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复习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复习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复习

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复习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语文能力得到新的发展。要做好复习工作,首先要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把握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紧扣教材训练重点,注重总结学习方法,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和运用,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及时复习,循环巩固的好习惯。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09-06-08 13:30

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已经来临,本次期末复习应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必将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

〈一〉、纠正复习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复习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互动失调的弊端,它严重地影响了复习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复习工作中必须注意和纠正的问题。

1、“双边”忙。一是以做资料代替复习,教师热衷于不停地把一份又一份的资料让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每道题目必练习,教师每道题目必讲评;二是以考试代替复习,教师以为考得多,碰得多,容易“撞中”,于是不惜巧取豪夺、东拼西凑所谓的模拟试题源源不断地考学生。

2、“双边”闲。教师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没有实实在在的复习计划,心中无数,上一堂算一堂,敷衍了事。要么捡几道习题让学生做做,要么发一两份资料让学生练练,或者干脆叫学生自己看书、自习,大家“轻松”。

3、一边忙一边闲。一边是教师上课时才在黑板上抄题目,一边是学生坐等老师抄完题目才开始动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映出教师复习工作准备不足;一边是教师为搜集、编写复习资料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学生不知怎样复习,等“啃”完老师发下来的一大堆资料后就变得无事做。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是未能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的典型现象。

〈二〉、注意几个方面,提高复习效率

一、搞好一项活动

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应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开展科组、平衡班之间或校与校之间的集体定计划、备课和编写复习资料的教研活动。活动可以采取既分且合的形式。例如编写资料,先召集校内同级(班、组)教师召开研讨会,明确编写的目的和要求;再把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分配给教师编写;然后集体审议大家编写出来的资料;最后,各教师在使用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有所增删。这样,集中了众人的智慧,提高了资料的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要正确对待两个问题

(1)学生的复习兴趣与复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校为了增加复习时间砍掉了许多科目(有的仅剩下体育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易使学生对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复习课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现

象,也易使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因此,上复习课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端正复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整个复习阶段,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使学生变“要我复”为“我要复”。

(2)资料的编写与使用

对于复习资料,要把准以下的“度”:一怕无,二怕滥,三怕生搬硬套。首先,复习课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复习资料,这是搞好复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其次,正确对待自己手头的复习资料。现在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泥沙俱下,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一味拿来。而要精心挑选,作深加工,重新编排;再次,教师要养成自编资料(包括试题)的习惯。编写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能否编好复习资料,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自编资料,利于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复习工作,利于促使自己自觉收集信息,了解教改的动态,改进复习工作。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子走近学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复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确定最需要复习什么,自己梳理知识和题目呈现形式,自己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同桌互相出题目考查等。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导,怎样指导;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做得最多的是巡视、倾听、参与、引导和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

四、体现“四性”

(1)体现目标性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目标明确,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反之,则导致复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我们应做到:①明确新课标阐明的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参照课标中的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教学要求;②清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因为大修订教材也参照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理论;③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特别是单元训练重点;

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差异,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前两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改的方向,后两点则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有了方向,又能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这是抓好复习工作的关键一步。

(2)注重系统性

教师要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建立知识系统,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网络。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使语文复习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从宏观上,对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与题目呈现形式。从微观上,对每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还需进一步细化、归类。

(3)讲求序列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新组合,因而必须循序渐进,做到有序地进行精讲精炼,使复习指导具有一定的步骤、过程,从而达到复习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复习课可以按照“讲、练、评、测”四步设计复习程序。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①讲,呈现已经归类的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重温互改的方法(抓住标点、否定词与疑问词进行);②练,运用方法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③评,让学生说说运用哪种方法来互改的,并说说理由,最后谈谈有什么收获;④测,进行综合训练和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利于查漏补缺。

(4)突出方法性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在复习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复习中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自悟规律,掌握学法,由“复好”向“会复”转化。例如,复习划分层次的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读,了解内容;做,圈画关键词句;想,句子之间的关系;说,划分层次的原因。重点是圈画关键词句。这样,学生在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中较易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促进三个转变

1、变单项训练为加强综合练习。

以往的毕业复习,以“基础训练”中的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练习题型为主要题型,加上判断题、选择题,走的是单项的机械的训练的路子。大修订教材本着“减少头绪,加强综合”,“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的精神,在“积累.运用”中删除了原“基础训练”中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单项练习。因此,本届的毕业复习,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搞单项练习,而应以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为主。

2、变强调“标准答案”为尊重个性差异。

为了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毕业复习中,大搞唯一答案的练习,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这样会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今年的复习,必须根据修订版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复习的时间上和复习次数上,不搞一刀切,在阅读方法的复习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见解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深刻。在作文练习中,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要摒弃千

篇一律范文式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像。发现学生抄范文、套范文、要予以疏导,做到此类事不发生或少发生。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

在毕业复习中,要改变多做题、少思考甚至只做题不思考的做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做到同化和顺应。通过对知识的归类练习,让知识同化;对教学薄弱环节要强化练习,或改变学生的思维惯式,做好知识的顺应。如阅读中要把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探究重点词句结合起来,防止对思想内容的浅识辄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习作练习中,对记实作文中的表达感受,要引导学生在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感受,而不是仅在开头、结尾发几句议论而已,从而改变学生平时习作养成的某种不良的写作思维定势。

总之,要把毕业复习的过程看成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的过程,运用语言的过程;毕业复习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搞好语文复习?

