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1998年以来,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均按重点批次招生;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本课程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四大主干专业课之一,在全国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属于主干专业课程。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下,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跨国油气管道紧锣密鼓的建设,“陕京输气复线工程、川气出川、海气登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全国天然气主干线的联网,开创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新局面,迫切需要大批思想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依据本专业面向21世纪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程建设必须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为出发点,拓宽专业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紧跟科学发展新技术,体现储运大工程的思想,注重创新思维,突出储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技开发规律、通用性技术的学习,强调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学习,强化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层次性的标准,构建能力型综合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将油气集输理论与工程应用、工程优化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体现当今《油气集输》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水平。

课程的系统目标是面向高等教育新形势、拓宽基础和视野、培养能力和素质、促进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方法、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按体现教改教研最新成果和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而展开。该体系由基础知识模块、实践环节模块组成,各知识模块及其对应学时为:

一、基础知识模块

1、绪论(1学时)

2、原油、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2学时)

3、原油、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7学时)

4、油气分离与换热设备(6学时)

5、矿场集输管路(5学时)

6、天然气脱水、凝液回收与酸性气体脱除。(23学时)

7、原油净化与稳定(12学时)

二、实践环节模块

1、实验项目名称:集输工艺元件演示实验学时2 验证型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气体的脱水;甘醇的再生;气体中机械杂质的分离。

实验设备:SJT—88型筛式精馏塔装置;列管式换热器;XFQ—88旋风式分离器;TST填料吸收塔。

2、实验项目名称:乳状液的鉴别和含水量的测定学时:2 验证型

实验目的:掌握乳状液的配备和类型鉴别方法;乳状液的破乳;乳液中的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设备:显微镜;汽轮机油破乳时间测定仪;离心机

3、两相管验学时:2 综合型

实验内容:观察气流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测量水平或倾斜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

实验仪器:多相管流实验环道。

4、原油流变性测定实验学时:2 综合型

实验内容:认识和了解各类流变仪的结构、特点和测量原理,测定指定温度下原油的动力粘度、测定原油某条件下的非牛顿特性。

实验仪器:旋转式流变仪、管式流变仪。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突出理解油气田内部集输系统各个工艺环节的作用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天然气脱水、脱出酸性气体和回收液烃的过程、原油的净化工艺及稳定方法,并了解油气集输系统主要设备(分离器、换热器、塔器等)的工作原理、结构及选型设计计算,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承担矿场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工作。

课程的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油气集输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因素构成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表现为:

(1) 新技术、新工艺与本课程的结合

油气集输技术是多学科的结合体,传统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而教材偏向于介绍成熟的技术和经典的理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现有教材只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必须在课后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专业文献,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既学到传统的理论和技术,又能掌握最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广泛地用于工程实践。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和现场采用的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授课知识和工程实践不脱节,是授课课程中的一个难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油气集输》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在工程上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同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工科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点。

(3)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它专业课与本课程的结合

油气集输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并贯穿整个从油气田到用户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将基础理论应用于油气集输必须向学生讲述清楚,而这些基础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多学科综合应用和知识点的结合是《油气集输》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的办法

(1)科研促教学。《油气集输》由于实践性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概念和学科新技术的结合,要求任课教师将相关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技术。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课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加大信息量并生动展现抽象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采用CAI与黑板相结合、课堂互动的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开放式教学。

(3)配合使用油气集输仿真实验室。学生在课后可以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教师也可以在某些章节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难点,了解自动化技术在本课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配合使用录像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教学录像片。这些录像片与油气管道输送的实践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培养工程师并从中选拔油气储运科研后备人材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工程师和科研人材素质的培养,相应的实践教学包括:

(1)集输工艺元件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脱水;甘醇的再生;气体中机械杂

质的分离

(2)乳状液的鉴别和含水量的测定——掌握乳状液的配备和类型鉴别方法;乳状液的破乳;乳液中的含水量的测定

(3)两相管流模拟实验——观察气流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测量水平或倾斜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

(4)原油流变性测定实验——认识和了解各类流变仪的结构、特点和测量原理,测定指定温度下原油的动力粘度、测定原油某条件下的非牛顿特性。

生产实习:油气储运专业学生需要参加5周的生产实习,通过现场参观、跟班劳动、现场工程师的讲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油气集输的全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学生实习完成后必须编写实习报告,参加实习考试和答辩。

为了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重视配套实验教材建设。编写了《储运实习指导书》。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在实验类型上,除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外,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型、设计型甚至研究型实验。

二、实践课教学的内容

(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是重点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矛盾,强调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均来自于生产实际和现场实际数据,课程设计极具针对性,通过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理论教育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强化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完成单个工艺场站的工程设计,其中包括: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编程上机调试、结果分析与检验、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绘制设计图纸等,体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应用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延伸,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和先进的计算工具。

课程设计的成效是显著的,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矛盾,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深化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延伸以及多种知识和工具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了教学关系。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工艺计算的程序和方法,学会查阅资料、使用手册、选用数据和公式、合理确定工艺流程、正确进行工艺计算、用技术经济的观点评价设计结果,用文字、数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

度和工作作风。

(2)课程内容

学生根据下达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应完成如下五个题目之一的课程设计内容:1.CNG加气站设计:确定加气站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2.加油站设计:确定加油站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3.天然气分子筛脱水工艺设计:确定分子筛脱水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4.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确定三甘醇脱水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5.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设计:确定集输站场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任一题目的内容完成后,整理出工艺设计计算书,线路纵断面布站示意图,计算机计算结果,源程序清单。

