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阵列和纳米组装体的构筑与应用

纳米阵列和纳米组装体的构筑与应用
纳米阵列和纳米组装体的构筑与应用

题目:

1、纳米阵列和纳米组装体的构筑与应用

报告人:齐利民教授北京大学

2、生物质到平台化合物和液态烃类的催化转化

报告人:王艳芹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时间:2019年5月17日上午9:30(周五)

地点:化学馆120

纳米阵列和纳米组装体的构筑与应用

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构造基元的结构与性质以及这些初级结构基元如何进一步构造成为大尺度宏观材料,由纳米结构基元有序排列或组装而成的纳米结构阵列及纳米粒子组装体因其独特性质或优异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报告将着重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在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进展:(1)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阵列的溶液相可控生长与性能研究;(2)基于单层胶体晶体模板法的纳米碗阵列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3)非球形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与性能研究。我们对所制备的纳米阵列及纳米组装体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分解水、光电探测器、光子晶体传感器、SERS检测、等离激元超材料、响应性可重构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齐利民,1969年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0、1993、1998年分别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回北京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能源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迄今已在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累计被引用12,000余次(其中44篇论文均被引用100次以上),H因子为63。200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4年获第九届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2006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2012年获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现为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ACS Appl. Nano Mater.杂志副主编,《科学通报》杂志编委。

生物质到平台化合物和液态烃类的催化转化

木质生物质作为碳中性资源,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因此成为替代化石资源,生产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可运输液体燃料(汽油、柴油、航煤)的可靠选择。纤维素作为木质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转化为生物质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进而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如2,5-呋喃二甲酸,2,5-二甲基呋喃和长链液态烃类。木质素作为木质生物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芳香化合物的唯一大量来源,可以催化转化为生物航煤的重要成分?芳烃和环烷烃。于此同时木质生物质也可以完全转化利用。这些过程的顺利实现都依赖于高效催化剂的研制,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高性能固体酸催化剂及金属/铌基多功能催化剂的研制,成功制备了生物质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精细化学品(戊二醇,异山梨醇,2,5-呋喃二羧酸)和生物航煤组分油。本报告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①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和催化剂酸性能的影响;②烷烃的制备;③芳烃的制备和NbOx的作用;④生物质的全利用策略。

王艳芹: 华东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工业催化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和1990年分获山东大学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6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任讲师;1999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化学系,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所和德国马普炭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4.7入职华东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围绕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开展了多年的系统性研究工作,讫今完成研究论文170余篇,这些被SCI收录的论文引用次数达5300余次,他引超过4200次,H因子40。其中多篇发在包括Chem, Nat. Commun., AngewChemi., Adv. Mater.,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7891229.html,mun., ChemSusChem, Green Chem., Chem. Mater.等在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近年来围绕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制了系列高性能的固体酸催化剂及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铌多功能脱氧加氢催化剂,成功制备了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精细化学品(戊二醇,异山梨醇,2,5-呋喃二羧酸);生物航煤(辛烷到十八烷的各种烃类)和油品添加剂(2,5-二甲基呋喃)。目前金属/铌基多功能催化剂上生物航煤组分油的生产正在向工业放大推进,拟在中石化的中试装置上进行。

