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

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判断&改错)

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11、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一、研究幼儿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①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

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

②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

并加以比较。

第四章

1、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

口头言语独白言语

外部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

3、语言功能:交际、学习、调节、思维。

4、环境决定论:模仿说、强化说、社会交往说

语言获得的理论先天决定论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5、幼儿末期,儿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的口头语言。

6、前语言阶段:初生-1岁左右

初步掌握语言期:1岁左右-2、3岁

基本掌握口语期:2、3岁-6、7岁

7、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8、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逐渐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语音。

9、幼儿词类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

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②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现了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的趋势。

10、幼儿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3岁前的问题:词义扩张、词义缩小)

11、语法结构的发展:①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②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③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④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整个幼儿期,3-16个词的句子出现率较高)

12、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①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3岁以前儿童言语基本采取对话形式)

②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以前儿童主要是情景性语言)

③语言功能的发展;(交际功能、概括调节功能、内部语言的发生)

13、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这种形式。

14、幼儿期的内部语言刚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幼儿的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

右,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问题语言。

15、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①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②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③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④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击鼓传袋、送信)

第五章

1、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2、注意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特点:①物理特性;②兴趣与需要。)

4、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幼儿的注意是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同时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6、3岁前儿童注意基本上都是属于无意注意。

7、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个发展过程。3、4岁时,还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5、6岁时,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8、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①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稳定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干扰。各年龄班的作业时间,应该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安排过长。活动内容也要多样化。

②注意范围不断扩大;

幼儿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幼儿应有明确要求,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目不能太多,并且应该有规律的排列,这样有利于幼儿注意范围的扩大。

③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形成熟练动作,并为幼儿安排一些需要多种感官参加的活动,逐步培养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

④注意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分散不同。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联。

9、幼儿注意的培养:①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②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③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④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串珠珠、听命令)

第六章

1、(名词解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听觉:①纯音听觉;②语音听觉。

3、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

4、幼儿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5、给幼儿看的读物,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6、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

7、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

8、辨色方法的定义与区别:①配对:根据范例选择颜色;

②指认:根据名称选择颜色;

③笼统命名:如称“深黄”为“黄”,“粉红”为“红”等;

④精确命名:明确称为“深黄”、“粉红”等。

9、幼儿掌握8种形状自易到难的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

10、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11、学前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①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②4岁儿童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

③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④6岁虽然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方位的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12、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长短和先后的辨认。

13、学前儿童会出现时空关系的混淆:

皮亚杰认为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区别开来;5-6.5岁开始能把两者分开来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两者区别开来。

14、儿童首先感知一日之内早、中、晚的时序,然后认知一周之内的时序,最后认知一年之内季节的时序。

15、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6、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一种感觉由于对比的缘故,会向着和它先后或同时发生的其他感觉的相反方向去变化。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18、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也会相互影响。

19、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

客观方法:

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为了确保幼儿知觉对象的清晰,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加大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颜色的差别,或形状、大小等的差别;

②对象的活动性:教育活动中应当结合其内容适当地应用一些活动模型、活动玩具、插入教具、幻灯、录像、电影等,这样易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③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在绘制教学用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要注意拉开距离,改变形状或加上不同色彩。教师在讲解时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切忌平铺直叙、毫无停顿。

主观方面:

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0、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21、幼儿观察力的发展:①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②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③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④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

⑤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2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①保护幼儿的感官;

②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③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④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⑤发挥语言的作用;

⑥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变得快、我在吃什么)

第七章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衡量。

3、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还有两个颇引人注意的特点,即幼儿期健忘和记忆恢复现象。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4、幼儿记忆方面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①记忆态度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可观察到。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②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③记忆内容的发展(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幼儿对熟悉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

④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记忆正确性的发展,主要指儿童再现的内容与识记对象相符合的程度,即指记忆的精确率的发展。

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表现:

①幼儿记忆的完整性很差:他们在回忆时常常出现脱节、遗漏和颠倒顺序等现象;

②幼儿常常出现识记的混淆:他们回忆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偶然的、自己感兴趣的个别对象,或彼此毫无联系的情节等,而遗忘了本质的内容;

