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一】、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

一、商人和企业家的共同点是谋取利润。

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获取利润,那么唱什么道德的高调有什么意义呢?利润往往意味着,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受到大众所认可的,因此也就在客观上能够给别人带来福利,并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个不谈利益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利益,做事情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二、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点

企业家以做成某一件事情为目标,利润不过是一个结果;而在一般意义上的商人看来,利润就是他的目标,其他都不过是手段。

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造价值是真实的,利润不过是结果。”有一个造船厂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要做最好的船,顺便赚点钱。这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而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做鞋还是做裤子并不重要,只要能赚钱就行,把鞋做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因为这种区别,导致企业家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行事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家往往是一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做事情是有原则的,他们不会为了利润去牺牲这些原则;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而言,只要为了利润,是无所谓原则的,所谓的原则也不过是为了更多的利润。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就在于:企业家是一群“做事并赚点钱的人“,商人是一群“通过做事来赚钱的人”。

再说整合资源。所有的人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于两点:要么是整合社会资源,要么自己本身就是资源,大多数时候兼而有之。商人应该都是整合资源的高手,他们是一群很会把握机会的人,他们往往长袖善舞,甚至是到处“忽悠”,将各种资源汇聚到自己身边,为自己谋取利益。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不同的是,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专业主义者”,他们用这种资源去整合其他的资源,从而把事情做成了。

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并不大,很多都在于一种价值观。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笑了:现在还谈什么价值观啊......但我相信,那些相信某种价值观的人,往往能够走得更远,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才能创造未来。

【二】、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区别?

做企业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之分:

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他可以什么都做;

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

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就永远不会成功,就永远不能成为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三】、

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

企业家的“得道”,就是用规范的商业行为,用制度来代替商人的“混世”。

中国从来不缺商人,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以全部身家换来了秦国,可谓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后世的邓通、沈万三,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近代的胡雪岩,更被誉为红顶商人的楷模,受到无数商人的膜拜。

但是,中国是一个缺少企业家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中,犹太人被公认为最会经商的,但是,有关人士进行了统计,发现有人统计,全球华人拥有的财富总和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犹太人的财富总和,但是犹太人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巨型企业。与此相反的是,世人但知中国有商人,如浙江商人,广东商人,福建商人等,却很少提到中国有企业家。在西方,别人只知道张瑞敏,在日本和韩国,只知道倪润峰。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阿里巴巴CEO马云对记者说,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企业家已经超越商人而变一种图腾,商人与企业家,到底有什么区别?

个人财富VS企业价值

追逐财富是商人的天性,追逐利润也是企业的天性。但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个人在财富上的成就为成功导向,而对于后者来说,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有一个更大的,超越自我的企业目标和价值。

在一些成熟的商业国家,曾经产生了很都自觉的企业家,当他们决定从商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一个企业家,就如当初的比尔盖茨,他一开始创业,似乎就已经把让千万人都用得到电脑软件作为目标,再如山姆,沃尔顿,他发誓要建立一种既便利又廉价的商业形态,沃尔码成为他这一理想的道具,而不是相反。

在中国,除了少数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建立民族工业外,多数企业家似乎都走过了一条商人的道路。早期的商人,很多人都负担着通过致富而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使命,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当年的年广久,就是一个从穷得叮当想的光棍起家,到成为瓜子大王。我所认识的很多珠三角的企业家,在其初期,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当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便开始分化,这个时候,那些看透而不看破财富的人,便有了更大的追求,开始考虑自身以外的意义,于是,便有了新的追求,成为自发的企业家。

笔者的老家是将军县,很多山大王出身的将军讲到自己的成长史时总是说,刚开始打砸抢的时候,只是一般的绿林好汉,可是当有一天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为天下老百姓流血的时候,才成长为革命者。才有机会成将军。否则,可能只能当一辈子山大王,直到被剿灭。从商人到企业家,也存在这么一个飞跃。

可惜的是,在中国,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太少,多数老板只是小富即安,他们经商的最初目的达到后,缺少一个更大的目标,个人的满足很难以激发更大的前进动力,企业便做不大。于是,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老板,很多商人,但是,却少见到企业家。

可口可乐说,我们为世界带来快乐。可是,问一问中国企业,有几个是带着纯粹商业以外的目的?纵使进入世界500强,那本身也是一种外在的象征,而没有解决本质问题:企业存在的本身目的是什么?

颇令人回味的是,当健力宝第二任掌门人张海被刑拘后,人们对健力宝前后两个时期进行了对比。在同一企业对比两个划时代的两个人,或许比不同企业更有意义。

李经纬时代,健力宝员工被人羡慕,三水市政府税收充足

张海时代,健力宝员工沦落为街头摩托拉客仔。

或许,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已注定。李经纬是企业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而张海是商人,他的聪明和智慧在于资本。

对于财富的态度,也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家都在生活上非常平凡,简约,并没有把财富当作炫耀的资本,也没有把它当作个人享受的基础,而是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万和的卢楚隆每天如果没有特殊应酬,都会在员工食堂吃饭,希望集团刘永好也曾经说过,他穿的衣服从来没有超过300元的。

而很多商人,则把财富当作炫耀富有,追逐享受的工具。当年德隆帝国倒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德隆的很多高层名声在外,他们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香车美人,一

掷万金。有人甚至说,德隆不倒,天理难容。张海在被捕前一晚,还与几位朋友享受了价值4000元的丰盛晚餐。当商人的财富完全用为个人时,便注定了无法致远。

当一个商人为个人财富而奋斗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商人;

当一个商人说,我不做大,兄弟们便没有饭吃的时候,他是一个大商人,外加江湖大佬,但还不是企业家;

当一个商人为某一长远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才是进化为企业家。

投机取巧VS专注恒业

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商机,商机商机,商业总是与投机联系在一起。追逐财富的天性,决定了商人的投机性。而真正的企业家,莫不是专注于某件事,并持续地去做。

很多商人一看就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快。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并且只要赚钱,挖空心思去钻空子,甚至最后一切规则都可以不顾。曾经有人勾画出中国商人暴富流程图,倒买倒卖,搞股票投资,做房地产,几乎赚大钱的都带点投机,也有点“不干净”。

问题是,当投机成为一种商业习惯后,便注定了其短命的结局。当年海南岛炒房,刚开始几乎大家都赚疯了,可是,在房地产泡沫到来的时候,多数人都不收手,投机的甜秘太诱人了。而后来之所以有潘石屹的崛起,就在于他对于投机的克制,当他看到海南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50多平方米而北京同期只有7平方米时,就及时收手,而很多人虽然看到了这点,但是还存在侥幸心理,还想捞一把再走,结果就掉进去了,曾经的巨大财富立即灰飞烟灭,顿成一枕黄粱。不克制投机欲望,就永远无法突破小商人的境界,也无法长久。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商人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已成为其潜规则,可是,一旦制度开始完善,而他们仍然坚持用非正常的方式参与商业活动的时候,他们便会成为“问题富豪”,牟其中最为拿手的本事在于“倒”,或曰“空手套白狼”。他以轻工产品换飞机,其秘诀就是一个“倒”字。空手道被牟其中确定为公司谋利的典范。但是,他后来在资本市场上,也玩起了“空手道”,结果把自己给玩进去了。周正毅也是如此,当年他在股票市场玩得溜转,发了大财,但是,他忘记了,他发财的地方,是股市很不规范的中国大陆,可是他玩惯了,玩到市场规范的香港去,结果出事了,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把以前在大陆的问题也弄了出来。

相对于商人来说,企业家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的努力。他们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某一件事。我们可以考究一下作为中国企业标杆行业的家电行业。

从1968年创立美的到现在,何享健用了37年的时间,才把美的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变成资产过百亿的企业巨头;从80年代初到现在,倪润峰和无数的长虹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打造了长虹帝国;而科龙,更是经历了从潘宁到顾雏军五代掌门近20年的奋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专注,几乎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同一事业。山姆沃顿曾经说过,做简单的事情,始终如一,他为一种能给消费者带来简单便利而实惠的商业努力了数十年,才留下了庞大的沃尔码,无论国内还似乎国外,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意味着长期的投入,乃至牺牲全部的青春。