纳米线制备

模板法: 按模板材料可分为碳纳米管模板法、多孔氧化铝模板法、聚合物膜模板法和生命分子模板法。其中聚合物模板法廉价易得。模板法的模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径迹蚀刻聚合物膜,如聚碳酸脂膜,另一种是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两者相比,氧化铝模板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绝缘性,其余还有介孔沸石法、多孔玻璃、多孔Si 模板、MCM-41、金属、生物分子模板、碳纳米光模板等聚碳酸脂膜(聚合物)模板法:聚碳酸脂膜模板是所有聚合物膜模板中使用最广的一种,C.Schonenoberge等以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聚碳酸酯过滤膜为模板,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成功涤制备出了不同直径的Ni、Co、Cu和Au纳米线。 多孔氧化铝模板:采用该方法时,多孔氧化铝模板只是作为模具使用,纳米材料仍需要常规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如电化学沉积、化学镀、溶胶-凝胶沉积、化学 气相沉积等方法。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 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是典型的自组织生长的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微孔直径大约在10~500nm之间, 密度为二丄1「「个/諾之间,阳极氧化法制备的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孔径大小一致,排列有序,呈均匀分布的六方密排柱状。通常孔径在20?250nm范围内,孔间距在5?500nm范围内。目前大部分究主要局限在以草酸为电解液的中孔径模板的制备和研究中。这是由于在草酸电解液中制得的模板较厚、孔径均一、大 小适中。膜厚可达100卩m以上。 当然模板法中这些只是作为模具使用,具体的纳米材料仍需要一些其它的方法来得到,常用的有电化学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聚合、溶胶-凝胶沉积等电化学沉积:电沉积方法主要分为三步,1、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孔径的调节; 2、对氧化铝模板及阻挡层的径蚀,释放出有序的纳米线阵列,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开发出各种纳米器件。电沉积法只能制备导电材料纳米线,如金属、合金、半导体、导电高分子等。 按照电源不同分为直流沉积、交流沉积、循环伏安法沉积、脉冲电沉积。Al 在阳极氧化的过程中,表面生成由致密阻挡层和多孔外层组成的氧化铝膜,极薄的阻挡层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在沉积之前要先从铝基底上将多孔薄膜剥离,通孔,通过离子喷射或热蒸发等在模板表面涂上一层金属薄膜作为电镀阴极。该方法比 较复杂,也有研究者试图不将薄膜从铝基底上剥离,采用磷酸腐蚀致密层薄膜,但是该方法同时使多孔膜变薄,不易控制,也影响了纳米线的纵横比。 交流电沉积方法工艺简单可行,且不需要将模板和铝基底分离,通过控制电流、电压、频率、时间等参数,可合成各种纳米线有序阵列,其缺点是只能在孔中组装单一的金属或合金,当前对于交流沉积时,电流是如何通过阻挡层还没有定论。交流电沉积过程中的阳极电压作用至关重要! 循环伏安法、脉冲电流法:Sun等采用该法,制备了长径比达500的Ag纳米线阵列,Kim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法首次利用Ti涂层解决了AAO膜的阻挡层去除问题,并得到了Si基底上的Pd纳米线阵列。 交流电沉积没有滞留点沉积得到的排列有序且易堆叠,。AAO模板与循环伏安法相结合,被证实是一种制备形状与尺寸可控的有序金属或半导体自支持纳米线阵列结构的有效方法。与直流电沉积相比,脉冲电沉积具有高度可靠性,可补偿纳米孔区域内离子扩散输运动力的不足。 国内学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也较多,于冬亮等人分别在AAO 模板中采

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综述

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综述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摘要: 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本文对最近几年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组装单层膜、纳米尺度的表面改性、超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学与光子晶体。 关键词: 自组装; 纳米技术; 材料;超分子材料 1 引言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在0. 1~100 nm 尺度空间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高技术学科。它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物理、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 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核分析技术) 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技术作为21 世纪新的推动力,将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活、以至于人们的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1 ] 。 自组装是在无人为干涉条件下,组元自发地组织成一定形状与结构的过程[2 ] 。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表征及性质测试,吸引了众多化学家、物理学家与材料科学家的兴趣,已经成为目前一个非常活跃并正飞速发展的研究领域[3 ] 。它一般是利用非共价作用将组元(如分子、纳米晶体等) 组织起来,这些非共价作用包括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力等[1 ,4 ] 。通过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条件,有序的纳米

结构材料能够通过简单地自组装过程而形成,也就是说,这种结构能够在没有外界干涉的状态下,通过它们自身的组装而产生。因此,自组装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2 ] ,它已成为纳米科技一个重要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纳米材料因其尺寸上的微观性,从而表现出特殊的光、电、磁及界面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涂料 [5 ]、催化剂[6-7] 、电化学[8] 、光化学[ 9]及材料科学[10-12 ](如光电子器件)。 2 自组装单层膜 分子与生物分子膜正在被广泛应用到许多研究领域。自组装单层膜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它是分子通过化学键相互作用,自发吸附在固/ 液或固/ 气界面,形成热力学稳定和能量最低的有序膜。在适当的条件下,自组装单层膜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分子和衬底来制备,常用的衬底有Au (111) 、Pt(111) 、Ag 、Al 、Si 、云母、玻璃等。 目前,研究最多的自组装单层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3 ] :由脂肪酸自组装的单层膜; 由有机硅及其衍生物自组装的单层膜;烷烃硫醇在金表面自组装的单层膜。它们的原理很简单,一个烷烃长链分子 (带有10~20 个亚甲基单元) ,其头部基团吸附到所用的衬底上,如硫醇(S —H) 头部基团和Au (111) 衬底已被证明可以进行完美的结合,它代表了一种控制表面性质的模式。硫醇分子在溶液中很容易吸附到金衬底上,形成一密集的单层,尾部基团从表面伸向外部,通过应用带有不同尾基的硫醇分子,化学样品的表面功能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节。自组装单层膜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传输的研究、生物

