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突破“先天不足”,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地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进行着以办学定位引领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办学定位的探索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主动凝练精神文化、不断优化制度文化、精心锻造物质文化、大胆汲取外来文化、巧妙融入地方文化,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实现。而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注意处理好要处理好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处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的关系。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办学定位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并得到共同认可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塑造高校的形象,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道德人格、行为方式,决定着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作用;它区别着不同高校的特色,影响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的实现。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校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多个层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下,近年来一批由专科层次学校独立或合并其它同一层次、类型学校升格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蓬勃发展,成为发挥高等教育教育与社会职能的新生力量,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地位,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软实力”,新建本科院校极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然而,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问题:校园文化特色模糊,制度文化建设不健全,精神文化建设层次不高,物质文化建设欠缺内涵,等等。寻其原因,学者普遍认为是新建本科院校多为数校合并,存在多种文化的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文化底蕴不深、欠缺办学经验;新建本科院校

办学投入相对不足,发展能力有限。但究其根本,我们认为这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密切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在未

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地位的选择,直接体现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数量、种类和质量。从基本的定位来看,我国本科院校大致可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四类,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经验、办学力量、文化积淀的薄弱,与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办学条件要求相去甚远,多类属于教学型的本科院校。从新建本科院校的渊源和服务对象上看,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院校独立或合并而成,多属省市共建性质,多分布于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有密切关系,是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独立或合并前的专科院校或是高职专科、或是师范专科,而“升本”以后的高校发展必然不能完全摒弃“升本”前传统,且需要以过去的办学资源为基础并汲取过往的成功经验,同时作为非研究型的高校,也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侧重应用型、复合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实现的校园文化,其建设亦必须服务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和“复合型”,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导向,切不可盲从于其他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在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中着力彰显自身特色,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二、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

践 1.凝练大学精神,育德才兼备应用型人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

的内核,它凝聚着高校师生员工的操守规范、价值取向和人格理想,通过学风、教风、校风等体现出来,最终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凝练大学精神方面,三明学院着深度挖掘校史资源、恰当融入地方文化,丰富和提升校园精神格调。三明学院前身是由三明师专、三明师范学校、三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其中,三明师范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三明学院搜集保存清末以来校史的相关珍贵史料丰富为校史资料,发扬“闽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夯实校史资源。三明是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出生地,三明学院以朱子文化为纽带发掘地方传统文化,汲取“崇文尚学、循理明义”之理念,吸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之精神,丰富校园精神内涵。基于此,三明学院提炼出“厚德博学”之校训,“艰苦奋斗、追求卓越”之校园精神,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厚德”上,三明学院探索实践“筑牢理想、典型引路、全员育人、机制保障”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培育出“福建省师德标兵”、“2008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曹云露教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同学等师生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感恩、责任、奉献”在师生中间蔚成风气。在“博学”上,三明学院坚持以发展需要培养人才,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能力为重的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初步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办法》,密切校企联系,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着力探索、构建实践育人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将因材施教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教学上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主动创造条件,实施主辅修、双学位教育;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共有522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如此,三明学院的人才培养上呈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模式,始终导向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优化制度文化,保障办学定位贯彻实现。精神是隐性的、是柔性的,制度是显性的、刚性的,科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凝聚力的迸发、价值规范的遵守和办学理念的实现,这也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形成的必要条件。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三明学院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办学治校方针,重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党政工联席会议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和审议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才政策,尊重、关心、培养和用好人才;充分发挥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解决他们的困难。学校将“以生为本”的理念置于顶层设计之上,贯彻于各项教学、行

政管理制度之中。率先在福建省推行全员育人学生导师制,出台《关于建立学生导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管理部门与院(系)定点挂

钩制度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学生导师制度,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局面。今天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不仅要具备扎

实的学科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科学地思维方法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欲实现该目的,高校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之中,灌输于每一位教职工的头脑之中。三明学院制订和实施了《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鼓励支持45周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实践指导课教师到企事业和相关行业一线挂职锻炼3―5个月;鼓励教师带队下企事业(学校)实习、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鼓励教师报考各类职业资格;优先引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企业生产、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近三年,选送40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有保障。三明学院还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台《关于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意见》,鼓励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进

行教学方法改革,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制定《教学奖励办法》,对

各类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奖励,同时将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纳入岗位聘任考核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行创新教育学分制,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科技成果与专利、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等给予创新教育学分,对获得成果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级和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三明学院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如学校“建模团队”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学生作品《可折叠置物架》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福建赛区一等奖,等。 3.锻造物质文化,构建人本和谐

