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2变量与赋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2.2变量与赋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2.2变量与赋值教学设计

2.2 变量与赋值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给变量赋值实质上是算法语句中的赋值语句,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一种算法形式.变量的值可以由输入的方式给定,也可以直接以赋值的方式给定.在算法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变量的值,也就是说可以给变量重新赋值,取代原来的值.为了加深学生对算法中变量的理解,建议教师采取形象的方式来解释变量.形象地说,变量就像个盒子,可以装不同的数值,但是每次只能装一个,当放入新值时,原来的值就会被取代.变量参与操作时,它表示的是当前代表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来教学,让学生多分析,从而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

三维目标

1.掌握变量、赋值的概念,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通过给变量赋值,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

教学难点:设置变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变量和函数是中学数学里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在算法和程序设计中,它们仍然发挥着重要而基本的作用,它们会使算法的表述变得非常简洁和清楚,教师点出课题.

思路2.在生活中,我们会交换两个杯子中的液体,那么怎样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呢?教师点出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什么叫变量?

2.什么叫赋值?

3.怎样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讨论结果:

1.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在算法和程序设计中,变量会使算法的表述变得非常简洁和清楚.

2.赋值:把B的值赋给变量A,这个过程称为赋值,记作A=B,其中“=”为赋值符号.

注意:赋值符号“=”的右边B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还可以是变量,但是赋值符号“=”的左边A只能是变量,否则没有意义.

3.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程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

X=A,

A=B,

B=X,其交换过程可以形象理解为:

X=A表示“把A杯中的水倒入X杯中”,这样“A杯”是空杯子,

A=B表示“把B杯中的水倒入A杯中”,这样“A杯”中的水换成了“B杯”中的水,此时

“B杯”是空杯子,

B=X表示“把X杯中的水倒入A杯中”,这样“A杯”中的水换成了“X杯”中的水,即“B 杯”中的水,交换结束.

其交换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设计一个算法,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用流程图描述这个算法.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很简单,先选2个数进行比较,去掉小的,留下大的;再取第3个数与留下的数进行比较,去掉小的,留下大的;继续进行,直到每个数都被比较,最后留下的数就是最大数.

解:记这5个不同的数分别为a1,a2,a3,a4,a5,算法步骤如下:

1.比较a1与a2,将较大的数记作b.

(在这一步中,b表示的是前2个数中的最大数)

2.再将b与a3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记作b.

(执行完这一步后,b的值就是前3个数中的最大数)

3.再将b与a4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记作b.

(执行完这一步后,b表示的是什么)

4.再将b与a5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记作b.

(执行完这一步后,b表示的是什么)

5.输出b,b的值即为所求的最大数.

以上算法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在上述算法的4个步骤中,每步都要与上一步中得到的最大数b 进行比较,得出新的最大数,将其也记作b.b 可以取不同的值,通常把b 称作变量.

比如第1步中,如果a 1>a 2,则把a 1的值赋予b,否则就把a 2的值赋予b.这个过程称为赋值.把将a 1的值赋予b 记作b=a 1,其中“=”为赋值符号.

上例解中的第1步用赋值语句,可以表示为:如果a 1>a 2,则b=a 1;否则b=a 2. 下面,我们用变量与赋值来表示例1的算法步骤: 1.b=a 1;

2.比较b 与a 2,如果b

3.比较b 与a 3,如果b

4.比较b 与a 4,如果b

5.比较b 与a 5,如果b

6.输出b,b 就是这5个数中的最大数. 算法的流程图如图3.

图3

点评:变量和赋值的概念在算法中十分重要.可以把变量想象成一个盒子,赋值就相当于往盒子里放东西.这个盒子可以装不同的数值,但是一次只能装一个,当赋予它新值的时候,原来的值将被新值取代.当变量参与运算和操作时,它表示的是想象中盒子里装的值. 变式训练

用赋值语句写出下列算法,并画出流程图:摄氏温度C 为23.5 ℃,将它转换成华氏温度F,并输出.已知F=

5

9

C+32. 解:这个算法需要设置两个变量:C 和F,分别代表输入的摄氏温度和输出的华氏温度.算法可以描述如下: C=23.5;

F=

5

9

C+32; 输出F.

流程图如图4.

图4

例2 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得知,1999年第一季度内,某地区对某件商品的需求量为12 000件.为保证商品不脱销,商家在月初时将商品按相同数量投放市场.已知年初商品的库存量为50 000件,用S 表示商品的库存量,请设计一个算法,求出第一季度结束时商品的库存量,并画出流程图.

