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GIS研究

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GIS研究
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GIS研究

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GIS研究余 涛 俞立中 王 铮

摘 要 数字移动通信、互联网的发展与整合,使移动计算很快成为主流计算环境,G IS作为IT行业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提供面向移动计算环境的信息服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I S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移动计算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移动计算环境下G IS 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最后以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 BS)为例研究了G IS在移动环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移动计算环境 空间定位信息服务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 g raphical Info rmat ion System,简称GI S)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从单一的面向专业用户的大型集成系统逐渐拓展为面向非专业用户的模块化G IS、组件式G IS(Co mpo nent G IS)和基于互联网的W ebG IS等,由于该技术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商业服务等众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GIS概念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许多学者、国家政府认为应该从事关“数字地球”战略成败的高度来认识GI S。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GIS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化,G IS逐步发展为当代最基本的信息服务系统之一。

迄今为止,GI S基本上都是基于固定主机和有线网络的,系统设计采用了一些默认的隐含假设,例如主机结点固定不变、对等通信条件、固定有线网络连接等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M o bile Communication)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上移动终端M T(M obile T er minal)如手机、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 so nal D ig ital A ssist ant)等的大量使用,使得许多计算结点已经可以在自由移动的过程中与网络建立连接,上述的假设条件不再成立。因此,GIS在面向移动的应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根据用户的动态位置进行移动查询、实时监控等。研究G IS如何在移动环境下更好的为人类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当务之急。

二、移动计算环境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正在进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时代。未来绝大部分移动终端都将配备以无线网络为主的移动联网设备,移动互联打破了通信与地点之间固定连接的限制,使得随时随地在移动中获得信息服务成为可能。这将是一种更加灵活、复杂的分布计算环境,人们称之为“移动环境”(M obile Enviro nment)或“移动计算环境”(M obile Computing Env ir onment)。

在移动计算环境中,移动终端通常是通过移动服务支持节点M SS(M obile Ser vice Statio n,也称作移动基站)与固定连接的。图1展示了一种移动计算环境的典型体系结构。在这样一个计算环境中,高速有线网络部分结构连接固定节点的主干,固定网络中拥有若干移动服务支持节点M SS,每个M SS负责管理一个无线网络单元(如无线广播单元、无线局域网单元等),单元内的移动终端与M SS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相对于鲁棒性(Robustness)不高的无线网络单元,我们将固定网络部分称为可信部分。每个无线网络单元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它们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无线局域网单元只能覆盖直径几百米的一个小区,而采用卫星通信的无线网单

元只需几个即可覆盖整个地球。

图1 移动计算环境的典型体系结构

与基本固定网络的传统分布计算环境相比,由于无线网络带宽、移动终端电池容量等条件的限制,移动计算环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移动性。在移动环境中,一个移动终端不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联通网络,而且在移动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网络连接。

俞立中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62余 涛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062

这种计算平台的移动性可能导致系统访问布局的变化和资源的移动性。

(2)频繁断接性。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使用方式、电源、无线通信费用、无线网络单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不采用保持持续联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歇性入网、断接。

(3)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固定服务器节点一般拥有强大的发送设备,而移动终端的发送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下列链路(服务器→移动终端)和上行链路(移动终端→服务器)的通信带宽与代价相差很大,因此,一般移动网络通信都是非对称性的。

(4)低可靠性。无线网络在不同的时间可用的网络条件(如带宽、费用、延迟以及服务质量等)是变化多端的,与固定网络相比更容易出现网络阻塞故障,计算平台的可靠性较低;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工作环境及便携性特点,比较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与网络的断接状态不可预测,也给移动计算带来潜在的不可靠性。

(5)对空间位置的依赖性。有线网络上的主机结点是因固定的,其地理位置相对于他计算机系统而言是透明的,而在移动环境中,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当用户希望知道距离自己当前位置最近的餐馆时,信息系统必须首先获得用户的空间位置坐标。因此移动终端需要随时向无线网络基站传送其位置数据,其地理位置是不透明的。

三、移动计算环境下GIS技术的发展

GI S是空间型信息系统,在处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海量数据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第一个应用系统开始,GIS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或军队等集团用户,虽然近来的W ebGIS也可以通过I nter net向个人提供一些空间信息服务,但是由于有线网络先天的限制,即用户必须在某个定的地点上网访问才可得到想要的信息,无法达到“Any wher e A nytime A ccessing”——随时随地获得信息服务的要求,个人用户一直不是GI S服务的主流。在移动环境下,携带移动终端的个人和一些“小用户”如野外考察队、勘探队等对空间信息服务有大量的需求,他们将成为GIS的主要服务对象。下面我们从移动计算环境对G IS发展的影响出发,讨论移动环境下G IS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1.人机系统以GIS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

