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研究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研究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研究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研究

阅读两个资料:

【资料一】杨老师工作生活的小镇场景:

1 )小镇面积不大,从东到西长4 千米,从南到北宽3 千米;

2 )主街道由东向西穿过小镇;

3 )学校在小镇的东北部;

4 )小镇的西南部有一座幽静的公园;

5 )一条小清河由北向南流经小镇。

【资料二】小明学习的学校。

学校大门向南开,教学楼位于校园的西侧,正对教学楼在校园东侧有一个花坛,花坛的北边是篮球场。校园的西北角有阅览室。

【问题】

( 1 )两份资料表达内容的相同点是什么?

( 2 )资料呈现形式对理解内容的准确性有什么影响?

两个资料内容的共同点:都在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信息。

阅读方式的不同:前者用文字,读者是线性阅读;后者用图像(小镇示意图),是身临其境的阅读。

地图,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各种形式、各种呈现手段的地图也已成为今天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问题】地图表达的是什么?人们用地图干什么?

地图是对真实地理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并主要用视觉和数字的方式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它是人们认识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时空变化的有效载体。简单讲,地图是地理学展示空间信息的传统工具,它是人们认识地理世界的工具。

在初中地理课程设置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之初就接触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训练读图——析图的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从图上符号中获得地理知识,思考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与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地理要素之间关系与联系,以及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差异和地域差异。总之,这样的安排是让学生认识到地图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

有学者认为,地图是最古老的可能也是最强大、最持久的地理思想之一,是最精髓的地理表达。美国地理学家厄尔曼说过,地理的想法必然要和地图挂钩,如果你不能把一种想法画成地图,那你的这种想法就不是地理想法。所以,今天想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是《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

·关于“地图”知识的核心内容与深层次理解;

·关于地图核心内容与技能训练的教学策略;

·以“区域图”为载体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

·其他地理图像教学的思考策略。

一、关于“地图”的核心知识内容与深层次理解

1 .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及课标解析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课标解析】

课标中呈现的“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距离,等高线地形图”等概念,涉及的是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也是核心内容;辨别、判读、量算等动词,表明的是学生借助地图知识要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和估算高度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三项基本技能。因此,这部分课标传递了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地图的基本知识;二是从联系实际出发,运用地图知识初步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体现了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工具,这是由地图的性质(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决定的。另外,“电子

地图、遥感图像”等新型图像及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生也应对其有一定了解。同时,“课标”还表达了要帮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 .“地图”核心知识内容及深层次理解

1 )“地图上的方向”及辨别方向

【核心内容】地图类型方向判定方法名称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一般指向法: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正北”。

指向标指向法

经纬网地图:同一经线指示南北、同一纬线指示东西。

经纬网指向法深层次理解: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方位;其三是能利用地图在实际地理环境中识别方向,建立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将地图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

【技能训练】

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设定参照系、定北、定位。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就是与参照系的关系(比如地理事物的半球位置、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等)。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补充一些在实际环境中定位、定向的方法。

2 )地图上的比例尺与量算距离

【核心内容】

基本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

(三种形式的相互转换)

数字式 1 : 6000000

直线式

文字式图上1 厘米相当于实际80 千米。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深层次理解】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学生对地图上数学系统的基本认识。学习关键在于:①以比例尺为桥梁,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转换计算;②在相同图幅(或相同的实地范围内),认识比例尺大小与图上内容详略的关系。【技能训练】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量算任意两点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量算距离的步骤:①确定比例尺;②量出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厘米);③根据比例尺算出实地距离(米/ 千米)。要计算准确,注意单位换算。

3 )图例与注记

【核心内容】图例

地图上各种符号,它们是用来简略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对这些符号含义的说明就是图例。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深层次理解】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是学生对地图符号系统的基本认识。图例和注记结合在一起,就是地图上传输地理信息的“语言”,它们共同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另外,多数地图使用统一的图例和注记,也是为方便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阅读者使用。

【技能训练】常用图例要反复进行识记练习。大多数图例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象化的抽象与概括,识记时两者要加强对应。

4 )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判读

【核心内容】经度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0 °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度”,标为“X ° E ”;向西为“西经度”, 标为“X °W ”。