分析:因为第一季度商品的需求量为12 000件,而且每个月以相同数量投放市场,因此每个月向市场投放4 000件商品.可以用下表表示库存量随着月份的变化情况.

S=S-4 000.

赋值号左边的变量S 可看作盒子,如果它表示的是这个月的存储量,那么右边的变量S 表示的是上个月的存储量.

这是对变量S 的赋值,赋值的目的是改变变量的值,将变量上次的值减去4 000再次赋予变量S.

解:算法流程图如图5:

图5

点评:利用了变量和赋值语句,算法的表示变得非常简洁和清晰. 变式训练

有关专家建议,在未来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左右将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利

无害.所谓通货膨胀率为3%,指的是每年消费品的价格增长率为3%.在这种情形下,某种品牌的钢琴2004年的价格是10 000元,请用流程图描述这种钢琴今后4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并输出4年后钢琴的价格.

分析:用P表示钢琴的价格,不难算出:

2005年 P=10 000(1+3%)=10 300;

2006年 P=10 300(1+3%)=10 609;

2007年 P=10 609(1+3%)=10 927.27;

2008年P=10 927.27(1+3%)≈11 255.09.

因此,价格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这个变化情况可以用下列赋值语句来表示:P=P(1+3%).

如果左边的变量P表示的是今年的钢琴价格,那么右边的变量P表示的是去年的钢琴价格.

解:算法流程图如图6:

图6

思路2

例1 给出下面流程图(图7):

图7

当输入A=21,B=36,则输出_____________.

分析:流程图的功能是交换变量A、B的值.

答案:36,21

点评:给出流程图,判断其运行的结果时,要按流程线的指向,依次执行,最后才能得到结果. 例2 一次期末统考中,高一(2)班的张倩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的成绩分别为135、142、138、97、95、91分,编写程序计算张倩的平均分. 分析:先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步骤即进行算法分析,再画出流程图. 解:方法一:算法分析: 1.计算y=

6

91

9597138142135+++++;

2.输出y.

流程图,如图8所示.

图8

方法二:算法分析:

1.输入张倩的六科成绩a,b,c,d,e,f;

2.计算y=

6

f

e d c b a +++++;

3.输出y.

流程图,如图9所示.

图9

点评:方法二比方法一更体现算法的普遍性:解决一类问题.方法一的设计仅仅是求张倩的平均分,方法二的设计能求所有学生的平均分带有普遍性.因此方法二是最优算法. 知能训练

1.下列框图中具有赋值、计算的是( )

A.处理框

B.输入、输出框

C.循环框

D.判断框 答案:A

2.下面程序框在流程图中具有计算功能的是( )

答案:C

3.阅读流程图(图10),若输入的a,b,c分别为21,32,75,则输出的a,b,c分别是( )

图10

A.75,21,32

B.21,32,75

C.32,21,75

D.75,32,21 答案:A

拓展提升

阅读流程图(图11),其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图11

分析:在题中所给的流程图中,首先赋给x的初始值为2,再把2x+1=5赋给变量y,则y=5,又把3y-2=13赋给变量b,则b=13,所以易得最后结果为13.

答案:13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

作业

习题2—2 A组 2.

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初步掌握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选择使用.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型 二、常量与变量 程序执行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变的,而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不变的数据是常量,可变的数据是变量。 例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圆半径求圆面积的公式,面积=π×半径2 将面积、圆周率、半径用C语言表示出来 面积(area)、圆周率(PI)、半径(r) 输入半径r,根据公式(area=PI*r*r)求解area,输出结果 例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的公式, 将摄氏温度、华氏温度、、32表示出来 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32 输入华氏温度F,根据公式C=*(F-32)求解C,输出结果 例3 根据银行年利率计算一年的本息和 解题思路: 输入存款本金p和利率r 根据公式计算本息和sum 输出本息和 变量:程序运行期间,值可以改变的量。 常量:程序运行期间,值不变的量。 三、变量定义语言C为什么要定义数据类型 用客人订酒店比喻数据存储 常量与变量概念的引出 举例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重点:

用酒店和内存类比,引出变量名、变量值和变量地址的概念。 1、变量定义的作用 指定变量名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例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 输入r的值 area=PI*r*r 输出area的值 #include "" main() { float area,r; printf("Input r:"); scanf("%f",&r); area=*r*r; printf("area=%f\n",area); } 例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输入F的值常量的数据类型 重点: 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 重点 N-S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程序

