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摘要:农村教师是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广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基于杭州余杭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建构了一个面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通过教师、专家、管理员三种参与人员的在线协作与交流、自主反思、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等功能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并对农村教师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虚拟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共享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思潮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师资的专业素质则是重中之重。可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已成为当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数量多,教育条件差、基础设施不齐全,再加上传统的职后培训没有考虑农村教师的分散性、广泛性、多层次性,很难适应农村学校发展的需求和教师个别差异。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逐渐重视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以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亟待予以解决。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具有远程性、灵活性、分散性、共享性、交互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 利于建构个性化、多样性的教学平台。因此,通过社区实践实现共建共享和协作交流, 能够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可以很好地弥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阻碍。因而,我们研究如何构建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对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1.虚拟社区的含义

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 ,又名在线社区( Online Community) 、电子社区( Electronic Community) 、网络社区( Networked Community)。

本文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经验的人,在一个有一定界限的网络空间中,通过Blog、BBS、新闻群组、聊天室和Email等社会性软件,进行沟通、交流和协作的社会共同体。它包含了搜索引擎网站开通的贴吧和空间、电子商务网站开通的论坛、即时通信网站开通的个人空间、各种不同人群定位的专业论坛、博客、圈子等等。

2.虚拟社区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的以地域为界限的社区,这种社区中的交流具有明显的虚拟性。“也就是说,这种社区是一个虚拟社区,具有跨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数字化、基于共同目标的平等互动等鲜明的特征。”[8]笔者文中所论及的虚拟社区更倾向于以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为目的的虚拟社区,故具体概括一下此类社区的特点。

(1)共同的目标

拥有共同的目标是人们参与虚拟社区的根本原因。在虚拟社区中,他们拥有相似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小组学习和社区活动,在社区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积极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不断发现新知识,最终提升个体的智能和集体的智慧。

(2)共享资源

虚拟社区中的资源包括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总结等。在虚拟社区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下载自己想要的资源,以帮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顺利完成。从另一方面讲,学习者自身也是资源的贡献者,他创建的资源同样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除此之外,成员之间的交互成果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比如积极对其他成员的问题提供看法和建议。

(3)注重协作与反思

协作与反思是虚拟社区的主要特色。成员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完善原有的观念。在虚拟社区中,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可以消除个别化学习的孤独,产生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协作中得到鼓励和支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种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研讨,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灵感与智慧的激发。

三、面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设计

(一)理论基础

1.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自提出以来,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不同领域。“杰里米·盖尔布莱斯(Jeremy Galbreath)对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就是应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

实现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虚拟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虚拟社区中,教师应与他人共享自己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成的实践性知识(隐性知识),使个体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用文字、图表等多媒体方式清晰地将实践性知识表述出来,使之外化;教师一起再通过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使知识进一步综合化,将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知识;最后每位教师通过对信息进行思考、评价、加工、整理等活动,将他人共享的知识和深化讨论的观点内化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并非任何建构的知识,都能得到发展,知识只有经过审视和判断,并且能够符合世界的现实观点,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虚拟社区中,不同成员必然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在未发生交流之前,每个观点都有其成立的理由,但不一定能够符合大众的价值观。而只有通过交流认证、教师建构、实践验证的知识,才能被人们认可,有效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3.社会交换理论

在霍曼斯的理论世界里,人们重复进行着有报酬的行动,对这些报酬相关的刺激做出回应,并根据相应的价值开展行动。

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互相交换观点、交流心得、共同进步,而社会交换思想充斥着整个互动过程。为了促进成员间的互动,保障活跃成员享有更多的权利,在构建虚拟社区时需要对成员权限进行规定,规范人们的交换行为,保障社区内部的交流互动得以顺利进。众多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的交流互动中得到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在这个社区中进行各项活动。

(二)设计原则

1. 注重教师隐性知识的传播与获得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吸取名教师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技能和策略,这些知识都属于教师的隐性知识范畴。隐性知识的特点是难以言语、获取和传递,也难以通过传统的、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来获取,但是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成功表现。

