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病毒(HIV)来自何方,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人体并感染人类的等等,一直让入迷惑不解。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终于对其中的一种假说给予了更多的肯定,而且艾滋病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新的迹象。

起源与假说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道,洛杉矶地区5名健康的男同性恋者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后来美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相似的病人,CDC重新谨慎地评估这种疾病后,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在流行。到1982底,仅美国就有30多个州报道了800多名类似的病例,相关的症状还包括卡波济肉瘤(KS)、黏膜白色念珠菌病和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此后这种新疾病在全球蔓延,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T淋巴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直到1982年,专业人员才把这种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因HIV破坏人体免疫力造成各种临床症状。

HIV起源何方?主要有三种假说,即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自然说认为,HIV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在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人类。比较流行的观点是HIV

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绿猴等,医源说认为,人类在生产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使用了被污染的黑猩猩器官组织,在疫苗接种时被感染。人为说又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HIV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的生物武器,二是认为它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三是认为HIV是纳粹的残渣余孽或者某个疯狂的科学家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

但是,随着研究和调查的深入,专业人员否认了后两种说法,而肯定前一种说法。在HIV是自然演化的假说中,研究人员又认为HIV—1来自于非洲黑猩猩,而HIV-2来自于非洲黑白眉猴。

起源时间与HIV-2

被HIV感染的人类早期标本一共有三个。它们是1959年收集的一位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成年男性的血浆,1969年收集的在美国圣·路易斯死亡的一位非洲后裔的人体组织标本,还有一位是1976年死亡的挪威海员的人体组织标本。

1998年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领导的阿伦·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对1959年采集的血浆标本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认为,在这位生活在非洲班图部落的男性体内所发现的HIV是目前在全世界传播的HIV亚型的祖先。从它的进

化程度来推断,HIV感染人类的时间应当是在1959年以前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约是在40年代或者是50年代初期。

2000年1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贝特·科伯博士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然后由计算机模拟HIV的进化过程,得出结论说,HIV是在1910年~1930年间进入人体的。地点是西部非洲。他认为自己所下结论的时间误差为20年。

在此之前的1986年,HIV的发现者之一,法国的蒙塔格尼尔已从西非AIDS 患者体内分离出了HIV-2。2003年5月12日比利时生物学家范达美对从几内亚比绍的一个小镇坎丘果(Canchungo)采集的HIV-2感染者的样本进行分析,并与当地黑白眉猴的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说HIV-2是先后于1940年和1945年感染人体的。其中,HIV-2A于1940年前后从黑白眉猴传到人,而HIV-2B则于1945年前后从黑白眉猴传到人。

由于历史上的战争、奴隶贸易等,使得输血、性交易盛行,从而使得HIV-2得到广泛传播,比如1966年,几内亚比绍就出现了第一例因输血而染上HIV-2的病例。而且,几内亚比绍的独立战争(1963年~1974年)与HIV-2的开始流行有着时间上的一致性。

HIV-1来自何处?

2003年6月13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题为“黑猩猩SIV病毒的混合起源”的文章,认为HIV-1的前身是黑猩猩体内的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而SIV则可能是不同猴子体内的另外两种SIV病毒重组后的产物。非洲多种猴子体内都携有不同的SIV病毒。美国、英国和法国科学家们将这些病毒与黑猩猩体内的SIV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人类艾滋病病毒前身的SIV病毒,很可能是由红冠白脸猴和大斑鼻猴体内的两种SIV病毒重组而成。

具体的途径则推测为,黑猩猩应该是通过捕食红冠白脸猴和大斑鼻猴而分别感染了两种SIV病毒。这两种病毒很可能在黑猩猩体内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SIV病毒。人类也许在猎食黑猩猩的过程中感染了SIV病毒,这种病毒最终演化成了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而HIV-2可能直接来源于西非一种猴子身上的SIV病毒,而没有经过黑猩猩这一环节。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又进一步证实,HIV-1起源于西非黑猩猩身上的SIV。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的比阿特丽斯·哈恩等研究人员从喀麦隆收集到了黑猩猩亚种的血样。他们知道这种被捕获的亚种黑猩猩有几只被确认携带有SIV,几乎与人

