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安崇家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陕西镇安崇家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陕西镇安崇家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302-31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441057.html,/journal/ag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441057.html,/10.12677/ag.2014.44037

The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n the Chong Jiagou Area,

Zhen’an, Shaanxi Province

Tiantao Yin1, Ruifeng Jia1, Haizhong Diao1, Shoujun Li 2

1Shando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of China Chemical Geology and Mine Bureau, Jinan

2College of Geolog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Email: derek0408@https://www.360docs.net/doc/211441057.html,

Received: Jun. 28th, 2014; revised: Jul. 25th, 2014; accepted: Aug. 6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44105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the working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Paleozoic Indosinian folded belt in Qinling. There are many points of the gold and its mineralization exists because of Qinling oro-genic mineraliz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d its peripheral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fe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mines points in Chongjiagou area. The major tectonic line presented NWW and the secondary ductile fracture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in the area. It was deemed that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main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ary fault were the emphasis of the pros-pecting area. The pyrite and the silicification were the main prospecting mark.

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Zhen’an

陕西镇安崇家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殷天涛1,夹瑞峰1,刁海忠1,李守军2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济南

2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Email: derek0408@https://www.360docs.net/doc/211441057.html,

收稿日期:2014年6月28日;修回日期:2014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6日

摘要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古生代印支褶皱带。在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下,该区及其外围金矿(化)点众多。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矿(化)点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分析崇家沟地区控矿因素、矿化特征等。根据成矿规律,揭示该区主要构造线呈NWW,并发育次级韧性断裂。认为主构造与次级断裂交汇部位为重点找矿区域。黄铁矿化及硅化等是主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

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镇安

1. 引言

秦岭造山带在中国大地构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秦岭造山带成矿系列研究由来已久[1]-[11]。刘淑文等[12]认为南秦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带,尤其是上古生界泥盆系有Pb、Zn、Au、Ag等多种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对秦岭造山带地区的成矿作用以及控矿因素等,也多有研究[9] [13]。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杨志华等[13]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中最具本质的要素有两点:矿床所处岩片构造层次的属性和产出矿体所在的岩石性质。基于此理论将秦岭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刘新会等[9]对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其成矿进行了预测。其认为该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分枝复合特征明显。该矿区邻近研究区,同属秦岭构造带。江育璞[14]认为山、柞、旬泥盆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侯满堂等[15]对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其认为该矿床为岩浆变质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沙亚洲等[11]对南秦岭旬阳烂木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经研究揭示南秦岭造山带为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崇家沟地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本次研究在以上基础上结合现代造山带成矿理论,从矿物质运移,控矿构造,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该区找矿地质方向。由于秦岭造山带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16]。多年来尚未形成统一,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尚未研究清晰,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初步的,旨在为该区及其周围下一步金等多金属矿的勘查以及科研提供引导意义。

2. 区域地质概况

秦岭造山带是多次开合、拼接与拆离复杂演化的复合型造山带,晚古生代南秦岭向华北大陆的俯冲作用,导致其北部前缘吴家山–佛坪–小磨岭–陡岭的近EW线状隆升,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对成矿盆地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盆地内部同生断裂构造发育[17]。盆地的岩相呈EW分带,SN展布[18]。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古生代的褶皱带中段南缘部分(图1)。南西部紧邻扬子准地台北缘之大巴山凹陷带,故受扬子准地台的控制和影响,形成北西翘起向东南倾状的褶皱带。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总体北西收敛,向南东发散[19]。地层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石灰岩大理岩化为典型。附近有镇安–板岩镇断裂带。李勇等[19]认为镇安–旬阳地区是秦岭成矿带重要的金矿产地。秦岭地区,在泥盆纪时,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北板块和扬子古板块接合处的深水裂陷槽地南侧边缘斜坡上[20]。

Figure 1. Location map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in the working area [11]

图1.工区区域构造示意图[11]

南秦岭成矿带上自东向西矿床分布主要由Au、Pb-Zn、Hg-Sb矿床组成,自东向西矿床规模有逐渐增大趋势,东部以泥盆系为主,西部主要以泥盆系–三叠系为主,其中在柞山与镇旬盆地,金矿床主要有金龙山、丘岭、二台子等金矿,含矿岩系主要为中–上泥盆统[17]。工区附近太白庙金矿也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上。受层位、岩性和NWW向次级断裂带的控制[15]。