变量的赋值、数据的输出教学设计

变量的赋值、数据的输出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variable assignment and d ata output

变量的赋值、数据的输出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 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本教案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⑴掌握le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赋值号”的意义,学会使用let语句给变量提供数据。⑵掌握print 方法的格式和功能,理解分隔符的作用,学会使用print方法输 出数据。⑶知道let语句和print方法的运算功能。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⑴let语句的功能和“赋值号”的意义。⑵print方法的功能,数据的输出格式。难点: ⑴“赋值号”与数学中“等于号”的区别。⑵print方法未尾标 点符号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变量?有几种类型的 变量?演示:打开vb窗口,运行例6-3-1程序,在 “半径”的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半径值,单击“计算”按钮,窗体 上出现周长和面积的值,输入不同的半径,周长和面积不同。提问:⑴ 这里radius、peri和area是常量还是变量?在程序中是 怎样计算周长peri和面积area的呢?请看“计算”按钮的代码。 ⑵程序中怎样给变量赋值?怎样输出结果?揭示学习目标⑴学会

给变量赋值⑵学会用print方法输出运算结果新授内容 二、变量的赋值 1、赋值符号let peri = 2 * pi * radius 提问:式中"="是什么?符号“=”称为“赋值号”,在这里不是数学中的“等于号”,意义是将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左边的变量就象是一个盒子,右边的表达式是乒乓球,“=”的作用是将乒乓球放到盒子中。提问:语句peri = 2 * pi * radius应该怎样表述?“=”应该怎么读?答:将表达式2 * pi * radius的值赋给变量peri,“=”读作“赋值”。例 1、有一个变量i,初始值为0,每次给它加1,加5次后的结果怎样?用赋值语句如何表示?可理解为每次赋给i的值都是在前一次原值上再加上1,即:第一次i的值:i=0+1 ’向盒中放1个乒乓球第二次i的值:i=1+1 ’取出盒中1个球加1个放回盒中第三次i的值:i=2+1 ’取出盒中2个球加1个放回盒中第四次i的值:i=3+1 ’取出盒中3个球加1个放回盒中第五次i的值:i=4+1 ’取出盒中4个球加1个放回盒中在程序中表示为:let i=i+1 ’共写5句。讨论:上式右边“i+1”中的 i 与左边的“i”有什么不同?这个语句的意义是什么?将i 值(原来的值)加上1后的值再赋给i(现在的值)。从这里可以看出赋值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等于”。 2、给变量赋值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赋值语句的格式为: [let] 变量=表达式 '读法: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公开课《变量与赋值》教案

公开课《变量与赋值》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二章2.2变量与赋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变量与赋值的概念,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变量和给变量赋值。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给变量赋值,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 【教学难点】:设置变量。 【授课方法】:引导式+自学式 【教具】:幻灯片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怎样设置变量,如何给变量赋值。 开始我是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入新的知识点,由于流程图的常用符号比较重要所以打入到幻灯片中具体复习了。之后就是引入新课,推进新课。因为我带的是一个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对概念理解的能力弱,所以我是先讲一个例题,从例题中引出概念,这样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接着趁热打铁再以另一道例题加深学生对利用变量与赋值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印象。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白如何设置变量和怎么样赋值,达到本节课教学目的。然后进行针对本节课内容设置的针对性较强的课堂练习,将纸上谈兵的讲解转化到真枪实弹的演练,加强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抽象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方便应用,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幻灯片显示:流程图常用符号。 二、实例引入,明确概念 问题1:思考什么事变量,什么是赋值? 幻灯片显示:例1设计一种算法,从5个实数中找出最大数,并用流程图描述这个算法.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取两个数比较取大,再与下一个数比较取大,一直这样下去,最后的一个结构就是最大数。 (由例子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教学) 幻灯片显示:例题的算法步骤和流程图。 针对分析的算法步骤,讲解例一的算法思想并且从过程的讲解中,引入变量 和赋值的概念。 (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幻灯片显示:变量赋值的概念,变量的表示,赋值语句的一般形式。 然后从变量赋值的角度分析讲解例一。(对应幻灯片) 投影显示:赋值时注意的问题1、在赋值语句中,表达式可以是数值,常量或算式,表达式大体分三类:常数,含其他变量的表达式,含变量自身的表达式;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在执行完赋值语句后该变量获得一个值,如果原来已有值则执行赋值语句后以赋值符号右边表达式的值替代原来的值。 2、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一般不能互换,赋值符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而且一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即一个赋值语句中不能出现两个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教学设计】常量与变量

