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论文

人文素质论文
人文素质论文

试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张晓波袁瑾洋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思想阵地,也是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学靠灌输、学习靠强制、考试靠突击”现状,而一些高校的独立学院受制于师资、教学条件、水平、形式等因素,教学效果甚低。文章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讨论如何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既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可避免人文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相分离的现象,真正实现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文素质化

冯友兰先生说,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对此两个问题,不论什么层次和性质的大学都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1] 而在第一类课程中,主要是讲授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

识和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明礼仪、政治理论、法律常识、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修养。据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仍囿于“一支粉笔,一堂课,几个老师来讲座”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大胆探索教学改革的道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高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

高校独立学院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索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便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影响,日趋复杂化的社会问题。社会也对一名合格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已经扩展到扎实的专业基础、正确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气质修养、现代的观念意识、高雅的情趣情操、健康的心理性格等诸多方面。[2] 这就意味着,任何教育应回归人本主义的立场,将人本质力量的外化,杜威说,“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惧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任何社会团体所珍视的价值,其所欲实现的目标,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让其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3] 实质上就是人的素质问题,当然包涵了较高的人文素质。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的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可完全照搬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定存

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政治化

《思修》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举全国之力、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而完成的。教材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比较充分反映了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道德与法律要求;二是比较充分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是比较明确提出了学生的基本道德原则,如诚实守信原则、公正原则和道德权利等。党和政府将德育定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教育,强调其为国家服务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这个方向没有错。但学校在教学时往往忽略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淡化对学生同情心、公德心、正义感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为社会和国家等政治要求,而忽视了学生内在需要。[4]由于单纯地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化,使得高校独立学院《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学成为一种外在灌输,服务于政治、党的工具,其内在的人的价值被淡化,难以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共鸣,教学效果极低。有调查显示,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2.教学内容的空洞化

一般而言,所有教材和教学活动都要帮助学生做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一方面解决学生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认识关系,另一方面,解决学生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5]实际上,《思修》课的教学多从完成教学任务出发,灌输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想

法。其教学内容时常回避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只呈现给学生非真实的一面。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这样的课特别的假,要是不点名上课,恐怕教室里寥落晨星。其中很大缘故,学生本来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冲突就在他们身边,他们如何判断、选择?他们的道德困顿、人生疑惑,仅在教师理想、奉献口号说教中是无从获解。

教学内容上的日趋空洞化,难以满足学生的生舌心理精神等实际需求,缺少人文关怀的德育教学必然流于形式。于是“教学靠灌输、学习靠强制、考试靠突击”现状,就必然表现在德育教学中。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6]

3.教学过程的分离化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直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在高校称之为政治理论课,《思修》课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一味地强调此类课程的政治化,许多高校独立学院出现了要么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课,不开或者少开人文素质教育课,要么压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时间,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人为地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分离化。这样的一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做法,既不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要求,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正如王婧认为,在当前加强对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不能只是到马克思之外的西方学者或者到中国传统文化那里寻找资源,让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处于“失语”状态。[7]

2005年,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而使《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教学过程分离化,甚至对立起来,把他们作为纯粹的知识技能课,必将出现“雨过地皮湿”、“不能入耳入脑”等教学失效现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独立学院承担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紧紧围绕其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8] 因此,进行高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实现教育内容的相容性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9] 高校独立学院的培养对象,是知识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适应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一些学校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校园活动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目前,开设的《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

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伦理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其教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伦理、艺术和美学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而教学目的实际上就是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开展诸如《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他们可以互补、相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应该是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不但不会削弱其政治教育功能,反而会增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政治常识、法律观念、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通过此举。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更有利于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不再是被动说教对象,而成为掌握现代知识的“主人”。否则,仍会出现,问:我国的国体与政体是?答:不知道。

2.增强教育对象的参与性

何齐宗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10] 这意味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通过“双主体”互动实现教学目的。而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现象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客体,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无动于衷,陷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表现为自觉地、主动地去追求先进思想观念,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目标,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科学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

学改革,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结构,把政治理论课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通过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拓宽了德育的领域和境界,为德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掌握的人文知识成为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反之,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维与人格,正确的观念也就无以形成。

3.促进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在传统高校德育的单向灌输下的大学生,对德育课的忽视和逃避是明显的,因为学生不知德育课能给他什么,他真正想要的能否在课堂上获得。面对学生的怀疑、抵触及彼此的矛盾冲突,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德育的功能更难以体现。以《思修》课为例,教材共分为八章,另加一个绪论部分,分别从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职业精神、法律意识、国家制度等方面设置教学内容。其实每个部分的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基本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但高校德育的政治性目标的内容,决定了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仍是沿袭传统的集体灌输式方法,即“我讲你听”的说教式。“教育者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作有巨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因而往往采用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只能是限制了受教育者自我成长智慧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11] 面对现实的德育困境,高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

