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装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

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采桑:“采桑”又叫“吃细鱼”。事前,由男女青年于“晾月”时商议决定,人数不拘,除年轻者外,童男童女也参加。但其中必须有几对自寻成双的男女,作为主要成员,其余皆作陪者。进行时,首先于四月四日或四月八日方集资买糕点糖果,打包成封,由几位青年挑到寨中桥庆等候,其余大多数人成群地站在附近的半山腰中,高声疾呼,催促女方到常是时,对方身着盛装,列队出寨,与男方登山“采桑”,借此为乐。直到太阳偏西才归至桥头,挑着礼品,鸣放鞭炮同往女家。在女家先吃甜酒后设便宴招待。桌上摆满鱼肉,细鱼是席中的主要标志,必不可少。女方以同房兄弟作陪。席间众女拥至,举杯敬酒,吟歌盘问“采桑”根源,由男方答对,一直玩到天晓才散。隔两三天,男方复又鸣炮到女家,退回装礼品的箩筐,对方设“夜宴”款待,对唱情歌,通宵达旦才依依而别。女方则赠与布匹、花带表示答谢。以六月六日,男方挑着黄瓜、糖果,往女家同席品尝。名曰“吃黄瓜”。七月,择定日期,男方送梨子、糖果到女家,谓之“吃梨”。这两次活动,基本上与“采桑”情节相同,只不过是不上山和规模略小而已。且由年轻人从事,其他的童男童女均不参加,时间不定,男方筹资买一头花黄牛,还有炮竹、糖果,汇聚桥头,邀约女方上山采集葛藤,同到水边将藤洗净,再牵牛、鸣炮,一起到女家。先是大家围牛而歌,怀念“采桑”鼻祖,随后杀牛。用牛

的内脏作“夜宵”菜肴,留下四腿由女方均分。男方去退箩筐时,对方则送男方的主要人员,每人一套衣料,给陪者一张头帕。这叫做“栋太”。十月,复择一日,男方前往女家,与女方同漂葛藤,谓之“漂白”。其情节与前者大同小异。至是全部活动宣告结束。

附送:

供应半年工作总结

供应半年工作总结

供应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供应科的工人在后勤党政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关心爱护中,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后勤党、政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范采购力度,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努。范文供应科201X工作总结由搜集自网络或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主要是关于供应,采购,工作,我们,意识,后勤,服务,树立,提高,制度,的,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

今年供应科的工人在后勤党政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关心爱护中,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后勤党、政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范采购力度,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了提高后勤的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后勤利益、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努力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采购环境,现将201X 年工作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后勤制定的各项制度与措施,明确上级部门和工作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切实做好我科的物质采购与供应工作,我们根据采购供应工作的特点,求真务实地制定了一些防腐-败的自律制度,努力使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职业道法约束机制。我们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守党章、维护党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坚持依法采购,增强自觉抵制和诱-惑的坚强意识,提升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展现我科文明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窗口形象。

二、我们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并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以热爱采购事业为荣,以危害采购事业为耻来大力推进采购制度建设;以服务好对象为荣,敷衍对象为耻,来大力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以勤于采购工作为荣,以应对采购工作为耻,来大力提高我们的采购效率;以诚实采购为荣,以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耻,来大力推进我们采购供应道德建设工作;以遵守采购相应法规为荣,以违犯采购相应法规为耻,来大力推进采购供应工作的规范化,使工作上水平;以勤俭建设采购供应工作为荣,以在工作中放纵私欲为耻,来大力推进供应科的自身建设工作的采购供应的荣辱观。

三、我们还致力于抓好规范建设,完善管理制约制度和运行机制中,建立积极有效的预防机制,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规范和完善采购程序,继续充实和完善廉洁自律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询价调查制度、限进结办制度等,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物质采购供应工作。如:按规

