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分析

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分析
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分析

2009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 分析

张梅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认清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因素和外部条件,准确反映旅游资源的

整体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将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为旅游客

源市场定位奠定基础,促进漳州市的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漳州市历史街区;开发价值;SWOT 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8X (2009)02-24-04

一、漳州市历史街区相关概念界定

建设部于1985年提出了“历史性传统街区”的概念:“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也应予以保护,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在此基础上,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也规定了“历史街区”的概念,指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1]漳州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位于唐宋漳州古城的城市发展轴上,作为闽南传统街区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域便是漳州市香港———台湾路历史街区。2004年9月1日,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

(一)漳州市历史街区的研究回顾

从研究范畴来看,陈丽玲认为旧城历史街区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主体区域,是漳州历史风貌最为集中的区域。它及周边区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乃至民国初期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骑楼、竹竿厝、闽南大厝等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城格局和街巷体系,包容了老漳州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文化信仰和多样性的人文活动,展示着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从研究内容来看,余强探讨了厦门、漳州、泉州的骑楼风貌,分析了漳州红砖民居骑楼的历史渊源与特征;曹阳研究了在《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规划》的实施下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和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的平衡方式;刘建平、张群探索了历史街区特色形成的原因和价值。陈跃鸿、谢伟宏从政府的角度提出历史街区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整治方式。

(二)漳州市历史街区研究范畴界定

本文漳州市历史街区范围界定为北京路以西、钟法路以东、新华西路西段(钟法路—中山公园)—太古桥以南、九龙江以北的区域。而本文研究的历史街区范围则界定为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福建省政府于2002年批准通过的《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所确定的“一区三线两片”中的“一区”,它指

〔收稿日期〕2009—02—19

〔作者简介〕张梅(1978~),女,湖北省建始县人,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旅游专业讲师,管理学硕士。

〔基金项目〕漳州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SS0703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No.2.2009(总第72期)(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72

第2期

张梅: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分析

唐宋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此区域的意义在于:这片区域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主体区域,它的历史气氛最为浓厚,也保留的较为完整。不仅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古民居建筑,也是民俗用品、传统小吃、木版年画和传统曲艺芗剧、锦歌等民间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3](三)漳州市历史街区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街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的考察和人文层面的考察。物质形态的考察研究方法主要是由对漳州市历史街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景源评价得到结论。人文层面的考察主要通过对漳州市历史街区的SWOT分析考察历史街区的现状,以及对历史街区的发展定位进行探讨。

从具体方面看,对漳州市历史街区的SWOT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实际数据得到的。而对历史街区的景源定性定量方法主要是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地考察景源,进行问卷调查,做出的景源分类、分层与资源评分得到最后的结论。同时,还使用了对历史街区进行发展定位探讨的方法,而使文章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总体上本文的研究路线是:景区SWOT分析→景源定性分析→景源定量分析→发展定位探讨。

二、漳州市历史街区开发价值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对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的分析,是当今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战略”分析法。通过对漳州市历史街区进行SWOT分析,了解历史街区的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趋势和走向(O)和外部环境的威胁(T),为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指明方向,起到基础规划的作用。[4]

(一)漳州市历史街区的优势(Strength)分析

历史文化。漳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还有两座古牌坊及文庙等国家级文物,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建筑特色。历史街区拥有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3大类古民居建筑,[5]以及“天益寿”老药铺、大同文具店等沿街老字号店铺招牌20余处。

区位优势。漳州位于中国大陆东海缘的陆海交汇处,水陆两栖交通十分便利,与厦门、汕头两个特区相毗邻,也是厦漳泉金三角的重要一环,具有作为短途客源市场的优势,而历史街区位于漳州城区中心,交通便捷,可通达性也很强。对漳州存在着核心位置旅游区的辐射作用。[6]

交通优势。从外部环境来说,漳州拥有三条高速公路直达福州、龙岩和汕头,有众多优良港湾,水运便利,距厦门高崎机场也仅有56公里,车程在1小时之内,交通通达性好。

对台优势。漳州市是福建的重点侨乡之一,对台优势突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

发展环境。漳州市对旅游业极为重视,对历史街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历史街区修缮改造工程,保护了历史风貌,达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劣势(Weakness)分析

旅游资源。历史街区内的旅游资源较为单一,同时也缺乏名牌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开发深度也不够。

区内情况。街区内建筑密度较高,路面较窄,交通混杂,缺少停车空间与休憩空间,不利于防灾疏散。台湾-香港路商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当时成为了漳州市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繁华,经营环境变差,客源日趋萎缩。[7]