2.1. 地层

该区区域上为泥盆系地层,岩性主要以白云质大理岩、炭质千枚岩为主。工作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以绢云母千枚岩、大理岩等为主。绢云母千枚岩主要为千枚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等,片理面上具明显丝绢光泽。大理岩主要是由灰岩等碳酸盐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有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也见硅灰石、斜长石等。工区位于中部秦岭中上古生代褶皱带的泥盆纪坳陷带。岩相带变质较轻,石灰岩仅大理岩化。该区附近的镇安太白庙金矿床,侯满堂等[15]认为工区附近的太白庙金矿床容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第四岩性段。本工区中见与该岩性段中近似的灰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

2.2. 构造

工区所在区域为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镇安–板岩镇断裂北侧,旬阳盆地北缘北部。旬阳盆地北缘有长哨、锡铜沟铅锌矿、金龙山金矿等,是重要的聚宝盆[9]。王东生等[16]对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元控矿”特征,认为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晚期热液改造就位的成矿过程,并最终就位于晚期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侵入体内外接触带。进入中新生代,在印支–燕山构造运动作用下,秦岭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影响整体转化为陆地,进入陆内造山作用期,陆内造山运动形成了目前秦岭地区所见到的一系列近EW向推覆断裂构造和NE向的剪切构造[16]。而在太白庙金矿,发育于容矿地层内的NWW断裂,属于区内主要含矿构造,主要为东川–云镇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的次级断裂[15]。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以及多期构造运动,使工区内构造线主要以北西西–南东东向为主。该断裂带走向100?~120?,产状较缓,局部较陡。在露头上表现为破碎带,蚀变带等。经分析推测该区成矿条件沿断裂带分布并严格受其控制,NWW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刘新会[9]认为控

矿空间相互之间是相通的,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是有成因联系的,其认为工区SE方向的金龙山金矿也受控于控矿断裂。

3. 地质特征

3.1. 区域地质特征

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碰撞构造活动与古特提斯裂谷作用的叠加是造山带成矿作用的大陆动力学机制,秦岭盆-山转换的造山带形成演化,造就了南秦岭成矿带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17]。秦巴地区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主要是在抽拉构造体制发展阶段形成的,其造山带的多体制,多阶段的发展以及成矿作用有很强的不确定性[13]。进一步表明该区成矿系列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南秦岭陆内造山作用产生的构造动热活动促使地下流体的迁移,必然导致古生代含矿建造成矿物质的活动[11]。构造作用的多期活动和构造序列的逆进演化,促使含矿热液进入中浅部构造扩容带,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下,使成矿物质沉淀,造成矿体的就位[22]。从区域上来说,工作区的断裂走向以及矿化等特征响应了造山运动引起的构造以及断裂对成矿的作用。

3.2. 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工区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区域性变质作用影响以及受扬子准地台的控制,该区内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局部混合岩化作用等,为该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重要热动力源,对区内成矿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内围岩蚀变以及矿化等多由此造成。本区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在工作区大理岩、绢云母千枚岩中发现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汞矿化等。主要分述如下:在工区中下部见汞矿化脉(图2),围岩为硅质大理岩,该脉宽50 cm,长2~3 m。走向15?,105?∠85?。李勇[19]认为镇安–旬阳地区汞锑矿床成因为海底喷流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其汞锑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陡倾断层破碎带中,形成严格依附于断裂构造的脉状蚀变带(体),汞锑矿的富矿围岩为巨厚层的碳酸盐岩,具有地层和断裂联合控矿的特点。在崇家沟地区,该脉围岩倾角近直立,较陡峭,推测与断裂及构造活动有较大关系。在工区南部,见铅锌矿化。围岩为炭质千枚岩(图3)。

在工区西部大理岩见黄铁矿化(图4),产状:210?∠54?。大理岩碳酸盐化较强,见方解石脉呈团块、条带状产出。该露头长约30 m,高大于1.5 m(图5)。露头黄铁矿氧化较为明显,局部见萤石矿化(图6)。

在工区西部,近山顶,见褐铁矿化(图7),高50 cm,长大于10 m,产状平缓。围岩大理岩。在工区西侧太平沟口与牛心沟交叉口的千枚岩,见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星点状黄铁矿化等(图8)。在工区中北部,河沟内,紫红色千枚岩,局部见褐铁矿化,产状200?∠80?。

在工区东北部千枚岩中沿裂隙发育方解石脉。也见千枚岩与大理岩互层,见黄铁矿化(图9),长约40 m,高1.5 m左右。30?∠25?。局部见褶皱(图10),规模较小。另外在工区小关沟南部,见石英脉,厚22 cm,长度> 10 m,见褐铁矿化。也见大理岩,局部碳酸盐岩化,沿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呈网状产出。产状:50?∠30?,见褐铁矿化。