③幼儿的记忆容易歪曲事实和容易受暗示:当强烈的情绪兴奋妨碍幼儿把真实事物同似是而非的事物,或是同他非常向往的事物加以区分时,这种歪曲现象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④幼儿常常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混为一谈:改变记忆内容,使记忆失实。

5、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①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②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③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

④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⑤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6、Q: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

A: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7、幼儿记忆力的培养:①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

②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③培养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④让幼儿学会运用多种识记方法和策略;

⑤促进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游戏。(谁不见了、不说这个字)

第八章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由于思维所凭借的工具不同,幼儿思维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①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作用:直觉行动思维使儿童能对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概括,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这种思维的发展,就主体来讲,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就客体来讲,使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起来,便于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作为将来揭示事物之间复杂关系(如因果关系等)的起点。

②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

③抽象逻辑思维(6、7岁):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在抽象思维中,人们不是用外部世界的感性映象来活动,而是用词的映象,即概念来活动。

“为什么”,反映了幼儿正在努力探索事物内在的奥秘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

3、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初生到2岁);

前期,儿童处于极端的自我中心,后期,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约2-7岁);

自我中心思维时期,只能进行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有了守恒概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4、幼儿思维形式的发展:

●幼儿概念的发展;

●幼儿判断、推理的发展。①判断的形式从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②判断推理的内容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例如:3条腿椅子倒了,3-4岁幼儿认为是风吹的;球大,浮在水上,钉子小尖,

把水刺破了,所以沉下去了)

③判断、推理的根据,从自我中心逻辑开始向客观逻辑发展。

5、幼儿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比较,他们的比较,呈现了以下的发展趋势:

①比较的面由窄到宽。

幼儿作比较时,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才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②比较的过程从不对称到对称;

③比较的条件从泛化到集中化。

6、儿童分类的情况大致可归为5类:

①不能分类;②依感知特点分类;③依生活情境分类;④依功用分类;⑤概念分类。

7、幼儿理解的发展:

①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概念来理解;

③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对于寓言、比喻词、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幼儿还往往不能理解成人的“反话”。)

④理解的情感性质从强烈的主观化向较为客观化发展;

⑤对于事物相对关系的理解逐步加深。

8、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①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

②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儿童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和典型特点)

③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材、教法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幼儿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9、具有创造性的幼儿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②有惊人的坚持性;

③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④富有钻研精神;

⑤富于想象。

10、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②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九章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2、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

3、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包括组织功能和破坏功能;

①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的作用;

②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的、瓦解的作用。

4、只有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有兴趣,并保持着适中的轻松愉快情绪时才能确保其认知效果最佳。

5、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大约5岁以后,幼儿情绪逐渐系统化和稳定。

6、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情绪剥夺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7、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①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表现:一、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二、情绪从外露到内稳;三、某些相对稳定的社会性情绪的出现。

③情绪不断社会化。

表现:一、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二、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

三、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理智感的发展:5岁左右,儿童的理智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地表现在幼儿的好问。

?美感的发展:4岁前的幼儿仍然主要喜爱鲜艳的物体。

8、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①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

②兴趣比较肤浅而且易变化;

③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9、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肯定情绪。快乐对儿童生活有重大意义。

①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

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是一种动机力量;

③快乐使儿童感到轻松自如,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形成儿童乐观、开朗的性格;

④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项活动,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10、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普遍引起痛苦的原因。(非唯一原因)

11、成人切不可以吓唬幼儿,还要避免把自己的胆怯感染给幼儿。

12、幼儿受到侮辱、挫折或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都可能引起愤怒,长时期持续的痛苦也会激起愤怒。

13、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①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②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③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④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幼儿情绪发展不良)

第十章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①1岁前的婴儿认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②自我评价开始发生年龄期为3-4岁;

③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

④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之间。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②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①临床法;(观察、谈话、实物操作)

②问卷法;

③调查法。

4、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5、在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6、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气质的9个维度和儿童气质的三种类型(平易型、行为缓慢型、难对付型)。

7、促进气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气质类型虽无好坏之分,但对幼儿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削弱和改造气质类型的消极方面。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

10、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好奇心强;(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提出问题两个方面)

②独立性不断发展;

③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④自制力不断发展。

11、幼儿性格特征的结构与类型: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12、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被看作是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

13、韩进之等人运用诱物观察法研究了幼儿自制力的发展。

14、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5、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6、社会环境:①家庭;②幼儿园;③幼儿的实践活动。