定,万元以上的物质采购及时配合上级各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严格进行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一般性采购须有两人以上或使用单位技术人员跟随,听取他们的建议,学习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来组织采购。内勤工作人员做到按章办事,严把验收关,出入有据、账物相平,报账会计依照严格的程序报账结算。

二、扎实工作,主动服务

在我科采购供应工作的落实中,我们本着分步实施,难易结合,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和推进工作效率的原则,变以往的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在廉洁采购、阳光采购、绿色采购等政策功能要贯穿和充分体现在今后的采购项目上,包括办公家具、仪表仪器、原材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维修配套设施及配件等,以及配合相关单位进行购置所需物品,总金额达90多万元左右,其中包括入库材料二十六万多元,直接交给使用部门十九万元,深水井专项四万元,干部调整购置家具二万元左右,老招待所改造及小西区综合科维修一万五仟元,协助国资处购买中层干部调整后的办公家俱购买十一万元左右,国际教育学院办公家俱及其它设施的购置二万三仟元左右,后勤五号楼招待所半个改造所需物质的采购供应工作二十多万元,以及更名大学迎接检查专家组的物质材料购置捌仟多元等等。以上工作我们均以相关单位共同进行招标,或采取多方考察、实地询价、网络联系、查询以及厂家直接订货等方式,始终做到勤问勤跑勤看,货比三家,价询多家,以最低的价格较好的质量来完成采购任务,从价格上讲有时比批发价还要低20%左右。总体可为财院、后勤节约资金28-32%左右,约30多万元。

侗族文化资料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 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 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 一、全国侗族分布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

风情文化村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项目投资必要性 (7) 第三章某某市场预测 (8)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 (9) 第五章项目实施计划 (10) 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11) 第七章组织管理 (13) 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13) 第九章结论 (14)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名称: 某某某某县 某侗族风情某某村 项目主办单位:

某某某某县旅游局 某某某某县长某某乡人民政府 项目总负责人: 颜家连某某县旅游局局长 杨向东某某县长某某乡人民某某乡长 项目技术负责人: 阳盛武某某县旅游局副局长 民族舞蹈家 项目财务负责人: 安建华某某县旅游局会计师 二、编制及依据的原则 1、编制依据:某某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湖南南山风景某某区总体规划》。 2、编制原则:严格遵某某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南山总规。坚持民族化与现代化,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相结合,突出侗族特色,全面保持侗族某某村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证景点与景点之间能有机地衔接过渡,连成一片、形成整体。 三、项目背景 (一)某某县概况 地理:某某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南岭余脉与雪峰山脉凑荟之处。历史上为楚越相交之域,有“楚南极 边”之称。地处东经109O58,~110 O 37,,北纬25 O 58,~26 O 42,。东界新宁、南连广西资源、龙胜、西邻通道、绥宁,北毗某某某某县城东南西三面高山环列,峰峦重叠,万岭参差。唯北部地势稍平,为丘岗某某区某某县平均海拔696.8某某县东二宝顶,海拔2021米,雄踞湘西南之巅某某县境和某某市最高峰。 气候:城步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某某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山地逆温效应明显。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224.8毫米。 资源:城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森林覆盖率63.5%,

简述侗族大歌的现状与未来(一)

