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制动

车轮制动
车轮制动

车轮制动 制动系统
电涡流缓速器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涡流,也就是涡电流,是指电磁感应下,在导体内部形成的 电流。涡流制动通常与传统制动搭配使用,在大多数商用车(大中型客车和卡车)上担任控 制车速的作用,所以通常也称为电涡流缓速器。
『常见电涡流缓速器实物』

『常见电涡流缓速器结构示意图』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到,电涡流缓速器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与变速箱之间,靠电涡 流的作用力来减速。当缓速器的定子线圈通入直流电的时候,在定子线圈会产生磁场,该磁 场在相邻铁心、磁极板、气隙、转子之间形成一个回路,此时如果转子和定子之间有相对运 动,这种运动就相当于导体在切割磁力线,由电磁感应原理可知,这时候在导体内部会产生 感生电流, 同时感生电流会产生另外一个感生磁场, 该磁场和已经存在的磁场之间会有作用 力,而作用力的方向永远是阻碍导体运动的方向。这就是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来源。ECU 通过 采集车速、 挡位和驾驶员的控制信息 (驾驶位通常有对缓速器的控制装置) , 改变涡流强度, 实现制动力矩的变化。

『位于中控台上的缓速器开关(红圈内)』 同时, 由于转子这个导体很大, 在转子上产生的感生电流是以涡电流的形式存在的, 从能量守衡的角度上来说, 当缓速器起制动作用的时候, 是把汽车运动的动能转化为涡电流 的电能进而以热量的形式被消耗掉。 因此, 电涡流缓速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 进而, 转子的散热能力和控制转子热变形的方向成为转子结构设计的关键, 也是电涡流缓速器的核 心技术之一,而保持转子风叶等散热表面的清洁也成为缓速器保养的重要项目。另外,缓速 器的转子总成与定子总成之间有很小的间隙(通常为 1-1.6mm),保证了缓速器在汽车运行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无摩擦自由转动和制动。
缓速器在车辆上的实际安装位置 (箭头所指处) , 可以看出这个位置比较利于散热, 但是也需要日常的清洁保养,以确保风叶表面的清洁和散热效果 相比传统制动装置,电涡流缓速器有着不少独到的的优越性: 1、 能够承担汽车运行中绝大部分制动时的负荷, 使车轮上传统制动器的温度大大降 低, 确保车轮制动器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以使在紧急情况和长下坡等恶劣工况面前应对自 如; 2、 采用电流直接驱动, 没有中间环节, 其操纵响应时间非常短, 仅有数十毫秒量级, 比液压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快得多;

3、由于电涡流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之间没有接触,不存在磨损,因而故障率极低, 平时除了做好例行检查,保持清洁以外,其他工作很少,所以维修费用极低,。同时由于电 涡流缓速器能够承担车辆大部份制动力矩, 因而能够延长轮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降低用于车 辆制动系统的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安装了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其车轮制动 器使用寿命至少可以延长 4-7 倍,从而节省了维修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轮胎消耗; 4、电涡流缓速器如果发生故障,在维修配件不能及时供应的情况下,可以关闭缓速 器,车辆仍可以继续运行,基本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类似这样的山路上,电涡流缓速器可以合理控制车速,最大限度地防止刹车过热造 成的制动失灵,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 当然,缓速器本身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同时限于结构重量较大,并不太适合装备小 型或者微型车辆, 不过随着人们对它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优点的逐渐认识, 它越来越多地出 现在现在的商用车上面。

『盘式涡流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图中黑色小方块即为激励电磁铁)』 另外,还有一种颇有发展前景的盘式涡流制动器,它的结构形式很有点类似现在的 机械盘式制动器, 采用圆盘形感应盘和环状分布的电磁铁及安装机构, 而基本原理和上面所 介绍的缓速器相同。 相比安装在传动轴位置的缓速器, 盘式涡流制动器可以获得更佳的散热 效果和更大的制动力矩,同时安装位置更为灵活,受空间限制更小,更适合高速或者重载车 辆使用,在轻量化之后,有望在普通乘用车上得以装备。
感载比例阀
简介

感载比例阀(SABS),从本质上讲,SABS 只是一套液压机械装置;感载阀的作用在 于保证行驶过程中前后轮负荷的合适比例并确保在汽车紧急制动时后轮不抱死。 感载比例阀 利用车身与车桥之间的距离变化(外界作用力)来改变弹簧的预紧力,随着车辆载荷的增加, 相应地进行调整, 使得在任何载荷条件下都能得到一个近似理想的制动力分配。 它安装在制 动总泵与后轮制动分泵之间的管道上,由壳体、柱塞、阀门、弹簧等组成。壳体进油孔与制 动总泵出油孔相通,出油孔与车轮制动分泵相通。当外界作用力小时,感载比例阀的柱塞在 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被推至最右边,两孔相通,总泵与分泵压力相等。当外界作用力大于弹 簧预紧力,迫使柱塞左移,令柱塞与阀门接触并关闭了阀门,切断总泵通向分泵的通道;若 外界作用力压力继续增大,又会使柱塞右移,柱塞与阀门脱离接触,阀门又被打开,总泵与 分泵又相通。 这样比例阀反复动作使分泵的液压不断得到调整, 也即不断调整了后轮制动力。
鼓刹
鼓式刹车的原理:

鼓式刹车应用在汽车上面已经近一世纪的历史了,但是由于它的可靠性以及强大的 制动力,使得鼓式刹车现今仍配置在许多车型上 (多使用于后轮)。鼓式刹车是藉由液压将 装置于刹车鼓内之刹车片往外推, 使刹车片与随着车轮转动的刹车鼓之内面发生磨擦, 而产 生刹车的效果。 鼓式刹车的刹车鼓内面就是刹车装置产生刹车力矩的位置。 在获得相同刹车力矩的情况 下, 鼓式刹车装置的刹车鼓的直径可以比盘式刹车的刹车盘还要小上许多。 因此载重用的大 型车辆为获取强大的制动力,只能够在轮圈的有限空间之中装置鼓式刹车。