(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启发式教学:以简单例子点拨提示,使学生心领神会。

2.研讨式教学:与学生平等研讨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新思路。

3.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与教师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 现场观摩设计。

(4)考核内容与办法

推行多层次综合考核方法,以满足课程设计的需要。主要考核内容与方法有:①机器上演示自己编程解决问题的效果;②设计说明书评定;③图纸评定;④答辩。

教师的指导起着既把关又锤炼学生的作用

(5)创新与特点

紧密结合油气田矿场的实际情况,把油气田内部集输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难点与重点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环节。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

实验效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深化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延伸以及多种知识和工具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改善了教学关系。

实习效果:通过上述严格的措施和步骤,学生在现场学到不少实践知识,收获显著,

油气储运专业实习队已经多次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校优秀实习队

教学条件

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天然气集输工程》,曾自强,张育芳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原油集输工程》,蒋洪,刘武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油气集输》,冯叔初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

《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石油大学出版社;

《oil and Gas Pipeline Fundamentals》,John L.Kennedy.;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Oil and Gas》Part B:Gathering and Transport,

A. P. Szilas

二、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

(1)实验项目名称:集输工艺元件演示实验学时:2 验证型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气体的脱水;甘醇的再生;气体中机械杂质的分离。

实验设备:SJT—88型筛式精馏塔装置;列管式换热器;XFQ—88旋风式分离器;TST填料吸收塔。

(2)实验项目名称:乳状液的鉴别和含水量的测定学时:2 验证型

实验目的:掌握乳状液的配备和类型鉴别方法;乳状液的破乳;乳液中的含水量的测定实验设备:显微镜;汽轮机油破乳时间测定仪;离心机

(3)两相管流模拟实验学时:2 综合型

实验内容:观察气流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测量水平或倾斜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

实验仪器:多相管流实验环道。

(4)原油流变性测定实验学时:2 综合型

实验内容:认识和了解各类流变仪的结构、特点和测量原理,测定指定温度下原油的动力粘度、测定原油某条件下的非牛顿特性。

实验仪器:旋转式流变仪、管式流变仪。

2.课程设计

(1)CNG加气站设计:确定加气站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

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2)加油站设计:确定加油站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3)天然气分子筛脱水工艺设计:确定分子筛脱水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4)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确定三甘醇脱水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5)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设计:确定集输站场的工艺流程;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施工图;计算管道直径和壁厚;计算设备尺寸和选型等。时间:两周。

任一题目的内容完成后,整理出工艺设计计算书,线路纵断面布站示意图,计算机计算

结果,源程序清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学院及储运教研室的指导下,《油气集输》课程组根据我国油气集输工程的需要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开展《油气集输》课程的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开始之初就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在教材上选用由王光然主编的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油气集输》,经过多年的年教学检验和充实,最终储运教研室编写了辅助理论教学的实训教材《初、中级集输工讲义》。

2、多媒体课件建设

为了适应学分制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组设计了《油气集输》多媒体课件和《天然气集输》电视录像片,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学校的支持下,建设了“原油管道模拟实验架”、“油气集输仿真实验室”、“油气集输元件实验室”,为此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使用效果良好。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本门课程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全程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工作情境视频,实现教学活动的立体化、生动化和全面化。

(2)工学结合的岗位实践学习:为了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部分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由工程师现场指导进行岗位实践。让学生有意识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地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特色专业。本课程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

业的四大主干专业课之一,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也是主干专业课程。

油气集输是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与传质学、技术经济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综合性、多学科性和实践性。本课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天然气特色。本课程在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施工组织、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1、体现了我院在“天然气”方面具有特色。

2、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本课程的实训教材《初、中级集输工讲义》,并已使用。

3、师资力量雄厚。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4名,其中硕士3人;平均年龄不超

过40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

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完成后,使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达到更高的水平。体现“油气集输”课程系列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宏观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储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为宗旨,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储运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建设步骤

(1)进一步完善课程系列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例如增加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的教学内容;

(2)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例如在即将修订教材中增加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的篇章;

(3)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由于近年学生人数增长较快,今后将从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入手,解决大规模实验需求的紧张状况;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2010年10月初步完成课程资源上网。包括课程说明、负责人简介、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习题、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20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电子课件。

(2)2010年12月进一步完善上网课程资源。包括进一步校订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思考题、20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和电子课件。

