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领航(第12期)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

数字化领航(第12期)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
数字化领航(第12期)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与物联网产业创新

Guidance 方向标4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世界的每个角落,海量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人类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业仅仅以不断增加带宽和提高速率作为技术指标、以人际信息交互和传输作为功能目标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新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面临历史性转折和发展机遇,互联网开始进入后互联网阶段。后互联网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从“+互联网”向“互联网+”进行战略转移,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的技术思想就在于利用互联网将世界上各种事物(包括物理的和虚拟的)连接起来,构建一个人、机、物之间信息实时动态交互的物联网环境,使客观世界甚至主观世界的事物都以拟人化的方式“主动上网”提供服务,进而实现服务智慧化(Smart Service)。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网络或技术,其核心内容应该表述为利用“泛在网络技术”满足“泛在服务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重点在于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向互联网的“末梢效应”及其“边缘价值”战略转移。“末梢效应”是指互联网对其所连接的其他相关产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边缘价值”则是指互联网自身价值以外服务于其他行业所产生的间接价值和增值服务。物联网驱动“互联网+”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就是信息产业将从以“信息传输”为中心向以“信息服务”为中心进行战略转移。物联网驱动“互联网+”产业革命,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发展重点不应 该在互联网本身,而应该在“+”的新领域。例如,“互联网+农业”是指智慧农业,是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移,它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农业的定义和内涵。我们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所以说,“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如何利用互联网驱动信息社会发展的物联网新型表现方式,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实体经济+互联网”的信息化“物理”变化,到“互联网+实体经济”的智慧化“化学”变化,对“互联网+”的战略思考需要从为何“+”、“+”什么、如何“+”三个方面进行。 智慧城市就是将城市综合服务与管理实现智慧化,是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城市智慧服务的示范性系统工程,其重点任务就是研发满足城市区域性智慧服务和管理综合需求的智能信息系统并提出系统级技术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服务环境包括了城市综合服务的智能生产和智能消费两个部分,重点任务是通过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将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 ,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使传统的产业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拓展更多、更丰富的软性服务,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智慧服务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需求。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与物联网产业创新 朱洪波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物联网研究院院长 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龙祥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来源:来源:CIO时代网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大数据的发展源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用于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但智慧城市的范畴相比物联网而言更为广泛;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标由大数据来体现,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是大数据产生的催化剂,大数据源于于物联网应用。 中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 有人说大数据来了,但只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专做政府数据管理的同方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对大数据的理解普遍还不那么深入或者与美国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现在中国的很多部委都已经在研究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美国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还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把大数据上升为与国防一样的高度,多部委还联合发布了鼓励措施。我国政府对大数据的敏感度快速提高,并正在采取措施。所以说,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这种重视是由政府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普及的,可能还未普及到普通百姓层面,但各级政府已经有了高度重视。邬贺铨院士也曾表示:“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项数据,这就造成数据之间的割裂,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关于这一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也有清醒的认识,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受自身的需求驱动的。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原来不愿分享自己的数据,但现在开始寻求数据交换伙伴,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的数据是没法发挥最大效能的,部门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很多以前不公开的数据也逐渐公开了,这对大数据的发展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二、 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 (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三、智慧城市的应用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领域应用。应用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企业物流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可大大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智慧物流的建设。 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RFID、传感器和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各种参数的采集、传输、分析和控制,实现生产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技术已经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等制造领域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机器装备故障、产品次品率、工件损耗等参数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竞争力。物联网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促使自动化制造向更高级的智慧化制造转型。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车载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交通信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拥堵和阻塞,最大限度的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如在家庭医药领域,建立家庭远程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功能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应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实时的健康监测、服药提醒、保健咨询和紧急呼救等服务。另外在医院建设方面,RFID技术在病患管理、用药安全、血液制品管理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应用,实现医院日常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避免或减少医院在医疗安全、用药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即为同一事物的体与用的关系,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

附件1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 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节选)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申报项目由相关地方部门推荐,每个推荐渠道针对单个研究任务限推荐1个项目,配套经费与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究目标。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 1.1城市地面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路桥隧、交通枢纽、公众活动区域、社区与养老机构等地面关键公共基础设施运行体征监测与辨识技术和失效性脆弱性理论;研究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大规模运行全面智能感知技术和多维度、多元感知数据耦合技术,建立基础设施信息库;开展城市关键公共基础设施状态规律的态势监测、风险预测、认知反演的深度建模和解析,研究设施运行预警预报模型及多目标智能决策技术;研究城市运行健康状态评测评价、环境监测预警与评测评价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和综合评估评价体系;构建城市关键公共基础设施运行态势预测、智能调度、快速响应、迅速恢复的综合监测和安全管控技术体系与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辅助设施智慧运维与应急防控。 考核指标:在示范的典型城市形成路桥隧、交通枢纽、公众活动区域、社区与养老机构等地面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感知和一体化防控的能力,具体包括:构建关键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万

