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

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

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 )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

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 )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A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B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D )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B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 )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校本课程

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 C变革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6、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49、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

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因材施教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

是(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

是(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6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

是(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⑤ D.①④⑤

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

③ D.①②③④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③ D.①②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

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A )

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⑤ D.①②③④⑤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

趣 D、知觉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

B、均衡性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

D、针对性整合性

自主性

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改革开放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和平与发展

9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

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 )放在中心位置。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A )意义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03、( B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D )的圣殿。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105、( A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07、(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0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113.(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B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地位。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社会116.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

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C )。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B )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A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20.教师的( A )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12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 C )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举办者

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C )。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C )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

B、4 5日

C、30日

D、15日

1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 D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A、革命老区

B、贫困地区

C、中西部地

区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B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127.为了( A ),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 B ),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A、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B、全体学生

C、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D、残障学生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D )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A )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A、定期

B、不定期

C、每两年

D、每年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 B )。

A、责令其立即改正

B、责令其限期改正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 A )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

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35.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 B.投枪C.音乐 D.吟诗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B)

A.教育 B.环境C.遗传 D.主观努力

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4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4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大学》 B.《中庸》C.《学记》 D.《春秋》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14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D.《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理智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B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 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

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 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教育哲学180.记忆过程包括(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B)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 D.连续性、广延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B)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

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语言直观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C)A. 学习感知、生活感知 B. 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D. 形象感知、抽象感知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D)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0.气质类型(C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

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1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15.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21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218.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21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22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

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 教育工作

B. 教学过程

C. 教育科研

D. 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 C)

A. 自主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合作学习

D. 接受学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228.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

A. 先提出教学目标

B. 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 学生读书、教师指导

D.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

A. 针对学习自主性

B. 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 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 C)

A. 教学的情感应力

B. 学习的心理动力

C. 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D. 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

A. 教育能力

B. 教学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A. 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 B. 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 两生一样大

D. 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 B)

A.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

B.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 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

D. 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C)A. 学生领会课文意思 B. 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C. 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 D. 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 )A. 实用主义教育 B. 人本主义教育 C. 建构主义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241.下列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B)

A. 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

B.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C. 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

242.下列哪一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A)A. 素质成长记录袋 B. 学具展览 C. 计算机动画制作 D. 学科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B )

A.70% B.50% 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A )

A. 传道、授业、解惑

B. 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D. 努力工作,爱岗敬业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46.( B )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27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B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D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27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D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7.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C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D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280.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D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D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B)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28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6.下述属于墨家(道家)主张的是( C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7.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D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 )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B)。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 B.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B)。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C )。 A.教育的终身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10.“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B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1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目录: 题库套卷(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四)...................................... - 2 - 题库套卷(五)...................................... - 9 - 题库套卷(六)..................................... - 16 - 题库套卷(七)..................................... - 24 - 题库套卷(八)..................................... - 32 - 题库套卷(九)..................................... - 39 - 题库套卷(十)..................................... - 47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 53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 60 -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题库套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 )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 A.劝其退学 B.取消学籍 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 B ) A.司机负责 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正面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 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 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P3 2.2三者关系: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教学实践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 和要求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3.教育的形态: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代 社会的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 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 (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4)劳动起源说](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手段和技术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 - 1 -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 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 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 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一、单项选择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 )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 )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B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D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B )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 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

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4.学生不按教师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作业,这是一种失德行为。( ) 5.在幼儿园教学中,为了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主动为幼儿选择游戏和课程。( ) 6.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 7.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 8.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 9.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10.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11.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12.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 13.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 14.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整合就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 15.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17.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该种学习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1、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活动。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 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 2、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方向,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从僵化走向灵活 B、从法治走向人治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 3、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这些可采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包括()。(多选题) A、修筑堤坝 B、修建分洪区 C、修建水库 D、整治河道 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面的价值要求。 A、B、民族C、社会D、公民 5、《论衡》是王充所作是一部关于()的哲学文献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浪漫主义 D、社会空想主义 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实践的特点包括:(1)客观物质性;(2)自 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D选项必然性不属于实 践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解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从僵化走向灵活;(2)从人治走向法治;(3)从封闭走向开放;(4)从 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BCD。解析:面对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采 取修筑堤坝、修建分洪区、修建水库、整治河道等工程措施。故本 题答案选ABCD。 4、【答案】C。解析:党的报告分别从、社会、公民三个层次,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凝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本题答案C。 5、【答案】A。解析:《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一部著作,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檄文,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的 哲学文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故本题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 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 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二) 1、2015年8月5日,中国首条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 民航目前一条连通非洲大陆的航线。 A、乌干达 B、冈比亚 C、喀麦隆 D、肯尼亚 2、我国提出要转变现有的“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比 下列不属于“三高”的是()。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四)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 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 B.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 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C )。 A.教育的终身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0.“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B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1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教育概述 (3)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7) 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8)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9) 第一节教师 (9) 第二节学生 (10)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0) 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0) 第五章课程 (11) 第一节课程概述 (11) 第二节课程改革 (13) 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4) 第六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节教学 (15)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7) 第三节教学策略 (18) 第七章、学校德育 (19) 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9) 第三节德育过程 (19) 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20)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20)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1) 第一节班级概述 (21)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22)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2)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2)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22) 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5) 第一节学习概述 (25) 第二节学习理论 (25)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0) 第一节学习迁移 (30) 第二节记忆 (31) 第三节遗忘 (32)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 第一节学习策略 (33) 第二节知识 (34) 第三节技能 (36) 第四节问题解决 (36) 第五节品德 (37)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8) 第一节学习动机 (38) 第二节归因 (39) 第三节注意 (40)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40) 第一节人格差异 (40) 第二节认知差异 (41) 第三节学困生 (41)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42)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42)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4)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4) 第一节法的概述 (44)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4)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5)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45)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6)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6)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6)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7) 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7) 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7)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8)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8) 第一节教育立法 (48) 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8) 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9) 第四节法律制裁 (49)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50)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注:此资料是根据最新版教材,大纲,整理而成(含参考答案),掌握本资料重点,考试必过。 一、考试认识 竞争激烈的考试,离不开考试的指定范围和考试大纲,其中主要的内容虽然各地区考试的形式不同,但是重点一般是相似或相近的!本次汇总的试题库附有参考答案,请各位需要好好的参考! 二、复习方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我们已经考过人员的总结,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为:对内容简单了解后,对试题的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也就是说先多做试题,然后在试题中,碰到未知、不明确的通过资料进行补充、强化。原因在于:单一的看书,效率很低,也记不住。往往是看一遍忘一次。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在试题中你会发现,主要的内容,重要的,都会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这样对于提高效率是比较重要的!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 B.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 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六)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 拟卷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A )。 A.程序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普遍原理知识 D.抽象知识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3.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D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D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5.我国于( B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84年B.1986年 C.1988年 C.1990年

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B )。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C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我国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作出了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C )。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