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

相关法律责任的组织。

2.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3.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

4. 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

行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5.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

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并未实施违法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是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复议中,行政复议机关与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其他复议参加人、复议参与人之间,为了解决行政争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

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相互协商、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宏观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的行政指导。

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另一方当事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责任: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的义务而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行政复议: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活动。

独立许可:指许可证已规定了所有许可内容,不需要其他文件补充说明的许可。

行政法主体:指在行政领域的各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享有与承担者,除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代履行:指行政主体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相应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形式性行政违法:又称程序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形式上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形式性要件。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指代表国家处理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程序的行政机关。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补充性立法:它是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

管制性行政指导:又称抑制性行政指导,即行政主体对于妨害秩序或公益的行为加以预防和抑止而进行的行政指导。

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复议机关: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抽象行政行为:动态上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行为;静态上指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

执行罚:指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科处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行政追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其他规范性文件:指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

行政授权: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以强制方式无偿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不当:亦称行政失当或称不当行政,主要指行政主体所作的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不适当的行为。

特殊地域管辖: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根据诉讼标的所在地来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受理权限。

行政复议决定: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审查结论,其内容以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形式表现出来。

普通的共同诉讼:指行政机关因同样的数个具体行政行为与两个以上的行政相对方产生行政争议,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与行政相对方根据行政法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

行政优益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权的必要内容之一,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管理职能、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依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定,在其法定的范围、幅度、方式、步骤等条件下,决定作为,不作为或如何作为的权力。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被委托的组织或个人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行使委托的职权,由此而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委托行政主体承担的一种制度。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中所作出的只在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政府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政府行为的正当信赖必须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中的第三人:是指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特别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委托,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

行政许可主体:即实施行政许可机关或者组织,是指基于相对人的申请,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准许或者认可相对人所申请的活动或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习惯性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又有劳动能力的人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请求赔偿义务机关确认和履行国家赔偿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公务员法律关系:是指一般公民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成为公务员,基于其所担任的行政职务而与国家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在短期内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目的是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行政仲裁: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依法予以公断的制度。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行政处罚,故又称申诫罚和精神罚。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熟或社会关系尚未定型的情况下,先由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规定,经过一段试验期以后,再总结经验,由法律正式规定下来。这种立法多属于特别授权立法,需要法律或有权机关的特别授权。通过这种立法制定的法规,通常称为“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

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

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指行政主体通过某些间接的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所采取的行政强制行为。

二、简答题

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权限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行为形式合法。

2.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

答: 1)根据责任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律责任分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2)据行政法律责任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和补偿性行政法律责任。

3)根据行政法律责任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财产性责任与非财产性责任。

4)根据确认并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权力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和司法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

3.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 1)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作用对象是特定的,即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3) 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

4) 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是要式行为,按照法定程序以特定的形式作出。

5)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救济性。

6) 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7)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具有一次性。

4.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1)处罚法定原则.

2)合理处罚原则.

3)处罚公开原则.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5.行政合同的原则。

答:(一)公开竞争原则

1.订立行政合同要求行政主体事先表示订立合同的意向及公布合同内容。

2.行政合同在签订过程中要求行政主体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各方,让参与的各方有均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和实力。

(二)全面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是私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延伸。

2.因情况变更导致行政合同的订立基础丧失时,全面履行原则将不再发生法律效力,行政合同应当根据法定程序解除。

(三)公益优先原则

1.行政主体若认为行政合同的继续履行将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就有权变更或者解除行政合同。

2.行政主体对行政合同的履行有监督权。

3.公益优先原则并不否定个人利益的存在和发展。

6、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具有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具有单方性。

3)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4)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5)行政行为的服务性。

7、行政处罚的种类。

答:1)人身罚。

2)财产罚。

3)行为罚。

4)申诫罚。

8、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答:1)行为主体享有行政职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为主体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行为产生了法律效果。

4)行为已经作出并为相对人知晓。

9、行政程序与行政实体的关系。

答: 1)行政程序是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限、顺序,而行政实体则是行政行为的目的和结果。

2)程序逻辑为实体服务。

3)程序又对实体起作用。

4)程序有其独立的价值。

5)行政法律实施过程就是行政程序与行政实体的统一过程。

10、行政复议的范围。

答: 1)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

2)对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的复议申请。

3)不能够提起行政复议的事项。

11、简述行政主体、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

答案: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里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享有与承担者。它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享有与承担者,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人,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的享有与承担者。主要包括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以及行政主体。在特定条件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12、简述我国公务员享有的权利。