通过以上揭示工区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较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为低温热液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它们常发于与断裂带及其附近,常呈叠加组合成蚀变带[15]。李勇[19]认为镇安–旬阳地区金主要以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在太白庙岩金矿床中,其成矿也主要与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该区黄铁矿化发育较好,黄铁矿中Fe、S 含量低于理论值,属于亏硫富铁型,有利于金的富集[15]。在太白庙金矿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Co/Ni、Au/Ag、S/Te、Pb/Zn值见表(表1)。该表进一步揭示了太白庙金矿床中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特点,尤其是S/Te值的范围接近热液矿床的标型范围[21]。

Figure 2. Mercury mineralization

图2.汞矿化

Figure 3. Carbonaceousphyllite

图3.炭质千枚岩

Figure 4. Pyritized

图4.黄铁矿化

在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中,刘新会等[9]认为金龙山金矿矿体受张扭性断裂控制,呈似层状,蚀变主要以方解石、硅化为主,矿化主要以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为主。

4. 找矿方向探讨

研究区与太白庙金矿同属南秦岭造山带,在研究区发现与太白庙金矿相似的容矿地层,大理岩、千枚岩等。在工区大部灰岩发育大理岩化。在金龙山金矿区不纯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9]。

Figure 5. Pyritized

图5.黄铁矿化

Figure 6. Fluorite mineralization

图6.萤石矿化

Figure 7. Limonitization

图7.褐铁矿化

在工区构造线主要呈与秦岭造山带成矿区控矿构造近似一致的NWW构造线。在金龙山金矿区,区内弧形构造控制着所有矿化体,其中NW向断裂是其重要的控矿构造[9]。金龙山金矿区通过区域研究揭示,该区也发育较多共轭断裂、次级断裂。不同方向的构造交汇部位是工业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9]。在研究区,沿着主要构造线NWW也发育较多不同方位的次级断裂,这些主、次级断裂在造山运动的影响下以及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矿物质的运移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崇家沟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在太白庙金矿中为主要的载金矿物。

Figure 8. Chloritization

图8.绿泥石化

Figure 9. Pyritized

图9.黄铁矿化

Figure 10. Crumple

图10.褶皱

热液期具有增生环带含砷黄铁矿及他形、细脉状黄铁矿与金关系密切的特征,是直接找矿标志;在地表,褐铁矿也是直接找矿标志[9]。围岩蚀变标志主要为硅化以及碳酸盐化的蚀变带等。这些特点进一步揭示了崇家沟地区找矿的标志以及方向。

5. 结论

根据以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等成矿规律,初步认为该区找矿方向主要为:

1) 该地区矿化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东北部以及南部等。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

Table 1. The values of the Co/Ni, Au/Ag, S/Te, Pb/Zn in the Pyrite (Hou et al., 1995) [21]

表1.黄铁矿中Co/Ni、Au/Ag、S/Te、Pb/Zn值(侯满堂,1995) [21]

世代Co/Ni Au/Ag S/Te Pb/Zn

I 0.87 5158 1.23

II 2.4 7.83 51080 20.8

III 5.89 8420

IV 3.58 31.14

V 0.90 2232

矿床 1.45 5.17 6418 18.3

也见萤石矿化、汞矿化等,为该区找矿标志。尤以黄铁矿化为主。

2) 在工区附近由近EW向断裂形成的太白庙、二台子金矿。与工作区同属于南秦岭陆内造山运动的产物。区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很大潜力。区域上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影响,主要构造呈NWW。并发育次级韧性断裂。认为主构造与次级断裂交汇部位为重点找矿区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毓川, 王平安, 秦克令, 等(1994) 秦岭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及区域成矿规律探讨. 矿床地质, 4,

1-14.

[2]陈毓川, 王平安, 裴荣富(1998) 秦岭造山带矿床成矿系列与演化. 矿床地质, Z1, 93-98.

[3]杨志华, 苏生瑞(1995)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地质力学学报, 3, 38-45.

[4]杨志华(1996)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地质科技情报, 3, 43-48.

[5]Yu, Z. and Meng, Q. (1997)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 Eastern

Qinling, China.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11, 237-242.

[6]邵世才, 汪东波(2001) 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39Ar-40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 1, 106-110.

