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设条件

2 建设条件
2 建设条件

第二章 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根据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确定宁国市甲路镇、胡乐镇为本项目直接影响区,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周边浙江省城市为项目间接影响区。

甲路镇位于宁国市西南部,中津河发源地,距城区25公里,镇西北与方塘乡相邻、西南接胡乐镇、东北毗邻霞西镇、东部为南极乡、南隔龙寺山与浙江省临安市岛石镇为畔。境内多山区丘

陵,富含经济林及矿业资源,盛产山核桃、毛竹、木材以及茶桑果药等农产品。

胡乐镇位于宁国市的西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绩溪县相连,西与旌德县接壤,北与甲路镇毗邻。镇所在地鸿门村距宁国市区45公里,距黄山市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胡乐镇是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古村落。其中廉夫桥、千年古镇徽派建筑一条街、清代著

名神童周赟故居、周氏祠堂、一万岭红豆杉保护区、奥陶纪笔石化石地质遗迹、龙池阳日山的榧树门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随着宁国市甲路、胡乐两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内公路网承担的交通负荷也日益增大,道路通行条件、通行效率已逐渐不能满足交通出行需求。本项目的建成对于快速联通胡乐镇至甲路镇、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沿线各乡镇旅游业开发、带动沿线乡镇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 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一)项目区域路网现状

与本项目主要相关的现状公路有S215省道、S01溧黄高速(宁绩高速)、C636村道、Y015乡道、S323省道。

项目周边公路网

1、S215省道

S215即宜徽路,起自广德县,途经宁国市,终于绩溪县,全长约189公里,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临近本项目起点段路面宽10m ,路基宽11.5m 。

廉夫桥

周赟故居

红豆杉

笔石

2、S01溧黄高速(宁绩高速)

本项目起点段两次下穿S01溧黄高速(临近项目处为周湾隧道附近分离式路基),纵断面设计时受其净空限制影响。

宁绩高速是扬绩高速公路组成部分,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纵一”的联络线,同时也是我省地方高速公路S01的一段,全长76.26公里,路基宽26米,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

宁绩高速北接在建的宣宁路,可连接江苏、浙江,具有对接长三角省际干线通道的服务功能;南与宣杭、绩黄、徽杭、铜汤屯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皖南高速公路网络。设宁国甲路、绩溪金沙2个收费站和宁国、绩溪2个服务区,全线建有霞西、甲路、胡乐和金沙4处互通(其中霞西和胡乐互通为预留)。

3、C636村道

C636周花路由周湾经洪村、罗坑、塝岸、锦林村至庙坞口,全长约5.6㎞。路面宽约4m,水泥砼路面。本项目局部路段沿用老路走廊带布设,尽量减少征地。

4、Y015乡道

Y015乡道现状为四级公路,路面宽约6m,水泥砼路面。本项目终点跨西津河后接入里塔沙场附近的Y015。

5、S323省道

S323即鸿旌路,起自宁国市,终于旌德县,全长约37公里,二级公路,路面宽9m,路基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终点所接Y015往胡乐镇方向可接入S323。

(二)项目区域路网规划

依据《宣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4-2030年)》,本项目周边区域路网中S215省道(宁国至广德)将提升改造为G233,计划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

本项目在2014-2030年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位置

(三)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

本项目结合地形,线形采用三级公路标准,综合考虑平纵线形,并新建大桥横跨西津河,使得甲路镇周湾村至胡乐镇西坑口的路线里程缩短,成为连接西坑口至甲路镇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快速联通西坑口至甲路镇,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改善出行环境,完善沿线区域路网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游客通往胡乐镇各景点的主要道路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当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同步建设。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三、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宁国市西南部,北纬30°23′~30°24′,东经118°47′~118°49

′之间。全线地势起伏较

本项目

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26.00~154.3米之间,最大高差28.3米。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

宁国市属于皖南山地丘陵区,项目所在甲路镇以丘陵低山为主,路线为隆起的丘陵山地区与其间镶嵌带状河谷平原,交错相接,总的地面高程,由东往西逐级递减,具明显阶梯特点。

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图

(二)气象、水文

项目区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毫米,全年无霜期226天。气候资源垂直差异显著,山区小气候独特。

路线沿线河流主要为西津河和排灌水渠,水位、流量随降雨和泄洪、灌溉的变化而变化。建设工程所遇水系采取桥涵跨越措施,港口湾水库蓄水时,花林畈附近低地被水淹没,本项目K3+446至终点的路基和桥梁施工受到较显著的影响。