简单的说,鼓式刹车就是利用刹车鼓内静止的刹车片,去摩擦随着车轮转动的刹车鼓, 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降低的刹车装置。 在踩下刹车踏板时,脚的施力会使刹车总泵内的活塞将刹车油往前推去并在油路中 产生压力。 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每个车轮的刹车分泵活塞, 刹车分泵的活塞再推动刹车片 向外,使刹车片与刹车鼓的内面发生磨擦,并产生足够的磨擦力去降低车轮的转速,以达到 刹车的目的。

鼓式刹车之优点: 1.有自动刹紧的作用,使刹车系统可以使用较低的油压,或是使用直径比刹车碟小 很多的刹车鼓。 2.手刹车机构的安装容易。有些后轮装置盘式刹车的车型,会在刹车盘中心部位安装 鼓式刹车的手刹车机构。 3.零件的加工与组成较为简单,而有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 鼓式刹车的缺点: 1.鼓式刹车的刹车鼓在受热后直径会增大,而造成踩下刹车踏板的行程加大,容易 发生刹车反应不如预期的情况。 因此在驾驶采用鼓式刹车的车辆时, 要尽量避免连续刹车造 成刹车片因高温而产生热衰退现象。 2.刹车系统反应较慢,刹车的踩踏力道较不易控制,不利于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 3.构造复杂零件多,刹车间隙须做调整,使得维修不易。
盘刹
盘式刹车的作用方式: 由于车辆的性能与行驶速度与日遽增,为增加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刹车的稳定性,盘 式刹车已成为当前刹车系统的主流。 由于盘式刹车的刹车盘暴露在空气中, 使得盘式刹车有 优良的散热性, 当车辆在高速状态做急刹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刹车, 刹车的性能较不易衰退, 可以让车辆获得较佳的刹车效果,以增进车辆的安全性。 并且由于盘式刹车的反应快速, 有能力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 因此许多车款采用盘式刹 车与 ABS 系统以及 VSC、TCS 等系统搭配,以满足此类系统需要快速做动的需求。

顾名思义,盘式刹车以静止的刹车盘片,夹住随着轮胎转动的刹车碟盘以产生摩擦 力,使车轮转动速度降低的刹车装置。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总泵内的活塞会被推动,而 在刹车油路中建立压力。 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刹车卡钳上之刹车分泵的活塞, 刹车分泵的 活塞在受到压力后, 会向外移动并推动刹车片去夹紧刹车盘, 使得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磨擦, 以降低车轮转速,好让汽车减速或是停止。 盘式刹车的优点:

1.盘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佳,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 失灵的现象。 2.刹车盘在受热之后尺寸的改变并不使踩刹车踏板的行程增加。 3.盘式刹车系统的反应快速,可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而较为符合 ABS 系统的需 求。 4.盘式刹车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煞紧作用,因此左右车轮的刹车力量比较平均。 5.因刹车盘的排水性较佳,可以降低因为水或泥沙造成刹车不良的情形。 6.与鼓式刹车相比较下,盘式刹车的构造简单,且容易维修。 盘式刹车的缺点: 1.因为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煞紧作用,使盘式刹车的刹车力较鼓式刹车为低。 2.盘式刹车的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面积较鼓式刹车的小,使刹车的力量也比 较小。 3.为改善上述盘式刹车的缺点,因此需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压。因而必须使用直 径较大的刹车盘,或是提高刹车系统的油压,以提高刹车的力量。 4. 手刹车装置不易安装,有些后轮使用盘式刹车的车型为此而加设一组鼓式刹车 的手刹车机构。 5.刹车片之磨损较大,致更换频率可能较高。
通风盘
通风刹车盘顾名思义就是内部是中空的,冷空气可以从中间穿过进行降温,一般多 用于民用车的前轮刹车盘。 从外表看,它在圆周上有许多通向圆心的洞空,它利用汽车在行使当中产生的离心 力能使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目的,因此比普通盘式散热效果要好许多。

打孔通风盘
打孔通风盘是在通风盘基础上对盘面进行打孔,最大程度保证空气流通,降低热衰 减。 打孔通风盘比通风盘要高档一个级别。

『高性能的跑车常使用的打孔通风盘,具有较好的冷却作用』
陶瓷刹车盘
陶瓷刹车盘并非就是普通陶瓷, 而是在 1700 度高温下碳纤维与碳化硅合成的增强型 复合陶瓷。陶瓷盘的重量只有普通铸铁盘的一半不到,举个例子,采用陶瓷刹车的 SLR MCIAREB,其前轮刹车盘直径为 370mm 但重量仅为 6.4 公斤。而采用普通刹车盘的 CL-CLASS 其前盘直径为 360mm 但重量高达 15.4 公斤。 更轻的刹车盘就意味着悬挂下重量的减轻。这令悬挂系统的反应更快,因而能够提 升车辆整体的操控水平。另外,普通的刹车碟容易在全力制动下因高热产生热衰退,而陶瓷 刹车盘能有效而稳定的抵抗热衰退,其耐热效果比普通刹车盘高出许多倍,还有,陶瓷碟在 制动最初阶段就立刻能产生最大的刹车力, 因此甚至无需刹车辅助增加系统, 而整体制动比 传统刹车系统更快、距离更短、为了抵抗高热,在制动活塞与刹车衬块之间有陶瓷来隔热, 陶瓷刹车碟有非凡的耐用性, 如果正常使用是终生免更换的, 而普通的铸铁刹车碟一般用上 几年就要更换。