一切商业活动,都存在商机,而优秀的企业家,也都是善于抓住商机的人。当年马云的崛起,就是因为看到了中小企业交流商业信息的必要,于是创立了阿里巴巴,而马云之所以是把自己看作企业家而不仅仅是商人,乃是因为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专著地做这件事。在而商人,他们对商机的追逐更多地表现为“花心”,今天这个赚钱做这个,明天那个赚钱做那个。永远在寻找机会,却永远不为哪朵花停留。

在某种意义上说,很难将企业家与商人完全区别,企业家的成色在某种程度取决于超越商人几分,特别是在中国,纵使是一些知名企业,也难以完全避免商人的习性。投机行为时有发生。前几年,赫赫有名的海尔,也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上投机了一把,结果是大败而归,

去年很多企业看汽车赚钱,要去做汽车,结果也是无疾而终。在这些企业中,就有名望不浅的美的。如此看来,中国企业家要彻底完成对于商人的超越,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矣。

混世VS得道

年轻富豪张海的前世今生,也许能够让认识到商人的混世能力。

14的时候,张海就成为有特异功能的神童,据说可以把树叶变小,让时光倒流。

18岁的时候,就能让几十岁的社科院官员拜倒在脚下,令其心甘情愿地帮自己扯起了社科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的起旗,一下子变为藏密大师,夏日东活佛的亲传弟子,俨然一代宗师。到处讲课传道,其弟子中有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25岁,成为中国高科的董事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董事长。

28岁,收购健力宝,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资本高手和经营大师。

短短十几年,张海从神童到大师,再到资本大鳄,在几个不同的江湖中,都混得如鱼得水,其混世能力,非凡人能及。也正是这种超级混世能力,使张海到哪里,都可以捞世界,风光无限。

其实不唯张海,中国的商人,几乎个个都是混世的高手。他们善于跟政府官员拉关系,获得政策上的实惠,或者是干脆弄个身份,把自己的顶子染红;他们也善于跟客户搞关系,三杯酒下肚,马上就成为朋友,你来我往,很多生意就在酒桌上谈成;在企业内部,他们也是玩人高手,用人时亲如兄弟,整人时翻脸无情,好时大被同眠,恶时弃如茅草。

中国的商人,严格地说是一些市场政治家,或是江湖豪客,他们对于混世比做市场更在行。

混世过程中的财富积累,更象香港黑社会中说的捞世界,捞世界也无非几种手段,或权钱交易,多见于不完全竞争行业,如地产等,官员如嫖客,商人如婊子,讨好官员以求利,把公众财富转移到自己腰包;或坑蒙拐骗,以损害他们来达到自己利益,或装神弄鬼,招摇撞骗,如张海的特异功能,还有一些保健品企业等;或酒肉开路,先腐败一把,利用人性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共同的一点,就是交换的不公平和不等价。

而企业家,则需要“得道”,这个得道,不是说其个人品德的修为,而说是他遵从现代商业社会的一切准则。在于他们领悟了商业的本质。他们不靠混世做企业,而靠行道来做企业。

得道的表现之一,就是用规范的商业行为,来代替混江湖。在企业外部,靠双赢和价值共享来获得发展,而不是靠获得非对等的地位或者损害别人的利益。很多企业巨头,都是能够让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尊敬的,对竞争对手,他们按规则出牌,对于合伙伙伴,他们追求双赢,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好伟大企业的身边,都形成了产业群,一个企业带动了一群企业发展,而不是通过杀人一万,在累累白骨上建立自己的帝国。

得道的表现之二,也在于对于商业本质的彻悟。混世之存在,原因之一是很多商人并没有认识到,商业的最终利润,都来自于消费者,商业存在的本质是需求。于是,很多混世的商人,以做红顶商人为务,从政府给予优惠的不对等市场地位里要利润,以做江湖混混为务,从经销商那里要利润,就是不从消费者那里要利润。考究格兰仕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当格兰仕发誓要让时一切普通工薪阶层都可用上微波炉的时候,它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企业,梁庆德也从一个商人蜕变为企业家,他领悟到企业的利润之源,是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所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往往不把主要精力用来混世,而是扎实做企业。

得道的表现之三,在于洞悉到企业运作的规律,洞悉到人性的善恶和变化,并致力于建立一个构筑在人性基础上现代企业制度。得道的企业家,往往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推动企业前进,而是用制度的力量。在一些伟大的企业,企业家更多依靠系统力量,而非个人英雄主义。或者靠个人权谋与机变。得道的最高表现,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有所超越。浙江有个知

名服装企业庄吉,大老板让出了董事长的位置,换来长久的合作。超越自己的权力欲望,这才是企业家。至于为成就他人而对自我适度抑制的施振荣,就更是伟大的企业家。他们的企业都获得了长久的发展。传统的商人对内部人的权谋术数,什么杀功臣也好,争权也好,打得头破血流,而得道的企业家,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解决它,以人性的部分超越,来突破这个死结。

古井贡集团董事长王效金曾经说过,太聪明的人做不了大企业家,因为聪明过人,所以喜欢用聪明来对抗“大道”,所以,黄金荣,杜月笙等顶级混世高手,终其一生也就只能是个流氓头子,而同时代的毛泽东却因为行天下大道,最后克成大器。

行大道者,成大器。这是企业家与商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四】、资本家,企业家,商人,生意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先来排个序:企业家资本家商人生意人

生意人其实就是指做生意的,靠买卖来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商人,比生意人做的买卖更大些,字面意思指经商的人,生意做大了就变成商人了!

资本家,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人,这个词在旧社会其实是个贬义词,指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人。现在意义变了,其实就是投资者,以利润位第一位!

企业家!~ 这个词是多么伟大啊!指除了挣取利润以外更具有社会使命感的一类投资者!他们会把社会使命和自己的企业联系在一起,比如松下幸之助,中国的蒙牛的牛根生……虽然企业是可以传承的,但是企业家的称号是无法像企业一样传下去的!其中的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

写给创业者:企业家和生意人的区别

眼下已到年末,各个企业或多或少的已经在制定下一年的战略目标。可是在我所经历的企业中,甚至是了解的企业中,无一例外的是“明年的战略目标是2个亿”、“明年的战略目标是增加2个系列”、“明年的战略目标是销量增长30%”……这些看似没错的战略却难以让我们的企业家在下一个年末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销售只能说是一个目标,以销售目标为战略的人,能成为出色的生意人,但绝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我经常说到“生意人”、“企业家”这两个概念,说白了生意人就是以短期利润为目的的商人,而企业家则是以长期发展为目标的商人,同是商人,只是目光短浅不一样罢了。既然如此,如何成为一名企业家?那么今天,谭小芳老师就与您探讨一下品牌战略的话题。

为了形象化,我们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背疼就跑到美国各种的医院问背痛怎么样?医生说你当然要做一个手术才能解决问题,所有的美国医生说你必须要做手术,这个人想既然要做手术我就回北京做吧,他就回北京。

这个北京的医生就说那好吧,你给我走走看,到底是什么毛病,于是这个医生说原来你并不是背有什么毛病,你是腿有毛病,你腿一长一短,实际上因为腿一长一短造成背上压力增加才会疼痛。

结果医生说我不给你做手术,你需要的是给你换双鞋,把短的脚穿了跟厚一点的鞋,六个月以后去医生那,他背痛也消失了。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背部有毛病,而是校正腿部毛病以后整个人就没有问题了。

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众多企业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的战术问题,往往是整体上的、根本上的战略问题。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中小企业品牌的战略问题。

笔者接触的很多中小企业家都认为——企业经营是要解决今天的生存问题,是基于现实考虑未来;企业战略是解决明天的发展,是基于未来考虑现实。而现实情况是——不少中小企业,沉迷于既时的经营,忽视长期的战略规划,结果路越走越窄,在市场变化中,逐渐迷失甚至消亡了。

有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战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和企业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约占企业战略管理失败的60%以上。总结起来,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战略决策的随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场热点,主要表现为如下:

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战略变化频繁;

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

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

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报告,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计划难以得到中高层的有力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有战略思考,但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战略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由于我们今天的话题限于篇幅,不便展开;就集中讨论一下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的问题吧!一般来说,品牌营销要求企业老板必须有“头绪”,也就是说,老板必须搞清楚企业应往哪个方向发展、整合哪部分资源、营造什么样的优势、以什么样的方法来支撑企业持续赚钱等——这其实就是品牌战略的范畴。

中小企业导入品牌战略的6大收益(从短期和长期利益来看,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专业咨询公司的帮助而导入品牌战略,不但能够提升内部管理,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能够为企业吸收到更大的发展的资源。)的简单归纳则是:

1、能够集中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优势,使之形成一个类似浓缩铀的核弹原料;

2、通过专业策划公司的引入,引爆核弹,释放出各种带来影响力的冲击波、辐射,最大化捕获潜在消费者和合作方;

3、在品牌的传播上不断的通过规范的操作来建立起企业积极、高效、以顾客为尊的形象;

4、在内部通过品牌的导入,提升现有员工包括工人的品牌理念和品质意识,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作战力和凝聚力!

