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得到理解和感悟

3.感受文章主旨,体会到生命的和谐美,并能关爱身边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课、激发情感(打出鸟的图片,播出鸟的鸣叫声)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没有?那我们一起努力吧。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冯骥才和珍珠鸟的故事。

二、初读,走近小珍珠鸟,

同学们,上课前大家看过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写了几只珍珠鸟?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只?这是一只怎样外形的小珍珠鸟?.请从课文中找看看谁找得快?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一句?蓬松一词是毛茸茸既圆又肥的意思,好可爱的。你能再读一遍吗?重音应落在肥字上。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珍珠鸟可爱的肥劲。

2.作者在行文中还有没有表达出他的喜爱之情?你能读一下吗?读出作者的欣喜亲切之情。

3.这只可爱的小珍珠鸟,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请从原文找。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4.如果猜出珍珠鸟有了雏儿,你可能会怎么做?而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做的?(决不掀开,为了不惊动它。)

5.雏儿!为什么用感叹号?

语言生动活泼,有惊喜的感情

二、再读,

1、这么可爱的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我”的好朋

友的?文中从哪里开始的?(点拨:找出时间词,说出小鸟动作、神态和活动范围变化的词句)

2、带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是最喜欢

的是哪一句?并试着把它背出来。(在以后的语文的学习中,要学会不断的积累)

三、默读

珍珠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呀, 是我的哪些举动,赢得了小鸟对我的信赖?文中哪些语句可表现出来?(

1.我为它创造了一个“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生活环

境,所以小鸟会感觉“格外轻松自在”;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所以它们“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3.“我不去伤害它”,所以它敢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

4.“我不动声色地写”,所以它甚至用小红嘴“啄着我颤动的笔尖”;……由此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珍珠鸟不是玩物,而是一个平等的生命。小鸟每靠近“我”一步,都是“我”的举动起了决定作用.正是“我”用“我”爱心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因此羸得了珍珠鸟一家三口对我的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齐读最后一句,然后大家试着齐背一下。多么好的发人深省的句子啊,我们也来写写看,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名句)

四、用诚信和奋斗等语句仿写名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往往-----------的----------.

?诚信,往往能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奋斗,往往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宽容,往往是化解仇恨的良药.

六、“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我们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你们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那么为了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出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同学们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个人的体会.) 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七、结束语: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当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

《鹤群翔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体会鹤群的感人精神,领悟蕴含的深刻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鹤群的三个画面,体会鹤群精神。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在文中赞颂鹤的集体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习惯,能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

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鹤群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集体性和团结互助的精

神。

2、领略鹤群的自然美及鹤群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鹤群的三个画面,体会鹤群精神。

3、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在文中赞颂鹤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最终结合课后作业进行评定。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鹤的图片,学生看过之后用一个词谈感受。(课件展示鹤的图片)】

鹤有着典雅的神韵、优美的舞姿、秀逸的体态,不仅是文人墨客描写的对象,也堪称动物中的美丽天使,然而鹤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表,更因为其美在内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今天,我们就随着日本作家江口涣富有诗情画意的笔,一起来领略鹤群翔空天宇的美姿,感悟它的可贵精神。(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了解:

江口涣(1887——1975),日本小学家、评论家,生于东京。1916年从东京帝国大学退学后,办过杂志《星座》,当过记者。1912年发表处女作《海上浮舟》,带有明显的唯美主义色彩。后来受夏目漱石等作家的影响,开始冷静地观察社会和人生,创作方法转向现实主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伫.立绮.丽湮.没剽悍

..

..盘旋.蜿蜒

..苍穹.飓飕

漩涡.冉冉.

2、解释词语: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剽悍:敏捷而勇猛。动作轻快

【学生活动:

1、生字词识记。

2、解释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思考:

1、本文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你最喜欢那幅画面,为什么?

