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宋真宗初年的政治生活

_宋真宗初年的政治生活
_宋真宗初年的政治生活

第27卷 第3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9月20日

Vo.l 27No .3

Journal ofKaifeng Insti tute of Educati on

S ept .20 2007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高红(196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市第十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一级。

宋真宗初年的政治生活

高 红

(开封市第十中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传统上人们对宋真宗误解较多,多把其与宋辽、宋夏议和的耻辱和大兴土木、东封西祀的活动联在一起,很少谈及其初年的政治生活,因此还原一个真实的政治生活方面的宋真宗,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其历史。

关键词:宋真宗;宽厚优容;劝课农桑;开明之君。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7)03-0022-03 宋真宗,名赵恒(968)1022),公元997年3月以太宗第三子的身份嗣位,在位25年。传统上人们多把宋真宗与宋辽、宋夏议和的耻辱和大兴土木、东封西祀的活动联在一起。本文拟就宋真宗初年的政治生活,还宋真宗以应有的面貌。

一、宽厚优容的宋真宗

真宗即位之初,由北宋初年皇位传承所引起的皇室内部矛盾异常尖锐,/金匮之盟0的阴影依然在皇室和众大臣的心中徘徊,皇室矛盾的存在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和刚刚形成的一统局面的巩固,为缓和皇室矛盾,结束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真宗即位三个月后就下诏:追复皇叔涪王廷美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赠皇兄魏王德昭为太傅,岐王德芳为太保。同月甲辰,/以皇兄元佐为左金吾卫上

将军,复封楚王,听养疾不朝0112

。真宗解决皇室矛盾的做法在保全皇位的前提下显示了新皇帝的宽厚优容,顾全了皇室的体面,平息了皇族、朝臣的不满情绪,可谓一箭三雕。

宋真宗继位初年,吕端、李沆辅政,吕端居相位,/以黄老之术0著称122

,李沆为相,/日取四方水旱盗

贼奏之0112(P1243)

,希望新即位的君主能够居安思危,政治上有所作为,扭转以往的残破局面。由于继位顺序不甚符合传统的伦理,为膺服天命、慑服群臣,宋真宗本人政治上也想有所作为,史称/真宗即位,每旦御前殿,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请对官,以次奏事,辰后入宫,上食,少时,出坐后殿,阅武事,至日中罢,夜则召侍读、侍讲学士询问政事,或至夜分还宫,其后率以为常。0

132

他不仅勤于政事,

少兴土木、甲兵、祷祠之事,还屡屡下诏求言,询民间

利病,谋求长治久安之策。监察御史王济上书条陈十事,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田税未均,榷酤未

宽,土木未停,督敛未平,牧宰未良0112(P884)

。吏部朗中田锡上疏疾呼:/减关租之征,放管榷之利,蠲减

租赋,优复流亡。0112(P871)

左正言、直史馆孙何表献五议,要求政府严格选官制度,破格提拔人才,减裁冗员,对上言者所提的建议,真宗/善者必加甄赏,否

者亦为优容0112(P934)

。这种甄赏优容的态度不但鼓励群臣纷纷上言,就连安阳平民陈贯也上书极言,请严明军纪,处死畏死战将杨琼。真宗早年的勤政内善达到了广开言路,谙熟民情的目的,为他调整统治政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自隋唐始,科举制度逐渐成了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宋太宗兴文教、抑武事,增加科举科目,扩大取士名额,逐步形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局面。宋真宗/天纵睿明,博综文学,尤重儒术0142

,/听政之暇,唯务观书,每观毕一书,即有篇咏,使近

臣赓和,,可谓近代好文之主也0152

。作为一代好文之主,宋真宗对科举选官的态度是:一要严,二要贤。咸平元年(998)正月,翰林学士杨砺等受诏知贡举,真宗召见并嘱咐他们/贡举重任,当务选擢寒

俊,精求实艺,以副朕心。0112(P907)

对于科举时营私的主考官,严惩不贷,景德二年(1005),刘师道、陈尧咨就因主考不公被贬官。为严格考试制度,规定/举人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等入,除官韵外,