课程内容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 油(气)田开发包括(油藏工程)(钻采工程)及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集输系统的功能:将分散在油田各处油井产物加以收集;分离成原油,伴生天然气和采出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油田商品(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以及这些商品的储存和外输.同时油气集输系统还为油藏工程提供分析藏油动态的基础信息. 油气集输系统工作内容(1)油井计量(2)集油(3)集气(4)油气水分离(5)原油处理(脱水)(6)原油稳定(7)原油储存(8)天然气净化(9)天然气凝液回收(10)凝液储存(11)采出水处理 工艺流程:收集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按一定顺序通过管道,连续地进入各种设备和装置进行处理,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输送到指定地点的全过程. 集油流程大体分三类:(1)产量特高的油井(2)计量站集油流程(3)多井串联集油流程. 我国石油界按流程中最有特色部分命名集油流程:(1)按集油加热方式(2)按集油管网形态(3)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量(4)按集油系统的布站级数(5)按流程的密闭性(开式集油流程和闭式集油流程之分) 加热流程适用于倾点和粘度较高的石蜡基原油. 多井串联集油流程:优点:钢材耗量少,建设速度和投产见效快.缺点:①计量点,加热点多而分散,不便于操作管理和自动化的实施②各井的生产相互干扰,流程适应能力差并不便于调查和改造. 选择流程依据:(1)集油流程的选择应以确定的油气储量,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方案为基础(2)油气物性(3)油田的布井方式,驱油方式和采油方式以及开发过程中预期的井网调整及驱油方式和采油工艺的变化等(4)油田所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条件以及油田所在地的工农业发展情况,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居民点和配套设施分布等社会条件(5)已开发类似油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选择原则:(1)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的要求(2)满足油田开发,开采设计调整的要求和适应油田生产动态变化的要求(3)贯彻节约能源原则(4)充分利用油气资源(5)贯彻”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原则(6)注意保护环境.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国家对商品原油的质量是如何要求的? 2、规范规定的原油质量标准为: ①60℃时原油的饱和蒸汽压≤1大气压(绝); ②优质原油含水≤0.5%(质量),合格原油含水≤1.0%(质量); ③含盐≤50g/m3。 以上三项质量指标是油气集输系统设计的控制标准,请具体说明在集输系统中应该采取何种工艺措施达到以上标准。 3、集输系统由那些工艺环节组成? 4、油田产品有哪些,其主要指标是什么? 5、简述油气集输流程的定义,并说明其包含的工艺环节。 6、简述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 7、简述油气集输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 8、《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对自喷井、气举井的回压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 9、油田上三脱三回收的内容是什么? 10、油井生产含水原油时,若欲保持原油产量,对集输系统的建设规模有何影响,试用公式表示。 11、若把高产自喷井与低产自喷井用一根集油管串接起来,对高产和低产自喷井的产量有何影响?若把高产抽油井与低产抽油井用一根集油管串接起来,对各井产量又有何影响。 12、画简图说明小站流程的特点。 13、请试述我国油气集输站外管网有几种主要的形式?它们与各类生产设施之间是怎样的隶属关系? 14、何为井口回压?在集输系统的设计中提高或减小井口回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5、请简述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画图说明油气集输的工作过程,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油井计

量、油气分离和原油脱水等作业在哪种生产设施上进行。 16、油气在油层及井筒中的流动工况对石油生产是重要的,地面集输系统应能够反应油气在油层及井筒中的流动工况,试问在集输系统应考虑哪些参数测量以反映油层和井筒中的流动工况。 17、已知: ①A油气田某区块产井流气油比为100~200Nm3/Ton,综合含水20%,属自喷井采油,油压约为2~3MPa; ②B油气田某区块产井流气油比为10~50Nm3/Ton,综合含水70~80%,属抽油井采油。 根据油气田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试分别设计合理的地面工艺处理流程(以方框流程或示意流程图表示)。 18、油气田气油比小、含水高、集输压力低;气田气油比大、集输压力高。请根据所学知识组织油气田、气田集输工艺,辅以工艺流程图说明主要的工艺环节。 19、油田生产的特点既是连续又是不均衡的,试举例说明。 20、讨论油(气)井出油(气)管线流体流量随油(气)井生产时间的变化情况。 21、讨论计量站集油流程与多井串联集油流程的优缺点。为什么多井串联集油流程不便于集油系统的调整和改造? 22、把一级半集油流程的选井点设在油井附近和设在集中处理站附近有何区别? 23、指出下图中,哪些为计量站集油流程。

油气集输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1998年以来,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均按重点批次招生;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本课程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四大主干专业课之一,在全国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属于主干专业课程。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下,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跨国油气管道紧锣密鼓的建设,“陕京输气复线工程、川气出川、海气登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全国天然气主干线的联网,开创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新局面,迫切需要大批思想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依据本专业面向21世纪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程建设必须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为出发点,拓宽专业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紧跟科学发展新技术,体现储运大工程的思想,注重创新思维,突出储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技开发规律、通用性技术的学习,强调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学习,强化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层次性的标准,构建能力型综合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将油气集输理论与工程应用、工程优化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体现当今《油气集输》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水平。 课程的系统目标是面向高等教育新形势、拓宽基础和视野、培养能力和素质、促进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方法、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按体现教改教研最新成果和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而展开。该体系由基础知识模块、实践环节模块组成,各知识模块及其对应学时为: 一、基础知识模块 1、绪论(1学时)