用模板法制备取向Si纳米线阵列

!蔓…~…一~一——!!堕墨塑j!!盟!L兰量皇Ⅻ”*m4q…‘cⅫM1IK…‘*£“#*m^ nm目Ⅲ^“女女ⅢfIq¨“*n日^%"m^ “*Ⅲ∞*f}m№*Ⅱ{EAmH№镕№cl|i…* ¨m{镕№n№M*{¨∞m∞*‰^Ⅲ““UH }∞HmHPm#目自*¥*∞№1EI々““n tE^t^&¥#“4“*.{;∞m%m#目M¨∞ &’£A"^h|j#¥“a5JeE…nmmⅡtl*% “2∞Ⅻ”lq“镕☆Ⅲm*%&jL”“*H“ ∞l,r*’£K##&’¨n0*R#^2《m镕¥ d*HB^《w自∞fj%&i{,:*m#n№K I"w(vu“#☆m‘lIK*÷p**q"fU…《 “mn∞nM¨&彳L%m№自ⅢⅢHHtⅫg¨^¨ №%¥&*∞’}*%“R"n’_『”#B∞m∞Ⅻ R目~”Bn*¥mm“}tn目f■J"i(vnbn n#n罔]Ⅲ《ft%mK{^^n《*)“4mHj‰n¨M *^mm“J£nm』LH¥n一4n∞¥∞m∞* ^*q"I” I蛮验过雕 ;n目%”KKE“*1£t…Ⅲ9ji2{”R j、ⅢL&^j_上"t#¥&1。a‘lI**#“≈ jn"%女mm《Ⅸ“*““rI,№“《∞m%mM mU&K¨mm彳Lm”f∞”n0#自mmcvD?ILm ?Ij:‘jH#P,I^0∞自#Hr“n《“m¥n十《“ Ⅺ∞mm{m∞*%mⅧ"j¨心1№Ⅻ*m&№mH q^1Kj二“自Fm^【m一*Km4№cm∞o!¨_uln. ∞Ⅲ7;jn‘I镕*十&№:ominmfr{rn镕*m KE#¨HmUm-“nⅢ一☆m≯pa*r*Ⅲ ll【14%mⅡw-_『m镕∞口nⅨ《∞、U№目《^t*Ⅻ ^¨∞m#m—fmⅫ十¨彳L*∞m№m《^0n" ‘rj、l#?1^lm*mi土Wn0‘UⅡ“Ⅲ&m#№“* “¨*Ⅲ∞KmmHfmmf№El2㈣,1忆Ⅺ&,一 i”’Inm#Ⅶ“*∞“%*mm』^~411一I2【】v m^《Ⅲ∞~……删dm”15.=№*Ⅲ4,0~Ⅻ“m彳Ln自Ⅻ一aⅢnn'^hⅢI’4mir¨ ¨“rAP4T"MMI)Im十~Hm№0々Ⅻ*M№ RF日Ⅻ自0Fnn&《∞^m#*目n¨'n’ol/I ”q№#一Ⅲ-”mⅧA自1mRmⅡm‘bⅢ☆40v f“《~…'rM*∞^『n№《&Ⅲ∞^FMⅧ £…fttL月n【qlt(Ⅵ)琳trl_m“¨“】}m nnM☆h*日。A≈w^&#№“n^“*Iqm m¨{t*自’*j℃“*Mmf目#H¨自l,“}Ⅲl∞ “*目-},Il"l#Ⅲn¨tL“r=q㈣IFnt‘^^ H+L{%_堑-?q…qc*)#“☆’t*目*l十^ⅢⅡ^4㈣1‘/mjnmⅡn々4n{sllI.MⅢu0一J9…m{、ln。’mln^Ⅲ∞…*Ⅻ㈣州1.“I?『L目jiW-I∞"~,’_{㈣hm*’口fM目I—Jh-H口tm^一J孙0iK#,Ⅻt1,ⅫH、#%IIt+c’^m?L*},d*r#m4∞_l-tms“l’L*drL0|l*Ⅲmm≈№’LⅡfjLm**LⅢ∞rl*fr≈m∞々m№j蕊叠i