『保时捷陶瓷刹车』 尽管陶瓷刹车盘的刹车性能十分优异,但是它的价格却十分昂贵,如保时捷和奥迪 的高性能跑车上的选装价格都在 10 万元以上。
热衰减
热衰减指的是在高温下,机械性能下降,简称热衰减。 一般在汽车方面所说的热衰减就是指的刹车的热衰减,比如:汽车的刹车系统在一 定次数的制动后,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在达到一定的工况温度后,刹车系统的制动效果达到 最佳,但超过了限制的最高温度,制动的效果会越来越差,这个现象就是刹车的热衰减。

刹车分泵
刹车分泵是制动系统不可缺少的零件, 它主要的作用是顶动刹车片, 刹车片摩擦刹车鼓, 使车速降低和静止。 踩下刹车后总泵产生推力将液压油压到分泵,分泵内部的活塞受到液压力开始移动 将刹车片推动。油刹车是由刹车总泵和刹车油储罐组成的。他们一头连着刹车踏板,一头连 着刹车油管。刹车总泵内储有刹车油,并有出油口和进油口。当踩刹车时,出油口打开,进 油口关闭。在泵体活塞的压力下,刹车油管被挤出油管向各刹车分泵流去作制动功能。当松 开刹车板时。刹车总泵里的出油口会关闭,进油口打开,使刹车油从各刹车分泵回流到刹车 总泵内,回到原始状态。

刹车片
刹车片也叫刹车皮。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 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好的刹车片是人和汽车的保护神。刹车片一般由钢板、 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其中隔热层是由不传热的材料组成,目的是隔热。摩擦块由摩擦 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 目的。由于摩擦作用,摩擦块会逐渐被磨损,一般来讲成本越低的刹车片磨损得越快。摩擦 材料使用完后要及时更换刹车片, 否则钢板与刹车盘就会直接接触, 最终会丧失刹车效果并 损坏刹车盘。 汽车刹车片从类型上分有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 -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刹车蹄 -用于大卡车的来令片 从配方技术上分有:半金属,少金属,石棉,陶瓷 刹车鼓上装的是刹车蹄,但一般人叫刹车片就统指刹车片和刹车蹄,所以用“盘式刹车 片”来特别指明是盘式制动器上装的刹车片。并不是刹车盘。

刹车总泵
油压刹车的主要配合部份,其上面有储蓄刹车油的槽池,下方是汽缸内配有活塞。活塞是在 缸内受刹车踏板再经推杆起作用,将缸内的刹车油压传至各轮分缸,也是油压刹车装置,配 置在各车轮内的制动缸。

制动能量回收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与车型相适配的发电机、 蓄电池以及可以监视电池电量的智能电池管 理系统。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车辆在制动或惯性滑行中释放出的多余能量, 并通过发电机 将其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在蓄电池中,用于之后的加速行驶。这个蓄电池还可为车内耗电设 备供电,降低对发动机的依赖、燃耗及二氧化碳排放。

轮圈
铝合金轮圈
铝合金轮圈,顾名思义为铝合金材质,它与传统钢材质轮圈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散热好:铝合金的传热系数比钢材大三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以及 制动盘与制动片的摩擦会产生出很高热量, 这种情况会导致轮胎和制动片老化以及加速磨损, 制动性能会因高温而急剧衰减, 轮胎内气压也会升高存在爆胎隐患。 铝合金轮圈相比钢制轮 圈能够更快地将这些热量传导到空气中,增加了安全系数。 二、重量轻:铝合金轮圈的比重小于钢制轮圈,平均每只比同尺寸钢制轮圈轻两公 斤左右,除去备用车轮总共可减重八公斤;更轻的轮圈还可减少起步和加速时的阻力,两者 共同作用使车辆更加省油。 三、 精度高: 铝合金轮圈铸造的精密程度远高于钢制轮圈, 失圆度及不平衡重较小; 另外铝合金的弹性模数小,抗振性能优于钢制轮圈。这两项能有效减小车辆振动,驾乘更为 舒适。 四、更美观:铝合金在高温液体状态下流动性及张力比钢制轮圈好,后期抛光和电 镀工艺使其能够制造出更美观多变的外型; 表面抗腐蚀处理以及静电粉体涂装也让其历久如 新。

铸造轮圈
铝合金轮圈有两种生产工艺,一种铸造,一种是锻造。下面讲的是铸造轮圈的制作 工艺。 重力的制造工艺:工厂将铝锭化成铝水浇铸在轮圈模型中由上至下冲压而成,3 分 钟一只,此工艺适合给汽车生产厂配套大批量生产。 叉压(低压)的制造工艺: 工厂将铝锭化成铝水, 通过传送管直接挤压到轮圈模型中, 上举下压而成,30 分钟一只。汽配店所买轮毂都为此工艺。
锻造轮圈
锻造轮圈是指制造轮圈的一种工艺手法为锻造方式,对这种运用锻造工艺制造出的 轮毂可叫作锻造轮圈。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2001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近年来,“ABS防抱死系统”这一与物理有关的名词频繁出现于各类报刊杂志上,那么,它究竟是什么? 一、什么是ABS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这种系统可以在汽车制动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完全被抱死,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二、ABS与常规制动装置 汽车上安装的液压或气压制动器,称为常规制动装置。这种制动装置在紧急刹车时往往将车轮抱死,使车轮滑移,从而使汽车制动停车距离相对延长,并伴有制动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现象发生。 为了克服上述常规制动装置的缺点,在常规制动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电子控制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即ABS。从而实现了制动力的自动调节,使汽车紧急制动时,车轮不再抱死,制动距离最短,并保持方向稳定。 常规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是ABS系统的工作的基础。若ABS系统发生故障,常规制动装置仍会正常工作,只是没有防止车轮抱死的功能而已。 三、ABS的理论分析 (一)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1、地面制动力 如图所示,Mμ为制动器中的摩擦力 矩,V F为汽车瞬时速度,F B为地面制动 为地面对车 力,G为车轮垂直载荷,G 乙 轮的反作用力,R为车轮滚动半径,V R 为车轮圆周线速度,F S为侧向力,ω为车 轮角速度,A为侧偏角。 当汽车使用车轮制动器制动时,由于制动盘与制动蹄摩擦衬片之间的摩擦,形成了摩擦力矩Mμ,此力矩与车轮转动方向相 反。车轮在Mμ的作用下给地面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与此同时地 面给车轮一个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切向反作用力F B,这个力就是地 面制动力,它是迫使汽车减速或停止的外力。由力矩平衡原理可 得到F B= Mμ/R,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和轮胎与地面之 间的附着力。 2、制动器的制动力 若把车轮架离地面,这时阻止车轮转动的便是制动器的摩