(三)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客源地经济。福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全国前列,消费需求保持着较快增长。从福建统计局得到的数据显示,1-3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8.69亿元,增长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当月实际增长18.5%,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8.54亿元,增长

2009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90.16亿元,增长14.2%。而从2008年1-7月的漳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来看,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51亿元,消费支出达到6334亿元,与上期相比增长了12.0%。在此类客源地的经济表现来看,客源地的出游能力较强。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漳州城镇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势头旺盛,旅游需求增长在各类需求中增长最快。

政府支持。漳州市政府在资金、税收、人才方面均给予漳州市旅游业较大的支持。从漳州市2008年1-7月的财政支出来看,一般公共服务的比重是最大的,金额为80209万元,同比上期增长了19.9%,因此也为漳州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四)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威胁(Threat)分析

客源市场竞争。漳州与厦门、泉州、汕头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毗邻,漳州市的一些主要旅游资源如滨海、宗教、山林都与厦门、泉州、汕头有很大的相似性,漳州作为一个农业城市,无法在经济上支持城市形象,而使漳州处于这些城市的阴影之中。而漳州的对台优势并不能威胁到同样拥有对台优势的厦门与泉州,因此也削弱了漳州的客源市场竞争力。

同类资源竞争。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不仅没有开设门票销售,也没有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产品销售系统,因此历史街区的旅游地形象并不明显,同时市场起步晚,短期内也不容易形成固定的市场。而厦门、泉州、汕头等城市作为漳州旅游地的竞争对象,也同样拥有古城、古街类人文旅游资源,如厦门的水口湖坂古街,泉州的崇武古城、上涌古街和中山路,龙岩的彭坊古街,莆田的古谯楼历史街区,福州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古街区和马尾船政古街等。放眼全国,也拥有云南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安徽黄山的屯溪老街、江苏镇江的西津渡古街、四川成都的锦里古街等古城、古街,削弱了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吸引力。

三、结论

通过罗列漳州市历史街区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和威胁,将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相组合,形成了SO、ST、WO、WT四种策略:

①SO策略(增长型战略)

将历史街区的优势与机遇相组合,可以发现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是对旅游者的重要吸引物。漳州市的客源地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历史街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获得了更有发展力的空间。对台优势的凸显,可以为历史街区增加客源量,提高知名度,从而获得政府支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个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了整体方面的研究视角,可以为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②ST策略(多种经营战略)

将历史街区的优势和威胁相组合,可以发现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及对台优势在同类资源竞争的威胁中显得底气不足。从这个角度出发,ST策略讲究的多种经营战略实际上是以不改变产品特质,同时增加历史街区吸引力的正面竞争手法。这个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例如从漳州市历史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和发展环境来说,将历史街区加入到短途旅游甚至长线旅游的景点中去,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③WO策略(扭转型策略)

将历史街区的劣势和机遇相结合,可以发现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劣势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抓住机遇来弥补的,这个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以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和区内情况为重点,政府支持的机遇的可能性也在逐步的提高。同时,客源地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漳州市经济的发展,使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市场化程度增强,达到深度开发的目的,从根本上扭转历史街区的面貌,磨砺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

④WT策略(防御性策略)

第2期

参考文献:

[1]郭玉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初步研究———

以陕西省汉中市东关正街为例[R].陕西: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2005.[2]陈跃鸿,谢伟宏.漳州:规划创新,保护历史街区[J].城乡建设,2006,(8):14-17.

[3]陈丽玲.漳州市旧城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4]沈文馥.旅游地形象塑造与旅游地营销策略———

以漳州旅游市场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97-107.[5]余强.闽南三地小城镇骑楼风貌展[J].小城镇建设,2005,(4):62-65.

[6]林惠滨.开发漳州市旅游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93,(7):38-40.

[7]曹阳.历史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共赢———

漳州市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实践探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28-32.SWOT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 Blocks of

Zhangzhou City

ZHANG Mei

Abstract:Through tourism resourses evaluation of Zhangzhou City,this article finds out the factors and exterior conditions for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embodies its overall value in a proper way,which aims at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fully exploring the value of tourism of historic blocks of Zhangzhou City,laying a foundation for its tourist market orientation as well as fostering the tourism of Zhangzhou City.