5-第四章 自组装纳米制造技术_讲稿

[1]崔铮. 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5 [2]王国彪. 纳米制造前沿综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31引言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纳米制造技术 当前的纳米制造技术广义上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类。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从宏观对象出发,对宏观材料或原料进行加工,完成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制造。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切割、刻蚀以及光刻等。“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其最小可加工结构尺寸最终受限于加工工具的能力:光刻工具或刻蚀设备的分辨能力等。 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从微观世界出发,通过控制原子、分子和其它纳米对象,制造期望的纳米结构、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自组装和通过工具辅助对不同的纳米尺度对象进行纳米操作。上一讲介绍的原子、分子操纵即属于纳米操作。这一讲主要介绍自组装纳米制造技术。 自组装(self-assembly) 自组装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任何一种由独立个体自发地形成一个组织、结构或系统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自组装。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力将各种结构单元组织在一起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不同尺度的自组装系统 自组装系统的尺度范围广,可以是微观的、介观的或宏观的,小到原子核,大到宇宙天体,均存在广义上的自组装现象,如图。 静态自组装和动态自组装 自组装可分为两大类: 静态自组装(S)是指那种在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平衡的体系,它不需要消耗能量。在静态自组装中,形成有序的结构是需要能量的,但是组装结果处在能量极小或最小状态,一旦形成,它就非常稳定,目前大多数关于自组装的研究都是这一类型。如原子、离子和分子晶体,相分离和离子层状聚合物,自组装单层膜,胶质晶体,流体自组装等。 动态自组装(D)发生机制必须在系统消耗外界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一旦有能量的散失,形成的结构或系统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就会有相互作用产生而被破坏。如生物细胞,细菌菌落,蚁群和鱼群,气象图,太阳系,星系等。动态自

【CN109879328A】一种高效、通用的二维纳米片零维纳米晶共组装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2707.X (22)申请日 2019.03.14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72)发明人 董安钢 吴冠宏 杨东 韩文茜  李明重 邓雨薇 邹金祥 宁静  杨于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张磊 (51)Int.Cl. C01G 49/08(2006.01) C01G 53/00(2006.01) C01G 45/02(2006.01) C01B 32/198(2017.01) C01B 32/90(2017.01)B82Y 40/00(2011.01) (54)发明名称一种高效、通用的二维纳米片-零维纳米晶共组装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通用的二维纳米片-零维纳米晶共组装方法,本发明采用溶液法合成长链有机配体(如油酸/油胺)包覆的纳米颗粒,分散在非极性溶剂里(如正己烷、甲苯),再利用氟硼酸类化合物(如氟硼酸、重氮四氟硼酸盐、四氟硼酸亚硝等)将纳米颗粒交换到极性溶剂(如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此时纳米颗粒的ζ电势为正。接着利用绝大部分纳米片(如氧化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层状金属氧化物、C 3N 4、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碳化物等)的ζ电势为负,通过混合,诱导纳米片与纳米颗粒通过静电组装,得到二维-零维纳米晶。本发明思路新颖,适用广,简单,成本低,功能、应用随组分改变可广 泛调节。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CN 109879328 A 2019.06.14 C N 109879328 A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与零维量子点相比,纳米线具有阵列结构因此有更大的表面或体积比,尤其是他们所具有的直线电子传输特性,十分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转移,由此使得这类准一维纳米结构更适宜制作高效率太阳电池(Si纳米线太阳电池)。《TiO2纳米线和ZnO纳米线则主要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制作》。 Si纳米线的生长方法: 迄今为止,已采用各种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高质量的Si纳米线,利用各种表征技术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检测分析,就制备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热化学气相沉积、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烧浊沉积、热蒸发、电子束蒸发(EBE)、溶液法和水热法等;就生长机制而言,则主要有气—液—固(VLS)法、气—固(VS)法、气—固—固(VSS)法、固—液—固(SLS)法等,就纳米线类型而言,又有本证Si纳米线和掺杂Si 纳米线之分。研究指出,Si纳米线的生长于Si纳米晶粒和量子点的形成不同,后者只需衬底表面具有合适密度与尺寸的成核位置,而前者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同时满足线状结构的生长规律与特点,因此工艺技术要求更加严格。研究者从实验中发现,如果能够利用某一催化剂进行诱导,使纳米点或团簇在催化剂的方向趋使作用下按一定去向生长,预计可以形成纳米线及其阵列结构。大量的研究报道指出,以不同的金属作为Si纳米线合成的催化剂,利用VLS机制