2. 开展便于协作的学习和交互

虚拟社区的设计应充分利用web2.0技术,使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的交流协作。在这里,教师可以与他人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协作完成教研及课题。

3. 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机制,支持教师评价的过程性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虚拟社区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促进自身更快速地成长。同时也鼓励教师记录自己学习和培训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审视和反思自己。

4.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促进农村校本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农村校本资源是根据各地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来的一种资源,能促进教学思路的扩展。在虚拟社区中要注意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方便社区成员交流、分享校本资源、共享资源,使得教师个体与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虚拟社区的管理一般意义上是依赖于成员的自治得以实现的,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和自觉规范是社区能够存在的前提。一个成熟的虚拟社区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指定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虚拟社区的高速运转。

(三)构成要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的成员有三类:教师、专家和管理员。教师指的是社区中的所有农村幼儿、中小学教师,包括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专家是指提供指导的教育专家、研究者以及学科带头人;管理员包括系统的维护人员和栏目编辑。三者主要关系图4-1所示。

图4-1 虚拟社区中的成员的关系

(四)设计框架

1.教师模块的设计

图4-2虚拟社区教师活动模块的设计

每一位教师在进入虚拟社区前都要注册一个账号。这里笔者建议采用实名制注册,这样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间的真实感、信任感。用户在注册时应尽量写明个人信息,诸如姓名、性别、任教学校、专业特长、教学研究成果以及联系方式等,以促进组织者与成员以及成员与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同时,注册实名制也有利于成员对所发评论负责,避免发言及评论的随意性。

教师每次都以此账号访问社区,登录帐号后,页面中记录教师每次学习的信息和内容链接。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个体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所以教师在自己的个人账户中可收藏有用的资源和站外链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库。同时,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不同等级的网络资源下载和上传权限。需要说明的是上图所示的自我诊断模块是教师进入专业学习模块的必需条件,若教师不经过自我诊断,就不能进入专业学习模块开展另一个专题的研究。该模块督促教师进行对前一专题学习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

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

2.专家模块的设计

在社区中,专家的具体功能如下:(1)学习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创造;(2)人际交往功能——实现与教师、管理员的实时交流,离线留言,还可以作为论坛的版主出现,引领教师交流和讨论;(3)教育博客和讲座——专家将自己的教育经历记录在博客中供教师阅读,还可以上传优秀的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并与教师、学者交流互动;(4)数据查询评价功能——可以查询教师学习行为的各种数据,如某名教师的论坛发帖数、资源浏览情况、个人学习信息订阅或者被订阅情况等,依据这些信息,专家可以干预或引导教师的研修行为,如下图4-3所示。

图4-3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的专家模型

在虚拟社区中,专家的确定有两种方式:第一,邀请在各学科和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教师参与到社区中,并给予高级别和高权限。这些专家级教师在社区建设初期可以起到开拓和带动作用,在社区成熟后可以引领社区发展。第二,综合社区成员在社区的发帖数量和发帖质量,给予不同的分值,通过分值的高低区分专家与普通教师,鼓励在农村教师中培养自己的专家。

3.管理者模块的设计

社区中的管理员主要负责维护社区内的正常运行,为教师和专家服务,主要负责:

(1)用户管理,即账号管理以及用户使用系统服务、资源的权限管理;(2)网站的基本建设(3)系统数据的更新和数据库的管理,具体如下图4-4所示.