油气集输知识总结

绪论 1、油田集输系统的功能:将分散在油田各处的油井产物加以收集;分离成原油、伴生天然气和采出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油田商品(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汽油)以及这些商品的储存和外输;同时油气集输系统还为油藏工程提供分析油藏动态的基础信息,使油藏工作者能加深对油藏的认识。 2、油气集输的流程和分类: a从油井到集中处理站的流程称集油流程;从集中处理站到矿场油库的流程称输油流程。 b国内外的集油流程大体为三大类:产量特高的油井、计量站集油流程、多井串联集油流程。 c我国石油界常按流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命名集油流程,具体有: 按集油加热方式分为:不加热集油流程、井场加热流程、热水伴热流程、蒸气伴热流程、掺热水集油流程、掺热油集油流程、掺蒸气集油流程。 按集油管网的形态分为:树枝状集油流程、辐射状集油流程、环状集油流程、多井串联集油流程。 按集油系统的布站级数:流程内只有集中处理站的称为一级布站;有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的称为二级布站;三级布站有计量站、转接站、集中处理站。 按流程的密闭性分为:开式集油流程和密闭集油流程。 3、气田集气系统与油田集输系统不同的是:a气藏压力一般较高;b从气藏至用户,气体处在同一高压、密闭的水力系统内,集气、加工、净化、输气、用气等环节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c集气系统内会形成固态水合物堵塞管线和设备,因此防止水合物形成是集气系统的重要工作;d 气田气与油田伴生气组成不同。 第二章 1、平衡常数K: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气液两相平衡时,物系中组分i在气相与液相中浓度之比。平衡常数K可作为组分挥发性强弱的衡量标准。K i=y i/x i 2、蒸馏:使多组分混合物原料发生部分汽化或部分冷凝的相变,气相内浓集了原料中的易挥发组分,而液相内浓集了原料中的难挥发组分,使原料按挥发度不同实施一定程度的分离,这一工艺称蒸馏。 蒸馏共有三种方式:闪蒸、简单蒸馏、精馏。 3、闪蒸:原料以某种方式被加热和或减压至部分汽化,进入容器空间内,在一定压力、温度下,气液两相迅即分离,得到气液相产物,称为闪蒸。 4、精馏:精馏是使液体混合物依据各组分挥发度不同而达到较完善分离,产品收率较高的一种蒸馏操作。 5、气液相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组成一定的物系,当气液两相接触时,相间将发生物质交换,直至各相的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气、液相组成等)不再变化为止。达到这种状态时,称该物系处于气液相平衡状态。 6、原油的分类: a按组成分类:烷烃>75%为石蜡基,环烷烃>75%为环烷基,芳香烃>50%为芳香基,沥青质>50%为沥青基。b按气油比分类可将油气井井流分为:死油、黑油、挥发性原油、凝析气、湿气、干气。 c按硫含量分类:把硫含量高的原油称为酸性原油。 d按收缩性分类:低收缩原油、高收缩原油。 e按相对密度和粘度分类:普通原油、重质原油、特重质原油、天然沥青。f我国原油分类,按关键馏分分类:以常压沸点250-275℃和395-425℃两个关键馏分油的密度来划分原油级别。 7、天然气的分类:天然气包括:气藏气、凝析气藏气、油藏伴生气。 a按相特性分类:干气、湿气、凝析气、伴生气。 b按酸气含量分类:H2S>1%或CO2>2%的天然气称为酸性天然气,否则称为“甜”性天然气。 c按液烃含量分类:贫气、富气、极富气。第三章 1、混输管路:用一条管路输送一口 或多口油气井所产产物的管路,只要 管路内存在气液两相,都称为油气混 输管路。 2、流动密度:单位时间内流过管截 面的两相混合物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意义:流动密度常用来计算气液混合 物沿管路流动时的摩阻损失。 3、真实密度:在ΔL长度管段内气液 混合物质量与其体积之比。意义:真 实密度用于计算由于管路高程变化 引起的附加压力损失。 4、按管路工作的范围和性质,集输 管路可分为:出油管,采气管,集油、 集气管,输油、输气管。 5、折算系数:在气液两相混输管路 摩擦压降的计算中,常使用折算系数 把两相流动的压降梯度与单相流动 的压降梯度相关联。 6、Alves将两相流的流型分为:气泡 流、气团流、分层流、波浪流、段塞 流、环状流、弥散流。 Taitel和Dukler根据气液界面的结 构特征和管壁压力波动的功率频谱 密度记录图的特征,将气液两相流动 分成三种基本流型:分离流、间歇流、 分散流。 7、测定流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a 目测法,包括肉眼观察、高速摄影; b测定某一参数的波动量并与流型建 立某种联系,例如测量压力波动、探 针与管壁间导电率波动、x射线被管 内流体吸收量的波动等;c由辐射射 线的吸收量确定气液混合物的密度 和流型,如x射线照相、多束γ射线 密度计等。 8、与气液单相管路相比,油气或油 气水多相流管路计算特点:a流型变 化多;b存在相同能量消耗;c存在 相间传质;d流动不稳定;e非牛顿 流体和水合物,在油田的多相流管路 内,油水混合物为非牛顿流体,其表 观粘度随剪切历史和剪切强度而变。 在气田的多相流管路内,在高压、低 温条件下管路内可能形成固态水合 物。 9、段塞流可分为三类:水动力段塞 流、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强烈段塞 流。 10、强烈段塞流一个周期内的四个过 程:立管底部堵塞、立管排液、液塞 加速、立管排气(看书P201,有可 能展开考简答题)。 强烈段塞流的抑制:强烈段塞流的抑 制就是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即破坏出 油管的气液分层流动并防止立管底 部被液体堵塞。其方法较多,基本上 从设计和增加附加设备两方面解决。 