起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多样性。甚至可以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厂矿、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途径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体现在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方面。[12] 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是应用型高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它有利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符合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当前所有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一般化,仅限于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缺乏人文内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甚至个别教师在观点上有明显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教育教学效果间的鲜明反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为此,高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以《思修》为例,可试图从三个方面入手: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教学的基础。《思修》课实际上涉及心理学、文学、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一系列学科,因此它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没有一支思想解放、知识渊博、学风

严谨的师资队伍,此类的教育、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许多高校独立学院要么是高职院校升格而成,要么是新组建的,或者是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成,共同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匮乏,《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亦是如此。所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成为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迫切的任务。首先,要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再有,以德育教师作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2.有效利用当地的一些红色资源

长期以来,《思修》等政治理论课未摆脱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结构重复以及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课程中所论述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与中学课程差别不大,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不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这需要好的载体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劲动力和不朽的民族精神。[13] 可以说,红色资源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宝贵的思想文化精髓。将红色资源引入《思修》的课堂,利用当地有的红色资源,不仅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还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红色文化内涵。让学生

上好每次红色课,参与好每次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听好每次红色讲座,最终养成一个好学习态度,实现《思修》课对大学生修身的积极作用。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例,让方志敏烈士的后代走进大学《思修》的课堂,讲述父辈的人生追求,请烈士的扮演者畅谈心目中的英雄;把烈士的研究者请来,讲解烈士的生平与事迹。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做到生活性、趣味性、理论性的融合,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效果甚佳。

3.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般意义上,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教学中增加学的比重,逐渐降低教的比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由传统的传授法向引导法过渡,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从简单的知识再现向探求转化;第三,加强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的意识、道德与责任。所以,高等教育的教学不单单是一堂课堂教学,也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传授,而应该是把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的学习相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把掌握一门技能与道德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正如涂尔干所说,“我们常说所谓学校的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群体,具有自身的统一性、自身的构造、自身的组织,和成年人的社会并无不同……”因此,学校,也就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演习场”。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演习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高校独立学院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化的教学改革,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尤其应在人文素质

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思修》课可开设在读书报告会、征文、演讲、辩论活动、爱国影视作品上,可开设在志愿者服务队、社团活动、学生干部与党员培养中;学校还可以注意多开展人文讲座,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书画、摄影、艺术等展览等。通过一系列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远比干巴巴地上一堂课效果好的多。也就是说,政治素养应多地“熏”出来,而少地“教”出来。

叶澜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高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应该以其人文素质化为起点,不断探索育人的好方法、好途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5] 赵玫.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教学中的五对范畴[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1):73-75.

[2] 黄蓉芳.略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52-53.

[3] [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7.

[4] 韩云忠.人文教育:突破高校德育困境的新契机[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60-6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7] 王婧.寓人文素质教育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中[J]. 思想教育研究,2008,[8]:41-42.

[8] 裴前方,刘培培, 裴源远.积淀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6]:194.

[9] 张勇.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214-216.

[10] 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74.

[11] 王东莉.人文关怀:当代学校德育的逻辑起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4,(4):1-7.

[12] 乔晓艳,黄正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C]. 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207-211.

[13] 张璟.论红色资源开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前沿,2007,(7):102-104.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通用

飞翔的青春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两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悄悄地过完了。在我们忙着考试的时候,在我们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在我们忙着设计自己未来的时候,偶尔也有一丝的留恋与不舍。这两年,有开心,也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太多太多的事情与情感的积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藏。想说这两年过的挺快的,仿佛自己提着大包小包懵懵懂懂地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还停留在昨天毕业一个古老的词,我们曾经经历过了多少次的大大小小的毕业,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而所有以前的毕业比起这一次的毕业都显得那么的没有力量,除了简单的代表你升学以外好象在找不出任何的意义了。毕业一个古老的词,我们曾经经历过了多少次的大大小小的毕业,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而所有以前的毕业比起这一次的毕业都显得那么的没有力量,除了简单的代表你升学以外好象在找不出任何的意义了,这一次的,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一路走过来,我们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财富,已经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但一条路走下去,总会有尽头,我们也即将到达大学生活的尽头,在走到尽头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回头看看……,然后满载着我们所收获的财富,自信满满的跨过终点奔向下一条路的起点。我相信,在以后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好,更远……。 关键字:大学工作珍藏告别 第一章:精彩的大学时光 第一节:珍贵的青春岁月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人生之华,人生春;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青春是

