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专题专练1-3-10光与光合作用

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专题专练1-3-10光与光合作用
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专题专练1-3-10光与光合作用

专题专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

关系

1.(2015·沈阳一模)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a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其直接影响是使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和ATP过少,进一步限制了光合作用下一反应阶段中________过程速率。

(2)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

(3)根据上述已有条件,在光照强度为c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Ⅰ、Ⅱ、Ⅲ哪种条件下人们获得的光合产物较多。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分析推理的能力,难度中等。(1)a点时光照强度较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因此该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原因是光反应弱,产生的[H]和ATP少,限制暗反应中C3的还原。(2)b点时,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CO2浓度。(3)人们获得的光合产物应为有机物的积累量,因为在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呼吸强度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光照强度为c时,哪种条件下获得的光合产物最多。

[答案](1)光照强度[H]C3还原

(2)温度CO2浓度

(3)不能

2.(2015·长春二模)羊草和大针茅是两种常见牧草。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分别在14时和16时测得羊草和大针茅的相对光合速率见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以午前光合高峰时的光合速率作为100%;土壤含水量49为水分充足,19为干旱)

(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在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法来分离。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环境因素中气温、大气相对湿度、CO2浓度为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变量。土壤含水量相对值为19时,羊草在14时的光反应速率比16时________。从表中可以看出,当环境因素相同时,羊草和大针茅的相对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减小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两种植物相比,________更适应干旱的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中等。(1)在绿色植物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2)本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其他为无关变量,如环境因素中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含水量为19时,羊草14时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5.0%,低于16时的光合作用速率(45.2%),所以羊草在14时的光反应速率较低。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缺水导致气孔关闭程度加剧,CO2吸收量减少,导致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减小而降低。两种植物相比较,大针茅在干早的环境中光合速率下降没有羊草明显,所以大针茅更适应干旱环境。

[答案](1)类囊体薄膜(基粒)纸层析

(2)无关低降低(减小、下降)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缺水导致气孔关闭程度加剧,CO2吸收量减少大针茅

3.(2015·武汉二月调研)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NaHCO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________(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________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

(2)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当浓度超过5%,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浓度过大,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叶圆片上浮是由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释放越多,浮力越大,上升越快,幼叶上浮时间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光合作用能力弱,释放的O2量比成熟叶少。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2)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NaHCO3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3)适当提高

溶液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说明叶圆片释放氧气的速率减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减小。

[答案](1)弱无水乙醇纸层析

(2)暗反应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表明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降低)

4.(2015·福州期末)海带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藻类,我国沿海各地都有大规模养殖。科技人员对影响海带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获得如下结果(P/R值: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比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海带的光合速率与________等环境因素有关,图示在光照强度低于100 μmoL/(m2·s)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的限制。光照强度超过100 μmol/(m2·s)后,温度为25℃时海带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另两种温度条件,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2)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加,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25℃时净光合速率增加,但P/R值却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上述净光合作用速率测定都是在实验室中通过人工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获得的数据与海带在海洋环境的相应真实数据有一定误差,任意写出一

种可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1)根据甲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因此海带的光合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光照强度低于100 μmol/(m2·s)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速率,故可认为此时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的限制。暗反应需多种酶参与,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其限制因素,此时可能是CO2浓度等因素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进一步提高。(3)P/R值为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比值,25℃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20℃时的,但光合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幅度,故P/R值下降。(4)实验室中人工控制的变量条件与真实的海洋环境存在差距,如海洋与实验室中CO2含量变化情况不同、实际水域中种群密度变化等都会影响海带在海洋中的光合速率的变化。

[答案](1)光照强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光反应暗反应

(2)CO2浓度(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等因素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进一步提高

(3)光合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幅度

(4)海洋与实验室中CO2含量变化情况有不同、实际水域中种群密度变化等(答案合理均可)