GI S尽管在许多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人与G IS的交互关系中,GIS一直是主体,人在使用GIS时不得不“凑合”目前G IS所能提供的技术条件,人与G IS的关系是不甚和谐的。在移动计算环境下,GIS的设计理念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的宗旨,建立和谐的交互方式,对信息的处理应该尽量符合人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使人与

G IS的关系变得和谐。移动信息时代要求G IS走出专业型信息系统的象牙之塔,成为面向整个社会的“大众化G IS”。

2.从只处理静态数据的被动式GIS,转变为也可以处理动态数据的主动式GIS

GIS提供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是“P U L L”方式(如图2),即人提出要求,G IS根据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后输出结果。这种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只有当用户提出需求并且输入时GIS才运行,属被动式系统,人与G IS需要进行反复交互才可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且用于空间分析的数据也是事先录入系统的静态数据。

而在移动环境下,G IS必须面向大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由于个体用户大多不具备G IS相关专业知识,在与系统的交互过程中不可能使用专业的操作方式,因此应该对GI S的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修改: 提供自然的人机交互功能,例如“最近的书店在哪里”等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 采用“P U SH”(推送)技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送技术利用用户信息档案工作,它根据用户的兴趣来处理信息,在用户开始找信息之前就将他们需要的内容递送到。另外,还必须给G IS增加处理用户动态位置数据的功能,以适应移动服务。

3.从辅助决策支持,发展为输出知识提供智能决策——GIS智能化

目前G IS的大部分应用,都处于通过空间分析输出信息为人类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阶段,缺乏知识处理、主动学习和推理的能力。但是在移动环境中,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而是针对某种问题的知识甚至智能解决方案,用户希望在与GIS的交互过程中,GI S能通过知识学习逐步了解用户需求、习惯等,实现功能优化以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因此开展基于知识的G IS智能化研究也是一个很重要方向。

4.“瘦”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模型

移动终端计算环境随空间位置的转移可能发生变化,终端的显示屏、内存等配置则受到硬件体积的限制,因此基于有线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C/S)模型不能适应移动环境下建立GI S的要求,应采用“瘦”客户端/服务器(T hin C/S)的结构

模型。“瘦”客户(T hin Client)的基本思想是指客户端在获取

信息时从服务器下载代码和数据,用完后丢弃。“瘦”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利用高效的网络协议,允许各种平台的客户端硬件通过任何一种网络连接去执行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与传统的C/S相比,应用软件是100%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各种数据也在服务器端管理和维护。在网络中传输的仅仅是屏幕的更新部分、界面异航信息等等。而客户端上只有一个标准浏览器,任何用户都可以很快地掌握其使用方法。

5.关键技术讨论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GI S可以称为“移动GIS”(M obile GI S),其关键技术包括:

移动数据库技术。移动数据库要求支持用户在多种网络条件下都能够有效地访问所需数据,完成移动查询和事务处理。利用数据库复制/缓存技术或者数据广播技术,移动用户即使在断接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访问所需的数据,从而继续自己的工作,这使得GI S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无线通信技术。带宽和速率一直是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目前GSM(全球数字移动通信)、G PR 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还只能提供话音和有限的短消息服务,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将支持各种多媒体数据业务(速率达2M bps),实现高质量、高频谱利用率、低成本的无线传输网络,从而使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包括图形在内的大量地理数据、属性数据成为可能。

推送技术。“推送”意味着用户自动地从网络服务器接收信息服务,这种技术使用动态个人助理(代理)的概念来主动寻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有三种推送方式:覆盖推送(定期向客户端发布所有更新的信息)、过滤推送(用户需预先指明请求的大致内容)、发行和订阅推送(用户订阅某些特殊信息服务)。

!人机交互技术。与专业GIS相比,移动GIS的友好性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客户端人机交互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如界面简单明了、操作方便、信息输出的多媒体表现等等,这样既降低了G IS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趣味性,又增加了信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软件智能化技术。利用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是人类高级智能行为的表现,要让GI S具有智能行为,就必须采用基于知识的软件智能化技术,使G IS智能化。目前软件智能化研究的热点是“知识发现”(Kno wledge Disco ver y)和智能代理(I n-tellig ent A gent)技术。知识发现从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潜在的有用信息,是G IS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知识积累得越丰富,GI S的推理能力就越强;智能代理是一种可以在网络上漫游的计算机程序,它有自治性、社会性、主动性和反应能力,能代表主人(智能代理的派遣者)在网络上搜索和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或处理结果,然后返回主人所在的系统,智能代理使得在移动计算环境下的GIS具有跨平台互操作能力,包括交换计算和数据。