●家庭:

A.父母的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大家庭和破裂家庭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

C.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幼儿园:

A.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

B.集体意志与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C.集体生活环境也有利于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性格特征;

D.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老师、伙伴对幼儿的态度,都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

17、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①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

②组织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

③发展幼儿道德意识。

1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19、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确实是不等速的,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

20、儿童智力分布基本上呈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21、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缺陷协会(AAMD)把低常儿童分为4级:

①一级智力残废(极重度),智商在20或25以下;

②二级智力残废(重度),智商在20-35或25-40之间;

③三级智力残废(中度),智商在35-50或40-55之间;

④四级智力残废(轻度),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75%)

22、幼儿能力的培养:①提供丰富多采的环境刺激;

②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

③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2016春幼儿心理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婴儿恐惧可分为()。 A.生理性恐惧和社会性恐惧 B.无条件反射的恐惧和条件发射的恐惧 C.先天恐惧和后天习得的恐惧 D.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 A.在动作之外思考 B.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C.借助表象思维 D.对行动结果有预见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达尔文于1876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 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 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

A.知觉的特点 B.记忆的特点 C.思维的特点 D.想象的特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设计了实验。 A.视崖装置 B.刺激偏好程序 C.斯金纳箱 D.纵向追踪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 A.理解水平 B.判断水平 C.推理水平 D.概括水平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进入正在反映的电影厅,几分钟后才能看清物体,这是()现象。 A.视觉适应 B.视觉定位 C.对比现象 D.对象和背景关系造成的 您的答案:A

最新幼儿心理学试题

幼儿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__ 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1、人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视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社会 C、心理 D、生理 3、“视崖实验”可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4、看小说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5、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现象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性 6、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 A、他人 B、同伴 C、自身 D、父母 7、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和()。 A、涵括性 B、组织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8、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冲动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9、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新异的刺激 B、运动的刺激物 C、有对比的刺激物 D、情绪状态10、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明确的提示,有助于幼儿利用线索,这是幼儿在运用()记忆策略。 A、特征定位策略 B、组织性策略 C、提取策略 D、视觉复述策略 11、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客体永久性 C、回忆 D、习惯化 1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想象 B、表象 C、感知 D、记忆 13、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自我中心性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14、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5、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 这种认识属于()。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6、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B思维C动作D语言 17、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幼儿心理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幼儿心理学 1.第1题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B.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C.无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D.有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对儿童意志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是 A.动作的熟练 B.情感的发展 C.言语的发生 D.有意运动的发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儿童的个性主要是在()产生的。 A.交往过程中 B.遗传作用下 C.自我意识下 D.教师影响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A.遗传因素 B.生理因素

C.环境和教育 D.遗传、生理成熟和环境教育 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7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 A.儿童智力的发展上 B.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C.儿童动作发展上 D.儿童个性发展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8题 “最近发展区”是指()。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9题 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等阶段。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无条件发射性的笑、条件发射性的笑 C.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的笑 D.无笑、无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0题 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 C.既没有连续性,又没有阶段性 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9题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师幼儿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1)

东师幼儿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幼儿的理智感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 A. 0-3岁 B. 4岁左右 C. 5岁左右 D. 6岁左右 正确答案:D满分:3分得分:3 2.观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关注角度和对象,说明人的注意具有() A. 指向性 B. 内在性 政治学原理作业1 C. 集中性 D. 稳定性 正确答案:A满分:3分得分:3 3.幼儿在比较两个物体时同时注意形状和颜色两种属性是在() A. 3岁左右 B. 4岁左右 C. 5岁左右 D. 6岁左右 正确答案:D满分:3分得分:3 4.对幼儿的要求十分严厉,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幼儿的想法和行动;提出很高的有时甚至是不近情理的行为标准,这种父母属于()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溺爱型 D. 忽视型 正确答案:B满分:3分得分:3 5.体质较弱,能力差,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活泼,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有较重的孤独感,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的幼儿属于() A. 受欢迎型 B. 被拒绝型 C. 被忽视型 D. 一般型 正确答案:C满分:3分得分:3 6.给予幼儿过多的爱与期望,百依百顺,宠爱娇惯,但是很少对幼儿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这种抚养方式属于()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溺爱型 D. 忽视型 正确答案:C满分:3分得分:3 7.儿童情绪随年龄增长,分化出越来越多的情绪状态这说明幼儿情感的()

