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 土壤质地 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 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 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2划分标准 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土粒大小不同(直径从10米到10米不等),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世界各国通常有不同的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下图展示了各土壤粒级划分的具体标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1a4443938.html,/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 一、绪论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 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3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实践,我国土壤分类的基础不断扩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但土壤分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各有关学科的进步,就没有土壤分类的发展;没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就没有后一阶段的前进。我国今天土壤分类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土壤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70年代前后,是国际上土壤分类大发展的时代,而我们却停滞了10年。虽然,纵向来看,我们的土壤分类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横向来看,却跟不上土壤分类的前进步伐,主要是在土壤分类定量化方面。这不仅影响了国际交流,也限制了土壤分类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形势下,我们和全国17个大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博采众长,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土壤分类定量化的道路,经历2年的预研究和3年主要土纲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和三稿草案),这里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在土壤分类研究长河中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进展,但毕竟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 (二)土壤分类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都有本身认识论的基础。建国40年来,我们基本上沿用与诊断分类不同的地理发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在介绍土壤系统分类以前有必要就本系统所依据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加以阐述。 I.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土壤质地分类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质地名称 1、壤质砂土 2、砂质壤土 3、壤土 4、粉砂质壤 土 5、砂质粘壤 土 6、粘壤土 7、粉砂质粘 壤土 8、砂质粘土 9、壤质粘土 10、粉砂质粘 土 11、粘土粘粒(<0.002mm,%)粉砂(0.02~0.002mm,%)砂粒(2~0.02mm,%)0~15 0~15 0~15 0~15 15~25 1/ 3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0~15 0~45 30~45 45~100 0~3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5585~100 55~8540~55 0~5555~8530~55 0~4055~7510~55 0~300~55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2/ 3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3/ 3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摘要:作者通过阅读有关研究“土壤分类”的文献资料,抽取其中适于“综述”的部分章节,整理形成这篇文章。本文整体上先介绍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大致情况,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土壤分类的研究历史及土壤的具体类别。最后,又把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展示出来,说明我国科学家所研究的土壤分类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关键字: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特征,主要成果 1前言 土壤者,一切植物所资以生长之基础,而间接地与我人以营养之食物者也。苟大地之上,石质暴露,而无土壤,则地成不毛,生机灭绝,此世界将复不能存在矣[1]。 分类是致力于发现、表征、命名、归类对象,以便理解它的形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分类的目的是鉴别和认识,以及建立一个分类对象的有序体系。分类是所有科学的基本需要,并且必须随知识的增加周期性更新{11}。 土壤分类组织了关于土壤知识,提供科学家之间交流的语言,并为土壤使用者提供技术转移的工具。土壤分类的发展是伴随着土壤科学一起前进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土壤学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植物和动物分类的成功促进了土壤分类的发展。但与植物和动物类相比,土壤分类面临更多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难题。因为土壤不像植物和动物个体那样易于区别,而是一个连续体,所以常会更多地依分类者观点去分割它[12]。 2土壤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2.1 世界土壤分类现状 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此分类法为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此外还有联合国图例单元(FAO-1960-1980)、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3](1883)。 2.2中国土壤分类历史 2.2.1 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 2.2.2 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Marbut土壤分类影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项非常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可以反映母质的来源和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数,也称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的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

云南土壤及土壤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GB/T 17296-2000) 1.1土壤系统划分依据 土纲: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移动累积而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 亚纲: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盐碱的重大差异 土类:成土因素、过程、土壤属性(剖面形态) 亚类:次要或新成土过程 土属:成土母质、岩性、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 土种:土体构型、发育程度(土层厚度) 变种:表层质地 1.2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 1.2.1云南简介 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县。

1.2.2主要土壤类型 1.2.2.1铁铝土 (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 土层。是发 展橡胶、香 料、南药、 热带水果及 经济林木的 主要基地。 面积为 66.95万公 顷。剖面一 般为砖红 色,PH为 4.8~ 5.6呈酸 性、强酸性 反应。土体 构型如图。 成土过程: 脱硅富铝化 过程和以生 物为主导的 养分吸收富 集过程。(右 图为砖红壤