四、GIS在移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BS

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 ocat ion Based Serv ice-LBS)也称位置服务,指的是在移动计算环境下,利用GIS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空间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4][5]。例如,一个在中心商业街购物的人想找一家距离最近而又经济实惠的餐馆,他只要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上输入最短距离及愿意承受的就餐价位,L BS即可根据用户的当前位置、就餐条件找出符合条件的餐馆并在终端上显示出行走路线简图,还可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更高级的服务(如当出现多目标选择时,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等)。据Fo rr ester 组织预测,这种“瘦”客户端、与空间位置关联的定位信息服务将主导移动数据应用和移动电子商务(M obile E-Co mmer ce)市场。许多著名的GI S开发应用商如ESRI、M A P-I NF O等都大大加强了L BS的研究和应用。

L BS的基本原理是:当移动用户需要信息服务或监控管理中心需要对某移动终端进行移动计算(跟踪监控、导航定位、搜索查询、实时调度等)时,首先移动终端通过内嵌的定位设备如GP S(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终端本身当前的空间位置数据,并实时地通过无线通信把数据(包括位置坐标、用户需求等)上传到网上的服务管理中心;中心G IS服务器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服务项目或运算要求进行空间分析;分析结果再下传到移动终端或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并在屏幕上可视化地表示出来。

针对目前特种车辆运输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LBS原理,我们开了“特种车辆实时远程可视化监控管理系统”来研究GIS在实际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应用。实车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确定移动车辆运行时的经纬度、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及实时运行状况,在车辆遇到抢劫、路障、塌方等自然灾害或交通阻塞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或调度方案,比如紧急制动、选择最佳路径等。GI S 的主要作用是:(1)路径导航。中心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位置结合电子地图为用户提供指引行走路线的导航服务。

(2)信息查询。利用地址匹配运算进行移动查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附近区域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空间信息以及天气、交通等数据增值服务。(3)远程跟踪监控。由于采用了GIS技术处理远程车辆的位置信息,因此车辆的实时运行状况可以在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动态、可视化地表示出来,一旦发现异常,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立即采取措施,(4)轨迹回放。系统可以根据管理者的要求,从实时数据库中查询特定车辆的运行记录,并在电子地图上重新显示该车的运行轨迹。管理人员可对该车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比较,若发现当前运行轨迹与预定

(下转第9页)

2.设计特点

(1)企业的供需链以奖金流为主线、以财务为中心,企业的所有业务皆与价格相联系,同时计算出成本与利润,进而供需物料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通过Ex tr anet,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同时增加企业间的动态联盟组成、监控、分配与清算功能,使企业间互惠互利,分担风险和分配利益以及联盟解体的财务清算功能。

(3)客户可直接在Internet网上浏览企业主页,查看其相关产品的特点及其性能价格比,同时可进行网上订货及电子交易,同时开展网上投标、网上招标以及合作伙伴的选取,使企业始终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

(4)丰富的优化模型和算法,企业在成本核算、新产品开发、合作伙伴选取、风险投资等方面都设置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保证企业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企业内部依靠决策子系统来协调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这样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协作,不仅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同时具有敏捷制造A M(A g ile M anuf act ur ing)功能。

(6)模块化、插件式子系统设计,使得各个子系统高度集成,相对独立,同时综合了M R PⅡ、JIT、T Q C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及理念。

3.系统配置

客户机端配置,硬件选用PII-266以上机型、内存64M 以上、4G以上硬盘、10/100M自适应网卡;软件安装Win95/ 98/2000操作系统、I nter net Ex plor er4.0及以上版本、SQ L Serv er fo r Client、Active Ser ver Pag e、Jav a1.0及以上版本。

服务器端配置,硬件选用P III-450以上机型、内存128M以上、10G以上硬盘、两片10/100M自适应网卡、D-L ink8路以上Hub电缆接口;软件安装W inNT4.0/5.0/ Win2000Ser ver版、IIS2.0及以上版本、SQ L Serv er fo r Ser v-er、A ctive Ser ver Pag e、Java1.0及以上版本。

以上列出的是系统的一般常用配置,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操作系统可选W or ksta tio n、数据库服务器可选Sy base、O r-a cle以及I nfo rm ix等;同时为网络安全考虑,可安装防火墙软件。

五、结束语

传统的C/S结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强调的是企业内部业务,其根本点是使企业自身运转更加有效和自动化,而B/S 结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考虑了企业与外界的通信、连接和交易,将供需链扩展到所连接Inter net用户,其本身就是一开放的、发展的供需链体系。但在实施中有以下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观念的转变,企业管理层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制定一套优化的企业模型和评估方法,正确估算企业成本与利润;建立一套多数据库集成技术,同时要考虑基于W eb的数据库的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刘丽文,企业供需链管理的实施策略探讨[J],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2000.4,6(2)

[2]李贵勇,基于Br ow ser/Serv er方式的数据库访问技术[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9.9,11(3)

[3]王洪婷,基于Inter net的中间层应用服务器[J],计算机与

现代化,2000.4,68

[4]谢友柏,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的建设和运用[J],中国机械

工程,1999.9(2):16-18

(收稿日期:2001年7月31日)

