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_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__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__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 河蚌 B 蜗牛 C 乌贼 D 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 A 鳃 B 贝壳 C 斧足 D 腹足

3、软体动物用 足 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 摄食 ,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 ,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 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 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 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 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融会 贯通,为今后学 习生物的进化打 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 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D.都有三对足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B.都有外套膜C.都用腹足运动D.都用腕足捕食 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B.腕足C.斧足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B.气管和皮肤C.气管和鳃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在C处有许多重要的内脏,可完成多种生理活动。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4)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弄懂什么是昆虫? 3、弄懂并牢记昆虫的基本特征 4、什么是蝉蜕。 教学重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什么是蝉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 答: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软体动物。 二、板书课题,节肢动物 三、师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是节肢动物?待学生回答后点拨。 (蝗虫,七星瓢虫,蜜蜂,鼠妇,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螨,蝎...... 2、这些节肢动物中有昆虫也有不是昆虫的吗?讨论, (提示:节肢动物是大范围概念,昆虫是小范围概念,节肢动物类包括昆虫类。) 3、补充: 节肢动物门(1)甲壳纲 (2)昆虫纲 (3)蛛型纲 (4)多足纲 四、观察蝗虫,画图(见课件),学生交流。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有什么主要功能? 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2、指名学生说出1——9的名称 1——头部,2——胸部,3——腹部

4——触角,5——前足,6——中足 7-——后足,8-——气门,9——翅 3、师提问,蝗虫有几对足,几对翅,几对触角? 生答,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4、学生讨论: ①、感觉蝗虫的体表比较硬,为什么? 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②、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起保护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③、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吗? 会,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5、老师讲解蜕皮,点出:蚕的一生需要蜕皮5次,蝉的一生蜕皮4次或5次,蝗虫的一生也需要蜕皮5次。 五、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六、讲一讲昆虫 1、像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就是昆虫,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2、昆虫的基本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3、昆虫学家将昆虫的特征归纳成一个歌谣 体分三段头胸腹, 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须生头部, 骨骼全部在体表, 一年四季多变态, 遍布全球旺家族。 七、知识拓宽 1、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利弊 益处:1、食用(虾,蟹) 2、药用(蝎,蜈蚣,蝉蜕可以入药) 3、仿生(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萤火灯)害处: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蚊,蜱,螨) 2、你知道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虫吗? 最大最重的;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有100克,鹅蛋大 最小最轻的:膜翅目樱小蜂的一种卵蜂。只有0.005毫克 八、当堂检测: 1、与其它节肢动物相比,昆虫特有的结构是(B)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具有翅, C、体表有外骨骼 D、身体分部。 2、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几个小时,蝗虫都不会死亡的原因是蝗虫(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思设计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中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彩图,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常见节肢动物的图片、蝗灾新闻视频,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2、学生准备 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实例资料,用于课堂交流。 五、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2、比较上表中所有动物的形态结构,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3、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走进学生队伍,协助学生完成小组活动,将最先完成的小组结果进行拍照、展示并与所有学生共同检查、共同完成表格) 过渡:比一比,这五种生物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它们的体表都较硬。 师:它们的体表为什么会这么硬呢? 生:因为它们的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 师:因此它们的第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边说边板书) 师:那么,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呢? 生甲: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生乙: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师:没错,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既有利于保护内部的器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非常重要。然而,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大家想想看,节肢动物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生:蜕皮。 师:嗯,这里有一幅蝉蜕皮的图片,蝉蜕下来的皮就叫做蝉蜕,是一味中药。好的,除了体表有外骨骼这一共同点外,还有没有其它共同点呢? 生:身体都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过蚯蚓,身体也分节,那么节肢动物的分节与蚯蚓的分节特征相同吗?生:不相同,蚯蚓的每一个体节都相似,但节肢动物的每一个体节都不一样。 师:是的,蚯蚓的分节方式是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分节方式是异律分节。除了身体分节外还有没有其它共同特征? 生:触角和足也分节。 师:是的,触角和足属于附肢,它们都是分节的。因此,它们的第二个共同特征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大家想一想,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什么好处。 生:使得运动更加灵活。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比较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接下来我们再找一找,这些动物中,有哪几种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是一样的?生:蝗虫和七星瓢虫。 师:它们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触角、有翅、有三对足。 师:是的,在分类学上,我们将像蝗虫和七星瓢虫一样具有触角、有三对足,有翅的节肢动物叫做昆虫。此外,节肢动物还包括蛛形类,比如蜘蛛;多足类,比如蜈蚣;甲壳类,比如虾。在这几大类的节肢动物中,昆虫的数量又是最多的。接下来,让我们以蝗虫为例走进昆虫的世界。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进一步了解蝗虫。 (播放视频《蝗灾》)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它们主要以禾本科的农作物为食, 师:我们先来了解蝗虫的头部,这是?(提示学生挨个回答标线所指的结构) 生:触角、复眼、单眼、口器。 师:这些结构各自又有什么功能呢? 生甲:触角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 生乙:复眼是视觉的主要器官。 生丙:单眼可以感光。 师:是的,单眼只能感光,分辨光线的强弱,但同时可以辨别光线的方向。那么,口器的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习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习题 一、选择题 1、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 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 D、气体通过蝗虫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内 2、我们经常食用的鱿鱼、章鱼及田螺属哪一类生物类群()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扁形动物 3、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虾 B、蟹 C、臭虫 D、蚯蚓 4、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他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5、下列哪个不是蝗虫头部具有的器官() A、感觉器官 B、视觉器官 C、取食器官 D、运动器官 6、动物界中种类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7、河蚌外套膜的作用是()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 C、能使贝壳和闭 D、保护和形成贝壳 8、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9、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0、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1、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2、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3、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4、田螺、河蚌、蛞蝓等动物属于() 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5、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6、蜜蜂和()的亲缘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蚂蚁 17、关于蝗虫的“气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出的窗口 C、与听觉有关 D、与生殖有关 二、填空题 18、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__________色,这 是一种_____ 以适应环境。(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共有____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 _____________。 (5)蝗虫的翅共___________对,是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 器官 19、下图为河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水底,经常是________端插入泥沙中行走。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__。 (3)贝壳是图中的[],它的最内层是____________由 图中[]的分泌物形成。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 2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实验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重点 1. 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 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 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旧换新,复习软体动物导入。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节肢动物, 1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昆虫 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 (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 8 对气门,前 4 对吸气,后 6 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 3)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 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昆虫需要定 2 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