办学环境。物质文化的建设首先是提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必需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而在高等教育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提高校园文化的区分度,要在硬件环境上达

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要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还必须将高校办学定位、校训、校风等蕴于物质硬件与空间之中。地

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在办学基础并不雄厚、区位优势不明显、投入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根据办学规模,在有限的校区内逐年扩大建筑面积,巧妙利用地貌地势,建造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公寓,开发扩建运动场地、学生活动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教育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率,不断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虽然学校升本建校时间不长,但独具

匠心地建造了校史展览馆。如上所述,三明学院深度挖掘学校历史,将清末以来全闽师范学堂的相关珍贵史料陈列于校史馆,将校训、校标、校歌装裱于展示窗,将学校“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短暂而丰满的发展史大篇幅、全方位地展示,让师生在这里接受校史校情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感,增强爱校爱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学校着力营造楼栋文化、走廊文化、办公文化,用凸显育人理念、突出院系特色、彰显时代主题的师生书画佳作、文化创意精品装饰学校建筑空间,为学生学习、教师办公创造清新雅致的人文环境和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让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经受大学精神的洗礼。融合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三明学院精心打造“风展红旗如画”、“大学之道”、“ 文明与精神的史诗”、“客家风情”等

一系列校园雕塑群,以三明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三明的城市发展和三明学院的发展为脉络,融合朱子文化、红色文化(三明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客家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等内容,展开宏大叙事,凸显了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学校的育人理念,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在传承与创新中,以具象化、符号化和艺术化的景观形式展现了一座座一幅幅史诗般的“文明与精神”的画卷。既可以让广大师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三明文化的丰富内涵,时时接受文化的熏陶、引领和教育,彰显着学校文化特色,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同时也使悠远灿烂的三明文化在校园得以继承和发展。

4.放开办学胸襟,主动汲取外来先进文化。今天的高校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先天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如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必然被高等教育淘汰。高校校园文化应有“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的气魄,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大胆学习优秀的办学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念准备、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开放办学,合作育人,

在开放办学中主动“借用”本校所不具备的师资资源,提升学校育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办学中引入优质智力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让外来的育人文化与本校的育人文化相碰撞,与本校的育人实践相结合,为本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三明学院一直以来与老本科高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与复旦大学共建“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海西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院士工作站”落户学校。通过借鉴老本科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利用其优质资源,促进本科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借助闽台合作政策,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0年起,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福建

山区第一所闽台合作“先行先试”项目本科高校,先后与台湾10所

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将具有优势的专业纳入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直接学习、借鉴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引进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校校企(台资企业)”合作育人模式,促进教育开放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目前,三明学院有6个闽台合作项目联办专业,学生375人,已与6家台资企业建立了“校校企”合作办学关系,选派150余名学生赴台学习交流,有20多位

台湾教师来学校进行短期授课,组织学生到台湾企业、台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合作培养人才。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将外国先进大学文化融入自身办学之中,同时也将本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将校外推介。2012年10月成立国际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专门负责聘请、

管理外籍教师及其它国际交流事务;有7名学生赴乌克兰、1名学生赴日本交流,有3名乌克兰学生来三明学院学习交流。在开放办学中,学校汲取有益育人文化,造福于本校人才培养。2011年三明学

院学生代表队“山水食客组”在台湾新竹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高

校学生营销策划邀请赛中获得大赛唯一金奖。 5.突出地方特色,促

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入地方文化,地方文化可以是隐性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是显性的行为文化。融入地方文化,不仅

是形成并彰显学校特色,更是践行新建本科院校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首要要融入地方。三明学院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大局意识,顺应海西建设发展大势,组织实施《三明学院服务海西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规划(2008―2012年)》,全面融入海西(三明)发展战略。一是学科专业调整贴近产业发展需要。根据海西(三明)产业发展需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由升本时的2个增加到10个,比例为33.3%;呼应三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合动漫企业,组建海峡动漫学院,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设置动画、工业设计、媒体创意等专业(方向)。初步形成服务海西(三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建设与环境产业和基础教育等建设发展的专业群。二是以项目带动加快学科专业特色形成。通过实施省高校服务海西8个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凝练学科专业,汇聚和壮大人才队伍,培育产生了生物化工、植物学、结构工程3个省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学科。每个重点学科都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其中生物化工学科的“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科技厅批准建立的三明市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学学科利用三明市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建成“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所合作的三明市三元区被命名为“中国草珊瑚之乡”。通过将地方特色融入学科建设和具体教学中,三明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融入地方是双向的,让地方文化走进校园,也让大学精神走向地方社会。三明学院密切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学校与三明市6个县(市、区)以及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中国动漫集团中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共建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决策咨询等,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创造条件。通过与企业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室和教学实训中心、实践基地,进行人才互聘,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育人,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适应性。如,根据福建是全国运动休闲鞋生产大省的