的HIV-1完全一致,但是他们承认不清楚为何这种动物拥有SIV。这个发现证实了过去长期怀疑的野生动物是HIV的自然宿主,也支持艾滋病起源的一种假说,即第一个艾滋病病人是通过与丛林中黑猩猩的污染血液接触而感染的,最终这种病毒从民主刚果的金萨沙附近开始蔓延,然后传播到全球。

哈恩等人推测的HIV-1传播的途径是,当地非洲人捕猎和屠宰黑猩猩而被SIV感染,而SIV在人体经过演变成为HIV-1。这个推论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黑猩猩体内的SIV与人类的HIV-1极其相似,这意味着人是直接从黑猩猩那里染上病毒的。这否定了以前一些专家的推论,即人和黑猩猩都是从猴子那里染上HIV的。而黑猩猩是以什么方式染上猴的HIV的呢?只能推论是黑猩猩捕食猴时染上的。

1959年在民主刚果首都金萨莎发现第一例人的HIV阳性的血样,这是HIV-1首次在人体中的发现。具体的推论只能是,从喀麦隆南部到金萨莎有一条运输通道,通过这个通道,西非丛林的许多物质包括野生动物出现在市场上。于是SIV 就通过这样的途径从丛林到了人间,并演化为HIV-1。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的解释,但是这些环节还有很多疑问和细节,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艾滋病可能不是不治之症

今天,人类对艾滋病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艾滋病并非是一种不治之症,因为一些人携带了HIV但却从来不发病。而这也与黑猩猩携带SIV 却并不发病的特点一样。

哈恩等人通过对血样的分析,发现黑猩猩体内存在抗SIV的抗体,并追踪到病毒的遗传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推算,约有30%~35%的黑猩猩是SIV携带者。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病毒并未引起黑猩猩任何类似AIDS的病症,因为被捕的黑猩猩并未染上免疫缺陷疾病。

与此相似,人类也有一些人染上HIV但并不发病。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和英国一些研究人员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些从事性服务的女性尽管患有梅毒、淋病等,但却没有感染艾滋病。一位叫萨洛梅的40多岁的妇女而她的从事性服务的伙伴们都一个个地死于艾滋病,而且萨洛梅的一个女儿也死于艾滋病,但本人至今却非常健康。这说明萨洛梅的对艾滋病的免疫力也并不一定能遗传。原因何在?

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在于她们的从事性服务行为本身造成了生殖道中对HIV 的抵抗力。因为萨洛梅的伙伴们一旦停止性服务工作回家,其免疫力就会下降,再恢复工作后就会染上艾滋病。同时在实验中HIV也可以感染她们的血液标本,

说明她们只对性途径的传播有免疫力。也就是说,在HIV进入她们的血液前,就在生殖道中被消灭了。这得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过量性行为可刺激生殖道对HIV产生强大的抗体。

英国牛津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组肯尼亚妓女跟踪研究后,开发出一种新疫苗,并在进行试验,但是这种疫苗必须经常注射才有效,这个问题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线索,无论是什么方法,都可能刺激人体产生强大的免疫力抵抗艾滋病,所以可以研制疫苗和药物来抗御艾滋病。