简述侗族大歌的现状与未来(一) 【论文关键词】侗族大歌歌师民族文化申遗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侗族以及侗族大歌的概况,并以贵州黎平县岩洞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侗族大歌濒临失传的现状和原因。同时也介绍了大歌的保护情况,并为其未来的进一步保护提出了建议。 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全国侗族人口为296.03万人。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口约为140万,主要居住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几个县,其中又以黎平县为最集中的侗族聚居地。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的不同,可分为南部与北部两大方言区。由于地理及历史方面的原因,南部方言侗族地区开发相对北方地区较晚,侗族原生文化与传统文化还保持较完整。侗族的典型建筑是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人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花桥又名风雨桥,是侗人迎宾接客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场所。是侗乡的交通枢纽和侗人文化的纽带。 侗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艺术创造欲的民族,常言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侗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当地流行着“饭养身,歌养心”这样一句话。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合唱,主要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合唱形式,这打破了西方音乐界认为中国民间不存在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偏见。其之所以被称为“大歌”,是具有以下四大特征:第一,节奏不固定,声部多。侗族大歌音乐的节奏一般不固定,既严谨但又可以自由发挥。三至四个声部的大歌最为常见,个别地方有多至六个声部。第二,严肃庄重。侗族大歌均在大众场合中使用和演唱,以叙史、叙事为主,篇幅长,容量大。第三,无伴奏、无指挥。演唱侗族大歌时,一高音者领唱众人合唱高、低音声部,既所谓的“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全凭演唱人员平时严格的训练和演唱时的默契,一气呵成,整齐和谐。第四,演唱人数多。演唱侗族大歌最少要三人成歌,多则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人同声演唱,场面非常宏大。以表演的场合、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等不同,侗族大歌可分为:由不同村寨的歌队在鼓楼对歌时所演唱的鼓楼大歌;以表现曲调和声音为主,常常模仿虫鸣鸟叫,拉腔优美的声音大歌,如从江县的“蝉之歌”在大歌中就非常有名。按歌词体裁,可分为唱故事的“嘎君”和唱道理的“嘎乡”两种,按音乐唱腔,分为“唆君”和“唆尽”的叙事大歌;另外还有在各种礼仪场合演唱的礼俗大歌;儿童游戏娱乐时演唱的儿童大歌;民间侗戏班演出侗戏时演唱的戏曲大歌等种类。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队,由老歌师严格训练,他们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青年时都是优秀的歌手并能掌握众多歌词和唱腔和即兴编歌。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历史、社会知识、伦理道德等都是用歌来记录与传承的。侗族给予了大歌极高的重视,他们认为歌就是知识,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唱歌对侗族人来说不仅仅是对日常劳动生活的调剂,更是教育下一代的手段,也是青年人学习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侗族大歌面临的困境和原因 侗族大歌因其独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自被发掘后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听众的广泛关注。侗族大歌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文化已经唱响国内,享誉世界。在1986年10月,侗族大歌演唱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就已“轰动巴黎,震撼欧洲”。近几年,随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热的高涨和侗族大歌在国内大中城市宣传演出和中央电视台的频繁播放,侗族大歌可观的经济效益渐渐突现出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全面冲击。目前侗族大歌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黎

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

吴继红 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 湖南靖州有“苗族歌鼟”,贵州黎平有“侗族大歌”。虽分别在两省,实则相邻地区。 “苗族歌鼟”流行于湖南省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的三锹(读qiao)乡。三锹乡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苗聚居区,东临该县铺口乡,南抵藕团乡,西与贵州锦屏、黎平县毗邻,北与该县大堡子镇交界,东北与坳上镇相连。三锹乡辖:枫香、菜地、地妙、元贞、凤冲、小榴、地笋、南山8个村委会。 “侗族大歌”大致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其中以从江县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和黎平县的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等乡镇(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为其流行的中心区。 从区域看,“侗族大歌”流行区域相对广阔,“苗族歌鼟”流行区域只在一个乡的范围。即便如此,“侗族大歌”和“苗族歌鼟”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独特多声部民歌。它们歌唱形式类似,歌唱内容相同,歌唱规模不同,音调同而情趣有别,音效各具特色。 一、以歌养心建和谐 “苗族歌鼟”的“鼟”字,从字面上看表示为击鼓的声音,而用当地语言理解“鼟”字却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的意思,似乎暗示“苗族歌鼟”声音高低起伏大、音域宽广的特点。“歌鼟”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本来只是男女集体对歌对唱的一类歌曲,演化到后来,苗民便把它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了,以致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作为“山歌之乡”的靖州三锹一带,苗民酷爱唱歌,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相互之间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唱歌成就了他们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这里的苗民大多都是编歌唱调的能手,他们的口头语是“饭养命,歌宽心”。讲歌由歌师担任,讲歌时要口语性较强,听起来近似说话,具有根据不同场合需要进行随时编歌的能力。领歌人要求嗓音好、记性好,主要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唱。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则是宏大和古老之意。这种民歌主要体现在曲体长、声部多、演唱人数多、场地讲究、礼仪规模大、礼节隆重、歌唱远久与古老等方面。“侗族大歌”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等和谐,以歌传承历史、传承做人道理、表达理想、丰富精神境界。“侗族大歌”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几乎每个侗寨都有一个或多个15人左右的歌队,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对歌、赛歌。通常,在唱大歌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通过唱大歌的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少数民族故事 中国共56个民族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分别是: 1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2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一般全国都有 21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 回族是中国信仰回教的民族之