(上接第12页)

路线不符,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五、结语

数字移动通信、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与技术整合,使移动计算很快成为主流计算环境,G IS作为IT行业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向社会提供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信息服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数量庞大的移动用户对空间信息服务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GIS在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中已经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

月第一版

[2]张禄林等,移动互联网的结构及其技术发展趋势,通信世

界,2000.11,第21卷11期

[3]李东等,移动计算环境中应用系统中间件解决方案研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11,第21卷11期

[4]Ar tem Car mash,M anagement o f Geo gr aphical Infor ma-

t ion in M o bile Envir o nment,M aster,s thesis,U niver sity of Jyv asky la,September14th,2000

[5]A ntti Rainio Lo catio n Based Ser vices and P erso nal N av i-

g atio n in M o bile Infor mation So ciety,N ew T echnolog y

fo r a N ew Centur y International Confer ence,M ay2001, K or ea

(收稿日期:2001年9月17日)

ISSN1007-757X

M icr ocom puter Applications

M onthly

(Since1985)W u Qidi

Edito r-in-Chief

Vo l.17,No.12(General No.104) December2001

Research&Design

Design and Analysis:a Solution to Connecting LAN to Internet Using ISDN P5

……………………………………………………

W ang Y ij un(Dep ar tment of Com p uter Science,A nhui E lectr o-M echanical Colleg e W uhu241000)

Abstract ISD N is co nsider ed o ne o f the best w ays to connect a local ar ea net wo rk to Inter net.T his paper intro duces ISD N and its r elat ed technolog y.A pr actical solut ion to connect ing a netw or k la b t o Inter net is illustr ated.

Keywords netw or k ISDN T A Intel InBusiness TM I nt ernet station

A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Based on Browser/Server P7

………………………………………………Chen13o W ang J incheng M a X iaoj iang(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 ineer ing,D alian U 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D alian 116023)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s pr inciples o f Ent erprise Resource P lanning and Br ow ser/Ser ver st ructure.It furt her pro po ses an Ent erprise R eso urce Planning System based on Br ow ser/Serv er.I ts subsy stems,infor mation flo w,features and basic co nfig-ur ation ar e illustra ted in detail.Other dimensions of it s implementation ar e also invo lv ed.

Keywords Enter pr ise Reso ur ce Planning Bro wser/Ser ver supply and demand chain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Mobi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P10

…………………………………………………

Y u tao Yu L iz hong W ang Zheng(Op en Research L abor atory of City and E nvir onmental Dy namics,H uadong N or mal U nivers ity Shanghai200062)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s t he ev olut ion of Geo gr aphical Infor mation Sy stem(G IS),and the concept and main featur es of M o bile Co mputing Enviro nment.It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 end and key t echnolo gies o f G IS in the m obile computing envir onment.Finally,GIS applicat ion in it is illustr ated by an exa mple of L o ca tio n Based Ser vices(LBS).

Keywords G IS mo bile com puting envir onment location-based serv ic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Data Simulate Program of Global Position System P13

……………………………………………

L in S hij iu Y ang Chunj in W ang H ang(3S T echnology L aborator y,School of I nf ormation T echnology,W uhan Univ er 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W uhan430063)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s the r ole o f a data simulate pro gr am o f G lo bal P osit ion Sy st em(G PS)in applying the G PS-O EM bo ard.I ts desig n idea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n the platfo rm o f DO S and Windo ws ar e described in detail.T he source co de o f the pr og ra m is also given.

Keywords G PS applicat ion serial co mmunicatio n T urbo C Com m AP I

Development&Application

On Class Loading Mechanism of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P16

………………………………………………………………………

Y ang Fup ing Zhang L ip ing L i Chen(D ep artment of Comp uter S cience and Eng ineer ing,H uad ong U 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Shanghai200237)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s the class loading mechanism o f t he Java V ir tua l M achine(JV M).T he mechanism of class lo ad-ing a s w ell as the namespaces defined by it is illustr ated by a specific example.T he functio n of class lo ading in the framew o rk a r-chitecture o f Co ntainer/Compo nent/A bstr act is also descr ibed.

Keywords ClassL o ader JVM Jav a deleg atio n namespace

Oracle Reports6i Applied in an Exploration Database System P20

…………………………………………………………………

L ong P ing H u J ie(School of Com p uter and I nf or mation Eng ineer ing,H ohai University N an j ing210098)

Abstract T his paper descr ibes differ ent methods o f cr eating r epor ts based o n O racle R epo rt s6i.K ey implementatio n t ech-niques ar e illust rated by some exam ples of application.Ho w to creat e r epo rt s under Client/Serv er and Br ow ser/Serv er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O ra cle Repor ts6i repor t-cr eating sy stem dat abase

