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密山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至今已经有十年之久,工程的实施给我市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工程运作过程中,也呈现出了问题和困惑,从本人参与退耕还林工作角度,对本市退耕还林做以如下调查。

【关键词】退耕还林;问题;对策

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

我市退耕还林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尽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 退耕还林的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眼前利益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提高我国国土绿化水平、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项目。

从长远利益看,退耕还林更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看到上述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因此,实施退耕还林不仅能够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人们在经济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盲目开荒种田,一直成为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进人退,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实施退耕还林,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使地得其用,宜林则林,宜农则农,扩大森林面积,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

浅谈对退耕还林的认识

浅谈对退耕还林的认识 【摘要】森林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忽视了对林业的重视,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使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受到打破。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温度普遍升高,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也开始重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着力于林业建设,国家也颁布了具体的措施,将部分耕地退出耕种,发展林业,采取诸多措施来大力发展林业,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分别对退耕还林中的规划、设计、补助及工作人员的经费及工作负荷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规划;补助;工作经费;负荷 1.退耕还林的规划和设计工作需要完善 1.1年度计划下达时间较晚,影响了基层退耕工作的安排 按照相关规定,退耕还林的规划和计划在上报后审批完成后则都要到年底的时候才到下达到各县市。这样各基层林业部分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计划编制和设计过程中由于抢时间,所以就会很仓促,同时这些计划编制完成后要落实到具体农户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对大小不一的地块进行重新测量和核实,还要进行调苗等工作,同时进行退耕还林工作的落实时还在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再加之一系列准备工作,所以工作量过于集中,使各基层林业部分应付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即使在春季能进行造林工作,也很难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同时在我国北方,一些冬小麦大多于十月份就已播种于地里,退耕还林还不允许进行林粮间作的形式进行,所以让农户毁掉青苗进行还林则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在农户收成后进行造林,则已进入秋季,成活率则较低。因此基层林业部门即要保证具体政策的落实,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处于这种二难境地,所以很难开展工作。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在退耕还林的具体规划和设计下达的时间上要具有一个提前量,给基层林业部门充足的准备和实施政策的时间。 1.2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规划原则,慎重发展经济林 目前在退耕还林的规划中,即要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为基础,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关系。所以在一定规定中对于一些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用树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认定为生态林,对于生态林国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无论是农户还是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考虑都愿意种植经济林,所以在现在的退耕还林工程中所栽种的林地都以兼用林为主,即此种林即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可被认定为生态林。在这种兼种林中,其具有生态意义的林木较少,树种具有非常大的雷同性,影响到了生态建设的发展进程。这主要是由于农户为了使栽种的林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林地管理过程中会进行松土、施肥、除草等作业,从而使林下的植被受到破坏,退耕还林没有抑制水土流

最新整理退耕还林造林问题的整改报告

退耕还林造林问题的整改报告 农业委员会退耕还林造林问题的整改报告 省林业局退耕办: 根据《海南省林业局退耕办关于切实做好有关退耕还林存在问题整改的通知》要求,我委对2005年和2008年退耕还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做了整改,现在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1、2005年度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计划面积61000亩,其中:退耕还林计划55000亩;封山育林计划面积6000亩。完成造林面积61000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58670亩;封山育林面积2330亩,完成造成计划任务100%。 2、2008年度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2008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计划面积25000亩,完成造面积25000亩,完成造成计划任务100%。 二、省级复查情况 1、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复查结果 **市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计划面积61000亩,上报面积61000亩。复查共抽查2个乡(镇),12个林班,抽查上报面积3161亩。其中排浦镇6个小班,1821亩。东成镇6个小班,1340亩。复查比例5.1%。复查合格面积3139亩,植被类型为乔木。核实率为99.3%,合格率为100%,生态林