当然,对于有些人不易感染艾滋病也可归结为基因的原因。比如,人的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CCR5基因与HIV进入人免疫T细胞有直接关系。当CCR5基因编码区域第185号氨基酸后面发生32个碱基缺失时(称为CCR5-32突变),就会在细胞膜表面产生缩短的,无功能的穿膜蛋白质,HIV不能进入人体细胞。人体内CCR5基因缺失了32个碱基(CCR5基因变异)的人才能获得天然的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屏障。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病毒(HIV)来自何方,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人体并感染人类的等等,一直让入迷惑不解。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终于对其中的一种假说给予了更多的肯定,而且艾滋病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新的迹象。 起源与假说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道,洛杉矶地区5名健康的男同性恋者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后来美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相似的病人,CDC重新谨慎地评估这种疾病后,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在流行。到1982底,仅美国就有30多个州报道了800多名类似的病例,相关的症状还包括卡波济肉瘤(KS)、黏膜白色念珠菌病和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此后这种新疾病在全球蔓延,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T淋巴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直到1982年,专业人员才把这种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因HIV破坏人体免疫力造成各种临床症状。 HIV起源何方?主要有三种假说,即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自然说认为,HIV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在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人类。比较流行的观点是HIV 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绿猴等,医源说认为,人类在生产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使用了被污染的黑猩猩器官组织,在疫苗接种时被感染。人为说又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HIV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的生物武器,二是认为它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三是认为HIV是纳粹的残渣余孽或者某个疯狂的科学家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 但是,随着研究和调查的深入,专业人员否认了后两种说法,而肯定前一种说法。在HIV是自然演化的假说中,研究人员又认为HIV—1来自于非洲黑猩猩,而HIV-2来自于非洲黑白眉猴。 起源时间与HIV-2 被HIV感染的人类早期标本一共有三个。它们是1959年收集的一位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成年男性的血浆,1969年收集的在美国圣·路易斯死亡的一位非洲后裔的人体组织标本,还有一位是1976年死亡的挪威海员的人体组织标本。 1998年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领导的阿伦·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对1959年采集的血浆标本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认为,在这位生活在非洲班图部落的男性体内所发现的HIV是目前在全世界传播的HIV亚型的祖先。从它的进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

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

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 1981年6月,美国洛杉矶发现5名年轻男性,因患少见的肺囊肺炎而死亡;几乎同时,纽约也发现20名因少见的卡波西式肉瘤去逝的年轻男性。后来经美国国立疾病管制局(CDC)研究并证实:他们均死于一种免疫系统机能丧失的同一类症候群,并于1982年将 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A(Acquired后天)I(Immune免疫)D(Deficiency缺乏)S (Syndrome症候群),简称为AIDS。 会因为爱滋病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一种造成身体免疫功能丧失的病毒─H(Human人类)I(Immunodeficiency免疫)V(Virus病毒),HIV即是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俗称爱滋病毒;这些病毒会攻击身体的免疫系统,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爱滋病)则是感染人类免疫 缺乏病毒的末期表现。 为了保障日益增多的爱滋感染者的人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元月全球高 峰会议中提出了「爱滋病防治方案」,并且明订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爱滋病日」, 协助世界各国发展爱滋疫情防治策略,同时每年订定一个宣导主题,提出对爱滋人权的呼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超过70%的爱滋感染者是经由异性间的性行为传染所致,另外10%则是由男性传染给男性,而男性比女性较少主动寻求健康咨询,也比较喜欢尝试些危险行为,其中尤以酗酒、药物滥用及嫖妓等,都是导致本身或是他们的性伴侣成为爱 滋病毒高危险群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爱滋病日宣导主题定为「Menmakeadifference」,期望男性应主动避免各项高危险性行为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以降低爱滋病对全人类的威胁。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流泻的月光,笼罩着浓浓的思念,倾泻了一地的氤氲,洁白的光辉,是我真切的祝福,轻轻洒落在你的四周,愿平安,好运包围着你,愿快乐,幸福伴随着你。

艾滋病的来源和起因

有人说是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人工研究出来的一种病毒;也有人说是日本人研究出来的;还有人说是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性乱而使之降临的人类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大部分是没有实质根据的。了解人类对于艾滋病发展的历史,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有助于人类预防并攻克爱滋病。最近,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见曾毅:爱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6年1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共同发布2006年艾滋病全球流行的最新情况。该报告显示,全球艾滋病流行仍呈增长态势:目前共有395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比2004年增加了260万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达到230万。2006年全球共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38万;同年还新增了430万感染者,其中65%(约280万人)出现在南撒哈拉非洲。呼吁各国政府对防止艾滋病蔓延予以充分重视,以防止这一状况进一步恶化。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印刷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了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了核酸检测流程; (6)完善了检测报告。将抗体筛查和复检报告整合为 HIV抗体筛查检测报告,增加了HIV-1核酸检测报告和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报告,取消了流行病检测HIV抗体检测报告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和阳性人数统计报表、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7)取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章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一章。 所有附表的检测报告仅供使用实验室参考。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本《规范》将为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法规的有效实