(完整版)智慧城市——物联网

智慧城市——物联网 来源:今日头条 一、从“信息高速公路”到“物联网”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一计划的提出,导致美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进入了以网络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走出低谷并再次迎接长时间的繁荣。由此,物联网战略——“智慧的地球”应运而生。 2008年的时候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具备极其广泛的行业覆盖度以及影响力。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带动诸如智能能源、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家庭生活,还能带来智能家居。由于物联网能够全面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效率,因此物联网的发展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为世界所瞩目。 二、“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 智慧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 数字城市存在于网络空间(cyber space)中,虚拟的数字城市与现实的物理城市相互映射,是现实生活的物理城市在网络世界中的一个数字再现(Li Deren&Yao Yuan&Shao Zhenfeng&et al.,2014) ·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采购需求文档 一、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并称为“智慧城市”的支柱,其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市政、交通、应急、水务、环保、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以交通诱导、灾害预警、环保监测、食品溯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应用,并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正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和网络层相对发展比较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当前,物联网所面临的是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上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接入的物联网硬件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不同类别的设备运行环境 不同,通信协议也不同,而上层应用需要对这些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包括信息获取和设备控制。这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可以适配各种异构环 境,并且有接入海量硬件设备的能力; ●城市级的应用需要接入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海量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并发 事件和传感数据,物联网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存储。这 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能够提供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用云计算技术 是目前的主要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市政、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不同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 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关系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者之间的关系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大数据的发展源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用于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但智慧城市的范畴相比物联网而言更为广泛;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标由大数据来体现,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是大数据产生的催化剂,大数据源于于物联网应用。 中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 有人说大数据来了,但只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专做政府数据管理的同方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对大数据的理解普遍还不那么深入或者与美国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现在中国的很多部委都E经在研究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美国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还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把大数据上升为与国防一样的高度, 多部委还联合发布了鼓励措施。我国政府对大数据的敏感度快速提高,并正在采取措施。所以说,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这种重视是由政府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普及的,可能还未普及到普通百姓层面,但各级政府已经有了高度重视。邬贺铨院:士也曾表示:“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项数据,这就造成数据之间的割裂,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关于这一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也有清醒的认识,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受自身的需求驱动的。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原来不愿分享自己的数据,但现在开始寻求数据交换伙伴,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的数据是没法发挥最大效能的,部门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很多以前不公开的数据也逐渐公开了, 这对大数据的发展都是有力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推进大数据发展 物联网对大数据的意义方面,赵英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物联网技术对大数据的推进。去年 北京7.21暴雨之后,政府采取了很多解决措施,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北京市科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新型智慧城市

芜湖新型智慧城市 1、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政策:近年来,智慧城市各相关领域的指导政策纷纷出台,智慧城市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建立。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2016年4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二十六部委联合成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并制定出台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2018年工作分工》,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统筹和宏观指导。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将城市居民感受、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相关各部委也陆续出台了多份专项领域的政策文件,各地方政府

也积极制定了本地的“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或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最佳结合点,将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要义:“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荣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目标,主要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国家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原则: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原则,以市民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为主线,优化整合各级部门服务内容,建成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和机遇移动互联网的民生服务理念,市民及企业服务体验和便利程度极大提升。 内涵: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协调发展、共建共享、数据驱动、统筹管理、安全可控。 2、芜湖智慧研究院到底干了什么? 从2013年开始,芜湖成为首批国家9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6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芜湖的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指数位列全国第五、安徽首位。2017年,芜湖跻身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第16位。2017年6月份在“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中,芜湖市荣获创新设计奖、创新人物奖!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二、 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

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三、智慧城市的应用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重点专项按照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物联泛在接入技术与融合系统、城市建模技术与动态认知系统、城市综合决策技术与智能服务平台、城市信物融合技术与支撑体系等5个创新链 —1—

(技术方向),共部署5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8年,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3个研究任务,拟支持15—26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3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组织申报。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基础前沿类、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的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应用示范类项目的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 1.1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物联网平台化智能感知终端技术,为物联网—2—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分析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应用。同时对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旅游、智慧校园等方面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2-0070-03 application of iot in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ma shi-ling (computer department of zhengzhou city university, xinmi 45237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ot, the core application of the iot in smart city′s construction is summarized. while the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edical wisdom, smart power grid, smart logistics, smart water, smart travel, smart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 iot; smart city; intelligent transport; intelligent medical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