纬度划分

以赤道(0 °纬线)为界,以北为“北纬”,标为“N ”;以南为“南纬”,标为“S ”。

经纬网

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两线交叉点可准确定位。经纬网上任意两点可准确定向。

【深层次理解】

地球表面上的点具有三维空间(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但地图处于平面状态,一般借助标注高程注记、陆高海深表中颜色的差异表示地理事物的高程。因此,地图用经纬度(经纬网)确定点的绝对地理位置,以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这部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经纬网定位”。

【基本技能】

经度判读

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逆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西经度”。

纬度判读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5 )等高线地形图

【核心内容】地面高度的计算

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我国以青岛附近黄海平均海平面为0 米

相对高度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高度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绘成等高线地形图。

数值特征、形态特征、疏密特征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起伏的地图。这种地形图醒目,有立体感。

颜色与数值的关系

(国际通行做法: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地形剖面图

按一定比例沿地表某一方向所做的垂直断面图,能更直观显示沿剖面线的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绘制步骤:定剖面线、定比例、定基点、画垂线、连曲线

【深层次理解】

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高程(正或负)。但地图处于平面状态,所以在地图上一

般借助标注高程注记、陆高海深表中颜色的差异表示地理事物的高程。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和坡度,但不易建立起地面起伏的空间感。因此,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按一定步骤转绘成地形剖面图,来表现陆地表面(或海底地形)的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变化。例如,中国地形图和沿32 °N (36 °N )绘制的地形剖面图结合起来,更能全面反映我国地形总体特征。

【技能训练】坡度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坡度大小计算,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坡度=( 高程差/ 水平距离) ×100% 。

在高线地形图上利用等高线的疏密特征、数值特征和轮廓特征等,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

3. 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图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很大变化。

【遥感影像】

利用卫星或飞机,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能及时、准确、

清晰地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的发展状况。如森林火灾、台风前进路线等。2008 年汶川地震,有关遥感图像。二.关于地图核心内容与技能训练的教学策略——实践策略

学习地图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创设地理实践活动来模拟一些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技能——研讨策略——反思评价”。

呈现三个教学案例。一是把学生熟悉、简单的课桌环境借助地图语言表现在平面图上;一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地图环境,通过借助对地图语言的解读,将其还原为校园环境;一是借助简易的“沙山”模型,帮助学生体会地理事物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转化的工具和途径

案例 1. 绘制课桌平面图(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吴云)

课桌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学习平台,每天都离不开它。如何正确绘制课桌平面图?在此过程中设置哪些障碍,让学生对平面图的成图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

案例 2. 利用有嵌套关系的校园平面图展开校园内的“寻宝游戏”(北京京源学校、侯小波)

案例 3. 自制简易“沙山”模型初识等高线地形图(北京石景山区高井中学、陈国秀)

步骤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

利用湿沙在托盘内堆出简易的坡度有陡缓变化的沙山模型,。

自制“高矮胖瘦”均可自己调控的“沙山”简易模型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材质疏松的“沙山”也为后续的测量与定点活动提供条件。

2

测量沙山实际高度。利用统一比例尺(如,“沙山”垂直1 厘米高度代表海拔50 米),分别在“沙山”100 米、200 米、300 米等处,经过准确测量后,用牙签定位;用彩线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牙签连接(等高线)。

正确测量、准确计算是这步活动成败的关键。

学生对平面上直线测量比较熟悉,在立体模型上测量垂直高度的实践不多。他们往往忽视直尺要与桌面垂直、观察视线与刻度线水平等操作是测量准确的技术关键。

另外,本步骤有关垂直比例尺的设置,是对“地图上比例尺”知识的延伸。

3

绘制“沙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认识区域地形的基础地图。对这个概念的教学,大多数教师是通过模型展示——动画视频演示——学生观察来实现的。陈老师则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充分参与这个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动手测量——动手绘图的过程中,体验“等高线”在立体空间到二维平面转换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等高线地形图及后续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理解有形象支撑。

三.以“区域图”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1.思考线索

在《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针对知识要点的学习多有这样的表述“运用地图说出……”、“在……图上识别……”、“阅读……图”、“在地图上指出……”,这些表述的最终指向都是要“用地图学习”,说明地图在地理课程学习中的价值与作用。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重要媒介,也是地理知识与技能落实,地理观念初步形成的载体。作为教师而言,从“地图——地理学习的工具”为基础,到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为最终目标,在两者之间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思考路径,如下图:

地图是“工具”,学生要先了解地图,掌握地图自身的“语言系统”。然后,充分感知地图,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地理视觉表象——人们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知眼前的真实事物,当该事物离开,感知活动就停止了,而由感觉通道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却被保留下来。这些保留下来的信息还能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工。这些保留下来的形象就是表象。表象产生的通道不同,经统计视觉占绝对优势83% 。)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思维,形成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感知地图,形成地理表象。当然,这个地理表象系统是用地理语言表达出来的。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空间表达,但这种表达受制图目的、范围、方法、形式等影响,与地表真实情况还有距离。如:

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在地形图上只是一条山脉加一条河流,但在实地温带与亚热带勘察划分时,却有不同观点。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感知地图中那些突出信息,同时辅以其它形式的图像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

用地理语言建立起有结构的地理知识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地理观念,如地理环境的整体观、环境演变的时空观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人地观等,最终实现地理课程目标。我把这个过程概括为转化——建构策略,一是地图语言向地理语言的转化,二是运用地理语言建构地理知识结构,形成地理观念。以这个思考路径为依据,建立一个关于学生学习——使用“地图”的结构(见下图。

第一层:对地图“工具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地图的基础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平面上表示地表高度等各种知识),以及简单的读图基本技能,这个层面是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一定的“地图语言”、形成初步的“读图技能”。

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将地图作为工具。“运用工具,建立地理表象,学习有关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初步形成一些地理观念、地理视角”的学习与实践。

第四层:“课程目标”。

2 .案例解析——以“区域图”为例

区域图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它是以政区图为基础,包含该区域的经纬网、海陆分布、山脉河湖、资源物产、交通城市等要素的综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常见的区域图有大洲图、国家图、一个国家内部的地区图等等。近年来,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出镜率”最高的也是区域图。

无论范围大小的区域图,都是区域地理信息的载体,表征着区域地理事象的数量关系和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图上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空间信息。因此,对区域图的阅读重点在于:

①确定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

②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③通过要素的空间关系,建立相应的地理联系。比如成因上的联系,时间上的联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等。

④通过“联系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地理观念,如整体观、时空观、人地观等。

借助“西北地区图”实现教学目标(第 2 课时)

【课标内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牧业、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河流在西北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牧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及规律。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内容】

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③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读图过程】三张地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张图,西北地区图

用此图的目的是要把握区域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第一步:根据学习目标,对地图语言进行选择。

第二步:把地图语言用地理语言表述出来,学习地理概念(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山地牧场等),建立地理联系,初步形成地理观念。(识别地理要素,明确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有关的地理联系。)

地图语言

地理语言

地理概念、原理、观念

地理技能/ 能力

①区域地理整体环境特征。

②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

经纬网

经度范围、纬度范围、地理方位

纬度位置、区域轮廓特点

计算差值

比例尺

东、西两端距海直线距离

海陆位置

量算距离

有关图例和注记

主要山脉、地形区(名称、分布、走向、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内/ 外流河(名称、分布)

自然地理要素特点

自然环境整体观

环境演化的时空观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人地观

读图分析—综合

区域地理整体环境特征。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从东到西出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出现了人类生存活动的差异。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风力显著,沙漠面积广大,因而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农牧业生产,也影响着这里的人们生活。

第二张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

用此图的目的是聚焦聚落、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

问题:

1 .借助地图语言(图例和注记),指出本区域中主要地形区?

答:塔里木盆地及分布在四周的高山

2 .本区的河流流向特点?

答: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从盆地周围的高山向盆地汇集,流程较短。其中,塔里木河最长。

3 .本区的气候有何特点?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答: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因降水稀少,为内流河。

4 .于田、和田、叶城等是分布在绿洲上的聚落(城市),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与河流、地形的空间位置有什么联系?(辅以示意图)

答: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呈点状分布。

(介绍绿洲基本成因)这些绿洲多分布在冲积扇上。山区的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出山口处,因地势变宽,坡降减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所携带的物质迅速堆积下来而形成的锥状扇形堆积体,叫冲积扇。在洪积扇的中下部,往往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泉水从洪积扇地势低洼的边缘区域渗出,造就了宜居的绿洲。绿洲中农田密集,村镇星罗棋布。

5 .地形、聚落、交通线的空间位置有何联系?