5、通过品牌战略的导入,吸引周围环境的注意,并且提升企业影响力,从而能够争取到更大的社会资源;

6、全新品牌战略的导入和品牌的接触,有利于带动企业现有人员积极留心、学习、积累与品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打造学习型组织。

因此,对于市场份额不高的中小企业而言,做品牌前景和钱景都是光明的!但令许多企业家很茫然的问题出现了——小企业如何导入品牌战略?

导入品牌战略,首先要明确: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老板直接挂帅,对企业所有人员都是一种实质的触动!当然,也可以指定一名具体的人员来整体负责,阶段性或者经常性向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汇报!但是无论是谁负责,都要整天、深入、时时,一刻都不能松懈,因为品牌就是一种习惯!对于中小企业导入品牌战略,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以下4件事情——

1、由专业咨询公司或者专业才人整体提供一揽子品牌规划,细到点滴流程设计;

2、要重视平面的传播和人员的传播,但根本是公司核心业务的传播;

3、根据笔者的经验——中小企业要特别重视宣传品的规范、统一设计、标准传播和经

常性保持;这是中小企业品牌传播低成本、最务实的最直接做法;

4、注意引导员工执行品牌规范,运用品牌的标准善待游客,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另外,中小企业做品牌,无需操之过急,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只要有2-3年的时间,认真的推进基于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品牌战略,积极的改进内部流程,抓住目前市场中不多的机会,通过品牌战略建成符合潮流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中小企业,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够感受到品牌战略带来的收益!

【六】

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

简单来说,商人追逐的是短期利益,完全是为了个人的得失,是个人的富有而企业家是想到长远的利益,带社会责任感的利益,是共同团队的富裕,是带使命感和价值观的。

不知道为何许多商人都自称企业家,戴个假的帽子就蕴意着什么?不是成立了一个企业的人都是企业家,不是在生意场上有点成就的人都是企业家,也不是你的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一个企业家。

企业家,是一个实干家,少说多做。他的内心不仅仅充满对自己的企业有责任感,而且对社会甚至对人类的发展都充满责任。有人说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使得利润最大化,这是一个误区,是一个对企业长远战略错误的思想。企业家不仅仅是一个智者,同时也是一个仁者,不是表现在他的表面,不是在大众面前一套,在私底下又是一套,企业家的内心始终充满宽容和德善。企业家的价值观形成于他一直以来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宇宙宽容的看法。企业家的目的不止是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止为了得到某种利益,他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而是这个企业给他带来内心的宽慰和责任,他会为之快乐,甚至为之奉献自己生命。

商人,是一个利益主义者。他的目的始终停留在利益的泥潭,他的思想始终得不到升华,因为一直以来的内心已经被利益包裹得严严实实。他的思想没有永远,生命的结束意味着同样思想的轮回。商人很多时候总是在掩饰自己,不同的情境会表露不同的笑脸。商人的言语很多时候都和他的行为不一致,总是说一套做另一套。商人的智慧很多时候都被运用在“勾心斗角”上了,总是在想着怎样才能把对方扳倒,而不是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商人的价值观很狭隘,以为这个世界真的很现实,现实得不允许自己有一点“仁慈”,因为他们害怕,害怕仁慈会带来“杀身之祸”。商人始终相信他的生命只有一次,思想没有永远。商人知道这个世界有爱,但他们总是将这样的爱埋在心里,不敢表现出来,因为他们害怕,害怕别人的嘲笑。商人的企业只是生命中昙花一现的过程,企业的存在只不过代表了他这个个体的存在,当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的企业将是一夜之间轰塌的废墟。

商人和企业家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心不一样,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他们的思想境界不一样。也许商人有一天可以变成企业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不经过任何彩排的。这个世界商人很多,但企业家很少。不管企业和成就的大小,他们的区别不在于这些方面,他们的区别在于根本。想成为一个企业家,就要从心做起,以一颗宽容的心,以一颗大千世界的心,以一颗德善的心做起。

【七】

总结一下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

前段时间与亚非“吹牛”到深夜,谈到自己的规划和人生的理想的时候,我说从小我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生意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商人;在奋斗的历

程中,我终于可以诠释我的的理想了,那就就是成为一个“企业家”,而这必将是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我的脑海里面在遇到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价值”两个字,无论做什么,我都会想到有没有附加价值。当然这种感触也是来自我当初去追去高风险高利益的事情而失败后的体会。思路真的会决定出路。

我心里一直都很明白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可是总是无法用元完整的表述。昨天完善我通过收集资料,整理了此文。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企业家的“得道”,就是用规范的商业行为,用制度来代替商人的“混世”。

中国从来不缺商人,生意人满街都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以全部身家换来了秦国,可谓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后世的邓通、沈万三,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近代的胡雪岩,更被誉为红顶商人的楷模,受到无数商人的膜拜。

但是,中国是一个缺少企业家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中,犹太人被公认为最会经商的,但是,有关人士进行了统计,发现有人统计,全球华人拥有的财富总和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犹太人的财富总和,但是犹太人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巨型企业。与此相反的是,世人但知中国有商人,如浙江商人,广东商人,福建商人等,却很少提到中国有企业家。在西方,别人只知道张瑞敏,在日本和韩国,只知道倪润峰。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阿里巴巴CEO马云对记者说,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企业家已经超越商人而变一种图腾,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到底有什么区别?

做生意是最泛的职业称呼,门口卖菜的大妈,超市里拿着秤杆的大爷,摩的司机载几个客人,那也叫做生意。做点小生意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从来不用想着什么长远发展,长久之计,就象在箩筐里的菜苗,你不可能指望它能长成参天大树。那卖菜的大妈可能看到嫩面孔,就把原本1块钱的白菜卖到3块钱,超市的大爷可能在秤砣上动了些手脚,摩的司机可能带着乘客南辕北辙饶了一大圈,反正赚点钱本来就不容易,今天这顾客一转身,明天可能再也遇不要着了,当宰则宰吧!对顾客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商人不一样,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比较中性的称呼。在公车上提着公文包点着烟作沉思状的可能是商人;西装革履的打扮,开着宝马车以“奔驰”的速度在行使,牛气十足的也可能是商人,在深夜里,一脸严肃地对着财务报表的也可能是商人,在灯红酒绿的地方,左手是酒杯,右手是三陪的也可能是商人。他们在形象的包装上一般比较得体,他们都深谙自己行业中潜规则,懂得铺人际,搞关系,耍手段也是比较有高超技术的,往往可以让对方温顺地成为“刀下亡魂”。不过做生意还是要细水常流的,所以商人都会保留好自己的原则收藏好自己的底牌。

企业家们曾经都是做生意的,可能是生意人,口袋里还使用着信号极好的砖头大哥大;也可能当过商人,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小者为民,大者为国。当他成为企业家时,他们的责任已经上升到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命运。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他们都出生于40年代,他们在中年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奋发创业,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情节和忧患意识,他们把产业报国作为最高理想,希望通过带动自己产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来强大自己的国家。再后来的企业家们也在做着强国的梦想,他们还希望将中国的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样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检验,李东生,牛根生,马云等都是很好的代言者。他们的发展目标就是“全面满意”,股东满意,员工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等。