Key Words:historic blocks of Z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conditions ;SWOT analysis

将历史街区的劣势与威胁相结合,可以发现漳州市历史街区的威胁本质上说是劣势的延伸体现。旅游资源的单一和缺乏市场化使得漳州市历史街区在同类资源竞争中吸引力不强,区内情况的恶化也同样削弱了历史街区的竞争力,从而在客源市场竞争中可能败北。从WT 策略的角度看,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这就要求历史街区提高市场化程度,改善区内情况,以更优质的旅游吸引物来争取客源市场。这个策略从微观角度出发,着眼具体的部分来解决历史街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较为可行的。

总而言之,在对漳州市历史街区进行的SWOT 分析最后得出的策略中,从宏观角度采取SO 策略,微观角度使用WT 策略,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在防御的前提下发展,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组合战略。

〔责任编辑郑镛〕

张梅:漳州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的SWOT 分析

旅游行业SWOT分析

中国的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应用模型的解释和描述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 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PEST分析 1. 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等旅游业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式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段提高,旅游业发展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收入投入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去,作为满足人们目前需求的旅游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也在大力鼓励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交通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完整word版)浅谈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正文 1平江路历史街区 1.1历史街区的概念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即“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我国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概念的:“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因此,历史街区一般指在古城镇中, 历史遗迹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1.2平江路历史街区 1.2.1平江路历史街区简介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长是1606米,两侧的横街窄巷很多,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港、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1.2.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 至今仍保持着河路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座—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等,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迹 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2.1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历史街区需要保护和发展,但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急需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财政,这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城市往往难以维系。国家虽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但相对于大量的历史街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业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欧洲很多国家的老城往往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我国丽江既无工业也没有其它产业,整个城市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旅游业之上。从此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历史街区必须经过保护和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一些有条件的历史街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历史街区的特色,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

平潭旅游的SWOT分析

、平潭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 区位优势: 平潭岛西临福泉厦旅游金三角,东濒台彭经济繁荣区,扼太平洋西部,居南北"海上走廊"的中部要冲,为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接洽点,处于福建沿海大开放地带的前沿,是福州闽江金三角经济圈南冀的突出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必使平潭岛得到广阔的经济辐射和客源辐射,为平潭旅游业的全面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2) 资源优势: 根据中科院地理所专家评定:平潭的旅游资源个性鲜明、奇特度大、生态环境优越、旅游环境容量大、专题旅游内容多、特色旅游功能强、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旅游景观丰富。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为平潭旅游资源的两大特色,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具体分析如下: A.景源类型丰富多彩。平潭景源可分为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两大类,类容涉及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和胜迹与风物等六中类、三十二类小类。 B.主体突出、个性鲜明。平潭旅游资源主要以精新迷人的海滨沙滩和奇特多趣的海蚀地貌闻名于世。 a.精新迷人的海滨沙滩 全县海岸线中有30多公里为优质沙滩,其中海坛湾、坛南湾、三岐澳三大海滨沙滩,沙白滩缓,风清浪柔,腹地起伏,森木葱茏,环境清幽,不仅超过三亚、北海、青岛、大连等城市的海滨沙滩质量,位列我国同类景源前列,甚至可与夏威夷和巴厘岛等国外一些著名的海滨沙滩相媲美。 b.奇特多趣的海蚀地貌 平潭岛海蚀地貌得天独厚,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洞、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奇特多趣。最为突出的是海涛震天、神秘诡变的“东海仙境”;比乐山大佛大四倍、浑身赤裸、形体逼真、如一天神横卧海中的“海坛天神”;外型高大、如帆船漂浮海面的“泮洋石帆”。此三大景观被中科院地理所专家誉为“海坛三绝”,为“不可替代的垄断性景观”。 C.已形成层次分明的旅游体系 平潭现已规划出6个风景游览区、2个海滨度假区、1个风景恢复区、 1个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和16个独立景点,共128个景点,其中一级景点(国家级风景区)8个、二级景点23个、三级景点57个,四级景点40个,构成层次分明的风景旅游体系。 D.开发潜力巨大,旅游产品多样。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以往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案例总结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1引言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调查分析