大学生素质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姓名:威廉学号:********* 内容纲要: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先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课堂教育、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等来提高和完善。 关键字:大学生素质教育生活 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威望的象征,是国家发展的潜力,是与时俱进的主导方向,大学生的素质即是凸显一个国家的素质的底线,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将成 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话题,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正文 1什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 2.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 3.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2现今大学生素质的体现? 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3大学生现状? 大学生现状也可说是“丰富多彩”,就我的阅历也只简单的列举一二,大 家也“浅尝辄止”不要深究啊! (1)逃课 一句“选修课必逃,必须课选逃”不知从何处起源,也算风靡了那么一段吧,道出了许许多多大学生的“心声”,也引起了阵阵的笑声,但是,玩笑之 余也不禁让我们汗颜,因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啊!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实实在 在的遵循了这一“理论”,也称得上是“贯彻实施”吧,真不知道他们这份坚 定来源于哪儿,如果,如果有那么一个想法转换,突然把这种坚定不移的贯彻 精神运用到学习上,会不会又出现一个脚踏实地的栋梁之材呢? (2)上网 对于网络大家已经都不陌生了,游荡在屏幕里的文字,书写着一个个无聊 的生活,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代替了书本的句段公式,回应着一个个熟悉或 陌生的“问候”,在网海里冲浪我们游刃有余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走出网吧, 显露的却是一张无精打采的甚至有些颓废的面孔,全然没有了刚刚在QQ里的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 丁俊辉打台球,有一场球本来胜局已定,在夺冠之后仍然认真打,最后打出了147分的满分。这就是一种职业素养。所以从这可以看出,职业者应该有的特点:冷静、理智、高水平、高标准。冷静、理智体现在,胜不骄、败不馁。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失败而气馁。高水平、高水准体现在,真正的功夫,超乎寻常的水平。 一般人都把自己的职业只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很少有人把它做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去看待。这就是普通人和职业者的最大区别。做为一个职业人,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从基本目标来说,是挣一份工资而谋生。从高标准来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一个职业人,要清楚自己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闲散人员和普通的家庭妇女。职业者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工作塑造自我。要清楚“你非你、我非我”的道理。即每一个人做为社会的一分子,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一份社会赋予你的职责。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平时走路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文档材料是否规整,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等等。 一、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一)严于律己 该是自己承担的工作就不要用别人帮忙

一个人的工作,如果自己应该做的却没有做好,总是需要别人来帮忙才能完成任务,就说明你不称职。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上不去,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立不住。长此以往,别说是向上发展,就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站稳都不好说。一个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就离脱离本职不远了。 该别人“露脸”的事自己不要抢着“露脸” 每个人的工作都有自己辛苦的时候,也都有自己展示的时候。当不属于自己“露脸”时,一定不能去抢别人的风头。不然的话必然要受到别人的抱怨与责难。 注意做好“边际”的工作 什么是“边际”的工作?就是从职责划分上不是十分明确,你干也行,他干也可。换句话说,你也应该做,他也应该做的工作。不论谁做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如果都不去做,造成工作失误,两下都有责任。而能主动做好这类工作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做一个肯“吃亏”的人 从工作的分配上来说,领导基本上是尽可能掌握一个公平。但是任何事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平。所以如果比别人多做了,少得了,不要斤斤计较。要肯于吃点小亏。平时一点亏不肯吃的人,有了好事领导也不愿意给他。因为领导也是人,从心理上来说也要找个平衡,有好事也要给那些平时不计较而肯于吃点亏的人。鸡蛋之所以要有个壳,是因为内瓤太软。只有吃不起亏的人,才不肯吃一点亏。 可自我解嘲但不要自我显示 在各种场合下,尤其是在做报告、搞培训时,要少谈自己多谈事。一个人的经历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事例,不反对拿出来作为案例。但是对于一些成功的案例,尽可能不

科学人文素养

听课感受 听完《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需要提高我们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毕竟教师是执教者。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教学科学课时,总是以为,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听了讲座,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科学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要注重发挥科学学科在培养与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在科学课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时,不忽略科学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属性,不偏斜到科学主义的“功利性”“工具性”一方,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科学课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科学课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 三、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单纯体现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它也有关爱生命、激发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价值功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方法,还要把潜藏在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转化(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作