生意人,指投资人,经验主义者。商人,理性的投资者,有商贸理论知识,赚钱是唯一目的,不会盲目投资。企业家,做的是价值,即企业的价值,不着眼于现在,具有前瞻性。

生意人,商人,企业家是从低级向高级排列的,也就是说是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必然走过的阶段,这个过程中精神和理论财富也不断积累,逐步形成了商人和企业家阶层,但现在这个物质极具膨胀的年代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一定也有以企业家的眼光在作生意和当商人的人,他们在做着生意人和商人的业务,在进行原始的积累,却摒弃前两者的缺点,在

做着企业家才有的战略。真正的企业家就是一个既点亮自己又照亮别人,言行一致,诚信为本,简单得每个人都看得懂,透明得让每个人都看得清的人,一个简单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不同于商人,企业家要为更多的人承担责任;商人靠自己的聪明,企业家靠提供平台大家唱戏;商人抓住自己的钱袋,企业家散财共谋前景;商人追逐金钱、高压下的利润,企业家强调价值;商人注重短期利润最大化,没有耐心去培育长远的项目;企业家注重长线投资和未来的发展;商人以自己为中心而善变,企业家有恒心守承诺,重规划;商人混世,企业家得道;商人和企业家都值得尊重;生意人变化成商人,商人变化成企业家,主要是看你为他人作了什么层面的事情;也从一个侧面看他的手下是什么人。商人做贸易,选择的依据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家做事业,选择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相对而言:商人更倾向投机,强调短期获利;企业家更倾向投资,重视长期发展。商人有商人的敏锐,企业家有企业家的执著。

那么我们再看看他们在本质上的区别。

个人财富VS企业价值

追逐财富是商人的天性,追逐利润也是企业的天性。但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个人在财富上的成就为成功导向,而对于后者来说,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有一个更大的,超越自我的企业目标和价值。

在一些成熟的商业国家,曾经产生了很都自觉的企业家,当他们决定从商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一个企业家,就如当初的比尔盖茨,他一开始创业,似乎就已经把让千万人都用得到电脑软件作为目标,再如山姆,沃尔顿,他发誓要建立一种既便利又廉价的商业形态,沃尔码成为他这一理想的道具,而不是相反。

在中国,除了少数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建立民族工业外,多数企业家似乎都走过了一条商人的道路。早期的商人,很多人都负担着通过致富而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使命,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当年的年广久,就是一个从穷得叮当想的光棍起家,到成为瓜子大王。我所认识的很多珠三角的企业家,在其初期,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当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便开始分化,这个时候,那些看透而不看破财富的人,便有了更大的追求,开始考虑自身以外的意义,于是,便有了新的追求,成为自发的企业家。

笔者的老家是将军县,很多山大王出身的将军讲到自己的成长史时总是说,刚开始打砸抢的时候,只是一般的绿林好汉,可是当有一天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为天下老百姓流血的时候,才成长为革命者。才有机会成将军。否则,可能只能当一辈子山大王,直到被剿灭。从商人到企业家,也存在这么一个飞跃。

可惜的是,在中国,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太少,多数老板只是小富即安,他们经商的最初目的达到后,缺少一个更大的目标,个人的满足很难以激发更大的前进动力,企业便做不大。于是,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老板,很多商人,但是,却少见到企业家。

可口可乐说,我们为世界带来快乐。可是,问一问中国企业,有几个是带着纯粹商业以外的目的?纵使进入世界500强,那本身也是一种外在的象征,而没有解决本质问题:企业存在的本身目的是什么?

颇令人回味的是,当健力宝第二任掌门人张海被刑拘后,人们对健力宝前后两个时期进行了对比。在同一企业对比两个划时代的两个人,或许比不同企业更有意义。

李经纬时代,健力宝员工被人羡慕,三水市政府税收充足

张海时代,健力宝员工沦落为街头摩托拉客仔。

或许,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已注定。李经纬是企业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而张海是商人,他的聪明和智慧在于资本。

对于财富的态度,也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家都在生活上非常平

凡,简约,并没有把财富当作炫耀的资本,也没有把它当作个人享受的基础,而是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万和的卢楚隆每天如果没有特殊应酬,都会在员工食堂吃饭,希望集团刘永好也曾经说过,他穿的衣服从来没有超过300元的。

而很多商人,则把财富当作炫耀富有,追逐享受的工具。当年德隆帝国倒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德隆的很多高层名声在外,他们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香车美人,一掷万金。有人甚至说,德隆不倒,天理难容。张海在被捕前一晚,还与几位朋友享受了价值4000元的丰盛晚餐。当商人的财富完全用为个人时,便注定了无法致远。

当一个商人为个人财富而奋斗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商人;

当一个商人说,我不做大,兄弟们便没有饭吃的时候,他是一个大商人,外加江湖大佬,但还不是企业家;

当一个商人为某一长远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才是进化为企业家。

投机取巧VS专注恒业

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商机,商机商机,商业总是与投机联系在一起。追逐财富的天性,决定了商人的投机性。而真正的企业家,莫不是专注于某件事,并持续地去做。

很多商人一看就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快。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并且只要赚钱,挖空心思去钻空子,甚至最后一切规则都可以不顾。曾经有人勾画出中国商人暴富流程图,倒买倒卖,搞股票投资,做房地产,几乎赚大钱的都带点投机,也有点“不干净”。

问题是,当投机成为一种商业习惯后,便注定了其短命的结局。当年海南岛炒房,刚开始几乎大家都赚疯了,可是,在房地产泡沫到来的时候,多数人都不收手,投机的甜秘太诱人了。而后来之所以有潘石屹的崛起,就在于他对于投机的克制,当他看到海南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50多平方米而北京同期只有7平方米时,就及时收手,而很多人虽然看到了这点,但是还存在侥幸心理,还想捞一把再走,结果就掉进去了,曾经的巨大财富立即灰飞烟灭,顿成一枕黄粱。不克制投机欲望,就永远无法突破小商人的境界,也无法长久。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商人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已成为其潜规则,可是,一旦制度开始完善,而他们仍然坚持用非正常的方式参与商业活动的时候,他们便会成为“问题富豪”,牟其中最为拿手的本事在于“倒”,或曰“空手套白狼”。他以轻工产品换飞机,其秘诀就是一个“倒”字。空手道被牟其中确定为公司谋利的典范。但是,他后来在资本市场上,也玩起了“空手道”,结果把自己给玩进去了。周正毅也是如此,当年他在股票市场玩得溜转,发了大财,但是,他忘记了,他发财的地方,是股市很不规范的中国大陆,可是他玩惯了,玩到市场规范的香港去,结果出事了,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把以前在大陆的问题也弄了出来。

相对于商人来说,企业家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的努力。他们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某一件事。我们可以考究一下作为中国企业标杆行业的家电行业。

从1968年创立美的到现在,何享健用了37年的时间,才把美的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变成资产过百亿的企业巨头;从80年代初到现在,倪润峰和无数的长虹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打造了长虹帝国;而科龙,更是经历了从潘宁到顾雏军五代掌门近20年的奋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专注,几乎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同一事业。山姆沃顿曾经说过,做简单的事情,始终如一,他为一种能给消费者带来简单便利而实惠的商业努力了数十年,才留下了庞大的沃尔码,无论国内还似乎国外,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意味着长期的投入,乃至牺牲全部的青春。

一切商业活动,都存在商机,而优秀的企业家,也都是善于抓住商机的人。当年马云的崛起,就是因为看到了中小企业交流商业信息的必要,于是创立了阿里巴巴,而马云之所以是把自己看作企业家而不仅仅是商人,乃是因为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专著地做这件事。在而商人,他们对商机的追逐更多地表现为“花心”,今天这个赚钱做这个,明天那个赚钱做那

个。永远在寻找机会,却永远不为哪朵花停留。

在某种意义上说,很难将企业家与商人完全区别,企业家的成色在某种程度取决于超越商人几分,特别是在中国,纵使是一些知名企业,也难以完全避免商人的习性。投机行为时有发生。前几年,赫赫有名的海尔,也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上投机了一把,结果是大败而归,去年很多企业看汽车赚钱,要去做汽车,结果也是无疾而终。在这些企业中,就有名望不浅的美的。如此看来,中国企业家要彻底完成对于商人的超越,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矣。

看完了之后,你觉得在三者之中,你属于哪类?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准自己的位置?!