[7]Hacker, B.R., Ratschbacher, L. and Liou, J.G. (2004) Subduction, collision and exhumation in the ultrahigh-pressure

Qinling-Dabieorogen. In: Malpas, J., Fletcher, C.J.N., Ali, J.R. and Aitchison, J.C., Eds., Aspect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hina,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157-175.

[8]Wang, T., Pei, X.Z., Wang, X.X., et al. (2005) Orogen-parallel westward oblique uplift of the Qinling complex in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y (China): An example of oblique extrusion of deep-seated metamorphic rocks in a conver-gent orogeny. The Journal of Geology, 113, 181-200.

[9]刘新会, 刘爽, 杨登美(2008)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矿床地质, Z, 63-76.

[10]王宗起, 闫全人, 闫臻, 等(2009)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地质学报, 11, 1527-1546.

[11]沙亚洲, 王菊婵, 康清清,崔海洲, 韦涛(2013) 南秦岭旬阳烂木沟地区下志留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

析. 西北地质, 2, 99-110.

[12]刘淑文, 薛春纪, 曾荣,李强, 朱经祥, 王涛, 赵国斌(2005) 南秦岭志留系铅锌矿床中硅质岩岩石学及地球化

学. 矿床地质, 5, 490-500.

[13]杨志华, 姜常义(1999) 论秦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4, 36-45.

[14]江育璞(1988) 陕西秦岭山阳、柞水、旬阳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化石碎片的鉴定研究及其意义. 陕西地质, 2, 43-59.

[15]侯满堂, 吕义鹏(1995) 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3, 56-63.

[16]王东生, 王瑞廷, 代军治,王长安, 李建华, 陈荔湘(2009)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二元控矿”特征. 地质学报,

11, 1719-1729.

[17]张复新, 于岚(2002) 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碰撞与南秦岭金–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响应. 矿床地质, S1,

297-300.

[18]张复新, 马建秦(1997) 陕西镇安–山阳地区南羊山组重力流沉积作用及其意义. 沉积学报, 3, 48-55.

[19]李勇, 周宗桂(2003) 陕西镇安–旬阳地区汞锑、铅锌、金矿床成因及演化规律浅析. 地质与资源, 1, 19-24.

[20]李健中, 何典仁, 吴健民(1992) 秦岭型铅–锌矿床. 地质学报, 3, 257-268.

[21]侯满堂(1995) 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西北地质, 1, 26-31, 35.

[22]张旺定, 龙晓平, 张复新(2000) 南秦岭地块构造背景与金矿类型. 西北地质科学, 2, 28-36.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铅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 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此闪锌矿不仅是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还是提取上述稀有元素的原料。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通常因含铁而呈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随含铁量的增加而变深;透明度相应地由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则由金刚光泽、树脂光泽变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5~4.0,比重3.9~4.2,随铁含量的增高,硬度增大而比重降低。具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晶体形态呈四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成粒状集合体产出。闪锌矿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主要为热液成因,几乎总是与方铅矿共生。闪锌矿在地表易风化成菱锌矿。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等。

菱锌矿Smithsonite 菱锌矿 ::矿物概述 菱锌矿是一种成分为碳酸锌的矿物,在人们发现闪锌矿之前,它一直被作为锌的主要来源。菱锌矿一般产出在金属矿床中的氧化带里,它是原来某种锌矿物蚀变成的,这叫作次生矿。纯的菱锌矿是白色的,如果含有其他元素,则会带上绿、黄、褐、黑等颜色,它们具有玻璃光泽,像葡萄、肾球、钟乳等形状,有的甚至像土的样子。有些好看的菱锌矿还可做成工艺品。 化学组成: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鉴定特征: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 成因产状: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等次生矿物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名称来源: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 Smithson (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晶体形态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呈菱面体,e,f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v,和六方柱m的聚形;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D63d—R-3c; 晶胞参数:arh=5.67Å,α=48°26′; 粉晶数据:2.75(1)3.55(0.5)1.703(0.45) ::物理性质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差,仅见个别小矿体。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摘要】华铜矿是一座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出在距接触带一定范围内,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接触带凹部是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特别是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部位矿体厚度大,品位富,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标志清晰,对该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矽卡岩地质特征矿体蚀变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境内,濒临渤海,是一座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据史料记载,早在1900年当地居民开采沙金,以后发现金矿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后,先后对华铜北大山大黑脉金矿、南山地表磁铁矿及北山接触带铜矿进行掠夺性开采。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积极恢复生产,矿山获得新生并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处,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是一座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矽卡岩型中型矿床,钙镁矽卡岩分布广泛,矽卡岩矿物多达30余种,金属矿物组合具多样化,成矿呈多期性多阶段性,具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1 矿床地质 华铜矿位于华北地台东侧营口-宽甸古隆起西端,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州向斜北翼与营口背斜衔接部位。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盖县组片岩和震旦系永宁组碎屑岩,其中,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成矿的有利赋矿围岩。区内构造发育,有早期的东西向构造体系,稍晚期的北西向构造体系及晚期的北东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控制了辽河群地层的分布,北西向构造仅使作为盖层的盖县组片岩产生明显褶皱,北东向构造体系最为发育,控制了矿区东侧大型岩浆岩体的侵入,同时也控制了铜、铅锌、金等金属矿化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燕山晚期的花 岗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1-3],在岩体与辽河群白云质大理岩接触部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图1)。 2 矿体地质特征 华铜矽卡岩型铜矿赋存在斑状花岗岩及斑状花岗岩与辽河群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的正接触带上,接触面凹部是控矿的主要构造,赋存在接触面凹部的储量占总储量95%以上,尤以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处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图2、图3)。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大理岩一侧的接触带及离接触带200m范围内,200m以外矽卡岩化及矿化明显减弱。矿化带北部近东西向,向东转为近南北向,呈半弧形,在长达3700m的矿化带上发现大小矿体215条,成群、成带出现,矿床延深大,地表向下垂深达900m。 2.1 矿体形态、规模、产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04-2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 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