例如:a减小立管直径,增加出油管 压力和立管内的气液流速;b立管底 部注气,减小立管内气液混合物柱的 静压,使气体带液能力增强;c采用 海底气液分离器或海底液塞捕集器; d在海底或平台利用多相泵增压;e 立管顶部节流。 11、清管的目的:a定期清管是提高 管路输送效率的有效措施b在管路竣 工阶段,可清除管内杂质c可为管路 内壁涂敷树脂类防腐层d对湿天然气 管路,投产前需用清管器和干燥剂对 管路进行干燥,防止残留水与天然气 生成水合物。 12、管路干燥的方法:a用液氨干燥 管路;b用露点-60℃的、极干燥的空 气推动清管器;c用甲醇吸收管内水 分。 13、多相泵的优点:a减少边缘井井 口回压,增加油井产量,延长油井寿 命;b对于产量和储量不大的边缘油 田,能降低生产成本,使边缘油田得 以经济开采;c与常规流程相比,采 用多相泵的占地面积小、生产流程简 单、流程的密闭性好。 14、对多相泵的要求:a能适应气液 体积流量和气液比大幅变化的能力; b有较强的抗磨、抗蚀能力;c能适 应不同环境的要求。 第四章 1、分离器按功能可分为:油气两相 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计量分 离器、生产分离器;从高气液比流体 中分离出夹带油滴的涤气器;用于分 离从高压降为低压时,液体及其释放 气体的闪蒸罐;用于高气液比管线分 离气体和游离液体的分液器等。 2、立式、卧式分离器优缺点比较:a 在立式分离器重力沉降和集液区内, 分散相运动方向与连续相运动方向 相反,而在卧式分离器内,两者相互 垂直。显然,卧式分离器的气液机械 分离性能优于立式;b在卧式分离器 内,气液界面面积大,有利于分离器 内气液达到相平衡,即在相同气液处 理量下,卧式分离器尺寸较小,制造 成本较低;c卧式分离器有较大的集 液区体积,适合处理发泡原油和伴生 气的分离以及油气水三相分离;d来 液流量变化时,卧式分离器的液位变 化较小,缓冲能力较强,能向下游设 备提供较稳定的流量;e卧式分离器 还有易于安装、检查、保养,易于制 成橇装装置等优点;f立式分离器适 合于处理含固态杂质较多的油气混 合物,可以在底部设置排污口定期排 污;g立式分离器占地面积小,这对 海洋采油、采气至关重要;h立式分 离器液位控制灵敏;i对于普通油气 分离,特别是可能存在乳状液、泡沫 或用于高气油比油气混合物时,卧式 分离器较经济;在气油比很高和气体 流量较小时(如涤气器),常采用立 式分离器。 3、立式分离器中,油滴能沉降的必 要条件:油滴的沉降速度v d必须等于 或大于气体在流通截面上的平均流 速v g,即v d≥v g。 在卧式分离器中,油滴能沉降至集液 区的必要条件:油滴沉降至气液界面 所需的时间应小于或等于油滴随气 体流过重力沉降区所需时间。 4、分离器基本组成:入口分流器, 重力沉降区,集液区,捕雾器,压力、 液位控制,安全防护部件。 5、对分离器的质量要求:原油脱气 程度、天然气通过分离器后的质量增 加百分数、气体带液率k o 、液体带气 率k g、气体和原油在分离器内必需的 停留时间、气体的允许流速。 6、经重力沉降后,气体内所携带的 油滴粒径应小于150~500μm,常用捕 雾器以碰撞和聚结原理从气流中分 离这种小油滴,捕雾器中分出的液珠 直径应小于100μm。捕雾器可分为: 折板式捕雾器、丝网式捕雾器、填料 式捕雾器、离心式捕雾器。 7、发泡原油:有些原油所含气泡上 升至油气界面后并不立即破裂,在气 泡消失前有一段寿命,使许多气泡聚 集在油面上形成泡沫层,泡沫层的体 积甚至可占分离器容积的一半,具有 这种性质的原油称发泡原油。 原油发泡危害:a液位控制困难;b 减小了重力沉降和集液区的有效体 积,使油气分离工况恶化;c气体中 带油量和原油中带气量增多。 原因:由于原油内存在许多天然表面 活性剂,如胶质、沥青质、蜡、微小 固体杂质等,分散在原油内的这些天 然表面活性剂会浓集于原油表层内, 降低了原油的表面能,因而气泡不易 破裂、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层。 抑制措施:a降低分离器上游油气混 合物的流速,以降低油气流动中所受 的剪切力;b分离器采用的入口分流 器应能避免流体发生剧烈湍流,减小 入口分离器压降避免析出较多的溶 解气;c增大分离器集液区体积,使 原油在分离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使泡沫破灭;d使用消泡剂;e提高 油气混合物分离温度。 8、分离器内部构件:入口分流器(功 能:a减小流体动量,有效地进行气 液初步分离;b尽量使分出的气液在 各自的流道内分布均匀;c防止分出 液体的破碎和液体的再携带)、防涡 器(防止漩涡产生)、防波板(阻止 液面波浪的传播)、消泡板(使气泡 聚结、破灭)。分离器各种内部构件 作用:强化油气平衡分离和机械分离 作用,减小分离器外形尺寸。 9、分离方式:一级分离、连续分离、 多级分离。 一次分离:一次分离是指混合物的气 液两相在保持接触条件下逐渐降低 压力,最后流入常压储罐,在罐内实 行气液分离。 连续分离:随油气混合物在管路内压 力的降低,不断的将析出的平衡气排 出,直至压力降为常压,平衡气亦最 终排除干净,剩下的液相进入储罐。 多级分离:指油气两相保持接触条件 下,压力降至某一数值时,把压降过 程中析出的气体排出;脱除气体的原 油继续沿管路流动,压力降到另一较 低值时,把该段降压过程中从油中析 出的气体排出,如此反复,直至系统 的压力降为常压,产品进入储罐为 止。每排一次气,作为一级;排几次 气,称为几级分离。 多级分离的优点:a多级分离所得的 储罐原油收率高,密度小,组成合理; b多级分离所得储罐原油中C1含量 少,蒸汽压低,蒸发损失少;c多级 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 体中的比例少;d多级分离能充分利 用地层能量、减少输气成本。 10、液体再携带是气液分离的逆过 程,即已得到分离的液体再次被气体 卷起成油雾,随气体流出分离器。 非发泡原油在分离器内停留时间为 1-3min,发泡原油5-20min。 11、★用分子运动学理论来解释多级 分离为什么会获得较多的液体量,而 且液体相组合较合理?