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不同点:

(1)革命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2)革命的动力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四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三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3)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相同点:

(1)领导力量相同。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所属革命相同。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是革命最主要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指出的人民大众就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2.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指贫穷的,被雇用的农民和中农。他们占该国80%的人口,并负责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同时,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大多数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他们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长期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中。它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由于农民和工人阶级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被压迫和剥削的工人,大多数工人阶级来自破产农民。两者之间存在自然联系。因此,农民是无产阶级中最可靠的。盟友和自然盟友。中国革命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发挥农民的主要革命力量。 3.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

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劳动者;同样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时刻面临着失业、失学、破产的威胁,因而是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无产阶级主要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抑,使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革命的低潮时,又可能附和反革命。这是一个矛盾的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是其真实的写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中国农村中的富农就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其也是革命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对象。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胜利。 其次,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政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并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方针、政策;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领导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勇于坚持真理并修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这样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再次,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这支军队,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 第四,必须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强大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势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同盟者执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持发展进步势力,孤立右翼势力,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第五,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从来都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尽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国际援助。但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决不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任何别国身上。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对本国情况的深刻了解,制定正确的政策,紧紧地依靠本国人民,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他们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 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有以下四点: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坚持实行人民民主。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促使共产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再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 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 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 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7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2009年多项选择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解读】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的内容。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实行上就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故选A、B、C。至于D是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2004年多项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读】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理解与掌握情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两者的联系,同时认清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有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A项即“一次革命论”的错误,C项即“二次革命论”的错误。B项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各不相同。故只能选D、E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识记;易考选择题)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考点: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的疑问】(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考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考点: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节食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发展道路。从革命实际出发,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劳动人民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

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统一战线的建立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 指导学生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思考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是联系、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和共性思路。二者的共性思路——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二是将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与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评价总结学生课堂讨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共性思路 第一,共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二,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利益至上。 第三,共同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共同的创立因素——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共同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六,共同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从二者的共性思路来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例如: (1)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具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一、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动的必要形式”。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伪地位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等将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经济纲领 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调动革命主力军──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首要问题。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由于它与国家政权、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基础。它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反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授课人:金文斌208060116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内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纲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一次重大突破。 2、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1、本章重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去实现。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和战争解决问题。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但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暴动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却行不通。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正如后来邓小平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

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的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既不同于俄国,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便产生了。 中国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国家,农民是革命所需力量的主要来源,必然成为中国武装斗争的主体;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农民战争悠久历史的国家,总结历代农民战争的经验,继承历代农民战争的传统,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与中国的这种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便产生出一种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这种革命战争,既吸收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长处,又抛弃了历代农民战争的弱点,是真正中国化、真正民族化的革命模式。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壮丽事业,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既然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那么党的工作重点,革命的战略基地就必须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隈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战争基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发动城市中心暴动的教训 在土地革命战争以前,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已被看成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由于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得首先占领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共产党人借鉴并沿袭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的传统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初期,党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随后,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党组织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其结果都以失利告终,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其内容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有具体国情决定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毛概论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 学号:12013248241 班级:电气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