图4-4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中管理员模块的设计模型

(五)设计策略

1.合理转化显隐性知识

日本学者Ikujirononaka 和Tadeuchi 在1995年出版的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 一书中给出了显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型(SECI 模型)。根据SECI 模型,书中提到知识的转化有两种途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外化;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群化”。据此有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1)故事记录。让隐性知识所有者将自己的经历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在虚拟社区中,完成知识的外化。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可以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记录在虚拟社区中,也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将隐性知识记录下来,有利于增长其他教师在认识思考过程、解决问题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2)对话交流。对话可分为多人对话和一对一对话。在虚拟社区的交流平台中,教师通过实时交流的方式,使知识的外化更为自然。比如定期开展网络座谈会,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教学问题,在交流中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论、良好的表达技能。

2.社区成员按区域划分,设置科学的主题分类

农村地区由于地理、资源、经济等的不同,教育程度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异同。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建议将相似教育程度的农村地区整合在一起。农村具有丰富的校本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城市教师所没有的财富。所以在构建虚拟社区时,可以划分一个板块,专门给成员分享各地独一无二的校本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

对社区成员来说,主题不明确的交流与探讨显然是浪费时间的,参与程度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在虚拟社区中,应设置科学的主题分类。当今教师除了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和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在构建虚拟社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分类如下图4-5。

图4-5 虚拟社区的交流的主题分类

3.多引进学科领导人和专家

学科领导人和专家是支撑虚拟社区的核心力量,他们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步伐。由于农村各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学科领导人和专家的人数寥寥无几。所以有必要引进各学科和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教师参与到社区中。

4.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

“传播大师施拉姆指出: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15]在虚拟社区中,大多数成员都是为了资源而来,没有丰富、有价值的资源,社区的互动就会减少,进而阻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虚拟社区的知识包括显隐性知识,所以知识共享的内容既包括上传的物理资源,也包括交流中的隐性知识。

激励政策是调动社区成员积极互动,彼此共享知识的良好方法。研究表明,最受成员重视的激励机制分别是“账号权限”,“申请成为版主”及“社区积分值。”社区成员中谁上传的资源越多,越有价值,与同伴间的互动越频繁,就可以享受到高权限、成为版主、积分等奖励政策。共享分值越高的成员还可以下载同一级别分值的其他成员的共享材料,包括专家共享的价值较大的材料。这样既保护了那些经常共享资源的成员的权利,又鼓励大家积极上传资源,为成员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知识共享环境。

5.重视成员互动的动力问题,尽量减少潜水现象

由于虚拟社区的自组织机制,社区成员具有强大的流动性,社区内的一切行为都是靠成员的自觉性来完成的,所以会出现大量教师表现沉默、极少发表日志、参与讨论的潜水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对策:

(1)通过各种途径激发社区成员参与,比如定期评选活跃人物,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讨论,利用社区积分制、级别升级功能(借鉴 QQ 等软件的级别升级功能,根据成员的互动次数和发帖数量予以升级),满足成员渴望获得欣赏和尊重的需要。

(2)组织者强制要求社区成员参与学习或主题讨论。如每星期或半个月必须登录一次社区并进行至少半个小时的学习,还要发生有效的交互行为,否则扣掉积分,最终直至逐出社区,没收ID。

(3)采用师徒制,按照学科、地区将教师分成独立的小团队,由一名专家做核心人物。专家可以定时组织小组成员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在交互中发挥示范、引导、反馈、代理和组织作用,并最终给予评价,评价结果计入成员的积分内。当然,在整个社区中也会有大型的交流会,不分学科、不分地区。

(4)为虚拟社区添加“邮件订阅”功能,即当社区成员发表日志或某一小团队进行学术研讨时,

系统会自动给在线的其他成员发送提醒邮件,并以超链接的形式显示。成员可以点击浏览最新日志并予以评论,还可以旁观其他团队的学术研讨。对于成员来说,这能够促使他们对虚拟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5)必要情况下可以将农村教师在虚拟社区的活跃程度、积分计入考绩考评、评职称的考虑范围内。

6.制定虚拟社区的规范制度,建立和谐网络交互空间

根据社会契约论观点,“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价值期望与社区规范,虚拟社区也正是通过坚持群组的价值期望和社区规范来聚集社区成员的。”[16]制定虚拟社区中的制度规范可以让共同体成员在共识的社区约束下和谐相处,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构建虚拟社区的社会化需要。

参考文献

[1] 何英.基于虚拟社区的中小学教师知识共同体构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1-69.