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本来应处 于液态的分子量较大的烃类,在多元 物系中所以能有分子进入气相,以及 在纯态时呈气态的烃类在多元物系 中所以能部分存在于液相中,其原因 是:在多元物系中,运动速度较高的 轻组分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与速度低 的重组分分子相撞击,使前者失去原 本可以使其进入气相的能量,而后者 获得能量进入气相,这种现象称为携 带作用。平衡物系压力较高时,分子 间距小、分子间引力大,分子需具备 较大能量才能进入气相。能量低的重 组分分子进入气相更困难,所以平衡 物系内气相数量较少,重组分在气相 中的浓度也较低。气体排出愈及时, 以后携带蒸发的机率愈少。由此可以 得出如下结论:连续分离所得的液体 量最多,一次平衡分离所得的液量最 少,多级分离居中。 第五章 1、原油处理是指对原油脱水、脱盐、 脱除泥砂等机械杂质。 2、原油处理的目的:a满足对商品原 油水含量、盐含量的行业或国家标 准;b商品原油交易时要扣除原油水 含量,原油密度则按含水原油密度 计;c从井口到矿场油库,原油在收 集、矿场加工、储存过程中,不时需 要加热升温,原油含水增大了燃料消 耗,占用了部分集油、加热、加工资 源,增加了原油生产成本;d原油含 水增加了原油粘度和管输费用;e原 油内的含盐水常引起金属管路和运 输设备的结垢与腐蚀,泥砂等固体杂 质使泵、管路和其他设备产生激烈的 机械磨损,降低管路和设备的使用寿 命;f影响炼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3、原油中水存在的形式:原油中所 含的水分,有的在常温下用静止沉降 法短时间内就能从油中分离出来,这 类水称为游离水;有的则很难用沉降 法从油中分离出来,这类水称为乳化 水,它与原油的混合物称为油水乳状 液,或原油乳状液。 4、形成乳状液的三个条件:a系统中 必须存在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或微量 相溶)的液体;b有强烈的搅动,使 一种液体破碎成微小的液滴分散于 另一种液体中;c要有乳化剂的存在, 使分散的微小液滴能稳定地存在于 另一种液体中。 5、形成乳状液的因素:a原油中含水 并有足够数量的天然乳化剂是生成 原油乳状液的内在因素b在石油生产 中还常使用缓蚀剂、杀菌剂、润湿剂 和强化采油的各种化学剂等都是促 使生成乳状液的乳化剂;c各种强化 采油方法都会促使生成稳定的原油 乳状液,如油层压裂、酸化、修井等 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剂常产生特别稳 定的乳状液;d井筒和地面集输系统 内的压力骤降、伴生气析出、泵对油 水增压、清管、油气混输等都会强烈 搅拌油和水,促使乳状液的形成和稳 定。 6、乳状液预防的方法:a尽量减少对 油水混合物的剪切和搅拌;b尽早脱 水。 7、乳状液稳定性是指乳状液抗油水 分层的能力。 试述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任选5个)? a分散相粒径。分散相粒径愈小,愈 均匀,乳状液愈稳定;b外相原油粘 度。在同样剪切条件下,外相原油粘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油田化学3班 姓名:王华乔 学号:52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摘要:油气集输工程要根据油田开发设计、油气物性、产品方案和自然条 件等进行设计和建设。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要求做到:①合理利用油井压力,尽量减少接转增压次数,减少能耗;②综合考虑各工艺环节的热力条件,减少重复加热次数,进行热平衡,降低燃料消耗;③流程密闭,减少油气损耗;④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合格产品,净化原油,净化油田气、液化气、天然汽油和净化污水(符合回注油层或排放要求);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 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 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 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 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 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相较于其它环节,油气集输铺设范围广,注意部位多等 诸多相关难题,因此,一个油田油气集输环节技术水平的高低,可能会直接波及 到整个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对油气集输进行相关介绍,希望对 读者有所帮助。 一、油气收集包括集输管网设置、油井产物计量、气液分离、接转增压和油罐烃蒸气回收等,全过程密闭进行。 1、集输管网用钢管、管件和阀件连接油井井口至各种集输油气站的站外 管网系统(图1)。管线一般敷设在地下,并经防腐蚀处理。 油田油气集输集输管网系统的布局须根据油田面积和形状,油田地面的地形和地物,油井的产品和产能等条件。一般面积大的油田,可分片建立若干个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系统;面积小的油田,建立一个系统。系统内从各油井井口到计量站为出油管线;从若干座计量站到接转站为集油管线。在这两种管线中,油、气、水三相介质在同一管线内混相输送。在接转站,气、液经分离后,油水混合物密闭地泵送到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脱水原油继续输送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从接转站经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原油输送管线为输油管线。利用接转站上分离缓冲罐的压力,把油田气输送到集中处理站或压气

