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

热分析
热分析

DSC 热分析方法简介

Interpretation of DSC curves Practice: The 15 diagrams on the next pag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effects:§melting §crystallization, cold crystallization §evaporation, vaporization, drying §solid-solid transition §polymorphic transitions via the liquid phase §glass transition §oxidation §curing, polymerization, polyaddition §decomposition §initial deflection §artifact, mechanical disturbances Write down the effects on the curves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each substance is.

Diagram 1 Clear liquid Diagram 2 White powder Wg^-1-0.030 -0.025°C 299.5 300.0 300.5 mW 5°C 292 294296298300302304306308^exo Interpretation DSC 216.11.2000 17:43:26 MSG MT: G. Widmann System e R TA METTLER TOLEDO S Diagram 3 White powder, heated to 200 °C and shock cooled to ambient mW 10°C 120130140150160170180190 ^exo Interpretation DSC 310.11.2000 17:31:50 MSG MT: G. Widmann System e R TA METTLER TOLEDO S

超越概念听力第二单元

PASSAGE1 A study reported that life expectancy has fallen or is no longer increasing in some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ituation is worst among poor people in the southern states, and especially women.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s say it is largely the result of increases in obesity, smoking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They also blame differences in health services around the country. In 2006, a study found that only 4% of elementary schools provided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all year for all grades.This was true of 8% of middle schools and 2% of high school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22% of all schools did not require students to take any P.E. Charlene Burgeson i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he says one problem for P.E. teachers is that schools are under pressure to put more time into academic subjects. Also, parents may agree that children need exercise in school. Yet many parents today still have bad memories of being chosen last for teams because teachers favored the good athletes in class. But experts say P.E. classes have changed. They say the goal has moved away from competition and toward personal performance, as a way to build a lifetime of activity. These days, teachers often lead activities like weight training and yoga. Some parents like the idea of avoiding competitive sports in P.E. class. Yet others surely dislike that idea. In the end, schools may find themselves in a no-win situation. 参考译文: 2006年,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的小学全年给所有年级的学生安排了每日活动时间。8%的初中和2%的高中学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调查还发现, 22%的学校根本就不要求学生参加体育课。 Charlene Burgeson是全美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的执行理事。她说,体育老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学校在重压之下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文化科目。 另外,家长赞同孩子在学校进行锻炼。但因为老师通常青睐体育好的学生,很多家长至今保留着班级里分组时最后才被挑选上的不愉快的记忆。 然而,专家说体育课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说体育课的目的从竞技转为个人表现,而把其当作一种建立终身运动的方法。现在, 体育老师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如负重训练和瑜伽之类的锻炼。 一些家长支持不在体育课里教授竞技体育的想法。但另一些家长却完全不赞同。结果,学校可能会处于一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处境。 Health and Fitness----To A Healthier and Stronger Life! Health and Fitness' is dedicated to all those who wants to have a better health for a better life. A fit body leads to a healthy mind and a healthy mind would in turn have a wealthy soul! So, the aim is to provide with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to achieve a healthy and wealthy body and soul.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类技术。该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要承受程序控温的作用,通常指以一定的速率升(降)温。其二,要选定用来测定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是热学的、力学的、声学的、光学的以及电学的和磁学的等。其三,测量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要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可用各种热分析方法跟踪这种变化。表1中列出根据所测物理性质对热分析方法的分类。其中以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的历史最长,使用也最广泛;微分热重分析(DTG)和差示扫描置热法(DSC)近年来也得到较迅速地发展。下面简单介绍DTA、TG和DSC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表1热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差热分析(DTA)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一般说来,相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图1为差热分析装置示意图,典型的DTA装置由温度程序控制单元、差热放大单元和记录单元组成。将试样S和参比物R一同放在加热电炉中进行程序升温,试样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着焓的改变,从而使它与热惰性的参比物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差热分析中温差信号很小,一般只有几微伏到几十微伏,因此差热信号经差热放大后在记录单元绘出差热分析曲线。从曲线的位置、形状、大小可得到有关热力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1.DTA的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如图Ⅱ-3-1所示。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进行程序升温,以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则它们的升温曲线如图Ⅱ-3-2所示。若以对t作图,所得DTA曲线如图Ⅱ-3-3所示, 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图Ⅱ-3-1差热分析的原理图 II-3-1 差热分析的原 理图图 II-3-2试样和参 比物的升温曲线 1.参比物; 2.试样; 3.炉体; 4.热电偶(包括吸热转变) 图Ⅱ-3-3 DTA吸热转变曲线 T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S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m是反应物的质量,ΔH是反应热,g是仪器的几何形态常数,C是样品的热传导率ΔT是温差,t1是DTA曲线的积分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式,它是通过运用比例或近似常数g和C来说明样品反应热与峰面积的关系。这里忽略了微分项和样品的温度梯度,并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所以它是一个近似关系式。 2.DTA曲线起止点温度和面积的测量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摘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因其使用方便,精确度高等特点,多年来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作原理,并且简要地介绍了DSC在天然气水合物、食品高聚物测定和水分含量测定、油脂加工过程及产品、沥青性能研究及改性沥青的性能评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DSC 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 简史 18世纪出现了温度计和温标。 19世纪,热力学原理阐明了温度与热量即热焓之间的区别后,热量可被测量。 1887年,Le Chatelier进行了被认为的首次真正的热分析实验:将一个热电偶放入黏土样品并在炉中升温,用镜式电流计在感光板上记录升温曲线。 1899年,Roberts Austen将两个不同的热电偶相反连接显著提高了这种测量的灵敏度,可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1915年,Honda首次提出连续测量试样质量变化的热重分析。 1955年,Boersma设想在坩埚外放置热敏电阻,发明现今的DSC。 1964年,Watson等首次发表了功率补偿DSC的新技术。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六十年代以后研制出的一种热分析方法。它被定义为: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量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vimetry)。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其主要特点是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分辨能力高和灵敏度高。由于它们能定量地测定各种热力学参数(如热焓、熵和比热等)和动力学参数,所以在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现状 2.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装置是准确测量转变温度,转变焓的一种精密仪器,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相同热条件下,在程序升降温过程中,始终保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相同。当样品发生热效应时,通过微加热器等热元件给样品补充热量或减少热量以维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差为零。加热器所提供的热量通过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作为DSC曲线记录下来。它是一种将与物质内部相转变有关的热流作为时间和温度的函数进行测量的热分析技术。 2.2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发展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差热分析(D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超越概念听力答案