鼓式制动器的建模与仿真资料

河北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作者:张南学号: 100287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鼓式制动器的建模与仿真 指导者:刘茜副教授 评阅者: 2014年 06 月 08 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 制动系统的原理 (1) 鼓式制动器的介绍 (1) 鼓式制动器优缺点 (3) 2.鼓式制动器零件建模及装配 (4) 零件建模 (4) 制动器的装配 (13) 3.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及性能仿真分析 (15) 制动器各部件间约束关系的建立 (15) 几何体间约束的关系与选择 (17) ADAMS\View的运动仿真 (25) ADAMS\View仿真结果 (27)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1.绪论 制动系统原理 制动系统是行车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制动系统主要表现为通过踩下制动踏板,制动系统将力进行一系列传递从而最终表现为车辆的行车速度降低直至停车。制动系统原理图如下图。制动系统由制动踏板、助力泵、总泵活塞、制动鼓、液压管道、驻车制动等组成。踩下制动踏板将力传递到制动系统,助力泵将踏板上的力进行放大并传递到制动总泵中推动总泵活塞运动,将力传递到制动器的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从而使车轮速度降低直至停车。 图制动系统的原理图 1.1鼓式制动器的介绍 鼓式制动器应用在车辆上面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由于它的可靠性稳定以及大制动力均衡,使得鼓式制动器至今仍被装置在许多车型上 (多用于后轮)。鼓式制动器是通过液压装置将制动蹄向外推,使制动蹄摩擦片与随着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发生摩擦产生制动力矩从而使车辆实现制动的效果。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内侧与摩擦片接触的位置就是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矩的位置。在获得相同制动力矩的情况下,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直径较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鼓要小得多。因此需要较大制动力的德众大型

鼓式制动器 设计说明书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题目:鼓式制动器设计 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 年级车辆10级班级车辆1012 姓名李开航学号 2010715040 成绩指导老师赖祥生

精品文档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制动系统设计的目的 (1) 1.2制动系统设计的要求 (1) 第2章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说明 (2) 2.1鼓式制动器有关计算 (2) 2.1.1基本参数 (2) 2.1.2确定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系数β (2) 2.1.3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3) 2.2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的选取 (4) 2.2.1制动鼓半径 (4) 2.2.2制动鼓摩擦衬片的包角、宽度、和起始角 (4) 2.2.3张开力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 (4) 2.2.4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位置 (5) 2.2.5摩擦片的摩擦系数 (5) 2.3后轮制动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的设计计算 (5) 2.4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6) 2.5驻车计算 (8) 第3章鼓式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10) 3.1制动鼓 (10) 3.2制动蹄 (11) 3.3制动底板 (12) 3.4支承 (12) 3.5制动轮缸 (13) 3.6摩擦材料 (13) 3.7制动器间隙 (13) 第4章鼓式制动器的三维建模 (14) 第5章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第1章绪论 1.1制动系统设计的目的 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最方便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制动系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1.2制动系统设计的要求 本次的课程设计选择了鼓式制动器,制定出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确定计算制动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制动器主要参数设计和液压驱动系统的参数计算。利用CATIA绘制装配图,布置图和零件图。最终进行制动力分配编程,对设计出的制动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第2章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说明 2.1鼓式制动器有关计算

盘式制动器检修

盘式制动器检修

————————————————————————————————作者: ————————————————————————————————日期: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院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技1、2班教师李玉超

教案首页 本次课标题:盘式制动器构造与检修 授课日期2015年11月10日授课班级14汽技1、2课时8 上课地点底盘一体化教室三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日常维护检查方式; 2. 能够对盘式制动器各总成进行拆装; 3.能够对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进行检 修; 4. 能够正确的进行制动液的排空作业; 5. 能够根据制动系统故障现象,进行故障 诊断与排除。 1.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 3.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主要故障及故障原因。 教学任务1. 讲解盘式制动器的分类和结构。 2. 讲解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3. 讲解盘式制动器日常维护检查方式。 4. 演示并讲解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演示并讲解制动器油路排空的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 6. 讲解制动系统故障现象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重 点难点1.演示并讲解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2.演示并讲解制动器油路排空的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3.讲解制动系统故障现象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作 业 或 考 核 能力拓展:独立的进行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的检修训练。 课前准备1. 考核工单准备 2. 带盘式制动器的汽车一部 3.游标卡尺、磁性表座、百分表头等常专用工具各4套

领从蹄鼓式制动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人们对交通工具的快捷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应对高车速对人们安全构成的威胁,许多法规对汽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动系的设计成为其中很重的一个方面。本设计根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对多种制动器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制动效能较高的鼓式制动器作为设计的对象。依据给定的参数,进行重要数值的计算。随后,又根据工艺学的知识,进行制动器零件的设计和工艺分析。 总之,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高效、稳定的制动器,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关键词:制动系; 制动效能; 制动器

