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血脂异常1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血脂异常1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血脂异常1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 血脂异常防治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专家组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70(2014)06-0015-04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4.06.005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二缺血性脑卒中二间歇性跛行以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三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三基层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三提高基层医生对于血脂异常的防治水平,对于降低我国居民整体心血管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三在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开展10周年之际,CCEP委员会组织部分专家针对基层医生制定这一专家建议,旨在为乡村与社区广大医务人员规范化防治血脂异常提供参照三

1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二甘油三酯(TG)和类脂的总称三在多数医院所提供的化验单中,血脂检验项目主要包括胆固醇和TG两组参数三总胆固醇(TC)又被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三其中LDL?C与ASCVD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建议各医疗机构检验血脂时一定要包括此指标三

2 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无论是胆固醇还是TG,都是健康人体内所存在的成分,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三但如果TC二LDL?C二TG过高或HDL?C过低,可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被称为血脂异常三在上述各项参数中,最需要重视的是LDL?C,该指标越高,发生ASCVD的危险就越大三此外,TG严重增高(≥5.6mmol/L,TG 单位换算:mmol/L=mg/dl×0.0113)时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后者也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三

3 为什么将LDL?C作为主要的干预靶点?

不同类型的脂蛋白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负责把胆固醇由肝脏运输到斑块内,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反,负责把斑块内的胆固醇运输出来(胆固醇逆转运)三因而LDL?C又被称作 坏胆固醇”,HDL?C被称作 好胆

固醇”三LDL?C越高越容易形成斑块;HDL?C较高时

则可降低形成斑块的风险三前文提到LDL?C是血脂

参数中最重要的指标,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三所以降低LDL?C水平是防治ASCVD最重要的策略之一,该指标被视为干预血脂异常的主要靶点三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DL?C与TG水平也与AS?CV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三HDL?C水平降低和(或)TG 水平增高的人群中,ASCVD的发病风险也增高三然而,近年来所完成的多项以升高HDL?C和(或)降低TG为治疗目标的随机化临床试验未能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三因此,在血脂异常的治疗方面,目前仍建议以LDL?C为主要靶点三在保证L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HDL?C和TG控制于理想范围内(HDL?C≥1.04mmol/L,TG<1.7mmol/L)三生活方式治疗是升高HDL?C和(或)降低TG的首要措施三若TG严重升高(≥5.6mmol/L)时,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可首选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治疗三因为缺乏临床终点获益证据,不建议应用药物升高HDL?C三

4 哪些人需要检查血脂?

以下人员需要每年进行血脂检查:①已罹患冠心

病二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三②高

血压患者二糖尿病患者二肥胖者二吸烟者三③有冠心病二

脑中风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

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症

者三④有黄色瘤或黄疣的人三⑤45岁以上的男性和

绝经后的女性三⑥头晕二头痛二失眠二胸闷气短二记忆力

下降二注意力不集中二健忘二体形偏胖二四肢沉重或肢体

麻木等人三⑦其他健康成年人最好每年检验1次,至

少每隔3~5年检查1次血脂三

5 无ASCVD患者的LDL?C目标值应为多少?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

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多种

51

 (总565)‘中国医刊“2014年第49卷第6期?继续教育? 

ASCVD,因此高胆固醇血症被视为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胆固醇水平是降低ASCVD风险的关键措施三对于心血管风险低危二中危二高危患者,我国2007年颁布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所推荐的LDL?C目标值分别为<4.1mmol/L二3.4mmol/L和2.6mmol/L(胆固醇单位换算:mmol/L=mg/dl×0.0259),超过此值即应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药物治疗三基于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多项新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继续降低LDL?C或非HDL?C水平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在充分权衡药物治疗的获益和风险以及卫生经济学平衡状态后,可考虑更严格的控制胆固醇三CCEP专家组建议的不同基线特征患者的LDL?C目标值如表1所示三