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23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 28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 珞巴族居住在甘肃东南部 31 满族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 门巴族居住在CZ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汉民族传统节日表

汉民族传统节日表(附2006西历具体日期) 汉民族15个主要节日: 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正月 --------------- 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2006.01.29 立春节(于立春日)2006.02.04 初七:人日节 2006.02.04 初八:谷日节 2006.02.05 初九:天日节 2006.02.06 初十:地日节 2006.02.07 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2006.02.12 二十:天穿节 2006.02.17 廿五:填仓节 2006.02.22 晦日:正月晦 2006.02.27

--------------- 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2006.02.28 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土地会、春社日/属春秋两社日之一)2006.03.01 十二: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2006.03.11 十五:扑蝶会 2006.03.14 十九:观音诞 2006.03.18 春分节(于春分日)2006.03.21 ●三月 --------------- 初三:上巳节(女儿节)2006.03.31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2006.04.04 清明节(于清明日)2006.04.05 ●四月 --------------- 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2006.05.05 立夏节(于立夏日)2006.05.06 十八:碧霞元君节 2006.05.15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14-09-15 15:38:33)转载▼标签:文化 ----以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已经刊载2014年4期鼓楼) 【摘要】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正面临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威胁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文化安全侗族节日保护对策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特质的侗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当前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文化安全问题,自然,我们的侗族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被同化、异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一旦蜕化、流失。其结果是,瓦解侗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消失民族文化意识,全民族在缺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丧失了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危及侗族文化安全后,进而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才可以防止侗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化解侗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也才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在保有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发挥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侗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涵盖的文化内涵确是扩散性的。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推动着民间文化艺术和习俗的发展与延续,而民间艺术与习俗又是传统节日的载体,没有歌舞表演和风土人情的节日是缺乏灵魂的,没有民族节日作为民族艺术的平台,民间文化艺术也就得不到完整的展示、演示和保存。根据侗族文化学者潘登先生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侗族服饰和侗族特色饮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本节吸纳了他的成果和观点。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文化。侗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侗家的鼓楼里,随处都可听到歌声,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在每一个节日里“多耶”(唱歌跳舞),展示歌喉和民族舞技。如今侗族大歌、侗族芦笙舞在世界上都有及大影响力,这无不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传统节日给予

侗族

民族概况: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 侗家"。 侗族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形成历史: 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这些部落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于“僚”的一部分。现在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系统的壮、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