[2] 应国良.虚拟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7(7):34-37.

[3] 郑会云、马晓霞.教育虚拟社区凝聚力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7):64-66.

[4] 郑晓丽、项金华.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研究[J].技术与应用,2009(3):108-111.

[5] 马芳、奚晓霞.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平台的设计[J].教育传播与技,2011(71):7-10.

[6] 刘敏.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的设计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

[7] 徐尚朝.中小学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分析及框架设计.江西师范大学,2010:1-68.

[8] 莉莉、鹿秀娥.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9(12):3-7.

[9] 孟昭宽,杨丽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研究[J].教师专业发展,2012(307):74-77.

[10] 张岌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2009.7

[11] 邓泽军、龙承建.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教育探索,2011(3):110-111.

[12] 叶国萍.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支撑及发展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108-111.

[13] 王世娟.基于教学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策略研究——以苏州博客群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0,5

[14] 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育技术能力.河池学院学报,2007(6):96-97.

[15] 乔爱玲.基于网络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研究——《标准》关照下的农村区域性教师专发展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100-104.

[16] 郑贵顺、吴小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功能的远程教育探讨[J].信息技术,2009(7):241-243.

[17] 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

究,2007.3:83 -85.

[18]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以知识管理与

e-Learning结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4:40-57.

[19] 陈均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分析及应对策略[J].广东教

育,2012(1):35-37.

[20]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个行动学习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18-19.

[21]DesislavaRatcheva.ElizaStefanova. A Virtual Teacher Community to Facilit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Informatics Education – The Bridge between Using and Understanding Computers.2006.

[22] 董晶.虚拟社区个体的知识贡献动机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3-11-11T14:08:17.230Z 来源:《赤子》2013年9月下总第290期供稿作者:徐陈艳 [导读] “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要求中寻找生活的满足。 徐陈艳 (浙江省温州龙湾区状元镇第三小学,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命运。但我国农村教师个体的自身因素和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只有结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有效地逐步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瓶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民族生存质量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本文将从农村教师的现状、他们遇到的挑战、农村教师的发展、以及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论述农村教师专业化问题。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生成的意识淡薄。目前为数不少的农村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淡薄,得过且过。他们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而只能安于现状,更谈不上钻研教育理论专著或阅读教育报刊杂志。 2.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严重。农村教师也有着丰富的接受教育经历,也受专业的课程培训,但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面对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的小班制教育往往会扼杀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普遍教师会认为这么少的学生随便怎样教都可以丰富的教学理论只是空中楼阁,无用武之地。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所遇的瓶颈 1.大多数农村教师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而且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缺乏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致使农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普遍较低。 2.农村教师还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条件差等现实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条件较差。其二,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3.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当前农村教师的培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参加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少且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培训形式单一等,使得培训多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农村教师缺乏当地村民的理解和配合。农村教师都是在偏远地区从事教书工作,然而众所周知偏远地区村民本身素养不高,行事武断。老师一向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会误解老师的对自家孩子执教的能力,更有胜者盲目偏袒自己的孩子。面对原本就是学生的错误,他们会直接来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呵斥老师一味的认为是老师的错。这对农村教师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很深的阻碍。 三、解决策略 1.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去,提高他们的教育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专业发展负责,做专业发展的主人,具体要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反思、甘于实践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农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思想底蕴,才能在专业发展中保持鲜活的智慧,散发人文气质;反思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专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农村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与反思以及和同事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最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事实上,“教师职业本身应该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活动”[1]。 2.作为教师不应该对执教有不能的态度。“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要求中寻找生活的满足。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发展和进修同自己的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2]学生少更应该要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教会他们。小班制教育可以有效的教会学生知识,哪怕以后是“一对一”的教育也要正是自己这份工作。 3.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责任感的教育,增强教师、从教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建立健伞用人管人机制.以德才为善、任人为贤.使广大教师处于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之中。使广大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能安心、静心、乐心,专心从业,幸福地从教,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乃至教育家,从而形成一个民主和谐、人文高雅的从教氛围,使人人羡慕教师职业,正如北师大刘儒德所说“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认同自己的身份与职业。就会在教育教学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感到‘真我的呼唤’或者使命感,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外在标准,迎合他人的期望。”[3]。 4.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传授给农村教师,更新农村教师的思想观念。培养其专业发展意识,增强其理论素养,提高其专业发展能力。其次农村学校方面由于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的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再次农村教师应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促进个体专业成长自身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专业发展负责,做专业发展的主人,具体要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反思、甘于实践。 5.政府应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缩小城乡教师之间差距,保障教师的职业权利,制定和完善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使农村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劳动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承认,从而提升他们从事农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豪感;加大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投入,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生成力激发,是需要各方面共同缔造的,教育工作者应细心观察,认真调研,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良方,挖掘出其动力、激情,为其能与时俱进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经历这种从实践到反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孙开祥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及初见成效充分验证了规模产生效应的理念;“一无两有”、“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四配套”等系列实事工程,让农村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办学后劲骤然而升;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经费落实让农村学校教育更无后果之忧。然而就在这一切和谐发展的态势之下,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悄然浮出水面,作为镇中心小学,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50%,最基本的普通话教学个别班级尚未能进入课堂;什么是课件,如何使用课件,对部分同志来说是盲区,更谈不上如何制作课件;怎样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可共享的优质资源,他们只能束手无策;对于学位们提出的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问题,他们只能是一片茫然,无言以答……如此等等现象存在于学校之中,存在于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老师身上,不得不发人深省,如何与高速发展的时代接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新人才,如何让这些心灵纯朴的农村孩子健康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关键在于农村一线的教师,当务之急,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正确科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然而提及教师培训,现在来自各级各类