5.(2015·成都一诊)彩叶玉簪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某研究小组将两种初始生长状态相同的彩叶玉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30天后,测得部分生长指标见表,另一小组将金鹰玉簪培养在50%全光照的自然条件下,测得一天中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如图中曲线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CO2进入植物细胞后被利用的部位是________。如果将黄金叶玉簪从全光照下移至30%全光照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________条件下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生长,________玉簪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很弱的荫蔽环境中,它们是通过________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彩叶玉簪的这种特性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蒸腾作用的变化是________,在10∶00~12∶00时段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曲线形式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难度中等。

(1)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薄膜上;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如果将黄金叶玉簪从全光照下移至30%全光照环境,由于光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下降。(2)据表中数据分析,50%全光照时植株干重最大,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生长,黄金叶玉簪在较弱光照条件下植株干重较大,更适合栽种在弱光荫蔽环境中,它们都是通过增加总叶面积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这种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由于气孔导度减小,因此蒸腾作用减弱;在10∶00~12∶00时段胞间CO2浓度在增加,因此此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并非气孔关闭引起的。

[答案](1)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下降

(2)50%全光照黄金叶增加总叶面积自然选择

(3)减弱不是此时段内胞间CO2浓度在增加

6.(2015·衡阳期末)如图是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G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参与图示生理过程的A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可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从A~G中选填相应的字母)。

(3)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4)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请在图中画出在其他条件适宜条件下该细胞光照强度与O2的释放量关系变化曲线。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 的形成,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因此A、B、C、D、E、F分别为水、ATP、ADP、NADPH、NADP+、葡萄糖,参与光反应的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故G为丙酮酸。(2)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产生丙酮酸(G)和[H],并生成少量ATP(B)。(3)要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

下降,可以使CO2固定受阻或C3的还原加强,因此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或增加光照强度。(4)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氧气的释放量增加,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氧气的释放量不再增加。

[答案](1)A—P~P~P丙酮酸自由水

(2)B、G

(3)增强光照强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4)

7.(2015·湖北联考)研究者选取南瓜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如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实线代表温度对____________(填“实际光合作用”或“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B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碳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

(3)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不考虑夜间呼吸作用的影响)

(5)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大。(1)图中实线表示单位时间内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因此,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2)B点时,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部分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另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先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葡萄糖中的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3)AB段显示,随温度升高,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逐渐增大,说明限制AB段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在B、D点时,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即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故B、D点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4)20℃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实线的斜率大于虚线的斜率,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速率升高得快,从而说明光合酶对温度更敏感。2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即在这一温度下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快,温室栽培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5)根细胞吸收培养液中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培养液中氧气浓度低时根细胞有氧呼吸强度低,产生的能量少,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1)净光合作用

(2)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温度B、D

(4)高20℃

(5)根部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能量少,影响根部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从而导致植物体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8.(2015·湖北六校联考)光呼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O2/CO2值异常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理过程,该过程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共同完成(如图所示),是光合作用伴随的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过程中O2被消耗,并且会生成CO2。光呼吸损耗能量大约抵消了30%的光合作用储备能量,因此降低光呼吸速率曾一度被认为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之一。但是后来研究者发现,光呼吸其实对细胞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1)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__为原料,但光合作用在________反应阶段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将该物质氧化分解并最终产生________。

(2)“Rubisco”是一种酶的名称,这种酶既能催化物质“C—C—C—C—C”和O2反应,也能催化物质“C—C—C—C—C”和CO2反应,推测O2/CO2值________(填“高”或“低”)时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3)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________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________,而光呼吸产生的________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4)光呼吸被冠以“呼吸”二字,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提示:从与有氧呼吸进行比较的角度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与光呼吸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1)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在此过程中完成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分析图解可以看出,在光呼吸过程中,五碳化合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三碳化合物和二碳化合物,二碳化合物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2)根据图示可以推测,在O2/CO2值高时,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3)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由于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导致气孔大量关闭,引起CO2供应不足。通过题中信息可知,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又可在线粒体内将二碳化合物分解生成CO2,作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4)通过与有氧呼吸比较可知,光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都是消耗O2并生成CO2,且都与线粒体有关,因此光呼吸被冠以“呼吸”二字。

