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

2.2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
2.2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

2.2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构成;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的含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原子构成分子时,分子的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4、知道粒子的大小、质量和数量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有哪些?

分子很小;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3、氧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4、什么是原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6、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

7、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一般在10-10米;

原子质量的数量级一般在10-26 千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困惑是:

【拓展训练】

1.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C )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2.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 D )

A.分子有间隙,原子没有间隙

B.分子比原子体积大

C.分子比原子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在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如碳原子的半径和质量的数量级分别为( D )A. 10-8米,10-27千克 B. 10-8米,10-26千克

C. 10-10米,10-27千克

D. 10-10米,10-26千克

4. 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模型图,你能根据图写出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吗?(提示:可从物质的构成、变化情况等方面来回答)

答:

(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2)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4)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常见物质的检验

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NO3 NaCl NaOH B. KOH Na2CO3 HCl C. KNO3 NaOH FeCl3 D. AgNO3 BaCl2 HNO3 体验思路:能否共存就是离子间能否反应,离子的鉴定也是利用其发生的复分解反应,B项CO32-和盐酸电离的H+反应放出气体,C项Fe3+和NaOH电离的OH-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D项Ag+和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A。 思考2:推断可能存在的离子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CuSO4、CaCl2、Na2SO4、NaCl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再向其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HNO3沉淀部分消失,回答: (1)该固体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物质的推断应该看成离子的推断,离子是由物质电离的,离子有物质必然有。由第一步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推断无CuSO4因为它电离的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且加硝酸后部分溶解,则必有两种以上沉淀,不溶的部分必为BaSO4,溶的部分为BaCO3,所以Na2CO3、Na2SO4一定有,又因为Na2CO3和CaCl2不能共存,所以CaCl2一定没有,剩下NaCl可能有。这样后面的两个反应也很明显了。 过程:(1)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 (2)略。 思考3:设计鉴别离子的试验方案 如上题,体验2中NaCl是可能含有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其是否存在。 思路:本实验实际为检验Cl-是否存在,所以很多同学马上想到: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但却没有考虑到溶液中已经有CO32-和SO42-硝酸虽可溶解掉CO32-但AgSO4微溶于水且不溶于硝酸,在溶液中也可能会产生沉淀干扰Cl-检验,所以应先设计方案除去SO42-,这样就想到了先加 Ba(NO3)2溶液除去SO42-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就可以确定Cl-是否存在了。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主题。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而本主题的学习对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变化,学习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主题的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帮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系统地形成微粒观、元素观和物质分类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包括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主要使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微粒构成物质”——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微粒观”;“认识化学元素”——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观”;“物质组成的表示”——将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建立了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主题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分子式量等多个概念,以及原子的结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而杂,概念易混淆。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这样可避免知识零碎、不成系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主题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由表及里的认识中,教会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化学物质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有机物等物质,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通过对常见物质从微观角度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能从微观上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和变化。 3.通过对物质多样性的认识,知道众多物质是由有限的元素组成的,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相关元素的信息并进行提炼和加工。 4.通过对常见物质组成表示的讨论,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常见化合价。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分子式量等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掌握分类法这一重要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通过对物质分类、构成等问题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复习 中考类型:选择题物质检验与鉴别(必考) 中考要求:综合应用:能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根据某些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净化。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离子(物质)的鉴别方法 2:学会利用物质或离子的特性差异来区别物质(离子) 【学习过程】: 壱、构建动场: 现有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分别是氯化铁、硫酸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试剂把它们区别出来。(要求现象要明显,操作要尽量简便易行)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 【归纳总结】: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方法。

4 3 学生活动二:【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常见离子的检验 1. 硫酸根离子(SO 2-)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 加入 ,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2. 氯离子(Cl -)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 加入 ,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3. 碳酸根离子(CO 2-)的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Na 2CO 3 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