培训任务、行政式的措施,比比皆是,教师被动式的接受培训,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目的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被动应付,以图获得一纸证书。这样的培训既浪费人力财力,又浪费教师的时间,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明显的成效。形势的需求,实际的校情告诉我们: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校本培训的文化氛围,让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和学习交朋友 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个体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更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刻刻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人生才会成功。 作为学校组织,学校的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学校环境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仅就教师而言,在今天以知识的生产、配置、消费为基础的社会里,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与持续教育学习显得格外重要。古训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一桶凝固的死水”能够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吗?明代朱熹就曾这样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成为一条永远流淌着活水的小溪。”因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 (2009学年~2012学年) 一、个人基本概况 注:现有专业技术称号见后页“专业发展目标设定”所列称号

二、2009学年~2012学年专业发展目标设定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一项或几项),或在空格内填写自己确定的其他发展目标,然后在相应的中打“√”。 A1江苏省人民教育家B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A2江苏省特级教师B2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A3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B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第一梯队成员□中青年首席专家、 □第二梯队成员□科技领军人才 □第三梯队成员□科学技术带头人 A4南通市:□学科带头人B4南通市□杰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教坛新秀 A5县(市、区)名师培养对象:B5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第一梯队成员□中青年首席专家 □第二梯队成员□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第三梯队成员□科学技术带头人 A6县(市、区):□学科带头人B6 骨干教师 □教坛新秀 A7校级□学科带头人B7 骨干教师 □教坛新秀 A8教师专业技术资格:B8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中学高级(小中高)教师资格 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资格 □中学二级、小学一级教师资格 □小学二级教师资格 A9 A10