油气储运工程介绍

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它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及城市输配系统等。为保障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开发西部、保护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规划了“西气东输”工程、跨国油气管道工程以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等大型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其中正在实施的天然气管道近7000公里(总投资约650亿元),拟议中的跨国油气长距离输送管道16000公里。 简介 “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油气储运工程 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 油气储运 现代输气管道发源于美国。1886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工业规模的长距离输气管线。自20世纪60年油气储运工程 代以来,全球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迅速。在北美、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天然气管道已连接成地区性、全国性乃至跨国性的大型供气系统。,全球干线输气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140万千米,约占全球油气干线管道总长度的70%。最早的一条原油输送管道,是美国于1865年10月在宾夕法尼亚州修建的一条管径50毫米长9756米从油田输送原油到火车站的管道,从此开始了管道输油工业。但油气管道运输是从1928年电弧焊技术问世,以及无缝钢管的应用而得到发展和初具规模的。管道输送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对油轮的袭击,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油料供应,美国于1942年初开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紧急建成了一条全长2018千米,管径分别为600毫米(当时最大的)和500毫米的原油管道,保障了原油的供应。半年之后又投用了一条长2373千米、管径为500毫米的成品油管道。对保证盟国的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道运输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大型输油管道系统有:(1)前苏联的“友谊”输油管道。它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的原油管道,其北、南线长度分别为4412千米和5500千米,管径为426~1220毫米,年输原油量超过1亿吨,管道工作压力4.9~6.28兆帕。(2)美国阿拉斯加原油管道。其全长1287千米,管径1220毫米,工作压力8.23兆帕,设计输油能力1亿吨/年。(3)沙特阿拉伯的东-西原油管道。其管径1220毫米,全长1202千米,工作压力5.88兆帕,输油能力1.37亿立方米/年。(4)美国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干线管径为750~1020毫米,总长4613千米,干线与支线总长8413千米,有10个供油点和281个出油点,主要输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100多个品级和牌号的油品。全系统的输油能力为1.4亿吨/年。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道,全长147千米,管径150毫米。60年代后,随着大庆、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的开发,兴建了贯穿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原油管道网。东北地区的大庆-铁岭(复线)、铁岭-大连、铁岭-秦皇岛4条干线管径均为720毫米,总长2181千米,形成了从大庆到秦皇岛和大庆到大连的两大输油动脉,年输油能力4000万吨。到1995年底,中国共有9272千米的干线原油管道,年输送原油量约1.2亿吨。1997年,中国还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常温输送的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到1989年,中国在四川、重庆地区已形成了一个总长度达1400多千米的环形干线输气管网。中国其他地区已建成的输气管道主要有:华北至北京输气管线(两条)、大港至天津输气管线、中沧线(濮阳至沧州)、中开线(濮阳至开封)、天沧线(天津至沧州)、陕京线(靖边至北京)、靖西线(靖边至西安)、靖银线(靖边至银川)、轮库线(轮南至库尔勒)、吐乌线(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等。此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建成了两条长距离海底输气管道。一条是南海崖13-l气田至香港输气管线,另一条是东海平湖凝析气田至上海的湿天然气管线。,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酝酿多年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建成。这项工程的核心部分是建设一条从新疆塔里木到上海、总长度达4000多千米的大型干线输气管道。 学科发展 中国正在启动国家油气储备计划建设,在镇海、舟山、黄岛和大连建设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同时在大庆、天津、濮阳和江苏的“五大储气库”工程也在规划之中,并在北京、信阳、上海及武汉设立四大调配枢纽油气储运工程 以配合五大气库,以便于调配特大型管网的配气量。预计在2010年左右,中国油气储运管网将逐步建成和完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能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同时又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有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征石化公司、镇海石化公司,金山石化公司及高桥石化公司等。另外,在江苏省内还有江苏油田、江苏气田。近期完成的甬-沪-宁管线将宁波港上岸原油输送到上海、南京等石化企业和化工基地,江苏省省内成品油供应管线联网正在酝酿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西气东输”的终端,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未来的全国天然气总体布局中,超过30%的工程涉及江苏省。成品油销售系统更是遍布省内的各个角落,2001年6月的一次普查表明,全省拥有成品油库96个,加油站4924座,2001年全省加油站成品油销售超过580万吨。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展油气储运新技术研究,提高油气储运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进而为我省油气储运及能源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油气储运技术人才,因此油气储运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油气集输 课程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专业班级:油气储运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_______设计题目:_ 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置 ——分离器计算(两相几旋风)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目录 1. 引言 (1) 2. 设计说明书 (2) 2.1 概述 (2) 2.1.1 设计任务 (2) 2.1.2 设计内容和及要求 (2) 2.1.3 设计依据以及遵循的主要的规范和标准 (2) 2.2 工艺设计说明 (2) 2.2.1 工艺方法选择 (2) 2.2.2 课题总工艺流程简介 (2) 3. 计算说明书 (3) 3.1 设计的基本参数 (3) 3.2 需要计算的参数 (3) 4. 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4) 4.1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4) 4.2 压缩因子的计算 (4) 4.3 天然气流量的计算 (5) 4.4 液滴沉降速度计算 (5) 4.4.1 天然气密度的计算 (5) 4.4.2 临界温度、压力的计算 (5) 4.4.3 天然气粘度的计算 (7) 4.5 立式两相分离器的计算 (9) 4.5.1 立式两相分离器直径的计算 (9) 4.5.2 立式两相分离器高度的计算 (10) 4.5.3 立式两相分离器进出口直径的计算 (10) 5. 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11) 5.1 旋风分离器的直径计算 (11) 5.2 旋风分离器的长度计算 (11) 5.3 旋风分离器的进出口管径计算 (11) 6. 结论 (13) 6.1 设计思路 (13) 6.2 所做工作 (13) 6.3 得到的结果 (13) 7. 参考文献 (14)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08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编写人:xxxxx 审核人:xxxxx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摘要: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收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oil industry,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job. It refers to a series of processing and gathering work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llected by daily oil exploration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Key words: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process;technology 0 引言

油气集输安全规范

编号:SM-ZD-25302 油气集输安全规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油气集输安全规范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油气集输站场是存在易燃易爆介质的危险场所,同时又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线路等,如电器设备选择、使用不当,在站场中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在对若干油田的油气集输站场的现场检查和有关规程进行比较,发现了油气集输站场的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带来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性伤害,所以要对油气集输站场的操作和设备进行安全规范。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

