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韵冷香_清虚淡雅_论姜夔的咏物词_张雷宇

幽韵冷香_清虚淡雅_论姜夔的咏物词_张雷宇
幽韵冷香_清虚淡雅_论姜夔的咏物词_张雷宇

收稿日期:2007-03-06

作者简介:张雷宇(1974-),男,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论姜夔的咏物词

张雷宇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浙江杭州 310028)

摘 要: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关键词:宋代文学;姜夔;咏物词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 (2007)02-0100-06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以词名世,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诸人齐名。他引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笔法入词,以改造南宋词坛上周邦彦余风的软媚无力,开创了清雅词派。清人王鸣盛云:“北宋词人原只有艳冶、豪荡两派,洎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

一派,五百年来,以此为正宗。”[1]3549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咏物词在其现存84首词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严格按照咏物词的标准来划分,其创作的咏物词约有25首,占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稍弱。姜夔咏物词多数以咏花为题材,其中尤以咏梅为最。除梅之外,其吟咏的物类还有荷花、柳、腊花、黄木香、茉莉、牡丹、芍药、蟋蟀等。刘熙载《词概》云:“(姜夔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

梅也。”[1]3694

这一评语形象生动、颇中肯綮地指出

了其词的特点。姜夔的咏物词集中体现了其词作的

艺术特色。本文拟将姜夔的咏物词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

一、咏物词的发展流变

我国的咏物诗发源较早,滥觞于《诗经》的比兴。以诗咏物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在东汉时已有了专题的咏物诗,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

诗歌的发展演变,到了唐宋时代已日趋成熟,蔚为大观。但是与词较晚于诗出现相一致,咏物词的出

现要远远晚于咏物诗,发展十分缓慢。敦煌词中出现了一部分咏物词,如《酒泉子》(三尺青蛇)咏剑,《望江南》(台上月)咏月,《生查子》(一树涧生松)咏松,这些词代表了咏物词的雏型,在艺术上较为粗糙。中唐时,也出现了一些文人所作的咏物词,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这些词作较之敦煌民间词,在艺术上要精美一些,但还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咏物,在词中并没有太深的情感意蕴。五代时期,出现了牛峤的《梦江南》词: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惟有主人怜,堪羡好姻缘。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这两首词中,前首咏燕,以双飞双宿的双燕比喻人间的美好姻缘;后一首咏鸳鸯,通过鸳鸯的相亲相爱,从反面谴责“薄情郎”的刻薄寡恩。姜夔评价这两首词云:“牛峤《望江南》,一咏燕,一咏鸳鸯,

是咏物而不滞于物者也,词家当法此。”[1]971尽管姜

夔盛赞这两首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但由于是咏物

词的尝试之作,在意境塑造方面还显得有些粗浅。

进入北宋以后,咏物词的创作还没有太大的进展,只是对于物象描写得更为详尽,如李遵勖《望汉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

Journ al of Ch ina Un ivers ity of M in ing &Tech nology(Social Scien ces )

2007年6月

黄菊一丛临砌,颗颗露珠装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雕阑新雨霁,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

北宋前期,在绮靡华丽的花间余风熏染下,咏物词仍局囿于艳情、闺情的狭小空间之中。词人的创作目的主要是佐雅兴、娱欢情,审美趣尚专注于所咏事物的外形、色泽、姿态等外在感性因素上,偏重于精雕细刻、惟妙惟肖地表现物象的外在形态,风格绮艳,词藻精美。然而,从创作主体与所咏对象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此时期的咏物词人主体的情感、精神、人格、思想、情趣等很少倾注于所咏的对象事物中,二者的关系是游离的、分散的。咏物词中所表现出的物我合一、主客交融的境界,此时还没有出现。张先慢词《汉宫春》咏腊梅,柳永《木兰花慢》三首分咏杏花、海棠、柳枝,但这些词或为小令,或描写不够细腻,或寄托不够深远,或比兴手法运用得不够得法,在词坛上影响不大。

到北宋中后期,咏物词受到词人们的青睐,咏物词的数量激增,咏物名家辈出,一时蔚为大观。此时期的咏物词,突破了花间余风的藩篱,越过了弥漫着绮艳气息的画阁闺房,走向了更为广阔真实的社会人生。词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飞跃,已不再局限于对所咏事物外在形态进行逼真的描绘,而是在所咏事物中倾注了生命和情感,熔铸了词人个体对自身命运及社会人生的体验。从创作主体与所咏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物我之间已不再是游离的,而是物我合一,密切相关,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特别是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词坛巨擘,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照与自已对社会人生之深刻体悟结合起来而创作的咏物杰作,为后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咏石榴》、《定风波》咏红梅词,都写得形神兼备,物与人是紧密结合的。周邦彦的《兰陵王》咏柳等词,都表现出词人的情思。李清照前期的词,如《多丽》咏白菊、《庆清朝慢》赞美芍药、《玉楼春》咏红梅等,在侧重于对物态的刻画描摹之余,还通过对物性的赞美,传达出词人的审美情趣,并融入一定的身世之感。在这个时期,词人的审美趣味,已突破了对于事物只偏重于外在形态的描绘的局限,并赋予事物内在的生命和情感。