吴光祖

吴光祖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常说的一句话。在侗家,歌声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鼓楼踩堂有闹堂歌,吃饭有敬酒歌,迎客有拦路歌,歌会有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的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榕江一带的侗寨,侗歌的传承有逾25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艺术形式,也是侗族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互相和谐的一种表现。”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认为,侗族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所以被誉为“天籁之音”。特别是多声部曲调的演绎方式,堪称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代代相传的传承人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传承下去的根本保障,因此三江人民和政府一直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让侗族大歌这朵文化之花常开不谢,他言传身教,并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他先后荣获县市级“十佳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他就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光祖。 吴光祖生于1944年,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人,是一位资深歌师。他13岁开始学唱侗族大歌。然而“文革”期间,侗族大歌被扼杀。改革开放后,年轻一辈大都外出务工,侗族大歌受到了冲击,许多优秀的侗族大歌随着一些老歌师的去世而流逝,传歌面临断层。 “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在我们这代就断了!”1985年,吴光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吴光祖是歌队中最有名望的歌师,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多年来,他走村入寨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他家的吊脚楼一楼成了文艺队的活动中心,几乎每晚都挤满了乡亲。他们在此弹琴唱歌,互相交流,因此寨中人人皆会演唱大歌。该屯四支侗族大歌文艺队逢年过节常到周边各个村寨去演唱,还经常代表乡、县参加市、自治区级文艺演出。1992年以来,该屯先后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各种文艺演唱会,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侗族大歌队也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艺队”。2008年,侗族大歌队代表广西参加了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的比赛,并录制了音碟《侗族大歌》。 2004年,吴光祖开始组织举办侗乡歌会,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传承与发扬侗族大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多家艺术院校、央视等媒体、海内外游客前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篇一: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啪啪声,“年”被吓跑了。所以,人家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后来,等到年三十、初一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衣服、挂红灯、敲铜锣、放爆竹,这样“年”就不会来了。 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

侗族大歌 教学设计

《侗族大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产生聆听兴趣; 2、体验掌握侗族大歌的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的特点。 3、尝试侗族大歌的“拉嗓”,感受民间歌手高超的演唱技巧。 4、体验《布谷催春》“嘟咕”部分音乐尝试进行创编 5、了解侗族大歌的分类、历史与发展,知道保护与传承对于这类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侗族大歌比较陌生,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歌唱艺术,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并让他们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掌握侗族大歌的“拉嗓”技法和一领众和、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特点; 教学难点:多声部“拉嗓”技法、多声部合唱特点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人们,每个民族有各自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服饰和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汪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西南地区的其中一个少数民族,请看屏幕,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民族。(播放课件) 师:未进寨门,迎接我们的是老乡们的拦路歌(图迎接),踏上风雨桥(图风雨桥)入眼的是村寨中最高最具特色的建筑---鼓楼(图鼓楼)。走近鼓楼,(图鼓楼前人群)人山人海,有男有女有孩子,她们在做什么呢? 生仔细看图片: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吹芦笙、有的在唱歌…… 师:来到这里,我们仿佛置身歌的海洋、乐的世界,你看,这边有穿戴朴素盛装的人们齐聚一起正在讨论大歌的创作,那边男人们欢快的吹起了芦笙,孩子们也不甘寂寞,唱起了童声大歌。 师:为迎接我们的带来,村长组织姑娘们唱起了当地歌谣,你能猜到这是哪个少

三江侗族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侗族婚庆 ---------------------------------------------------------------------------------------------------------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 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 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 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侗族婚礼最奇特、 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 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 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 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 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或者穿前角上翘的红鞋, 以让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炮竹,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 炮手还会向人群中抛掷糖果,也即喜糖。新娘被送到娘家后, 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 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 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 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doc

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 侗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是少数民族当中的一员。下面是带来的贵州侗族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贵州侗族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侗戏大致在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形成。侗戏的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大多从汉族戏曲中进行移植;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后者如《吴勉》,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明初侗族民族英雄吴勉率领人民起义抗粮抗税,不幸被俘,不屈而死。《秦娘美》,写珠郎与娘美相爱,地主银宜欲霸占娘美,谋杀珠郎,娘美设计刺杀银宜,为爱人报了仇。《门龙》,描写门龙离家十八年未归,其母逼其妻改嫁,其妻不从,直等门龙归家,夫妻团聚。此外,还有《雪》、《乃桃补桃》、《金汉》、《妹莽子》等。 侗戏角色虽有生、巳之分,但并未形成定型的行当,一般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来分配演员。只有小丑有些独特的表演,动作滑稽可笑,以说白为主,蹦蹦跳跳,称为"跳丑脚"、演员念白很少,以唱为主。唱腔一般是上下句结构,中间都有过门。演员每唱完一句,都要在过门中与另一个演员互走一字,交换位置。遇有三人以上在场时,也只有对唱的两人在过门中互走一字,其余的人原地不动。侗戏的音乐,由于受侗族叙事歌和琵琶歌的影响,长于叙事,唱腔平稳柔和,