常量和变量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变量和常量。在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变化的量,函数是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本节课是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量,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在对变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它是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积累和升华,是对问题背景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常量、变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模型,感受变量与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学习本节要注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思考“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分清常量与变量 教学难点: 分清常量与变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具: 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大家还记得“神舟”五号飞船嘛,现在我们就那它举一例。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于10月16日6时23分顺利返回地面。下面是“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的相关记录: 时间5时38 分6时7分6时11 分 6时12 分 6时17 分 6时22 分 6时23 分 返回舱 距地面 的高度 350km 100km 15km 10km 6km 10m 0 降落状况返回舱 制动点 火 返回舱 处于无 动力飞 行状 态,高 速进入 黑障区 引导伞 引出减 速区 1200m2 的巨大 降落伞 打开 返回舱 抛掉直 径25m 的防热 大底 指示灯 亮,提 示即将 着陆 返回舱 成功降 落地面 师:看上面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共用多少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返回舱的高度共下降了多少米? (2)在这段时间里,飞船返回舱降落的速度最慢? (3)上表中涉及了哪几个量?这几个量的值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还是不断变化? [教学建议]分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降落的过程,应在观察表格的基础上先通过自己动手计算、动脑思考完成,然后再通过合作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 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列出表格: 时段一二三四五六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Qiaozhis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 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 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 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 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 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19.1 变量与常量 年级八年级课题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 目 标知识 技能 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找出变量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由熟悉的例子系统地认识常量与变 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 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认识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变量与常量。 二、探究新知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①根据题意填表 t/时 1 2 3 4 5 s/千米 ②思考: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变的过程还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个量的值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值是变化的?数值变化的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票,午场售出205张票,晚场售出310张票,则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思考:题中哪个过程是不变的过程?哪个过程是变化的过程?在变化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量?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出来? 3. 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4.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三、课堂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 生观察,分析,讨论, 写出答案 学生观察分析,合作 交流后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 的答案,归纳定义 由实际问题引起 学生的好奇心 由熟悉的例子感 受新知,从不同 事物的变化过程 中寻找出变化量 之间的变化规律 加深对变量,常

初中信息技术_变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python语言编程第三节变量【教学设计】

python语言编程第三节变量 【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拥有“计算思维”的孩子更优秀。所谓计算思维简单点就是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我们面向的中小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在这个年龄段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对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是非常有效的。让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程序对比,观察,尝试,分析来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身边的感兴趣的事例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python语言编程第三节变量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这节课的一切教学

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我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目标。 python语言编程第三节变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python编程教学中的第三课《变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python语言的基本操作,掌握了python语言中的输入与输出语句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1.1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欣赏 1.加油站的三个量的变化 2.汽车行驶路程随时间变化 3.树高随树龄的变化 活动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 2.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问题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cm,20cm,30cm 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怎样用半径r来表示面积S? 问题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m,3.5m,

4m,4.5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如何用一边长x来表示它的邻边长y?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完成. 结论:1.S=60t; 2.y=10x; 3.S=兀r2;4. y=5–x. 问题升华 提问1:分别指出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量,在这些量中哪些量是发生了变化的?哪些量是始终不变的? 提问2:在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当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量是否也随之发生变化?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提问3:在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有限制条件吗?如何限制? 活动三形成概念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问题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变量、常量的关键词是什么? 指出: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关键词分别是:发生了变化和始终不变. 问题2请指出上面各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变量。 活动四辨析概念 解:略 补充练习: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y=5x -6;(3)y=4x2+5x - 7; (2) y =6 x; (4)S=兀r2 . 解:(1)5和-6是常量,x和y是变量. (2)6是常量,x、y是变量. (3)4、5、-7是常量,x、y是变量. (4)兀是常量,s、r是变量. 活动五理解概念 问题探究: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变化过程,指出其中的变量