Dialogue 1 Main ideas 1. This is not a naturally-occuring conversation; this is a conversation in a movie written by a film writer. 2.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s place in Ruth's home. The two speakers are friends. The first speaker's name is Barbara and the second speaker's name is Ruth. The conversation is about work related issues. Ruth doesn't like her job and is thinking of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3. Barbara feels terrible about her job while Ruth likes her job. 4. Barbara's attitude towards her job is not quite right. For her, meeting the public was tiresome and unpleasant because her attitude was cold and uncooperative, sometimes even antagonistic. 5. Narrator: It was as simple as that. For Ruth, meeting the public was pleasant because she enjoyed people and greeted them with a smile. For Barbara, meeting the public was tiresome and unpleasant because her attitude was cold and uncooperative, sometimes even antagonistic. Details and Inferences 1.F 2.T 3.F 4.T 5_F Dialogue 2 Main Idea 1. Her work came home last week and this job means their daughter's bedroom has been turned into a mini- studio and their house suddenly seems like the Bethesda bureau of NPR. In fact, she loves the fact that she is sitting at home right now. She has had a cup of coffee, and she is sitting m a very comfortable armchair. She has a home office. Despite all these, she is questioning how one can set psychological boundaries in the home to keep work from interfering, aside from a the lines are blurring. 2. The second speaker's name is Maggie Jackson. Her new book is called Balancing Work, Life and Refu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he states that "[B]ecause of technology, we are able to have our bodies at home, but our minds in a different place... You are doing work that separates you mentally from the home." She thinks that we're making the boundaries more flexible ;boundary- making is important, but we don't make enough boundaries In that sense, we are fac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dilemmas while working at home Details and Inferences 1. Maggie says, "For me, I was writing about the world of the workplace, the work/life balance, and noticing that the lines were blurring and also, at the same time at home, I was gaining the technology to be more Ilexible in my work. I could come home for dinner, put the kids to bed, finish a story or interview people in California-and I'm on the East fhme, I felt as though my work was seeping and leaking and bleeding into the rest of my house."}} JQ`llcIt supports Maggie's