2017艾滋病、性与健康智慧树期末考试90分

艾滋病、性与健康教程考试 名称艾滋病、性与健康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01-08 23:59 题目数50 总分数10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判断题】(2分) 各地设立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能够提供资源咨询检测服务,且完全保密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及检测结果。 A. 错 B. 对 2 【判断题】(2分) 在婚姻的前提下,成熟的性行为允许未经一方同意的强行性行为。 A. 错 B. 对 3 【多选题】(2分) 性别由哪些因素可以决定?

A. 第二性征 B. 社会行为 C. 基因 D. 心理特点 E. 社会文化 F. 性器官 4 【多选题】(2分)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A. 口腔期 B. 两性期 C. 性器期 D. 婚恋期 E. 潜伏期 F. 肛门期 5 【多选题】(2分) 性侵害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A.

刑事责任 B. 违宪责任 C. 行政责任 D. 民事责任 6 【单选题】(2分) 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 B. 以同性传播为主 C. 以异性传播为主 7 【多选题】(2分) 以下样品中,可以用于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有: A. 唾液 B. 汗液 C. 血浆 D. 全血 E. 尿液 F. 血清 8

【多选题】(2分) 现代社会性别中男女共有的性别内容特点? A. 善解人意 B. 刚强 C. 温柔 D. 独立 E. 智慧 F. 细腻 9 【判断题】(2分) 性行为带来的后果,仅与性行为相关者的健康有关,不会涉及其他方面。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2分) 血液中的CD4+淋巴细胞低于500/微升是HIV感染者已经发病的标志。 A. 错 B. 对 11 【判断题】(2分) 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实施的一些间接的性骚扰,不属于性暴力。 A. 对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解读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154491170.html, 1《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解读 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对“十三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强调,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在工作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行动计划提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行动计划提出六项防治措施,包括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和药品供应;加强科研与国际合作,提升防治水平。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整理)

艾滋病背景知识

艾滋病(AIDS)的定义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词AIDS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病毒侵入后,人体即丧失免疫功能,容易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一般通过性接触、静脉注射及输血等途径传染。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区别 HIV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役系统,人体免役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AIDS )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区别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这一时期叫做潜伏期,潜伏期为无症状感染期,本期除HIV抗体阳性外,无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半年到12年不等,少数可达20年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6年。 艾滋病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艾滋病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人说是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人工研究出来的

艾滋病培训内容

2017年乡村医生艾滋病培训内容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 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艾滋病监测管理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7]68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6.16 【实施日期】2017.06.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7〕6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6月16日山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防治现状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检测力度持续加大,实现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全覆盖、临床用血艾滋病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了“十二五”阶段性目标要求。全省疫情整体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截至2016年底累计报告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和病人)8140例,死亡1982例,疫情排名在全国23位。 但我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每年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人数仍在增加,且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尚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不断增多,卖淫嫖娼、合成毒品滥用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解决主要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突出改革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防治成效,进一步遏制艾滋病流行,

艾滋病的基本认识

艾滋病的基本认识 及防治措施 设计题目:艾滋病的基本认识及防治措施所在院系: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所在班级:社会工作1303班 姓名:徐媛彧 学号:201331401002 完成日期:2016年6月2日

摘要: AIDS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想,严峻的情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相关艾滋病知识及其防治措施已使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本文旨在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主要介绍了艾滋病的起源;整理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涉及了艾滋病发病的四期症状,以及结合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分析了艾滋病的治疗前景和治疗措施。 一.定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 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艾滋病监测管理 【发文字号】冀政办字[2017]116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14 【实施日期】2017.09.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冀政办字〔2017〕116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9月14日