3 4 , 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 小结:碳酸根离子(CO 2-)的检验:取少量固体或溶液于试管中,先 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4.铵根离子(NH + )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先加入 溶液、加热,闻是否有 气味产生,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 ,若变 色,则含有 铵根离子。 【典型例题讲解】 1.(07 济南)下列试剂中,能把 KOH 溶液、稀硫酸、CaCl 2 溶液一次鉴 别出来的是( ) A.KCl 溶液 B. K 2CO 3 溶液 C. NaNO 3 溶液 D.稀盐酸 2. (17 济南)某无色溶液 X 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Na 2CO 3 溶 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 X 溶液, 向其中分別加入酚酞试液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秘密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初步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中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图3-1是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图3-2是利用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操作的结果。从两幅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 图3-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图3-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 2. 粒子的性质 (1)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这些数据说明粒子的③_________很小。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据说明粒子的 ④_________也很小。 (2)粒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 ⑤____________酚酞遇水不变色 5~6滴酚酞溶液,搅拌 b.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A烧杯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是由于B烧杯的浓氨水挥发出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反思】 ①从A、B烧杯内的溶液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推知浓氨水的沸点要比酚酞的?_______(填“高”或“低”)。 ②若用热毛巾包裹住B烧杯,A烧杯的颜色会变化得更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有间隙。 图3-1的苯分子的图像,说明了分子间是有?的。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粒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的结果。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在三种状态下的分子间隙不同导致的。 典例解析 例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解析:A选项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由于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B选项,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隙减小的缘故。C选项分子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不断在运动。D选项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隙迅速增大的原故,并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答案:D 变式训练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苏教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 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 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 次观察到 什么现 象?出现 这些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 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 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常见物质的检验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常见物质的检验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检验的常见方法、原理; 2.掌握NH 4+ 、Cl - 、CO 23-、SO 24-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 3.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掌握钠、钾等元素的焰色; 4.知道鉴别和鉴定的区别。 【交流讨论1】 如何确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如CaCO 3)?所用试剂是 ;实验现象 ;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一、离子检验法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原理 实验结论 实验 1 NH 4Cl + NaOH NH 4Cl 、(NH 4)2SO 4溶液中含有 实验2 KCl + AgNO 3 NH 4Cl 、KCl 溶液中含有 实验3 (NH 4)2SO 4 +BaCl 2 (NH 4)2SO 4、K 2SO 4溶液中含有 【交流讨论2】 (1)【实验2】中稀HNO 3的作用是什么?能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代替吗? (2)【实验3】中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能用稀硝酸吗? (3)中学常见的试纸有哪些?作用分别是什么?

【交流讨论3】 如何检验KCl、NaCl ? 二、焰色反应法 焰色反应: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焰色反应。属________变化,据焰色反应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钠_______________、钾______________(透过蓝色钴玻璃) 操作步骤: ⑴取一根铂丝(也可以丝)放在酒精灯火焰(最好用煤气灯,它的火焰颜色较浅)里灼烧至____________。 ⑵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 实验现象:透过观察火焰呈色。 注:实验后,要用_________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作它用。 三、灼烧法: 如何鉴别某纤维是蛋白质纤维? 四、仪器分析法 用测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等元素; 用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基团; 用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交流讨论4】 鉴别与鉴定的区别 (2)怎样鉴定一种白色晶体是氯化铵?请写出操作步骤。 【整理归纳】进行物质的检验时应注意:(先,后;先,后)1.正确地选择试剂,简述操作步骤,正确描述现象,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

初三化学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一) 导学案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理解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掌握化学式周围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学习重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周围数字的意义。 学习难点:化学式与化学信息的综合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分类:(4分钟) (1)水 (2)氧气 (3)氢气 (4)二氧化碳 (6)铁 (7)硫 (8)氦气 (5)氯化钠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二、预习课本87页《化学式的意义》,完成下列空白:(6分钟) (1) 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不仅表示,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以及构成这种物质的 。 (3)试着说出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有、、 。 三、交流展示:(8分钟)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来表示,如单质、单质和常温下为固体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木炭、硫磺、红磷等)。 (2)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用来表示,如:氮气的化学式、臭氧的化学式。 2、在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前应明确什么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从元素组成、元素的排列顺序、原子个数比等方面加以引导) 同步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二氧化硫、硫化锌、四氧化三铁 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3、化学式H2O能表示哪些意义?2H2O能表示什么意义? H2O表示的意义有(1) (2) (3) …… 其中属于宏观意义的有,属于微观意义的有。 2H2O表示的意义有 4、周围数字的意义:

(1)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前加的数字的意义。如2H 、2H2O 。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小数字的意义。如CO2中的“2”表示 。 同步练习: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指出“4H2CO3”中“1”“2”“3”“4”的含义。并统计在“4H2CO3”中有个氢原子、个碳原子、个氧原子。 五、自我小结:(5分钟) 化学式能表示的宏观意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呢? 六、课堂检测:(10分钟) 1、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的是() A、H2O B、H2 C、H D、2H 2、“84”消毒液中含有双氧水(化学式H2O2)下列关于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60 B、 O2 C、 Cu D、 H 4、含义多变的数字:符号中“2”的意义 2Fe 2CO CO2 2H+ 5、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食品中使用的苏丹红I号可能致癌。苏丹红I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根据苏丹红I号的化学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七、教(学)后记(2分钟)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教学案》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姓名:学号:班级: 一.例题分析: 1.某盐溶中滴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盐溶液一定是硫酸盐溶液吗? 2.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 3.某淡黄色单质A的粉末与一种灰黑色的单质B的粉末混合后,用灼热的玻璃棒迅速与其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化合物C(B显+2价);A、B可在一种无色气体单质E中燃烧,A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B在E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G (1)写出C、E、F、G的名称:C 、E 、F 、G (2)写出四个可以生成气体E ①;②; ③;④。 4.现有A、B、C、D四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少量的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或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C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无中子;D是组成石蜡 (1)元素名称:A 、B 、C 、D (2)写化学式:A的单质;C的单质;由其中两元素组成的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由其中两元素组成,且质量比为1:1的化合物 二.能力训练 1、现有四组气体(1)N2和CO2 (2)O2和CO2 (3)H2和CO2 (4)HCl和CO2。分别加以区别,可用的同一种方法是( ) A、燃着的木条 B、滴入酚酞试液 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加入澄清石灰水 2、鉴别H2、O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 B C、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D 3、鉴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是所选试剂,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 A、NaCl和NaOH(无色的酚酞试剂) B、氧化铜和炭黑两种黑色粉末(稀硫酸) C、Na2SO4和AgNO3两种溶液(BaCl2溶液) D、H2SO4和NaCl溶液(Ba(NO3)2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Na2SO4、NaCl、CaCO3 B、气体:O2、H2、CO2 C、固体:NaCl、AgCl、CuSO 4 D 6、用一种试剂鉴别出硝酸铜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盐酸。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 )

常见物质的检验 导学案 编号13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号班级姓名 年级高一作者化学组时间 课题常见物质的检验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化学中物质检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学习过程】阅读课本P21-22,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其中含有CO32—? 2、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3) 物质 (离子) 所用试剂检验方法及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42—向待测液中加入_________溶液,________,产生能使湿润 ..的____色石蕊试纸变_____的气体,证明其中含有NH4+。 Cl—向待测液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有__________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________,证明其中含有Cl—。 NH4+向待测液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有__________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________,证明其中含有SO42—。 思考: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3、焰色反应 (1)什么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用于检验哪类物质的? (2)结合课本实验4,归纳总结焰色反应实验步骤。 (3)钠、钾的焰色是什么颜色?观察时有什么注意事项?(资料:大多数情况下制钾时需要用到钠,所以K+溶液中常含有Na+,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黄色与少量的紫色无法分别出来,所以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1.特征反应法:(1)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______气体;(2)淀粉遇碘显____色;(3)焰色反应可检验_____元素;(4)蛋白质灼烧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味。 2.仪器分析法:(1)元素分析仪: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存在。(2)红外光谱法:确定有机物中某些________的存在。(3)原子吸收光谱法:确定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合作探究】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2.能正确写出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3.了解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化学式的含义、会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复习课本50页。元素符号的意义有:⑴ ⑵ 2.什么是化学式 写出下列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⑴铜 铁 氦 ⑵氧气 氮气 氢气 ⑶二氧化碳 水 氯化钠 总结化学式的写法: ⑴单质的写法: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②双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③特殊情况:碘_______ 臭氧 _____足球烯_____等。 3. 物质 宏观 化学式的意义: 物质的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微观 基本粒子的构成 如:CO 2:宏观:⑴二氧化碳 ⑵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⑶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⑷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当在某一个符号前加一个数字,则只表示微观意义。如:5C 表示:5个碳原子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⑴O________、________ ⑵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2H___ 2. O 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⑴氧元素⑵一个氧分子⑶2个氧元素⑷2个氧原子 ⑸ 氧气是由氧元素构成的 ⑹每一个氧分子有两个氧原子构成 A ⑴⑵⑶ B ⑵⑸⑹ C ⑵⑷⑹ D ⑴⑷⑹ 3.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个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60 B. O 2 C. H D. Cu 4.用名称或符号填空:2个钠离子 铁元素 3个水分子 二氧化碳 2 CO 2 前面的2表示: 后面的2表示: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2》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化合价并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学习重、难点: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本80页,回答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 2.记住课本80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但只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3.自学81页“活动天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完成82页“在线测试” 书 写步骤是: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四会生产的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份是硬玉 [化学式为NaAl(Si 2O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 .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 .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2.(06广西柳州)在Ca(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0 C 、+1 D 、+2 3.某元素的化学式为M 2O 3 (M 没有变价),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MCl 3 B.MSO 4 C.M 2 (SO 4 ) 3 D.M(OH)3 4.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Na 2O,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 2氧元素-2价 C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价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5.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HNO 3 B.N 2 C .NO 2 D.NH 3 6.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是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镁(MgO ) B.氯化铝( AlCl) C.碳酸钙(CaCO 3) D.硫酸钠( Na 2SO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 的奥秘 课题3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学习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人民币防伪技术之一是光学变色油墨。某变色油墨中含有汞的碘化物,汞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Hg C.Mg D.I 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3.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

