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分数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必须将正确答案写在背面的答题卡中。)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 A .石油产量 B .乙烯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3.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 2H 5OH B .CH 4 C .C 2H 4O D .C 3H 8 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

A .乙烷和丙烷

B .CH 3-CH 2-CH 2-CH 3 与

C .1H 和2H

D . O 2与O 3

5.下列微粒中①Al 3+②NH 4+③OH -

④-CH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减小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7. X 2+和Y -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

B .原子序数X>Y

C .最外层电子数X>Y

D .电子层数X>Y

8.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30Zn 撞入一个208

82Pb 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 )

A .278

B .277

C .166

D .165

9.X 、Y 、Z 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 ) A .X>Y>Z B .Y>Z>X C .X>Z>Y D .Z>X>Y

10.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将完全转化为NH 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 气体溶于水 1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 ..

Cl ..Cl

:Cl

D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C 6H 5NO 2 1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 .HCl

B .KOH

C .CaCl 2

D .NH 4NO 3 14.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 .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C .乙烯使氯水褪色

D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15.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B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A .F —

的结构示意图:

C .NaCl 的电子式:

D .N 2的结构式: :N ≡N: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③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 , __ __ 。 (2)写出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 ,____ 。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______酸性最强;________碱性最强;能形成

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7.(1)微粒2311Na + 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2S ;

MgF2。

18.现将0.1mol某烃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0.8g ,后者增重22g(假定气体全部吸收)。试通过计算推断该烃的分子式(要有计算过程)。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解:0.1mol的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n(H2O)=10.8g/18g·mol-1=0.6mol

n(CO2)=22g/44g·mol-1=0.5mol 即:n(烃):n(C):n(H)=1:5:12

烃的分子式为:C5H12

烃的结构简式:C(CH3)4

19.某原子A Z X,它的氯化物XCl 5.85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加入2mol/L的AgNO3溶液50mL

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1 23 (2)第三周期第ⅠA族

解:(1)XCl+ AgNO3 == AgCl↓ + XNO3

(A+35.5)g 1mol

5.85g 2mol/L×0.05L

列式得:A=23

质子数Z=A-N=23-12=11 X为钠元素

(2)第三周期第ⅠA族

(3)2Na+2H2O= 2NaOH+H2↑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教学文稿

必修二经典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3.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PCl5 D.N2 4.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Y的弱 C.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的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CO2C.Cl2和CCl4D.F2和NaBr 6.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7.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8. 在一容器中放入海水,几种铁制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铁②镀锡的铁③镀锌的铁④镀铜的铁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属锈蚀的原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②③④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铁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铁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铁和锡的差别大,所以铁-铜原电池中的铁被腐蚀得快一些,①中的铁为化学腐蚀。 9.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 (HI)由0.1 mol/L降到0.07 mol/L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时降到0.05 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是其他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NO和C2H6等,因此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6.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量1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必修二 原电池练习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4.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6.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7. 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A.铅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8.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9.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 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10.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 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1.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中化学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复习练习 [基础达标1]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286 C.191 D.114 2.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12 B.14 C.16 D.18 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B.互为同位素 C.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都含有34个中子 4.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5.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222Rn、219Rn、220R 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6. 几种单核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 A. 一定是同位素 B. 一定是同种原子 C. 一定是同种元素 D. 一定质量数相等 7.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集气瓶中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关于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 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 C. 分子数、质量均相等 D. 原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等 8. 已知元素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A,其最高价氧化物含氧60%,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6g B. 32g C. 16 D. 32 9.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可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 A. AB B. BA2 C. AB4 D. B3A2 10.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11.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1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14.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15. 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练习.doc

第2练 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 ,其首 要原因是( )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回收其中石墨电池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 、催化剂 C 、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 、反应物的浓度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 ,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4、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 ,下列措施中 ,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 ,改用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 、不用铁片 ,改用铁粉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C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D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 6、反应43NH (气)+52O (气)4NO (气) +6O H 2(气)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 ,半分钟后 ,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可表示为( ) A 、v (NH 3)=0.0100mol.L -1.s -1 B 、v (O 2)=0.0010mol.L -1.S -1 C 、v (NO)=0.0010mol.L -1.s -1 D 、v (H 2O)=0.045mol.L -1.s -1 7、下列实验中 ,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 A 、在炭粉中加入KCl03 ,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 、H 2O 2中加入少量MnO 2 ,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C 、将炭块粉碎成粉末状 ,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D 、电解水时 ,加少量硫酸可使电解速率加快 8、已知反应X+Y= M+N 为吸热反应 ,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 ,Y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9、在一定温度下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必修二综合练习

2019级高一下学期化学讲义十九(必修2综合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小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2.下列有关化学与自然的开发利用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冶炼金属铁通常用热还原法 B.要使海水淡化通常有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 C.用H2作为燃料的优点之一是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D.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3.以下反应最符合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4.下列各组物质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H2、D2和T2互为同位素 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C.金刚石、C60、石墨互为同系物 D.(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属于同种物质 5.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①酸性:HClO4>H2SO4>H3PO4②最高正化合价:Cl>N>C③稳定性:HCl>HBr>HI④还原性:HCl>HBr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都正确 6.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H3CH2CH2CH2CH2CH3②(CH3)2CHCH(CH3)2③(CH3)3CCH2CH3④(CH3)3CC(CH3)3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烷烃烯烃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烷烃烯烃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编辑高一、一科 1.若1mol某气态烃C X H Y完全燃烧,需用3mol氧气,则() A、X=2,Y=2 B、X=2,Y=4 C、X=3,Y=6 D、X=3,Y=8 2.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 B、C2H6 C、C3H6 D、C6H6 3.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气体, 欲除去乙烯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 D.碳酸钠溶液 4.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 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 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 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 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中含碳量高 6.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B.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C.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D.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100 mL ,能催化加成氢气30 mL ,则混合气体中含有甲烷()

A .50 mL B .70 mL C .30 mL D .15 mL 9.下列一定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 ) A .C 2H 4 B . C 4H 8 C .C 3H 8 D .C 5H 12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酸性4KMnO 溶液都不起反应 B.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 C.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3CH Cl 、22CH Cl 、3CHCl ,还是4CCl ,都属于取代反应 D.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都难溶于水 11.如下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可能是 ( ) ①CO 、2O ②2Cl 、4CH ③2NO 、2O ④2N 、2H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下列物质属于烷烃的是( ) A.816C H B.322CH CH CH OH 13.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