[答案](1)五碳化合物(C—C—C—C—C或C5)暗CO2

(2)高

(3)CO2[H]和ATP CO2

(4)光呼吸过程中消耗O2并生成CO2,与有氧呼吸过程相似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非仅仅为了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思想,也是高考要求的能力之一,所以掌握经典实验中的实验思想,是解答此类试题的有效手段。探究性实验中最常用的思想是“对照思想”和“变量思想”,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及其所应用的对照思想和变量思想如表所示: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冉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还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⑤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细胞呼吸

A.①B.②

C.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经典实验结论,实则考查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思想。设计生物实验的主要思想之一是控制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被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被称作因变量。探究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某种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的有无是实验的唯一自变量,而“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部分叶片曝光与否(自变量)导致了淀粉是否合成(因变量),因此通过此实验既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又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答案] B

(2015·浙江金华模拟)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光合作用需要CO2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中如何通过实验装臵描述、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材料和实验装臵是以实验目的为核心选用设计的,其既要能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也要能通过具体途径或指标测定因变量。

从图中装臵可知,自变量有三个,其中两个是人为处理:

第一个:实验前,在黑暗中处理牵牛花一昼夜,其中一个绿叶被放入了密闭

透光容器中,容器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CO2,故容器中没有CO2的存在,但光合作用所需的其他条件具备,由此可知,该处理设臵的自变量是CO2的有无,对照组是空气中正常CO2浓度下的绿叶,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第二个:同样在正常CO2浓度下的绿叶,有遮光、不遮光部分的处理,说明该处理设臵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第三个自变量没有经过人为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牵牛花的白斑叶。实验材料显示,白斑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中,故提供的自变量是叶绿体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由于装臵没有显示检测O2是否产生的方法,所以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O2”。

[答案] B

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酸碱指示剂,PH变色范围为5.2(黄色)~6.8(紫色)]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积累的淀粉全部消耗

B.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体现出探究实验的对照思想

C.图中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D.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解析]本题考查相同的实验操作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同时考查对照组的选择与实验结论的关系。将植物放臵在黑暗处的目的,可以是消耗贮存的有机物,也可以是仅发生细胞呼吸。同样,相同的实验组,与不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能运用对照思想,准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是教材介绍光合作用探究经典实验的用意之一。

由题干信息可知,溴甲酚紫指示剂是酸碱指示剂,而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水体中CO2的含量,由此可知,当水体CO2含量增多时(由金鱼藻释放),呈现黄色;当水体CO2含量减少时(被金鱼藻利用),呈现紫色,故CO2

的变化量是因变量的测试指标,能反映金鱼藻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强度。

从图示箭头方向可知,本实验采用了自身对照的思想,具体实验操作及分析如下:

黑暗处理时金鱼藻只进行细胞呼吸,会消耗贮存有机物并释放CO 2,导致溶液颜色改变,但因本实验的因变量并非有机物的产生,因此,暗处理的目的不是将金鱼藻积累的有机物全部消耗,而是对溴甲酚紫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检验,证实细胞呼吸产生CO 2,光合作用吸收CO 2,A 错误。试管先后经过暗处理和光照,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验证光合作用吸收CO 2,体现了相互对照的思想,B 错误。通过图中实验操作3~5可知,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 2,C 正确。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 2,光合作用吸收CO 2,但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 2,D 错误。

[答案]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探究实验,是高考命题的难点与热点,此类试题的解答,需要注意以下3点:

(1)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解答所有难度较大的实验题,都可以按照特定的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分折实验材料和用具(试剂)→反复通读题意。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一道较为复杂的、难度较大的实验题,常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新信息。此部分内容是解答实验题所必需的新信息,一定要认真研读。

第二部分:过渡。此部分常考查一两个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对新信息的过渡,引导考生思维逐步深化。

第三部分:真正的实验能力考查。此部分是实验题的“重头戏”,要按照解实验题的思路进行思考。

3.学会“移花接木”