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扶出,殿一举0162

,此外还制订了/别头试0和/誉录试卷法0。科举制的逐步完善,

#

22#

考官、考生舞弊现象减少,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和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步入仕途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地方官任用上,真宗提倡/必须廉平之吏,宽猛适中0112(P916)。在用人态度上,他主张/不以一眚废终身之用也0112(P918),正确运用赏罚手段,/赏罚二柄,乃驭民之衔勒,赏功而误,犹或可耳,行罚不当,人将何告,宜谨重之0112(P962)。何承矩守北边,廉洁奉公,吏治清明,深得民心,百姓屡次上书请求留任,真宗对他一再厚赏褒扬重用;焦守节监香药榷易院,岁课年增八十万,当迁阁门副使,为杜绝缘财之吏,真宗不予升迁。赏罚分明迫使官员们为头上乌纱,不敢过度盘剥百姓,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澄清吏治的作用。宋代官制极为复杂,官与职殊,名与实分,存在着大量的冗食官吏,为革除这一赘瘤,咸平四年,真宗下诏减员,一年裁掉冗吏195802人,既减少了蠹民之吏,又节省了政府开支。真宗执政初年的选官、用人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革除了一些社会弊端,为其统治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奠定了基础。

二、劝课农桑的宋真宗

赋税和劳役是封建国家对农民实行剥削、进行控制的重要内容。北宋时期,赋税征收项目繁多,有承袭唐代的两税,还有苛刻的附加税,如加耗、义仓税、身丁税、杂变税以及变相增加人民负担的支移折变等,附加税的数目往往大于正税,北宋立国之初, /不抑兼并0的土地政策,使土地大多集中在官僚地主手中,这些人或享有特权蠲免赋役,或通过种种方式将赋税转嫁给地少的农户或佃农。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劳役压得百姓痛不欲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从太宗晚年到真宗初年,田锡一再上疏指出:下动之象已萌。宋真宗即位后,推行/黄老之道0和/民惟邦本0的保民政策,对农民做出一定的让步。

(一)减免赋税,还农与田

北宋赋税繁重不均,使得官吏忙于追索,头会箕敛,甚至将不能完税的农民扣拘官府,严刑拷打,仍无法完成定额,各州均有逋欠。太祖太宗曾多次下令蠲免,但有司/不认朝旨,尚令理纳0,以至/细民愁叹0112(P912)。为改变以往状况,切实减轻百姓负担,咸平元年,真宗下诏免除以往逋欠一千余万,释放系囚三千多人,并/遣使乘传舆诸路转运使、州军长吏按百姓逋欠文籍悉除之0112(P912),以后又多次下诏蠲免被受水旱、战祸地区的租赋,开仓赈济灾民。

(二)减轻劳役

太祖、太宗之际,忙于统一天下,战衅屡开,战争多在北宋境内进行,人民或充兵,或飞挽运输,疲于奔命,生活极不稳定,耽误了农时,影响经济发展。咸平二年三月,真宗下诏:/力役之无名,营缮之不急者,悉罢之。0112(P934)为恢复农业生产,真宗屡次下诏奖励地方官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即使如此,也要求官吏不能贪功,要役民有度。咸平三年春,真宗在大名听取王济的建议,减少调修黄河、运河民力的十分之七。为了不夺农时,让农民悉心生产,他还多次下诏由士兵代服纲运、修庙等役。