离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功课基本上也结束了。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如何搞好复习了。昨天下午,语文组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会,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虽然没有发言,但听了同事们的一些观点,也受到不少启发,现以“如何搞好语文复习”为题整理如下。

一、要注重对题型的研究,并让学生明确。语文的内容虽然过于复杂,知识点特多,但好在几年来考试的题型还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就分成三块,一是基础知识及应用,牵涉面较广,如汉字的书写及注音,词语的辨析,病句修改,诗词的赏析等等;二是阅读理解,一般包含课内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有弱化的趋势)和课外现代文;三是作文,原先是话题作文,现在注重体验式的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题型,复习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假如连题型都不知道,那么复习时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二、有计划地多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尤其针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像修改病句、字词、诗词的默写、诗词的赏析等。时间再紧,也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强化练习,一般情况下以1节课为宜,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像诗词的默写之类的,可用两课时,一定要保证学生把该得的分都得到。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复习,篇幅较长的一节课一篇,较短的可以两篇合成一节课来上。针对现在的发展方向,比较阅读比较时兴,要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深化练习,挖掘课文里诸如文章主旨、写作手法等“比较点”,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应试能力。现代文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也要以重点课文为主进行复习,通常可以精选几个语段,以试题的形式进行复习,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三、不能放松作文的训练。很多老师在进入复习阶段后,往往就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作文便放在一边,只在最后一节课进行一番指导,这是不合适的。凡是应该上成作文课的,就不要上成别的课,因为只有强化写作的训练,在考场上时间紧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当然,在作文课上,要针对考场作文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性的指导,比如拟题、开头、字数、结尾、分段等,技巧不是无关紧要,而是不可或缺。

四、追求课堂的高效。把大量任务压到课外的做法其实很不明智,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只有在有监督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学习,这一点或许不愿意承认,却绝对是事实。因此一定要备好课。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任何精彩的讲解都代替不了学生的训练。所以,一般情况下,复习课的模式应该是先用3-5分钟梳理一下知识点,强调一下重点,然后把30分钟左右的时间交给学生,最后,进行当堂检测。一定要在课堂上做,老师在课下看完后在下一节课进

行反馈。如果不是这样,老师就把握不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就存在盲目性。效果自然不会好。

五、把认真态度的培养贯彻始终,狠抓落实。这一点好像不需要多讲,谁都知道,关键是能能抓到什么程度,要时时刻刻地提醒学生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把字写好,并且通过及时地评价和鼓励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当然,坚持写日记也是极为重要的,其实语文老师不必用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来和其他科抢时间,只要能让学生养成每天坚持读书,做摘抄和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就足够了。

如果能把以上这五点做细,做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讲究方法突出重点体现“四性”

(1)体现目标性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目标明确,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反之,则导致复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我们应做到:①明确新课标阐明的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参照课标中的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教学要求;②清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因为大修订教材也参照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理论;③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特别是单元训练重点;

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差异,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前两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改的方向,后两点则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有了方向,又能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这是抓好复习工作的关键一步。

(2)注重系统性:

教师要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建立知识系统,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网络。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使语文复习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从宏观上,对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与题目呈现形式。从微观上,对每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还需进一步细化、归类。

(3)讲求序列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新组合,因而必须循序渐进,做到有序地进行精讲精炼,使复习指导具有一定的步骤、过程,从而达到复习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复习课可以按照“讲、练、评、测”四步设计复习程序。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①讲,呈现已经归类的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重温互改的方法(抓住标点、否定词与疑问词进行);②练,运用方法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③评,让学生说说运用哪种方法来互改的,并说说理由,最后谈谈有什么收获;④测,进行综合训练和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4)突出方法性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在复习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复习中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自悟规律,掌握学法,由“复好”向“会复”转化。例如,复习划分层次的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读,了解内容;做,圈画关键词句;想,句子之间的关系;说,划分层次的原因。重点是圈画关键词句。这样,学生在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中较易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师生将面临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一宝贵而短暂的时间,使我们把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的复习一遍,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一、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重复传授、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大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计划。

二、建立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篇篇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复习课则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要针对这些缺漏进行必须的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四、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

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五、提高对应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机械性重复训练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拔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数学通过一题多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七、推动学生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看情景图列算式,看情景图提数学问题)是个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强化思维训练,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能找出隐藏的问题,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如何做好小学生语文期末复习

一、全面阅读、系统归纳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每当期末统考来临之际,如何做好语文复习,使学生考出最佳成绩,是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忧虑的话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好语文课呢?