占100%,保存率为100%,覆盖率为0.6,保存面积61000亩。 2、2008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复查结果 **市2008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计划面积25000亩,上报面积25000亩。复查共抽查2个乡(镇),13个林班,抽查上报面积1738亩。其中和庆镇3个小班,抽查上报面积649.4亩。雅星镇10个小班,抽查上报面积1088.8亩。复查比例6.8%。复查合格面积1720亩,植被类型为乔木。核实率为99%,合格率为100%,生态林占100%,成活率95%,合格总面积24982亩,计划完成率99.9%。

退耕还林汇报材料

云田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汇报材料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田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云田镇辖区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3个行政村,52个社,5110户,23620人,耕地面积85993亩,(川台地14546亩,占17%,山地71447亩,占83%),户均16.8亩,人均3.7亩。2010年种植全膜玉米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2%,其中沿川6个村共2823户、1.32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人均种植1.4亩,共计1.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浅山区7个村共计2270户、1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人均种植1亩,共计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种植洋芋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种植中药材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10元。 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亩,其中经济林亩,占 %;生态林亩,占 %。 2003年,退耕还林亩,退耕还林涉及个村民小组户农户,其中、

亩;、、亩。全镇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 %,生态林占 %。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镇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镇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学习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 2、强化宣传力度。 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镇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镇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同时,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摘要】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将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数据采集 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它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流程: 1.技术标准 标准化的作用是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首先具备可移植和互操作性。信息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即从不同硬件环境中获取数据和实现各种应用;其次是可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第三是通用环境,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形成与国家数字地球并轨。 1.1数据组织 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如存储、检索、分析、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数据库分基础数据库(即基础地形图)、专题(图)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由若干数据层构成。各库主要信息如下:基础数据库,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境界层各种界线的注记国界、省界、地区界、县市界、林业局界、乡镇界、林场界、成图界、林班界、小班界、村屯界各种界线的彩色边水系层河流、渠道等注记河流、渠道、堤岸、水涯线湖泊、水库等。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林业区划层林业区划注记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种区、作业区界林班层(村)林班号、面积等注记林班线林班面小班层小班号、面积等注记小班线小班面地类符号层省址、市址、县址、林业局址、乡址、林场址、国营农场、林业站、检查站、防火站、农田、沼泽地。 1.2采用统一的分类编码 保证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数据共享。运用山海经纬软件,结合手工绘制图的经验及林业图示标准,规范数字图标准,制定出点、线、面符号库。 1.3质量控制

《浅谈退耕还林与禁牧范文》

《浅谈退耕还林与禁牧范文》浅谈退耕还林与禁牧 齐鑫 【摘要】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吴起县从xx年开始就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截至目前,吴起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30多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全县的林草覆盖率由xx年的19.2%提高到62.9%。十多年前,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吴起县“山像和尚头,干沟水不流”。如今的吴起依靠本地不断好转的生态环境,建立起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旅游。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在风沙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封山禁牧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偷牧、农民经济收入减少、社会问题凸显、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地区封山禁牧政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使封山禁牧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农民稳步增收,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关键字】 :封山禁牧问题原因建议 党的封山禁牧是指各级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严格禁止农牧民进入规定区域放牧从而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政府行为。截至目前,北京、河北、陕西、青海、宁夏、山西6个省区市发布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全国27个省区市的136个地、市和近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封山禁牧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巩

固林业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战略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从xx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整体封山禁牧,现在,全县的退耕面积还林面积已达200多万亩,各级政府坚持把封山禁牧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此同时,封山禁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禁牧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起县封山禁牧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偷牧现象屡禁不止。 吴起县自全县实施封山禁牧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山区草场生态恢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恶劣的沙尘天气状况。但禁牧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关系生计大事的外来干预,牧民由野外自由放牧变为圈养饲舍,彻底打乱了农民的传统养殖方式。“圈养是目前的替代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自然有其优势,但乡、镇、村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状况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政策的反应自然会有所不同”[1]。禁牧当年,由于实行圈养,而家里缺少饲料,全乡出现不少卖羊的情况,羊只总数骤然下降。很多由于资金、劳动力和耕地状况等因素无法转向圈养的农民,经常冒着被罚款的危险违规放牧,出现“白天入舍晚上放,中午入舍早晚放,紧时入舍松时放,小群入舍大群放,近处入舍远处放,昼伏夜出”的情况,使政策宣传