三、2009—2010学年度目标及考核表

备注:1.“教学成绩”指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包括学科成绩和竞赛获奖等内容。 2.“教学观摩与讲座”要指明时间、地点、内容、听讲对象和范围。 3.“教学竞赛”要指明等级、内容以及奖次。 4.“课题研究”要注明是某级某课题的主持人、核心组成员、子课题主持人或一般参与者。 5.“完成情况”要对目标内容达成情况作具体陈述,如“论文发表或获奖”要说明论文题目、发表时间、刊物名称或评审机构与获奖等级。 6.所有项目均需有相对应的佐证材料,并据此形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这一路走来,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快,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着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写进了十七大报告。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历层次偏低,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较差;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小富即安”的思想较浓。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就培训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不可忽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的现状。要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数工作量繁重、任教科目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具体困难,选定在寒、暑假期间采取集中培训与平常节假日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二)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来确定,要与教学专业对口,培训应力求精悍而实用。有的农村教师身兼几科教学任务,在集中培训的时候,各科培训不能全面铺开,要有利于教师在参加一门学科的

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

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 2019-01-08 论文摘要:送教下乡不失为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现实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探索了送教下乡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通过送教下乡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送教下乡;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幼儿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愈来愈受到农村幼儿家长的重视。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途径,比如外出培训、园本教研、自我反思、业余自学等,但送教下乡不失为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现实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送教下乡的含义 所谓“送教下乡”,是指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管理下,省、市里的示范性幼儿园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指导,是城市幼儿教育援助农村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内部和外部作用下,为提升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素质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一般认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送教下乡的基本形式有专题报告、名师讲学、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咨询、园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等。 二、送教下乡有利于农村幼少七教师的专业发展 (1)送教下乡有利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能水平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接触面的狭窄和信息获得的相对封闭性,更新知识结构和了解幼教新动态显得较为困难。省、市里的示范市幼儿园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可以通过举办教育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或者“传帮带”的传统形式,向农村幼儿教师介绍幼儿教育新动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农村幼儿教师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完善。另外,省、市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模式也各富个性特色,成为农村幼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学习资源。省、市优秀幼儿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可以通过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其中借班带教不失为送教下乡的`一种有效形式。城里幼儿教师利用现