On the Image/Text Management System of Digital CT Equipment P23

………………………………………………………………

W ang H uanan H u Shutao(S chool of E lectr omechanical Engineer ing and A utomation,S hang hai Univ er sity S hang hai200072)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17,No.12,2001 ABSTRACTS&KEYWORDS 微型电脑应用 2001年第17卷第12期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趋降低,这为移动设备的普及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这也使得我国家移动设备用户大幅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2012年我国移动设备销售量累计超过10亿部(台),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渐佳。 尽管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缺乏盈利方式的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昂贵等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盈利模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用户面对这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最优考虑就是卸载。 根据《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调研显示:85%以上的用户在遇到广告展示的应用后都会把应用卸载(新浪微博等除外)。这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方广告给用户的体验是极差的,更重要的是给用户遗留了不可信的坏印象。 当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格局逐渐稳定,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减退,盈利模式缺失开始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游戏会是移动互联网突破盈利模式缺失的重要突破口吗?最近的微信传言已经开始内测游戏了。显然,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一阵营排头兵在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之后,也选择进入游戏领域。但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是从其他手游公司的发展来看,微信要取得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小公司却依然存在推广以及产品更新速度快等问题,耗费巨大。 移动电商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实现盈利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前面说到的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费用昂贵的问题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如果你想在淘宝购买一件衣服,需要消耗100M 的流量吗?其实这是很昂贵的。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没有公布移动电商的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移动数据库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研究了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了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关键点,并指出了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一直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从而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 2. 移动计算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他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 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 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计算平台的移动性、连接的频繁断接性、网络条件的多样性、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系统的高伸缩性和低可靠性以及电源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对移动数据库的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也能促进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 3.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关键 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3.1 数据的一致性 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Optimistic replication 或 Lazy replication)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3.2 高效的事务处理 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拆连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1)根据网络连接情况来确定事务处理的优先级,网络连接速度高的事务请求优先处理。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应用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应用 李玲玲,高 新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摘 要:移动计算由最初简单的单一实体计算逐步发展到网络协同计算,而最新的发展方向则是可以对环境自适应 的智能感知计算。从上下文感知的角度研究了移动计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近似选择、语境自动重构、语境信息和命令以及上下文触发动作对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进行了结构建模和运行仿真,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移动计算结构。 关键词:上下文感知;移动计算;近似选择;重构;上下文触发 中图分类号:T 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6-0017-02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4-),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高新(1986-), 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 0 引言 移动计算不会发生在单一的地点、单一的上下文中,而是跨越了众多的情境和地点,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家里、机场、宾馆、教室、商场、公共汽车等。用户可以通过无线便携机访问计算资源,并通过固定设备和计算机连接到本地网络。这种新兴计算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变化的执行环境。任务处理器、用户输入输出设备、网络容量、网络连接以及成本都会随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 上下文感知计算 移动分布式计算的关键就是要利用不断改变的环境信息。而这些改变的环境要有能够在运行中感知上下文信息的新的应用类。上下文感知软件根据位置来适应用户需求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事情。一个具有以上能力的系统能够检查计算环境并且对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 上下文3个重要的方面是:你在哪里,你和谁在一起以及关联的原因。上下文涉及的不仅仅是用户的位置,因为其他相关因素也是移动的、不断改变的。上下文包括照明、噪声水平、网络连接、通信费用、通信带宽甚至是社会状况。我们正在研究使用PA RCT AB,它利用红外线蜂窝网络进行通讯。T ab 充当图形终端,大多数应用程序运行在远程主机。1.1 近似选择 近似选择是一种用户接口技术,强调临近的目标物体 或使定位目标更容易被选择。一般来说,近似选择涉及两 个变量:/轨迹0和/选择0。用户界面自动默认轨迹到用户的当前位置。 至少有3类定位目标选择使用这种技术。第1类就是需要协同定位使用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第2类是与你发生相互作用对象的集合。第3类是地点的集合。 位置信息可用于权衡附近打印机的选择。打印中近似选择所需要的3个方面:打印机的名称、打印机的地点以及与用户的距离。接口涉及的问题是如何浏览这个包含更多地点信息的对话框。比如说,浏览是应该按照名称的字母顺序还是应该按位置排序。表1表示的是(a)按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b)近似排序;(c)按照附近强调的打印机字母顺序排序;(d)按照近似选择的字母顺序。 表1 UI Techniqu es for Proximate Selection Nam e Room Distance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noball 35-2103100ft (a) Distan ce Name Room 20ft perfector 35-230130ft claudia 35-2108100ft sn ob all 35-2103200ft caps 35-2200 (b)Nam e Room Distance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noball 35-2103100ft (c) Distan ce Name Room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 noball 35-2103100ft (d) 1.2 语境自动重构 重构就是添加新的组件移除已存在组件的过程,或者改变组件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上下文才能够带来不同的系统配置以及如何适应这些配置是上下文感知系统的