Abstract Keywords:Braking system ; Braking quality ; Brake

1 绪论 1.1 汽车制动系概述 尽可能提高车速是提高运输生产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这一切必须以保证行驶安全为前提。因此,在宽阔人少的路面上汽车可以高速行驶。但在不平路面上,遇到障碍物或其它紧急情况时,应降低车速甚至停车。如果汽车不具备这一性能,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便不可能实现。所以,需要在汽车上安装一套可以实现减速行驶或者停车的制动装置——制动系统。 制动系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汽车密度的日益增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应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优化汽车制动系的结构。 制动装置可分为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四种装置。其中行驶中的汽车减速至停止的制动系叫行车制动系。使已停止的汽车停驻不动的制动系称为驻车制动系。每种车都必须具备这两种制动系。应急制动系成为第二制动系,它是为了保证在行车制动系失效时仍能有效的制动。辅助制动系的作用是使汽车下坡时车速稳定的制动系。 汽车制动系统是一套用来使四个车轮减速或停止的零件。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动作开始。踏板装在顶端带销轴的杆件上。踏板的运动促使推杆移动,移向主缸或离开主缸。 主缸安装在发动机室的隔板上,主缸是一个由驾驶员通过踏板操作的液压泵。当踏板被踩下,主缸迫使有压力的制动液通过液压管路到四个车轮的每个制动器。液压管路由钢管和软管组成。它们将压力液从主缸传递到车轮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多用于汽车的前轮,有不少车辆四个车轮都用盘式制动器。制动盘装在轮辋上、与车轮及轮胎一起转动。当驾驶员进行制动时,主缸的液体压力传递到盘式制动器。该压力推动摩擦衬片靠到制动盘上,阻止制动盘转动。

车轮螺栓受力分析

车轮螺栓、螺母受力分析 汽车行驶时,汽车车轮承受汽车的重力、行驶中的滚动阻力,以及转弯时或在倾斜路面上产生的侧向力,汽车制动时还受到路面的制动力,随着车轮转动,路面对车轮产生的冲击力。相应地车轮螺栓、螺母也承受这些力,这些力构成车轮螺栓、螺母的交变循环应力。 一、车轮螺栓、螺母受力分析简图 1、车轮螺栓受力分析图 下图为汽车车轮螺栓的受力情况。 图中:G —后轴负荷(重力)通过轮毂作用于车轮螺栓上的力; N —地面反力通过轮辋作用于车轮螺栓上的力; F M1—杯形螺母拧紧时产生的对车轮螺栓的拉力(预紧力); F X—转向或侧倾时产生的侧向横力; F M—紧固螺母对F M1的反作用力; F M2—紧固螺母对F X的反作用力;

F W—汽车牵引力作用于车轮螺栓上的力; F S—汽车行驶阻力; F Z—汽车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 F G—轮毂对F Z的作用反力。 其中,G=N,F X= F M2,F M1= F M,F W= F S,F Z= F G 2、车轮螺母受力分析简图 下图为汽车车轮杯形螺母的受力情况。车轮球面螺母受力情况较为简单,略。 图中:G —后轴负荷(重力)通过轮轮螺栓作用于车轮螺母上的力; N —地面反力通过轮辋作用于车轮螺母上的力; F M1—轮辋对车轮螺母的推力(预紧力); F X—转向或侧倾时产生的侧向力; F M—紧固螺母对F M1的反作用力; F M2—车轮螺栓对F X的反作用力; F W—汽车牵引力作用于车轮螺母上的力;

F S — 汽车行驶阻力; F Z — 汽车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 F G — 通过轮毂传到螺母对F Z 的作用反力。 其中,G=N ,F X = F M2,F M1= F M ,F W = F S ,F Z = F G 二、 车轮螺栓、螺母受力情况分析 (一)平行于车轮平面受力情况 由于车轮螺母拧紧时,产生的预紧力作用在内、外轮辋及轮毂上,从而在轮辋与轮毂贴合面上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而车轮受到的各种平行于车轮平面的力,如重力、阻力、路面冲击力以及制动力等,不全部是由车轮螺栓、螺母承受,它还要克服轮辋与轮毂之间摩擦力。也就是说,轮毂、半轴及桥壳也承受分担了上述各种力。 1、车轮螺母拧紧预紧力计算: 已知:M=515±, D=37mm ,d=33mm ,p=,d 2=, ?? ? ???=2d p atg πα=,螺纹副摩擦因数ξ取(无润滑油取至), ρ=atg ξ=(ξ取时,ρ=。单个车轮螺母拧紧预紧力为: ()()( ) ?? ? ???--++= 2223 32022d D d d D tg d M P μρα=44848N (最小42235N ) 式中: M — 车轮螺母拧紧力矩 α — 车轮螺栓螺纹螺旋角 ρ— 螺纹摩擦角 D — 螺母球面接触大径 d — 螺母球面接触小径 d 2 — 螺纹中径 μ— 摩擦因数,钢对钢取μ= N900车每侧车轮螺栓数为6个,因此,每侧车轮螺母总的预紧力为:

鼓式制动器设计说明书解析

课程设计 小型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年月

东北林业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小型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小型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如何开发出高性能的制动器系统,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小型轿车(0.9t)后轮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主要零部件的参数选择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汽车;鼓式制动器