企业家十大痛苦

1、抉择之痛苦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 这种思考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理解的。 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 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 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像黄宏生和陆强华事件给老板留下来 的将是很大的阴影。 2、风险之痛苦 企业越大,犯错误的风险越大。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是依靠中国改革开 放的机遇而成功的。 老板成功了,那就肯定有其成功之处。比如:有的人勤奋,有的人聪明……但他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修养的短板,包括知识修养和境界修养。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 己的做法合不合适或正不正确。甚至触碰了法律,最后的法律后果还得老板自己承担。 3、亲情之痛苦 在这样的位置上,老板的付出比一般人多很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八点 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比普 通的三陪还要痛苦。 等到回家的时候,小孩睡了,太太也睡了,老板与太太双方的角色就像两种职业,一个是职业老板,一个是职业家庭主妇。由于缺少沟通,两者间也越来越不可能产生 共鸣。 除了家人,还有兄弟等。有的人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反目 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自己还要继续发展,急需钱投资,不能退钱,最后 是胡志标式的断臂之痛。 4、身体之痛苦 宁愿胃里喝个小洞洞,也不能让感情上出现小缝缝。很多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 而且还要陪各色人等交际应酬。结果,肚子大了,头发没了,身体垮了。 老板的成功是牺牲了很多身体代价的。实际上,老板的时间是被秘书安排的,老

商人思维还是企业家思维

商人思维还是企业家思维? ●周永亮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界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长期的思考: 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人表现了超常的经营能力,身价过亿甚至数亿,但却不能把企业带成一个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企业;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人对商业机会的捕捉令人慨叹不已,但却无力把企业塑造成一个高效运营的整体。 这使我联想到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实: 全球华人众多,从商的人无数,华商的勤奋与机敏举世公认。有人统计, 全球华人拥有的财富总和 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犹太 人的财富总和,但是犹太 人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巨型 企业。可是,为什么华人财 富居世界之巅,但却产生 不了世人公认的大企业 家?我觉得,其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中国 企业领袖在用商人思维经 营企业,而不是用企业家 的思维来经营企业,他们 崇拜的往往是胡雪岩。 商人思维与企业家思 维的主要区别在于: 商人思维注重的是 商机的把握,而企业家思 维注重的是企业目标的把 握。商人把眼前的任何商 机都视为必须要抓住的财富,对潜在 的商机也有着过人的敏锐性,逐利性 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华商在赚钱方 面的天才在世界上表现得出类拔萃, 而且往往一个企业集团中跨行业经营 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特征;而企业家则 更加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企 业愿景指引下的目标,他们执着于企 业的愿景,为了追求企业的愿景,为企 业设立了具有长远性指导意义的目标 体系,在实现这些目标体系的过程中, 可能他们会遇到诸多诱人的机会,听 到诸多可以迅速扩张和很快赚大钱的 “海妖之声”,但是他们知道,这些机会 固然诱人,但其中不少与企业愿景或 目标并不一致,抓住这些机会就意味 着减少为愿景或目标配置的资源、削 弱企业对愿景或目标的坚韧,甚至可 能会引起员工对企业目标乃至愿景的 模糊。因此,也就有了方太总经理茅忠 群的“我们不会为现在而放弃未来”之 道。 商人思维注重的是企业获利能力 的培育,而企业家思维注重的是实现企 业目标之核心能力的培育。受前述思维 方式的限制或支配,一个出色的商人往 往非常注重自身获利能力的培育,以确 保能够抓住来到眼前的机会,因此,他 们往往关心社会关系的维系以及社会 资源的整合;而企业家则关心要实现企 业的愿景与目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 心能力,因此,他思考最多的是持续性、 创新性的核心能力培育,以及让什么样 的人“上车”,用什么样的机制让这些 “上车”的人做出符合公司目标要求的 事情。就因为有了如此的差别,一个商 人主导的企业很难培养起能够支撑企 业持续成长的核心能力。 企业界的理性化趋势的缘起不能不 是竞争全球化的一个适应性反应,没有 世界性的竞争和企业家理念的输入,我 们的企业很难有环境和动力做出这样的 选择,这将意味着中国企业领导人更多 地告别“商人思维”,意味着我们的企业 领袖群体的成熟和“企业家化”!SME 2005.3 中 国 中 小 企 业34

小老板与企业家的9大区别

小老板与企业家的9大区别 中国有数千万的企业小老板,一直在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剧情,为什么最后能真正成为企业家的的小老板寥寥无几,大量的中小企业却在2~3 年内夭折?细细想来,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小老板”与“企业家”认知的差异。 小老板和企业家的不同之处 小老板的经营一桩一件讲的是短线,所以他们只是把目标放在眼前,今天我能挣到多少钱,明天我能挣到多少钱;而作企业是长线,讲究的是系统工程,所以企业家必须把目标放在心里,这个三年我能达成什么目标,下个五年我能达成什么目标。 1、小老板精于个人机巧的发挥,着力于做事;企业家专注打造组织的力量,着力于做人。 2、小老板能做成某件事,但造不出某种势,做不出持续发展的张力;企业家不但能谋事,更注重营造企业持续发展的势。 3、小老板善于捕捉机会,抓住某个点上的好处攫取。企业家长于谋局,长于对整体利益把握。 4、小老板将利益装入个人腰包,乐于个人消费,还有为取乐而一掷千金的爽气;企业家乐于投资,将企业变成一艘供大家依靠而远行的大船。 5、小老板信奉福德,福德荫庇家族朋友,典型的是掂个红包拍着肩膀:兄弟,好好干,亏待不了你。而社会责任感与他无关。企业家崇尚功德,功德志在大家福利社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受大益,负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感。精明的小老板多自负,常常得意生就一个透灵的脑瓜;智慧的企业家多自信,因为学习与创新支撑着脑瓜的灵透。小老板在商品买卖中取酬,眼睛只盯利益,只琢磨如何与对手摔跤;企业家博弈市场,讲大胜以德,拥有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 6、心态平和,每逢大事有静气是企业家的风范;风风火火一惊一乍,别人的成就常常打破他心中的平衡,这是小老板的作派。 7、小老板见人谈义气,拍脑门,凭心情做事;企业家遇事讲规则,致力营建现代企业规范管理。 8、为什么企业家的想法称战略,因为想得大,想得深远,摊子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小老板的想法称点子:因注重实用,针对性强,赚一单算一单。 9、企业家为了打造企业永续经营的根基,就去构建企业文化。小老板把生意做得意了,也要赶时髦,鼓捣企业文化,结果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财产与资产的区别

财产与资产的区别 财产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资产是会计术语。《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由此看,财产,资产实质是一样的。区别: 1、资产在企业这是主体中,才能称之为资产。财产范围更广。 2、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业务,事项形成的。 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像是报废的机器,它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但如果说这报废的东西是国有的,谁偷了,就能判个盗窃国家财产罪。 4、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财产与资产有区别吗? 有的!这就像男人与女人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男人不能生小孩,女人可以生小孩。我们要想自己的金融财富能增值的话,就要象我们都知道男人与女人的区别一样,清楚财产与资产的区别,才能有助与运用好我们的资金,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财产是我们可以使用的;可以支配的;可以处置的;拥有所有权的物质财富。 财产是你在使用它,它的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降低,价格也随着降低,你的财富就在不断的流失。你的财产在使用中还需要花费你的资金去进行维护。你的财产成为增加支出的项目。比如你的房屋是你的财产,你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缴纳物业管理费;你购买的电视要缴纳收视费。你的汽车要不断的购买燃料,还要进行维护。就是一个小的遥控器也需要你不断的购买电池。你的财产没有使用价值的时候,你需要使用你的资金去购买新的来满足你的需要。你在增加自己的财产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使用这些财产而增加的支出。有些使用的费用远远高于购买的费用。有财产是好事,有很多财产也是好事,但因为财产而支出了更多的费用就不是好事。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和他的家族传奇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和他的家族传奇 班级:通信C111 姓名:刘晓泽学号:115919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人们曾经用这些词汇来描述荣氏家族以及荣毅仁本人,但这个家族早已不能简单地用商业阶层来概括。 1956年,荣毅仁将一个商业帝国的财产上交政府,次年1月,时任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受毛泽东之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之后,荣毅仁就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年41岁。 毛泽东的评价是,“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毅仁因此被称为红色资本家,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关键词。凭借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一个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时代进步。 红色资本家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荣毅仁秉承了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两人的性格。 荣氏家族曾在荣毅仁曾祖这一辈家道中落。1873年,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去上海发展,那时的上海,资本主义经济刚刚长露萌芽,荣氏兄弟最先嗅出资本之味,开始经营钱庄。 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寻找新的商机,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广东当地的思想活跃,洋溢着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使得荣德生大受启发。 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1903年,保兴面粉厂在无锡建立,这为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保兴面粉厂也由原先的合资经营改为独资经营的茂新面粉厂,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已拥有14家面粉厂,另外还衍生出9家纺织厂。 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荣毅仁回到无锡,出任茂新面粉厂助理经理。 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当时,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此后,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给予大力扶持,荣氏企业实现了新的复苏。 “他那种爱国的心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来的。”陈恒德说,荣毅仁在抗战时捐过飞机,解放后有能力的资本家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的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被作为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上海,荣氏对这一行动给予了最积极的配合。他们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