答案: (1)履行职责的工作条件保障权。公务员履行公职行为的权利必须得到法律确认和保障,任何有碍于执行公务的活动或者行为都是违法的,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2)身份保障权。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重大过失或故意违法犯罪,不受免职或开除等处分。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保险待遇的权利。公务员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劳动,有权得到国家支付的工资、津贴等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权利。

(4)参加培训的权利。公务员有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的权利。

(5)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务员有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公务员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7)申请辞职权。公务员由于其主观或客观原因不愿意继续担任公职时,要求重新选择职业的权利。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3、简述行政权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行政权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决权等。特点:行政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行政法的分类:

(1)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这是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所作的分类。(2)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这是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3)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这是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式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反。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号法律要旨。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相关因素。

3、平等使用法律规范,相同事实不得给予不同对待。

4、符合自然规律。

5、符合社会道德。

行政优先权的成立须符合的条件:

1、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必须在行使职权、从事公务时。

3、必须是位实现行政目的所必需。

4、必须有法律根据。

行政相对人在实体法上的地位:

1、财产和自由不受侵害,依法享受给付与保护的权利

2、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权和行政介入请求权

3、法律保护的利益和反射性利益

行政相对人程序法上的权利:

1、参与型行政全面保障相对人在程序上的权利

2、行政相对人有参与制定行政法规范或计划的权利

3、行政相对人参与作出行政行为的权利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即主体要件。

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即主观要件。

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实施了运用行政职权或职责的行为

4、行为的功能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

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由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的继续实施,则与新德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3、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和使命,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行政立法有效成立的要件

1、行政立法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2、行政立法经行政首长签署

3、行政立法公开发布

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的主要表现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权限的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3、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的主要表现

1、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

2、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

3、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行政立法的原则

1、依法立法原则

2、民主立法原则

3、科学立法原则

行政命令的特征

1、行政命令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命令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3、行政命令是一种设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命令的实质是位行政相对方设定行为规则

5、行政命令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作为保障

6、行政命令是一种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特征;

1、主体是享有某项监督检查权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对象是行政相对人

3、监督检查的内容是被许可人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的情况

4是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地法律行为

5、目的是防止和纠正被许可人违法行为

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4、度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应当撤销的情形则是指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行政确认的特征

1、行政确认是要式的行政行为

2、行政确认是羁束的行政行为

3、行政确认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管理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

行政监督检查的特征

1、其主体式享有某项行政监督检查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监督检查的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3、行政监督检查的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的情况

4、行政监督检查的性质是一种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特的法律行为

5、行政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

行政处罚的特征

1、行政处罚的主体式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行政主体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作为相对方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4、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对行为不予处罚的情形

1、《行政处罚法》规定,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违法,不予处罚。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包括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致违法的人

3、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

4、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行为的

5、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

6、因行政机关的责任而造成违法行为的

7、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立案

2、调查取证

3、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4、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

5、作出处罚决定

行政给付的特征

1、它是行政机关履行国家行政管理法定职责的活动,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公民或组织

3、行政给付是应当事人的申请并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政行为

4、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以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5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羈束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

3、行政裁决程序启动往往以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

4、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裁判权的活动,并具有法律权威性

5、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

2、行政合同签订的目的是为了行使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

3、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4、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行政有益权

5、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缔结行政合同的原则

1、适应行政需要的原则

2、不超越行政权限的原则

3、合同内同必须合法的原则

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权利

1、选择合同相对方的权利

2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

3、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4、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方的智财权

行政合同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1、取得报酬权

2、损害赔偿请求权

3、损失补偿请求权

4、不可预见的困难情况的补偿权

履行行政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

2、自己履行原则

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行政指导的特征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

2、行政指导的适用发内及其广泛,其方法多种多样

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范畴

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

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6、行政指导是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的作用

1、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

2、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3、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

4、实现行政主体与相对人良性互动的平台

行政违法的特征

1、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

3、行政违法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1、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相关的发的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4、行政违法的主观要件

行政不当的特征.

1、行政不当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现为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等

2、行政不当只是基于裁量行为

3、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补救性行政责任

4、行政不当可部分影响行政行为效力,也可全部影响行政行为效力。行政责任的特征.

1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引起的法律后果3行政责任是行政法上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3主观有过错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受理和处理受害人单独提出赔偿请求时,办理哪些手续?