明确:①全文共25个自然段

②文章写了关于鹤群的三个画面:鹤群飞翔、鹰鹤大战、救助同伴。

要求:请小组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画面,按步骤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探究:

请组内一位学生朗读精彩画面,其他学生画出文中描写细

腻、情感浓郁的句子。

小组同学集思广益,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完成思考题,

通过读————(文中语句),我们看到了一支—————的鹤群。(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朗读方法。

备选答案:整齐划一互帮互助壮观美丽勇敢顽强

(依据学生填词情况而定)小组派代表读文中相关语句并分析所填词。

朗读“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只鹤都一点一点冉冉高飞。”体会描写精彩的原因。

(描写生动形象,源于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指导之朗读方法:

1、大脑中有画面感。

2、文中表现的精神是情感朗读的基调。

3、需要强调的重点词要重读。每个字词在诵读中都要通过诵读表现出其意思。)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思考探究。

3、交流展示。

4、合作探究。

5、方法积累。】

五、深入探究:

朗读印象深刻地语句。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1、体会:“说时迟,那时快,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这一段中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鹤群急于拯救伙伴的迫切心情。)

2、“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叫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描写的是鹤群,对表现鹤群有什么作用?

【由此引出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1、比喻等修辞的运用。

2、动词用得准确、恰当。

3、侧面描写。)

3、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排成—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4)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4、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一一哦——哦”的啼鸣声。.

(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

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5、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

(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

(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齐等待伤鹤返回。.

六、巩固训练:

1、在战斗中鹤群与鹰的表现各是怎样的?表现出鹤群怎样的精神?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特点

2、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3、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5、仿写文章的第八个自然段,用上词语:恰似……犹如……乍一看……仔细看……

七、小结:

鹤群带着它们心中的梦想从遥远的地方飞来,飞向它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去实现它们的梦想,它们的征途充满着艰险与困难,但是,无论困难多么大,道路如何艰险,鹤群都没有畏惧、胆怯,而是靠着团结的力量、互助友爱的精神,去共同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飞去”。在我们人类在通往理想的征途上,也会遇到困难、遇到艰险,无论困难多大,环境多么艰险,我们都应以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战胜艰险,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八、作业设计:

A:摘抄本文的比喻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B: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吮取、窸窣作响、满载而归”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字,理清课文层次。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1、猜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弟弹琴夜黑天。(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蜜蜂、蜘蛛、蝈蝈

2、欣赏图片:蝈蝈

3、导入课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他热爱昆虫,仔细观察大量昆虫活动,掌握了富足的第一手材料,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科学著作《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制,共十卷。作者以人性关照虫性,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扰乱喑哑哀号狩猎喧嚣哀鸣静谧篡夺沉寂酷爱窸窣作响

篝火吮取气氛劫掠满载而归

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了解绿色蝈蝈。

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地说说: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三个方面的特点或习性?

明确: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外表特征、食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习性。

2、本文是介绍蝈蝈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那么文章第1、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没有。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写出昆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

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

第一层(1-2):“我”被昆虫的晚会所吸引,用蝉的休息时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

第二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

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

五、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蝈蝈声音特征的词语。窃窃私语像滑轮……喑哑连续不断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2、蝈蝈的形体特征如何?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浑身嫩绿淡白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大翼轻盈)

3、食性:蝈蝈的食物有哪些?

昆虫如:蝉、金龟子水果青草同类

六、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并流露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七、各抒己见,拓展训练:

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

以“我读到了一只___的蝈蝈。”句式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一只声音柔和的蝈蝈(3);一只漂亮、爱吃鲜肉的蝈蝈(4);

一只勇敢且爱吃蝉肉的蝈蝈(5);一只爱吃甜食和青草的蝈蝈(6—9);

一只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的蝈蝈(10)一只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的蝈蝈(11)

八、合作研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

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5)《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5)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九、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十、课堂小结

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

陶醉与痴迷。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十一、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马》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第五单元教案 (4)