答案的填写要采取“移花接木”术,即尽量使用试题中出现的专用语,如实验材料中给出的是“消毒后的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在实验步骤的描述中,不要简写成“小麦种子”,而要直接用“消毒后的刚萌发的小麦种子”。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练习(十)

义乌三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十)省五校联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 和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运输方式中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结构是① C .b 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 .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2.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 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 )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 .≥0.2 B .≤0.2 C .<0.2 D .0.15<土壤溶液<0.3 3.如右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 、b 、c )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 反应时间的关系,据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 .若a 、b 、c 表示温度,则一定是 a ﹥b ﹥c B .若a 、b 、c 表示酶的浓度,则 a ﹥b ﹥c C .若a 、b 、c 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 ﹥b ﹥c D .若a 、b 、c 表示pH 值,则一定是a ﹥b ﹥c 4.某一细胞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Q 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结果,其中能作为判断主 动转运依据是 ①当细胞中Q 浓度高于溶液中Q 浓度时,也会发生Q 的吸收 ②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Q 的吸收 ③Q 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结束时膜两侧存在Q 浓度差 ④Q 的吸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最适温度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5.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它膜结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 2浓 度范围内,K + 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 2浓度关系的是 6.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 含显性基因的是 b a 反应时间 c 反 应物的量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考生物专题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 1.(2016·福建质检)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人工湿地,通过沉降、分解和做鱼的饵料等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人工湿地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旺盛,主要原因是细菌、真菌分解粪便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藻类植物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________过程,随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________稳定性增强。 (4)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芦苇能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两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1)合理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2)含N、P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3)演替(次生演替)抵抗力(4)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竞争间接 2.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__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_______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_______原理。 (3)“猪—沼—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

2015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科研人员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A.进行有丝分裂 B.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产生精子 D.同源染色体分离 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4.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1%、12% B.30%、24% C.34%、12% D.58%、30% 5.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7.已知某闭花授粉植物(2n=28)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DD×♂dd杂交中,若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及在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分别为() A.13或15 高茎或矮茎B.14 高茎或矮茎 C.13或15 高茎D.14 高茎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B. 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 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 2.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3.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4.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6.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传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D.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7. 2019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世界种子库已建成10年,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下列关于种子的储存和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B.低氧条件下种子能储存较长时间 C.只要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萌发 D.建立种子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8. 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填图训练及巩固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读图训练) (一) 中国地形图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阴山、昆仑山—b 、南岭。 (2)三列东北—西 南走向的山脉 ???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阿尔泰山脉。 (4)南北走向山脉:h 、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高原。 (2)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盆地。 (3)三大平原:L 东北平原;M 华北平原;N 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 中国气候分布图 1.读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名称:① 带;②中温带;③ 带;④ 带;⑤热带;⑥ 气候区。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位于的温度带: 塔里木盆地位于 带、准噶尔盆地位于 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高山气候区、四川盆地位于 带。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山气候区、暖温带、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带、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区。 2.读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乌鞘岭 —山—唐古拉山—山一 线。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 的对比关系,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半 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 区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 (三)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长江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流程、流量、流域面积全长6300 km,居世界第3位,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上中下游的划分a为,b为 主要支流和湖泊③江,④岷江,⑤江,⑥江,⑦江,⑧湘江,⑨江,⑩湖,?湖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 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寸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