可以实现在Si晶体表面上Si纳米线的成功生长。 目前,作为制备Si纳米线的主流工艺应首推采用金属催化的VLS 生长技术,这种方法的主要工艺步骤是:首先在Si衬底表面上利用溅射或蒸发等工艺沉积一薄层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Au、Fe、Ni、Ga、Al),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利用金属与Si衬底的共晶作用形成合金液滴,该液滴的直径和分布于金属的自身性质、衬底温度和金属层厚度直接相关。此后,通过含Si的源气体(SiH4、Si2H6、SiCl4)的气相输运或固体靶的热蒸发,使参与Si纳米线生长的原子在液滴处凝聚成核,当这些原子数量超过液相中的平衡浓度以后,结晶便会在合金液滴的下部分析出并最终生长成纳米线,而合金则留在其顶部,也就是说,须状的结晶是从衬底表面延伸,按一定的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直径和长度Si纳米线的。 除了VLS机制外,SLS机制也可以用于Si纳米线的可控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在Si衬底表面沉积一层约厚10nm的金属薄膜(Au、Ni、Fe),然后再N2保护下进行热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催化粒子开始向Si衬底中扩散在界面形成Au-Si合金,当温度达到二者的共熔点时,合金开始融化并形成合金液滴,此时将有更多的Si原子扩散到这些合金液滴中去,当氮气通入反应室中时,液滴便面温度会迅速降低,这将导致Si原子从合金的表面分离和析出,其后,在退火温度为1000°C和氮气流量为1.5L/min的条件下,便可以实现可控Si纳米线的生长。在这,SLS与VLS生长机制的主要不同是:前者是以Si晶片衬底作为参与Si纳米线生长的Si原子的原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组装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具体对纳米粒子的自组装进行了介绍,通过组装单元的类型对纳米粒子的自组装进行分类。组装单元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有各向异性的也有各向同性的。分为各向同性刚性粒子的自组装、各向异性刚性粒子的自组装、各向异性柔性粒子的自组装以及各向同性柔性粒子的自组装这四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纳米粒子,自组装,刚性,柔性,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1引言 组装在汉语释义中,是指把零散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使成为整体,组装的过程中,用到的是人力或者机械力。与日常生活中的“组装”不同,自组装(self-assembly)是指在非共价力的作用下,小分子、大分子或纳米粒子组合成规则有序的物体。这里的非共价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作用等,称为自组装的驱动力,非共价力不是人手或者机械可以操控的,非共价力的操控需要人们对于物理化学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自组装形成的规则有序的物体称为自组装体或者组装体(assembly),形成组装体的原料成为组装单元(building block),根据组装单元的不同,相应的就有小分子自组装、大分子自组装和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图1.1是不同尺度物体生产的空间坐标轴,在坐标轴的右侧,常规加工可以制造各种尺寸大于0.1mm的物体,制造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微加工(microfabrication)则可以制造各种复杂形貌的微米物体(1-100μm),比如用双光线技术。在坐标轴的左侧,在零点几纳米到几纳米的尺度内,有机化学已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合成各种目标分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几个纳米到几百纳米范围内,高分子化学家则可以合成各种构造的高分子入梳形高分子,胶体化学家可以合成各种纳米晶体如八角状的纳米晶体,该尺度范围内,虽然还不能按照需要任意地制备物体,但是已经可以制造很多种不同结构不同形貌的物体,然而对于位于坐标轴中间的几十纳米到几个微米的尺度范围来说,该尺度大于化学合成所能制备的物体的上限,小于常规加工和微加工所能达到的下限,该尺度范围内的制造需要人们通过物理化学的原理的理解和使用来完成,这就是大分子自组装以及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的任务所在。 图1.1 Fabrication of objects at all scales 大分子自组装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通过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的方法可以制备二三十种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综述 压力传感器是在压力测量系统中,用来感应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与压力值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输出的敏感元件。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压力传感器有压阻式、压电式、电容式、应变式、压磁式等类型;由于测量压力高低的不同,压力传感器有高压、中压、低压、微压和负压传感器等;由于用途不同,又有压差传感器、深度传感器、液面传感器、医用传感器以及应用在特殊场合的特种压力传感器;由于应用环境不同,又有一般型、防腐型、防高温型等压力传感器。为了输出标准直流电信号,便于计算机采集及与二次仪表规范配置,压力敏感元件可以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压力变送器。 1 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宇宙开发到海底探秘,从生产的过程控制到现代文明生活,几乎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传感器,因此,许多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如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六大核心技术(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体和传感器)之一。在各类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压力、高度、加速度、液体的流量、流速、液位、压强的测量与控制。除此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水利、地质、气象、化工、医疗卫生等方面。由于该技术是平面工艺与立体加工相结合,又便于集成化,所以可用来制成血压计、风速计、水速计、压力表、电子称以及自动报警装置等。压力传感器已成为各类传感器中技术最成熟、性能最稳定、性价比最高的一类传感器。因此对于从事现代测量与自动控制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熟识国内外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发明阶段(1945-196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史密斯(CS。Smith)与1945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技术发展阶段(1960-1970年):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或(110)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1980年):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主要有V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 (4)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年-今):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

题名 “一维纳米结构和纳米线有序阵列”