表1 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

临床疾患和(或)危险因素目标LDL?C水平ASCVD<1.8mmol/L

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1.8mmol/L

糖尿病<2.6mmol/L

高血压+1项其他危险因素*<2.6mmol/L

高血压或3项其他危险因素*<3.4mmol/L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降低,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6 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无论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如何,均应对其进行评估并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指导三若经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胆固醇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以下,或患者不能坚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应启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三生活方式治疗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三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200mg/d,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总热量的1%三增加蔬菜二水果二粗纤维食物二富含n?3脂肪酸的鱼类的摄入三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d三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g/d,女性<15g/d)三②增加体力运动三每日坚持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三需要减重者还应继续增加每周运动时间三③维持理想体重三通过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以及增加运动量,将体质量指数维持在<25kg/m2三超重或肥胖者减重的初步目标为体重较基线降低10%三④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三对于吸烟的患者,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的危险水平三

一些轻度或低危的血脂异常患者,经有效生活方式干预可将其血脂参数控制在理想范围三即便必须应用药物治疗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也有助于减少用药剂量三同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可对血压二血糖以及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有效降低ASCVD的发病风险三改善生活方式应作为血脂异常管理以及预防ASCVD的基本策略三

7 无ASCVD的患者何时需启动药物治疗?

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启动药物干预的时机取决于患者基线胆固醇水平及其心血管危险分层三对于低至中危患者,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三经过2~3个月的生活方式治疗其LDL?C仍不能达标者,可考虑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无ASCVD但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应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三

8 为什么说他汀是最重要的降胆固醇药物?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二贝特类二烟酸类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三我国研发的以洛伐他汀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血脂康的临床应用亦很广泛三在上述各类药物中,他汀类药物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三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三这两类药物不仅能够显著降低TG二升高HDL?C水平,还可中等程度地降低LDL?C水平三然而近年来先后结束的数项随机化临床研究发现,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虽可对血脂谱产生有益影响,却未能显著减少受试者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与全因死亡率三因此,不推荐首选这两类药物用于血脂异常药物干预,除非患者TG严重升高或患者不能耐受他汀治疗三当患者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后TG仍不达标时(> 2.3mmol/L),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药物或烟酸缓释剂三

9 如何确定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强度?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的他汀用药剂量,在追求LDL?C达标的前提下,需考虑安全性二耐受性和治疗费用三与白种人相比,我国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较低三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平均TC水平为4.72mmol/L,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居民三我国大多数患者经过中等强度(例如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可使LDL?C平均降低30%~50%)甚至低强度

61 (总566)‘中国医刊“2014年第49卷第6期 ?继续教育?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85014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2012AACE指南 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ACE指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言,第三世界部分为方法,第3部分为执行纲要,第4部分为证据基础。本译文仅译出了前三部分。原文中有大量表格,译文中从略——译者注) 缩略语 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TP=成人治疗组; Apo=载脂蛋白; BEL=最佳证据水平; CAD=冠心病; CPG=临床实践指南; CRP=C反应蛋白; CVD=心血管病; EL=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RT=激素替代治疗; IMT=内中膜厚度;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MI=心肌梗死; 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Q=问题 R=推荐 1.绪言 在美国估计每年会有785 000人新发CAD事件,约470 000人有复发性心梗。2007年美国CAD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虽然卒中率正在下降,2007年的死亡数字表明,美国卒中死亡人数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18。估计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人有3360万人TC水平在240 mg/dL以上,占了人群的15%。血脂异常是一项主要的CAD 危险因素,甚至是CAD的先决条件,在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开始起作用之前就已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或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的证据还表明,引起血浆TG和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的胰岛素抵抗,是周围血管病、卒中和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30年来全国血脂水平趋势分析显示,TC和LDL-C改善,部分可用降脂治疗稳定增加(自我报告的降脂药使用率为38%)来解释。然而,65%的美国成人LDL-C浓度高于100 mg/dL。而且,肥胖和高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得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得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得证据说明冠心病得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与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就是重要得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得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得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得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得意义得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得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得重要环节。合理得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得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得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得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得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得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得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得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得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得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得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得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与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得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得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得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得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得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高血脂治疗指南

血脂防治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返回)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