(三)劝课农桑

宋初官僚大地主对土地的疯狂兼并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增加政府税收,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真宗采取了一系列劝课农桑的措施。以河北地区为例,澶渊之盟前,河北地区屡遭战祸,百姓逃亡,田地抛荒,盟约订立后,北方稍定,真宗下诏:/河北诸州强壮,除瀛州城守得功人,第其等级以闻,余并遣归农,令有司市耕牛送河北。0112(P1307)同时,真宗还设想在河北地区推行踏犁,解决缺牛问题,又出陈粟四万石赈济饥民。为了减轻百姓正税的苦楚,增加农业劳动力,他又下诏/省河北诸州戍兵十之五,缘边三之一0112(P1312)。为稳定物价,防止谷贱伤农,真宗下诏/岁丰熟则增价以籴,饥歉则减值而出之0112(P966)。另外,还放宽了对盐、茶、蚕户的榷征,蠲免以往逋欠,咸平四年六月,诏/以近畿数郡,春雪损桑,令京朝官分往视察,蠲其正税,其缘科等物,无令折纳丝帛0112(P1063)。真宗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切实起到了劝课农桑、安民于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德四年秋七月,权三司使丁谓上言:/景德三年新收户三十三万二千九百九十八,流移者四千一百五十,总旧实管七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户,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二百五十四口,比咸平六年计算增五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户,二百万二千二百一十四口,赋入总六千三百七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九贯、石、匹、斤,数比咸平六年计增三百四十六万五千二百九。0112(P1473)景德四年户口和租赋税收增多是宋真宗调整农业政策的直接结果,而这一结果的取得与景德年间真宗改善对外关系所换来的和平局面更是密不可分的。

三、宋真宗的对外政策

太祖、太宗的南征北战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总北宋一朝,未能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全国统一,与北宋并存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其中能与中原争雄的有辽、西夏。真宗好文重儒,不尚武功,主张/祖宗开疆广大,汝谨守而已,不必劳费兵力,贪无用之土也。如封略之内有叛乱者,则须为民除害尔。0112(P1413)真宗这种守内虚外的态度导致了他对外的军事示弱和妥协,客观上这种示弱和妥

#

23

#

协却促成了民族关系的改善,为北宋人民赢得了发展生产的喘息机会。

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在统一南方时,与辽保持通使友好的关系,宋太宗平定北汉后,兴兵伐辽,宋辽战衅开启,其后的/雍熙北伐0也以宋军的失利告终。宋辽战争使北宋/百万家之生聚,飞挽是供,数十州之土田,耕桑半失0,/丁壮毙于转输,膏血涂于原野0,咸平二年后,辽继续派兵南下挑衅,掳掠人畜财物,屠杀无辜百姓,破坏房屋庄稼,给河北、山东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景德元年(1104),辽倾国南牧,势如破竹,很快抵达黄河北岸,在宰相寇准、毕世安的劝说下,宋真宗亲幸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反败为胜,遂成/澶渊之盟0。/澶渊之盟0是在宋辽双方国力、军事力量相当的条件下订立的,条约得失当时已有定论,继任宰相王旦认为:/国家与契丹和,三年于兹矣,计其不劳干戈,不费财用之外,河逆人民顿息飞挽0112(P1514)。契丹国主皇弟耶律隆绪称道:/今与中朝结好,事同一家,道路永无虞矣。0112(P1371)澶渊之盟后,宋的北方州县得以安宁,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0的和平局面。此后宋辽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互通有无,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自此,使轺往来,不绝于路。据聂崇岐教授统计,有宋一朝,宋辽之间互派使节共388次,澶渊之盟后有379次,其中使命与年代不详者尚未算计在内172。从辽方看,为了缓和燕云地区汉人的反辽情绪,辽政权适当减轻了对汉人的剥削,去掉了一些民族歧视的法令,对辽的安定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从历史发展上看,澶渊之盟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宋太宗讨伐北汉时,西夏李氏政权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派兵渡河支援宋军。李继捧继任后,献所管夏、银、绥、宥、静五州,李氏家庭迁居宋都,赐赵姓,继捧及族弟继迁分别赐名赵保忠、赵保吉。但继迁拒绝内迁,率部族逃往地斤泽,其后不断率训东向袭击宋军,与辽成犄角之势。宋夏关系的恶化迫使北宋政府在西北边境屯兵积粟,为向李氏政权施加压力,北宋禁止西夏青盐的输入和内地粮食的输出。但这条禁令不仅未能阻止李继迁的骚扰,反而给宋、夏人民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真宗继位后,为缓和民族矛盾,于至道三年(997)十二月授银州观察使赵保吉(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据有李氏旧地,事实上承认了李继迁独霸西北的事实。真宗的示弱助长了李继迁兴兵伐宋的锐气,咸平五年二月,继迁率部攻陷灵州,杀死知州裴济。景德元年,李继迁病死,其子德明继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德明于景德二年向宋请和,景德三年,双方在保留的条件下达成了宋夏和议。真宗默认德明的特殊地位,授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给俸如内地。德明自此每年向宋进贡马和骆驼,双方在边境上榷场互市,进行交易。宋夏和议后,宋境百姓减少了劳役,免遭战祸,人民安居乐业,德明不再东向,在西夏农业区出现了有耕无战、禾黍如云的盛况。

