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的体会

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的体会
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的体会

?论 著?

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的体会

冉擘力,舒茂琴,庄国强,仝识非,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重庆 400038)

摘 要: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3例B型预激综合征经过手术证实为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特征,并与162例B型预激综合征经过手术证实为右后间隔房室旁道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比较。12导联心电图均采用GE Marquette Cardiosoft V4.11心电图机进行采集。结果 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与右后间隔房室旁道V1δ波方向、P2R间期、胸导联的移行区、Ⅱ、Ⅲ、avF导联Q/R之比以及V1导联QRS波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别,而Ⅱ、Ⅲ、avF导联δ波的方向相同。结论 在其他条件符合后间隔房室旁道的情况下,预激充分时V1导联QRS波呈Qr型,房室旁道为左后间隔,V1导联QRS波呈QS型时,房室旁道为右后间隔;预激不充分时V1导联呈rs或rS型时,V1导联P2R间期大于或等于110ms为左后间隔旁道,V1导联P2R间期小于或等于80ms右后间隔旁道。

关键词:心电图;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房室旁道;右后间隔房室旁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348(2008)2322688202

Character of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ECG)for left posterior septal atrioventricular accessory p athw ay in type B Wolff2P arkinson2White(WPW)syndrome and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A N B o2li,S HU M ao2qin,Z HUA N G Guo2qiang,et al.

(De partment of Cardiolog y,S outhwest Hos pita1,T hi rd M ilitary Medica1Universit y,

I nterventiona1Cardiolog y I nstitute of Chongqing,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crease the precise localization of dominance accessory atrioventricular pathways(A P)in surface ECG and the effect of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Methods ECG of53cases of left posterior septal of type B WPW syndrome which were confirmed f rom catheter ablation were analyzed.These53cases were compared with161cases of right posterior septal of type B WPW syndrome which were confirmed from catheter ablation.R 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posterior septal A P,such as the direction of V1lead delta wave,P2R interval,transitional zones of precordial leads,Q/R ratio ofⅡ,Ⅲ,avF leads and the shape of QRS complex.The delta wave direction ofⅡ,Ⅲ,avF leads were the same.Conclusion Among all the A Ps of posterior interval,when sufficient pre2excitation Qr in V1indicate left posterior septal;QS in V1indicate right posterior septal.When insufficient pre2excitation rs or rS in V1,P2R interval≥110ms indicate left posterior septal;P2R interval≤80ms indi2 cate right posterior septal.

K ey w ords:electrocardiogram;type B WPW syndrome;left posterior septal;right posterior septal

体表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对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文献报道较少。由于后间隔房室旁道可以从左心室连接到右心房,左后间隔旁道也可能预激不充分,体表心电图表现为B型预激综合征,增加了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3例B型预激综合征经过手术证实为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并与162例B型预激综合征经手术证实为右后间隔房室旁道体表心电图进行比较,旨在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从1993~2008年射频消融术治疗B型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符合Rosebaum分类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的患者580例,其中右后间隔房室旁道190例(经胡大一、马长生旁道定位法[1]判断),其中男108例,女82例,年龄17~67岁,平均(48.43±13.13)岁,均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术前经常规化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1.2 方法 采用GE Marquette Cardiosoft V4.11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患者体表心电图,并对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如下:(1)V1δ波的方向,δ波在基线上持续40ms 为正向,δ波在基线下持续40ms为负向,若以上都不是则为正负双向;(2)V2~V6δ波的方向;(3)Ⅱ、Ⅲ、avF导联δ波的方向;(4)V1导联QRS波的形态;(5)QRS波时限;(6)P2R间期;

(7)胸导联的移行区;(8)Ⅱ、Ⅲ、avF导联Q/R之比。

1.3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采用Marquette PEI Cardio EP48导电生理记录仪进行电生理检查。X光机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进行透视。术中按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及左、右股静脉,放入4根多极电生理导管分别至冠状静脉窦(CS)、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室心尖部,分别行心房、心室连续S1S1刺激及早搏程控S1S2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观察AV激动顺序,确定旁道的位置。经右股静脉放入1根大头电极消融导管至房室环右后间隔进行射频消融,若消融成功为右后间隔,若右后间隔始终寻找不到理想的靶电位图,消融始终未获得成功,则穿刺右股动脉放入1根大头电极导管经主动脉瓣至左后间隔房室环,寻找心室最早激动点,以标测到A波与V波融合最好的部位为消融靶点,以20w的输出功率放电消融,若放电5s内A波与V波分开,δ