3D GIS在环境监控中的应用

3D GIS在智慧环保系统的应用 文/周世咏 智慧城市研究院主任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引言 智慧环保业务系统根据信息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规划和实际工作需求,整合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环境监测、污染源等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提供对经济发展建设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和影响分析;提高环境监管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并实施动态管理。本文概要介绍环境监控的总体要求、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二维电子地图向三维电子地图升级的趋势、贝尔信的全景呈现3D GIS智慧环保可视化管理平台及其应用。 正文: 一、总体设计要求 为了对环境监控与预警提供决策支撑,并为环保局领导提供环境信息及战略管理和城市发展的辅助决策支持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如下: (1)建立环境地理信息平台 建立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其它系统进行调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关的地理信息应用。 (2)开发典型环境地理信息应用 依据环保部门的业务现状,从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质量与污染源集成、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建设项目审批主体业务部分,展示有关数据。 (3)应急管理系统 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的能力,建立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应急响应系统。对于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而言,环境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总结与评估四部分来建立对应急事件的应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4)企业可视化建模和信息查询 同时实现对指定的重点企业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并进行信息查询。 二、对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各项环境业务数据和实际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通过电子地图全面地反映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分布情况,真正实现环境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的一体化的连动查询和应用交互,同时完成各类环境管理专题图的制作和分析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业务数据信息的衔接,并可进行空间分析、对比、预测等高级查询,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构建地理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实现空间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主要要求如下: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移动计算复习资料

1.移动计算基本概念 ○1指节点处于移动状态下或非预定状态下的网络计算技术; ○2移动计算是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访问网络服务(数据)的技术的统称-ACM; ○3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和固定网络与远程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计算环境。 2.移动计算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技术:移动计算机制、情景感知、移动计算环境、应用任务迁移方法、移动计算软件支撑平台、移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2核心内容:情景认知建模方法、服务自发发现与资源自适应管理策略、用户任务无缝主动迁移方法、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应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移动设备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移动安全、移动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技术、移动商务。 ○3未来五大关键:移动支付、手写笔重生、企业业务、广告业务、语音业务 3.应用领域 ○1信息访问设备: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节点、智能家电、智能玩具 ○2军事应用:穿戴计算机(实施快速作战指挥与控制、实施战场侦察探测、作战信息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各兵种);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战场观测与监视、敌方侦察、目标跟踪与分类、核生化攻击检测、有害物质(气体、液体、辐射等)检测、战场可视化、导向系统)。 ○3民用应用:智能交通、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网络 其中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车辆监测、交通状况监测、停车场位置导引、车辆识别);健康医疗(医疗检测与诊断、医疗设备联网、病人状况监测、人体内部情况监测);商务应用(商场保安监测、交易过程监视、工厂内部监视);家庭应用(网络家电监控、家庭保安、儿童监护、智能玩具);环境监测(农田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气候监测、水文监测、森林火灾观测) 4.环境模型 MH:Mobile Host 移动主机FH:Fixed Host 固定主机 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 移动支持站 5.简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思想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一)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一) 摘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资源环境的特点,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农业、及土地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并对GIS在资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GIS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形象直观的应用界面、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等特点,能为现实地理空间上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方便、准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手段。因此,GIS与环境科学的结合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GIS与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二者的结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期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GIS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GIS技术就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从国土资源决策管理、农业资源信息、区域农业规划、粮食流通管理与粮食生产辅助决策到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作物估产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随着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从技术角度看,GIS在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作为农业资源调查的工具,建立了农业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浏览、检索等,利用GIS绘制农业资源分布图和产生正规的报表。 (2)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GIS技术已不限于制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重新导出新的信息,产生专题地图和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等。 (3)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4)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利用了GIS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预测能力,并与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它的现代技术(如RS和GPS)有机结合,便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辅助决策。 3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林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决策人员面对着各种数据,如林地使用状况、植被分布特征、立地条件、社会经济等许多因子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借用传统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GIS方法却轻松自如。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决策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常规的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和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甚致无法接受。利用GIS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及有关因子的空间时序的变化特征,从而对症下药。 林业GIS就是将林业生产管理的方式和特点溶入GIS之中,形成一套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林业信息处理的劳动强度,节省经费开支,提高管理效率。 GIS在林业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1)作为森林调查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GIS绘制森林分布图及产生正规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移动计算考试重点1

******第一章**************** ●ISO七层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 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 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连接;实现网络互连功能。 ●传输层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 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点传输不中断; 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 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 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 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较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 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无线通信通常影响OSI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物理层:无线系统中 关键资源是无线频谱,物理层重点是设计如何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调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技术。链路层:重点是如何在时间上、频率上或空间上共享频谱,其中MAC层协议的设计尤为重要。网络层:重点是路由和服务质量。 ●跨层设计的思想就是使任意两层之间能够互相提供和利用有用信息。 ●自适应是跨层设计的核心思想,所谓自适应就是指协议栈能够分析和提取所需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反应的机制,它既包括协议栈的上层对下层变化的自适应,也包括下层对上层要求的自适应。 ●移动计算: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不间断访问数据的能 力。 ●游牧计算:人们在不同的地点要求连续同样的工作,这些地方是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移动 过程中不要求工作.工作环境:计算机+ 互联网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

