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和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和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首先,作为当代进步青年,我们不能误解、曲解、肢解马克思主义,更不能以消极的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理论。

我们应当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来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就如视频《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中,田老师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革命的逻辑与建设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实现富强、民主、自由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以知道今天,我们仍旧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如上文所述,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着中国人们,建设新中国,使新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由的道路,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重要。之所以这么说,因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了,科学的求真精神;为中国解读历史规律,与中国历史人文相辅相成;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即科学社会主义。

为了正确引导人民大众,则需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上文也说,我们不能误解、曲解马克思主义,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则要求我们,一、掌握精髓;二、与时俱进;三、回归大众。具体要求则是实事求是,吐故纳新,结合新时代背景,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回归大众,指导大众。

所以说,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新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由的重要条件;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吐故纳新,指导大众。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我们必须牢记。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认为在将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反对以“刻板的正统”对待自己的理论,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不断修正自己

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或“当时的错误看法”。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新的实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理论源泉和发展依据都在实践之中,并不断根据实践检验自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以远见卓识向人们宣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历史已经并正在证明,“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当代,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就国内而言,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被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了,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新的实践引发的新的实际问题,正是着眼于新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以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科学解答了新的实际问题,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解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真理,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过程中树立的坚定信念。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3.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2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 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 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 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

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评判、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一定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 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头所写,《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人类的财富,他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首先在讨论这个问题是,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简介,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在08年左右,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寻找马克思》,他们采访了中国民众和大学生,然而大都数民众对马克思都不是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有人说马克思是俄国人,而大学生既即使认识马克思,而普遍表示第为了应付考试,其实我们初中就在学马克思了,那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哪?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批判马克思,有人说马克思早已销声匿迹,有人说马克思的思想永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方能攀登得更高。 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看第四章第五章ppt。 同时,目前我们仍在探索阶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实际,并使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哪? 我想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情,灵活地使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全抄。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全部都是对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他曾经启发过当代无数人文社会科学或人文研究一样,马克思主义现在仍然提供着一个最根本的分析视野和价值规范: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逻辑的分析,或者对不义劳动体制的批判等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资本完全不受管制的全球化时代。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大 众 文 艺 143 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第68-72页 [3]《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谢巍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7月版[4]《世说新语》刘义庆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6]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编撰 中华书局 1958年12月版. [7]《〈文心雕龙〉讲录二种》 见《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 陈引驰 编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版[8]同[7] [9]《文心雕龙注》刘勰 著 范文澜 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版 [10]《文选》萧统 编 中华书局 1977年版 [11]《艺文类聚》为“魏陈思王”而《太平御览》则无“魏”字。分别见《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及《太平御览》 中华书局 1960年2月版.[12]同[6][13]同[10] [14] 《〈古画品录〉点校注译》 载《陈传席文集》第一卷 陈传席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内容的解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经典著作之后,才真正知道了一点“什么是共产主义”,真正懂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及方法。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描绘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他们发展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 读到这些美好的描绘,使我们对未来社会充满憧憬和向往,加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来作指导,今天的时代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基本原理、基本判断,就是要认真仔细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中吸取养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具体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境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上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世纪料到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吸收和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所用,一切科技革命的成果,均可吸收他们的有利成分。现阶段,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我们也应吸收他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主等方面的某些见解和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用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继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经过努力探索,我们有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多读读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方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的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所关心的利益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释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P291——29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建国. 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七大纪实与文件汇编[M]. 北京: 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7.10. 作者简介 苗国厚 (1984.11— ) 男,山东单县人,重庆交通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苗国厚1 石加友2 (重庆交通大学 400074) 文史哲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思潮,都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就我国国情而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第四、就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中国的作用而言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接触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好多年了,然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对其了解之上也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在此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这是我最为经常听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说法,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它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产生作用,在哲学上,它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对各种规律都有了新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让他们重新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拯救中国、统治中国的良好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飞快成长。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的大量经济上的策略,在其引导下,中国诞生了邓小平主义,让中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中国成功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切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动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最突出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让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另外,我很青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二字。“辩证”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深刻的,是极其理想的。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需要的、崇尚的也正是辩证的思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有理有据,是对的就是对的,能推到哪就只是到哪,绝对没有办点虚假与臆测。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就有数学的一部分,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又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并给予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为的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来说,这一点对我们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为人民大众所拥护,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事实求是,这是科学的,也是革命的,它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实实在在的理论才真正是有用的,真正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很另我们期待的,那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 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这似乎也检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的土地上渐渐扎根长叶,指引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引领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效率地走上正确的轨道。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尽管风云变幻、世事沧桑,许多人和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但是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学说以及由这一学说所指导的运动却依然光照世界,波澜壮阔,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颠扑而不破,历久而不衰呢?首先,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产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吸收了世界文明中的优秀思想成果并且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进步伐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系。与时俱进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品格,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使这个理论体系永不停顿、永葆青春的根本保证。第三,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同人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和受到检验,始终同实践一道前行。 可以说,虽然世界形势不断变化,有些国家面临着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压力和冲击,但是中国依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作出贡献,与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方针有不可磨灭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是我国近期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过程,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我们党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主义实践之间辨证关系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也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样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会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步入新境界,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就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4号历院吴键在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时,首先我们得对其涵义做一定的了解和诠释。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黑暗的时期,它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西欧工人运动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导引,它的出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两百年来,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受其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它这么有影响力。就在于其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

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演讲题目是《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今天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处在后意识形态的社会中,没有人再去关心那些宏大的事业、宏大的意识形态的方案,相反,每个人都在关心快感、关心金钱,关心那些很实际的东西,这是非常恐怖和有害的。其实今天我们仍然处在意识形态、而非后意识形态中。但是意识形态不再是大的政权方案或哲学方案,而是非常琐碎、微小、不足道的个人体验,遍布在你的日常生活、以及你与他人的互动之中。当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遗忘意识形态之争的时候,今天恰恰是意识形态最强之时,因为当人们认为没有意识形态时,意识形态就化身在他们的日常实践中。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近20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温这些论断时,由衷感到是多么正确!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姓名:田晶职务:记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前几天,参加了全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新闻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以及对我们所从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指导性,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学到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明白了“七条底线”、“八个带头”、“六个目标”等基本的新闻网站舆论导向和基本概念,明白了新闻网站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白了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以及媒体融合给网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知识都是推动我更好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

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读者喜闻乐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一定要以此次学习培训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正在繁荣发展。 一、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 马克思从创立学说的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 条化,因而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某些论断过时的可能性,也从不讳言自己的预测可能失误。人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条件往往就是认识的界限。因此,马克思某些论断的过时 或预测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但是承认马克思个别论断的过时不同于马 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论断和个别结论,而是针对整 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因而是荒谬的。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都会或迟或快“寿终正寝”。而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学 说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随着群众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不断为这个理论肌体注入着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马克思的态 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树立了 一个光辉的样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产物,而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 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对马 克思主义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过时了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马克 思主义实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 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差 距的关键。当前,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旗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偏差。马克思主义不是预言,也不是单纯的什么 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 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和扩展,但无法否定它。 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人能系统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往往人们否定的,只是人 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这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而只是教条地 背几句马克思主义中的谋些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常常被一些人为自身的目的而编成的解 释,就更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了。也有一些人,为了自身的谋种目的,而找出一些马 克思主义的论点,经过断章取义后进行批判,以提高自身的名利。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 本质地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 力的根本,也只有科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只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才可能认识它 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问题并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认 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今天人类社会的 现状和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会过时? 1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 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他们终生从事艰苦的大量的 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 尝辄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认识条件,可能会给马克思恩格斯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论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