热分析的基础与应用

热分析的基础与分析 SII·Nano technology株式会社 应用技术部大九保信明 目录 1.引言。。。。。。。。。。。。。。。。。。。。。。。。。。。。。。。。。。。。。。。。。。。。。。。。。。。。。。。。。。。。。。。1 2.热分析概要。。。。。。。。。。。。。。。。。。。。。。。。。。。。。。。。。。。。。。。。。。。。。。。。。。。。。。。。。1 2-1热分析的基本定义 2-2热分析技术的介绍 2-3热分析结果的主要 3.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3 3-1 差热分析DTA原理 3-2 差热量热DSC原理 3-3 热重TG 原理 3-4 热机械分析TMA原理 4.应用篇。。。。。。。。。。。。。。。。。。。。。。。。。。。。。。。。。。。。。。。。。。。。。。。。。。。。。。。。。。。。7 4-1DSC的应用例 4-1-1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分析 4-1-2聚苯乙烯的融解温度分析 4-1-3比热容量分析 4-2TG/DTA的应用例 4-2-1聚合物的热分析测定 4-2-2橡胶样品的热分析测定 4-2-3反应活化能的解析 4-3TMA的应用例 4-3-1聚氯乙烯样品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4-3-2采用针入型探针对聚合物薄膜的测定 4-3-3热膨胀,热收缩的异向性解析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

1.前言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热分析方法研究的历史较为久远,1887年,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就着手研究差热分析,1915年,我国的本多光太郎开创了热重分析(热天平)。之后,随着电气、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的发展,热分析仪器迅速地得到了普及,加之,由于最近该仪器的自动化、计算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热分析技术已作为通用的分析技术之一已被广泛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涉及众多领域,以化学领域为首,热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起初,在这些领域中,热分析主要用于基础性研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扩大,现已被用于应用开发、材料设计,以及制造工序中的各种条件的研究等生产技术方面。近年来,在日本工业标准/JIS等的试验标准、日本药典等的法定分析法中有些也采用了热分析技术。同时,在产品的出厂检验、产品的验收检查等质量管理、工艺管理领域,热分析也已成为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作为热分析技术的最常用的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差热分析(DTA)、差热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及热机械分析(TMA)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测量技术的典型应用示例。 2.热分析的概要 2-1 热分析的定义 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ICTA)的定义,热分析为: 热分析技术是在控制程序温度下,测量物质(或其反应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一类技术。 图1为根据该定义制作的热分析仪器的示意图。所谓热分析是指,如图1所示将试样放入加热炉中,检测使温度发生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性能变化的方法。根据要检测不同的物质性能的变化,热分析技术可以分类为几种不同的热分析技术。 图1热分析仪器的示意图

超越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超越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超越的引证详解 高远;高超。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宋叶适《胡壡名说》:“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熟读太白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 老舍《四世同堂》四八:“他不是个哲人,他没有特别超越的胆识,去斥责日本人。” 超过;胜过。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圣敬日跻,超越周成。” 宋叶适《与赵丞相书》:“盖前日之忝窃科第,视其等伦,已超越甚矣。” 清刘大櫆《序》:“宗伯以诗名海内,其持论颇严,而黄子特见褒评,固知黄子之超越侪流。”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各业的作坊,规模之大,也超越了前代。” 跨过;越出。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常有超越江湖吞吴会之志。” 《法苑珠林》卷九五:“除去烦恼垢,超越生死海。”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跳越;跳跃。常用以谓习武。 汉桓宽《盐铁论·和亲》:“丁壮弧弦而出鬭,老者超越而入葆。” 唐康骈《剧谈录·田膨郎》:“勇力过人,且善超越。” 《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才过都门,即从平地超越登车,疾如飞鸟。” 轻疾貌。 《文选·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注:“超越,轻疾貌。” 越级提升。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惟陛下绝慢游之戏,念官人之重,割超越之恩,慎贯鱼之次,以慰遐迩愤怨之望。”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因缘运会,超越不次。” 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二》:“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超越造句 1、他的智慧、学识超越他的年龄。 2、这位工人的行为超越了职责的要求。