我认为:做好语文复习指导必须突出以下五个环节。

就要让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地加以归纳。

首先要熟读课文,查阅平时摘录的笔记,再次深刻地理解、巩固课本中的知识。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提供给一些线索。如: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找出本册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理出本册所学的写作方法,并能举例加以说明。文言文词句的翻译、理解。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要知识点,等等。有了一定的线索,学生阅读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只要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那么就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真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背诵默写、积累佳句

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优美,在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等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掌握这些佳句正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命题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背诵默写能力的考查,为顺应这一考试发展趋势,在全面阅读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把课文中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以及篇段中的佳句摘录出来,并让他们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在读读、背背、写写的过程中使这些名言佳句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运用自如。

在这一环节中,大量的佳句的背诵掌握,应安排在课外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内进行抽查背诵、默写等方式加以检查,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使其扎扎实实地掌握名言佳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分析,举一反三

理解分析是积累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生会读,读得流畅、通顺,背得熟练,还未达到积累的目的。因为祖国的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所以我们还应指导学生细细地体味语言的内在含义。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启发学生“开动机器”,善于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表象看本质,练就一双慧眼。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复习说明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复习议论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论点的方法,让他们归纳出论点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总起句)、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等位置;复习关键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往往在这个词的前一句话中;复习文言文时,可以告诉他们“译词、连句、顺意”的翻译方法……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第三、四环节的指导,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举例分析、师生共同归纳答题方法、然后精心选择题目让学生去练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内知识去解答课外问题的方法,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五、设计试题,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解题方法后,就要联系实际,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练习,自己设计试题出一份试卷,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考后让出卷的同学批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又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以引起自身的警惕,真是一举两得。

2、教师也可用模拟试卷或自己命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来验证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

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测试后,教师都要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然后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这一环节,可采用课外出题——课内测试——课外批改——课内改正的形式完成。课外出题、批改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课内测试可培养学生考试的纪律性和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课内改正,有老师的指导、提醒,能让全班同学更好地查漏补缺、掌握知识。

总之,在以上所述的语文期末复习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一是基础,二是巩固,三是深化,四是提高,五是完善。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认认真真地抓好这五个环节,那么,期末考试的成绩一定会令人惊喜的。

如何做好小学生语文期末复习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每当期末统考来临之际,如何做好语文复习,使学生考出最佳成绩,是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忧虑的话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好语文课呢?

我认为:做好语文复习指导必须突出以下五个环节。

一、全面阅读、系统归纳

就要让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地加以归纳。

首先要熟读课文,查阅平时摘录的笔记,再次深刻地理解、巩固课本中的知识。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提供给一些线索。如: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找出本册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理出本册所学的写作方法,并能举例加以说明。文言文词句的翻译、理解。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要知识点,等等。有了一定的线索,学生阅读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只要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那么就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真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背诵默写、积累佳句

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优美,在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等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掌握这些佳句正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命题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背诵默写能力的考查,为顺应这一考试发展趋势,在全面阅读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把课文中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以及篇段中的佳句摘录出来,并让他们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在读读、背背、写写的过程中使这些名言佳句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运用自如。

在这一环节中,大量的佳句的背诵掌握,应安排在课外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内进行抽查背诵、默写等方式加以检查,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使其扎扎实实地掌握名言佳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分析,举一反三

理解分析是积累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生会读,读得流畅、通顺,背得熟练,还未达到积累的目的。因为祖国的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所以我们还应指导学生细细地体味语言的内在含义。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启发学生“开动机器”,善于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表象看本质,练就一双慧眼。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复习说明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复习议论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论点的方法,让他们归纳出论点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总起句)、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等位置;复习关键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时,

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往往在这个词的前一句话中;复习文言文时,可以告诉他们“译词、连句、顺意”的翻译方法……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第三、四环节的指导,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举例分析、师生共同归纳答题方法、然后精心选择题目让学生去练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内知识去解答课外问题的方法,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五、设计试题,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解题方法后,就要联系实际,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练习,自己设计试题出一份试卷,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考后让出卷的同学批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又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以引起自身的警惕,真是一举两得。

2、教师也可用模拟试卷或自己命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来验证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

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测试后,教师都要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然后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这一环节,可采用课外出题——课内测试——课外批改——课内改正的形式完成。课外出题、批改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课内测试可培养学生考试的纪律性和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课内改正,有老师的指导、提醒,能让全班同学更好地查漏补缺、掌握知识。

总之,在以上所述的语文期末复习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一是基础,二是巩固,三是深化,四是提高,五是完善。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认认真真地抓好这五个环节,那么,期末考试的成绩一定会令人惊喜的。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已经来临,本次期末复习应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必将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

〈一〉、纠正复习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二〉、注意几个方面,提高复习效率

一、搞好一项活动

二、要正确对待两个问题

(1)学生的复习兴趣与复习态度

(2)资料的编写与使用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四、体现“四性”