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具有现实意义,所提出的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和结论能为该地区的矿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搜先强调地质特征,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指导时间9.16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通过简要介绍乌腊德铁铜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并指出矿床类型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且此类矿化应在东昆仑地区找矿工作中应重视。 全文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流畅,然而,全文格式有待规范;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较一致,应修改;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待加强。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完善论文格式; 2)修改论文的摘要; 3)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 4)加强对矿床成因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75 评阅结论: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资源学院评阅时间2014-10-1

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8-08-06T14:15:32.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钟英法 [导读] 摘要:对我国铅铮矿产的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铅铅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滇南地质大队云南省开远市 661600 摘要:对我国铅铮矿产的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铅铅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据此提出了我国铅辞矿资源开发利用建议转变经济增长方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综合利用和铅辞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铅辞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发展建议 1前言 我国铅钵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生产能力、消费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我国的优势矿种。我国铅储量位于澳大利亚之后列世界第2位,占世界铅储量的12.5%,目前保有储量840.85万t,基础储量1247.97万t,资源量2273万t,已查明资源总量3482万t。铸储量位于澳大利亚、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铸储量的10.7%,现保有储量2513.02万t,基础储量3762.46万t,资源量5731万t,资源总量9172万t,尽管我国铅铸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4.5%和60.6%。2006年我国铅铮产量达到588.85万t,同比增长15.68%,比2005年净增72万t,占10种有色金总产量的30.70%。其中铅273.55万t,同比增长15.00%,约占世界冶炼铅总产量的35%;铮315.30万t,同比增长16.31%,约占世界铸总产量的30%。我国金属铅已连续5a、金属铮已连续15a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铅铸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陕甘,滇、湖南、广东、辽宁五个采选冶集中区。主要矿山有凡口、黄沙坪、水口山、挑林、凤太、李家河、锡铁山、白银厂、大厂、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 2我国铅铸矿产资源主要特点我国铅铮矿矿产资源在华南、西部分布较多,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才半生元素较多,矿石类型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2.1矿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发现并勘查了铅铸资源,但从富集程度和现保有储量来看,主要集中于6个省区,铅辞合计储量大于800万t 的省区依次为云南2662.91万t、内蒙古 1 609.87万t、甘肃l122.49万 t、广东l077.32万t、湖南888.59万t、广西878.80万t,合计为8 239.98万t,占全国铅辞储量的64%。从三大经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铅储量占73.8%,辞储量占74.8%。 2.2成矿区域和成矿期相对集中 从目前已勘探的超大型、大中型矿床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秦岭祁连山、内蒙古狼山和大兴安岭、南岭等五大成矿集中区。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和多期复合成矿期。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铅辞矿床的成矿期,前寒武期占6%、加里东期占3%、海西期占12%、印支期占l.3%、燕山期占39%、喜马拉雅期占0.7%、多期占38%。 2.3 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矿石类型复杂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铅辞矿产资源品质中等,既有云南兰坪、甘肃厂坝、广东凡口这样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大型铅铸矿,更有众多中小型矿藏。在全国700多处矿产地中,云南会泽铜铸矿,广东凡口铅辞矿,云南兰坪铅辛辛矿,四川白玉铅铮矿,湖南黄沙坪铜铸矿,浙江龙泉铅辞矿,贵州普安铅矿等大中型矿床的铅、铸储量分别占81.1%和88.4%。矿石类型主要有硫化铅矿、硫化铸矿、氧化铅矿、氧化铸矿、硫化铅钵矿、氧化铅铸矿以及混合铅辞矿等。以铮为主的铅钵矿床和铜铸矿床较多,而铅为主的铅钵矿床不多,单铅矿床更少。 2.4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共伴生组分多 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Cu、Fe、S、Ag、Au、Sn、Sb、Mo、W、Hg、Co、Cd、In、Ga、Ge、Se、四、Sc等元素。有些矿床伴生元素达 50 多种。特别是近 20a 来,通过综合勘查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证实许多铅铸矿床中含银高,成为铅辞银矿床或银铅铸矿床,其银储量占全国银矿总储量的60%以上,在采选冶过程中综合回收银的产量,占全国银产量的70% 80%'金的储量和产量也相当可观。 2.5贫矿多、富矿少 目前开采的矿床,铅辛辛平均品位3.74%,铸高于铅,铅辞比为l:2.5,国外多为l:l.2。矿石组分复杂,有的人选矿石达30多种矿物,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微,属难选矿石类型。 3铅铸矿尾矿的综合利用我国资源利用率和选矿回收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矿山生产的尾矿数量多,大量尾矿只能长期堆放在尾矿库,既要占用大量农用、林用土地,矿山企业又要花费巨额资金建设尾矿库及尾矿库的维护。大量尾矿已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危及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凡口铅铮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特大型铅铮金属生产矿山,现每年产生的尾矿已达60万t。除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和前期进行少量的综合利用外,其它均堆存在离矿区13km的尾矿库。由于尾矿数量的不断增加,从1990-1995 年,每年投入40多万元加高加固尾矿坝,1996年又花巨资新建一个6万旷的尾矿库。尾矿再选,在矿石日趋贫化、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解决尾矿困扰的根本出路必须依赖于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我国很多铅铮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凡具备条件的矿山大都开始了尾矿的再选工作,尾矿中利用价值较高的元素像铁、铅、铮、嫁、金、银、硫、错、铜、铺等,特别是稀散金属嫁、错的再选将大有可为,目前很多矿山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4 结语 2000年5月,国务院撤消了中国铜铅铸集团公司,同年7月中国铜铅铮集团公司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交由地方管理。