1确认加害行为的职权性和违法性

2受害人提出赔偿请求

3赔偿义务机关受理和处理赔偿请求

4制作行政赔偿协议书或者行政赔偿决定书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特点.

1它是由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法律关系构成的统一体

2行政复议机关始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一方

3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式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其程序性德特点比较明显

4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德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复议权利和复议义务并不对等我国宪法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哪些宪法依据?

1确立了公民控告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资格和权利

2确立了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够则将被追究违法的责任

3确立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主体地位

原告的诉讼权利有?

1起诉权

2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3提供证据和申请保全证据权

4申请回避权

5补充、变更诉讼请求权

6申请保全财产和申请先予执行权

7申请撤诉权

8申请强制执行权等等。与被告权利相比,其中第1、5、7为原告所独有

成为司法审查的被告应当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必须是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必须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

被告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有?

1委托诉讼代理人

2提供证据和申请保全证据权

3申请回避权

4申请查阅补正庭审笔录权

5申请财产保全权

6上诉权

7在第一审程序裁判前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权

8依法强制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权等。与原告诉讼权利相比,其中第7、8项权利为被告所特有的

司法审查中的第三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1同悲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2第三人应市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3经本人申请或人民法院通知而参加本诉已经开始但未终结的诉讼

三、论述题

1、试论依法行政原则。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权的获得、行使及对其监督的基本准则。其内容包括:

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律设定与依法授予。

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无效。

4.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定程序。

5.行政主体违法行政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试论行政合理原则。

答:合理行政原则又称公正、公平原则,它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应当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其具体含义包括:

1.行使行政权力的动机应当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

2.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

3.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合理情理,具有可行性。

4.违反合理行政原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试述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行政合同。

答案:目前,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合同主要有粮食订购合同、行政协作合同、国有企业租赁承包经营合同、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卫生管理承包合同、财政包干合同、经济协作合同、科技协作合同、人事聘用与人员培训合同等。

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几种行政合同:

(1)政府采购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又称“公共采购合同”),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公共利益,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使用公共资金,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其所辖公共部门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合同。

(2)科研合同。

科研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与其下属科研机构之间,为实行某种技术经济责任制,并完成一定的技术开发项目,而确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合同。

(3)国家订购合同。

国家订购合同是指行政机关基于国防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与对方当事人签订的订购有关物资、产品的合同。

(4)公用征收合同。

公用征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社会公共利益,在依法给予补偿的前提下,通过与相对人签订合同,对相对人的财产实行强制取得。公用征收合同也是行政合同的一种,且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土地管理等领域。

(5)公益事业政府特许经营合同。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A.君主B.政党C.宪法和法律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C.民事法律关系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A.行政司法权B.行政先行处置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强制B.行政征收C.行政许可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A.7个工作日B.10个工作日C.20个工作日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授予荣誉称号B.发给奖品C.发给奖金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 督部门的行为是 A.行政命令B.行政指导C.行政裁决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 12.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 A.10以下B.15日以下C.30日以下D.60日以一卜. 13.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的较小数额罚款,是指对公民罚款在 A.20元以下B.50元以下C.100元以下D.200元以下 14.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下列案件中行政相对人有权要求组织听证的是 A.刘某被交警罚款l00元B.某超市被工商部门罚款1000元 C.某企业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业整顿D.王某被某县公安局通报批评 15.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B.行政奖励C.行政立法D.行政处弱 16.下列关于行政指导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指导具有强制力B.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C.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D.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

【精品】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第一编绪论 第1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1。行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的分类考察 1 / 241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名词解释)狭义的行政仅包括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2 / 241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 (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名词解释)(05-4)(02—4)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 3 / 241

