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康复的作用及意义

心理康复在现代康复中的作用与意义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卫生保健体系,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带上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康复医学不仅渗透到临床各个学科,与其共同解决人体组织器官病损所致的功能障碍,而且扩展延伸到医院之外的社区、家庭,在更大范围上为居家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治疗及服务。

但对康复而言,单纯的肢体功能、言语功能等功能性的康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只有完好的心理康复和一定程度的其他功能康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1、心理康复的定义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康复所依据的是康复心理学。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目前心理学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结合的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内外学者都采用了不同的心理康复方法和原则,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对病人所产生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进行干预,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2、心理康复的对象

(1)残疾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数10%的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2006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且这一调查未包括慢性病、内脏病、老年退行性病而致的严重功能性障碍者。

(2)老年人: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预测到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老年人有不同程度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等)和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往往都和缺乏运动有关。

(3)慢性病患者:主要是指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由于疾病而减少身体活动,并由此产生继发性功能衰退,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肺气肿和全身有氧运动能力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骨关节畸形导致功能障碍等。

3、心理康复的作用

首先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对康复过程及康复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患者消除认识上的心理误区,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适应性,激发患者的康复热情和潜在的心理资源,协助患者渡过危机、应付困境,使患者能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较有信心地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康复信心,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而当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康复治疗时,这对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要根据首次心理评定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心理卫生症状的减轻和消除,是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前提。注重观察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

最后是辅助有效、有序地实现康复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康复指在心理上(精神上)、生理上(躯体上)及社会上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也同样是指在康复的四大领域(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中全面地获得康复,又称为整体康复或综合康复;重返社会是康复最重要的一项目标,是通过功能改善及环境改变,促使康复对象力争成为独立自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达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所以说在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同时存在时,应当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二者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患者的整体康复应以心理康复为龙头,因为患者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心理疾病状态的持续存在,使病人治疗积极性、顺应性、主动性差,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功能恢复差,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环境,才能积极配合其他康复的进行。只有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才能更进一步地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即使肢体恢复无希望,残疾无法避免,也需要积极治疗,尽可能独立生活,不灰心,不气馁,以达到患者良好地恢复社会和家庭功能的效果。

因此,心理康复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心理康复可以将康复锻炼治疗带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使康复治疗达到很好的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更快更有效的解除患者疾苦。

4、心理康复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各种传染病得到控制和消灭,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老年比例增加,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使康复医学的重要性随之增加;以及由于物质文化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医务人员都不能仅是满足于单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而要求功能也得到恢复,康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康复的临床实践中看,康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突出了心理康复在整体康复中的重要性。

(1)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愈进步康复需求愈大,随着科技进步,医学技能的提升,使大量伤病患者得以新生,能早期识别、诊断、治疗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疾病,存活率提高。如各种移植和器官置换技术、微创诊断和治疗技术等。进而现代医学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必然也增高,因康复医疗对保障患者长期的功能进步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如关节置换后,如果可以立即有康复医疗介入,许多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步行出院,出院后的症状大大减轻,假体的应用期限显著延长。所以说,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学的支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2)满足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后,60%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而且恢复期长,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迫切需要康复治疗。工业与交通日益发展,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肯定比以往增多,这部分残疾人同样迫切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使他们残而不废。心理康复可以帮助实现更有效率的康复医疗,进而使许多残疾者不但不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

(3)帮助应对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各地地震造成大量残疾人,战争也产生许多伤残者,这些残疾者不仅仅指丧失某些功能的人,也指有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多疑等神经症症状)的人。对于这些残疾者,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和不进行康复治疗,其结局大不一样,且需要心理康复贯穿整个过程。

总结知目前医学模式已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重视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医学模式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疾病以及疾病康复的影响,强调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身心之间的重要交互作用。因此,单纯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己不够全面了,医务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日益普及,重视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逐渐成为医者共识。从而心理康复在现代康复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理健康有关概念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必然要求。我校一直在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这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都比较齐全,硬件上有沙发、档案柜、盆景、录音机等各项设备,只要是心理咨询室需要的设施都尽量满足需要,从而使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以良好的面貌向学生开放。在校园环境上,在少年宫一楼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来反映学生中积累的问题。学校还投入资金为每个办公室、教室张贴字画、名人铭言、在校园种植花草树木,优化环境,美化师生心灵、放松心情。 二、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咨询和辅导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心理辅导