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事物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4、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最近亚洲运动会刚刚结束,又将迎来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开赛,在森林运动会上,不但能看到精彩的比赛,还能学到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打开电视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来参赛了。 生:鹿、松鼠、小白兔、乌龟、蜗牛 师:观察得真细心,瞧,他们正在报到,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和聪明大脑告诉老师:谁排在第一个呢? 生:小鹿 师:谁是排在最后一个? 生:小白兔 师:蜗牛前面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2个。 师:蜗牛后面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 2只 师:反应真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板书课题:前后)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场景出发,以小动物报到引出,抓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赛跑 师:第一个比赛项目——赛跑马上就要开始了,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比赛时的精彩场面!师:这里是赛跑场地(课件播放),参赛的小动物们都已经整装待发了。公鸡伯伯当裁判,比赛就要开始啦,让我们一起为运动员们喊加油吧! 师:预备跑!随着公鸡伯伯的一声令下,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努力的往前冲。 师:看啊,终点就要到了,谁能说说现在的比赛情况?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表达得很清晰,送你一个印章,谁还看到了什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资料讲解

Unit 5 Why do you like koalas? 一、考点、热点回顾 【重点短语】 _______ 有点,稍微 _______ …中之一 _________ adj.聪明的 _________ v & n. 睡觉 __________ v.拯救 prep.超过,多于 很,非常 ___________ 对…友好 __________ 砍到 【重点句型】 1. 让我们去看熊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he pandas ___________ 2. 你为什么想看它们? _________ do you __________________ see them ? 3. 我非常喜欢老虎。 I ________ tig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难道她不美丽吗? _________ she ___________ ? 【重点语法】:形容词和疑问副词 why 的用法 (1) .形容词的概念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特点等 (2) 形容词的位置 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名词的前面 eg : I have a lovely dog. 但是如果形容词修饰 somethi ng, anythin g, no th ing 等不定代词时,要放在这些不定代词的后面。如: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ike.这辆自行车出毛病了。 (3) 形容词的用法 除了可以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以外,有些形容词还可以和定冠词连用,表示一类人或事物,这时, 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 rich (富裕的)--the rich (富人) old (老的)--the old (老人) We should help the poor.我们应该帮助穷人。 2. 疑问副词why 的用法 1. 由why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y 的意思是 为什么”,是个疑问副词,由它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是用来询问原因的,其答语由 引导。如: -Why does he go to the hospital?他为什么去医院? -Because he is ill.因为他病了。 2. why 还可以用于向别人提出建议, 句型为“ Why don't you+动词原形?"或“ Why not+动词原形? 什么…不呢? ”如: 【重点单词】 adj .可爱的,机灵的 adj. 美丽的,美好的 adj. 友好的 v. 忘记,遗忘 _________ adj.懒惰的 _________ n.种类 _________ adj.害羞的 _________ n.危险 整天 — 处于危险之中 because ”意为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及图形的拼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上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知识秘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还重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学内容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并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辩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措施】 1、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二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识字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言语中包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在读中感悟谚语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深化对谚语的理解。 2、鼓励学生永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积累谚语的兴趣。2、懂得与人团结合作。教学重点:在熟读谚语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读谚语,积累谚语;自主识记生字,理解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带拼音生字,小老师领读。 3、去拼音,自由读,开火车读。 4、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自读谚语:想想每个谚语的意思。 2、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个谚语的理解, 3、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谚语? 4、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5、师生、生生对读:体会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对应关系。 6、全班齐读。 四、写字指导,掌握结构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练习,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写的字: 4.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背诵谚语;正确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2、齐读课本中的谚语。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4.四、拓展提升(适度提升,有效延伸)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案(1)