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选自《营销界·食品营销》2013年6期老板与企业家有什么区别?老板如何变成企业家? 有人会说:企业做大了,就变成了企业家!但为什么你的企业做不大,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大了也不能获得尊重? 无可质疑,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搞企业,赚钱都是硬道理,其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做企业必须同时建立利他的理念。 除了机遇、关系等客观和外部条件不同外,当你的企业度过艰难的创业期,你做企业的思路和方法必须来一次根本性的转变,这是老板能否变成企业家的转折点。 大理想成就大事业 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定位理论开创者艾·里斯也说:如果一个小公司想要成为大企业,那么就要遵循“大”的法则。 大理想成就大事业绝对不是忽悠人的话。你的理想、抱负、志向能不能随着生意的好转而逐步明朗、坚定和升级,并且理想越来越崇高、目标越来越远大,同时把生意升级为事业,这确实是由经营者的视野、素养、追求和境界决定的。 Tips: 王石:企业家精神是当下所稀缺的。邓小平的“50年不变”,“不争论”,就是在妥协,在动员,在说服。而这都是企业家们最擅长的领域:远见、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说服、动员、妥协。以国情而言,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才能贡献给社会,仅仅是拿出一些钱来做“慈善”,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 柳传志:企业家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只有理想层次高的人才称得上企业家。 做事的方法不同 如果我们把小老板的工作定义为做生意,把企业家的工作定义为做企业的话,那么,他们做事的思维和方法有显著的不同。 简言之,做生意是做单,做企业则是做体系,要做企业的素质、秩序、能力和制度。做生意取决于长板,一招鲜、抢机会,一白遮百丑。 做企业取决于短板,短板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这时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系统的能力。在这个级别上的企业除技术外,基本无秘密可言。靠一两项突出的能力或者先发优势都不会持续多少时间。 做企业,要求企业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构成大体均衡,虽然不能要求都出类拔萃,但是绝对不能允许有明显的漏洞。否则,一个方面的短板将拖累整个企业。越是大企业,系统的能力和效率就越是重要。 很多公司在初期,凭借人脉关系、老板的精明、员工的苦干,生意不错,但是后来很多年没有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延续做生意的方法,而没有按照做企业的方法来做。 Tips: 李东生:做生意的精打细算,各种收支算得太细;做企业的则看得不能过细,战略、团队、管理、制度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投入的,对于未来要想的远一点;做生意是买低卖高,抓机会碰运气;做企业则是战略行为,主要看能力,宜正不宜邪,宜“粗”不宜细。 马云: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做生意是单个的行为,而做企业是长期的系统工程。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解读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专业:金融学 姓名:张逸秋 学号: I13201045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摘要: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理论 一、引言 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装置,自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受到批评以来,以制度经济学家科斯首创企业的契约理论,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他们的企业理论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科斯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阿尔钦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张五常认为,企业是一种合约替代另一种合约,而具体选择的合约必将是交易费用最低的合约。在私有产权条件下,产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合约安排来进行交易。这些交易给所有者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但合约的选择将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 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装置,其关键特征在于权力的分配。强调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就不能存在。 在科斯(Ronald Coase)提出并讨论“企业的实质”以前,企业理论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其他主流经济学家那里是作为价格理论的一部分来讨论的,我们称为厂商理论。另一方面,老的制度经济学家(凡伯仑、康芒斯)从工业组织与技术进步不断发生冲突的角度讨论企业问题,他们并不关心他们的讨论是否能够形成“理论”。事实上,老的制度经济学由于政策导向太强,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二、企业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古典时期,是资本主义各国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竞争、股份制等方式,资本日益集中于少数企业,使得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膨胀,实力不断加强,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与社会分工,使得这些企业的发展,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得以良性循环。 此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竞争的加强,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对企业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管理与决策的职能,还对其创新的精神、自身的素质、规避风险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企业家职能也发生了改变,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逐步发生了分离,经理制风靡世界。 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中,并不强调企业家的作用,它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将供求相结合,形成局部均衡的厂商理论(这里的厂商,不仅不是企业家,而是被非人化了而纯粹等同于最优解的一个符号),使得人们认为,在新古典理论图式

老板和老总的区别

老总和老板的区别 □贾云龙 我从个人的理论角度来讲,应该是能区别老板和老总了。从骨子里的意识,我瞧不起老板,而高看老总。为什么呢?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说法可以做详尽的解释。 现在弘扬主弦律的电视剧不少,一些延传下来的认识与看法令人透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贺帅在加入共产党之前就有相当的资历,人家已经是军长了。投身革命之后,人们在抗日期间称之为贺总。彭大将军得到了主席肯定,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上级下属都尊称为彭总。林彪平型关一役令世界震惊,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解放战争更是战功卓著,虽说最后叛了国,但林总之称却叫了几十年。这说了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总”的背后一定有汗水浇灌出的累累硕果,否则就不配在你的姓之后缀一个“总”字。 从现代社会现象来看,一些人把“总”给用滥了,逢人就叫某某总,被称的人,一些就当之无愧地应了,有些不答应却默认了,只有个别人谦虚地推辞此称谓。我也被人称了几句“总”,但实不敢当,内心感觉没有基础。也遇到了实在有老总范儿的人。比如,电信的老总,中石化的老总,还有那些确实为西藏做出了贡献的管总、李总、杨总、张总等等。这些人的身家大多在1个亿以上,国企的老总可运作5个亿以上的资金。他们的素养,对经营管理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可谓独道而宽泛,称之为“总”实不为过。 当然,也碰到了这样一些“老总”,钱是有的,吃吃喝喝过完余

生没问题。但他们的做派却令人大感意外。首先是淫嫖,把个身子骨搞坏了,药量比饭量大。可气的是,他们大多不是“独行嫖客”,还拉着一帮手中有权力的人去群嫖。再就是赌博,总把开发社会资源的方法归结为麻将打多大,让某某领导赢了多少钱。第三是送礼,这些人总是把行贿作为第一手段来创业、开拓市场、拿业务。他们这些人称之为老总就太勉强了,称老板还说得过去。 老板也分几等。《骆驼祥子》里的主角是个辛苦老板,拉两轮小车,过得悠哉乐哉,晚上能喝几口小酒,冷不丁地有了一个虎妞,这日子就似神仙了,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这样的老板我们无可厚非,人家过小日子,何罪之有?冯巩在一小品里曾塑造了一老板,谈到钱即问多与少,说起女人就看看靓不靓,吃亏的事万不干,得便宜的事向前挤。这种人多生产笑话,但没有大污染,只要不助长其行为,并无大碍。搞黑心棉、炼地沟油、生产大头奶粉、用劣质钢筋搞建筑的也是老板,全没有社会现场感,是钱就要挣,是利就敢得,大多数人都会唾弃他们的行为,其结果一定不会好。 无论老总还是老板,都应该把做人放在首位,而后再谈做事。而做人,首以立信为主。而做事,当以质量为要。钱是身外之物,一生挣不完,信誉却一毁俱毁,钱买不到,由不得你后悔。 社会需要老总和老板,大家把自己的角色扮好,在份内为人,在份内做事,不逾矩,不越轨,就尽到了责任,社会自然和谐。 说白了,老总和老板皆一称呼,人在意乎?