这种转化的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而且,教师的这种内化,比学生的转化还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四、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科技发展只是片面地满足暂时的局部需要而损害了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为财富增长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发展是无益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单纯是科学领域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资源,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自然,如何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看待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这里的学生对此就有特别深刻的感受:我们县现在正在大量开采矿石,导致我们村的植被大量被毁,水土流失严重,到处尘土飞扬。虽然,我们村的经济有所增长,但为此破坏的自然环境,那是无法用钱能弥补的。而且,现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不但浪费极大,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到处是高悬的排土场、尾矿坝。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人们头上。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缺失,根本原因是人文教育理念,学科教育和校园环境塑造方面存在偏差。在我国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需要从积极培养人文意识,推动人文教学,塑造校园环境和构建评估体系入手,这对重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被解读为社会变革的通行法则,在《辞海》中人文被解释为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空前发展,信息形成了快速传播,个人意识也空前高涨。在物质极大丰富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迷茫和空虚。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人文素养现状明显堪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是如何处事,如何学习,如何思维,是一个大学生内化为一个优秀人的基本品质要求。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高校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理想追求,社会的道德和价值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个进行自我提升,以及进行内在生长和文化滋养综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性统一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人文教育中需要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建设中,认识人文素养的教育具有重要性,通过客观分析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积极形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建构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在竞争机制下社会各个领域,已经给转型化的社会带来了激烈竞争,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和考证,目的是找到好工作,进而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明显被忽视。在专业课程之外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是计算机和英语等实用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自己的就业,以及对自己的“钱途”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人文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多,在进行问卷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竟然是来自游戏的内容等,对于一些历史,以及人文的认识存在扭曲情况。 (二)大学生价值观迷失 人文素养是人们去发现人生的真谛,以及形成人生的价值观。在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学说和新的思潮涌入,人们在价值取向和信念选择方面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向化和多维化的情况。在没有升学压力下,很多的大学生不明白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生活具有困惑情况,对如何成长具有仿徨和无助的情况。在学生没有压力下,大量闲暇时间不知道干什么,对未来也看不清楚。 (三)大学生内在修养缺乏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阳

放飞梦想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默默的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但并没有原来想的那么轻松,给我带来更多的感觉是责任和压力的接踵而来。此时的我站在河南经贸的校园,细数和这里有关的点点滴滴。脑袋中浮现更多的有兴奋,有激动,有紧张,也有孤寂,还有丝丝的惘然与不知所措,更有绵延数月的迷茫。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的是生活丰富多彩的,但这种看似逍遥自在的生活背后却是拼搏、努力与竞争。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大学生活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2010年秋天,带着忧伤,带着激动,带着我的梦走进了这所大学,一开始我便失去了方向,陷入了无尽的迷茫。新鲜感的保质期总是很短暂,接着是不屑无尽的堕落与颓废。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我都觉得组织者和评委是那么的偏心和不负责任,明显不公正的结果必然是某几家的欢喜。大一带给我的是内心的抱怨,所以我更想选择逃避,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当你在一天一天在默默无闻中消耗着青春的能量,你是否感觉到有人却为了你以更快的速度衰老?那就是父母。这世界上唯一没有背叛过我离开过我的就是亲情。父母才是我可以疗伤的糖。再一次回家时,当我看到父母的汗水,想到每次打电话时父母说“你的钱够不够“时,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即使不为自己,为了父母也应该好好地活着。我最应该珍惜的是亲情。自此,我结束了沉沦,走出来迷茫,找回了真正、不甘平凡、不肯服输的“我”。我不再是一是无处,拾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创建自己的事业。我没有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创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免不了艰辛。我咨询过很多有成之士,知道自己该怎样一步一步实践着对自己、对父母的承诺。我的未来由我主宰,我不再在意谁的否定…… 时间的倒计时,轻轻地叩响了我们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子的心扉。看着毕业的日期日日临近,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回望过去的岁月,总会有着不尽的感慨。大学三载,伴随着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校园走向社会,它让我们不管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过去的岁月,珍惜青春,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 未来的生活会怎样我们无法知道,但历经过大

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许多毕业生表示找到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的事实表明,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一个人职场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员工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所以说,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学会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一,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当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学习能