(3)体现目标性

(4)注重系统性

(5)讲求序列性

(6)突出方法性

五、要促进三个转变

1、变单项训练为加强综合练习。

2、变强调“标准答案”为尊重个性差异。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

总之,要把复习的过程看成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的过程,运用语言的过程;复习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已经来临,本次期末复习应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必将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

〈一〉、纠正复习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复习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互动失调的弊端,它严重地影响了复习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复习工作中必须注意和纠正的问题。

1、“双边”忙。一是以做资料代替复习,教师热衷于不停地把一份又一份的资料让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每道题目必练习,教师每道题目必讲评;二是以考试代替复习,教师以为考得多,碰得多,容易“撞中”,于是不惜巧取豪夺、东拼西凑所谓的模拟试题源源不断地考学生。

2、“双边”闲。教师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没有实实在在的复习计划,心中无数,上一堂算一堂,敷衍了事。要么捡几道习题让学生做做,要么发一两份资料让学生练练,或者干脆叫学生自己看书、自习,大家“轻松”。

3、一边忙一边闲。一边是教师上课时才在黑板上抄题目,一边是学生坐等老师抄完题目才开始动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映出教师复习工作准备不足;一边是教师为搜集、编写复习资料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学生不知怎样复习,等“啃”完老师发下来的一大堆资料后就变得无事做。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是未能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的典型现象。

〈二〉、注意几个方面,提高复习效率

一、搞好一项活动

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应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开展科组、平衡班之间或校与校之间的集体定计划、备课和编写复习资料的教研活动。活动可以采取既分且合的形式。例如编写资料,先召集校内同级(班、组)教师召开研讨会,明确编写的目的和要求;再把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分配给教师编写;然后集体审议大家编写出来的资料;最后,各教师在使用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有所增删。这样,集中了众人的智慧,提高了资料的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要正确对待两个问题

(1)学生的复习兴趣与复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校为了增加复习时间砍掉了许多科目(有的仅剩下体育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易使学生对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复习课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现象,也易使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因此,上复习课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端正复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整个复习阶段,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使学生变“要我复”为“我要复”。

(2)资料的编写与使用

对于复习资料,要把准以下的“度”:一怕无,二怕滥,三怕生搬硬套。首先,复习课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复习资料,这是搞好复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其次,正确对待自己手头的复习资料。现在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泥沙俱下,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一味拿来。而要精心挑选,作深加工,重新编排;再次,教师要养成自编资料(包括试题)的习惯。编写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能否编好复习资料,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自编资料,利于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复习工作,利于促使自己自觉收集信息,了解教改的动态,改进复习工作。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子走近学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复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确定最需要复习什么,自己梳理知识和题目呈现形式,自己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同桌互相出题目考查等。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导,怎样指导;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做得最多的是巡视、倾听、参与、引导和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

四、体现“四性”

(1)体现目标性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目标明确,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反之,则导致复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我们应做到:①明确新课标阐明的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参照课标中的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教学要求;②清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③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特别是单元训练重点;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差异,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前两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改的方向,后两点则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有了方向,又能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这是抓好复习工作的关键一步。

(2)注重系统性

教师要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建立知识系统,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网络。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使语文复习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从宏观上,对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与题目呈现形式。从微观上,对每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还需进一步细化、归类。

(3)讲求序列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新组合,因而必须循序渐进,做到有序地进行精讲精炼,使复习指导具有一定的步骤、过程,从而达到复习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复习课可以按照“讲、练、评、测”四步设计复习程序。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①讲,呈现已经归类的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重温互改的方法(抓住标点、否定词与疑问词进行);②练,运用方法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③评,让学生说说运用哪种方法来互改的,并说说理由,最后谈谈有什么收获;④测,进行综合训练和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利于查漏补缺。

(4)突出方法性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在复习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复习中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自悟规律,掌握学法,由“复好”向“会复”转化。例如,复习划分层次的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读,了解内容;做,圈画关键词句;想,句子之间的关系;说,划分层次的原因。重点是圈画关键词句。这样,学生在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中较易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促进三个转变

1、变单项训练为加强综合练习。

以往的复习,以“基础训练”中的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练习题型为主要题型,加上判断题、选择题,走的是单项的机械的训练的路子。教材本着“减少头绪,加强综合”,“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的精神,在“积累·运用”中删除了原“基础训练”中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单项练习。因此,复习,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搞单项练习,而应以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为主。

2、变强调“标准答案”为尊重个性差异。

为了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期末复习中,大搞唯一答案的练习,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这样会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今年的复习,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复习的时间上和复习次数上,不搞一刀切,在阅读方法的复习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见解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深刻。在作文练习中,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要摒弃千篇一律范文式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像。发现学生抄范文、套范文、要予以疏导,做到此类事不发生或少发生。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

在期末复习中,要改变多做题、少思考甚至只做题不思考的做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做到同化和顺应。通过对知识的归类练习,让知识同化;对教学薄弱环节要强化练习,或改变学生的思维惯式,做好知识的顺应。如阅读中要把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探究重点词句结合起来,防止对思想内容的浅识辄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习作练习中,对记实作文中的表达感受,要引导学生在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感受,而不是仅在开头、结尾发几句议论而已,从而改变学生平时习作养成的某种不良的写作思维定势。