最新如何看企业家退休:企业家与资本家关系的视角

如何看企业家退休:企业家与资本家关系 的视角

最近一些企业家,特别是马云和史玉柱退休的消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说他们的退休是完成了从企业家到资本家的蜕变,企业家角色的转变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阐述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包括指出两者难区分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第二个部分是理论的应用,本文将以对“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和“政府投资问题”为例,说明有关企业家和资本家关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企业家与资本家难区分 企业家和资本家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概念,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在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却难以找到他们的位置。究其原因,在于新古典经济学是以生产函数理论为基础的,资本家被资本这一要素替代,而企业家不进入要素,事实上已经被抽象掉了,因为主流经济学设想市场会自动地配置资本等要素,这样,也就不需要企业家了。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厂商的行为完全是由给定的外部约束条件控制,而并不是企业家在那里决定厂商的行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忽视了企业家和资本家,因此,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两者关系的分析。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有资本家的概念,但也是把资

本家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来对待,只是资本的化身而已,相比较于资本家而言,企业家在经典的古典经济学著作中更是难觅踪影,无论是在斯密、李嘉图,或是在穆勒的作品中,都几乎找不到他们对企业家的论述,这对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要认识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就必须把他们还原为真实的“人”,而不像古典经济学或新古典经济学那样,用生产要素或市场机制取而代之。人的行为都是改善他自己的现状,换句话说是减少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一个“计划”,而且还需要实现这一计划的“资源”,这里的“资源”的价值就是通常说的“资本”,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因计划而存在,离开计划,资本就不是资本,比如人们通常拿厂房、设备作为资本的例子,但是如果离开使用它们的人的计划,它们只是“物”,而不是资本,所以,资本是被人用来实现某个目的的,这样,劳动也可以归为资本的范畴,这意味着不必把劳动和资本分开来,并且任何物品或服务,包括人们常说的消费品,只要它们进入到个体的计划之中都可以成为资本品。有他自己行动计划的个体,我们称之为广义的“企业家”。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一】、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 一、商人和企业家的共同点是谋取利润。 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获取利润,那么唱什么道德的高调有什么意义呢?利润往往意味着,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受到大众所认可的,因此也就在客观上能够给别人带来福利,并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个不谈利益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利益,做事情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二、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点 企业家以做成某一件事情为目标,利润不过是一个结果;而在一般意义上的商人看来,利润就是他的目标,其他都不过是手段。 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造价值是真实的,利润不过是结果。”有一个造船厂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要做最好的船,顺便赚点钱。这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而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做鞋还是做裤子并不重要,只要能赚钱就行,把鞋做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因为这种区别,导致企业家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行事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家往往是一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做事情是有原则的,他们不会为了利润去牺牲这些原则;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而言,只要为了利润,是无所谓原则的,所谓的原则也不过是为了更多的利润。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就在于:企业家是一群“做事并赚点钱的人“,商人是一群“通过做事来赚钱的人”。 再说整合资源。所有的人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于两点:要么是整合社会资源,要么自己本身就是资源,大多数时候兼而有之。商人应该都是整合资源的高手,他们是一群很会把握机会的人,他们往往长袖善舞,甚至是到处“忽悠”,将各种资源汇聚到自己身边,为自己谋取利益。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不同的是,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专业主义者”,他们用这种资源去整合其他的资源,从而把事情做成了。 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并不大,很多都在于一种价值观。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笑了:现在还谈什么价值观啊......但我相信,那些相信某种价值观的人,往往能够走得更远,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才能创造未来。 【二】、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区别? 做企业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之分: 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他可以什么都做; 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 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就永远不会成功,就永远不能成为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三】、 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 企业家的“得道”,就是用规范的商业行为,用制度来代替商人的“混世”。 中国从来不缺商人,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以全部身家换来了秦国,可谓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后世的邓通、沈万三,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近代的胡雪岩,更被誉为红顶商人的楷模,受到无数商人的膜拜。

企业家介绍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潮涌动的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去年两会的最热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提到互联网,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成功企业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跟着成功者的脚步。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马华腾—腾讯 雷军—小米科技 李颜宏—百度 刘强东—京东商城 丁磊—网易CEO 张朝阳—搜狐董事局主席 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哇哈哈集团董事长 王石—万科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 任正飞—华为总裁 俞敏洪—新东方董事长 周鸿祎yi奇虎360公司董事长雅虎中国总裁离职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牛根生—蒙牛乳业董事长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 黄宏生—创维集团董事长 一个企业的兴衰并不是由于企业领导的无能和懒散,而仅仅是因为企业没有活在历史的趋势里。 曾经的超级巨星柯达、爱立信、诺基亚、IBM等,都激励过盛极而衰的过程,要知道这些企业曾是全世界企业争相模仿的模板,其经典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是世界企业效仿的榜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些风管无限的企业,也因为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而迅速没落,有的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互联网转型的困惑 互联网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更是让互联网转型成为所有行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面对互联网转型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1)这场革命已经将我们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转型企业很难发展下去,可谈及转型却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 2)互联网带来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企业如何才能看清形式、把握机遇,找到适合企业的新型商业模式、突破困局? 3)互联网时代,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该如何突破创新,从而最大化激发组织活力,获得更高价值? 4)哪些互联网技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其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如果要转型,企业应如何推动转型落地?怎样降低互联网转型的成本与风险? 三淘网为您提供的服务平台 三淘网将通过“转思维、创模式、改机制、建平台”四个维度和“找准转型方向,明晰转型路径,辅导落地实现”三步骤,切实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规划和落地。 传统企业---转思维---1、创模式----建平台----基于互联网新型企业 2、改机制 1、转思维: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首先是理念思维的转型。AMT顾问将通过互联网思维和 企业行业及业务特性相结合,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转型要求的互联网文化理念,并通过各种培训研讨、行动式学习引导,帮助传统企业管理者突破固有思维禁锢,统一思想,树立转型变革紧迫感,为转型推动进行铺垫; 2、创模式:通过对企业现状能力/资源调研分析,行业趋势及产业链利益相关方价值发现, 互联网转型案例商业模式剖析,互联网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深入探讨,帮助企业明晰互联网转型定位与方向,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为企业设计独特、高价值的发展之路。 3、改机制:互联网下新型商业模式的实现必须和组织管理机制相适应。AMT将帮助企业建 立和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机制(如事业合伙人机制、股权激励机制、内部创业机制等),从而最大化的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4、建平台:互联网下新型运作模式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IT平台支撑(如网上商城、O2O平 台、移动APP、微信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才能得以落地实现。AMT将帮助企业进行快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不断的迭代式优化,实现和业务运作的无缝对接。 三淘网帮您实现的价值 找准转型方向:通过企业资源/能力现状全面调研、行业趋势及利益相关方需求深入分析,互联网思维及技术创新引导,商业模式标杆借鉴,发动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群策群力,找到适合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方向。