国家关于铅铸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是:支持铸冶炼企业围绕节能降耗、污染治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工艺和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冶炼企业投资矿山企业,培育一批采、选、冶一体化的铅铸工业优势企业;支持铮再生利用企业做优、做强;严格控制铅铸冶炼能力的扩大,加快淘汰落后的铸冶炼工艺和设备。 参考文献: [1]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EB/OL].全球金属网,2005,8; [2]我国铅铮工业现状[EB/OL]大越期货网2007,3; [3]马永刚.铸精矿短缺制约我国铅铮工业长足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5):36.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赵新跃,李永怀,丁天柱 (四川会东大梁矿业有限公司,一四川会东县一615205) 摘一要:大梁子铅锌矿位于攀西裂谷成矿带中,为典型裂谷成因铅锌矿床,矿床特征是 三控一储 ,前人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深部钻孔探矿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结合大梁子铅锌矿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分析控矿特征,总结矿床成因特点,并根据幔汁理论,预测深部找矿靶区,提高矿山服务年限. 关键词:铅锌矿;幔汁理论;深部找矿;地质特征 一一大梁子铅锌矿从20世纪50年代开采至今,已累计探明储量锌+铅金属量200万t.为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梁矿业投入大量工程进行深部探矿工作,但探矿效果欠佳.系统总结前期勘查成败得失,确定找矿有利地段,合理部署勘查工作为当前迫切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不断提出新的成矿理论过程中,幔汁理论在地质勘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尝试从幔汁理论观点出发论述矿床控矿地质特征,进行矿山的深部找矿工作. 1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大梁子铅锌矿所处的会东地区位于攀西裂谷中段,隶属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南北向小江断裂二北东向会东-永善断裂二北西向垭都-紫云断裂圈闭的三角形区域内,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明显.基底构造有会理群和昆阳群组成,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北西向次之;盖层包括震旦系到第四系,除石炭系二第三系缺失和志留系二泥盆系部分缺失外,其余地层均有发育,构造线以南北向,北东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向;重要构造运动有澄江运动二晋宁运动二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区内褶皱有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组.东西向断裂主要沿南北向褶皱带轴部通过(见图1). 2一矿床地质特征 2.1一地层控矿规律 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与寒武系筇竹寺组(?1q)黑灰色粉砂岩之间,地层划分因麦地坪组含磷白云岩组厚度小划归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中.杜乐天等在研究华南地区磷矿时发现震旦系与寒武系接触面附近形成黑色硅质白云岩是热液沉积岩,岩石中有氟的存在为证明,后将该地层简称碳硅泥岩系.对矿区南北两端金川磷矿及撒海卡磷铅锌及发箐铅锌矿的研究发现,大梁子周边地区磷与铅锌以伴生或者单独形式存在于黑色硅质白云岩中,说明该规律具有普遍代表性;另外对矿区南部的淌塘铜矿含矿围岩的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在灰黑色碳质凝灰质千枚岩,碳质绢云千枚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中.说明碳硅岩系不仅是磷及铅锌的含矿围岩,同样也是铜矿和其他金属矿床的含矿围岩和流体通道(见图2). 图1一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简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根据区域地质图修改) 2.2一构造控矿特点 矿区内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近东向构造三组.其中控制矿液运移和矿体侧付方向的是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该构造以逆掩推覆走滑和叠瓦状为特征;深部延伸方向向西.北北西向和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形成刺穿构造,矿体主要 I S S N1671-2900 C N43-1347/T D采矿技术一第18卷一第4期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18,N o.42018年7月J u l.2018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绪言 建国以来,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评价并勘探了近六百处铅锌矿产地,探明的铅锌储量跃居世界前列,提交了许多可供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积累了丰富的勘探铅锌矿床的经验,为我国发展铅锌工业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表明,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应坚持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地质条件的可能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勘探矿区;合理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认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讲究经济效益,缩短勘探周期,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和工作量,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质勘探报告。 本规范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收集探采对比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颁发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的原则而制定的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它是我国现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指导铅锌矿地质勘探和审批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各矿床地质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具体运用。 第一章工业要求 第一条:铅、锌矿的特性及用途 铅是兰灰色金属,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沸点1525℃;能与锌、锡、锑、砷等金属组成合金。铅的展性良好,延性甚微;在干燥空气中,铅不发生化学变化;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铅薄膜覆盖其表面;常温下,铅几乎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但溶于硝酸,铅对碱、氨、氰酸及有机盐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 锌是兰白色金属,硬度2.0,熔点419℃,沸点906℃,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延性,压延后比重为7.19,锌能与铅、锡、锑、镍、铜等金属组成合金。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锌不起变化;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生成致密的碱性碳酸锌薄膜,可保护锌金属内部和镀锌金属表面不再氧化受腐蚀。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 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 告