(三)区域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本项目区内褶皱断层不发育,根据地质调查,仅在拟建周湾桥附近周湾石料厂可见,主要为胡乐组灰黑色中~中厚层状含炭钙质板岩夹石煤层,向西方向为新岭组铁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岩层倾角变化于29°~58°之间。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及野外调查,项目区域内未发现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对路线方案布设影响不大。

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图

2、地基土分布及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野外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沿线在一般路基影响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Q4)。现将公路沿线一般路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①-1层素填土(Q4dl):灰黄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分布于现有农村公路沿线两侧,主要为修路和开山回填,主要物质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局部地段碎石含量较大。该层分布范围不大,厚度不均匀,厚度0.5~2.6米,平均厚度1.78米。该层工程特性较差,地基承载力为80kpa。

①-2层耕表土(Q4dl):黄褐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一般0.5~1.5m,主要分布在丘陵、河谷地表。该层工程特性较差,地基承载力为60kpa。

本项目

本项目

②层角砾土(Q4el+dl):灰黄色,稍密为主,稍湿~湿,所含粘性土呈软塑~可塑状,约占总重45%~60%,其余由砾石填充,所含砾石主要为强风化粉砂岩,石英岩和硅质岩等,以次棱角形为主,砾径一般2~4cm,个别大于5cm。该层主要分布于丘陵的坡地上,厚度0.7~4.7米,工程特性较差,地基承载力为160 kpa。

③层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地段为软塑状态,稍湿,该层含有少量砾石,含量5%~8%不等,近河地段含量细砂,手捏易散,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该层整个路线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河流一级阶地,厚度变化一般较大,厚度0.5~4.0米,工程特性一般,地基承载力为140 kpa。

④层卵石(Q4al+pl):褐黄色、褐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铁锰结核,卵石大于20mm的占约67%~90%,中间以细砂、砾砂和少量泥质填充,该层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及少部分河流一级阶地,该层工程特性较好,地基承载力为240kpa。

⑤层强风化钙质砂岩(O3x):灰黄色,青灰色,灰黄色,少量青灰色,湿~饱和,密实,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较为破碎,多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块径一般5~8cm,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尖、平、长,裂隙断面呈褐黄色,较为光滑。该层工程特性好,地基承载力为400kpa。

3、沿线挖方路段、高填路段地质评价

(1)公路沿线挖方路段主要集中于K0+455~K0+550,K0+960~K1+20,K1+310~K1+450,K1+610~K1+800,K2+810+K2+920,K3+140~K3+340,挖方路段的地质结构,开挖地段上部由上到下依次为①-1素填土为Ⅰ级,①-2耕表土为Ⅰ级,②角砾土层为Ⅱ级;③粉质粘土为Ⅱ级,⑤强风化钙质砂岩为Ⅷ级。开挖及斜坡段没有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开挖面整体较为平缓,无高陡边坡,挖方形成的边坡最高坡高约7米,施工时可采用放坡、挂网或挡土墙等措施;

(2)其余路段主要为填方路段,局部为高填方路段,最高填方段填高约9.5m,填方路段主要影响基底稳定的软弱地层为①-1素填土和①-2耕植土,建议在施工路基前清除。填方段和挖方段交接处局部坡度较大,且高度较大,填方时易发生侧移,应采取措施防止路基填方时产生侧向滑坡。

4、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

沿线的软弱土主要分布有素填土和耕表土,主要分布于原有道路两侧和山坡和农田地表。路线线尾水库水淹区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态,该层工程特性较差,具有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等特点,在天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当有附加荷载时会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释水收缩、位移而引起地面变形,对公路工程建筑物产生破坏,危险性较大,应根据各地段软弱土分布的特点采取必要的处理。

项目区主要不良地质作用有:周湾桥附近周湾石料厂开挖山体形成高陡的岩质边坡,并堆有大量料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地层产状360°∠29°,施工时应注意崩塌发生。现有公路两侧伴有少量崩塌。

5、地震

全线地震区域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0.35s。沿线不存在可液化的粉土、粉细砂,不进行液化判别,工程场地较稳定。因此本项目区域适宜公路建设。

6、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现场地内除局部存在产生崩塌的地质条件,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勘察过程中未发现采空区、地面沉降、岩溶、土洞,无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7、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取了土样并对其进行了室内试验,见下表。