真宗统治下的咸平、景德年间是宋辽、宋夏由战到和的重要转换时期。由于太祖、太宗时期兵连祸接,生灵涂炭,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由于当时北宋政府无法彻底制服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真宗本人不尚武功,军事思想保守,因此在对待少数民族政权上表示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妥协和让步才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使百姓得以喘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订立的,无论从当时情况还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和约的订立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民族关系的改善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共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真宗继位初年并无奢糜之心,与辽、西夏结盟也并非苟且之事。无庸讳言,景德以后由于战事不兴、国内太平,宋真宗本人由继位初年的守成之君逐步转变为奢侈腐化、大搞封建迷信的昏庸君主。但就咸平、景德年间真宗继位初年的政治生活而言,由于宋真宗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出现了社会秩序安定、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以致后人称道:/本朝唯真宗咸平、景德年间为盛,时北虏通和,兵革不用,家给人足。0[8]宋真宗虽然未能象唐宗、宋祖那样有开国定鼎、威服四海之功,但就其初年的政绩而论,仍不失为一开明君主。

参考文献

1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一,至道三年六月甲辰)[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6.

122张其凡.吕端与宋初的黄老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2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2魏泰.东轩笔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2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2王林.燕翼诒谋录(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2聂崇岐.宋史丛考(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2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高玉宽)

# 24 #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例题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例题1.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C;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 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满街游戏任驰驱”说明①正确;材料“更有西装新少年,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年我国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10名以上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材料体现国家的( ) A.统治属性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2.目前广东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共有28 500多个,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广东社会团体众多的现象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集会自由 B.公民积极履行政治性义务 C.公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D.我国公民享有结社自由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应做到()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学习政治知识 ③既关心国家大事,更要维护好个人利益④在实践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在2012年进行的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选举委员会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候选人从“纸上”走到选民面前,接受选民的“面试”,这一变化( ) ①尊重了选民的知情权,扩大了选民的选举权利②可以帮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③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彰显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④可以帮助候选人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A. 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B. 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 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D. 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6.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从全国“两会”到强制拆迁,从社会热点事件到众多“草根明星”出炉,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利器。公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 ( ) ①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②促进了政府决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和社会生活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都是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资载体。(如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如西方的见面礼节是拥抱,中国则是握手);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如乡音难改。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a丰富精神世界;b增强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如长城。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原因: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丝绸之路);b人口迁徙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人口流动);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孔子学院); 大众传媒(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电视、网络、报刊等);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唐僧取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民国社会风俗的变迁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的变迁 [摘要]: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延续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宣告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发展,社会大变革时期,风俗的演进也进入转型的阶段。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本文将从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这五个方面来介绍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关键字]:民国风俗旗袍妇女解放 民国时期民俗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在发端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俗学学者。仅以风俗研究而言,就有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杨荫深的《衣冠服饰》,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等。可以肯定的说,民国时期的民俗学专著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样、深刻,为以后民俗学者的“田野作业”起到示范作用。陈学华和徐吉军编著的《中国风俗通史(民国卷)》就对民国时期各民族的饮食,住,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比较明显,在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围绕女性婚恋嫁娶而展开的民国社会风俗研究将会越来越全面。 一、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变革的背景 1.外部因素 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 2.内部因素 (1)政治因素 还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就认识到社会习俗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改良社会习俗政治进步中的作用,所以他们得出一种共识,那就是改良风俗必须成为社会全面变革而一部分,必须把政治改革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有的把改革发饰、服饰习俗作为推翻清王朝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强调了风俗改良的政治意义。这种将移风易俗政治化的思路和做法,在民国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尽快革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造成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新社会风气,将改良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革命党人亦视移风易俗为一项政治事务。民国时期,蒋介石就曾发起过“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 (2)经济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 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③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