移动计算技术

063815移动计算技术32学时/2学分英文译名: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适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重点掌握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以及移动自组网和无线Mesh网的基本组成、 结构、原理、相关协议以及实现与应用,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计算机网络 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应预先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的 演变、移动计算技术概论、通用计算技术简介、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移动自组 网、无线Mesh网、下一代无线Internet、移动计算的仿真技术以及移动计算的典型应 用案例等。 内容摘要: 移动计算技术是随着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技 术提升,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的接入和无缝计算;它是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与 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移动性为特征的新的计算和问题求解规范,是 下一代分布、移动、开放环境中的工程系统模型,是目前的一个学术研究热点,并在 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课程主要对以上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使学生了解计

算技术的演变过程,把握信息技术的未来。同时,本课程将系统讲解移动计算的基础 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描述了移动计算多个应用案例。此外还对与移 动计算相交叉的移动自组网技术、无线Mesh网技术、穿戴计算技术、和移动计算仿 真技术作了详细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 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10%)+实验(10%)+口头报告(30%)+大作业(50%)。 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评定;课程讨论要求每名学生作口头报告并 提交PPT,根据报告难度和质量评定成绩;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需将自己研究方向 与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撰写一个完整、可行的研究计划,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课程主要教材: 无. 主要参考书目: [1]《移动计算技术》徐明、曹建农、彭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GloMoSim网络仿真-从入门到精通》高振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3]《普及计算》[德]Uwe Hansmann, Lothar Merk 等(著),英春、孙沛(译)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1 [4]《Mobile Computing》Chander Dhawan 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5]《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方旭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6]《Ad Hoc移动无线网络》王金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功能,列举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阐述,并提出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GIS;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 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延伸。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的主要功能有: 1、基本功能包括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添加、修改、删除点、线、面或修改其属性信息;制图功能可以灵活多样地制作和显示及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污染分布图、水功能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等,地理要素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内容,并能够测量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 2、空间统计分析是指对空间数据库中的专题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包括各种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离散特征数及其分类分级统计等。 3、叠加分析功能允许两个或多个图层在空间上比较各空间要素和属性,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合成叠加得到一个新图层,它将显示原图层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区域仅显示共同特征;统计叠加可以统计一种空间要素在另一种空间要素中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而获得各种感兴趣信息。 4、缓冲区分析是GIS 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例如,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这就需要进行点缓冲区分析,结合与居民地图层的叠加分析,可以获取需要疏散的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空间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环境分析功能与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将为环境各部门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成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具

移动计算环境下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探讨论文

移动计算环境下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探讨论文移动计算环境下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探讨全文如下: 移动计算随着无线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多领域的发展而产生,是在 无线通信的基础上,扩展计算设备的通信功能如LAPTOP、PDA,或扩展通信设备的计算功能 如手机。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的接入和无缝计算问题,提供随时随地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 移动计算环境介绍 移动计算环境由终端、服务端、网络组成,移动计算环境参见图1。 终端侧的实体主要是便携笔记本、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 设备。终端侧的设备资源、处理能力不同对享受随心所欲的网络服务提出了挑战。终端侧 应用环境基本构成元素包括移动数据端的操作系统、应用管理环境、数字版权管理、接口 规程。 服务端接受客户端即终端侧的请求,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服务处理功能,并将结果返回 到终端侧。服务器侧一般存在于有线网络,重点完成资源组织、业务处理、以及相应的服 务支撑功能,主要包含计费、安全、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等基本支撑功能。 移动计算环境中的移动通信不仅仅指目前的GSM、CDMA、3G网络,而作为移动计算的 网络承载环境包含传统意义的互联网、移动承载网络上的数据网、以及各种微网“MicroNet”,例如家庭终端网络、Ad hoc、P2P等多种终端模式的网络环境。目前移动承载网络有支持移动数据服务的GPRS、EDGE、CDMA200 1x/EVDO、3G等移动数据网,有以无线接入技术为主,支持游牧计算的WLAN、WiMax 等Hotspot无线接入网络。有支持掌上电脑、PDA接入internet的bluetooth。 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计算环境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人们正在通 过“移动代理”方式,通过软手段,解决终端和服务侧复杂性、不兼容性,特别是软件技术 象Web service、XML、J2EE、.NET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逐步克服由终端设备 和网络技术不同带来的问题,而建设真正随心所欲的移动计算环境。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业务应用不断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企业、集团、行业用户等也对移动通信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移动增值服务和业务,如 移动位置服务等。业务发展受到了移动运营商、CP、SP等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移动广告业务,移动通信极高到达率的媒体效果,使得移动广告一诞生就是一种流行而 有效的广告形式,但目前的移动广告业务主要采用短信模式,用户是被动接受,并且受移动