【八年级】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人教版1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

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其中,教材分析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教材分析。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且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他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这一节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为了使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两类动物的区别及其适应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我恰当点播适时引导,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我希望能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余时间合作收集、整理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示美丽多样的贝壳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思考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坚硬的贝壳是否会妨碍他们的运动等问题,由此引入软体动物的教学主题。在讲完软体动物主题后,展示虾、蟹、蝗虫、蝉等图片,让学生在复习刚刚学过的软体动物的特征的同事,思考这些动物是否为软体动物,它们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易于理解课本内容;采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软体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缢蛏、蜗牛和乌贼等活体材料;在节肢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虾、蟹的活体材料及蝗虫、蝉、七星瓢虫等的标本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对材料进行观察、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交谈,在讨论中以讨论导向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的内容,通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Volume 1 teaching design of arthropod 3 and 3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造物体及人 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本教案 根据自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 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四类 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 础上,教材最后介绍了人类对虾和蟹的利用,体现了人和动物的 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节课拟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展开: 1.利用求同比较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寻找它们的 共同点,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2.利用求异比较法,请学生寻找各种动物的不同点,进行整 理归类,得出最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

蛛形类。 3.通过人人动手画甲壳类动物虾和蟹的洄游规律的示意图,使知识变得形象、简单。 二、课时按排 本节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 3.了解虾和蟹的洄游规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2.初步接触作图法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使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2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 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 ③④。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都有三对足 2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 .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 、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

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