行业优势,艺术设计专业(鞋类设计与工艺方向)与“安踏”、“匹克”、“361°”等大型鞋服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高校学生实训,在大学精神与地方特色实践的互动中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三、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

要处理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校园文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是精神的、是制度的、也是物质的。以观念形态存在于高校办学定位、校训、校风之中,以制度形态存在于高校各种显性的规章制度之中,以物质形态存在于建筑、设施、景观等之中。校园文化是丰富的,它需要以上述各种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缺一不可,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渗透于制度与物质建设之中,是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的重要形式。物质建设如缺少精神文化的渗透,将缺少人文气息与育人功效;制度建设如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将是缺少真善美的“冰冷”律令,减弱其实施效能;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如缺少制度文化的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失去秩序,难以实现办学定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认真规划,统筹协调,确保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和教育。 2.要处理好校园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由于办学定位的差异性,如果在实践中确实以办学定位引领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造就富有特色、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品牌。但是出众的、高品位的特色校园文化首先要求有科学的办学定位,科学的办学定位既是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条件等特殊的办学实际,同时又必须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能与普世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标准相违背,避免因一味盲目追求“特殊化”,而从盲从于品牌高校的趋同校园文化走向盲从于标新立异的不切实际。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首先体现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理念,然后才是贴近各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实际,在深入研究学校办学条件与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适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要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并非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升本”以前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绝非一无是处;当前高等教育流域流行的高层次校园文化也不是绝对的

“万金油”、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继承要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寻找以往办学历史中的有益资源,要及时总结自身办学的经验与教训;借鉴要有选择地吸收古、今、中、外相关领域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其改造内化为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创新要基于历史、结合实际、面向未来,将校园文化建设贴近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簇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只有在社会变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批判、调整和创新,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努力下传承并实践,永葆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品牌力量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社,2005.

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张宝君.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N].吉林日报,2012-08-18(A7).

宋孝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培育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2012(3).

田建邦.浅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王守义,杜喜荣,彭喜保.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推进素质教育——记怀柔一小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北 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11 年,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占 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500 多平方 米。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整洁,景色宜人,被誉为花园式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000余名;教职工180 人,其中党员113人,中学高级教师3 人,小学高级教师101人,市级骨干教师4 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1 人,还有北京市优秀书记、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市、区级集体奖励100 余项。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和谐求发展,以精细求发展,以学习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务实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远远大于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渗透到学生人生品格的长远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水平,更决定了人才的品质,它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优秀的学校文化,谁就拥有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当前,优秀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校发展的一种核心力量,并渗透于学校的所有活动之中,成为约束师生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促使师生放弃一

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形成共享目标、荣辱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组织之间更加协调,内涵发展更加持续。因此,精心打造学校文化是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基本思路 「学校工作整体优化? 学校新文化创建-教育教学全面优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新发展) I教师学生人人优秀J 二、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目标 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传承民族和怀柔一小优秀文化传统为重点,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和内容,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优质、团队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精神风貌良好、内涵发展持续的校园。 三、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实施 1.激人奋进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层次, 它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质品牌的关键所在。为此,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 我们深入把握理论,认真实践探索, 通过系统设计“文本化”层面,精心建构“物化”层面, 尤其是着力推进“人化”层面,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一个学校有校园文化。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前沿阵地,更应该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身心愉悦,内心充实,具有成就感)、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高举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大旗,提倡学生自律、自治,有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经营意识,在有序、务实、高效、和谐、创新上做文章。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利用励志语,唱响班级文化主旋律。 几年来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励志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感恩意识。 所谓“励志语”,我觉得没必要界定确切的含义,只要是积极向上、温暖健康的言辞均可以称得上是“励志语”,用积极的语言催人上进,用温暖的话语暖人心脾。师生生活在洋溢着“励志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心态便会变得积极,从而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 (一)、教室励志语。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开中说话,每一件物品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学论文不仅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而且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1、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拟定出班规,时时提醒自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名言,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句句激励着学生自己。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宁可充实过一天,不愿茫然活一生。三天改变态度,三月改变成绩,三年改变人生。人生:昨天是过去,今天是转折,明天是辉煌。展示自我风采,成就天生我才。积极、踊跃、敢于创新就是成功的最好办法。 鼓励学生写“道德长跑日记”。写日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又可以和老师相互沟通,学生有心理话,对老师和同学有啥看法,都可以通过日记反映给班主任,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指导。因此,不管再忙,我都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并简要给以评语。这样对同学中间许多小事不用到学生中了解、调查,通过日记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便于掌握班级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会计毕业论文另外,在写日记的同时,学生也出了不少新思潮,好动向,奇点子,妙建议等。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作为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