总之,要把期末复习的过程看成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的过程,运用语言的过程;期末复习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新招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把所有做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有鉴于此,在期中和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怎样搞好小学语文复习工作

一年一度的期中考试又要到了,老师和学生面对新老教材,怎样进行轻负担高质量的复习呢?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紧紧围绕课本中的练习和课后问题进行有效的练习。不要做很多的练习,找很多的复习资料,加重学深的负担,效果也不好。按照课后对字、词、句、段、篇的要求,在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变换形式的练习。如;美---(美丽)--(美好)变换成:美---(美丽)---(很美)----王老师长得很美。这样就做到了变换形式,并作延展性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又有所提高。如:多音字、形近字、一词多义、仿写句子等练习都要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做好变式练习,提高能力。

二、重视学生对生字地掌握,现行教材的识字、写字量非常大,又必须掌握,达到“四会”。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字;2、构字率高的字;3、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如:武、伐、步等。做到:正确书写;会组词;会读音;会理解;会写话;会查字典、词典。

三、词语的复习把握以下几点:1、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一定要知道意思,并能说说用在句子中的好处。如:弹得多纯熟,感情多深哪!这句中的“多”和“纯熟”“深”既要理解词的意思,又知道:这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非凡的理解。同时事业间接的写出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很深的理解能力。“应怜屐齿印苍苔”中“怜”的意思是:爱惜。2、一词多义的现象,要正确的理解。如:“张口结舌”、“张灯结彩”、“一张试卷”中几个“张”的意思;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两个句子中的“骄傲”是什么意思?2、要积累学过的成语:会填空、会造句、区分感情色彩等。3、能按要求写词语。如:写出带“花、绿、山、水----一对反义词、近义词-----数字----”的词语;描写人物身材的----动作的----心理的----神态的----头发的-----眼睛的------;描写动植物颜色的---形状的---4、近义词的填空:书上的一定要练会;课文中的也要练习。

四、句子的训练应注意:课文中的中心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描写人物或事物比较生动形象、细腻的句子、语气强烈的句子------一课后问题中出现的为准。不要盲目的脱离开文章进行练习,句子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没办法考察了。这里要注意运用修辞的句子。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运用的修辞方法;《燕子》的第一自然段;积累运用中“读读背背”的句子要理解意思,会默写。

五、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要教给学生分析段落的方法,学会阅读的方法。如:文中的中心句,表达感情的句子,表达的方式,简单的写法,重点的词语,阅读后的感受等。

六、习作的训练:要在课本要求的基础上,做好小练笔,重视应用文。

总之,要紧紧围绕课本进行复习,少做题,多积累。

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复习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语文能力得到新的发展。要做好复习工作,首先要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把握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紧扣教材训练重点,注重总结学习方法,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和运用,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及时复习,循环巩固的好习惯。

浅谈如何搞好期末语文复习

临近期末,又到期末复习时,许多语文老师无从下手,对此我也有些困惑。复习是相当困难而又枯燥的,一下子要回顾那么多知识,确实容易顾此失彼。我觉得在复习中应把复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创设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复习方法,以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纵观以往的复习状况,语文复习常采用迂回战术,反复的背诵、练习,让学生力不从心,渐渐失去兴趣。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厌倦。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改变丰富复习形式,最大兴趣的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如:复习生字时,可以采用猜字迷、找朋友方式;复习词语积累时,采用“词语接龙”、“扩词比赛”等形式;复习诗文的积累,可组织“诗文背诵、默写对抗赛”,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

另外,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换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我们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大胆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自行解决。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留一定的时间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他们通过努力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复习效率。

我想,复习考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复习过程中要重在激励学生,让他们有所提高,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收获、成功的快乐。复习考试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工具。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从兴趣入手,用我们的努力使学生有所不同程度的提高。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改实验和探索中,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挑战。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充分分析学生和教材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本文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尝试提出希冀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三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时性体验式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运合恰当、有趣的教学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新课标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闪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

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组织课堂小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饶有兴致、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科学而重要的方法,是提高语文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相当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如何积累,最主要的就是一条――读书。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以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浅谈如何能培养小学生教育学习语文地良好习惯

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之浅析 学校:望谟县石屯镇民族小学教师:胡安华 习惯是一种长期训练而慢慢形成的良好行为,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习惯不是某种知识,也不是什么超强能力,但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永久性的推动力。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具有內涵修养,如果要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怎样,就看他是否有良好的听、读、记、写和自觉参与语文活动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順利圆满完成一节课,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而要让学生主动预习,自觉学习,就要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有计划的进行辅导,小学生在书本中往往会不断遇到许多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障碍光靠老师一个一个的教会耽误很多课堂时间,这就要求学生抓住课余借助工具解决,并养成阅读批注、勾画、圈点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觉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能用简单的文、符号等批注、标记,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既要培养学生好读书;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有所获。并在班上制定一定的阅读制度,大力调动班干和少先队的带头作用,狠抓每天晨会时间,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激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边读边想,做好读书笔记。每周周五