队伍的建设,设立的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定期参加心理教师培训,同时积极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德育队伍心理咨询兼职建设,学校经常选派专兼职老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咨询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大量的培训研讨使我校心理咨询老师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内部管理 1、学校领导重视,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行政和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学校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学校课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宣传到位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使师生有心理自助和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学和心理辅导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学生心里具有神秘色彩,相当多的教师对于学校开展心理活动课和心理辅导也不清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心理辅导的’宣传工作,澄清师生对心理辅导的疑惑,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咨询室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制定心理咨询室宣传计划;在橱窗设立心理专栏,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辅导的一些问题;利用朝会、班主任工作会议、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孩儿们,都该回来了吧,都该收心了吧。再次提醒大家,初期答辩还有10-15天。需要内容: 1、封面 2、目录 3、选题背景(为什么选这个题) 4、课题简介(所做课题是什么解释清楚) 5、基地分析 6、设计理念(设计分析,怎样做这个设计,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本文先从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入手,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的事实,随后引出精神病患者康复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并从精神病社区康复的意义,家属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社区康复实际工作中的注意点三方面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康复社区康复服务 一、案例及其分析 4月21日凌晨时分,4名中学生翻墙外出玩耍,在曲靖市陆良县街头发现一名精神病患者后,竟以“打着玩”为由,用竹棍、石块等对其进行近两个小时的殴打,最终导致20岁的女孩钱金芬创伤性休克死亡。记者昨日从陆良县公安局获悉,因涉嫌故意伤害罪,4名中学生已被刑事拘留。(《春城晚报》4月26日) 除了谴责4名肇事青少年的暴行,反思未成年人心智教育的得失,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精神病患者这样“行走于社会边缘的人”,我们如何给予他们应得的权利?残暴悖逆的背后,凸显的是道德的沦丧与教育的失范,而在其背后,掩饰不住的却是精神病患者面临的社会困境。精神病患者屡屡伤人以及被伤害的现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决不等同于忙不迭地将精神病患者送进精神病医院,精神病患者本身有病症的轻重之分,但其无意识下的行为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也是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 对于精神病患者,社会虽然并没有彻底取消他们的容留空间,却往往在歧视与漠视中表露出人类根深蒂固的集体潜意识——把精神病患者当做生活不能自理乃至有害的群体,这种偏见很容易造成对其应享权利的抹杀。就社会学而言,个人化是社会制度安排的结果,一部分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也就是制度设计失当的结果。如果我们始终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异类,那么无形中就扩散成一种社会性病理,受害者将是包括精神病患者在内的所有人。换个角度来说,当精神病患者脱离了整个社会制度设计的框架,被视为对社会“零贡献”的群体,很容易引发社会“占有与剥夺他人资源”的排斥感,由此而导致的“精神病患者属社会废物”的极端心理将有可能埋下危险的种子。以殴打精神病患者取乐的少年,是否也是缘于我们的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漠视,间接纵容了少年们的歧视心态与暴行而终酿惨祸

(完整版)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上周,我们讲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心脏康复的大概内容。这周,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心脏康复的三期康复内容。 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1期: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期,在患者入院后脱离急性危险期之后即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在1期康复期中,当患者符合运动康复开始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实施运动康复。 通常,康复干预在入院24h内开始,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会延迟三到七天以后再酌情进行。而且,一般患者入院7天左右,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此时的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一般运动康复的流程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旁——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在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应该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 如果患者感觉到费力或者运动后较静息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如果是做CABG手术的患者,还应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用力咳嗽时,可在胸口抱住定制小枕头,以防伤口震裂,保护伤口。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

第2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进行。 2期康复是在1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为1期康复的时间有限,2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1期的延续,也是3期的基础。2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2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分钟即可。 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为3-5次/周,目标心率可比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也可用Borg评分表衡量,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即可。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主要包括有:俯卧撑、哑铃、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Borg评分可在11-13分。 做此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运动过程中切记,要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