铅锌矿预查地质报告 壹、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采取了全面收集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各种大量信息;了解到预查区内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情况和矿石品位,物理成份,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和贫、富集特征;同时了解了水文地质环境等。通过大量的槽探工作,使西藏自治区昌都江达铅矿预查取得了重大发现,已知14平方公里矿体规模达到大型(总储量达到1.8千万吨),获得333-334岩金资源量(3800公斤),银资源量(600万公斤),固定矿体七个成因型为火山岩浆积型,按其产出地貌单元可分为沿山坡铅矿带和河床流域边温坡铅矿带。 二、区域范围及地理经济条件 预查区位和西藏和四川、青海交界处,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管辖,探矿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2。26’00”~32。28’OO”;东经97。20’0O”~97。23’00”,面积为14km2,交通不甚方便,距公路四十余公里,从公路到矿区仅有简易小路可通往矿区(小车可通行)。预查区地处三江深切割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险峻,平均海拨4500米,主要矿带在4200米区域;相对高差大。区内主要水系波结涌河属通天河支流,工作区内气候属高原季节凉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4度。7-8月多雨,年降水800MM,但因位于原始森林地区,不缺氧。 区内人烟稀少,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带,基本为藏民,以牧业为主。区内水利、森林及铜、铅、锌、砂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以往各勘查单位在预查区内工作程度不深,1965年----1970年间青海省地质测量队在完成1:100万玉树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本区东北部进行了小比例尺的路线穿越和普查找矿工作。此后西藏地质壹大队对三江以北地区展开了解1:50万地质调查。90年代初由西藏区域地质大队完成了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有不少地质队伍前往踏勘,但工作程度都不深。 四、预查工作程序及方法 1、在综合分析普查区已有累计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找矿及研究成果,总结该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2、对成矿有利地带且开展1/1万地质调查及地表揭露工作。 3、评价区内找矿前景,圈定了进壹步工作区域,提出了进壹步工作建议。 4、工作布置 1)1/1万路线地质调查:在已知蚀变区进行,用于了解矿区基本地质情况且发现新的铅矿(化)体。 2)探槽:对地表发现的矿(化)体利用探槽进行初步揭露,探槽深度1-3米,共计1600多米长。 3)综合已有成果资料,和典型矿床对比,初步建立起了找矿标志和总结成矿规律,为下壹步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铅锌矿资源特点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1)矿产地分布广, 集中度高。我国铅锌矿产资源分布广, 铅锌合计储量超过800 万t 的省区依次为云南2 662.91 万t、内蒙古1 609. 87 万t、甘肃1 122. 49 万t、广东1 077. 32 万t、湖南888. 59 万t、广西878. 80万t , 合计为8 239. 98 万t, 占全国铅锌合计储量的64% 。 (2)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 矿石类型复杂。大中型矿床的铅、锌储量分别占72% 和88. 4%。矿石类型复杂, 单一的铅或锌矿石类型少, 矿石类型比较复杂, 主要矿石类型为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铅锌锡锑矿石、锌铜矿石等。 (3)共伴生组分多, 综合利用价值大。我国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有50 余种元素, 主要有金、银、铜、锡、镉、硫、萤石及稀有分散元素。在银铅锌矿床和铅锌银矿床中, 其银的储量占到全国银资源储量的60%以上, 此外金的储量和产量也相当的高。 (4) 贫矿多, 富矿少, 易选矿少。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 年所作的一项调查, 我国铅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为0. 5% , 最高的为4% , 平均1. 39% , 而以0. 7% ~ 1%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47. 27% ; 锌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矿山为0. 7% , 最高的矿山为18%, 平均为2. 95% , 而实际最低工业品位在1%~ 3% 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73. 17% 。矿山铅锌品位之和多在5% ~ 10% 之间, 大于10% 品位的矿石仅占总储量的15%, 而外国矿山品位一般都比较高, 铅加锌大都在10% 以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我国铅锌矿类型及其地质特征浅析