《变量与赋值》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

《变量与赋值》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算法初步的变量与赋值,该内容是整章的重要基础,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用信息技术课方式来讲,把问题画成框图,把框图换成语句,通过编程验证,让学生有成就感并加深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算法中变量的概念与性质,学会用赋值语句对变量进行赋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精神,让他们体验探索、解决问题与团结协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变量、赋值的含义。 【教学难点】 变量表达式赋值语句。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计算机的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世界,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利用计算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希望它们帮我们处理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从特殊到一般再在到特殊,那么,变量和赋值刚好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电子白板投影出该程序框图。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先让学生分析,师生一起归纳。 1、变量的概念: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 2、赋值: 赋值语句:在表述一个算法时,经常要引入变量,并赋给该变量一个值,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叫做赋值语句。 3、赋值语句的一般形式 变量名=表达式 例如: x=4 y=6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举例:下列的赋值形式正确吗? (1)x+y=2 (2)2=x (3)b=a1(4)b= a1+1 (5)N=N2 (6)A=B=1 ((3)(4)(5)正确) 注意:⑴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 ⑵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⑶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 例如:①x2+10x+16=0 (x+8)(x+2)=0 X=-8,x=-2 ②y=x2-1=(x-1)(x+1) 以上这些是不能实现的 2、思考1:在数学中x=y与y=x的意义是一样的,那么在赋值语句中一样吗?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求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的的汇率与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师: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是什么?从中导出课题——人民币兑换 2、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1)、师先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外币,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想去外国旅游、探亲;应怎样办呢?然后老师课件出示汇率表 (2)、男女生各自读一条中国银行05、9月的一天的兑换率,便读边感受。(同时可以介绍现在人

民币与美圆的兑换利率1美元=7.0002元人民币,与XX、9比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约13.5%)。 3师问:港币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港币 4、师:美元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美元 请学生说明道理:一美元可以换取我们8块多钱,所以美元价值大些。 5、带着感觉齐读:欧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同理类推。适时情感渗透,我们从小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有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我们的人民币才能在世界上更有价值。 6、师问:泰国铢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人民币 7、师问:你是如何知道人民币谁更值钱? 8、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1)、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 (2)、循环发言,不重复别人的话。 (3)、汇报时用语:我们小组认为....... 指明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人民币价值大些,一泰国铢只能兑换0.1967元人民币,也就是

变量与常量优秀教学设计

§19.1 变量与函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变量、常量. 2.能使用函数概念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重点 1.变量、常量. 2.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假设在这个游戏里,声音强度超过一定分贝时,每增加一分贝,音符跳动上升2厘米。 1.声音的强度越高,跳动的高度越____. 2.说明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随着声音x 的变化,相应的高度y 也随之______. 3.在这个变化中有没有量是不变的? [活动一] 1.购买单价为每本10元的书籍,付款总金额y 元,购买本数x 本.问:变量是______,常量是____. 2.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时间t 内行驶的路程是s ,其中的变量是________ ,常量是_____ . 3.一根蜡烛原长a 厘米,点燃后燃烧时间为t (分钟),所剩余蜡烛的长为y (厘米),其中的变量是( ) A.a,y B.t,y,a C.t,y D.a 注意:变量一般用________表示,常数是________. [活动二] 1.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y = 5x -6; (2) y= ; (3) y= 4x 2+5x -7; (4) S = πr 2 Ⅱ.探究创新 假设在这个游戏里,声音强度超过30分贝时,每增加1分贝,音符跳动上升2厘米。若用y 表示音符的高度,用x 表示声音的强弱。 (1)说明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随着声音x 的变化,相应的高度y 也随之______. (2)当x 取定某一个分贝时,有_____(唯一或不唯一)的高度与之对应。 (3)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观察例题和黑板上的式子,式子中变量存在怎样的关系? [活动三] 讨论:根据函数概念你能判断一种关系是否函数关系吗?如何判断?再根据生活实际举出一个函数关系。 x 6

赋值语句教学设计

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程序的数据类型、 变量、表达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程序中的语句 运行的流程的理解,为下节课学习选择与循环结构做好准备。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第一节课,分析语句的执行过程及特点,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语句的书写、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 语句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变量的变化及VB语句的理解与识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程序的的执行过程,并能正确运用两种赋值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案例教学的培养学生互助与逻辑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 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复习回忆方式展开, 将程序语句的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 握程序的赋值语句,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上课前,通过情景方式讲解去美国旅游学生观察,回答。引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回顾对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的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完成学习任 务单上的一、二、 三。 通过练习,为下 面讲解语句做 好铺垫 赋值语句注释语句问题1: 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 +? 引出一定的语法和逻辑结构,为程序代码中的语 句的理解做好准备。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 让学生明确值 语句的格式。分析三句赋值语句,讲解语句的具体执行过程。 学生观察,理解 程序的执行过 程。 实践一 a=3 b=5 c=a a=b b=c 完成实践一 加深对赋值语 句的掌握。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主备:王志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 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 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