题名“一维纳米结构和纳米线有序阵列” 作者张立德;孟国文;李广海;叶长辉;李勇; 中文关键词 单位 中文摘要<正>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性能的研究愈来愈迫切。但研究无序随机排列的纳米材料性能却非常困难,既便能获得一些结果,却由于试样之间的不统一与不均匀,使不同研究者获得的同类实验结果没有对比性。为此,我们发展了基于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技术,实现了纳米线直径可控、密度可调。为纳米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金 刊名中国科技奖励 年2007 期03 第一责任人张立德; 2 题名纳米线阵列及纳米图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淑华;林健;黄文旵;卞亓; 中文关键词纳米线阵列;;纳米图形;;信息技术 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上海200092,上海200092,上海200092 中文摘要当今纳米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是将纳米线按一定方式排列与组装构成纳米线阵列及纳米图形,它们是下一代纳米结构器件设计的材料基础,在激光技术、信息存储及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等各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在纳米线阵列材料制备以及纳米图形制作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详述了模板法、自组装法以及纳米刻蚀法等技术的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2069) 刊名材料导报 年2007 期01 第一责任人雷淑华; 3 题名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光伏应用 作者吴茵;胡崛隽;许颖;彭奎庆;朱静; 中文关键词硅纳米线阵列;;减反射;;太阳电池 单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083,北京100084,北京100084 中文摘要采用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方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可以制备出大面积排列整齐、与原始硅片取向一致的硅纳米线阵列,得到的硅纳米线单晶性好、轴向可控且掺杂浓度不受掺杂类型和晶向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成功制备了大面积硅纳米线p-n结二极管阵列。此外,硅纳米线阵列结构具有优异的减反射性能,探索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目前初步研制出了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新型太阳电池,获得了最高为9.23%电池效率。同时也研究了限制硅纳米线阵列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的应用做了前期的探索工作。 基金 刊名太阳能学报

水热法制备纳米线阵列

水热法制备锥状ZnO纳米线阵列及其光电性研究水热法制备锥状ZnO纳米线阵列及其光电性研究 摘要 ZnO是一种在光电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半导体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辅助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径较为均匀的锥状氧化锌纳团线阵列, 并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PEG22000)和氨水的加入量对ZnO纳米线阵列的形貌有直接的影响;分析出了不同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及生长行为,研究了衬底状态、生长溶液浓度、生长时间、pH值等工艺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并对薄膜柱晶等特殊形貌晶体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薄膜的晶粒成核方式主要为异质成核,柱晶的生长方式为层-层生长。生长的ZnO柱晶的尺寸和尺寸分布与晶种层ZnO晶粒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生长液浓度的增加,ZnO棒晶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大。生长体系长时间放置,会导致二次生长,形成板状晶粒。NH3·H2O生长系统,可以调节pH值来控制薄膜的生长。对于碱性溶液体系,ZnO合适的生长温度为70~90℃,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改变纳米棒的生长速率。 关键词:ZnO薄膜,低温,水热法,薄膜生长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ZnO NANOWIRE ARRAYSCONE AND OPTOELECTRONIC RESEARCH ABSTRACT ZnO is an important area in the status of photovolta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Polyethylene glycol (PEG (2000)) 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were prepared by a more uniform particle size of zinc oxide nano cone line array group and use SEM, XRD 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tant (PEG22000) and ammonia addition on the morphology of ZnO nanowire arrays have a direct impact; analyze the different system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growth behavior of the state of the substrate, growth concentration, growth time, pH, and other process parameters on film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other special column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 grain nucleation is mainly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rystal growth patterns column for the layer - layer growth. The growth of ZnO crystal size and column size distribution of ZnO grain and seed layer have the same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 concentration, ZnO ro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crystal.Growth system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will lead to secondary growth, the formation of tabular grains. NH3 ? H2O growth system, you can adjust the pH value to control the film growth. The alkaline solution system, ZnO is a suitable growth temperature 70 ~ 90 ℃, by adjusting the temperature, can change the growth rate of nanorods. Key words:ZnO films,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ethod, thin film growth

纳米线的制备综述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期末报告 姓名:翁小康 学号:12016001388 专业:材料工程 教师:朱进

2017年6月24日

Si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总结及其应用 摘要:Si纳米线是一种新型的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输运特性、场发射特性和光学特性等。此外,硅纳米线在宽波段、宽入射角范围内有着优异的减反射性能以及在光电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传统器件已不满足更快更小的要求,因此纳米线器件成为研究的热点。关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本文主要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大类出发,分别阐述了模板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结合Langmuir-Blodgett技术法和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法等方法。最后介绍了Si纳米线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相关应用。 关键词:Si纳米线;阵列;制备方法;器件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Si纳米线及其阵列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光电性质及其新型器件应用的研究,已成为Si基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一个新的热点课题。人们之所以对Si纳米线的研究广泛关注,是由于这种准一维纳米结构具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其他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力学等新颖物理性质,从而使其在场发射器件、单电子存储器件、高效率激光器、纳米传感器以及高转换效率太阳电池等光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1]。 硅纳米线阵列( silicon nanowires arrays,简称SiNWs阵列) 是由众多的一维硅纳米线垂直于基底排列而成的,SiNWs阵列与硅纳米线之间的关系如同整片森林与单棵树木一样,它除了具有硅纳米线的特性外,还表现出集合体的优异性能:SiNWs阵列独特的“森林式”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减反射特性,在宽波段、宽入射角范围都能保持很高的光吸收率,显著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硅薄膜。例如,对于波长300—800 nm的光,在正入射的情况下,硅薄膜的平均光吸收率为65% ,而SiNWs阵列的平均光吸收率在80% 以上;在光入射角为60°时,硅薄膜的平均光吸收率为45%,而SiNWs阵列的平均光吸收率达70%[2]。这对于硅材料在太阳能高效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光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1 Si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 近年来,为制备有序的SiNWs阵列,研究者先后开发出多种制备方法,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自下而上( bottom-up )”和“自上而下( topdown)”。前者是从原子或分子出发控制组装成SiNWs阵列;而后者则是从体硅(硅片)出