浅谈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的退耕还林工作总的来说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全面规划,退耕地的选择比较零散,不利于与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协调配合;工作经费迟迟得不到落实,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就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 0.引言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国的退耕还林工作总的来说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全面规划,退耕地的选择比较零散,不利于与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协调配合;工作经费迟迟得不到落实,退耕还林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造林树种普遍单一;退耕还林补助期太短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就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 1.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保持国家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退耕还林工程涵盖中西部25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区旗),涉及1330万农户、5300万农民。工程建设和政策兑现年限较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效益、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它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造成重大影响。客观上需要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2有利于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退耕还林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有的地方把退耕还林单纯地作为扶贫工程,忽视生态目标,致使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的陡坡耕地等重点区域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把退耕还林当作单纯的植树造林,没有把生态目标与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问题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从长远看,退耕还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二是有的地方尊重自然规律不够,不能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种乔木,致使造林成活率低,劳民伤财。三是少数地方补助的粮食、资金兑付不及时,出现摊派、克扣和兑付不合格粮等问题,甚至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补助粮食和补助资金。上述这些问题都亟待以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和解决。 1.3有利于我国居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777575.html,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加青杜基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未退耕地生产力、促进 农民非农就业、加强合理实施生态补偿、落实政府后期服务意识等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15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转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大国。从我国产业结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因为农业生产而大面积毁坏林木的事件,间接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退耕还林工作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在退耕还林工作方面制定了强制性法律依据和地方性政策,强化落实各级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责。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趋势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低下等不足,针对当前情况,笔者对工作管辖范围内木里县水洛乡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意见,以期为同行提供帮助。 1 当前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农户退耕还林之后缺乏经济来源 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形地貌与土壤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上存在差异化执行困难。以农户切身利益的经济性收入为例,受传统农耕思维的影响,广大农户本质上是不愿意失去土地的,而在一些山地、丘陵或者土地贫瘠的地区,退耕还林对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大。虽然国家有相关补助性政策,但是各地政府执行力度不统一,宣讲解释不足,没有形成良性开导和协调,在就业方面对农户产业转型工作开展不利,导致农户经济补助不足或者失去土地后无相关产业进行接替,最终变相失业产生区域性社会问题,诱发退耕还林工作的恶性循环。 1.2 退耕还林工作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问题 退耕还林工作为政策性号召,是在传统体制下公有制政府集权下产生的。本身就具有粗放性与片面性。退耕还林适应于哪些地区?什么环境造什么林木?谁养护?谁监管?后续维护资金预算应该为多少?太多细节问题在政策制订时没有去深入调查和研究,最终导致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造轻管问题。举例来说,东北具有先天性林业资源,自然林由于生物错落性与各种树种交叉繁殖具备一定的抗病虫害优势,可以基于此先天资源进行人工林的大规模种植,短时间内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后期维护也较方便。只需增强生物多样性,靠自然生态圈进行平衡性管

退耕还林对中国的影响

由一篇文章引发对退耕还林的深思 发改委:耕地休养生息对粮食减产影响"可控" 耕地休养生息,会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30日说,根据测算,退耕休耕对粮食减产的影响最高年份是1500万吨,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耕地草原河湖有序休养生息的目标和路线图。 吴晓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单产水平,都将对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1500万吨产量低于近年来粮食平均年产量的2.5%,对粮食供给影响不大,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这也是进行耕地休养生息的前提条件。”他说。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说,耕地休养生息以保持一定数量耕地为前提。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8.65亿亩,退耕、休耕、轮作都以这个数量为前提;二是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到2020年基本农田要在15.46亿亩以上;三是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完成8亿亩,力争10亿亩;四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吴晓说,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序实现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长远看,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有利于增加产量、调整结构,不但不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吴晓说,我国将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补助政策,落实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支持试点地区农民转移就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增收渠道。 来源:新华社 来自新华社的一篇关于发改委:耕地修养生息对粮食减产影响“可控”报告。由本文结合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况发出些许观点。 先就本文而言,一是粮食减产影响“可控”。通过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单产水平以确保影响可控。自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我国粮食粮食产量仅2003年出现负增长率(-6.14%),以后一直保持十二连增产,而2003年以前我国粮食产量都是有正增长也有负增长,试问在自2003年以来退耕还林一直持续至今,退耕还林的耕地面积为1.39亿亩,而至201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试问在耕地面积锐减的情况是什么高科技把单产量提升到如此高水平?