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 10 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 5 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 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 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 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 “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 ,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 “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 。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课件出示画面: 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 ,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识字 5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 团结起来 ,一个人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 。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 (出示课件 )蚂蚁搬 5》。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8届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 第一课时主备教师:教学时间:20XX 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A) Let's talk 教学目标:熟 练掌握本课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 very much. Let’s have some…及水果单词:pear, orange, apple 教学重点: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very much. Let’s have some…单词教学难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教学准备:录音带、单词卡片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学生自编日常对话及口语练习。(2)教师播放歌曲,师生共同演唱。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果篮,果篮里装有 实物pears, oranges, apples注意:教师果篮中的每种水果应为2 个以上,以便学生理解并运用单词的复数形式。(2)教师手举“梨”讲述单词pear ,手举“2个或2个以上梨”讲述pears 。以次类推学习oranges, apples, (3)学生各自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水果(也可用图片代替)练习句型,先说自己喜爱的水果,再询问对方是否爱吃I like … Do you like …? 回答语为:Yes, I do. / No, I don’t. (4)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教学磁带学生跟读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特别强调Do you like peaches? Yes, I do. No, I don’t.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按照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更换所学单词,练习对话。(2)同桌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带的实物或食物图片做Let’s Practise 部分的操练。 A: Do you like apples? B: Yes, I do./ No, I don’t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游戏:Guessing the word 作业设计 听磁带,读书。抄写单词和句子。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Let's talk.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第二课时主备教师:教学时间: 20XX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水果类单词pear, orange ,apple ,banana 教学重点:掌握水果类单词。教学难点:掌握水果类单词。教学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分类教学的第二节课,要求学生要把同类的物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和小组合作分卡片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分”的机会,建立分类表象,掌握分类方法,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选择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学生准备:铅笔若干枝。教师准备:水果卡片(若干袋)、cai课件、图片若干张、磁性水果卡一套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娃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盖了三间漂亮的小房子。无忧无虑、幸福地生活着。(边说边出示房子图片:有蔬菜的家,动物的家,水果的家)可是有一天,这些娃娃们出去玩迷了路,找不到家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生:愿意 师:(给学生发图片)请你们帮忙把他们送回家!(生贴图片) 师:他们送对了吗?说说为什么这样送? 生:送对了。因为蔬菜是一类,水果是一类,动物是一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给不同物品分类的知识,帮这些娃娃们找到了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及“找家”游戏,即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分铅笔 师:要分的物品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请大家猜一猜。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生:铅笔 师:对,铅笔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你们的文具盒里是不是也有好几枝铅笔?请把你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的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同位互相商量,你们想按什么分,然后再动手操作,听清楚了没有?下面就开始活动吧! 同位互说、互摆、互分,汇报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主题:设计者:人教版八年级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罗荣萍 工作单位:德化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Unit5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现实生活切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并通过练习来了解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主要以听说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关电视节目类型及表达喜好程度的单词或短语 2.学习有关表达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偏好的句型,初步感知不定式做宾语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生动,融知识于竞赛游戏、调查采访以及小组活动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3.使学生掌握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I don’t mind them.”学会描述自己的喜好以及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学难点 1.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并且学会谈论计划。

优品课件之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表格教案

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表格教案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研组长签名:周次授课日期主备人石怀乾共享人教学 内容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方法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教学 准备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激趣导入(导)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一)、认识旋转自主学习(学)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从“12”到“1”,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 3、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生自由阐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Goforit(下)Unit5。主要围绕“Whatareyoudoing?” 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 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 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Goforit”教材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编排特点,那就是每单元由SectionA,SectionB和SelfCheck三大版快组成,同时每个版快又 由a,b,c三小部分构成,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 材又图文并茂,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小部分中的C部分又是pairwork,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 一小部分又有听力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SectionB中的3a,3b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本单元的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运用,又能在此体现出来。SectionB中的3c是任务性教学,体现了语言 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3、教材的处理: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单元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及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单元的内容 进行如下处理,目的是突出重点,使课堂节奏紧凑,衔贯。本单元 分为四课时,第一课时是SectionA中的1a,1b,1c,,2c),第二课时