对平潭岛的调查分析 平潭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有史以来就是大陆联系台湾的重要桥梁之一,改革开放后更成为两岸经贸交流的主要中转站。从地缘、人缘、商缘优势和区域辐射能力、对台窗口形象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平潭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殊性和重要的战略区位。下面对平潭岛的区位条件、优势、劣势和不足作出分析,并给予建议。 一、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平潭岛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2008年末总人口38.47万人,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人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一。其主岛海坛岛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为邻,南靠莆田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基础设施建设中,2008年运输邮电的状况为:邮路单程长度108 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65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08公里。 2. 气候、水域、地势地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年平均气温19.6 ℃,日照1919.7 小时,降水量1172mm,风速6.9米/秒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多为东北风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地域奇特,山石居多。 3. 行政区域 平潭岛属福建省福州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全县辖7个镇(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8 个乡(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200 个居委会、行政村。 4. 物产资源 平潭富含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等,花岗岩储量约8 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0 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5 .经济产量 2008年平潭地区生产总值60.4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28 亿元,第二产业中工业4.99 亿元,建筑业4.80 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0.42 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0.99亿元,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为2:9。200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6 千公顷,粮食作物5.65 千公顷(春收、夏收、秋收的粮食播种面积比例为8:4:101),非粮作物7.91千公顷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26064吨) 油料(9120 吨) 水果(1761 吨) 肉类(6408 吨) 水产品(325586吨)。 二、独特优势 1)区位优势 平潭岛不仅扼守我国“海上走廊”台湾海峡和闽江口咽喉,是我国和太平洋西岸沿海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而且是东北亚经济区域和东南亚经济区域的联结点,是环海峡经济走廊的中心岛屿。平潭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具有对台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1978年平潭在全国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点,1981年东澳港被定为福建省最早设定的4个台轮停泊点之一,1992年南中港被增辟为平潭第二个台轮停泊点。同时,平潭位于福建省北部,与台湾地区有良好交流合作基础,设立两岸自由综合实验区,还有利于改善福建省对台长期以来“南强北弱”的局面,进而增强和改善福建对台合作的整体实力和总体格局。 2)交通优势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价值难以界定,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2.2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使旅游开发陷入困境。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产权归属相当复杂,其管辖关系涉及到多个政府或行业机构。大致有:私产、公产、单位自管产三种类型。其中私产的构成十分复杂,分为经租房、标准租私房和房改房三种特殊类型,经租房、标准私租房的房主拥有产权,但很多却无力要求租户腾退房屋,没有实际使用权。在实际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如果不能界定其产权所属,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旅游开发无法正常进行。 (二)建筑的居住用盲目修建影响审美价值。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的居住便利。多数传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国道以及现在正在村子里兴修的314国道与315国道的连接线构成了景区外部的交通网,使得帕哈太克里乡的可进入性极强; (二)资源优势 ①从空间环境来看,帕哈太克里乡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生态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从自然资源特色来看,景区内集现代观光农业、果林、鱼塘、河滩、湿地、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克河两河交汇处风光等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状况良好。③乡村总体风格保持良好,传统风格的维吾尔民族建筑的民居被较完好的保留下来,特色鲜明。④百年水磨坊等传统的农耕方式被保留下来,农耕文化丰富多彩。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⑤农副产品十分丰富。 ⑥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多姿多彩。⑦传统饮食具有鲜明特色 (三)客源优势 一般来讲,乡村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帕哈太克里乡距离喀什市仅三公里,喀什市城市居民是其基础客源市场,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乡村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四)宏观优势 以中央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为契机,喀什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促进“一市两县”经济加速融合的宏观指导,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旅游”主题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帕哈太克里乡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邻近喀什经济特区,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业主,对投资旅游产业兴趣浓厚,资本基础的雄厚,投资机制灵活便捷,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劣势分析(Weakness) (1)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相脱节。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保存完好,但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作者:————————————————————————————————日期: ?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 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 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 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历史旧街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

历史旧街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 历史旧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对荆州三义街的保护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荆州三义街进行循序渐近式保护的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商业和旅游开发。 关键词:历史街区荆州三义街居住性街区居民参与循序渐近式改造 一、历史旧街区的概念 历史旧街区是城市发展中幸存下来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要有真实的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物质实体);要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即该地段的风貌是统一的、并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要有一定的规模,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没有严重的视觉干扰以及真实生活的存在”(建设部,1997)。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一提起老街,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不仅仅是那一幢幢老房子,更多的是对旧时那种生活场景的回忆:街道上充满着各种叫卖的吆喝声,逢年过节街坊邻居走亲访友互相串门的热闹情景。由此可知,历史街区,首先是有一定规模的片区,并有完整的历史景观风貌。其次,历史街区保存着真实的历史信息,甚至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历史街区保存的是活的文化,活的生活场景,活的历史记