量热仪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量热仪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1.检查点火失败的步骤及原因分析 (1)首先检查试样是否已经燃烧完,如果已经烧完,通常称为假失败。其原因可能是: ---搅拌电机坏 ---搅拌电机轴与搅拌固定螺丝松了,引起电机转,搅拌杆不转 ---固定搅拌叶片的螺丝松了,杆转,叶片不转 ---探头的铂电阻移到探头的中部或上部了 ---探头未插入内桶(电脑量热仪) ---点火板出故障,试验一开始就点火(还没有到点火的时候已经把试样燃烧完了)---探头与测温卡连接接触不好,或探头线有折断处,或探头坏 ---测温卡坏 (2)如果点火丝已烧断,而试样没有烧着,或者点火丝熔在苯甲酸中,但苯甲酸未烧着,其原因可能是: ---点火丝没有绑紧 ---点火丝离试样太远 ---充氧时,试样被打湿 (3)如果点火丝未烧断,则将桶盖打开,将一根点火丝捆在两点火电极上,运行程序,在硬件调试中点击点火按钮,看点火丝是否烧断? A:如果点火丝烧断,则点火失败的原因一般在点火电极与氧弹的连接处或氧弹本身,其可能性的原因有: ---点火电极表面有一层氧化层,使接触电阻太大 ---氧弹盖有一层氧化层,使接触电阻太大 ---点火电极的连接弹簧弹性不够 ---氧弹内的挡火板与电极杆短路 ---点火丝未捆紧 ---氧弹本身的连接处连接不好 B:如果点火丝未烧断,则说明控制部分到点火电极之间出了问题,这时可能的原因有: ---点火电极在桶盖夹层中断路或短路 ---点火板损坏 2.桶漏水(即地面或工作台面有水) 原因:解决办法: (1)滤网被脏物堵住取出滤网清洗 (2)放水孔螺帽未拧紧拧紧螺帽 (3)外桶的焊嘴与接管处不严插好接管 (4)内桶底焊嘴与接管处不严插好接管 (5)桶焊接处漏水重新焊好 3.外桶泵不满水(即不溢流)

ANSYS热分析指南与经典案例

第一章简介 一、热分析的目的 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 热分析在许多工程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内燃机、涡轮机、换热器、管路系统、电子元件等。 二、ANSYS的热分析 ?在ANSYS/Multiphysics、ANSYS/Mechanical、ANSYS/Thermal、ANSYS/FLOTRAN、ANSYS/ED五种产品中包含热分析功能,其中 ANSYS/FLOTRAN不含相变热分析。 ?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 ?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三、ANSYS 热分析分类 ?稳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瞬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随时间明显变化 四、耦合分析 ?热-结构耦合 ?热-流体耦合 ?热-电耦合 ?热-磁耦合 ?热-电-磁-结构耦合等

第二章 基础知识 一、符号与单位 W/m 2-℃ 3 二、传热学经典理论回顾 热分析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 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质量的流入或流出〕 PE KE U W Q ?+?+?=- 式中: Q —— 热量; W —— 作功; ?U ——系统内能; ?KE ——系统动能; ?PE ——系统势能; ● 对于大多数工程传热问题:0==PE KE ??; ● 通常考虑没有做功:0=W , 则:U Q ?=; ● 对于稳态热分析:0=?=U Q ,即流入系统的热量等于流出的热量; ● 对于瞬态热分析:dt dU q = ,即流入或流出的热传递速率q 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 三、热传递的方式 1、热传导 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热传导遵循付里叶定律:dx dT k q -='',式中''q 为热流

ANSYS热分析

第一章 简 介 一、热分析的目的 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 热分析在许多工程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内燃机、涡轮机、换热器、管路系统、电子元件等。 二、ANSYS的热分析 ?在ANSYS/Multiphysics、ANSYS/Mechanical、ANSYS/Thermal、ANSYS/FLOTRAN、ANSYS/ED五种产品中包含热分析功能,其中 ANSYS/FLOTRAN不含相变热分析。 ?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 ?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三、ANSYS 热分析分类 ?稳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瞬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随时间明显变化 四、耦合分析 ?热-结构耦合 ?热-流体耦合 ?热-电耦合 ?热-磁耦合 ?热-电-磁-结构耦合等

