、想象场景,感受快乐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呢? 2.读出快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中年级段孩子能在阅读时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情意。孩子们通过对关键调的理解感悟,更容易与课文中小伙伴产生情感共鸣。】 四、引导课后观察,迁移仿写 1.通过前段时间的观察,收集整理,你们都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指名两个孩子用一俩句话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的前后变化。 2.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些种神奇的植物——出示实物:含羞草,多肉植物。 照片出示含羞草一天里变化的过程,观察。 3.模仿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这些神奇的变化写一写吧。出示: 4.展示精彩片段。 5.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指出:“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回忆自己收集的资料,理清植物变化的过程,再交流分享,让习作水到渠成。】

诫子书教学设计完整版

诫子书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正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 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三、学生分析 本课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于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积累,只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对于学生掌握课文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再深一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课文,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②借助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③积累名言警句,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②反复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 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 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 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 ——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完整版)《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 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张开。) 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 发现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绿 合张合 喜爱 教学反思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精神面貌来引入课题,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减学生紧张的情绪。 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

16、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_1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olden grass teaching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金色的草地》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这种快乐中无意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

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熟读精思、切己体察、潜心品评、多元解读,甚至在修改文本等“读书”活动中,与文本对话,与他人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疑惑,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通有无、互相启迪。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青山不老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壱、导入: 师:昨天晚上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我们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一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

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了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这是多么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优选稿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2.《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播放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大家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郊游!那在你的心目中,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那大家见过金色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金色的草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3、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讲解两个多音字:朝假 三、感知课文,探究草地之谜。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会认“蒲、英”等7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1个生字;摘抄描写草地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课前搜集: 自制的课件、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谜语导入。 师:喜欢猜谜语吗?嘘!听好了,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对,谜底就是蒲公英。(出示词语:蒲公英)咱们再来读一读。 介绍蒲公英, 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绒毛),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抽生交流)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一个。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出示:花瓣)!一起读两次。这个“瓣”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个字很像,你来接着说,你利用他们的偏旁进行区分,真聪明。 这金色的花瓣簇拥在一起,不但美丽,而且把整片草地都染成金色的了。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蒲(pú)公英(yīng)盛开 第二自然段:玩耍(shuǎ)一本正经绒毛哈欠(hāqiàn)引人注目 第三自然段:钓(diào)鱼花瓣合拢(lǒng)手掌(zhǎng) 第四自然段:有趣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教师重点点拨: 会认字 提示:英:不要只读下面,应读“yīng”; 耍:声母是sh,不是s; 拢:读“lǒng”,不读“lóng”,不要只读右边; 钓:不要读成“sháo”,应读“diào”。 点拨:结合身体部位学习“哈”。 会写字 观察生字结构: (1)“蒲、英、察”都属于“上小下大”。 (2)“盛”书写的时候是“上大下小”。 (3)“哈、钓、睡”都属于“左窄右宽”。 (4)“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捺要长一些。 教师重点指导、示范:趣、睡。 2.理解词语:"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片绿绿的青山(出示课件)你想说什么? 滋养我们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 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 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预设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 师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小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牵牛花)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齐天大圣最爱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像太阳,籽儿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认真,这个谜语奖给你答。你的小手举得最直,请你答。 恭喜你,你答对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真不愧是猜谜大王。 二、导入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猜谜语功夫很高,那就再奖一个谜语给大家,嘘!听好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1.介绍蒲公英 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在生字本中写一个。(写的时候要提醒,你的写字姿势最棒!)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放下笔。让我们再和它打声招呼——读绒毛。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读词语)! 花开过后,蒲公英才结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绒球。 2.质疑解疑 a.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b.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 请你用因为,所以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这段话中的一句话,这方法挺不错。你把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说得更清楚了。)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 林淑琴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2.理解主旨,励志修身。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要有初步了解。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教法学法:朗读教学圈点批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直接入题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预设问题:(1)告“诫”了什么?(2)对“子”的影响?(3)家“书”的语言艺术? 2.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的是谁呢?(提醒学生记笔记)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读目标) 三、出示学习任务(课件)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四、识字(圈点勾画批注)(1分钟) 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完成生字词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课件展示文中没有注音的词) 夫()淡泊()()淫()慢险躁()遂()庐() 五、朗读指导(10分钟) 1.平稳深沉要求读准字音 2.层次清晰读出句号长句的停顿四字短语 3.特别节奏拖音节拍读出感叹号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强调) (朗读,要读出一种文言文味道,必须把自己沉进去,把握好语气语调和感情) 三、听记翻译(合作)方式(10分钟) 1.听什么?记什么?听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并记在课本上。(课件展示) 之:的(结构助词) 行:品行 以:用来。(倒装句) 修身:修养身心。 广:扩展增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远大目标”应该是名词吧也:表判断 成学:成就 则:就 遂:最终; 悲:可悲 请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注释加上课文注释,给文章做翻译。 (课件展示译文,学生对比,纠正,齐读翻译) 难点预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赵五家湾学校一一王瑞芳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 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交流背景,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从下面的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场面。 2.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意、。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阅读,感受 “奇迹” .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课件出示: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引导学生把握句中的重点点词语,如“绿色的波浪”、“涛声”、“粼粼的波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课件出示: “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 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一一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出示: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图片和文字。 ME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中“很早”“中午”“傍晚”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及描写草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样貌的词句,表明作者留心观察了解事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草地的色彩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有时张开,有时合拢。课后题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第二题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三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情景,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草地的样子,感受草地给兄弟两带来的快乐。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了有趣的变化,发现了变化的秘密。 学情分析: 学习了前一篇课文《搭船的鸟》,学生初步感受了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了如何进行有序的观察,并能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效的基础。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继续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的方法,并能记录持续细致观察所得,尝试写一个观察片段,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另外学生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样子,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理解并说清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