△ 通讯作者,电话:68765168;E2mail:zy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45709317.html,。

波消失,体表心电图P2R间期正常。继续巩固放电120s。成功标准:δ波消失,体表心电图P2R间期正常,经心室起搏A波与V波无关。如果有关,则His束A波提前。观察10min,不能复发为成功。

2 结 果

225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经右后间隔射频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成功162例,经左后间隔射频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成功53例,术后经6~18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其中32例B型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的特征为:P2R间期小于120ms,QRS波群起始部为δ波,时限为大于或等于120ms,V1导联均呈Qr 型,Ⅱ、Ⅲ、avF导联呈Qr和QR型,Ⅰ、avL导联Rs型,移行区间均在V1、V2导联,V2~V6导联呈Rs时。其旁道位置均在左后间隔,而不在右后间隔。而其余21例左后间隔的体表心电图与其他32例主要区别在V1导联QRS波群的形态和P2R间期,此21例体表心电图V1导联呈rs或rS型,V1导联P2R间期为(110.21±11.53)ms。其详细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225例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间隔旁道的

体表心电图项目对照表〔n(%)〕

指标左后间隔

(n=53)

右后间隔

(n=162)

P

V1δ波的方向正负双向10(35.71)22(13.58)<0.05 负向18(64.29)144(86.42)<0.05 V2~V6δ波方向正向53(100)122(75.31)<0.05Ⅱ导联负向δ波的方向53(100)148(91.35)-

Ⅲ导联负向δ波的方向53(100)156(96.30)-avF导联负向δ波的方向53(100)150(92.59)-

V1导联QRS波呈Qr型18(64.29)0<0.05 V1导联QRS波呈QS型092(56.79)<0.05 P2R间期(ms)110.21±11.5388.54±13.65<0.05胸导联的移行区53(100)142(87.65)<0.05Ⅱ导联Q/R之比<124(85.71)138(85.19)-

Ⅲ导联Q/R之比<153(100)152(93.82)-avF导联Q/R之比<126(92.86)142(87.65)-

-:无数据。

3 讨 论

射频消融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显性旁道的消融成功率已达97.44%以上[2、3]。体表心电图的准确定位及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标测是否准确是射频消融术成功的关键。但其基本原理为正向δ波导联指向旁道的对侧,负向δ波导联指向旁道的同侧,正负双向δ波导联指向旁道的偏侧。其定位基本原则[1]为V1看左右,avF定前后;若移行区间在V1与V2之间,提示后间隔旁道;而右后间隔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特点是:V1导联QRS综合波形多呈QS形,偶呈rS形,胸导联R/S移行发生较早,多发生V1与V2导联之间。V1导联δ波多呈负向也可呈等电位线。V1以后胸导联及Ⅰ、avL导联δ波呈正向, avF及Ⅲ导联δ波呈负向,Ⅱ导联δ波呈负向、等电位线或正向。但是此53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均符合右后间隔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特点,而旁道位置确在左后间隔。由于心脏后间隔在解剖上称为角锥状间隙[4]。因此,对略偏于左或右心房侧的后间隔旁路,多数都能在右或左房室环后间隔处心房或心室侧标测和消融成功。但是,有些后间隔旁道由右向左斜穿后间隔后角锥状间隙,在体表心电图呈现典型B型预激综合征而定为右侧旁道,而实质上斜行旁道一侧靠近左后间隔心内膜下。当心内标测时由于正后间隔部位的解剖复杂和冲动传导的多方向性,在左、右后间隔相距较远的多个部位都标测到相近的激动时间的现象,这种假像给射频消融旁道带来了困难。

对B型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旁道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较容易,但具体定位是左后间隔或右后间隔经常遇到困难,特别是在右后间隔消融不顺利时,经常产生疑惑。若体表心电图为B 型预激综合征,而房室旁道却在左后间隔时,给手术者造成一种错误的判断。所以,有必要对体表心电图为B型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在左后间隔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寻找其心电图特征,以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对53例B型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在左后间隔的心电图分析,作者认为B型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旁道在左侧的心电图表现主要为以下两种情况:(1)在预激充分的情况下,V1导联QRS波呈Qr型,其他情况符合后间隔的心电图特征;(2)在预激不充分的情况下,V1导联呈rs 或rS型,使V1导联P2R间期大于或等于110ms。而B型预激综合征右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为:V1导联QRS波呈QS型,在预激充分的情况下,V1导联呈rs或rS型,1导联P2 R间期小于120ms。