部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题(10)新人教版

练习题(10) 一、选择题 链接: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①糖蛋白有关 【解析】由题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故A错误,B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这二者都需要②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答案】 A 1、(东北三省四市2018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CO2和H2O B.传递信息的蛋白质一定属激素 C.某些脂质可对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D.细胞失水时,水分子只能向细胞外运输 【答案】C 【解析】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传递信息的蛋白质不一定属于激素,例如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对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C正确;细胞失水时,单位时间内向细胞外运输的水分子数量多于向细胞内运输的水分子数量,D错误。 2、(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物质跨膜运输无直接关系的是() A.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B.神经细胞电位的维持与产生 C.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转录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C 【解析】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与水分子、离子等进出细胞有关,A错误;神经细胞电位的维持与产生,与钾离子、钠离子进出细胞有关,B错误;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与物质跨膜运输无直接关系,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细胞失水导致的,D错误。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关于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的DNA都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光照下线粒体可以直接利用叶绿体产生的O2和葡萄糖 C.光照下两者的[H]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D.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比ADP先减少 【答案】A 【解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因此都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由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C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和[H]增多,则ADP减少;由于ATP和[H]增加,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增加,因此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增加,D错误。 4、(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生物试题)下图甲为某动物(2N=8)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图乙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B.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Ⅱ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带解析)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生物分类的图解,其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生物正确的是( ) A.桃树、酵母菌、流感病毒 B.草履虫、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C.醋酸菌、蘑菇、眼虫 D.小麦、醋酸菌、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分析图示,①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属于植物;②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生存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将生物划归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单位,叫做生物的分类,生存环境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了279种鱼类、15种哺乳动物、4种鸟类、88种蜘蛛、46种蜥蜴等近千种新生物。科学家进行如上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存环境 B.形态结构 C.运动方式 D.生活习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依据。对于动物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4.小李同学把小麦、杨梅和雪松归为一类,把卷柏、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小李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陆生或水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卷柏、海带和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杨梅和雪松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互动探究】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水生:海带;陆生:小麦、杨梅、雪松、卷柏、葫芦藓。 (2)根据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小麦、杨梅、雪松、卷柏。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海带、葫芦藓。 5.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知识方法篇 考能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1――选择题解题技能 【典例剖析】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 .核糖、碱基、磷酸 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 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 答案D 【技法点拨】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 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 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 如“完全”“都”“ 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 ⑶推理法: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推理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 断。 (4)避陷法:对于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 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

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 (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的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 【跟踪训练] 1 .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 甲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 一S—S—”是在蛋白质加工 过程中由两个“ 一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那链:A—A A ?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一”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686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图中“一”代表肽键,它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通 过缩合完成的;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 失去2个H,分子总量减少38X 18 + 2= 686;通过分析肽链分子的结构,不难发现每条多肽链至少保留一个羧基(一COOH)和一个氨基(一NH2),故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又存在于动物细胞内 B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高 D .核糖体、染色体、T2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B 解析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的糖;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低;生物体的代谢越旺盛,其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核糖体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1.新宰的畜、禽,如果立即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与肌细胞中 (填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解释原因 2.判断 ●中心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 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 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线粒体和细胞核内的DNA 都具有转录功能,都是遗传物质 ●线粒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控制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只位于细胞核中 3.科学家在知道了膜的化学成分后,为了探究膜成分的功能又利用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研究。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生 理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从细胞膜的 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4.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 B 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 (3)图 C 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018高考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1:政论文+学术论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 刘敏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又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进行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使得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今天的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1.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使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和C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2.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最近媒体报道的“地沟油”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还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一定是C、H、O、N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可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 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6.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7.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一般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8.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位于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22+XY和X、Y C.44+XY和22+X D.44+XY和22+X、22+Y 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高考散文复习专题训练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梁 衡 ①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 在野”“春风不度”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千里大道,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左宗棠部下一个叫杨昌浚的人的真实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②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也成了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 或缄之时,文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如果以杨昌浚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 以编出一部蔚为壮观的《左公柳诗文集》。这里面不乏名家之作。 ③1934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漫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张 有感写了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剥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1935年7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被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 柳树,古老苍劲,令人对左氏之雄才大略不胜其企慕之思。”民国期间,教育部长、诗人罗家伦出国途经西北,见左公柳大为感动,写词一首,经赵元任作曲成为传唱一时的校园歌曲。 ④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画就更见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左最恨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 一幅《甘棠遗泽》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 赶路。画上题字曰:“种树十余年来,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 襄公(左宗棠身后谥文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 ⑤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 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 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 ⑥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他每年过手1240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西北十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远来投靠者都自费招待,又贴路费送回。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唯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四是亲民恤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他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 无不想到,又计算到牲畜、种子、口粮。光绪三年大旱,他命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 多时一天七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又年过六旬,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五是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立令拆毁。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