优美动人。唱腔主要有 "平板"、"哭板"、"仙腔"三种。"平板",用胡琴伴奏,故又称 "胡琴歌",为侗戏最基本的唱腔。"哭板",无乐器伴奏,在表现悲哀情绪时于唱,往往要伴有自然的哭声。"仙腔",用于神仙出现时演唱。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辅之以琵琶、牛腿琴,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钹、边鼓、铃等。侗戏多在戏台上演出,很少在平地上演出。戏台通常是用木板搭盖,一般无顶盖,观众可三面围观。在装扮上,通常只穿侗族生活服装,整齐、鲜艳。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小丑除在鼻子上画一个青蛙以外,两颊上还要各写一个"丰"字,以示吉祥。 侗戏的演出,有一定的仪式。第一天开演正戏之前,要供神请师,由"掌簿"主持:台口中间摆上酒、菜、纸钱等供品,由掌簿焚香请神,然后鸣放铁炮。每个剧目开演之前,先由一演员朗诵一段开场白;正戏结束后,全体演员唱歌致谢;整个演出结束后,要跳加官,被提到名字的人,都要把红包扔到台上以作赏钱,他们大多是寨里的头面人物和富裕人,除此之外,戏班不再收钱。 侗族的村寨都建有鼓楼,戏班的组织是以鼓楼为单位,一个鼓楼有一个戏班,属业余性质。一个戏班一般为十几个人,有戏师傅、歌师傅、演员和伴奏人员,无女演员。戏班除在本寨演出外,也到外面去"走寨"演出。演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二月二、三月三、秋后或本寨的会期。活动方式有"尾夜"和"多夜"两种。"尾夜",是村寨之间进行联欢,旨在联络双方感情。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散戏之后,戏班的小伙子们便与姑娘们去"行歌坐月"。"多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浅析侗文化

浅析侗文化 侗族有近3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湖北省的施恩、宣恩也有一部分。侗族内部的凝聚力较强,侗族的文化精神与儒家相似,宽容儒雅、趋静求稳是侗族的基本性格。侗族民间文学分为四大类:侗歌、侗赋、侗族故事、侗戏。侗歌主要有创世歌、古歌、事理歌、劝世歌、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山歌、儿歌、叙事歌、民谣等。侗赋主要有创世赋、祭祀赋、、抒情赋、说理赋。侗族故事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鬼神故事、风物传说故事、爱情传说故事、生活故事。侗戏鼻祖吴文彩。 侗族值得纪念的瑰宝 一、侗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 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以及榕江县车江、宰麻一带。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以及榕江县三宝和宰荡等侗寨。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的事。“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二、侗戏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侗戏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它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播、不断得到加工、改造,古朴而不单调,抒情而不低劣。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尚在发展之中,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学术上看,它 是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民间剧种之一。侗戏的主要曲调 有平板和哀腔等。平板或称普通调,用于叙事性唱词, 前有引子、起板;哀腔,或称哭调、泪调。此外,在有 些剧目中,花旦或丑还常采用侗歌、汉族民间曲调等。 主奏乐器为二胡,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低胡、 扬琴等。打击乐器有鼓、锣、钹、小镲,但只在开台、 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用以伴奏。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 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