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展开学习,更新教师观点第一,增强学习,大力展开“校本教研”。展开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起初,发给每位教师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有课题的教师每月要有一份课题研究小结。为将学习落实到位,教务处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并安排每周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学习他人展开教科研的成功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增强教学反思的落实,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并最终行成于文,交教科室存档,作为业务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升教师学习自觉性。 第二,开通网络,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学校为老师配备了五十多台电脑,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所需资料,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第三,走出学校,开阔科研视野。学校应该经常性选派老师们到外调研、学习新理论。老师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走出去,带着启迪与思考归来。 第四,学校组织教师召开专题培训会。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科研培训,内容能够多种多样。例如,如何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评好一堂课等。要求每位教师作好笔记,并写学习心得,以此协助教师成长。 二教育科研促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我认为,教育科研的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协助教师有机地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所谓的“研究热情”“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撰写”水平等等都隶属于教育科学素养。它们是教育的灵魂,因为惟有其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对学生心性的滋养。 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述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故事”,其中包括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用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用爱心转化后进孩子等等。而在教师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同样也看见了很多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智慧的教育行为。很显然,这些教育素养更多的是教育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带给老师的。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在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特开展本次调查。本次调查将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希望您协助我们做好此项调查工作,并对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深表谢意! 请您如实填写,不必署名。填写此问卷大约需要占用您 20 分钟时间。下列各题,请选一项适合您情况的序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如无特别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一、您的基本情况: ( )1. 您目前主要从教的学段 : A ?学前教育 E ?小学 C ?初中D?高中 ( )2、您任教的学科: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生物(科学.自然) G政治(思品)H.历史I?地理J信息劳技K.体育.音乐.美术L..其它( )3.您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注:小学高级相当于中级职称) : A.未评 E.初级 C.中级 D.高级 ( )4、您的学历:A.大专B.本科C.硕士及以上 ( )5.您的年龄: ( ) A. 30周岁及以下 B. 31-40周岁 C. 41-50周岁 D. 51周岁及以上( )6、您的教龄:A.1-3 年 B.3-5 年 C.6-10 年 D.11-20 年 E.21-30 年 F.30 年以上 ( )7.您现在校内的兼职 : ( ) A.班主任 B .年级组长 C .教研组长 D .团队干部 E.处室主任 F.校级干 部 ( )8、您任教班级数: A. 1个 B.2个 C.3个 D. 4个 E.5个及以上( )9.您每周课堂教学课时数(课表内的课时,不含兼职工作量) A. 1-5 B.6-10 C.11-15 D. 16-20 E.21 节及以上 ( )10.您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量: A.超,我工作很吃力感觉疲惫 B.满,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喜欢我的教学工作 C.不是很大,正好,有学习、发展的时空 D.不多,工作很轻松,还可适当增 加 ( )11.您获得的称号: A.特级教师 B.市级名师、 C.市学科带头人 D.市骨干教师 E.县骨干教师 F.县教育教学单项标兵、能手 G无 H.(其它,可填写) ( )12.您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 : A.非常满意 B .满意 C . 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 ) 13.您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 : A.非常愿意 B .愿意 C . 一般 D.不愿意 E.很不愿意 ( ) 1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您愿意为他们进行义务补课吗: A.非常愿意 B .愿意 C . 一般 D.不愿意 E.很不愿意 二、您的学习进修情况: ()1、您的主要阅读方式:A.网络 B.书籍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究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课题组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解决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1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化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开始意识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并从根本上制约着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潜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保障措施,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政府和教师就职学校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开展之际,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还远远不够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农村的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逐渐提高。如何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也是我们农村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农村教师学科组的人数少,底子薄, 整体发展水平较慢,研究意识不强, 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年轻化和老龄化现象严重等。二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有限。经济条件差, 待遇低, 硬件设施不齐全, 图书资料少, 培训经费不多。三是工作强度和责任较大, 负担过重。学校编制过紧,优秀教师外流,造成教师不足, 而且随着农村“留守学生”寄宿人数的增加, 农村教师既要承担教育的责任, 又要承担教养的义务, 其工作量和职业责任大大增加, 导致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和外出进修。 教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教师本人从内心深处想学和努力去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自主学习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 成为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要想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持续、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行的,农村教师自身则应该自觉按照自身的人格特质, 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 农村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遇到的困惑比其它教师要多得多, 这就更需要教师自身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与监控。要将自己的学习、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要强化自律意识, 努力提高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和调控的能力; 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征服惰性, 持续不断地坚持学习。 总之, 我们教师自身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掌握适合自身需要的自主学习策略, 充分运用网络手段, 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效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拥有应有的专业发展需要、动力和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修 参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研修,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以“求真、求实、求效” 为个人研修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个人研修目标,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努力。 1、研修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把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学习化学学科新知识,及时把握教学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3、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和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而网络研修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研修的范围,扩大了研修的规模,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教师可以不出校门也能参与他人的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对已经完成了的教研活动,追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以“博客”或者专题网站为媒介,注重自身的专业引领,拓展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集中地进行记录和交流,发表自己的思想,也利于他人对自己的了解与交流,自己也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在相互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个人经验得到互相借鉴,思路在相互的启迪中得到开阔,情感也在一次次地踫撞中得到共鸣。而当记录成为一种习惯时,日积月累,日后细细回顾整理,便会发现,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对于自身的成长来说,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我。如果不及时更新,甚至会闹笑话,说到这里,想起我们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给学生介绍第七周期,如果只是不更新,就介绍了个不完全周期,可实际上,第七周期的元素在2015年就都发现了。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将成为不断学习进取的一生,不断严谨研修的一生。网络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有自己学习的方面。因此,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网上学习,认真观看专家视频,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理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项目设计指南 浙教办师〔2011〕136号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遵循和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培训项目。 