一、心理概述 1、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 点的反映。对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 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 我校成立心育领导小组,确定心育辅导组成员,在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上争取落实,常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增强对心育的认识。一学年以来,我校老师及辅导员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家

长会上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2、个别咨询与辅导。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 三、优化辅导方法; 1、比较中找优势,帮助其认清自己:想要认识自己可; 2、观察中找平衡,引导其肯定自己:观察他人对自己;我校的心育渗透最大的特色是与班队会相结合,每学期;

最新精神疾病护理学

精神疾病护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D A.生物医学模式 B.整体平衡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社会文化模式 2.听幻觉最常见于C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3.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B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4.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D A.情感障碍 B.思维障碍 C.行为障碍 D.意识障碍 5.痴呆综合征又称为C A.急性脑病综合征 B.谵妄综合征 C.慢性脑病综合征 D.遗忘综合 6.病人呆坐于一旁,对医生的任何提问均不作回答,医生让其开口喝水时,患者却双唇紧闭,扭头逃避面前的杯子,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B A.缄默症 B.主动违拗 C.被动违拗 D.木僵 7.随境转移主要见于D A.精神分裂症B.神经衰弱C.疑病症 D.躁狂症 8.下列哪种说法错误D A.谵妄病人可发生冲动行为 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恐怖性的 C.谵妄病人常有定向障碍 D.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好转 9.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处理是B A.耐心说服,劝其不要自杀 B.立即住院治疗 C.每日一次心理治疗 D.每日一次群体心理治疗 10.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D )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支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支学科 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11.感知的定义为( B )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健康概念的演进 (1)健康的生命观。 (2)健康的疾病观。 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心理健康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仅包括正常心理,还包括异常心理状态,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自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并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有事业上的追求。 (二)国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 在国外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 马斯洛和迈特尔曼;奥尔波特;斯考特;弗罗姆等。 (三)国内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 在我国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 黄坚厚;严和锓;王效道;王极盛;王希永;李百珍;黄珉珉;郑日昌;林崇德;樊富珉;沃建中等。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可以归类如下: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标准。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是多维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如下:(一)心理健康的总体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且适龄。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二)心理健康的基础性标准 1、有充分的个体安全感 2、有恰如其分的愉快感 3、有与事实相符的满意感 4、有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5、相对和谐稳定的个性 6、有把握事物的基本能力 7、有积极稳定的环境接触 8、有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三)升华性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标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教育局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本学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 努力下, 我们学校心 理咨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广播室定期广播、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扩大宣传,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开设“我学习、我快乐”的读书角活动、读书月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主动学习,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达到了深入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做好咨询工作。 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在本学期,通过“悄悄话”信箱、学生写的心理日记和各班心理联络员的反映,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别咨询,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倾诉,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通过咨询帮学生解决了基本的心理问题。通过定期整理、总结了咨询资料,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对此,由咨询教师举办相关主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办黑板报、手抄小报等手段基本解决存在问题。 三、动员家长和社会力量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家庭。我们非常重视家庭与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本学期学校针对三年级家长召开了一次《家庭作业既高效又快乐》 的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师就目前在 的学生家庭作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此次讲座,在家庭作业方面,老师和家长能更好的配合,引导学生快乐的完成家庭作业,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 四、针对学校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 教师是学校的支柱,但由于社会、学校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压力过大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及工作的态度,对此心理咨询老师特开展教师职业压力专题讲座,帮助老师缓解职业压力,让老师能比较快的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投身工作中去。 总之,成绩已成为过去,不足与教训需要我们努力改正。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已经进入末期阶段,相信只要按着心理程序,坚持科学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环节,扎扎实实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一