第二章 基础知识 一、符号与单位 项目 国际单位 英制单位 ANSYS 代号 长度 m ft 时间 s s 质量 Kg lbm 温度 ℃ o F 力 N lbf 能量(热量) J BTU 功率(热流率) W BTU/sec 热流密度 W/m 2 BTU/sec-ft 2 生热速率 W/m 3 BTU/sec-ft 3 导热系数 W/m-℃ BTU/sec-ft-o F KXX 对流系数 W/m 2-℃ BTU/sec-ft 2-o F HF 密度 Kg/m 3 lbm/ft 3 DENS 比热 J/Kg-℃ BTU/lbm-o F C 焓 J/m 3 BTU/ft 3 ENTH 二、传热学经典理论回顾 热分析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z 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质量的流入或流出〕 PE KE U W Q Δ+Δ+Δ=? 式中: Q —— 热量; W —— 作功; ΔU ——系统内能; ΔKE ——系统动能; ΔPE ——系统势能; z 对于大多数工程传热问题:0==PE KE ΔΔ; z 通常考虑没有做功:0=W , 则:U Q Δ=; z 对于稳态热分析:0=Δ=U Q ,即流入系统的热量等于流出的热量; z 对于瞬态热分析:dt dU q = ,即流入或流出的热传递速率q 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 三、热传递的方式 1、热传导 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

美学串讲第4-5章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1、选择题:柏拉图就曾经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书206页) 2、选择题:柏拉图的“回忆说”则显然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书207页) 3、选择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书207页) 4、简答题:审美经验与美感含义的区别是什么?(书217页) (1)首先,美感仅仅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因而如果把两者等同起来,就是对审美经验做了片面化的理解; (2)其次,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因而把审美经验等同于美感,就是只对审美经验做了静态化的理解; (3)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5、论述题: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书220-234页老师说此题为重点)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可以说,非理性的直觉是比理性更高的认识能力,从这一立场出发,才可以确定审美经验的真理性地位,才可以认识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1)直观性。①“感性直观性”。是指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②另一方面是“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2)非功利性。审美经验具有的非功利性,是由2个方面决定的。①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是涉及到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会产生功利性的作用,因为任何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纯粹形式是不可能成为理想审美对象;并且主体一定会受到对象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启迪作用。 这种功利色彩的侵染使得审美经验不再那么纯粹和自由,但使其变得更为丰富和重要。 (3)超越性。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②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③审美经验还能实现 冲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6、选择题: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书234页) 7、简答题:简述审美活动中产生通感的原因是什么?(书235-237页) (1)感觉的社会化是感觉出进入审美活动的基础。 (2)审美感知具有一系列的自身特点。①首先,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当然具有自己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动的特点。②其次,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③审美感知重视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热分析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热分析部分)复习题 一、简答题(7*2分) 二、论述题(8*3分) 三、应用题(15分选作) 一、简答题(7*2分) 1.何谓热分析?请解释“程序温度”,“物质”和“某一物理性质”的含义,常用的热分析仪器。 热分析是测量在受控程序温度条件下,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组技术。“程序温度”是指把温度看作是时间的函数,设计出实验所需要的温度程序。“物质”是指试样本身和试样的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某一物理性质”包括质量、热焓变化、温差、尺寸、机械特性、光学特性、电学特性等。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静态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2.分别写出DTA,DSC,TG,TMA,DMA的定义,方法原理及主要应用范围。 (1)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 我们把测量的物质称为试样,选取在测量的温度范围内,所测物理性质为热惰性的物质作为参比物,即这种物质在此温度范围内,要测定的物理性质变化小而平稳,成线性变化,不存在突变。如果样品温度为TS,参比物温度为TR,则我们所得到的DTA曲线纵坐标为ΔT= TS - TR 。ΔT为正表示放热反应,ΔT为负表示吸热反应。由此可显示出与热量相伴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使用领域 1:DTA常用来测定物质的熔化、金属与合金的相变、高聚物玻璃转化的温度。2:DTA 可以对物相进行定性分析3:可以使用DTA进行煅烧生产过程模拟。 (2)DSC法是在DTA原理的基础上发展派生而来的。它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技术。 (3)热重分析TG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简称TG。如果在程序升温的条件下不断记录试样重量的变化,即可得到TG曲线(图1a)。一般可以观察到二到三个台阶。 主要应用:研究热稳定性、进行高聚物的剖析与鉴定、研究高聚物裂解反应动力学和测定活化能 (4)热机械分析:在程序温度控制下,对一物质施加非振荡负载,测量物质的尺寸变化(形变)、应力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的技术称为热机械分析。 静态热—力法是对物质施加一定的负荷,测定其形变大小的方法。 应用1. 就一个方法的单性功能而言,TMA曲线的“指纹”性优于DTA或DSC。 2. TMA曲线测得的各种性质,如线膨胀系数(CTE)、热收缩率(ST)和收缩力(SFT)正是纤维应用时所涉及的重要性质。 3. TMA可以检测Tg和Tm等物理相变的温度。 4. 一个重要的应用是收缩动力学和收缩力现象的研究。它是纤维TMA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5)所谓动态力学是指物质在变负载或振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松弛行为。DMA就是研究在程序升温条件下测定动态模量和阻尼随温度的变化一种技术。 应用:1.Tg的测定2.共混高聚物相容性的测定3.增塑对高聚物DMA曲线的影响4. DMA法研究高聚物在Tg以下的分子松弛运动5. 用DMA方法测定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6. 高聚