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政策 一、退耕还林的范围 退耕还林指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其标准是: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度在6度以上、农民已经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已经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备条件、农民自愿,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可作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二、退耕还林优惠政策 1、要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的政策措施,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2、补助政策 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 粮食: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不同地区确需调整粮食供应品种的由省政府确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补助年限: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 现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补助年限和粮食补助相同。 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3、免征农业税。对应税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 4、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间作、灌草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 5、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泛风沙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在雨量较多,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对超过20%的经济林地,只补助种苗费。 6、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对象为实施退耕还林的个体农户。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滩地造林,只给予每亩50元的种苗补助。 7、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 8、对退耕农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发放;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形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尊重退耕户的意愿,其费用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 9、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还林后,由县或乡统一组织,应继续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7-11T14:59:15.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49期供稿作者:陈凤英 [导读] ——以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为例 陈凤英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621000 摘要: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厚度40cm范围内,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均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坡耕地>苹果地>刺槐林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同,总体上看,平均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含水量延安市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它是“箍桶”效益的短板。土壤水分是调节植被群落演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半干旱地区的植被长期处于水分亏缺状态,从而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果。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已退耕地与坡耕地土壤水分的比较,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 王家沟村位于宝塔区冯庄乡政府以北3公里外的拐沟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前后沟长3公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村总人口414人,流域面积7800亩。1999年以来,该村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坚持退耕还林与荒山造林并重、栽植与管护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灌草混交、多林种搭配方式。 二、样地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1.样地的选择 刺槐、苹果树是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因此在王家沟境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刺槐林地和苹果地,并与坡耕地进行对比,对研究该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影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选取的样地退耕年限有所差异,其中刺槐林地退耕5年,郁闭度为52.1%,苹果地退耕10年,郁闭度为30.8%。刺槐林地坡度18°、坡向正北,苹果地与坡耕地的地形条件基本一致,坡度19°、坡向正西。记录的主要项目有植被的郁闭度、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进行取土采样。分别在各样地内,挖掘采样的土壤剖面,按由上往下的顺序采取0-40cm的土壤,在每一基本单元的同一深度上采土样两份,称重封存后带回实验室测定。在实验室运用烘干称重法(在75℃下持续烘24h)测定土壤水分。 三、结果与分析 1.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 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显著变化。 (1)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在0-20cm深度内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在0-1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增长很快,而在10-20cm范围内土壤水分有所下降;在20-4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0-20cm的土壤与大气的水分交换十分活跃。受其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在0-5cm的土壤表层,由于采样前土壤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分易散失,因此土壤含水量较小。在20-4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被刺槐根系吸收消耗,但由于土壤上层水分的下渗补给,致使土壤水分在20-40cm内随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 (2)苹果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苹果地的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增长明显,出现了一次最低值,两次高值。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 退耕还林的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眼前利益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提高我国国土绿化水平、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项目。 从长远利益看,退耕还林更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看到上述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因此,实施退耕还林不仅能够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