关于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科”计划书

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科计划书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运动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随着运动健身的理念和赛场拼搏、奥运争光的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健身运动日益普及,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伴随产生与运动有关的损伤、健康、疾病、健美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统称。有别于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工作和心理,并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及康复应有充分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不良影响,从而使体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在国外,一部分受到过骨科专业训练的医生,吸收运动医学的治疗理念,采用先进的治疗方法,专门从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急慢性运动损伤诊疗,从而发展起“运动医学”这一新学科。我国,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城市、著名高校和医院相继建立了运动医学专业。 运动医学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创伤,它包括急性损伤,也包括慢性劳损,这些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常见伤病,如膝、肩、踝、肘、髋、腕等关节运动损伤和关节不稳,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肌腱损伤与腱病、骨骼肌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股关节损伤与不稳、软骨与骨软骨损伤、滑膜病变、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关节盂唇损伤、肩峰撞击症、踝关节反复扭伤等。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消除疲劳和急、慢性损伤的治疗有很好疗效。今将各种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中药疗法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 2 针灸疗法常用的是毫针法和灸法。①毫针法,包括斜刺法、电针、刺络拔罐法、无痛针法等。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②灸法。常用的有隔姜灸、温和灸、雀啄灸和温针灸等, 在运动损伤中多用于治疗陈旧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另外,当代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得到应用, 这是灸法、或者说是热针刺法的发展。 3 推拿疗法推拿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不会产生任何副作

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资料查找)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 1 想出院由于患者在发病时,因病态支配出现某些威胁家庭安宁、妨碍社会生活及影响邻里社会治安等行为,使精神病患者的出院往往不能立即被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由于不能解决出院问题,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易怒、责怪家人或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悲观念头,甚至企图自杀。 2 担心社会偏见由于世俗偏见,歧视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依然存在,对住过院的患者在升学、就业、工作安排或职称晋升等方面都会遭到阻力,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下,有的患者会产生敌视,甚至报复心理,有些则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出现精神病后抑郁。 3 担心恋爱婚姻问题由于精神病是慢性疾病,易复发,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以及社会上对精神病的偏见及遗传因素等,使精神病患者结婚、生育等成了困难问题。调查的82例中,离婚22例,未婚27例,普遍在婚姻问题上存在心理包袱。 4 担心经济负担过重因精神病患者长期病假,尤其是病程较长、反复住院的患者,工资收入仍维持在原来的低水平,仅能支付伙食费及简单的日用品,无法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拮据,故产生自卑心理、抑郁情绪。 5 遵医服药问题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自己病已好,不必再继续服药,有的担心抗精神病药会影响身体健康,使身体发胖而不肯继续服药。 6 监护人问题精神病患者康复后回归社会,需要有人关心、照顾其生活,督促服药,而不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监护人无法落实,而不得不留院疗养,从而产生被遗弃感和无助

感。 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 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有:使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家人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以下做详细介绍。 首先,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精神障碍患者树立一个概念,那就是“精神障碍通过努力是可以治愈的”。确定了这个观念,才可以让精神障碍患者对于治疗抱有决心,有希望才有动力。 其次,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最为重要。应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还应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或是体育锻炼,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大脑和健康强健的体魄。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的支持与配合:这对缓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障碍患者理应多多给予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以一种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是歧视的态度来对待患者。 一、认知提高法: 患病病缘故使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存在不信任,敏感多疑,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善意忠告。我们可通过认知提高法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信任的基础上向他们全面介绍其所患疾病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他们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二、敌意纠正训练法: 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有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敌意纠正训练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让他们明白: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2、让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