我国铅锌矿类型及其地质特征浅析 近年来,中国国内有色金属产量和对矿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其中,铅、锌的消费量也增长迅速。铅锌矿产在我国的使用领域非常广泛,铅锌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它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建筑交通运输行业和电信行业。可以说,铅锌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划分矿床类型对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评价十分重要。就我国铅锌矿类型及其地质特征,本文作了浅析。 标签: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 铅锌矿床是有色金属矿床之一。该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形成,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世界铅、锌资源十分丰富,其产量仅次于铁、铝、铜,而中国铅、锌资源量在世界排名中靠前。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均有铅锌矿产出,重点分布在华南西部及华北北东部,据统计现有储量居世界第4位。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铅、锌资源就在人类经济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5 800年前,埃及人就用铅铸造神像;5000年前,中国人就用铅铸钱币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应用相当广泛。 近年来,由于海相火山作用、层控理论和多成因观点被较早引进,以及现代洋底热水成矿作用的观察,包裹体、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测试成果的综合研究,使铅锌矿床分类日趋完善。 1根据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其具体可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热液矿床:各种成因的含矿热水溶液形成的矿床,成矿介质是热水溶液。按成矿温度可分为:300-500°C高温热液矿床(火成岩体内外接触带及浅变质岩内),深度变化大,一般3-4公里。200-300°C中温热液矿床,具有高中温矿物组合,深度变化大,一般1.5-3公里。50-200°C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深度一般为2公里左右,形态变化大。 (2)同生矿床:是针对各种层状、似层状金属矿床尤其是争论较多的金属硫化矿床提出的一种矿床成因假说。认为矿床是在同生作用形成的,包括沉积或火山--喷气--沉积作用等形成的矿床,时间和成因上和围岩相同或相似(准同生矿床)。 (3)沉积-改造矿床:是指在沉积成岩形成矿源层(体)后,经后期主要是经地下(深潜)热水的改造,使成矿物质溶解、活化、转移,沿构造迁移至有利的容矿部位重新沉淀,进一步富集形成的矿床。 (4)层控矿床:局限在某一固定地层单位的矿床,矿体的局部产状可以严格地与地层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可以斜交或穿插层理。其物质来源一般是多来源的,成因以沉积和多来源为主,具有外生与内生的某些特点,以兼有同生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