答: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冲(洪)积扇,因地下水相对丰富,成为宜居的绿洲。交通线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服务,连接起了绿洲。

第三张图,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古城分布示意图

用此图目的是要看到沙漠边缘古今城市空间位置变化的历史演变进程,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

据图简要分析,塔里木盆地南部古城与现代城市分布位置有何差异?规律是什么?根据相关资料,简单分析原因。

辅以文献资料和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统计图

①《汉书·西域传》等史料记载,当时鄯(shan )善(楼兰)有居民14100 人,土肥美,遂设屯田;且末

有人口6010 ,皆种五谷,盛产葡萄诸果;精绝有人口3000 余。

②《大唐西域记》记,当年玄奘西行时,精绝周围还是一处难以通行的植物茂盛的沼泽地带。

③考古表明,按时间序列汉代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下部的沙漠中心,河流中部则是唐代古绿洲遗址为主,河流上部沙漠边缘多为近代和现代绿洲。古绿洲迁移最大距离达200 千米左右。

答:资料分析表明,由古至今聚落的空间位置逐步向河流的上游发展。

主要原因分析:

①全球气候整体看,环境向冷、干方向变化,当地的降水量日益减少;

②当地农耕历史悠久,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日益增强;③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规模扩大,需水量日益增加等等。

我认为,随着教师将三张地图有目的、有计划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从不同视角运用地图语言解读地图,并在三张地图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人地关系会有清楚、全面和历史性的认识。

四、其他地理图像的教学策略

当然,如果地理教学只靠地图为载体达成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不足。毕竟地图上的图例符号是抽象后的形象,还需要教师辅以其他地理图像。所以,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多样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与学的重要载体。

1. 中学地理教学图像系统

2.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地理图像的阅读与能力训练策略

·识别图像类型(它是什么?)

·明确图像作用(它能/ 要干什么?)

·明确图像构成(它有几个维度?)

·识别要素(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有哪些?)

·建立要素联系(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建立地理系统(自然环境系统、人地系统)

·某要素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预测与对策)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国界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初中地理第 1 页共1 页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周河九年制学校杨景瑞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然而,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大部分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考试中主要失分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或者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 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 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 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 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 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 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 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 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 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 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 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 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 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 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 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 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 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 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 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 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 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 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刍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地图

刍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地图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本文论述了在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方面较详细阐述了地图与地理教学间的融合关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运用地图学习兴趣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随着今后地理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地图技能培养的重视将会与日俱增,地图的优势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融地图技能培养于知识教学之中。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可采用地球仪、景观图,示意图等趣味较强的地图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经纬线地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小型地球仪,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经线和纬线的指示方向是什么?经线的长度是否都相等,呈什么形状分布?纬线的长度是否都相等,呈什么形状分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通过系列设问激发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乐趣。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通过展示江西省地形图的教学挂图,多媒体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读图分析我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说出我省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归纳出我省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深入思考我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通过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学习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好奇心。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乐趣,有助于教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学会分析地图,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和地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地图揭示的是连贯的地理信息,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地图的技巧,还要指导他们结合地图进行分析。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比如,学习“气象万千”一课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世界各地气候的分布和特点,观察并理解世界不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地图典型气候进行区域性总结和概括,以此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地理现象,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和地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三、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在我国地势特征的教学中,我运用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地势特征示意图,让学生分析思考“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河流,气候,交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我提示学生结合所学气候、地形等知识分析归纳得出:①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②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③在阶梯内部,由于降水丰富,水能资源巨大。根据学生思考的问题我提出假设:假如我国地势特征是东高西低,那么我国还会不会有大部分河流东流现象,我国东部降水是否丰富,我国会不会有巨大的水能资源?通过这些假设学生能很快得出不可能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其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效率