浅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

浅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 发表时间:2011-09-28T15:44:22.5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张紫娟 [导读]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于国于民都是一项非常受益的工程。 张紫娟 (河南省渑池县林业局办公室河南三门峡 472400)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理论基点,其次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再次指出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浅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理论基点分析问题建议 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工程,对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福利和发展生产力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所以说,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于国于民都是一项非常受益的工程。 一、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理论基点 1.政府制度是作用于社会,用于约束、激励和保护利益主体行为的有效手段。 2.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政府制度中,根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 3.政府制度是衡量我国退耕还林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退耕还林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的分析 1.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利益主体有国家、政府、政府人员、管理人员、种植户和其他利益主体。 2.各利益主体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主体。 3.退耕还林必然是由政府供给的,必然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或监督。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对我国退耕还的林利益关系进行探讨: 1.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政府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其会强力推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2.在政府和种植户中,政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种植户进行限制,使其有效地进行退耕还林。 3.只有当政府补贴大于种植户的利益所得时,种植户才愿意与政府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我国退耕还林工程。 4.政府只有通过合理的监管或监督,才能使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监督是一种权力,如果监督者不能规范地使用这种权利,那么退耕还林工程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完善和落实。 2.由于监督者后面隐藏着超额利益,因此,就会有种植户以某种购买方式购买权力监督者手中的权力。 3.由于种苗供给方式的不合理,使得种植户不能自由地完善和促进退耕还林工程。 4.由于监督者和被监督的“串通”,也是致使退耕还林工程不能如实、如期、有效地完善或实施。 5.在现有的制度中,普遍缺乏对监督者的监督。 四、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1.退耕还林既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其对种植户的利益补偿必须大于传统种植利益才能使种植户积极进行退耕还林。 2.加大对退耕农户的补偿力度,真正建立和健全退耕还林的利益补偿制度;只有让农户切实获取退耕还林的利益,真正实现“谁付出,谁受益”,才能使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最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3.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实现市场化运作;虽然退耕还林必须要通过政府才能实施,但是要实现政府指导和监督下的市场配置机制,能市场化的尽量市场化,这样就从根本上根除了政府人员寻租的可能,从而将整个由政府人员主导的寻租和串谋格局打破,实现我国退耕还林的市场化运作。 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和激励;在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为防止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权力掌握者)串谋,对监督者的监督权可以交给人民大众,并给以保护和奖励。 5.强化对其他利益体的监督和惩罚,并通过诱导使其行为规范。 6.在完善监督条件下切实提高政府人员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7.实现政府(人员)行为公开透明制度,使政府(人员)行为接受大众的监督,那么,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8.实现各个利益主体权利的制衡。制度中权利失去制衡,其行为绩效与预期绩效必定相左,权力制衡越小,实际行为绩效与预期绩效相差程度越大。制度只有实现了权利制衡,才能提高其行为绩效。而行为绩效与预期绩效的符合度是衡量一项制度安排的重要标准。

浅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意义及举措

浅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意义及举措 针对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的实际情况,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笔者根据双滦区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部分建议,具体总结如下。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自2002年双滦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至2006年底,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7.36万亩,荒山造林4.6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是投资最多、覆盖面最广、农民参与度最高、政策性最强的一项浩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性质决定了该工程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群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生态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几个方面的关系,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建设,才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弹”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双滦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虽然已经起步,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该项目建设及后续产业开发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后续产业开发及发展速度。一是部分地方重视不够。一些人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对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弹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力度不大。二是树种选择单一。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树种选择过于单一,不能做到适地适树,降低了造林的质量和抗病能力,对后续产业开发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管理、培育不够。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和森林培育工作跟不上,存在着造林和管护脱节现象。四是缺乏典型后续产业。缺少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及后续产业开发样板工程,不能带动和引导广大农民进行退耕还林和后续产业开发。五是模式有待调整壮大。“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迈得不够快,特别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退耕户增收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六是投入不够。科技投入较低,后续产业建设资金短缺,不能满足产业建设需要,各种基地尚未发挥最大效益。比如我们现在实施的设施农业项目,国家每亩补助10元钱,新建一个大棚需要3万元左右,10元补助远远不能满足退耕户新建大棚的需要。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和饲养。设施包括各类型玻璃温室、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