目录 摘要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设计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鼓式制动器结构参数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制动鼓直径D或半径R.......................................................................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制动蹄摩擦衬片的包角β和宽度b....................................................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摩擦衬片起始角β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张开力P的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制动蹄支撑销中心的坐标位置k与c.................................................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摩擦片系数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d和管路压力p..........................................................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制动轮缸直径 w 3制动蹄片上制动力矩的有关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鼓式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及校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鼓式制动器主要零件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制动鼓................................................................................................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制动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制动底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制动蹄的支撑....................................................................................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 制动轮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 自动间隙调整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7 制动蹄回位弹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摩擦力矩和摩擦材料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制动蹄支撑销剪切应力的校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汽车鼓式制动器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路宝汽车后轮制动器的设计 院系名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签字:年月日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既可以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又可保证停车后的汽车能驻留原地不动。对汽车起到制动作用的是作用在汽车上,其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在行驶汽车上的滚动阻力、上坡阻力、空气阻力都能对汽车起到制动作用,但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便驾驶员能根据道路和交通等情况,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这种可控制的对汽车进行制动的外力称为制动力,相应的一系列专门的装置即称为制动装置。由此可见,汽车制动系对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停车的可靠性和运输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得日益重要。因此,许多制动法规对制动系提出了许多详细而具体的要求。 鼓式制动也叫块式制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其刹车鼓的设计1902年就已经使用在马车上了,直到1920年左右才开始在汽车工业广泛应用。现在鼓式制动器的主流是内张式,它的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内侧,在刹车的时候制动块向外张开,摩擦制动轮的内侧,达到刹车的目的。相对于盘式制动器来说,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和散热性都要差许多,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稳定性差,在不同路面上制动力变化很大,不易于掌控。而由于散热性能差,在制动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制动块和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另外,鼓式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定期调校刹车蹄的空隙,甚至要把整个刹车鼓拆出清理累积在内的刹车粉。当然,鼓式制动器也并非一无是处,它造价便宜,而且符合传统设计。四轮轿车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轮的负荷通常占汽车全部负荷的70%-80%,前轮制动力要比后轮大,后轮起辅助制动作用,因此轿车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方式。不过对于重型车来说,由于车速一般不是很高,刹车蹄的耐用程度也比盘式制动器高,因此许多重型车至今仍使用四轮鼓式的设计。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4.1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4.1.1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 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 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器 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惯 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为 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载 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 力。 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性 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地面 制动力可写为: 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 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 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 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 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死 滑移两种运动状态。当制动踏板力 ( )较小时,踏板力和制 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擦力 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 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车轮滚动时的 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 的增长成正比增长。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 间的关系 但当制动踏板力时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显然,地面制动力受轮胎与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值不可超过附着力,即 当车轮抱死而拖滑后,随着制动踏板力继续增大(),制动器制动力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极限值

朱明-汽车底盘模块教案-16制动器的检修

朱明工作室zhubob- https://www.360docs.net/doc/175287141.html, 审阅签名:年月日

学习内容制动器检修 制动器检修 制动器的分类 全盘式(主要用在重型汽车) 钳盘式 轮缸式 按张开形式 凸轮式 ②鼓式制动器 按作用力关系简单非平衡式 平衡式 自增力式 (一)盘式制动器定义 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称为制动盘,即为盘式制动器。 (二)盘式制动器分类 全盘式(重型车用) 盘式制动器 分类钳盘式定钳式 浮钳式 (三)盘式制动器的组成 盘式制动器固定部分:制动底板、制动钳、制动钳支架等 组成旋转部分:制动盘 张开机构:轮缸、活塞 (四)拆卸盘式制动器 拆卸过程中讲解各零件名称,要求学生认识,并抽出部分学生回答零件名称。 (五)定钳盘式制动器 1、组成 由制动盘、摩擦块、制动钳钳体、轮缸、活塞、导向支承销、复位弹簧、矩形密封圈等组成。

2、结构 1)旋转元件为固定在轮毂上随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一般用合金铸铁制成; 2)固定元件为制动钳,其上有制动油缸、活塞、制动块; 3)制动钳与转向节(前桥)或桥壳(后桥)固装,并用调整垫片控制与制动盘之间的相对位置,且不能轴向移动。 3、工作原理 制动时,制动油液被压入内外两油缸中,在液压作用下两活塞带动两侧制动块作相向移动压紧制动盘。从而产生摩擦力矩。 解除制动时,活塞和制动块依靠密封圈的弹力回位。 (六)浮钳盘式制动器 1、组成 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钳固定支架、摩擦块、保持弹簧、制动钳导向装置、轮缸、活塞、矩形密封圈等组成。 2、结构 1)制动钳体可相对于制动盘沿滑销作轴向滑动; 2)制动油缸只装在制动盘内侧,且无需在钳体上制油道; 3)制动盘两侧的摩擦块动作不一致。 3、工作原理 制动时,活塞在制动液的压力作用下,推动内制动块压向制动盘内端面。由于制动盘不能轴向移动,所以当液压油压力进一步上升时,液压反作用力推动缸体和制动钳并带动外制动块压向制动盘,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解除制动时,活塞在矩形密封圈变形后的弹力作用下回位。 (七)盘式制动器的拆装 1、拆装注意事项 ①根据结构选用合适的工具 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拆卸,做到“三不”落地 ③零件应按拆卸顺序摆齐,零件和工具分开摆放

轻型货车鼓式制动器设计

轻型货车鼓式制动器设计 摘要汽车是现代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制动系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要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又要保证车辆能稳定的停驻在原地不动。因此,汽车制动系对于汽车的安全行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次设计中,根据已有的 CA1046 车辆的数据对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其中对制动系统的组成、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方案论证、制动力矩的计算、鼓式制动器结构参数的设计、制动器相关部件的校核、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的直径工作容积的计算、制动踏板力与踏板行程的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分析。设计所附的多张图纸对设计的思想、制动系统的布置设计表达的非常清晰。希望在翻阅说明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图纸,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理解设计的思想和意图。关键词:汽车;鼓式制动器;制动系统;制动力矩;制动主缸全套 CAD 图纸,加 153893706 ABSTRACT Automobile is th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tools in the modern life. It iscompositive by many system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are the brake system. Thesystem made the autocar slowdown what’s more the automobile is stopped steadily.There by the brake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security steer. In the designwhich based on the data of brake system used in CA1041. Decompose of the brake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main piece applied with CA1041 is demonstrated. Thebraking force and the parameters of drum brake’s configuration are included in thisdesign also. What’s more the validating of correlation parts in the brake system andthe diameter of the main crock of braking and the crock applied in brake wheel aredesigned . Meantime the its stroke volume are referred to The force effected thefootplate when braking and the travel of footplate and so on are analyzed . The drawings are very detail to explain the ideas of design and the dispositionfor the brake system . When you thumb the annotation text you can combine thedrawings which made you understand the ideas and meaning in this