油气集输工艺

油气集输概述 摘要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本文对油气集输概念以及工艺流程进行简单叙述,举例介绍了地面油气集输各个工作站的作用,以及加热设备、油气水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关键词:油气集输油气水分离加热设备 一、油气集输的概念及任务 油气集输是将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储存、输送和初步加工、处理的生产工艺过程。油气集输生产不同于油田物探、钻井、测井、修井作业及采油等生产作业。它既有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油气集输生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一个油田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开发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 二、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油气集输的一般全过程是 油气井产出的油气,从井口到达外输站的全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设备进行保温、分离、计量和净化工作,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衔接组合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矿场集输流程。但是油气集输的整个流程,会因为油田内蕴含的油气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差异,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利用价值和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油气集输方案。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一种设计流程。尤其技术流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整个油气集输流程,尽量全程封闭,以减少油气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2、最大限度地收集油田中所出产的油气资源,把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加工成为符合使用标准的原油、天然气等相关产品。 3、充分利用油田矿井中的流体压力,适当提高并控制整个流程系统内部的运作压力,以逐步扩大输出半径,减少中转环节,以避免中转环节造成的油气损耗。 4、合理利用系统中的热量,做好对整个油气集输流程的温度的整体控制,做好保温控制的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耗。 5、在同等条件限制下,采用相对性能较高,整体工艺及操作较为简便的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率。

油气集输流程

《油气集输》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奠定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油气集输流程以及各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集输研究对象、流程及发展;油气性质、烃系的相特性、相平衡计算;油气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以及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计算,分离方式、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离器设计的工艺计算方法、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界面控制;原油乳状液的定义、生成机理和其性质、原油脱水各方法的原理、所用容器设备的结构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原油稳定的原理、方法和原理流程、原油稳定深度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油气集输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油气集输系统各工艺环节的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快地承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本章主要讲述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油田主要产品及其质量指标、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油气集输流程以及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以期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油气集输这门课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且对油田油气集输所涉及的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本章的重点为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和油气集输流程等部分的知识。 一、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生产中的地位 1、研究对象由石油院校的院系构成和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安排可以了解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主要任务是寻找石油资源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学院):主要任务是通过钻井,采出石油,使石油由地下流至地面上来,这时流出的石油包含了水、砂、硫、盐等杂质;同时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还开设了《油库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它们所涉及到的理论是为储存和运输商品原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产品服务的。 因此说油气集输(也叫作油气田地面工程)是继石油工程之后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把油田中分散的油、气进行集中、输送和必要的处理加工,使之成为石油产品,即商品原油和天然气。 由此可以看出,油气集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原油及天然气的收集、加工和输送问题。 2、地位油田的工业开采价值被确定后,在油田地面上需要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 施,以

油气集输工艺标准技术现状与展望-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标准技术

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技术 1. 概述 长距离输油管道通常是指距离长、管径大、输量高的原油管道,输送压力高而且平稳。由输油站和管路两部分组成,输油站分为首站、若干中间加压站、若干中间加热站及末站,其任务是供给油流一定的压力能和热能,将原油安全、经济地输送给用户;管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为减少事故危害、便于抢修,可紧急关闭的若干截断阀室以及阴极保护站。 输送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点比较低,可以采用不加热直接输送的方式,但是具有较高凝固点和粘度的原油,就需要经过加热后输送,或者经过改性,采用不加热的常温输送方式。北美国家的输油管道多是输送低凝点、低粘度原油,所以多为不加热输送。对于凝点和粘度较高的原油均采用加热输送(如美国全美管道和科林加管道)。随着原油流变性的研究,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后常温输送技术也应用于一些原油管道运行管理中。由于实际生产需要和常温输送的工艺优越性,促使此项技术日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有10多条原油管道试验研究了添加化学降凝剂输送技术,取得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1 高凝点、高粘原油的输送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属高含蜡、高凝固点、高粘度原油,对于凝固点、粘度较高的原油来说,输送工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加热输送,另一是常温输送。我们在加热输送高凝、高粘原油方面积累了丰富非经验,但加热输送有其弱点,一

是低输量受到热力条件的制约,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停输,必须立即抢修,及时恢复运行,否则,较长时间的停输会酿成凝管事故。 1.1.1 加热输送工艺 加热输送是指将原油加热后进入管道加压输送,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降低其粘度,来减少管路摩阻损失。原油管道加热输送存在两方面的能量损失,散热损失和摩阻损失。热油向下站输送过程中,由于其温度高于管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存在径向温差,热油携带的热能将不断地往管外散失,因而使油流温度在向前输送过程中逐渐降低,引起轴向散热损失,油流温度下降,粘度上升,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逐渐增大。需要重视的是油流温度接近凝固点时,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会急剧上升,容易出现管道事故。我国原油大多具有粘度大、凝固点高的性质,加热输送工艺是国内原油管道常用的一种输送工艺。 还有两种不常用的加热方式,一是以阿拉斯加管道为代表,该各管线原油流速达3.13m/s,原油在高速下摩擦所产生的热能足以弥补沿程热损失,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不经济,只能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另一种是利用电集肤效应加热,以印尼贝鲁克到米那斯管线为代表,长114km。 1.1.2 常温输送工艺 对于高含蜡原油管道输送,通常采用化学添加剂(降凝剂或流动改进剂、蜡晶抑制剂)、进行热处理、用轻烃馏份稀释原油、用水作成乳化液或形成水环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