变量与赋值教学设计

2.2变量与赋值 (1课时) 课程标准 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算法转化成程序框图的过程,理解变量与赋值的含义及赋值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变量的含义和赋值语句,并会正确使用赋值语句; 2.学会运用变量和赋值语句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变量与赋值的含义,流程图 难点:正确使用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它们可以利用框架结构来说明 2.设计算法:求方程ax+b=0的解. 二、新课讲授 1. 在设计算法的过程中有时候表述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进变量和赋值。 变量 是指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一个可变化的量。 思考:什么是赋值呢? 例1: 设计一种算法,从5个实数中找出最大数,并用流程图描述这个算法. A B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满足条件 A B 是 否 满足条件 A 是 否

在上述的算法中: 每一步都要与上一步中 得到的大数b 比较,再将得到的大数值重新记 作b ,通常叫b 为变量,这种将大数重新记 作b 的过程,我们叫赋值给b. 2. 赋值: 把B 的值赋给变量A, 这个过程 称为赋值.记作: A=B 其中“=”为赋值符号. 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变量名=表达式 3. 注意 (1)在赋值语句中,赋值符号的右边可以是 数值,也可以是变量,还可以是表达式,而赋值符号的左边只能是变量,否则没有意义. 如:x=5, x=y, x=3a+5b 正确, 2=x, s-m=3错误. (2)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一般不能互换。 如:x=5对, 5=x 不对 (3)一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 如x=y+5正确, x-y=5是错误的. (4)可以先后给一个变量赋多个不同的值,但变量的取值只与最后一次赋值有关 . (5)一个赋值语句中不能出现两个“=”.如a=b=2是错误的. (6)赋值语句中的“=”与代数运算中的等号不同,如在赋值语句中i=i+1表示i 的值自身加1,而在代数式中不成立. 4.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赋值语句是否正确. (1) 6 = a (2) x + y = 5 (3)A = B = 2 (4)x = x2 三、探究 已知 两个数 a 和 b , 用赋值语句设计一个算法使a 和 b 的值互换. (2) 再比较b 与a3的大小,记大数为b (b 的值变为a1,a2中最大的数) (1) 比较a1,a2的大小,记大数为b 设这5个数分别为: a1,a2,a3,a4,a5 解 (5) 输出b ,b 即为所求的最大数. (b 的值变为前5数中最大的数) (4) 再比较b 与a5的大小,记大数为b (b 的值变为前4数中最大的数) (3) 再比较b 与a4的大小,记大数为b (b 的值变为前3数中最大的数) 结 束 输出 b 比较b 与a5,记大数为b 比较b 与a4,记大数为b 比较b 与a3,记大数为b 比较a1与a2,记大数为b 输入a1,a2,a3,a4,a5 开始

变量与赋值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

§2.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第四课时§2.2.2 变量与赋值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变量与赋值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1、变量与赋值的含义2、流程图 三、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探究 已知两个数 a 和 b , 设计一个算法使a 和 b 位置互换。 算法如下:(1)S = a(2)a = b(3)b = S(4)输出结果a,b (二)、知识探究 变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值的量. ,sum 计算机中变量的表示一般由一个或几个英文字母组成,或字母加数字表示.如a,x,a 1等. 赋值:把B 的值赋给变量A, 这个过程称为赋值.记作: A=B其中“=”为赋值符号. 赋值语句的一般形式为:变量名=表达式或变量名=表达式 注意问题:1、赋值符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只能写成b=2,b=a+1,但不能写成: 2=b,b+1=2 2、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

3、赋值符号不同于“等号”,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在执行完赋值语句后, 该变量获得一个值,如果原来已有值,则执行赋值语句后,以赋值符号右边表达式的值替代 原来的值。 4、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一般不能互换,如:x=5对,5=x不对 (三)例题探析 例1、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输出的结果. (1) a=5 c=(a+b)/2 d=2c 输出d (3) a=10 c=30 b=a b=c c=a 输出a,b,c 例2、设计一种算法,从5个实数中找出最大数,并用流程图表示.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取两个数比较取大,再与下一个数比较取大,一直这 样下去,最后的一个结构就是最大数。 解:设这5个数分别为:a1,a2,a3,a4,a5

新北师大版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面的旋转教 学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1、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淘气可是一个有人心,他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面各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呈现下图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说说你能发现什么? (2)同时呈现下图2、图3。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线”“面”“体”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寻找一下。 看来面的旋转学问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和圆锥---面的旋转》,主要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板书:《圆柱和圆锥---面的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