审美超越

浅谈审美超越 摘要:审美超越是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目前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共同面对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析,有助于我们审视它的意义,反思其缺点,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丰富与发展提出新思路。同时,审美超越也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可以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这对于目前人们重物质利益追求,对内在精神追求日益贫乏的现状的改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超越自由理性 一、关于审美超越问题 审美超越问题并不是现在才被人们提出来,这个命题在西方可以算是源远流长。柏拉图就以可知不可见的理念超越现实世界,发出“没事难得”的感叹,提出:现实中没有真正的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诗比历史更哲学”的超越途径。此后,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从未停止关于审美超越问题的思考。 审美超越问题在中国也是备受关注。形成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两大学派,后实践美学是在对实践美学的反思和批判中产生的,主要包括了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潘知常的生命美学。这两大学派争论的一大焦点也是审美超越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对物质利益追求,忽视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们的内在精神却日益贫乏,鉴于这种情况,重提审美超越问题是必要的,对今天建构精神世界有其现实意义。 二、何为审美超越 要知道审美超越是什么,那么,首先要对“超越”这个概念有所了解。“超越”问题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所谓超越,就是对主客二分的关系的超越,因而也就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精神的超越。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暂时的存在。但是人在精神上有一种趋向无限、趋向永恒的要求,所以超越是人的本性。超越是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人只有超然于实践活动所特定的视界,才可能进入到审美

热分析的基本参数与概念

R E P O R T Executive Summary

R E P O R T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3 1.1 基本参数介绍 . (3) 2 Activities ................................................................................................................... 4 2.1 Theta-ja (θja)Junction-to-Ambient (4) 2.1.1 测量方法 .................................................................................................... 4 2.1.2 节温计算公式 (6) 2.2 Theta-jc (θjc) Junction-to-Case (6) 2.2.1 测量方法 .................................................................................................... 6 2.2.2 节温计算公式 ............................................................................................. 6 2.2.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7) 2.3 Theta-jb (θjb) Junction-to-Board (7) 2.3.1 测量方法 .................................................................................................... 8 2.3.2 节温计算公式 ............................................................................................. 8 2.3.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8) 2.4 Ψ的含义 (9) 2.4.1 Ψjb ............................................................................................................. 9 2.4.2 Ψjc . (9) 2.5 各种封装的散热效果 (9) 2.5.1 TI PowerPAD 封装的使用注意事项 (10) 3 Results ................................................................................................................... 12 3.1 关于θja θjc ΨJB , ΨJT 使用问题 (12) 4 Discussion .............................................................................................................. 12 4.1 热仿真软件的使用 (12) 5 Conclusions ........................................................................................................... 12 5.1 ............................................................................................................................. 12 6 Abbreviations, Definitiones, Glossary ..................................................................... 13 6.1 ............................................................................................................................. 13 7 Version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