忆,这才是历史街区和一般的文物建筑最大的区别。 二、荆州三义街现状 荆州古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保存比较完好的只剩下完整的城墙和护城河,城内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拆除重建,只有极少数的街区被保留下来,三义街就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三义街紧邻大北门,历史上大北门是城北的主要通道,去京师都是经由此门的三义街曾经是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非常繁荣。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北门片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城市交通更为便利的区块所取代。目前三义街街面建筑局部保存比较好,基本能够体现出荆楚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但许多私自加建的建筑质量比较差,而且采用的质量很差的现代建筑材料,和街区整体环境很不协调,破坏了街区风貌的统一。当地居民老年人比重很大,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居民对建筑改造意愿比较强烈,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善现在的居住条件。一部分居民有搬迁的意向,但大多数居民还是比较留恋这里的老街。荆州市2009年开始启动三义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并在2010年4月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国家投资项目。 三、保护更新的模式比较 国内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比较多,大概有几种比较明显的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其适用的情况,现简单分析如下。 1、商业开发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 商业开发是目前历史街区保护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商业开发提

休闲旅游业swot分析

威海休闲旅游业一.优势(Strengthes):(1)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拥有“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丰富旅游资源,即经区的44公里海岸线资源;九龙湾滨海度假会议中心;滨海旅游购物城;“无花果之乡”,举办有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三山”旅游景区,即华夏城“东方文化区”、“神游化夏”大型山水情景演艺项目、老虎山生态观光园万福博览园和凤凰山“孝”文化旅游景区书画博物馆等五个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刘公岛、西霞口、银滩、大乳山、圣水观、槎山、赤山法华寺、石岛、环翠楼公园、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等。 (2)适宜环境与气候条件。威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宜居城市和卫生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8℃,海水温度最高为28℃。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16小时,年平均湿度为60%.,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3)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威海已经培育起了以温泉、游艇、垂钓、渔家民俗等“亲海”主题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以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以梦海、神游华夏等品牌为主的特色演艺产业,以国际人居节、国际渔

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品牌节会为主中国建筑设计大奖赛、具博览会、.的节庆会展产业;同时,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其中威海温泉资源“富甲一方”,在山东省17处天然温泉中独占9处,是我国北方温泉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通过成功举办国际温泉节,威海温泉旅游吸引大批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温泉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近200家旅游商,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以及韩日俄等国外高端客源市场,对周边景区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外,威海是全国开展渔家乐旅游最早的城市,也是目前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其中2007年荣成东楮岛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海草民居建筑,是威海渔家乐旅游的代表。 (4)“小城市”优势。与邻近的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相比,作为中小城市,威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更紧凑的城市规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格局,兼具城市的便利性和乡野之趣,对于旨在享受生活、追求自然的休闲和度假者来说,这样的城市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威海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州、西到太原,我市已与多个城市实现长途客车对跑;铁路方面,开往北京与武汉的列车,实现了北上南下的格局;国际机场每天10多个航班,辐射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地;市区形成纵横贯穿的交通网络,公交和短途客运可以直抵市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6018420.html,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思洋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8期 [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6-01 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东接新乡,西邻济源。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青龙峡风景也是享有河南省唯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原第一峡谷”。神农山风景被誉为“太行精粹”,它的奇、绝、险、雄让人流连忘返。这幅犹如山水画的立体长卷是带动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以云台山为中心,各大旅游景点为辅助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以第二产业为 主转向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更新的速度也在 不断加快。老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资源,造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如何解决好 更新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与展现老城特有 气质与韵味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历史 文化街区改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1、前言 虽然在近些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历史上却一直 未被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基于追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旧的街道”则面 临被拆除和遗弃的尴尬境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道的位置往往靠近市中心 商业区(CBD),因此改造的实际费用远高于拆除重建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 因为我们没有正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潜在价值,它的品质被我们忽视了。 2、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方法(Method) 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包含着一个矛盾体:改造是对持有环境的改变,这 种改变或多或少会对原有环境造成影响,而保护是力求保持原有风貌,尽力去克 制改变。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谨慎和妥善的态度去控制这种变化进程,在促进街区繁荣的同时保护街区的地方性特征。正如林奇所言:“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 种僵化的尊敬。” 2.1挖掘和发扬街区历史文化 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归根到底是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街 区的文脉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风貌 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文明特质。例如表现出老上海 街坊邻里之间亲密关系的弄堂文化、再现老北京居民平日生活韵味的胡同和四合 院文化、展现四川人休闲、娱乐和社交的茶馆文化和巷子文化等。这种文明特质 的传承,主要是依靠街区历史建筑的表达和街区空间的展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 生活型展示。 2.2丰富和完善街区功能活动 为了使功能日益落后的历史街区在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中重新焕发活力,需 要提高街区的地区竞争力。首先是通过街区内部环境的构建,增加其硬件吸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振兴街区内部使用功能,增加功能的有效性。史蒂文 在《历史街区的复兴》中指出,这些努力包括突出街区的历史性、改变建筑现有 的功能为旅游或居住活动服务,或改善街区的文化氛围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 的开发也需要注入新的功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拉动内需。常见的做法 是以房产开发为主的引入购物、娱乐、休闲、住宿等消费产业,根据前期的消费 调查,来合理布功能配比,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功能开发也有趋同的趋势,改 变这种趋同感的方法是增强街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打造,例如新天地的店面建筑 风格是以弄堂建筑为主,而城隍庙则以庙会文化为主,建筑与店面风格应突出与 庙会相关的文化体现。 2.3修复和改善街区空间环境 有了前期的历史文化挖掘,与后期的功能组织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 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街道和环境当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通过这些物