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到2020年) (一)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二)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三)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四)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规范管理率、社区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措施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针对性教育,增强防治意识。 1.推动社会公众的普及教育。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等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宣讲纳入教学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演出、讲座、咨询、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宣

HIV的起源与SIV的跨种传播

专家述评 HI V 的起源与SI V 的跨种传播 李敬云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艾滋病检测中 心,北京 100071) [摘要] 人免疫缺陷病毒(hu m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H I V )是在全球广泛流行并导致严重危害的人类病原体, 是由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si m i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SI V )跨种传播给人类并进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SI V 跨种传播进化为多种H I V 毒株的科学发现及跨种传播病毒在新型宿主中的适应性进化,分析了这些发现的科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起源;进化[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501(2009)0620501204 H I V or i g i n and zoonoti c tran s m issi on of S I V L I J ing 2Yun (P LA H I V /A I D S Test Center,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Pathogen and B i osecurity,I nstitute ofM icr obi ol ogy and Ep ide m i ol o 2gy,Academy of M ilitaryM 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71,China ) [Abstract] Hu m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 )is a kind of wides p read hu man pathogen in the world .The e mergence of H I V s resulted fr om multi p le trans m issi ons and diversificati on of SI V fr om nonhu man p ri m ates t o hu mans .I n this paper,the findings on the trans m issi on of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 fr om Chi m panzees t o hu mans and the adap tive evoluti on in the new host are revie wed,and the significance f or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 is discussed . [Key words] hu m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si m i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origin;evoluti on [收稿日期] 2009-10-15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2008Z X100012 004)[作者简介] 李敬云(1963-),女,山东省聊城市人,博士,研 究员。 人免疫缺陷病毒(hu man i m munodeficiency virus,H I V )是近30年来被认识的人类病原体,已经传入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感染了6000多万人。H I V 实际上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是由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si m ian i m munodefi 2 ciency virus,SI V )跨种传播给人类并进化演变而来的。 1 H I V 毒株及其变异株 H I V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遗传变异最大的病原体。H I V 的高度变异具有内在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病毒的高复制 速率及快速转换(2.6d /复制周期、每天产生和清除1010个病毒颗粒)、病毒的逆转录酶缺乏校读功能导致的复制错误 (每个碱基每个周期3×10-5 突变),以及广泛的病毒基因的 重组。H I V 可以分为1型和2型,H I V 21又可以进一步分为 3个群,分别是M 群(Maj or )、O 群(Outlier )和N 群(non 2M /non 2O )。H I V 21与H I V 22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达到50%以上,H I V 21各群之间的差异达到30%以上。H I V 21M 群在全球 广泛流行,而H I V 22和H I V 21的O 群和N 群只在非洲的局部地区流行。 H I V 21M 群病毒有多种变异株,根据基因变异程度,分 为13个型或亚型(A1~A4,B,C,D,F1~F2,G,H,J, K )、43个循环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 m s,CRFs ) [1] 以及大量的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 m s,URFs )。 根据病毒的部分gag 、pol 和env 片段序列对H I V 21O 群病毒进行分型,发现O 群病毒同样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但不像M 群病毒那样有不同的亚型分类。H I V 21N 群病毒感染的人数很少,进化树分析显示,N 群病毒形成与M 群病毒相关的独立的簇,它们的3′端序列更接近于SI V cpz US 株。H I V 22可以分为A ~H 型[2],但只有A 和B 亚型测定了3个以上毒株的全长基因组序列。H I V 2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比H I V 21M 群内的更大,H I V 22的亚型更接近于H I V 21M 、 N 、O 群之间的序列差异。 2 H I V 来源于S I V 的跨种传播 尽管H I V 已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和流行,但实际上H I V 21和H I V 22是动物源性病毒。大量的研究揭示,SI V 在过去几十年中多次跨越种属屏障传播给人,在人群中进化、分化为各种H I V 毒株,每一种毒株具有不同的流行和致病特征。多种证据支持H I V 的动物源性,包括基因组结构的相似性、种系发生(phyl ogenetic )的相关性、地理分布的一致性、传播 1 05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12月第33卷第6期Bull Acad M ilMed Sci,Dec 2009; Vol 33 No 6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义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义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2017艾滋病、性与健康智慧树期末考试90分