初中地理会考重点地图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重点地图复习资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地理重点地图练习及归纳 (相信自己一定行) 1、把世界之最与下列地理事物对应(填字母)。 A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B 、世界最大的群岛。 C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D 、世界最大的湖泊。 E 、世界最大的半岛。 2、把国家 或地区与其描述对应(填字母)。 A 主要是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B 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C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D 、经济发达的岛国。 E 、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常有河水泛滥。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球“人口、粮食和环境”供求关系比较紧 张的一个地区,将下列 内容填 入结构图中。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环境问题 4、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 、B 两点的地理坐标。 A : ____纬 _____度, _____经 ___度; B : ____纬 ____度, ____经 ___度。 (2)根据下面C 、D 两点的经纬度,在左图中标出 它们的位置。 C :西经50°、南纬40° D :东经70°北纬60° 5、想一想:英国人有出门带伞的习惯,而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旅馆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请你说明其中的原因。 6、我国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时间都是每年的2月,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7、日本:读图,完成填空: 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洋 B G J H 海峡 F I 城市 T Q 四大岛屿 K L M N O P 国家 A B C D 山脉 R 工业区 ① ② ③ ④ ⑤ 8、俄罗斯:读图,完成填空: 青藏高原 死海 马来群岛 里海 阿拉伯半岛 日本 中东 泰国 俄罗斯 印度 政局不稳 产生 单一商品经济 长期殖民统治 加 剧 盲 目 毁林开荒 产生 危 及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地图,教师就不易讲清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所以,“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是中学地理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在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地图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一、合理利用教学挂图 地理教学挂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形象教材和直观教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而充分地利用。首先,教师要结合每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挂图。因为使用什么地图和如何使用地图,都要考虑地图语言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每节课不要过多地使用挂图,如果不适当地使用挂图,摘摘挂挂,不但会使教师手忙脚乱,还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挂图,而且对挂图应象语文一样熟悉,做到既挂必用,指图必准。 其次,使用教学挂图,还要特别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对照查找。因为教学挂图受图幅的限制图例和注记都

不可能很大,也就不易使全体学生看清楚。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教师应该在图上指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去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讲美国地形时,让学生观察完《美国地形图》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地形特点和山脉走向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尽管美国大部分位于西风带内,但由于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西风不能深入内地,南北走向的山脉,可使来自南北方的气流畅行无阻,造成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高温,冬夏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充分运用课本插图 课本插图精要、直观地概括和补充了教材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准确灵活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科学的理论形象化,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装的思维。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精读每一幅插图,并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程序启发性提问,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讲亚洲气候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插图《亚洲气候图》,学生会一目了然得出亚洲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状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复杂的地形影响,其气候的复杂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9-22T16:12:12.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韩龙堂 [导读]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韩龙堂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看图能力,从而学会形成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多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冲动与兴趣;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多从地图上提出问题(如比赛找某个国家、山脉、河流等等);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勤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地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挖掘。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它的直观性决定了它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与教师如何借助地图去教学直接相关。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呢?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脑、手、眼、口等并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此,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教师的手绘地图,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手绘地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事实上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教具,都可以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地球仪、课本地图、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图以及多媒体地图等等。但是,每种教学效果确是不同的。而利用教师熟练地手绘地图,可以起到其他教学工具不可取代的效果,也许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熟练的画图基本功,就是学生激起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一个因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地理事物的形

状,而这方面手绘地图表现得更明显。它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方向等。象地球各个大洲的轮廓及大小,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小与形状,世界主要河流的流向及注入海洋,世界主要山脉的位置及走向等等。学生看起来更能接受。例如,在我们的区域地理中主要讲了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中国等国家,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等达州的学习中都可以用自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其他的各种地图比较起来,更直观、更清楚,学生更容易掌握、识别。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三、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的直观性还可以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而手绘地图由于直接反映教学的重点,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起来更直观易懂,更能准确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例如,在讲《日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学习: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日本的岛国轮廓图,教师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的得出日本是个岛国。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本《日本地形》地图,得出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教师依次把内容填在黑板上地图。3、然后,在上面的基础上,继续确定日本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山脉和城市。4、而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甘棠中学:罗甫坤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

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 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仪和地图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赤道(00纬线) 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5、地图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所以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使用地图实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如我在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使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实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 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但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因为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使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 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 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 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 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 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 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 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 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 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 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 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 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 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 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 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06-25T14:03:53.32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祁凤飞 [导读]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祁凤飞(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已任,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