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探析

2018·08 历史街区拥有着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以及人文情感等内在价值,它们都承载着一个城市(地域)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蕴藏人们记忆的实质环境。本文从现有的一些成功的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营造案例中汲取其采用的模式方法,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造成当今中国许多历史街区缺乏生气趋于没落的原因,并且探索如何实现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新措施和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案例的研究现状分析、整理工作,最终目的是希望能规划出可实现的有效的历史街区改造方法,让历史街区得以保护和延续。 一、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历史 过去,中国对历史街区的改造研究大多关注在如何对历史街区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层面上:周向频、唐静云于2009年发表的《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对成都当地的部分历史街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过去的一些历史街区开发模式都过于重视经济商业效益而忽略了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该文提出要按照保护与发展并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改造模式协调并存的原则,恰当地处理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周波、宋捷2011年发表的《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一文中,通过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中的发展,提出为了能使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延续,应让当地手工艺和传统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尊重和保护。 尹海洁、王雪洋也在2014年发表的《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文化之殇”》一文中对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历史街区改造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要平衡好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但是该文并未提出如何有效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发展的措施方法。 二、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 (一)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基因运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探讨研究几乎都仅偏重于文化保护或商业化消费方面,很少有将文化基因融入旅游开发产业中去,并深入综合研究的。牛玉、汪德根于2015年发表的《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 —以苏州平江路为例》一文中,提出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融合,构建历史街区“八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创新型模式。 王西涛、邵娟等同年发表的《文化基因在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以长春新民大街为例》一文中提出将传统文化与消费需求相融合的概念。该文以长春的新民大街为例,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建立了“历史街区文化基因库模型”,对长春当地的文化基因进行分析,阐述了文化基因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该文还提出在对历史街区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地的地方区域文化基因进行吸收保护,还要积极移植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与文化基因要素,使其相互融合共生。 而蔡礼彬、司玲2015年发表的《文化基因视角下青岛历史街区的活化研究》一文则是在王西涛等人构建的历史街区文化基因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历史街区进行调研考察,从而构建出青岛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库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该文提出中国历史街区普遍存在街区间连贯性不高的问题,无法凝聚出较强烈的历史氛围感,而对历史街区的开发改造就应该对其进行文化基因气场的再生工作,发掘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不断传承和丰富历史街区文化从而实现其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社会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 另有一些研究在结合文化基因和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将关注力放在如何在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又促进社会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方面。 艾丽君、沈苏彦2016年发表的《南京历史街区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一文中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访问、专家访问和实地考察的形式获得了一些数据,构建了南京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耦合系统”,并且对南京当地9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进行了社会生态环境状态和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分析,总结了在其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旅游发展程度状态下,历史街区的不同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对这两系统的耦合度研究对于大多数历史街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旅游功能系统与街区空间的融合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历史街区的旅游模式开发研究大多立足于旅游发展上,把本来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旅游型历史街区视为两个独立分开的系统来研究,而徐小波、吴必虎等于2016年发表的《旅游历史街区状态评判及其空间解读—— —以扬州“双东”为例》一文中开始提出游客是历史街区旅游化的核心动力,游客感知统合社会因素、行为心理、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为旅游、街区联结提供了一个微观分析平台。该文结合田野调查、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其整理出的数据 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探析 殷沈卓汪永平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价值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实例调研,结合现有理论书籍,从文化基因气场的再生、文化生态理念的融合、提高群众参与度等三个方面来对历史街区改造展开研究剖析。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复兴;场所精神;生态理念;群众参与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