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发表时间:2012-11-28T11:29:56.17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9期作者:张莉[导读] 学校文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张莉新疆农七师130团中学 834034 摘要本文对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了探讨。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体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在创建校园文化时,我们结合新疆团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建设发展规划。 一、认真分析学校现状 我校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共青镇,紧邻独克公路西侧38公里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校舍两万平方米。全校现有51个教学班(其中有普通民族班4个,双语民族班5个),1934名学生(汉族学生1825人、哈萨克族学生109人,住校生713人),教职工24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84人)。我校属于九年一贯制民汉双语学校,由原三角庄民汉学校和130团完全中学合并而成。 二、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味”的总体思路,加强校园显性的文化建设,例如: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见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记。在此基础上,由显性向隐性推进,建设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应遵循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应把体现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作为建设的方向。 2、应当遵循艺术性的原则。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将传统与时代整合,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的内涵。 3、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提高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允许不同的风格并存。 四、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机制 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 2、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和落实。 五、确立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思路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分四部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第一阶段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阶段。(一)物质文化建设 1、第一阶段的目标为营造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因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阶段的具体措施为: (1)制定出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化目标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2)对校园实行净化。 (a)坚持做好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常规化卫生清洁工作,由值周班协同团委、学生会监督校园卫生的情况。 (b)适当增加校园内外的垃圾桶数量。 (c)定期清理校园内外的卫生死角,墙面卫生等。 (d )联系团相关部门,清除学校周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网吧,流动摊点,加固校园围栏,净化学校周边环境。(3)对校园环境实行大面积绿化。从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种草,将学校建成“绿色”学校。(4)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2、制作统一的校园标识 第一阶段:制定并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统一制作校徽;创建绿色学校宣传栏。具体措施有:(1)首先在师生中征集,然后在教代会上审议并确定。(2)制作成黑体的钛金字,配红色的铝合金板,安装于教学楼大厅正前方。(3)装裱为条幅、卷轴或横批,根据需要,悬挂于校长室,会议室,图书馆等场所。(4)定制6个不锈钢框架、玻璃蒙面的大型宣传橱窗,安置于学校正大门 第二阶段:在学校的重点部位张贴导示牌、安全通道指示牌、警示牌等;墙面设置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学校全景图;发动全校师生设计出班牌、功能教室牌。 第三阶段:发动全校师生设计校徽、校歌、校旗;因为,它们是学校形象不可缺少的象征。具体措施是在校内征集,自主设计与专家参谋相结合,最终由校委会审定。 3、在学校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点 第一阶段目标:统筹布置校内走廊,形成初具规模的走廊文化,一楼以爱国,爱家乡,爱学校为主题;二楼以中华国粹,传统文化为主题;三楼以放眼世界为主题;四楼以展望未来为主题。 具体措施有:(1)按照楼层主题,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学校的文化建设小组统一设计内容和图案,选择名人、名家名篇、名人名句、格言等内容,由喷绘公司印制后,统一装框悬挂在各楼层的墙壁上;(2)在走廊的墙壁上布置学生的绘画、书法等作品;(3)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征集原创诗歌、散文,裱糊上墙。(4)利用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橱窗、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校风和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目标:布置教室、办公室,形成各具特色的室内文化。 具体措施有:(1)在办公室内张贴教风、党的教育方针或者师德名言警句;(2)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设计班级宣言、宣传园地,图书角,卫生角;搜集适合室内文化的名言警句,名人或风景的图片或者师生原创作品。 第三阶段目标:整修篮球场,修建800米塑胶跑道及其附属设施;美化操场景点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具体措施有: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教材阅读辅导 本讲内容,是整合了教材第六、七章的内容而重新组织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省略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省略了教材的部分内容。省略部分有:第六章第五节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一般过程”的问题,第七章第一节关于“为什么要关注学校文化”的问题。各章节中一些更加具体问题的省略,不一一列举,请学员们对照讲义的内容。凡是省略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关于调整和拓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结合学校管理实际以及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调整和拓展。 1、关于创建学校特色的外部条件(见教材P.162) a.把教材中“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创建特色注入了活力”调整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土壤”; b.在教材提出的两个外部条件之外,我们增加了一个条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普及基础教育,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发展动力”; c.为了便于学员们理解和记忆,我们以相近的句型结构统一了三个外部条件的表述方式:“……提供了社会土壤”、“……提供了政策保障”、“……提供了发展动力”。 2、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问题(见教材P.173) 为了更好对应于“目标优化模式”、“内容优化模式”、“方法优化模式”,我们把教材中的“系统优化模式”调整为“管理优化模式”,从而构成了“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系统。 3、对教材中第七章的处理(见教材P.178) 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原来共四节的内容,整合为“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两个问题。 4、关于校园文化的“制度形态”问题(见教材P.182) 我们把教材中“法令的”、“道德的”、“行政的”的表述方法,调整为“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管理体系”的表述方法。 5、优化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形的人文素质培育(见教材P.199) 根据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校园环境建设区分为“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性的人文素质培养”两个方面。显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隐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工作情态等。隐性的环境情景,更深入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而又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三、教材中的图示和案例,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 教材中,对“学校文化的构成”,作者以“图示”的直观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揭示得很清楚(见教材P.182《图7—1》),请学员们在学习中要深入分析领会《图示》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说明问题,作者引用了不少案例辅助理论的说明。教材中凡是以“楷体”字体标列出来的内容,需要认真阅读、领会。 内容学习辅导 在学习本讲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1、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淮安外国语学校汤余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庄子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载体,从庄子的话中不难看出文化与一个学校发展 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淮安外国语 学校是翔宇教育集团的发祥地,集现代化、花园式、书院气于一体。校园内周恩 来广场庄严典雅,紫藤廊曲径通幽,未央湖碧波倒影,学子桥静卧水上,风景墙 古朴别致。主教学楼临水而建,楼影一体,别具匠心。校园举目所及、举足所进 既是知识的殿堂,更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工 作,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校本教材, 让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形成中西文化 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特质。 历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中国书 法教育的最高荣誉“兰亭中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示范初中”、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 学校”、“江苏省科研园地育人摇篮”、“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单 位”、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始终与校园文化建设分不开的。 一、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打造人文艺术校园 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等。 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有标志性建筑----周恩 来铜像广场,概貌学校一切工作;有精致的语录牌----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彰 显着学校“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校园里有师生的成果展示 台;校园里随处能听到彬彬有礼地问候语“老师好!”校园里任何地方都是排 着队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闹,听不到说脏话;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 校园处处有浓浓的课改气息,有特有的书香气息,人文气息。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