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 山东省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朱旭周雷生 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 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0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我的大学生活 摘要: 本篇论文总结了我在学院四年的学生生活,以及我在学习生活中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大学生应如何适应新形势,是我们不可不重视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全民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论述了我对自己未来短期的规划与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活军训校卫队青春成长未来规划 首篇:大学生活------回味一生的美好记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军训: 带这父母的寄托和无尽的担心,带着对大学生活那无尽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就这样来到了学校.当我们还沉静在独自离家的那份自由的感觉和兴奋时,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军训.我们并没有象其他学校那样发放了那帅气的军装,而是穿者朴素的校服和洁白的T恤就投入到紧张的军训当中.为期半个月的军训,留给我们的是那五彩缤纷的心情,有快乐的、有伤感的、还有不舍的.每天重复的站在烈日下,高声喊者那嘹亮的口号;每天重复的训练者乏味的军姿.这时,我尝到了想家的滋味.原来在我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陌生.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朋友的陪伴.离开家第一次给妈妈打去电话,当我听见母亲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传来时,想家的感觉更是涌声心头.我呜咽的喊了一声:"妈,我想你了."泪水却不争气的涌了出来.晚上学歌时,记得教官教我们的是军中绿花,班上的女生也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军训是严格的,锻炼了我的身体,同样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在军训中我学会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毅力.军训是快乐的,教官同我们一起拉歌,让我们都很快的熟系起来.在响彻夜空的欢呼声中,我们忘却了白天的酷热,忘却了想家的烦恼,大家都沉静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军训又是不舍得,军训结束时我们早已忘却他的严厉,只记得半个月的相处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科 学 精 神 与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题目: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

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到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之后,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许多神话故事里神仙才有的本领,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轻而易举。科学技术的另一作用,是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空。宏观方面,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开始向宇宙深处探测。微观方面,我们已经观测到纳米长度的细微世界。通讯卫星、互联网,已经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科学技术还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健康水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一旦离开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数码相机、手机、光碟播放机,生活怎么过?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二十多岁。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陆续攻克。基因技术甚至让我们可以复制生命、克隆人体器官。 科技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一片光明,科学的负面作用阻挡不了人类理性的脚步,我们怎么能不崇尚科学呢?然而李洪志却无视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说什么“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科学其实是一个错误”。不仅如此,还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断然否定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违背科学方法,背弃科学精神,充当反科学的先锋,其行为有违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实在荒谬反动至极!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概要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

青岛大学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 (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1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调查中,有31.1%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091 陈微微 200933090570105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意识能力 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大学阶段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1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关于人文素养的论文

关于人文素养的论文 摘要: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极具人文性,要求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通过美术与内心情感的融合、美术与综合文化的融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该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程;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教育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提升思想认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初中生正处于需要关怀、尊重、理解的年龄段,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并最终实现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提升。 一、打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获取更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成果,教师不仅要为广大初中生打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还应当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认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人文特征,并对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如,在初中美术课程《服装颜色的搭配》这堂课上,教师应当让初中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在学完服装搭配的基本技巧之后,结合一些虚拟的环境与场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模拟搭配,以此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将审美与道德修养进行有机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利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这也是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审美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如,在学习完有关图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角落一处破损的墙体进行美术设计。这种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发现班级或者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物体遭到破坏,学生便能够主动进行修复与美化,真正提升内在的人文素养。又如,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举办一次“楼道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随地乱扔杂物、占用楼道的行为是错误的,积极美化楼道环境的行为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学会分工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最终完成一幅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美术作品。 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爱上自然之美 美术作为一项需要发散性思维作为支撑的课程,每一名初中生都需要在美术学习与创作、欣赏的时候融入大量的想象,通过美术这种媒介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表达。所以,在学习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时,每一名初中生都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能力。如,在进行写意花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盆栽、欣赏多媒体所展示的鸟类图片与视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时候开展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人文知识方面的思考:“我们城市的市花是什么?你知道哪种鸟已经濒临灭绝了,或者你从杂志、网络中曾经认识过哪一种鸟?能否用你手中的画笔进行写意花鸟的创作?”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初中生便会充分调动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论文-最新范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论文 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结构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它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和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培养自己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等,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优秀。职业素养影响着我们的职场生涯甚至是以后的生活,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

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

人文素养论文1

附件3: 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排版装订样式 国家开放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中文题目:学生写作致胜的法宝——人文素养 分部:邯郸电大 学习中心:武安电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14秋 学号:1413001256555 姓名:崔浩原 指导教师:张国红 论文完成日期: 2016年10 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2016年10月5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日期:2016年10月5日

目录 摘要 (4) 一、写作教学需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 (5) 二、基于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写作教学 (7) 三、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摘要】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以语文课堂为教育平台,把写作能力、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当今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小学生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一言堂教学、受社会主流思想束缚导致思维僵化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为一体。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与吸收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的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收到更好的

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是多么的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三、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教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语文教师有没有胆略敢于浅考: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对于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使学生感到浅显;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可以进行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且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这样,教师就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具有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教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