【精品】乡XX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关键字】精品 乡XX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县南部,距县城34公里,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XXX市蛮耗镇相连,隔红河与XX、XX两县遥遥相望,靠XX 县XX镇。乡政府驻地XX村。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总人口7190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貌起伏较大,海拔200-2122米,是典型的山区乡。 XX年实施退耕还林亩,其中经济林亩,占%;生态林亩,占%。规划树种为桃15亩、杉木亩、竹子亩、柑橘亩,涉及水田、斜坡、嘎马底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294户,规划设计小班17个,其中水田13个亩、斜坡3个470亩、嘎马底1个亩。 XX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亩;鲁嘎8个亩;斜坡1个亩。规划竹子亩、杉木亩、柑橘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生态林占%。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

退耕还林整改措施

根据《州天然林资源保护暨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关于对县林业局天保工程2013年度四到市州考核存在问题的督办通知》号文件精神,局班子庚即召开局务会,针对督办通知的内容,认知研究提出如下整改措施,确保天保、退耕工程在我县得到有效管护。 一、及时传达通知精神 我局及时将督办通知传达到各区、乡,管护站,对各乡天然林、退耕还林管护差的乡扣除目标管理分,扣减相应管理差的村的生态补偿金以示惩戒。扣除的生态补偿金,用于奖励管理好的村或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二、宣传和宣传建设 我县属于全州重点维稳工作县,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县天保、退耕宣传牌,标示牌在2012年为防止被“涂鸦”,宣传牌、标示牌被砸毁,剩下三个大的宣传牌,为了节约以免浪费,转而我局采用图文和开会方式宣传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的法律、政策。 三、工程建设 (一)天保工程。傍临县是无林县,农牧民又习惯用木材建筑房屋,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木材市场”,为我县的林政资源管理加大了难度。为了管好天然林,我局抽调大量的人力、耗费大量的物力对毁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2014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毁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为了减少我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压力,缓和林农矛盾,增加林农收入,我县拟将县内商品林进行有序流转,规范市场,让商品林林木有序流通。 利用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管理:我局制定的我县生态补偿考核办法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2014年根据考核办法扣除危害天然林资源的村将扣减生态补偿,扣除部分用于奖励天然林资源管理好的村或用于造林、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一是省道217线从北到南纵惯全境,全线2013年进行扩建提高公路等级,有临时占用退耕地的现象,2014年底都已复垦,准备2015年重新栽植恢复植被。二是存在农牧民在退耕地放牧等现象,我局已下发《关于做好退耕还林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今冬退耕办将不定时对退耕地进行抽查,对在退耕地放牧的农户将扣除农户2015年退耕补助金。三是退耕地保存率低的地块,严令退耕户进行种植并报退耕办接受验收合格后才发2015年退耕补助金。四将退耕地管理情况纳入乡目标考核范围,对退耕地监督管理不善的乡将扣除退耕还林目标分。 四、整改保障措施 2015年我局将组织县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检查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带队,对全县2大工程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不合格的村、农户坚决扣除相关补助金,对扣除的补助金不在返还,扣除补助金用于植被恢复。 总的,我局将严格按照督办通知的内容:大力打击破坏天然森林资源的行为,保护和管理好天然林资源,使森林更好的发挥生态屏障作用。通过使领导小组抽查,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从而使两大工程达到国家实施的目的。 退耕还林整改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

浅谈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一项政策性强、投资量、地域分布广、涉及面宽、工程程序多、群众参与度高的宏大生态建设工程。根据研究以往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经验,分析其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的主要问题,对于指导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退耕还林;规划设计;优化对策 0.引言 至从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退耕还林工程的经验,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优化。1.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效益 通过大力推广退耕还林,生态系统得到良好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明显改变,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1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在退耕地区已经很明显。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增长,森林范围明显扩大。遏制水土流失显著有效,生态环境逐渐在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总体上得到好转,局部开始良性循环。 1.2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新产业收入,更科学地管理耕地。 1.3社会效益 在退耕还林的有效实施下,农民利益在明显增长中,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 2.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群众和领导的认识有偏差,大部分农民群众没有认识退耕还林的深远意义,导致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不配合栽植、补植、管理等工作的实施。其实退耕还林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有些领导还觉得退耕还林是林业部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