检查一次,并利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进行讲评,讲评以表扬为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感染他们。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因材施教,组织学生通过比赛、选优或轮流当“小老师”,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学生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教师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 四、培养学生养成朗读、默读、背诵的习惯 1、朗读、默读、背诵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的一项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生采取不同程度朗读训练一种习惯,以至达到教材中的要求,读出情感。 2、默读不是让学生知道与朗读相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书中隐藏的问题,养成精力集中的习惯。 3、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內在练习,有利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xx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人为本。潜心读文本;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潜心精心灵活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结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

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一、考作文的开头,应以“咫尺见精彩,片言定高分”为追求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写作原则。 1、切题原则。 中考作文的开头应尽快入题,不宜兜圈子讲题外话。这一步做好了,能有“切题”之誉;做不好,则有“离题”之嫌。请看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开头:“说起我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准确。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这个开头,只有两句话,但每句都扣住题目中的“闲不住的手”来写,不蔓不枝。切题原则除指扣住题目来写外,还指扣住文章的主题来写,即开头点题。 例如《爱心》的开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开头既扣住了题目“爱心”两个字来写,又点明了本文的主题“爱心使人间变得美好。”可谓一箭双雕。 2、简洁原则。 中考作文,篇幅和字数都有限(600字左右),如果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显得单薄,不够具体。反之,开头简洁了,就能给中间部分腾出更多的篇幅,文章就能显得丰满而具体。所以,中考作文的开头应“惜墨如金”。 3、文采原则。

中考作文开头的语言应刻意追求有文采,这就像人要特别注意化装自己的脸面一样,因为这个位置人们特别注意。要使开头语言有文采,就要用诗化的语言去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语言去写。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用排比句。 如《美,在我们中间》的开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这个开头用了排比句,且各分句的语言也很对称,既有节奏感,又有美感,很好地突出了“美无处不在”的主题,可谓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2)用对偶句。 如“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受过失败,也获得过成功。失败使我警醒,成功使我欢乐。”(《记我的一次成功》)这个开头两句话用了两组对偶句,对比鲜明,言辞斐然。 3)引用诗句歌词。 著名的古今中外的美好的诗词歌句,其语言富于文采,如能恰到好处地给予运用,就能使文章开头的语言呈现出光彩来。如《陶醉》的开头“…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吟咏这诗句,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便真正展现出一幅画来:”诗句内容与文章的内容融为一体,诗句的语言也为文章的语言添光争采。 4)用比喻句。 因为比喻句形象生动。如《守住一颗平静的心》的开头“人生如广阔的大海,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质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这个严峻的问题如今已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所有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一、语文教学要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也一样,每个学期初教师都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班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指定的计划进行灵活地调整。比如有的班级进度过快,那么为了保证大多班级的进度基本一致,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读课外书、做阅读赏析课,以便放慢教学速度,照顾其他班集体。又如,在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水平都各不相同,这时教师

就可将学生适当分层,根据每一层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调动所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需明确一点,即班里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不能因为学习成绩而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分层只是为了更有序地进行教学,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任何学科都如此,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以便让学生逐渐吸收这些学习习惯,并将它们化为己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在教师不在的时候,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以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能迅速找到教师所讲的容;在读文章时,要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以实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读音的正确,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发音,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做好批注;还要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苦口婆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发表时间:2012-05-04T16:53:58.0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2期供稿作者:方本平[导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方本平江西省鄱阳县大吉中学333100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作者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文总结了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力推广新课改的新经验、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浅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建设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让学生纷纷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之友(B版), 2007,(03)。 [2]黄桂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硅谷,2009,(16)。 [3]傅德珍创新破题能力的培养——以化学教学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 [4]许美羡加强课堂讨论,开展启发式教学[J].引进与咨询,2006,(03)。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1)教程文件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1)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 贾志敏老师: 1、要以学生为本。 2、要以训练为主。 3、要以鼓励为主。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两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个人看法:

语文课应该做到: 低段 1、扎扎实实教语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章内涵,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比如,通过读,他们脑海中有画面,嘴上有话说。 高段 3、侧重于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读书识字、归纳大意、品析词句、突破难点、联系生活、升华认识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流畅自然,师生在娓娓道来和思想碰撞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低段——趣味性、多动性 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面对低段的孩子,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野芦沟完小陈美霞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现仅把我对如何教好小学语文肤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牢语文基础知识 1、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时刻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世界,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寓学于乐,化难为易,这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增加文化底蕴,使学生受益终身。二、语文教学要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也一样,每个学期初都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把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课外让学生多阅读书报、