对于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消融成功的部位各家报道不一,绝大多数均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在左侧进行消融成功,但也有经冠状静脉窦或冠状静脉开口部位消融成功的病例[5,6]。本院有12例经冠状静脉窦消融成功的病例,而对左后间隔旁道作者为消融电极在冠状静脉窦或冠状静脉开口部位进行消融时,消融导管直接与冠状静脉窦接触较好,使消融导管产生的热量过高,易造成血液凝固、血管损伤甚至冠状静脉窦穿孔。右后间隔部位旁道有时不易确定其左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激综合征是复杂的其表现总有例外的,故应该结合体表心电图各导联δ波的方向、QRS波群的形态及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来综合判断房室旁道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马长生主编.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1998:726.

[2]宋治远,何国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J].临

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5):298.

[3]宋治远,舒茂琴,何国祥,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

性心律失常2064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

(4):302.

[4]Arrdda MS,McClelland J H,Wang X,et al.Development

and of ECG algorithm foridentifying accessory pathway ablation site in Wolff2Parkinson2White syndromes[J].J Cardiovasc Electrophsiol,1998,9(1):2.

[5]Cakmak N,Oguz E,Sayar NA,et al.Effect of radiofre2

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n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wolff2parkinson2white syndrome[J].Eur J Echocardiogra,2006,7:S159.

[6]Demosthenes K,Eleftherios G,Socrates K,et https://www.360docs.net/doc/145709317.html,pari2

son of the transseptal approach to the transaortic ap2 proach for ablation of Left2Sided accessory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Wolff2Parkinson2White syndrome[J].Am J Cardiol,2003,91(5):610.

(收稿日期:2008206215)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 小格0.04s 0.1mv 1mm( 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 ,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 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 、V4~V6 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 间期(P-R) 1. 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 次/分时为0.12 ~0.20s ,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 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 波群(QRS) QRS 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 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 ~0.10s 2、波形和振幅: 3、Q 波正常值:(avR 联除外) 时限<0.04s ,电压< 1 / 4 R。V1 ~2不应有Q 或q 波,但可为QS 型。 J 点(J) 1、J 点:QRS 波群终末与ST 段起始之交接点,反映心室 除极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的间期。代 表心房、心室除极的总时间。正常值<0.26s 。 测量:P 波起点到QRS 波群终点间的时距,包括P 波时限、 P-R 段、QRS 波时限。 S-T 段(S-T) ST 段:自QRS 波群终点(J 点)到T 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0.15s 。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0.05 mv ;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 ;V1-2 <0.3mv ,V3 <0.5mv 。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 。 ⑵ 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 速。 ⑶ 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 心包炎。 T 波(T) 1、T 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 波为主的导联中,T 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 波的 1/10 ,(V3 最高可达 1.5mv) 。 3、方向:T 波方向大多与QRS 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 立;avR 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 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 (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最新资料推荐------------------------------------------------------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 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 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 2 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 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 1 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 先生的悲剧】 64 岁的 White 先生因突发心悸 2 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 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 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 1 / 3