是SectionA中的2a,2b,3a,3b,第三课时是SectionA4---- SectionB/1a---2c),第四课时是SectionB/3a---4,最后一部分是ShelfCheck,以学生的自测为主,然后予以校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以下几个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 识五个方面。 1.语言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汇 (phone,mall,movies,sound,show,boring,library,soccer.watchT V,dohomework,eatingdinner,talkingonthephone) 语言功能: 学会读、写一篇有关人们正在运动的短文。 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 Whatareyou/theydoing? I'm/We're/They'rewatchingTV. Ishe/shewatchingTV? Yes,he/sheis./No,he/sheisn't. 2.语言技能: (1)能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正在发 生的动作。 (2)能掌握现在进行时态及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组搭配,如:watchTV,readbooks,playsoccer,talkwith/to,beboring,gotothemo vies,wanttodosth.等。 (3)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话题范围内的单 词和习惯用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是一些中外优秀的剧本。剧本中的故事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而剧本中的人物,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我们将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演出融入了自己独特体验的戏剧。 “任务一”中包含以下三篇课文: 《屈原(节选)》节选自《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要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该剧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风格刚健悲壮,酣畅淋漓。 《天下第一楼(节选)》节选自《天下第一楼》的第三幕。该剧描写了创业于清代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又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歌颂了卢孟实、玉雏姑娘、罗大头、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与实干精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厚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任务二”要求学生排练一出舞台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戏剧这种文学形式。 “任务三”要求学生能够从语言、剧情、演员、导演、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什么是剧本,初步了解剧本的结构。 2.了解剧本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剧本创作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剧情,理清人物关系。 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品味戏剧中的语言,体会剧本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剧本的学习,分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剧本中所呈现的社会矛盾。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戏剧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三、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科书主要分三个活动呈现: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通过把一张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意在通过探索该问题的解决,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为此,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路:笑笑用的是直观算法,利用分数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进行计算,把七分之四看成四个七分之一,得到的每份是这张纸的七分之二;淘气用算式记录了直观运算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知每份是这张纸的七分之二。 第二课“分数除法(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借肋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面积模型,体会“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教科书呈现了笑笑、淘气交流时的两种思路:一是提醒计算时的计算方法;二是提醒约分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思路。

第三课“分数除法(三)”《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结合情境图中: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首先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目的启发学生思维,并探索寻找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呈献完整的方程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再次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格式。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情境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并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数学学习活动也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练一练”、等一系列算法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交流算法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个性化特点。 要把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过程结合起来,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备课者:何永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第五单元教案 (3)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课题:前后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有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培养学生有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体验前后位置与顺序,已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但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的认识还是欠缺的。要培养学生有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找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情预设】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初步认识前和后.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 1、初步感知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学情预设】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小朋友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阿姨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列问题交流后汇报时,给差生回答的机会。. 【设计意图】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前面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后面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学情预设】学生和教师交换角色让的学生说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教材一共有四篇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孔子拜师》主要讲了大思想家孔子年轻时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时离家到洛阳拜老子为师,途中历尽了千辛万苦。孔子勤学上进,谦虚好学;老子毁人不倦,毫不保留的传授学问给他,两人最终都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得到众人的佩服和敬重。大思想家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盘古开天地》讲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时,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去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宇宙。他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之至。 《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的交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它非常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赞美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干。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向我们介绍北宋的时候,大画家张择端画的名作——《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从中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 这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让我们认识古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3、孔子拜师以后呢?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假如,此时我们正面对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及组成。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能正确读出数量是8、9、10的物体个数,会正确的读写8、9、10及其组成,了解顺序和大小及关于8、9、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5)、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7)、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字,培养学生数感。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和意义。 (3)、求未知加数。 (4)、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图意及列式计算的能力。 (6)、通过观察一幅列四道算式的数学图,使学习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7)、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什么? 汇报后小结:他们分工合作,认真的打扫教室,爱卫生,爱劳动,爱集体,我们也要向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