A. 深刻化 B. 丰富化 C. 具体化 D. 细致化 正确答案:C满分:3分得分:3 8.幼儿能够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达到发音基本正确是在()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正确答案:B满分:3分得分:3 9.流体晶体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塞斯顿 B. 卡特尔和霍恩 C. 阜南 D. 比纳 正确答案:B满分:3分得分:3 10.幼儿个性初步定型是在() A. 婴儿期 B. 幼儿前期 C. 幼儿中期 D. 幼儿后期 正确答案:D满分:3分得分:3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得分:30 1.造成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 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B. 幼儿常常喜欢故意夸张,吸引别人注意 C. 情绪对幼儿的想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 缺乏想象的材料与技巧 正确答案:AC满分:3分得分:3 2.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A. 谦让行为 B. 合作行为 C. 分享行为 D. 退缩行为 正确答案:ABC满分:3分得分:3 3.幼儿辨色能力的特点() A. 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的种类,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和增加 B. 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颜色种类,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C. 幼儿真正准确掌握颜色的标志是对各种颜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D. 幼儿辨别颜色时发生错误或不能辨认并不代表着幼儿一定不具备辨别颜色的能力正确答案:ABCD满分:3分得分:3 4.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幼儿心理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幼儿心理学1.第1题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B.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C.无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D.有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对儿童意志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是 A.动作的熟练 B.情感的发展 C.言语的发生 D.有意运动的发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儿童的个性主要是在()产生的。

A.交往过程中 B.遗传作用下 C.自我意识下 D.教师影响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A.遗传因素 B.生理因素 C.环境和教育 D.遗传、生理成熟和环境教育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7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 A.儿童智力的发展上 B.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C.儿童动作发展上 D.儿童个性发展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8题 “最近发展区”是指()。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9题 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等阶段。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无条件发射性的笑、条件发射性的笑 C.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的笑 D.无笑、无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0题 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 C.既没有连续性,又没有阶段性 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9题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言语 D.连贯言语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40=80分) 1、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写成《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 生 ( ) A、冯特 B、皮亚杰 C、卢梭 D、普莱尔 2、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的儿童。() A、0~3岁 B、0~6岁 C、3~6岁 D、3~9岁 3、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 ( ) A、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 B、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是 (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 5、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是 ( ) A、社会生活 B、人脑 C、心脏 D、人际关系 6、人脑中负责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 ) A、小脑 B、间脑 C、大脑 D、脑干 7、人的大脑皮层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是 ( ) A、枕叶 B、颞叶 C、顶叶 D、额叶 8、根据婴儿对注视时间不同的特点,心理学家还进一步创设了 的研究方法。 ( ) A、行动研究法 B、作品分析法 C、实验法 D、习惯化、去习惯化 9、心理的源泉是 ( ) A、客观现实 B、物质环境 C、社会生活 D、社会实践 10、人们对婴儿的知觉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测量是() A、语言 B、注视行为 C、行为表现 D、情绪情感 11、在托儿所、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2、婴儿期在心理学上是指 ( ) A、出生至1周岁 B、出生后第一个月到一周岁 C、出生至1个月 D、1岁至3岁 13、所谓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寻求之间的关系 ( ) A、刺激――反应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原因――结果 14、最严密、最客观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5、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是 ( ) A、军事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司法心理学 16、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17、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 18、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 19、人的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机能分工的叶,其中与听觉有关。 ()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20、生命中最初两三年的事情是没有人能记得,这种现象是 ( ) A、艾比浩斯遗忘曲线 B、自传体记忆 C、婴儿期记忆缺失 D、首因效应 21、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他们在头脑中有直接的关系。 ( ) A、记忆 B、想象 C、对信息的编码水平 D、表象的多少 22、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 ( ) A、想象 B、知觉 C、感觉 D、视觉 23、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是 ( ) A、感觉 B、知觉 C、幻想 D、听觉 24、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的典型表现 ( )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1)

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使什么?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4)幼儿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感知觉的影响。 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吼道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4..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较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6.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7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8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一般的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 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一)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白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文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感觉对比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19、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0、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