附件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 特大城市创新应用示范 1.1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运维与管控平台构建及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围绕城市重大市政设施与工程综合智能化运维要求,研究市政设施多状态混杂环境的智能化泛在接入关键技术,从前端保障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可信感知与可协同预测处理,可支持复杂环境下的网络协同自校正和虚拟重构技术;研制具有多元多维多参的智能感知低功耗设备,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与数据汇集机制;建立特大城市市政设施智慧化运维管控平台,支持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接入、不同网络规模下多模态感知数据分析以及不同时空尺度下数据融合运算;对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政设施编码编目体系。 考核指标:市政设施智能化泛在低功耗接入设备,需支持至少1种自主开发极低功耗接入模块或安全可信处理模块,静态电流不大于2uA,自动识别和处理5种以上多元多维多参敏感单元的状况;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建立城市市政

设施智能化运维与管控平台,在不少于2个20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进行示范应用,实现区域覆盖率达到100%的监测点位,且不少于100万节点,无线接入率大于60%,大数据量感知信息的接入交互<1s;支持跨主体部门PB级数据共享与管理;制定不少于5种重大市政设施系统的编码编目标准,满足智慧城市行业用户需求。 1.2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面向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研究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物联网和视频识别的城市运行信息智能感知和标识、基于社交网络和舆情监测的城市社情民意采集和民情事件标识等技术;研究城市市政、园林、环卫、执法等专业在线服务功能,以及面向现场巡查和执法人员的智能化、模块化、成套化装备;研究市容环境和社区治理等方面“一网统管”的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以及多渠道城市运行管理事件关联分析、预警预报和综合决策技术;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和服务评价技术方法,支撑上级部门和第三方开展城市管理服务监测评价;研发全面感知、数据汇集、功能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软件1套,提供城市管理和服务领域30项以上在线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监测时长和监管效率提升30%以上;研发5种以上自主可控的现场巡查和执法集成智能装备;提出平台构建、物联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6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专项将以推动智慧城市集成应用示范创新、形成核心共性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按照“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小城市”“国家新区”等四类不同智慧城市重大需求,启动若 —1—

干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另按照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启动若干共性关键技术与平台任务,支撑应用示范城市的集成创新。启动11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2.6亿元。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组织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考虑支持前两个项目,两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两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 特大城市创新应用示范 1.1智慧城市物联泛在接入网关及平台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面向智慧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中众多设施物联化—2—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作者:常海峰胡昌伟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2期 【摘要】作为信息化发展和推进的新阶段,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已初见端倪。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经历了关键技术研发和储备、验证系统搭建、测试和应用推广,逐步步入试商用的规模推进期。未来的一个阶段期将是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转接点。在零散分割的行业应用发展和基础技术、设备研发准备期后,实现行业整合应用及规模化推广将是当前的重要诉求,即实现信息汇聚到协同感知的转变。本文基于国家物联网专项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应用,总结了油田和电力专网实践中基于移动网络的物联网创新应用。 【关键字】物联网信息化发展分析移动网络 一、引言 从2009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支持,深度推进了物联网与传统领域的融合。2011年《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重点培养的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是进一步的规划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当前,在物联网核心产业中,传感器、应用平台及应用服务成为物联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各主要信息化发展国家中欧美以物联网为中心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物联网行动计划,而日、韩以其发达的WSN(无线传感网)为其基础,提出和制定了泛在网国家发展计划。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在“感知中国”的带动下,不断借鉴和创新发展思路,变革传感器产业、RFID及信息处理、应用服务等,已成为带动经济产业和信息化跃升的主要供体。同时,在物联网核心产业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核心技术、产业间协调整合、产业及商业模式、应用服务的市场化等发展困境已凸显,成为我国追逐第三次信息化变革制高点的关键,将较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国家和行业在经历和助推此轮信息化变革的过程中,推动核心设备国有化等上实现飞跃[1]。 二、物联网发展阶段化 在物联网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到2014年止,国家规划和行业应用尚处于技术和产业的验证期,即信息和服务的聚合期,部分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其发达的传感网技术支撑下较早的进入物联网发展的增值服务应用期。未来的3-5年将是实现将分散的行业内发展成果集聚整合的重要时期,在经历了前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信息系统集成,能够有效的通过整合行业内分散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实现行业内的上下服务集聚,在增值服务领域实现价值和投资的落地。所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一、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

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领域应用。应用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企业物流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