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 4 / 241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 关法律责任的组织。 2.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 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3.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 4. 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行 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5.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并未实施违法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是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复议中,行政复议机关与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其他复议参加人、复议参与人之间,为了解决行政争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 1、(单)行政通常可分别表示国家及公共事务的行政和社会组织、企业的行政,前者通称 为“公共行政”,后者则称为“私人行政”。 2、(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通常称为“形式意义的行政说”、“机关意义的行政 说”;行政是为了达到某种公益目的而逐日进行的具有连续性的具体活动,通常被称为“实质意义的行政说”。 3、(名|简)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 管理和调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a、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b、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现代行政已不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的管理公共事务;c、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d、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4、(名)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 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5、(简)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行政权具有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 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随着现代行政职权的扩张和转变,行政权的上述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行政的强制性有所弱化;其次,行政的单方性也相对缩小其范围,双方甚至多方参与并形成合一的行政方式逐渐增多;最后,行政的优益性收到更多的限制。 6、行政权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一切国家权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 7、(名)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 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8、(单)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9、(简|多)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d、地 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a、法律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b、国际条约、惯例。c、判例与指导性案例。d、软法规范 10、行政法的分类: (一)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这是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所做的划分。(选)一般行政法:如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程序法 特别行政法:如教育行政法、卫生行政法 (二)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这是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 (名)实体行政法是规范当事人在某种法律关系中的存在、地位或资格和权能等 实体性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程序行政法则是规定实施实体行政法规范 所必需的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这是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 11、(论|简)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b、行政法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a、行政法的内容广泛;b、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c、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1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2019年0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具有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法典 B.行政法规范数量少 C.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区别非常明显 D.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2.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公务员个人 B.行政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3.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A.某大学教师 B.某乡副乡长 C.中共某县县委书记 D.某县教育局局长 4.下列不属于判断公务员的要素的是()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选举产生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5.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气象局发布气象预报的行为 B.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的行为 C.市场监管局颁发行政许可的行为 D.环保局公布空气污染指数的行为 6.下列属于不利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处罚 D.行政给付 7.下列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裁决 C.行政征收 D.行政复议 8.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9.下列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行政机关发放自然灾害救济金的行为属于() A.行政补偿 B.行政赔偿 C.行政奖励 D.行政给付 1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违法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这是行政行为的() A.裁量性 B.单方意志性 C.效力先定性 D.强制性 12.行政奖励的实施主体是() A.公民个人 B.企业 C.事业单位 D.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3.下列不属于行政立法原则的是() A.依法立法 B.民主立法 C.科学立法 D.部门立法 14.某县政府裁决某争议土地所有权为甲村所有,该裁决为() A.损害赔偿裁决 B.权属纠纷裁决 C.侵权纠纷裁决 D.仲裁裁决 15.《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被发现,不再给以行政处罚。该期限是() A.1年 B.2年 C.5年 D.20年 16.下列属于人身自由罚的是() A.行政拘留 B.罚款 C.吊销许可证 D.警告 17.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在法定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进行处罚,属于() A.减轻处罚 B.从重处罚 C.从快处罚 D.从轻处罚 18.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I、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 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的法理。

II、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 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乂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十层次,每个层次所 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乂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十部门,每个部门所管 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 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全国自考2018年10月00261行政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A.法律解释 B.判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县人民检察院 B.市教育局 C.市人民法院 D.县人大常委会 4.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市人民政府 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A.晋升 B.委任 C.辞职 D.死亡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是违法的,可以不予执行 B.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变更 C.行政行为是对行政相对入作出的,对行政机关没有约束力 D.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7.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理解,错误的是 A.行政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一定数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实物 B.行政给付通常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获得行政给付是符合给付条件行政相对人法律上的一项权利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资料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资料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疆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C A.某县社保局向社会发布本县参加社会保险统计数字 B.某市工商局购买办公用品

C. 某市环保局为净化空气禁止某餐馆以煎炒方式做菜 D. 某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交换某块土地使用权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C p113 A.公定力 B.强制力 C.确定力 D.拘束力 3.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A.某市工商局对本单位王某进行降级处分B.某市公安交管局拒绝为王某颁发驾驶执照C.某市卫生局宣布一批新任科长名单 D.某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下达完成年终考核的命令 4.行政行为主体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 效力未定行政行为 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 B. 法律 C.行政法规和规章D.道德规范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

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 1.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 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 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 4.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 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 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 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 (地位、主体、客体) ◆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 律关系。 ◆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 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 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 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 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具体内容: ◆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 律的明文依据,。 ◆法律优先原则: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 反法律的措施。包括:法律优先行政;行政不得违法。 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5个具体内容:立法目的;正当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自然规律;社会公德 5个子原则包括: ◆行政公开原则:内容公开;过程公开;信息公开。3 功能:腐败;保障知情权;加强合作。 ◆行政公正原则:实体公正(徇私情、存偏见、武断专 横)和程序公正(法官、接触、听取意见) ◆比例原则:采取某项措施时,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 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 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利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 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 例。 ◆信赖保护原则: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 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 的不利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 1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13.行政优益权:行政职权具有优先性,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许多职务上 的优先条件。即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具 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包括行政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 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行政受益权: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14.行政职责: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15.行政权限: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所不能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