课外书,以拓展知识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合课文中的听说训练,加强对学生日记、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我们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细微之处见教育”。而这一细微之处,正是“习惯”二字。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才能收到成效。例如,针对自己班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措施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每天坚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每天一句”。“每天一句”主要是些励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用于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时也作为积累,在写作时备用。比如,前段时间小部分学生不交作业,每天都要补前天的作业,大家就此小结出一句“今天的事今天做。”只要有同学不交作业,大家就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与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却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阐明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毫无疑问,阅读教学也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任务。那么,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一开始就明确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过去一提起阅读能力,老师们就会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也就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 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看来,我们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仅说“读懂课文……”是不行的,应该说“喜欢阅读课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级还应该有“欣赏……”。另外,不论是否明确表述出来,教学目标都应该按照不同年段有“评价……”的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这种表述不仅仅有知识与技能,而且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含有过程与方法,是三维一体的目标表述。 从语文课程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要求: ——不同方式的读书:朗读、默读和诵读,背诵和复述,精读、略读和浏览; ——词句的学习; ?——篇章的学习;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随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语感; ——广泛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面和一定的阅读量。 二、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目标的变化。

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成绩

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成绩 从教于语文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除了年复一年地做好备、教、留、批、辅等常规教学外,我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思路及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有一些成效的, 2010----2011年度期末考试,语文科平均分85.9分,及格率98%,优秀率85%。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回想自己走过的教学道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中考成绩不败的灵丹妙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未成,要想取得好的语文成绩,是不现实的。语文能力,必须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然而,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至今仍沿袭封建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语文教学模式,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改革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于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与各位语文同行们探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狠抓语文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1.注重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每一节课上老师都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几页,这样几节课过后学生就会对上课感到疲倦,甚至认为是催

眠曲。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要求语文老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沉寂的局面,根据不同的课型,依据灵活的方式,进行导课。 这里我向各位语文老师推荐六种导语形式: 第(1)种形式,营造气氛,以“情”导入。如,讲授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大自然的四季很美丽,祖国的山河很壮美,无数的文人墨客钟情于她,陶醉于她,并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她,赞美她,同学们一定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旖旎的风光吧。用这样的开场白激发起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去学习陶弘景的这篇写景小品文,一定会情意盎然。 第(2)种形式,激发欲望,以“趣”导入。如,讲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大自然告诉人们春天来了;“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雨过天晴了;“猪衔草,寒潮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麻雀屯食要落雪”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冬天来临了。同学们,大自然是不是在和善的跟我们说话呢,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第(3)种形式,创设问题,以“知”导入。如,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你知道桥的作用吗?2、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你知道有什么样的桥?3、用5、6句话简介你知道的一座桥。4、你知道桥梁专家茅以升吗?你想做桥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标签: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上)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上)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弊病: 一是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看成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看到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的问题。教教材不是目的,教材是载体,课文只不过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除了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增长见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不当。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刻意追求课堂上的活跃,却只流于形式:有很多能通过学生自学、预习自行解决的浅显的问题,却放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看似热热闹闹的假活跃状态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质量自然不会提高。 三是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但有些课堂因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体的探究和学情的分析,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