汽车知识讲座-汽车制动时受力分析

汽车知识讲座-汽车制动时受力分析 1.摩擦阻力的因素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有两个地方会产生摩擦阻力。一个是车轮制动器产生的摩擦阻力,使车轮转速减慢;另一个是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阻力使汽车减速。前者称制动器制动力,后者称地面制动力,也就是我们车在检测站检测的制动力。 如果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偶大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偶时,车轮即完全停止滚动,也就是车轮被抱死。 在车轮未抱死前,地面制动力始终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此时制动器制摩擦力消耗一部份动能(发热),地面制动力消耗一部份动能。 在车轮抱死后,地面制动力等于地面附着力,它不再随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加而增加,制动器制不再消耗动能(W=FS,∵S=0,∴W=0),只有轮胎与地面摩擦消耗动能。由于车轮抱死后,纵向附着系数(摩擦力)下降,制动器制也不消耗动能,侧向附着系数趋于0,所以刹车距离也就变长,易产生则滑。 2.前后轴载荷重心变动的因素 车辆在静止时,其前后轴的垂直载荷之比仅决定于汽车重心的纵向位置。但在车辆行驶中制动时,由于作用在重心上的向前的惯性力使汽车俯冲前倾,因而前后轴的垂直载荷比值变大,即前轴载荷加大,而后轴载荷减少;而且制动力越强,惯性力越大,前后轴垂直载荷的比值也越大。即刹车时前轴荷随加速度变大而增大,后轴荷减少。 80年后生产的国产及进口车轿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按欧共体的ECE R13标准制定,即按“前后轴附着糸数利用曲线”分配比例,不允许有车轮抱死现象,前轴所占总制动力通常为80%,上限为85%。 各种轿车都是按自身的悬挂糸统的动态重心分配特性去设计前后轴制动力分配,原车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是经过各种实验优化定案,提供良好的制动平衡。 根椐北京理工大学做的路试,国产及进口轿车前轴刹车力在800kg-1100kg以上,后轴最低173kg,最高290kg(满载车重1684kg),路试刹车减速度、距离都符合要求。实试正实,后轮刹车即使一轮失效,30km/h刹车距离变化很小,不跑偏。国内现有的检测站的测试台是无法测试真正动态刹车力的。 急刹车时,前轮先抱死,汽车不能变方向,后轮先抱死则产生侧滑。后轮比前轮先抱死要危险得多!因此,我不认同随便改动“比例阀”去适应年审验车。 轿车前轴的制动力决定了制动距离效能,有关刹车距离长故障重点应放在前轴。 3.车轮抱死的影响因素 车轮抱死是制动侧滑的根本原因,制动强度太大也可导致汽车制动侧滑。路面状况不同,车轮与地面附着特性不同,在制动时,如果制动强度太大,可能导致车轮滑移率超过制动稳定的范围,从而导致制动方向失稳。因此,驾驶员应熟悉制动器和路面特性,把制动强度控制在制动方向稳定范围内,并发挥较大的制动效能。 根据车轮与地面的附着特性,当车轮抱死以后,地面横向附着系数降为零,这时车轮不能承受侧向外力作用。当前轮抱死并试图转向时,尽管操纵转向盘使前轮偏转,但由于地面不能对车轮产生侧向作用力,前轮将沿汽车纵向轴线

汽车制动器设计说明书

目录 绪论 (2) 1.鼓式制动器 (3) 1.1鼓式制动器原理 (3) 1.2鼓式制动器分类 (4) 1.3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选择 (6) 1.3.1简单制动系 (6) 1.3.2动力制动系 (6) 1.3.3伺服制动系 (7) 2.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11) 2.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11) 2.1.1相关主要技术参数 (12) 2.1.2同步附着系数分析 (13) 2.2制动器有关计算 (13) 2.2.1确定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系数β (14) 2.2.2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5) 2.2.3后轮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的选取 (15) 2.3制动气制动效能因数的计算 (16) 2.4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6) 3.制动性能分析 (17) 3.1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17) 3.2制动效能 (18) 3.3制动效能恒定性 (18) 3.4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18) 3.5制动减速度j (18) 3.6制动距离s (19) 3.7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19) 3.8驻车制动计算 (20) 4.总结 (22) 5.参考文献 (23)

绪论 汽车制动系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驻留不动的机构。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得日益重要。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汽车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重型汽车或经常在山区行驶的汽车要增设应急制动装置及辅助制动装置;牵引汽车应有自动制动装置。 行车制动装置用作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使汽车在下短坡时保持适当的稳定速度。其驱动机构常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机构,以保证其工作可靠。 驻车制动装置用于使汽车可靠而无时间限制的停住在一定位置甚至斜坡上,它也有助于汽车在坡路上起步。驻车制动装置应采用机械式驱动机构而不用液压或气压式的,以免其产生故障。 任何一套制动装置均有制动器和驱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制动器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之分。行车制动是用脚踩下制动踏板操纵车轮制动气来制动全部车轮,而驻车制动则采用手制动杆操纵,且具有专门的中央制动器或利用那个车轮制动气进行制动。中央制动器位于变速器之后的传动系中,用于制动变速器第二轴或传动轴。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这两套制动装置必须是独立的制动驱动机构,而且每车必备。行车制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分为液压和气压两种形式。用液压传递操纵力时还应有制动主港和制动轮缸以及管路;用气压传动时还应有空气压缩机、气路管道,贮气筒、控制阀和制动气室等。 重型载货汽车由于采用气压制动,故多对后轮制动器另设独立的有气压控制而以强力弹簧作为动力源的应急兼驻车制动驱动机构,也不再设置中央制动器。但也有一些重型汽车撤了采用上诉措施外,还保留了有气压驱动的中央制动器,以便提高制动系的可靠性。