创业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差异

The internal team, at different levels is considered the different thing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s considered the functions through program, business personnel to consider is how to deal with customer demand and complaints, managers consider is how to ful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team, the boss considered is a strategic problem in business, legal, financial and the policy shif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the industry chain, for enterprise safety. 当还需要为市场营销与利润率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当还需要为讨好员工而显示自己的仁德一面的时候,当需要为开源节流而殚精竭虑的时候,老板就尚未把自己打造成为企业家,而依然停留在创业者的层面,需要为生存而打拼。 When the need for marketing and profit rate and heavy-hearted when, when the need to please the employee and display their benevolent side, when the need to broaden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and rack one's brains when,https://www.360docs.net/doc/2d7928832.html, the boss has not put themselves into entrepreneurs, and still remain in the record industry level, the need for survival and hard work. 创业者,只需要考虑自己内部的小家庭的柴米油盐,考虑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平台优化与流程设计,考虑自己的开源节流、考虑自己明天以及明天的明天赖以生存的奶酪问题就可以了,但作为企业家需要把自己从这个小的生态系统中解放出来,多考虑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密切的问题。 Entrepreneurs, only need to consider their own internal small family fuel, consider the design,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platform optimization and process design, consider their own broaden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consider yourself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cheese problems can be, but as entrepreneurs need to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this smal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928832.html, ecosystem in conside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not very close problem. 企业家不能不考虑资本的问题,政策导向的问题,资本与政策导向之间的微妙关系问题。资本运营就是对公司的买卖,所以需要把自己的业务进行模块化的处理,必要的时候收购别人的,包装成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 Entrepreneurs can not but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capital, policy oriented issues,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policy orientation. Capital operation is the company's business, so need to processing modular own business, when necessary, the acquisition of others, packag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own, and then sold at high prices, or some of their business to the degree of independence, cut out from the platform of the matrix, and then packaged for sale. 如果不能做到业务整合之后的模块化拆分,就不能说是从战略层面去考虑问题,如果不能做到从行业甚至产业链等跨行业角度去观察,就无法做到前瞻性。在出售自己的部分业务的时候,貌似难以割舍,但在技术方面,需要在割舍之后把给自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If you can not do the modular separation of business integration after, cannot say is to consider the issue from a strategic level,https://www.360docs.net/doc/2d7928832.html, if not from the industry and even the industrial chain, cross industry perspective, we cannot achieve prospective. When the sale of part of the business of their own, seemingly hard to let go, but in terms of technology, to give up the to bring their own losses to a minimum.

从老板变身企业家的八大转变

从老板变身企业家的八大转变 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到操作实施的抓手,有时最束手无策并使不上劲的是企业家的自身变革与超越。 老板没法改造,只能自我超越 对于许多处于中间状态,度过了一次创业,解决了基本生存的企业与企业家而言,能否实现从追求单一规模成长到有效规模成长、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价值、从凭借企业家个人能力到构建组织能力、从野蛮成长到文明成长的转型与升级,是中国企业能否持续做大做强的关键,而企业转型与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或主要难点恰恰是企业家自身,是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与领导力的更新与提升。对企业家个人而言,则是一个痛苦的自我蜕变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企业家难以迈过的一道坎。 究其原因,首先是许多创始企业家从观念和意识上都有创新的精神、变革的心态,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变成仅革别人的命,不愿意革自己的命。老板希望员工改变,但往往自己不变,却不知自身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是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过程。 其次是,企业家的转型与自我超越,不能完全靠外力来推动,企业家主要是靠自我变革与自我超越,这需要企业家本身就有自我变革与不懈追求的天赋。顾问或者职业经理人顶多是影响老板,不要试图去改造老板,老板只能是自我超越,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外力只是施加影响,而真正的变革动力是来自企业家的天赋。 顺境情商,自我变革的头号敌人 老板是一个终生职业,上了这条船,就没有选择,难以辞职,而且是24小时全职。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不断更新自己,使自己永远领跑于企业,因此企业家精神有两个魂:一是持续创新奋斗;二是敢拍板、担风险的魄力。很多企业家把企业做到中间状态,做到百亿级的时候,做到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时候,最缺的是持续的激情与斗志。企业家不缺理想,他的理想都很大,都想做成千亿级企业。那为什么做不成呢?就是当企业做到不大不小时,已经小有财富和社会声望时,

企业家及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演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企业家及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演变 内容摘要: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命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谁是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做什么”的核心问题,各经济学派却众说纷纭。从经济史来看,基于经济学家观察角度和所处经济阶段的不同,大致有古典式企业家、奈特式企业家、柯兹纳式企业家、熊彼特式企业家四种类型。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不管上述哪个企业家类型显然都不能涵盖中国现阶段企业 家的内涵。借鉴企业家的传统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特殊阶段任务来勾勒中国企业家是当务之急,也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型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从经济史来看,经济学家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经济增长的“国王”。企业家似乎很早就登上了“经济 歌剧”的舞台,只不过随着剧情的演进和序幕的更迭,企业家的角色―正如一直为其呐喊的奥地利学派一样―逐渐淹 没在如此宏大、热闹的经济剧情中了。好在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无法有效解释经济现象的事实使

人们意识到“舞台上是一幕没有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剧”。本文以不同的经济学流派为维度来回顾和评价企业家在经 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古典经济学时期 关于对“企业家”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755),此后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中。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始,企业家在趋于范式研究的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几经起伏。在斯密笔下,“每个个体……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因此,“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各种资源的配置,企业家也就失去了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地位。斯密进一步沿着“财富-分工-市场-资本积累”的脉络,得出了资本是一国财富(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起作用的是资本而不是作为资本积累载体的资本家(坎蒂隆或杜尔哥式的企业家)。斯密“也偶尔瞥一眼企业家这一经济类型……,也不会否认买卖是要由人来经营的”(熊彼特,1954),企业家的作用就是资本家―资本操纵的台前木偶积累资本而已。萨伊重新把在斯密那里消失的“企业家”复活并把他带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其笔下,企业家职能是“在于把各个生产要素结合成为一个进行生产的有机体”,企业家因此承担了中介人角色。萨伊的企业家分析有很多的进步性,但没有进一步去甄别企业

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区别

古有商人,今有生意人,更有企业家。他们的区别不在于企业经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具备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所谓生意人,是不拘原则唯利是图有钱就赚的人;所谓商人,是遵守基本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而企业家,则是需要肩负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和完善社会的人。 市场的作用是将资源通过自发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系统分流,而商人作为受益群体,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也不能忽视社会整体的作用。只要不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就没有人会否定从社会中获取或者是掠夺资源的人应当适当地回馈社会。 企业和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公共性的强制性。政府是纳税人在一致同意的原则上所组建的服务群体,政府没有主动行为的能力,必须受制于民众而非市场。而企业则是由个人所开发的经过商业原则而形成的集中型群体,其受制于市场而非民众。政府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政府的资源系统来源于公众,来源于公众对普遍原则的信任和同意,是以敛财的政府只会是极权的政府全能的政府而不是服务性的公共性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早已背离背离政府的本质。而企业之所以要担负公共责任是因为企业的成就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企业所造成的负外部性由全体民众所承担。而企业作为社会整合的力量,难以规避改善社会的责任。对于政府的公共责任,有法理的依据;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只有道德约束。 生意人只在乎自己的收益,为了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必定是理所“当然”的,譬如,法律给予他们敛财的机会,他们觉得不敛财的话会对不起法律的权威性。而背后是他们在利益的支配下经常打法律的擦边球甚至钻法律的漏洞。赚钱是他们唯一的目的,是永无休止的目的,仿佛钱包的鼓胀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兴奋点,肆无顾忌的挥霍财产成为无聊生活的调剂。为了赚钱,可以不顾是非,不问事实,不管社会舆论,不在乎大众评说,不考虑社会责任。对于他们,手段会不知不觉成为目的,而目的也会应时的成为手段。 商人是比较理性的群体,虽然也有增加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但他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前方。他们不会为暂时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准则,不会为局部的收益而不顾是非规范,不会为一时的兴致而无端挥霍财产,不会不考虑民众的情绪和社会整体的稳定。他们很在乎个人甚至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不失时机的会利用捐助抚助资助作秀一番,会为各种个人的甚至企业的名誉称号欢欣鼓舞。与生意人一样,他们认为只要在法权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正当方式获利便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没必要肩负似有似无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手段是手段,但目的有时也是手段。 企业家作为层次较高的一群,认为自己是精英群体的代表。不仅可以利用才智和时机获得利润,更能利用他们所获得利润去完成完善社会的责任。他们没有意识越过法律的雷池,也没有动机获得个体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将商业一分为二,前者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个体的获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者是资源分配的过程,个体的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公共性物品既是他们获利的工具,也是他们回馈的因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他们的行事准则,仿佛有一种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充盈在企业家的心中。但他们不会为所谓的纯善目的而不择手段,对于他们来说,目的是目的,手段是手段,泾渭分明。 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不仅仅是个体,他们更是既得利益集团,是社会资源的有效享用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应着不同的企业和政府,他们的人格和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和政府的人格和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