2017艾滋病、性与健康智慧树期末考试90分

3514148433631669286532 450501483891199000 2017-01-08 23 true2336312 2004951162360141/onlineExam 艾滋病、性与健康教程考试 名称艾滋病、性与健康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01-08 23:59 题目数50 总分数10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判断题】(2分) 各地设立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能够提供资源咨

询检测服务,且完全保密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及检测结果。 A. 错 B. 对 2 【判断题】(2分) 在婚姻的前提下,成熟的性行为允许未经一方同意的强行性行为。 A. 错 B. 对 3 【多选题】(2分) 性别由哪些因素可以决定? A. 第二性征 B. 社会行为 C.

基因 D. 心理特点 E. 社会文化 F. 性器官 4 【多选题】(2分)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A. 口腔期 B. 两性期 C. 性器期 D. 婚恋期 E. 潜伏期 F. 肛门期

5 【多选题】(2分) 性侵害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A. 刑事责任 B. 违宪责任 C. 行政责任 D. 民事责任 6 【单选题】(2分) 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 B. 以同性传播为主 C. 以异性传播为主 7

【多选题】(2分) 以下样品中,可以用于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有: A. 唾液 B. 汗液 C. 血浆 D. 全血 E. 尿液 F. 血清 8 【多选题】(2分) 现代社会性别中男女共有的性别内容特点? A. 善解人意 B. 刚强 C.

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健康XX2030”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XX 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总体要求,我市制定了《xx 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多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艾滋病防治决策部署,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机制,通过加强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系统,扩大筛查检测覆盖面,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积极落实国家抗病毒治疗和“四免一关怀”政策等防控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有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全市通过验收的HIV筛查实验室4个,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有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设立2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我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

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3、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4、干预覆盖了我市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 5、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 6、我市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 但是,我市当前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x行为人群疫情不断上升,传播方式更加隐蔽,防控手段更加难以实施和有效制止;感染者/病人存活数量持续增加,感染者/病人的管理成本和服务需求逐渐递增,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单位服务窗口向广大群众传播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性与健康98分

1 【多选题】(2分) 性别由哪些因素可以决定? A. 性器官 B. 第二性征 C. 心理特点 D. 基因 E. 社会行为 F. 社会文化 2 【判断题】(2分) 非意愿怀孕,艾滋病感染,性暴力等几类生殖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少年/大学生人群中面临的主要性与生殖健康风险。 A. 错 B. 对 3 【多选题】(2分) 性别可改变的有哪些? A. 第二性征 B. 心理特点 C. 染色体 D.

行为方式 E. 基因 F. 第一性征(性器官) 4 【单选题】(2分) 当同学中有艾滋病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则: A. 不会造成艾滋病在同学中传播 B. 可能会造成艾滋病在同学中传播 5 【多选题】(2分) 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A. 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B. 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C. 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D. 可以了解各国与艾滋病、性和健康有关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6 【判断题】(2分) 性行为带来的后果,仅与性行为相关者的健康有关,不会涉及其他方面。 A. 对 B. 错 7 【单选题】(2分) 近几年,我国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呈现以下什么特征? A.

下降 B. 平稳 C. 上升 8 【单选题】(2分) 艾滋病治疗的时机选择,如下哪种说法正确? A. 一旦发现HIV感染无论CD4高低,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B.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至350个/毫升以下时开始治疗 C.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达到500个/毫升时开始治疗 D. 只有发展到艾滋病才给治疗 9 【判断题】(2分) 在两性交往中,具备负责任的性行为意识,自尊、自爱是保护自我的一个最佳防线。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2分) 健康的性心理首先源于身体自然的性冲动和积欲,不包括靠意志、故意的或来自色情挑逗的行为。 A. 对 B. 错 11 【单选题】(2分) 当某个学生诊断艾滋病感染后,学校应该让他(她):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