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 、镁1.28 g 、钙0.40 g 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5.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 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8.09 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氯化钙溶液中只含有氯元 素和钙元素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 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 >B B.核内质子数:A=E C.B 、C 同周期 D.A 、D 同族 8.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E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导学案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复习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设计实验。 3、通过分析、讨论、归纳掌握物质鉴别与检验的基本方法。 任务一: 1、请设计实验鉴别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 2、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请设计实验将他们一一区分开来. 小结:检验气体时依据的是 任务二: 方法训练: 1、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但它们化学性质也有所不同原因是 你能想到用什么试剂来区分二者吗?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达标训练 1、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C.紫色石蕊试液D.澄清的石灰水 2、鉴别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硫酸,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二氧化碳 B.硝酸钾溶液C.氯化钡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3、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硫酸铜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4、利用水可以区别的物质是 5、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麦准备完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的鉴别实验, (1)小麦首先判断出的溶液是 (2)小麦接着分别取少量另外五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向这五只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又被鉴别出来的一种物质是 ____________ (3)接着他用已鉴别出的试剂,将另外四种溶液鉴别出来,写出鉴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 _____ ;② ____ ___ 6、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 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操作④.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选填“已”或“未”)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第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导学案教案

学习课题:第4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学法指导:分析、比较、记忆方法的选取,适当练习以达巩固之目的。 学习内容:第1课时 一、问题引入: 1、你知道哪些物质的化学式?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在草稿纸上,并互相交流、比较、共享。 2、你们能分析出这些化学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用来表示哪一类物质的?是纯净物还 是混合物? 二、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为何这些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物质。 [观察图片]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以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水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又是多少?(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教师讲解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为依据的。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0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 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们固定的化学式,不同物质的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那么由化学式就能了解该物质的组成情况。 一、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讲解 2] 1微观上:(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 H (2) 2H ( 3) H20 (4) 2H2O [学生阅读]课本P79的联想与启示。 完成下列表格

高中常见物质的检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教学导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2-2-+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CONH1.学会Cl、SO434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案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2-2-、、、SOCO 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3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NH4方法,介绍现代分析 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案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案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 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象离子试剂 +1 实验NH 4—Cl实验2 2—3 SO实验42+——NHSO、Cl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明确44+溶液,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案(2018)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九年级化学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3.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会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 4.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 1.会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2.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难点】 1.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2.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自主导学】 1.根据要求出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现有①二氧化碳②硫粉③空气④氧气⑤氧化汞⑥高锰酸钾⑦海水⑧铁⑨石灰水等9种物质,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2)纯净物(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6)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__ (7)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3.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钠离子;(2)氧气分子; (3)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4)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5)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____________;(6)人体中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 【课堂助学】 【思考】臭氧(O3)和氧气(O2)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但化学性质却不同,原因是什么?【例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导学案

“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 课题编写人授课人课型时间第1课时常见的酸吕书生新授 一、自主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懂得实验事故的急救和处理常识。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徜徉书海活动探究 模块(一)酸碱指示剂 1、问题情境导学: (1)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列举实验室、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酸味的物质以及哪些物质属于碱? (2)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发生变化呢?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探究(一)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食醋、盐酸属于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溶液。 (2)酸碱指示剂 ①概念: 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②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色,遇碱溶液变成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遇碱溶液变成色。 (3)实验探究(二)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①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 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温馨点拨】 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 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

[原创]常见物质的检验学案教案(第一课时)doc高中化学

[原创]常见物质的检验学案教案(第一课时)doc高 中化学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对物质的检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运用 2 .把握NH4+ SO42- C「离子的检验方法 3 ?学会检验物质的方法、方案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 4 .把握焰色反应 5 .红外光谱仪 学习难点: 1 . NH4+ SO42- Cl-离子的检验 2 .焰色反应 3 .检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 预习导引: 1. NH4+ 所用的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SO42- 所用的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Cl- 所用的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