GIS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新兴技术,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GIS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交叉而形成,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GIS 与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二者的结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期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供方便、准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手段。因此, GIS 与环境科学的结合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字: 地理信息系统新兴技术环境规划林业资源适宜性或多宜性评价 正文: 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物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全面投入运行。此后,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GIS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众多领域。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GIS在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治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之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质量环境与环境管理的保证。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是环境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与决策、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模拟与预测等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新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出现为环境保护工作迈向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全国27个省级环保局及一百多个城市环保部门都已购置了ESRI公司的ARCGIS、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和相应的硬件设施,大部分省市已经建立环境基础数据库,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重点流域水资源管理、环境污染应急预警预报系统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简单地说,GIS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很大应用,具体如下。 一:GIS可应用于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工作就是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允许极限。环境管理工作中引进GIS技术,无疑有助于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GIS可用于环境模型模拟、检验、空间分析,加之直观的结果显示(图形或表格)和可共享的数据源,提高环境模型的应用效率。 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重大污染源的控制。利用GIS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查询,可以把污染源的地理位置、污染种类、排放量及其他状况等清晰地反映出来。同时还可以对

移动计算

第6章 无线与移动计算 1 无线与移动计算的问题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即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移动计算则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 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首先,恶劣的通信环境造成很高的错误传输概率,为此采用的纠错和重传技术又会加剧时延特性的恶化。其次,有限的无线带宽,限制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第二,对宽带业务的支持问题。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目前的无线移动蜂窝网络基本只能支持话音和低速的数据业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增加无线信道的带宽外,还必须研究如何在较低数据速率下适应移动特性,以及如何提供预连接服务、智能业务服务和资源的预分配技术等。 第三,在移动计算中,还存在一个移动管理的问题。现有的移动管理主要针对话音业务,如何拓展现有的移动管理技术到宽带数据业务,更好地支持预连接智能业务和预分配资源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 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的问题。 2 移动计算网络 根据支持节点的移动范围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广域解决方案和局域解决方案。 1)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 广域方案主要是依靠现有的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作为移动计算的物理网。 (1)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 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主的无线数字蜂窝系统只能支持低速的数据业务,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为了在现有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无线数据业务(计算能力)的支持,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物理层上提供更可靠的高比特速率传输,二是在高层上支持数据业务的交换。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CDPD(Cellular DigitalPacket Data)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卫星通信网络

移动计算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综述 崔婷婷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出现了许多的无线通信协议,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无线通信; 蓝牙; WiFi; ZigBee Xxxx Cui Tingti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people have a great deman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hot topic today.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popular technology such as Bluetooth, 802.11 (WiFi) and ZigBee described. Keywo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luetooth; WiFi; ZigBee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逐渐走入人们的眼帘,在有线网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具有巨大的潜力。人们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在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模式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近年来无线组网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技术已经达到可驾驭和可实现的高度,更是因为人们对信息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的迫切需要,从而要去各种通信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处不在”。在技术、成本、可靠性及可实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范围很广,在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下来就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阐述。 1蓝牙 蓝牙(Bluetooth)[1]是由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工作在2.4GHz频段

移动计算大作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移动计算技术课程设计 学号:S314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

物联网低功耗技术研究 1. 低功耗技术研究背景 1.1.研究意义 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物联网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对比欧美各国,我国人口、行业众多,物联网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为了避免以往技术“先发展,后治理”的误区,适应通信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减小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未雨绸缪,提前从产业政策、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绿色物联网”即“低功耗物联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2.国内外物联网低功耗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及减少温室效应以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已经将能源问题变成全人类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和共同使命之一。根据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委会议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政府已经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信行业必然要走“绿色”之路,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了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目前国际上标准化组织对绿色物联网高度关注,并于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组织ISO/IECJTCISC39《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部分标准化组织已经展开了对物联网能耗方面的跟踪和研究。 1.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在3GPP中,与物联网线管的主要是“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的标准化工作,目标是实现无线传感网络与蜂窝网络的融合,主要是根据M2M通信的特点对现有GSM网络及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第四代(4G)网络进行优化。 2.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重点关注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问题,共成立了三个工作组来进行低功耗IPV6网络方面的研究。 3.其他标准化组织。目前各大主流标准化组织对物联网的关注还是偏重应用与网络建设,对能效部分关注并不多,但是由于物联网的底层传感器的底层传感器节点能耗有限,所以标准化组织也均在要求上做定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化工具。 1.3部分参考文献 [1]201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物联网中能耗来源 为解决物联网整体耗能问题,需要从物联网的架构出发,找到物联网中无效功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