侗族民俗文化

我喜欢侗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侗族的民俗文化,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精美绝伦的织绣工艺,古老的侗族大歌,以及其精美的服饰和不同于我们的日常食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俗文化。 【关键字】侗族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日常食俗 【正文】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体验一下侗族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的自然风光。可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服饰、民居、习俗、饮食习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深入了解了侗族的民俗文化之后,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的侗族生活。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侗族民俗特色的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下面我将对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日常食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

中国侗族民间故事

中国侗族民间故事 在侗族,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你知道中国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国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新晃侗族自治县林冲乡唐家村进湾去的刘家坡小河边有一座大山,名叫老师坡(老师:古时候的风水先生,不是现在的人民教师)。这里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哩。 刘家坡半坡上住着一寨刘姓人家,我老家也在这里,从小常听寨子里的老人们讲起老师坡的来历。老师坡位于刘家坡的斜对面,这里是一处悬崖,有几十丈高,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崖顶,崖顶上是一丘水稻田,悬崖的正下方的位置有一个一人高的山洞,洞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这条河直通前面的大山源头和山外舞水河,据说这个洞那个时候叫邪家洞(邪家:邪魔的称呼),邪家就住在这里,洞里黑乎乎的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没有人敢进到这个洞中。那个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也还算红红火火,可是寨子里的人们隔三差五就会发现自己家里不是少这样,就是掉那样!人们也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有一天,寨子里有一个妇女赶着两只鸭子到小河边的田里劳作,就放两只鸭子到小河上游里觅食,可是这两只鸭子眼看顺流直下,进入到这个邪家洞里。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家里有鸭子可以

下蛋补贴家用,眼看鸭子进到洞里不出来,妇女急了,也不管村里老人告诫过说这里是禁地,就直接进洞去找鸭子,黑灯瞎火的她一路走进洞,在洞里左拐右突,可是就只听见鸭子声音在前面不远处,就是寻不见鸭子的踪影。 她在洞里走了两公里左右,突然发现前面好像有亮光,妇女转过一个湾,前面豁然开朗,金光闪闪,洞里有石床、石椅、石锅石碗筷,在洞里的另一个角落妇女还发现了村里丢的一些东西:火筒棒(火筒棒:侗族人用竹子做的吹火用的工具)、灰筛(灰筛:侗族人做灰碱粑用来筛火木灰的一种工具)、米口袋等等,一对夫妇正在吃粑(粑:侗族过年过节的一种食物),看见妇女进来并邀请妇女一起吃,妇女问他们村里丢的东西怎么会在他们这里,夫妇说是从村里借来做粑过年的,等过完年就还回去,还要拿粑向村里人道谢哩。 妇女就坐下来和他们吃粑,吃饱后他们就拿了两个粑送妇女说是拿回去给小孩吃,妇女道谢就问他们有没有看见她的鸭子进来,夫妻两个都摇头不承认,妇女说:“明明看见鸭子进洞来,求求你们行行好我还要靠这对鸭子生蛋给我家娃娃补身体哩!”这时在不远处又听见几声鸭子在叫,妇女说:“你们还说鸭子不在你们这里,现在鸭子怎么会在这里叫?”夫妻两个听妇女这么说,也火了:“你自己放鸭子不看好,跑到我们的洞府里来,又不是我们让它们进来的,是它们自己跑进来的,跑到我的洞府里来拉屎弄脏我的洞府不说,我们好心请你吃粑你现在还来向我们问罪,这里不欢迎你,你给我出去!”于是夫妻两个就施个法术招来一只大蟒蛇一步步把妇女逼出洞外,妇女刚

侗族民俗风情

专业: 学号: 姓名: 侗族民俗风情 源流与分布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民居民俗 山区侗族多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全家休息或从事手工劳动之场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既是“祖宗”安坐之位,也是全家取暖、为炊的地方。火塘两侧或第三层楼上是卧室。侗族民居一般是一家一栋,也有将同一房族各家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平时,本房族的妇女们在此纺纱织布;凡喜庆佳节,全房族的人聚集于此,宴请宾客。 民族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民族饮食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