鼓式制动器设计

一《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 二.基本参数: P285 三.设计内容 主要进行制动器系统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定设计原则 2.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发动机功率?,汽车轴距,车轮滚动半径,汽车空(满)载时的总质量、轴荷分布、质心位置),选择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及驱动机构布置方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计算。 3.制动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 (2)制动器设计计算 (3)制动器主要结构元件设计 (4)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4.绘制制动器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 四.设计要求 1.制动器总成(前或后)的装配图,1号图纸一张。 装配图要求表达清楚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标注出总体尺寸,配合关系及其它需要标注的尺寸,在技术要求部分应写出总成的调整方法和装配要求。 2.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3号图纸4张。

要求零件形状表达清楚、尺寸标注完整,有必要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在技术要求应标明对零件毛胚的要求,材料的热处理方法、标明处理方法及其它特殊要求。 3.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设计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为3周 1.明确任务,分析有关原始资料,复习有关讲课内容及熟悉参考资料0.5周。 2.设计计算 1.0周 3.绘图 1.0周 4.编写说明书、答辩0.5周 六、主要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 2.汽车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3.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4.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5.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6.王丰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国电力出版社 七.注意事项 (1)为保证设计进度及质量,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的结果等必须取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尤其在绘制总布置图前,设计方案应由指导教师审阅。图面要清晰干净;尺寸标注正确。 (2)编写设计说明书时,必须条理清楚,语言通达,图表、公式及其标注要清晰明确,对重点部分,应有分析论证,要能反应出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完成图纸的设计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若发现抄袭或雷同按不及格处理。

鼓式制动器设计(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题目 SC6408V 商用车 鼓式制动器总成设计专业车辆工程(汽车工程)班级 2006级汽车一班 学生 ___ 廖械兵 指导老师 ___ 文孝霞 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前言 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与改进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通过对汽车制动过程的有效控制来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及其稳定性,如ABS 技术等,而对制动器本身的研究改进较少。然而,对汽车制动过程的控制效果最终都须通过制动器来实现,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的摩擦式制动器的实际工作性能是整个制动系中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改进制动器机构、解决制约其性能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蹄-鼓式制动器,其突出优点是可利用制动蹄的增势效应而达到很高的制动效能因数,并具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可选结构型式,以及其制动性能的可设计性强、制动效能因数的选择范围很宽、对各种汽车的制动性能要求的适应面广,至今仍然在除部分轿车以外的各种车辆的制动器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的蹄-鼓式制动器存在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主要表现于:其制动效能的稳定性较差,其摩擦副的压力分布均匀性也较差,衬片磨损不均匀;另外,在摩擦副局部接触的情况下容易使制动器制动力矩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容易使左右车轮的制动力产生较大差值,从而导致汽车制动跑偏。 对于钳-盘式制动器,其优点在于:制动效能稳定性和散热性好,对摩擦材料的热衰退较不敏感,摩擦副的压力分布较均匀,而且结构较简单、维修较简便。但是,钳-盘式制动器的缺点在于:其制动效能因数很低(只有0.7 左右),因此要求很大的促动力,导致制动管路内液体压力高,而且其摩擦副的工作压强和温度高;制动盘易被污染和锈蚀;当用作后轮制动器时不易加装驻车制动机构等。 因此,现代车辆上迫切需要一种可克服已有技术不足之处的先进制动器,它可充分发挥蹄-鼓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高的优点,同时具有摩擦副压力分布均匀、制动效能稳定以及制动器间隙自动调节机构较理想等优点。 2 商用车制动系概述 汽车制动系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

鼓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轿车后轮制动器的设计学院(直属系):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2017级车辆工程 1

目录 摘要 (4) 1 绪论 (7) 1.1概述 (7) 1.2制动器研究现状和进展 (7) 1.3制动器的设计意义 (8) 2 制动器类型及方案的选择 (9) 2.1 盘式制动器 (9) 2.2 鼓式制动器 (9) 2.3 制动器型式及方案的确定 (14) 3制动系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15) 3.1理想的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 (15) 3.2制动力分配系数与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 (16) 3.3 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分析 (18) 4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4) 4.1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24) 4.2 蹄片上力矩的计算 (26) 4.3制动器效能因数 (32) 4.4 制动器制动力的计算 (32) 4.5 驻车制动的计算 (33) 4.6 摩擦片磨损特性的计算 (35) 4.6.1 比能量耗散率的计算 (35) 4.7制动蹄支承销剪切应力的计算 (37) 5 制动效能的评价 (39) 5.1 制动减速度 (39) 5.2 制动距离 (39) 5.3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40) 6 液压操纵机构的设计 (41) 6.1 工作轮缸的工作容积 (41) 6.2 制动主缸的工作直径与工作容积 (41)

6.3 制动踏板力与制动踏板行程的校核 (41) 7 鼓式制动器的优化设计 (43) 7.1 设计变量 (43) 7.2 目标函数的建立 (43) 7.3 建立约束函数 (43) 7.4 优化求解 (44) 7.5 优化结果 (45) 8 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7) 8.1 制动鼓的结构设计 (47) 8.2 制动蹄的结构设计 (47) 8.3 摩擦衬片的结构设计 (48) 8.4 制动底板的结构设计 (48) 8.5 支承形式的设计 (49) 8.6 制动轮缸 (49) 8.7 蹄与鼓之间的间隙调整装置 (49) 9结论 (51) 总结与体会 (52) 致谢 (53) 参考文献 (54) 附录一 (55) 附录二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