(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红壤与砖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 常绿阔叶林。成 土母质以各种 母岩风化的残 积物、坡积物为 主。赤红壤区是 双季稻、杂交 稻、玉米、柑橘、 甘蔗、薯类等的 主要生产区。土 壤剖面主要呈 红色。土壤PH 一般低于5.5, 呈酸性反应。赤 红壤面积为 515.30万公顷。 成土过程:富铝 化作用和生物 积累作用。 备注:赤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

最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修订方案,1995) 土纲亚纲土类 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落叶下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 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肥熟旱耕人为土,灌淤旱耕人为土,泥垫旱耕人为土,土垫旱耕人为土 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 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 土 简育寒冻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 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 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 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 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干湿变性土腐殖干润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 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化下常干旱土 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 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含硫正常潜育土,有机正常潜育土,表锈正常潜育土,暗沃正常潜育土,简育正常潜育土 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 干润均腐土寒性干润均腐土,粘化干润均腐土,钙积干润均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 湿润富铁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强育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粘化湿润富铁土,简育湿润富铁土 淋溶土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沃冷凉淋溶土,简育冷凉淋溶土 干润林溶土钙质干润淋溶土,钙积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 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 湿润淋溶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盘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岭以北的广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卡庆斯基简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 一、砂质土 砂质土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①,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但缺乏毛管孔隙,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再则,由于砂质土主要矿物为石英,本身缺乏养分元素,又缺乏胶体②,土壤保蓄养分能力低,养分易流失,因而表现为砂质土养分缺乏,保费耐肥能力差,施肥时肥效来得快且猛,但不持久。 施肥时应多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注:可能含有各种病虫害,请小心使用),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根据砂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适宜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注:①孔隙: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②胶体:指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有固、液、气三相和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区别。 二、黏质土 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土壤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故而,在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沟道通畅以排除积水,夏季伏旱注意及时灌溉和采用抗旱保墒的耕作方法。 这类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丰富,由于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土壤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的慢,平稳而持久。故而,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又因其土温变幅小,土壤胀缩性强,干时田面开大裂、深裂、易扯伤根系,故而适宜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三、壤质土 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黏质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适种范围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也是我们种植烟草较为推荐的土质,所以着重介绍一下。 ①沙壤土和轻壤土 含有较多的砂粒、较少的黏粒,表现为土壤有轻微(或没有)的粘性,即使潮湿情况也能轻松手握松散,能很好的体现砂质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排水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可能会伴有大颗粒的石子或者风化岩,保肥耐肥能力差,保水蓄水能力也比较差。 ②中壤土 含有的砂粒和黏粒比例适中,土壤有较为明显的粘性,手握,依然较为容易松散,但是会轻微的粘手(潮湿情况下)。能较好的体现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能较好的保留黏土的保水蓄水、保肥耐肥的特点。是壤质土类里比较推荐的土质。 ③重壤土 含有较少的砂粒、较多的黏粒,表现为土壤非常松软、但不容易松散,握紧后较为粘手(潮湿情况下)。能很好的体现黏质土的保肥耐肥、保水蓄水等特点,又能有较好的通透性和耕性。 但是遇到雨季时,也会容易积水,最好做好排水工作。

土壤类型与土壤质地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土壤中砂粒和黏土粒组合比例的不同来分类叫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的经济价值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2013年之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编辑本段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修订方案,1995) 土纲亚纲土类 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永冻有机土,并腐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落叶下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 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肥熟旱耕人为土,灌淤旱耕人为土,泥垫旱耕人为土,土垫旱耕人为土 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 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 土 简育寒冻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 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 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 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 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干湿变性土腐殖干润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 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化下常干旱土 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 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含硫正常潜育土,有机正常潜育土,表锈正常潜育土,暗沃正常潜育土,简育正常潜育土 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 干润均腐土寒性干润均腐土,粘化干润均腐土,钙积干润均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 湿润富铁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强育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粘化湿润富铁土,简育湿润富铁土 淋溶土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沃冷凉淋溶土,简育冷凉淋溶土 干润林溶土钙质干润淋溶土,钙积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 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 湿润淋溶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盘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