关于严俊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 开展严俊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宏伟恢复的大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形形色色的诱惑扑面而来,一些共产党人无法经受住利益的考验,走上一条自我腐化的道路,磨灭了自身的党性,违背了原则,破坏了规矩。痴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最终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忘记了共产党人原本的初心。这时严俊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定不移的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 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从严俊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全会明确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党的一项严重任务,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次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正党的纪律”等党内基本政治生活的严重性。党内实践证明,只有从严俊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不断强化党内制度约束,解决好影响严俊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才能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柔软”走向“严实硬”,才能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二、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促提升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共产党思想先行性的有力武器,是缩小分歧,结合一致的严重保障。是在党内弘扬正气之风的强健基础,但在真正开展这项活动的时候,有些人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敢说明自己真正的缺点,真正的不够,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不敢提出领导、同事真正的缺点,怕影响同事之间的感情。前怕狼后怕虎,难以体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正内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坦诚相待才能消除大家的思想误区,才能真正为我们自己、为他人、为我们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能真正延续一颗建党时的初心。 各级党员干部要不忘建党之时的初心,方得永世长存的始终。只有严俊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永葆青春活力的生命力带领我们去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4-3-6社会生活与文化

社会生活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2、日常生活3、节日活动4、都市娱乐。) (二)宋元社会生活。讨论探究案例: (三)故事A :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 故事B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

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经过的《对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日子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具新高度。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党内政治日子若干准则心得体味范文,欢迎阅读,供大伙儿参考和借鉴! 党内政治日子若干准则心得体味范文一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经过的《对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日子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具新高度。 从严治党严字当头。严算是严治理,严降实。做好警示教育工作,补精神上的钙,除四风之害。严格治理,重在从严治理党员干部队伍,切实把党员干部管紧、管严、管好。严厉惩罚,筑牢反四风和反腐败的高压线,形成威慑力,让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严格规范,对比先进典型寻差距,对比党纪国法而自省,常思别脚之处,常改别良之风。严明责任,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积极开创全神贯注抓党建的新局面。 习总书记说过: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治党,别严别脚以惩腐,别严别脚以治乱,别严别脚以风清气正,别严别脚以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效果怎么,一具严字见分晓。 立严规。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从严治党就得立规矩、说规矩、守规矩,别守规矩,就会乱了方寸。新出台的《准则》和《条例》坚持以党章为统领,坚持咨询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开列了负面清单,划出了别可触摸的底线,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非标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定严则。没有规矩,别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从严治党的关键。靠制度管党,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关键少数,才靠得住。编织好制度的笼子,是从严治党的前提。建章立制算是防,防患于未然。什么该做,什么别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别能做,制度在先,招呼在前,靠制度切实筑起别想腐、别能腐、别敢腐的防火墙。要敬畏、坚守制度的刚性,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别留暗门、别开天窗、别因人因事一会儿紧一会儿松,坚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抓严实。严字当头,从严从实。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就要别折别扣抓好制度降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纪党规别能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降实要严,算是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从严就必须始终保持惩腐的高压态势,从严就必须坚持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从严就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 严律己。从严治党,关键管好自己管得严更要自身严。从严治党贵在从严律己,老百姓常常用周围党员的质量来衡量整个组织的形象。从严治党是组织治理、外在制约,从严律己是自我约束、内在自觉。离开从严治党,从严律己就会缺少外力推动,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从严律己,从严治党就缺少内在支撑,变为无本之木。从严治党谁也别是局外人,尤其是当领导的,既有律人的任务,更有律己的责任,严于律己,以上率下,身教常常胜过言教。 党内政治日子若干准则心得体味范文二 降实管党责任,突出示范性。各级党组织书记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管党治党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降实管党责任。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降实,全面降实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书记别仅要带头履行管党责任,还要带头执行党内制度,做到以上带下。 加强思想治理,突出先进性。当前,各种思潮泛滥,很多党员思想受到了别同程度的冲击。要出台详细的规定,加强治理,杜绝党员随意发表有损党的形象的别当言论。要坚

