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及其安全治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an. 2019 / No. 1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及其安全治理

路?媛?王永贵

[摘 要]?意识形态边界是区分和界定不同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其边界明晰是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必要前提。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需要在有界与无界的碰撞中进行明晰,体现为网络传播范

围无界与主导意识形态确立有界、网络空间承载内容无界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界、网络融合发展态

势无界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有界的张力存在。然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因多样化社会思潮与一

元主导意识形态的隔膜、意识形态抽象性与意识形态呈现方式具象化的断裂、思想传播极速与价值信

仰积淀失序而出现错乱。为此,我们要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空间锤炼主导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主

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亿万网民的践行力,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

[关键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意识形态治理

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具抽象性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来的,主要用于研究某一种观念的源起、可靠度和界限等相关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他们起初是用“思想”“观念”等语词来表达“意识形态”的,用以阐明共产主义原则和理念。之后,经典作家又在对宗教、资本、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等的批判中进一步划清了自身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之间的界限,并在一以贯之的发展中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主张。显见的是,“意识形态”始终内含着划清界限、明确边界、维护安全等重要意义,也是标示着意识形态主体自为选择的价值理性的彰显。网络空间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衍创出的“第五大战略空间”,在工具理性的驱使下越来越模糊了意识形态主体的边界意识,由此引发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相互撕扯。与此同时,互联网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更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无法真正有所突破、有所进展、有所作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上曾明确强调:要“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个根本遵循,“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

路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南京?210023);王永贵,法学博士,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210023)。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研究生专项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