2017最新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2017最新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或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本学年,从总的情况来看学生心理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大体态势良好,学生心理普遍得到大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间不久,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仍然处于亚健康水平。现就本学年,心理咨询室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心理咨询室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室内环境优雅、温馨、舒适。在这里,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把来时的郁闷一扫而光。 二、心理咨询室由任继飞老师、车翠娟老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孙书勇老师等成员组成,这些老师不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她们也都是学校中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心里非常了解,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工作认真细致,观察缜密,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心理咨询室安排了面向全校家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便于家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讲座的内容不同,各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每逢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心理咨询室准时开放,接待学生来访。在咨询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点: 1、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形成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吐露真情,反映真实思想和情况 2、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进入正常学习。通过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缓解,心理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4、争取家长、教师、同学等各方面的有力配合支持。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复习课程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心理致因 1 应激 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 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 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 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 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 ③、处理应激的技能 ④、集中注意力策略 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 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 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三康复方法 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 4、社会支持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2017年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2017年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广播室定期广播等形式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其他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更加深入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整理完善档案资料。为了使心理咨询工作朝着系统性、连续性的状态发展,对心理咨询室材料和档案进行了一系列重的整理、完善、充实,为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有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辅导的主要形式 1.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专题班会。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讲座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措施,其一次可以面对众多学生,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的特点,积极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一些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班会课。 进行个体咨询。采取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开辟了面面咨询、网上QQ咨询、E-mail咨询、心理咨询信箱咨询。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网上QQ及E-mail咨询。心理咨询信箱每天定时打开,心理咨询师认真、仔细地分析每一封来信,给每个来信的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3.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由于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的特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不同的团体的性质进行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辅导的主要内容 1.学习辅导。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计划学习,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青春期前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提前学会克服成长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冲动行为,知道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开展适宜的性教育活动。 3.情绪辅导。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消极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掌握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人际交往辅导。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加强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正常交往;形成良好的礼仪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5.悦纳自我辅导。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扬长避短;逐步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培养学生的耐挫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6.生活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及休闲方式,克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的不切实际的心态。具体辅导情况 1.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向教师提供心理科学知识,便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采取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汇总

分宜六中心理咨询室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全面开展时期。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室全体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努力工作,迎接挑战,主动出击,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服务。为满足咨询工作需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心理咨询室自开学起即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理辅导老师以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来访的每一位同学,帮助同学们解决在中学生活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同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类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高一新生进校适应问题;二是中学生情感问题;三是毕业生高考前焦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辅导,另外在上课时、课外心理辅导时也给予适当倾斜,如举办这些方面的讲座、举办座谈活动、团体训练等。 二、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去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走进新学校”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我自信,我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通过讲座、观看心理学影片及心理测试等形式多样、内容多采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倡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健康、快乐、成功”的目的。 三、重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在政教处的统一安排下,心理咨询室在下半年对高一新生入学开展了“走进新学校”的讲座。这次讲座对帮助高一新生如何认识高中生活、更好地开始高中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还很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除了做好上述事务外,同时还做好了下情上传的工作。因为是学校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接触大量学生,也比较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心理咨询室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及时准确的向学校反映新的情况。这就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和调整工作方向提供了事实依据。 分宜六中心理咨询室 2010年2月28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

精神病的康复案例

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 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中老年人极易出现精神衰弱,家住北京朝阳的张阿姨就是 其中一例。 今年65岁的张阿姨,患精神病已经有15年了,做过的治疗、偏方用过不少,但是症 状一直不见好转,并且由于长期的精神病,让老人家脾气非常的暴躁,家人为此很是苦恼。后来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检查治疗。 经过专家详细的询问了老人的情况后,断定老人因为长期的精神病已经发展为重度的 精神病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精神病的症状: 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衰弱症状: 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 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 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 困难重重,无法解决;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解放军153医院医院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最终发明了最先进的脑立体定向 技术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这个技术不但会让患者的病情彻底痊愈,而且还会不会引发其 他的疾病出现。 郑州精神病医院——解放军153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专家介绍说:只需在患者的头部开 两个直径约有1cm的小口,然后,采用先进的CT和核磁等先进的扫描技术对病灶神经进行完整的扫描、确定病灶的位置,然后给患者带上设定好病灶坐标的脑立体定向仪器,将直 径为1mm左右的射频针缓慢推入脑内,针对异常的病灶神经进行手术种类治疗。手术时间 大约需要两到三个小时,这个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治愈率达到了百分之90左右。 【脑立体定向技术还有以下的几大优势】 1.经过技术实施治疗,为所有脑外科手术创伤最小者之一,术后一周即康复,不会有 影响日后的生活。 2.安全:应用21最先进的CT/MR融合技术,重建脑组织结构及解剖位置,使手术靶点在清晰可视状态下定位,精确、可靠。 3.避免损伤脑组织的正常功能以及其他部位的神经受到损伤,手术中患者不会感觉到 一丝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