堂中用多媒体就契合了新课程理念,因而违背了教学初衷。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自己品味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来联想,而是教师用直观的画面和音乐来展示、告知,用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和音乐框定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的思考。 四是课改只图表面。新课程改革使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们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充分了。然而,天马行空的讨论,天花乱坠的拓展,笑声朗朗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课件播放……看似轰轰烈烈,本质却是高耗低效,完全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既失去了昔日传统教学扎扎实实的基础教学,又达不到新课改注重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因此,如何教好初中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应深思的大事。笔者认为,要教好初中语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和赏识,这种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教师要随之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 教师教学能力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学无止境。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我校在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开展学习模仿、定课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深化课堂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着力,使大家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和飞跃。 一、开展学习模仿活动。 学习模仿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扎实基础,开阔视野,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为所用,有所创新。 1、模仿老教师的课。我们有很多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坛上任教多年,亲身经历了历次语文教改的前前后后。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之间都分层次结成教学帮扶对子,学校要求他们在一起多讨论,多听课,多评课,每月要听结对老师一节课,一学期要指导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或论文,指导情况纳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重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学校要求校内13名省、市、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还要求他们分别举办讲座,介绍各自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科研方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已先后安排了“镇小办学理念”、“网络基础知识”、“镇小教育科研”、“新课程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等讲座专题。学校要求每次讲座的主讲人既要有纸质和电子文稿,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 2、模仿县、镇公开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如谷城县教研室在运用新教材之初,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引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语文课能够较普遍运用的“四步八环”课堂教学结构,对语文老师们使用新教材很有帮助。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多次听课、试教、评课的基础上,大家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运用“四步八环”的模式方面有了不少变异,逐步达到了有所创新。 3、模仿名师的课。 鉴于农村学校培训资料匮乏的现状,学校因地制宜挖掘培训资源。学校接通了互联网,教师办公室的所有微机均可上网,方便学校和老师查阅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华教育资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5个方面。 字 1.字音 注意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一些有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些字分别是: (1)维、会、温、驼、优、流的拼写规则;wéi huìwēn tuóyōu liú (2)英、呀、烟、叶、晕的拼写规则;yīng ya yān yèyùn (3)公、荣、雄、翁、拥、窘的拼写规则;gōng róng xióng wēng yōng jiǒng (4)女、绿、掠、虐、与、机、区、需、鱼的区别。nǚlǜluěnuèyǔjīqūxūyú 除此之外,再注意拼写的隔音符号。 2.字形注意形近字与同音字之间的区别。大多是书下的注释和书后练习中容易写错的字;也有同学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学法指导①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②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一个本上,定时集中纠正。 ③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词 应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及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词的褒贬义。 ①词的本义与语境不同的词。②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③结合语境判断词的褒贬,及正确理解发生变化后词的感情色彩。 学法指导①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标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 ②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③书下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④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自测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⑤将自己积累的词语记在一个本子里,最好分类,既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写作。 句 1.语法应掌握短语、单句、复句这3方面知识。短语:5种基本结构,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 单句:6种基础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复句:7种基础类型,并列、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条件 学法指导 ①短语的学习不要脱离句子,要结合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组成。 ②单句的成分的划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结构助词的不同用法来掌握。 ③对复句的复习主要是记住常用关联词以辨析复句的类型,熟记口诀,便于记忆。 ④学习语法知识重在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必单纯地死记语法的名词术语、概念、理论,单句侧重在病句修改;复句中重点是关联词的运用;对复句中分句内容的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9-11-19T15:29:22.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作者:哈英萍[导读] 在我国现代化小学语文学科实际教学活动当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哈英萍(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二小学宁夏兴庆 750001)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小学语文学科实际教学活动当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78-01 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辅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国阅读教学正常展开的关键内容。教师需要进入到小学生当中,了解与掌握他们的偏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读物,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的观念落实在实处。 一、重视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具备兴趣与主动性,小学生才可以将自身全身心的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因此,语文老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课堂,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多样性阅读活动当中感知到其带来的趣味性与优势,进而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教育的语文教师而言,需要提高小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的主动性与激情。在多个方面着手,通常情况下,需要关注其家庭方面的因素,如若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习惯,并且在阅读活动当中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需要举办相应的成语接龙赛事活动,如若小学生缺少相应的阅读,并且没有对有关词汇进行累计,小学生参与到此类竞赛活动当中便会失败,提高小学生的胜利心。教师要不断引导以及激励小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加重视阅读活动,在这样的阅读过程当中获得比较多的帮助。因此,要有阅读兴趣与主动性着手,不断鼓励小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并且让他们获得精神方面支撑,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整体发展。 二、为小学生的阅读练习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小学语文学科实际阅读教学活动当中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选取相应的读物与书籍,让他们充分参与到阅读练习活动当中。在当前的小学生实际选取读物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不知道怎样进行选取,因此,教师需要选取科学合理的书籍,进而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制定相应的规划。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出小学生阅读的欲望与热情,让他们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当中。对于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联想能力较为丰富,并且在家庭中具备对故事书籍进行阅读的经验。因此,要想找到与小学生兴趣相符的书籍,需要将较为单一的绘本以及具备故事书当做是主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情况着手,选取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故事,使用集体阅读手段,让小学生在不断沟通以及互动当中获得相应的启发,并且发现某些问题,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联想能力。 故事书作为对小学生联想能力展开锻炼比较好的渠道。在这样的故事书当中,众多文字能够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与画面感,之后小学生紧紧跟随文章的语言文字,迈入到联想的世界当中,进而体验更多的美好,将文字所具备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在现代化社会当中,大部分小学生在电子技术的控制下,将精力放置在语文阅读活动当中至关重要,这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故事时,当学生阅读到描写小女孩临死之前的想象时,学生就会深深的思考并且快速的融入到故事场景中,直接感悟小女孩的情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三、教师要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热情 在目前语文阅读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以及启发小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活动当中得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如若小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当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能够丰富以及充实小学生的精神领域,将小学生阅读主动性与自觉性全面调动出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热情以及兴趣。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启发以及指导等手段,并不是简单的对相关任务活动进行布置,不然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组织相应的读书会等活动,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这样的活动当中,进而定期与教师之间加强互动以及交流,也要增强小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小学生之间对良好读物进行推荐,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与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共享读物。 比如,在学生阅读“凡卡”这篇文章之后,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他提供一个课堂练笔的机会:在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之后,会怎样做?这时学生们就可以发挥其无限潜力去想象爷爷收到信之后的场景。一些学生写到,爷爷收到信之后,立马去到了凡卡所在的城里,把凡卡解救了回来,之后就一直平静的过着农村的生活;另一些学生写到:爷爷在看完信之后只能默默的流泪,默默的在心里给凡卡祈祷,希望他能忍过去。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更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实际阅读活动中,逐步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阅读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以及整体能力,这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建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19. [2]尹迎荷.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79-80. [3]李慧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8(21): 1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