土壤质地的测定

土壤质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 在土壤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又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根据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土壤质地的粗细直接影响土壤蓄水性、透气性和保肥性。一般而言土壤粒径较大的砂质土通透性较强,而蓄水性和保肥力较差,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大;相反粘性土虽然通透性较差,但蓄水保肥力都高,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小;而壤土则介于二者之间。所以说土壤的质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主要因素,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土壤质地状况,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并能根据土壤的质地状况对土壤进行改良,从而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 土壤质地的室内测定一般采用“比重计法”和“吸管法”,野外则采用“干试法”和“湿试法”进行简易速测。其中,吸管法操作较为繁琐,但测定结果较为精确,而比重计法操作较为简单,但精度较差,计算也较为繁琐,一般多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二)野外速测法 (1)干试法 砂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有砂粒的感觉,放到手上会从指缝间

自动流下,用手指碾时散碎;用肉眼观察则几乎完全由砂粒组成;土壤干燥时土粒分散,不成团。 砂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主要是砂的感觉,也有细土粒的感觉,用手指能碾成不完整的小片;用肉眼观察主要是砂粒,也有较细土粒;土壤干燥时土块用手指轻压则易碎。 轻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有相当量的粘质粒,用手指能碾成小片,但表面较为粗糙;用肉眼观察则主要是砂粒,有20-30%的粘土粒;干燥时手指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将土块破坏。 中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砂质和粘质的比例大致相同,用手指碾成的小片光滑但不光亮;用肉眼观察则还可看到砂粒;干燥时土壤结成块且用手指难于将土块破坏。 重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有少量的砂粒,用肉眼观察则几乎看不到砂粒,干燥时用手指不可能将土块弄碎。 粘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主要是粘粒,是很细的匀质土,用肉眼观察则为匀质的细粉末,干燥时形成坚硬的土块,用锤击仍不能使其粉碎。 (2)湿试法 取小块土壤样品(比算盘株略大些),用手指捏碎,拣掉土 壤样品内的细砾、新生体和侵入体等,加入适量水(土壤加水充分湿润以挤不出水为宜,手感为似粘手又不粘手),调匀,放在手掌心用手指来回揉搓,搓成球-成条-成环的顺序进行,最后将环压扁成土片,观察各个环节状况从而加以综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土纲与美国有些微差异,自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分类系统修改中,有鉴于早期土壤分类的方法与系统参杂美国、俄国等不同国家的土壤分类系统,加上部分中国农业界自己的分类习惯,因此在分类上颇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合理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自1958年到1960年,中国曾进行第一次土壤普查,之后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国农业土壤概论》等书籍大致沿用这一分类系统。尔后又进行了数次科研观点上的调整,并与美国、欧洲等土壤学者做过合作性的调查与研究。 由于国际土壤学会(ISSS)下设的国际参比基础(IRB)组织,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正在通过修订1974年的FAO/UNESCO1:500万世界土壤图图例系统,并设法建立统一的图例系统。而目前美国土壤分类系统由于其内容详尽加上分类描述与界定范围清楚等,在国际上的土壤分类体系已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中国在此一学术界发展的新局下,也期许能建立一套既能适用于中国农业生态、具备中国特色,又能与其它国家土壤分类系统衔接的土壤分类系统。 经过一系列的改制,于2001年修订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中主要参照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思想原则、方法和部分概念,并结合过去西欧、原苏联土壤分类架构中的经验,针对中国土壤而设计的,以土壤本身性质为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分类系统,属于诊断分类体系。 编辑本段 中国土纲的界定标准 现行中国土壤系统中,共计有十四个土纲,以下为其界定标准: 1. 有机土(Histosols):含有下列性质有机土壤物质者(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 2. 人为土(Anthrosols):土壤剖面中具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与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3.灰土(Spodosols):土壤在土表下100cm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 4.火山灰土(Andosls):土壤在土表至60cm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中具有火山灰特性。 5.铁铝土( Ferralosols):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范围内的铁铝层。 6. 变性土(Vertosols):土壤中土表至50cm范围内粘粒≧30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之裂缝,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关于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土壤质地 英文名称:soil texture 定义: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物理(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目录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 土壤质地 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编辑本段划分标准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1992)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湿热铁铝土砖红境砖红壤,黄色砖红壤 铁赤红壤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 铝红壤红壤,黄红壤,棕红镶,山原红壤,红壤性土 土湿暖热铁铝土黄壤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 湿暖淋溶土黄棕壤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 黄褐土黄褐土,粘盘黄褐土,白演化黄褐土,黄褐土性土淋温暖温淋溶土棕壤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棕壤性土 溶湿温淋溶土暗棕壤暗棕壤,灰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土潜育暗棕壤,暗棕壤性土 白浆土白浆土,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 湿寒温淋溶土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白浆化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 漂灰土漂灰土,暗漂灰土 灰化土灰化土 半半湿热半淋溶土燥红土燥红土,淋溶燥红土,褐红土 淋 溶半湿暖温半淋溶土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楼土, 燥褐土,褐土性 土半湿温半淋溶土灰褐土灰褐土,暗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 灰褐土性土 黑土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 灰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 续表x.3.1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钙半湿温钙层土黑钙土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淡黑钙土, 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碱化黑钙土层半干温钙层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 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土半干暖温钙层土栗褐土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 黑垆土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麻土