二、基本原则 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应在深入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并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教师成长规律,科学选择和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评价方法。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点,深入开展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 (三)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实践性培训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注重培训作业的设计和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努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四)参与性原则。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培训过程学员的充分参与,重视学员的经验与智慧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积极性。 (五)多样性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努力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不同培训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个性化需求。 三、培训项目的结构与类型设计要求 (一)以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要求为核心展开。针对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校长上岗培训、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名校长培训等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培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层分类设计。 (二)以主题为核心展开。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规范,就教师的某项工作要求或某项知识和技能进行针对性设计。 四、培训项目的课程和内容设计要求 (一)教师培训项目内容和课程设计要求 - 2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2011-06-19 16:29:02) 转载▼ 标签: 教育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受经济条件和地域影响,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由于农村优秀教师纷纷寻找机会到城市任教,导致农村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流向城市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发展动力。本文就农村教师在专业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一些解决策略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原因;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够发达,教育投入不足,现代化程度较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偏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其次,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些年来,城区学校纷纷扩建,私立学校越来越多,农村小学中,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都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任教。农村小学留下来的教师普遍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意识不强。再次,相对于城区教师而言,农村教师的信息获取渠道较窄,教育理念更新较慢。最后,由于整体环境的制约,村小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普遍较差,彼此之间很少进行交流,教师之间缺乏竞争,缺少危机意识。对于专业提升,他们很多都是被动应付,缺乏内在动力。 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1.个人不够主动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来源比较复杂,他们的专业意识普遍不强,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即使通过后期进修,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很少能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教育问题。他们教育学生多数靠的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多教师的学生观念都很淡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關注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的发展。还有,在农村地区,许多教师都没有专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抱着“混时间”的心态,认为只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 2.学校视野狭窄 主要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现在很多学校的领导都是几年一任,而教育局对他们的考核标准一般都是升学率如何,教学成绩多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种隐性的存在,就算是领导再努力,也难以在短期内看出成绩。学校内没有学术交流氛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大量存在。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致使很多教师做不到“术业专攻”,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3.社会因素复杂 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均衡,城乡差别明显。对农村地区的普九要求,更多的是在数量而不是质量方面。教师入职制度的不健全,也严重影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概述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成果概述 巨鹿县张王疃校区厦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本课题批准立项时间为2010年5月,课题类别为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026109。课题组共8人,课题负责人为董晓慧,女,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为樊慧俭、兰闵、王晓稳、王娜娜、崔温习、王敬彩、刘耀辉。课题组所在单位为巨鹿县张王疃乡厦头小学。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1、问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上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出生率下降而对教师需求量的降低,国外教育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提高教师“质”的要求取代了对“量”的急需,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师专业化的课题也被提了出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形成世界性潮流。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势在必行。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需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引导者,还应该是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但我国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与新课程共成长,以专业化发展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报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一种国际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我国教育学者们也广泛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阶段、途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尚存在的一 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始于1966年。此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建设都开始步入专业化发展时代。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方面进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繁荣于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各国。我国则应该开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整理和分析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历史、把握特点、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研究、发展阶段研究、发展途径研究、内容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 一、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国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叶澜

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1]朱新卓认为,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 过程,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2]朱玉东认为,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3]刘万海认为,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发展。[4] 综合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可总体概括为:教师是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特性;教师是发展中的人,应注重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教师是学习者,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渐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专家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认识各异:吴康宁教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预期专业社会化与继续专业社会化两 个阶段[5];朱玉东以时间为界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职前专业发展和职后专业发展两个阶段[3]。唐玉光以职前、入职、在职三个时间段为依据,把专业发展分为职前准备、入职辅导、在职提高三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三篇)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三篇)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一) 新课程已经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全国范围推进,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这一切使传统的教育观念、方法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们以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不可回避的中心话题,尤其是已经习惯传统教学的老师和新上岗教师都面临着专业的进一步成长和转型,面对新课程如何不掉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能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多老师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教师继续发展专业能力的路途又在哪呢? 《学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可见,古人在一千年前就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教学反思。当代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对日后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笔者认为在反思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 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