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

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 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1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党内生活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决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从实践中来看,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强化权力约束,规范权力运行;要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还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特别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形成示范效应。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防止其变成“钝器”。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政治优势。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建立在党内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党内民主生活为基础,以严格的党内纪律

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党内批评自我批评为武器,以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特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以党内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常态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党内政治生活体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要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各项原则制度,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委集体领导,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纯洁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不允许搞独断专行,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真正把每个党组织都建成坚强堡垒。要推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常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这个有力武器,把这次活动说清楚、交明白账和会前解决问题、会上开展批评等做法固化为制度。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雷打不动”,把党内制度“当作法律一样坚决执行”,做到过党日一以贯之、内容一项不落、对象一个标准。 从严治党没有例外,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 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心得体会2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也就会有什么样作风的党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

第12、13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第12、13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一、衣食住行 1.铁路的优势: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 2.中国的尴尬——三条铁路 ①1876-1895:守旧反对 ②1895-1911:外国控制(资本输出,抢修铁路) ③1911-1949:收归国有(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4.原因: 优势明显;认识深入;经济需要;救亡图存 (二)交通变化——公路 第一阶段:(1842-1872)轮船在一鸦后传入中国,但被外国控制 第二阶段:(1872-1911)艰难起步 轮船招商局(近代航运开端)→民营百家 第三阶段:(1911-1949)未有改观 二、通讯变革 (一)邮政: 1.现代化: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1911年,设立邮传部,脱离海关;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 2.国际化: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署国际条约;撤销外国客邮。 3.失衡化:城乡差别、新旧差别 (二)电讯: 1.电报:1877年,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民用电报业开展,但发展缓慢);1930年代,快速发展 2.电话:19C80s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C 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三、传媒变化 四、移风易俗 (一)“断发”、放足: 1.“断发”历程: ①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开端 ②戊戌变法主张“断发易服”:变法失败,未能实现 ③清末新政(1901年)的法令:影响不大 ④辛亥革命时期的潮流:彻底革除 2. “断发”的意义:摆脱专制束缚、民族压迫。 ①缠足女子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 ②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传统阻力较大。 ?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 ①客观: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②政治:政府的改革推动;民主革命推动; ③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社会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民众的追求仿效。 ?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 由沿海到内陆,仍存在地域和城乡不平衡; 由上层到中下层;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朝西化、近代化发展,中西合璧; 政治运动推动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心得体会:严肃党内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是关键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心得体会:严肃党内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是关键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心得体会:严肃党内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是关键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党的伟大的事业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我们党从成立至今,一步步走来,一步步强大起来,经受住了泪与苦、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走过了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时期,经受住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改革开放考验。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当今富强民主的国家,关键在于树立了崇高理想和信念,坚守了理想信念,筑牢了精神支柱。我们广大党员同志,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时无刻,将理想信念铭记于心,镶嵌入灵魂,筑牢精神支柱,引导自己不断前进,战胜困难,战胜千难万险。 坚定理想信念,升华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吃、没有穿,我们可以用双手来创造,但是没有理想信念,缺少政治灵魂,就会变得行尸走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在庞大的党员队伍中,有一小部分同志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不切实际、模糊甚至动摇。有的说“活要进中南海,死了要入八宝山”持着不端正的思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沉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有的对缺乏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总觉得月亮是西方圆。事实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不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坚定理想信念,打好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建党到如今,95年来,我们党虽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然而始终齐心协力、不怕风吹雨打,不畏艰难万险,带领祖国人民勇往直前,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凝聚和感召。马克思唯物辩证理论和实践表明,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习题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 1.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所谓“薄罗衫子薄罗裙”指的是( )。 A.宋代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 B.宋代女子大多因贫困穿着单薄衣服 C.宋代女子大多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 D.宋代达官贵人穿着轻而薄的衫和裙 3.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的习俗在什么时候出现?( ) A.北宋初年 B.北宋中期 C.北宋晚期 D.南宋初年4.今天流传的“东坡肉”的由来是( )。 A.因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喜欢吃肉 B.苏东坡亲自烹制的好吃的肉C.苏东坡的父亲特爱吃肉 D.苏东坡的朋友烹制的肉 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6.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交通发达,邸店很多 B.宋代人们多骑马 C.宋代人们多用牛车、驴车 D.达官贵人乘轿普遍 7.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8.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B.宋代有贴春联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完全一样9.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夏季还有冷饮 B.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C.肉食中两宋都以猪肉为主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二、分析题 10.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代,你可能会碰上哪些见闻,请结合你所学到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知识,写一篇《两宋社会风貌》的见闻,内容要分“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写。 【答案】1.C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衣”: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统治者在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妇女缠足陋习开始。 “食”:饮食丰富,多种小吃,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房多为屋顶盖草或瓦的长方形房屋。“行”:人们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 “乐”:有娱乐场所瓦子,十分热闹,人们可以过各种节日。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2012湖北随州)9。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 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 貌?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东京 (2012·山东莱芜)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C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2012年佛山)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8.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景象的是() ①鉴真六次东渡,传播佛教文化②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③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 ...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本题难度低,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不可能在宋代读到,答案选C。 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A.解读文物B.查阅文献C.考古发掘D.实地调查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甘薯是明清时期才引进的,不可能再宋朝吃上,答案就选C。 (2012河南中考)21.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试题及答案(杨勇)