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血脂异常管理最新推荐

医脉通综合2013-10-09分享 2013年7月25日,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IAS)更新了其对高水平血胆固醇和血脂异常治疗的推荐,颁布了《IAS意见书:血脂异常管理的全球推荐》(An 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Position Paper: Glob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旨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风险。 该意见书推陈出新,且更贴近临床实际。尤其重要的是,本意见书所做的推荐大多基于多重证据类型。具体的主要更新如下: ☆提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定义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non-HDL-c; ☆定义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时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LDL-c或non-HDL-c)的最佳水平; ☆认为长期风险分类优于短期风险分类;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线风险调整风险评估; ☆全文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部分进行介绍,一级预防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二级预防强调药物治疗。 这些建议基于现行流行病学、基因研究、及临床试验的证据,对血脂管理有几项新的观念提示,值得参考。 终身预防的观念 现行多数血脂管理指南对一级预防的建议都只针对中老年人群,而且多数现行的风险评估表都只能预测未来十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青壮年人群,则往往认为其十年风险不高,而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 IAS的专家建议:血脂管理要有更长远的规划,要将风险的评估推算到个人80岁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强调终身预防的观念,对于年纪较轻却已经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人的长期风险往往被低估。事实上,不论年龄高低,所有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都需要积极管理,而且只要有管理,风险就会降低,所以要评估每个人整体的心血管风险并考虑其长期的风险。 具体的做法是依照Lloyd-Jones/Framingham algorithm(2006年Lloyd-Jones等提出)推算个人到80岁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自低到高分为4级:低危(low risk)<15%、中危(moderate risk)15-30%、中高危(moderately high risk)30-44%、及高危(high risk)

云鹊医血脂异常的管理

血脂异常的管理- 第三章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试题分析: 第 1 题: 关于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降低心血管风险,LDL-C为靶点 第 2 题: 以下关于他汀类药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竞争性抑制磷脂合成限速酶 第 3 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依折麦布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升高LDL-C,降低CV风险 第 4 题: 在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关于贝特类药物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血中TG轻、中度升高即需要使用贝特类 第 5 题: 在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关于鱼油制剂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ω-3脂肪酸(EPA、DHA)2-4mg/天可显著降低TG 第 6 题: 下列关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安全性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肝酶正常者,启用他汀后无需检测相关肝损害指标 第7 题: 他汀类在使用中出现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症状时,下列处理不合适的是正确答案: 及时应用止痛药减轻症状 第8 题: 关于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防重于治,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第9 题: 依折麦布属于哪类降脂药 正确答案: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第10 题: 目前临床用药中,()是最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药物。

正确答案: 烟酸 第 1 题: 他汀类药物的机制是 正确答案: 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第 2 题: 关于血脂异常的治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血脂异常不需要手术治疗 第 3 题: 关于普伐他汀说法最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原形经胆肾双排泄 第 4 题: 关于辛伐他汀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LDL-C降幅34%-55% 第 5 题: 下列关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安全性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 5.0- 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 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 /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 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专家,于2007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颁布以来,对于我国血脂异常的规范化防治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新近,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13年底更新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AC C/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虽然该指南针对美国患者而制定,但仍可能对我国现行的降脂治疗理念产生一定影响。如何评价该指南、如何在我国积极合理的开展血脂异常和ASCVD 的防治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为规范我国新指南颁布之前的血脂管理临床实践,藉此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开展1 0周年之际,CCEP委员会组织部分专家制定这一专家建议,旨在针对当前血脂异常防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 无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大量研究表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多种ASCVD,因此高胆固醇血症被视为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胆固醇水平是降低ASCVD风险的关键措施。 1.1 血脂异常的干预靶点 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等。现有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本因素。基础研究发现,LDL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臣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鉴于LDL在ASCV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大量随机化临床研究也证实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ASCVD事件风险,因此在降脂治疗中,应将LDL-C作为主要干预靶点。同时,近年来日渐增多的证据显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ASCVD的发病风险也密切相关,因而VLDL-C应成为降胆固醇治疗的另一个可能的目标。LDL-C与VLDL-C统称为非HDL-C,二者包括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因此非HDL-C可作为降LDL-C 治疗的替代指标。临床上,非HDL-C数值由TC减去HDL-C而获得。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DL-C与TG水平也与ASCV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HDL-C水平降低和(或)TG水平增高的人群中,ASCVD的发病风险也增高。然而,近年来所完成的多项以升高HDL-C 和(或)降低TG为治疗目标的药物试验未能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因此,在血脂异常的治疗方面,目前仍建议以LDL-C为主要靶点。在保证LDL-C(或非H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HDL-C和TG控制于理想范围内(HDL-C≥1.04mmol/l,TG<1.7mmol/l)。生活方式治疗是升高HDL-C和(或)降低TG的首要措施。若TG严重升高(≥5.6 mmol/L)(甘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血脂异常合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返回上一级10题,每题10分)单选题(共 1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B. C.Apo B D.Lp(a) B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暂无2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急性心肌梗死A.高血压B.主动脉夹层C.糖尿病D.A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3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姐姐70A.岁行冠脉搭桥术母亲60B.60父亲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C.波低平”父亲50岁心电图“TD.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4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暂无答案解析: 5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5mmol/L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血T4、T3B.200μmmol/LC.血肌酐7.6%