干干温干旱土棕钙土棕钙土,淡棕钙土,草甸棕钙土,盐化棕钙土, 旱碱化棕钙土,棕钙土性土 土干暖温干旱土灰钙土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化灰钙土 漠干温漠土灰漠土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盐化灰漠土, 碱化灰漠土,灌耕灰漠土 灰棕漠土灰棕漠土,草甸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石膏 盐盘灰棕漠土,灌耕灰棕漠 土干暖温漠土棕漠土棕漠土,草甸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 石膏盐盘棕漠土,灌耕棕漠土 初土质初育土黄绵土黄绵土 红粘土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 新积土新积土,冲积土,珊瑚砂土 龟裂土龟裂土 风沙土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滨海风沙土育粗骨土酸性粗骨土,中性粗骨土,钙质粗骨土,质岩粗骨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 火山灰土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基性岩火山灰土 紫色土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 磷质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硬盘磷质石灰土,盐渍磷质石灰土土石质土酸性石质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含盐石质土 半暗半水成土草甸土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 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 水淡半水成土潮土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灌淤潮土 成砂姜黑土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 碱化砂姜黑土,黑粘土土 林灌草甸土林灌草甸土,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化林灌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 续表x.3.1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水矿质水成土沼泽土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 成盐化沼泽土,碱化沼泽土 土有机水成土泥炭土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

第二章 土壤质地

第二章土壤质地 第一节矿物质土粒a 第二节土壤质地 关键词 土壤粒级soil separates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土壤机械组成mechanical composition 教学重点 掌握粒级、土壤质地的概念 了解不同粒径矿质土粒地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元素组成上的变化规律。 了解各国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 掌握各种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及利用改良。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土粒 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二、矿物土粒的特性 三、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 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土壤粒级根据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将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加以归类、分级。同组土粒在成分上,性质上基本一致,组间则有明显的变化。 土粒分级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制中国制 石砾>2 >2 > 1 >1 砂粒2-0.02 2-0.05 1-0.05 1-0.05 粉粒0.02-0.002 0.05-0.002 0.05-0.001 0.05-0.002 粘粒<0.002 <0.002 <0.001 <0.002 物理性砂粒:1-0.01mm 物理性粘粒:<0.01mm 砂粒、粉粒、粘粒 二、矿物土粒的特性 (一)矿物成分不同 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土粒愈大石英含量愈多,长石次之。随土粒由粗变细,石英的数量大大减少,长石的含量也有所降低,而云母、角闪石和其它矿物的含量则相应增加。 (二)化学成分不同 各级土粒的化学组成(%) (三)各种粒级的水分物理性质 不同粒级土粒的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粒级与理化性状的关系图式 (据Pierzynski,2000) 综上所述,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它们组成上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对于土壤性状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颗粒大小的变化上是连续的,所以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上,就把这些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归纳为石砾(gravel)、砂粒(sand)、粉粒(silt)、粘粒(clay )四组。 小结 土粒分级的概念 各国土粒的分级标准(4种) 矿物土粒的特性(3个特性) 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 第二节土壤质地 一、质地概念及分类 二、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 三、土壤质地的层次性 四、不良质地的改良 一、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 (一)土壤质地概念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 国际制分类的标准是:(1)以粘粒含量15%作为砂土类和壤土类同粘壤土类的划分界限;以粘粒含量25%为粘壤土类同粘土类的划分界限。(2)以粉砂粒含量达45%以上作为“粉砂质”土壤的定名标准。(3)以砂粒含量达85%以上为划分砂土类的界限;砂粒含量在55%~85%时,作为“砂质”土壤定名标准。 2、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