我看校园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则是这方水土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在。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犹如鲜花缺少养料的滋养,犹如鱼儿离开水分的滋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因其有着巨大而又潜在的育人功能,对一所学校及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就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深层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硬件环境建设,如校园内的教学建筑设施、校园景观及其绿化和楼廊的布置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丰富的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形象地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反映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空间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依依气韵、淡淡情调和融融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作用为精神引领与熏陶感染。校园文化植根于历史,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学校建校愈早,其历史愈久远,其文化也愈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样的校园文化对同学们的影响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人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对他们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消极的校园文化会导致学生的颓废消沉。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必然造成校园气氛的沉闷,使校园如死水一潭,给师生心理和精神带来沉重的压抑感,影响工作和学习,影响办学水平的提高,甚至造成校园偶发事件上升。 三、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校园环境,能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扭曲,引起了老师们的担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濡染,走进校园,能

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一些什么话?怎样让孩子们听到、听懂、听进、乐听、想听每一面“墙壁”所说的话?怎样让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外化为他们的言行呢? 第一,要让它们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残疾,知识的欠缺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深奥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网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墙壁”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对于学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级教室的楼道里,贴上“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比许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他们的心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中国特色的写意画比起生硬的电脑制作、统一打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动百倍。学校的报栏橱窗更多的是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就是一处校园装饰物,像这些对全校学生开放的知识窗口何不用上汉语拼音呢?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别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制造一具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养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环境育人,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们每个班级别处的走廊里,都有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大伙儿一致推选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因此,每每新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脚观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艳羡,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希翼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别例外。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别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脚迹”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个地方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别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个地方凝结,智慧在这个地方闪光,个性在这个地方张扬,梦想在这个地方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觉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 学校是我家,干净靠大伙儿。”……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适应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脚欣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事实上它们也有生命。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日子。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爽朗、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 ……从而丰富师生文化日子,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日子。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脚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惟独人格才干妨碍人格的进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算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间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闻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具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