②粉质粘土层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计算表

8、基础设计

(1)场地主要由①-1层素填土、①-2层耕表土、②角砾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卵石、⑤层强风化钙质砂岩组成。①-1层素填土、①-2层耕表土:工程特性差,应挖除或进行地基处理后使用。②角砾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卵石、⑤层强风化钙质砂岩:工程特性较好,可以作为路基基础的持力层。

(2)建议对于场地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的地段①-1层素填土、①-2层耕表土挖除,以粉质粘土或其他工程性质较好的地层作为地基持力层,或砂石垫层进行地基处理,以处理后的地基作为持力层。场地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的可开挖至指定标高,以强风化钙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3)由于场地地形起伏较大,需要大量的填方和部分挖方,挖方所形成的一定规模的边坡应进行专门的勘察,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于高填方建议做专项勘察。

四、沿线环境敏感区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项目的建成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积极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但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公路修建不可避免的侵占农田、山体、河道及绿地。

● 公路建设时期给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不便。

● 公路建设时期的填方、挖方,势必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干扰水循环,从而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规模。

● 公路运营时期,汽车噪声及排放的尾气,洗车污水带来的土壤铅污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植物栖息、植物生长的环境。

从环保角度考虑,本公路的设计应充分注意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设计,确保将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一)公路选线尽量做到

1、少占良田、林地,尽量占用难以为农业所利用的荒地及低产农田,设计中部分路段使用了挡墙,以防护路基坡脚,避免水流对路基的冲刷,田路分家;

2、避开、绕过沿线的公墓、坟地等;

3、避开人口密集区等敏感环境;

4、避开重要基础设施,如铁路、高压电网、输油管线、电缆,控制路面净空高度;

5、避开山体深大挖方,尽量依托等高线选线,以使得线形顺畅,土石方填挖均衡;

6、尽量减少居民搬迁数量。

(二)公路工程设计中的环保设计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是公路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高度重视。公路环保设计的主要

内容有:第一,对噪音的防护措施;第二,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措施;第三,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设计;第四,防止空气污染设计;第五,绿化美化设计等。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注意:

1、重视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为地表洪水设置足够的泄洪构造物,以保证水流的畅通,避免洪水对公路的破坏和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在农田区段,公路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并保证农田灌溉系统的畅通,减少对农田水利设施和条田的切割。

2、在人口稠密区和农田区应为车辆、农机设置足够的桥、涵、人畜通道,以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不便,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3、合理进行纵断面设计,控制纵坡与坡长,降低车辆爬坡的废气排放量。

4、绿化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隔音防噪、减少水土流失、保证路基稳定、保护自然生态、创造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将公路绿化工程设计作为一项综合设计项目,完善绿化工程具体设计内容。

(三)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地处于皖南山地丘陵区,K3+446至终点段处于西津河淹没区,易涝,冬季常受轻冻影响。公路建设会对植被和自然沟渠产生一定的切割,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沟渠和植被的破坏,以免影响农田排灌及汛期排洪。

在人口稠密的环保敏感区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粉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施工中,大量建筑材料的调运及人员流动,会增加施工段的交通量,提高车辆的拥挤度,应加强交通管理,尽量保证交通畅通。

施工中,拌合站、堆料厂,应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和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会扰乱沿线居民的安静生活,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声。在人口稠密区,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公路营运期间,汽车废气排放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局部污染,汽车噪音亦将干扰居民的生活。应视交通量、人口密度、污染程度以及环境条件分别采取绿化、种植林带、搬迁个别住户,直至采取适当的隔音工程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废气和噪音的影响并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在营运期间还应有计划地进行环境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公路营运后对沿途生活服务设施应进行严格管理,妥善处理生活和洗车废水以减少对附近环境影响。

对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运输,公路管理和公安等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以防危险品的意外泄漏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和对公路的破坏。

五、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及预测

通过累加趋势型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得到本项目未来年交通量预测最终结果见下表:

交通量预测最终结果单位:辆/日,小客车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32年本项目路段平均交通量达到2950pcu/d。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规定,双车道三级公路适应交通量为2000~5000pcu/d,因此项目路线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由于用地指标受限,此次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

六、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影响本区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有岩性、地貌、构造、地震等。

本项目沿线地形处于丘陵低山区,局部路段起伏较大。区域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