新型高性能半导体纳米线电子器件和量子器件

项目名称:新型高性能半导体纳米线电子器件和量 子器件 首席科学家:徐洪起北京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中明确指出研制可控生长半导体纳米线及其高性能器件是当代半导体工业及其在纳米CMOS和后CMOS时代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任务。本项目将针对这一科学挑战着力解决如下关键科学问题:(1)与当代CMOS工艺兼容、用于新型高性能可集成的纳电子器件的半导体纳米线阵列的生长机制和可控制备;(2)可集成的超高速半导体纳米线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器件中的表面和界面的调控;(3)新型高性能半导体纳米线量子电子器件的工作模式、功能设计和模拟、载流子的基本运动规律。 根据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包括如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新型半导体纳米线及其阵列的可控生长和结构性能表征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采用可控生长的方法来生长制备高品质的InAs、InSb 和GaSb纳米线及其异质结纳米线和这些纳米线的阵列。 生长纳米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取衬底,我们将研究在InAs衬底上生长高品质的InAs纳米线,特别是要研究在大晶格失配的Si衬底上生长InAs纳米线的技术。采用Si衬底将大大降低生长成本并为与当代CMOS工艺的兼容、集成创造条件。关于InSb和GaSb纳米线的制备,人们还没有找到可直接生长高品质InSb和GaSb纳米线的衬底。我们将研究以InAs纳米线为InSb和GaSb纳米线生长凝结核的两阶段和多阶段换源生长工艺,探索建立生长高品质InSb和GaSb纳米线及其InAs、InSb和GaSb异质结纳米线的工艺技术。本项目推荐首席徐洪起教授领导的小组采用MOCVD 技术已初步证明这种技术路线可行。我们将进一步发展、优化InSb和GaSb纳米线的MOCVD生长工艺技术,并努力探索出用CVD和MBE生长InSb和GaSb纳米线的生长技术。CVD是一种低成本、灵活性高的纳米线生长技术,可用来探索生长大量、多样的InSb、InAs和GaSb纳米线及其异质结,可为项目前期的纳米器件制作技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

基于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地铁站台客流诱导系统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9, 8(6), 387-39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7891229.html,/journal/ojt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c17891229.html,/10.12677/ojtt.2019.86047 Subway Station Passenger Flow Induction System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Array Pingchong Wei, Hao Li, Yangkun Dong, Yuhang Wang, Longwei Dong, Chun Wang, Yuanye Zha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Received: Oct. 22nd, 2019; accepted: Nov. 1st, 2019; published: Nov. 8th, 201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waiting passengers on subway plat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waiting passeng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platform entrance and exit, and passengers are more likely to stay in the entrance position.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iting passengers often does not match the passenger dens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car-riage because of the opaque information of the subway carriage.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subway passenger flow, the problems of traffic congestion and waste of space-time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detect the passenger density in real time by using pressure sensors arranged in array. The system first collects the passenger pressure in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train in real time, then judges the congestion level of each compartment b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assenger pressure and the congestion degree of the compartment, and informs the waiting passengers of the congestion de-gree in each compartment by using the guidance display screen and the indicator lamp, so as to make the waiting passengers choose the reasonable boarding position. Finally,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effective induction of waiting passenger flow, thus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of waiting conges-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ubway operation. Keywords Metro Platform, Pressure Sensor, Passenger Distribution, Passenger Flow Induction 基于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地铁站台客流诱导系统 魏平冲,李皓,董洋鲲,王雨航,董龙威,王淳,张媛烨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8日