糖化血红蛋白D.A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6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LDL-C 2.2mmol/L 糖尿病A.HDL-C 0.8mmol/血B.LDL-C 5.6mmol/L C.血 D.心肌梗死 D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7 . ASCVD高危患者A.1.8 B.2.6 C.3.4 D.4.1 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8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B.95cm C.90cm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什么?A、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载脂蛋白B?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分析:2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死?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回答是: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A、我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一位60岁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我父亲60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回答是:B:4号。什么是混合性高脂血症?A、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应该考虑什么情况?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和T3升高? C、血清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回答:A。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如何?A、糖尿病+LDL-C 2.2mmol/l

高危ASCVD患者LDL-C的临界值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回答是:B:8号。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该更低吗?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哪种是治疗血脂异常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A、他汀类药物?B、贝塔?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10号。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预防指南》是否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中等强度? 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还没有

血脂异常防治指导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世界各国或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指南(ATP III)于2001年正式发表。本文重点介绍ATP III。 一、治疗的首要目标 至今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和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均支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年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一致表明,降低LDL-C能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所以,在ATP III中,明确指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 (一)冠心病危险性分析 1.血脂水平分类 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均应进行一次空腹脂蛋白谱包括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有关TC、LDL-C和HDL-C分类见表1。 表1. LDL、TC和HDL-C分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表2 影响降低LDL-C目标值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 低HDL-C(40mg/dL)#

*糖尿病已视为冠心病等危症 #HDl-C≧60mg/dL可作为冠心病的负性危险因素,如果存在,应将危险因素中减去1项危险因素。 2.明确有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明确将降低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但在决定将LDL-C降至何种程度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存其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即除LDL-C以外的危险因素,见表2)。分析这些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将有助判断患冠心病的危险程度,由此而决定降低LDL-C的目标值(表3)。 表3降低LDL-C程度分3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明确提出冠心病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s) 在ATP III中,除再次明确规定将冠心病患者的血浆LDL-C控制在2.6mmol/L外,还提出应将具有冠心病等危症个体的血浆LDL-C也应降至2.6mmol/L。有三种情况属冠心病等危症:(1)

血脂异常防治知识讲座

血脂异常防治知识讲座 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陶明春 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脑血管病的流行情况。 下降型:美国、日本、加拿大 上升型:中国、东欧、第三世界国家 稳定型:西欧、北欧、南欧。 二、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四大杀手 沉默的杀手:高脂血症 悄悄的杀手:高血压病 微笑的凶手:吸烟 甜蜜的下手:糖尿病 三、血液与血脂 1、液体和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蛋白等) 2、血脂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2.1、胆固醇(功能:胆汁、皮肤、激素、细胞膜)是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膜、部分激素和胆汁。增高对人体有害,如胰腺炎、胆囊炎等。 2.2、甘油三酯(维持人体正常形态、供能) 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主要的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是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即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脂蛋白。正常值< 3.12 mmol/L (120 mg/dl),增高对人体有害。 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将过多的胆固醇代谢及排泄,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被誉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是血液的清道夫。 与冠心病、动脉硬化关系最密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基本上是降得越低越好。 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一、遗传因素。据统计,每500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常常过 早地发生冠心病。 二、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食物的人,胆固醇往往容易升高。 三、体重。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人胆固醇比较高。 四、体力活动。不爱运动、不爱劳动的人胆固醇水平会增高。 五、性别和年龄。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在50岁以后,胆固醇 水平高于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