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 155 次/分。 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 心电图显示其频率 145 次/分规整的节律, QRS 波间期 160ms (见图 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 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 75 次/分的窦性心律。 经过 1 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 两周后,White 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 White 夫人呼叫 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 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 1 : 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 QRS 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 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 White 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心电图纸上就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 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0。10s 2 波形与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就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V1~6得正常形: V1~2:rS型,r/S <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右室RV1〈1、0 mv B。左室RV5<2、5 mv, RV5 +SV1<4。0 mv(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0.5 mv。 B.左室RavL<1.2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RⅢ<4.0 mv , RⅠ+SⅢ< 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与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2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1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先生的悲剧】 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1: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全部内容。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 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 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interval)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0.10s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1.0 mv B. 左室RV5<2.5 mv, RV5 +SV1<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0.5 mv。 B.左室RavL<1.2 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RⅢ<4.0 mv , RⅠ+SⅢ<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δ 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 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看不到预激,因旁 道离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 旁道与窦房结的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 物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基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合征 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 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和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的R/S振幅比例的变化 ?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的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某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的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 移行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的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是以X线影像为主,而不是真正的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左后间隔(LPS):左侧距冠状静脉窦口1.5cm以的局限区域,向上不超过冠 状静脉窦上缘 ◆心中静脉(MCV) 左侧游离壁 ?正前壁(LA):二尖瓣环正上方 ?左前侧壁(LAL)二尖瓣环正侧壁以远,但不到二尖瓣环正前方 ?正左侧壁(LL):二尖瓣环正侧壁 ?左后侧壁(LPL):左后间隔与正左侧壁之间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_郭继鸿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差传)的鉴别一直是体表心电图领域讨论的热点,这不仅牵扯到两种心动过速的鉴别,还涉及到两种早搏的区别,即室早与室上性早搏伴差传的区别。在长达近百年的争论与探求中出现过W ellens 方法、Bruga da 方案、Akhtar 标准等众多的方法。本文参考了这些经典文献,结合我们的体会,提出一个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简单而切实可行的意见。 一、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相对发生率: 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临床并非少见,主要包括两大类:室速及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但两者的相对发生率以室速为多数。A khta r 1988报告一组150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均经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诊断。结果122例(81%)为室速,21例(14%)为室上速合并差传或束支阻滞,7例(5%)为预激患者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折返沿Kent 束旁路下传,房室结逆传)。Bruga-da 1991年报告了554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经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384例(70%)为室速,190例(30%)为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这两组资料揭示,临床遇到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例中,室速占绝大多数,应当首先考虑。 二、病史及临床资料 一般认为,病人的年龄,心动过速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的频率,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临床资料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室速及室上速的鉴别无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因为两者都可以发生 于任何年龄,两者发作呈突发突止,发作频率快而整齐,心率在150~250次/分之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频繁也不相同,两次发作相隔时间可长可短。两者都可为特发性: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都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下几个问题应当注意: 1、当患者年龄偏低<40岁时,多为室上速,或为特发性室速,年龄高于50岁,特别是首次发作的年龄已超过60岁时,这时的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为室速的可能性大。 图1 丑征的图示 当竖直两条线的间期>40ms 时,此征为阳性,提示心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 Tchou 等对31例连续的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人 提出两个有关病史的问题:(1)以前有否心肌梗死;(2)心动过速的症状是在心肌梗死后才出现。当病人两个问题都肯定回答时,则可迅速做出室速的诊断。结果29例室速的病人,28例仅通过病史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当然,Tchou 的病例组可能有其特殊性及局限性,但是可看出,既往的心肌梗死病史对室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宽Q R S 心动过速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时,例如伴有多次心肌梗死,伴有严重心肌病(缺血性或特发性)等, 由于左心室的扩张或者心室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时,可在Q RS 波群出现丑征(Ug ly sig n )(图1)。该征系M o ulton 等 1990年提出,测定时在有顿抑的Q RS 波的最低点划一水平线,在其Q RS 波两个峰划两条垂直线,当两条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长于40ms 时,示此症为阳性,提示室内传导障碍严重,左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近年测定的Q RS 波R-S 间期>100ms 的意义与此相同。 3、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史长短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Akh ta r 认为,病史超过3年者室上速合并差传的可能性较大,理由为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多见,有较长病史的可能性小。