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是用于机器人中模仿触觉功能的传感器。按功能可分为接触觉传感器、力-力矩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滑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正文 用于机器人中模仿触觉功能的传感器。触觉是人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时的重要感觉功能,研制满足要求的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发展中的技术关键之一。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有机材料的出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触觉传感器的研制方案,但目前大都属于实验室阶段,达到产品化的不多。触觉传感器按功能大致可分为接触觉传感器、力-力矩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滑觉传感器等。 接触觉传感器用以判断机器人(主要指四肢)是否接触到外界物体或测量被接触物体的特征的传感器。接触觉传感器有微动开关、导电橡胶、含碳海绵、碳素纤维、气动复位式装置等类型。①微动开关:由弹簧和触头构成。触头接触外界物体后离开基板,造成信号通路断开,从而测到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这种常闭式(未接触时一直接通)微动开关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缺点是易产生机械振荡和触头易氧化。②导电橡胶式:它以导电橡胶为敏感元件。当触头接触外界物体受压后,压迫导电橡胶,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从而使流经导电橡胶的电流发生变化。这种传感器的缺点是由于导电橡胶的材料配方存在差异,出现的漂移和滞后特性也不一致,优点是具有柔性。③含碳海绵式:它在基板上装有海绵构成的弹性体,在海绵中按阵列布以含碳海绵。接触物体受压后,含碳海绵的电阻减小,测量流经含碳海绵电流的大小,可确定受压程度。这种传感器也可用作压力觉传感器。优点是结构简单、弹性好、使用方便。缺点是碳素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和受压后恢复能力较差。④碳素纤维式:以碳素纤维为上表层,下表层为基板,中间装以氨基甲酸酯和金属电极。接触外界物体时碳素纤维受压与电极接触导电。优点是柔性好,可装于机械手臂曲面处,但滞后较大。⑤气动复位式:它有柔性绝缘表面,受压时变形,脱离接触时则由压缩空气作为复位的动力。与外界物体接触时其内部的弹性圆泡(铍铜箔)与下部触点接触而导电。优点是柔性好、可靠性高,但需要压缩空气源。

毕设翻译 -纳米自组装-

多分散纳米粒子体系中自限性单分散超粒子的自组装 摘要: 众所周知,纳米颗粒通过自组装不断增长形成较大结构依赖纳米粒子的均匀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即使不均匀的无机纳米粒子也可以自发的自组装形成均匀大小的核壳形态的超 粒子。这种自我限制的增长过程是有静电斥力和范德瓦尔斯引力之间的平衡来控制的,而且由宽广的多分散纳米粒子以辅助。由于纳米粒子的组成、大小、形状等这些本身的属性,使得反应产物具有复杂性,形成了自组装结构的大家庭,包括分层次组织的胶状晶体。 单分散的二元混合物纳米粒子或各向同性的高度分散纳米粒子都可以在不同反 应的控制下生成更大的、微观尺度的结构。尤其,片状的纳米结晶颗粒更容易沿着特定的轴吸引在一起,使结构变得更复杂。对于大多数自发地形成块体的纳米微粒来说,反应是不间断进行的,直到组分耗尽或纳米颗粒形成干燥的结晶、复杂固体、沉淀物。在许多情况下,整个产生过程是由强烈的非平衡过程调节,所以产品取决于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单个纳米粒子的一致性上。 一个涉及非均匀的无机纳米颗粒而且导致最终结构高度有序的自限性自组 装过程,将从概念上不同于目前已知的自组织反应。如果发生这样的反应很容易而且廉价,它就可以从应用上改变光转换、太阳能光伏和药物传递等领域。类似于基于单分子层的自限性增长的分层生长组装技术,自限性超结构纳米粒子在产品装配上将会提供极大的适用性,而且对形成块体的成分需求放宽,几率增大。因为自我限制结构在生物系统中士普遍存在的,通过无机纳米晶实现的那些结构有可能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而且介于无机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物质,组装成的无机结构复杂性比得上类似的生物结构。在这里,我们用CdSe、CdS、ZnSe 和PbS纳米粒子展示了这样的组装是可能的,而且只需要竞争和各向同性的条件。这种简单但是通用的装配机制可以用来产生复杂的半导体和金属-半导体超结构,这都显示了几何一致性、几何形状、有无各向异性的重要。 CdSe纳米粒子组装成超粒子 通过微量带有较多电荷的柠檬酸盐阴离子来实现稳定的CdSe纳米粒子作为 开始的一个模型系统,这是由于他们都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二者结合后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和范德瓦尔斯力。纳米粒子多为多晶,外形多为不含明显晶面的不规则球形。CdSe纳米粒子生长和组装同时发生在80℃的溶液环境中。必要时,可以用冷的反应媒介使反应减慢或者暂时停止。在反应的20分钟以内的时候,可以看到平均直径是22±2.4nm、尺寸分布δSP=11%的超粒子,这些用TEM可以观察到。在参照着TEM照片,这些超粒子可以命名为CdSe-20.这种成分的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是2.9±0.7nm,在电镜下属于这种直径分布的概率是25%。令人诧异的是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