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方案

“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计方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委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品一校的发展思路,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重庆“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五个校园”建设,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巍巍石壕留忠魂,浩浩綦河谱华章。綦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大写了一个红色的綦江!一个红色的石壕! 綦江,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19年下半年,綦江成立了全川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的“青年砥砺会”。1926年1月,中共綦江县支部建立,这是重庆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4月,震惊全川的“綦江米案”爆发。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綦江石壕境内,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四渡赤水战机…… 綦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现已被确定为重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綦江,英豪辈出。这块热土哺育了大批让人铭记的革命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綦江党团创建人、四川省委秘书长,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赣省委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被周恩来称赞为“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三位烈士;红岩烈士明昭…… 革命的历史在綦江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綦江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綦江建设的飞速发展,綦江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綦江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石壕红军烈士墓、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前来缅怀瞻仰学习。 石壕小学依傍大娄山脉,地处黔贵之北,在石壕镇打造旅游名镇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亚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农村边远学校,作为一所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进驻石壕场镇并把指挥部设在校园内的石壕小学,近有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周边地区有贵州遵义会议和土城战役、四渡赤水以及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石壕及綦江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石壕红色旅游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旅游”的主题。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 一、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方案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方案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的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 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文化可以育人,文化可以兴校,文化可以加强凝聚力,提高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 位,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启航文化建设领导组 为确保科学合理、有序高效地推进“想要的明天从这里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成立“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所有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成员:办公室负责“书韵飘香、读书致远”特色建设的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督促 管理。 二、启航文化的背景 我校位于交通便利、正快速发展的XXXXXXXX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镇的经济、文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伴随着泸州XXXX机场的启动,XXXX镇的发展必将再一次腾飞。学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我们任重而道远。为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XXXX教育名校的特色。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带头,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领导小组就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完成了概念的界定,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计划,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启航。培养良好的习惯,奠定坚 实的基础,想要的明天从这里起航。 三、启航文化的内涵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彰显学校特色,突出“希望人人成长,务求人人成人”的办学理念,切实把关注学生成长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体现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加强规范引导,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在校务会的领导下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是融合教育与艺术的一种会说话的空间,校园文化则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学校,九年一贯制,2008年地震后,重建了教学楼、住宿楼、食堂。现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刚刚投入使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这两年,我校在学校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配合下,特别是体育老师的努力下,正在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争取让足球文化引领我校继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 校园文化应是全校的精神家园,有足够的心理向心力,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特色,把学校创办成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让光辉学校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校园文化不仅在精神上要作好师生的向导,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一次次活动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我校的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门文化。在我们校门前有一面围墙,我们设计了一幅长约30米,宽2米的足球宣传画,有我校的足球活动开展,有世界足球明星,有足球口号,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校园足球文化。 2、橱窗文化。学校充分利用仅有的两个橱窗,设计了学校的足球宣传栏,及学校足球队的简介。

3、墙体文化。根据中小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学校在显眼的位置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教学楼每层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悬挂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图片和南充历代名人肖像,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4、班级文化。班主任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制定出了风格各异的班训,小学突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特色。初中突出了立志以远、砺志以恒的特色。班内前墙张贴有统一制作的一面小国旗,后墙设置有作品张贴栏,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有相关的创建活动期间,各班均要办专刊黑板报。 5、寝室文化。突出管理特色,强调内务整理的四句话:“床上被褥叠方块,床下鞋子排成排。毛巾边缘成直线,牙膏牙刷朝一边。”以培养学生守纪、独立的生活意识。 6、警语文化。花园、食堂、水池、厕所、活动场等处学校均设置有温馨提示牌,。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等。这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思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7、活动文化。学校每年都要分别举行师生运动会、书法比赛、儿童节、12.9纪念活动等,既突出比赛的竞技性,又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其宗旨是倡导师生同参与,共娱乐,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谊,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校园文化环境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体验者,而应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设置学生文化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我展示,亲身体验,真正实现物与人的对话交流。比如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