但是,临床特发性室速病的病史可达几十年,因此,病史长短对其鉴别的特异性价值不高。 总之,病史及物诊所获体征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完全可靠。 三、室速的心电图特征 1、室房分离 室速发生时,50%的患者房室结无逆传功能,表现为室房逆传分离,约20%室房呈文氏型逆向传导。因此,约70%的室速病人,无1∶1室房逆向传导,可表现为室房分离,因此室房分离是室速诊断的最重要及最特异的表现(特异性为100%)。室房分离的心电图诊断是在心电图上发现与之无关的或无1∶1逆向传导的P 波。在寻找分离的P 波时应当了解:(1)P 波被脱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P 与T 波融合在一起。融在T 波中的P 波常用基线不稳或ST -T 的变化而解释,(2)当室速率高于180次/分时,分离的P 波在心电图显露的机会极少,(3)为寻找分离的P 波,记录的心电图周期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电图特点 1、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2、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 次/分之间。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 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5、房颤---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 波。 6、房扑---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 波。 7、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 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 始出现。 8、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 波自动发生一次脱落,周而 复始出现。 9、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P波的节律与QRS 波的节律没有联系, 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 波130次/分;QRS 波只有42次/分。 10、左、右心室肥厚---特点: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 增高为标准。 11、典型心肌缺血---特点: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0.1mv或抬高0.3mv。 12、急性心肌梗死---特点: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13.室扑:匀齐而连续的粗大波动,其频率约150-250,其中的QRS及ST-T也无从分辨,临床上一旦发生室扑,往往迅速转为室颤,应按室颤的方法处理。 室颤:只有杂乱的电活动,没有协调匀齐的收缩,心电图呈混乱的波动,形状振幅都不规则,频率约250-500,血液循环停止 14.高钾:早期T波高而尖、Q-T间期延长,随后出现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 低钾: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增宽、双向、倒置、U波出现。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 U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U -川导联中更 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 P-R 间期:在0.12 ?0.20s (3) 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 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 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 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 缩短,心率则加快。 1. 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 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讲座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胡立群,王卫东,蔡其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干部病房,合肥230001) [中图分类号]R 541.71 ;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90(2006)03-0299-03作者简介:胡立群(196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主任医 师,研究方向为老年心血管病。 1 窄QRS 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narro w QRS co m p l e x tachycard i a )1.1 定义 QRS <120m s ,频率在140~250次/m in 之间为阵发性室上速。 1.2 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1)根据P (逆P)与R 波的关系来分。即常将RR 间期分成两等分,前一半称为RR 间期前50%,后一半称为RR 间期后50%。短R-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前50%。长R -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后50%,包括P 落在RR 间期的50%的点上,即中点。 (2)根据旁道(AP)传导时间来分。普通AP 的传导时间30~50m s ,而慢旁道传导时间大于110m s ,所以如果R-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短R -P 心动过速;如果R -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长R -P 心动过速。1.3 ECG 上寻找P 1.3.1 方法 由于窄QRS 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激动心室的路径与窦性心律激动心室一样,所以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复极与窦性心律的心室除极复极一样,即心动过速QRS -T 的形态与窦性心律QRS -T 完全相同。故寻找P 的方法是将窦性心律心电图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ECG 图形相减(QRS SN-QRSPS -VT,TSN-TPSVT),相减后余下的部分为P 。然后测QRS 波起点与P 起点的距离,即为R-P 间期。1.3.2 结果 有3种情况。(1)R-P 70m s ,在心动过速心电图上可出现:在 、 、a VF 导联出现假s 波或假q 波,V 1导联出现假r(r ),那么假s 波或假q 波或假r 波就是P 。(2)R-P >70m s , 110m s 。(3)R-P >110m s 。 1.4 短R -P 心动过速 如果R -P 70m s 时,在多数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上的 、 、a VF 下壁 导联出现假s 波,V 1导联出现假r 波,其发生率80%:或在少数情况下,于 、 、a VF 导联出现假q 波,其发生率为4%:或通过图形相减后12导联心 电图未发现P ,其发生率16%。综上所述心动过速发生机制考虑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F -AVNRT),即为典型的或常见的AVNRT 。因此心电图上R-P (约为V-A 间期) 70m s ,考虑SF -AVNRT 。 一般来说,旁道的传导时间为30~50m s ,心动过速时R-P 间期大于70m s ,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可见 波、P -R 间期短<120m s ,诊断显性预激。根据V 1导联的QRS 图形,可判断是A 型还是B 型预激综合征,即V 1导联的QRS 主波向上,呈类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A 型-W P W 。旁道(AP)位于二尖瓣环上。V 1导联QRS 主波向下,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称为B 型-W P W,AP 位于三尖瓣环上。V 1、2导联QRS 呈QS 或r S,V 3呈Rs 型,旁道位于间隔部位,至于左侧间隔还是右侧间隔只有心内电生理来证实。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ECG 为正常心电图,诊断为隐匿性预激。传统认为隐匿性预激的旁道只有逆转,没有前传。目前认为隐匿性预激可能有前传,只不过其前传很微弱而已。对于隐匿预激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是通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来判断的。根据上述寻找P 的方法找到P 。我们知道V 1导联反应右心的电活动,V 5反应左心的电活动。如果RP V 1>RP V 5,说明P 在V 5导联上更靠近R 波,AP 则位于左侧;如果RP V 170m s ,但P 波距R 起点又不很远,推测为右侧旁道;如果RP V 1>70m s ,P 波距R 起点较远,推测为左侧旁道。 1.5 长R-P 心动过速 RP 间期 110m s 或P 位 299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年6月第9卷第3期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资料

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特别是应付一下执业医师考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1种心电图目录为: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4房室传导阻滞 5.房早与室早 6.心房扑动 7.房颤 8.室速 9.室扑 10.室颤 11.心肌梗死 (一)各波形的意义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二)关于心电图纸

附:算心率 心律齐:HR=60/P-P(或R-R)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 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 2)P-R间期0.12-0.20s 3)心率:60-100次/分

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 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 4.房室传导阻滞 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 (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 P波代表老婆 QRS代表老公

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 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 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