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秋《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复习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A 、社会安全网 B 、社会稳定器 C 、社会促动器 D 、社会调剂器 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是( )。 A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 以“走出去”为主 D. 以“引进来”为主 3.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的统一体,包括( )。 A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B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C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D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4、置身于文化市场,我们看到:宣传广告五颜六色,各种图书报刊异彩缤纷,网吧聊天室生意火暴,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这些表明( )。 A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B 、政治生活丰富多彩 C 、经济生活复杂多样 D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5、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建设( )社会。 A 、社会主义和谐 B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C 、小康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努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 、独立自主 B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7、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 ) A 、民族团结原则 B 、民族互助原则 C 、 民族平等原则 D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8、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 ) A 、必须对人民负责 B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 、无序的政治参与 D 、有序的政治参与 9、近年来,中国人在世界组织中担任要职的越来越多,2006年冯富珍以高票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2007年2月沙祖康被任命为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2007年11月中国律师张月姣被世界贸易组织正式任命为该组织的上诉机构成员。这些都证明了( ) A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了 B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 、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10、2008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被媒体称为“暖春之行”的访问,为中日经济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东亚经济带来新的气象。影响中日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外交政策 B 、国家利益 C 、历史问题 D 、国家力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 。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___ 外交政策。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 )1、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起步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不大。 ( )2、中国已经实现了小康,没有必要再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3、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 )4、我国必须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 )5、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问题与环境问题。 (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 )7、我国除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参政,因此实行的是 多党制。 ( )8、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部 班 姓 学号 …………………………………………密…………………………封……………………………线…………………………………………

第9课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呢?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阅读“社会习俗的变化”,探究以下问题: 1.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要求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之类的称谓)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探究一社会习俗的变化 活动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课文中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 【小组讨论】: 1.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跪拜礼等) 2.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 (孙中山不让他行跪拜礼、和他亲切谈话、派人用车送他回家等) 3.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围绕“民主”即可) 4.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略) 【归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剪辫、易服等,一些不好的习俗开始改变,但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所以需要大家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