南渡时期,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爱国与恢复中原、抗战与反对投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咏物词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嬗变。靖康之变与宋室南迁,使那些久处承平、诗酒风流、悠游终岁的文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在饱尝了战乱流离之苦、山河破碎之痛、民族屈辱之愤后,其诗歌风格、审美趣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期一部分咏物词作或反映南渡后漂泊无依、流离失所的悲凄境遇,或抒写动荡时局中自甘隐遁、高格特立的人格操守。但另有一批仁人志士,奔走呼号,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他们所作咏物词不但凸现其鲜明个性和精神风貌,而且充满强烈的政治抒情色彩。其后,辛弃疾、陈亮等中兴词人一脉相承,继续高举政治抒情的大旗,为沦丧颓危的国势哀叹苦吟,为崇高的复国理想高歌长啸,为偏安苟且的时局忧愁郁愤。

到了南宋中期,由于符离之败和隆兴和议,朝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抗战派的强音逐渐衰歇下去,一时间宴安恬嬉之风席卷朝野,“盖其时方尚甜熟”[2],花间绮靡词风又一次回潮。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咏物词的感情基调显得有些低沉,尽管在词中或多或少地对于个体生存遭遇和时代的苦难有所反映,但是却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中。姜夔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登上南宋词坛的。汪森《词综序》云:“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3]姜夔目睹其时词坛的弊端,引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笔法入词,对绮靡软媚的词风加以改造,为词的雅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姜夔的咏物词大约有两类,一类是单纯以咏物为题,仅限于描摹物态,没有较深内涵,如《好事近》(凉夜摘花钿)咏茉莉、《虞美人》(西园曾为梅花醉)咏芍药等词。另一类则是将身世之感融入所咏之物,如《长亭怨慢》、《淡黄柳》、《角招》、《凄凉犯》等词咏柳,《引清波》、《夜行船》咏梅,《念奴娇》、《惜红衣》等咏荷,《蓦山溪?题钱氏溪月》、《湘月》等咏月,家国之慨隐然寓于其中。

二、姜夔咏物词的情思

在南宋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姜夔的咏物词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更多地采用了把心境物化、物我合一的表现手法,借所咏之物来展示主观情志。姜夔的一些咏物词,在其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这几个方面在词中常常紧密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一)江湖漂零之感

101

2007年第2期 张雷宇: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姜夔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生于今天的江西鄱阳,父亲姜噩曾任湖北汉阳知县,他自幼随父生活于汉阳。其父去世后,依托出嫁在湖北汉川的姐姐为生。宋孝宗淳熙年间,著名的诗人萧德藻因爱慕姜夔的文才,便将侄女嫁给他,并邀他同赴浙江吴兴。于是,他辞别姐姐,离开湖北,开始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飘泊江湖生活。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姜夔至杭州向朝廷进献《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五年,又上《圣宋铙歌十二章》,得到“免解”的待遇,与试进士,却未能及第。失望之余的姜夔,从此便绝意于仕进。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长期寄食于豪门,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他一生往来于苏、杭、扬、淮的名流公卿、雅士骚人之间,放浪山水,吟赏烟霞,以布衣而终。

姜夔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便以诗词闻名文坛。姜夔一生虽然过着寄人篱下、飘泊流离的生活,却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诗词、书法、音乐、金石鉴赏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陆友《砚北杂志》云:“赵子固目姜尧章为书家之申韩”[2]。他擅长吹箫、弹琴和作曲,并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他发现当时乐器的定调不统一,乐工缺乏合奏训练的现象,便撰写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进献给朝廷,显露了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姜夔精于音律,在音乐方面有极深厚的造诣。在姜夔的词中,有许多是他的自度曲,音律十分精密。然而处在南宋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姜夔虽然具有杰出的艺术才能,却失去先辈们进入仕途的机遇。宋宁宗嘉定年间,“当国者惮真西山刚正,遂谓词科人每挟文章科目以轻朝廷,自后词科不取人。”[4]一生处于漂泊流离、寄人篱下之中,为了生计而奔走于江湖的姜夔对于江湖漂流之恨有了深刻的体验,这在他的咏物词中多有流露,如:

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一萼红》〔古城阴〕)

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清波引》〔冷云迷浦〕)

抱幽恨难语。(《清波引》〔冷云迷浦〕)

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清波引》〔冷云迷浦〕)

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惜红衣》〔簟枕邀凉〕)

苦于羁旅行役的词人,在暮色降临时分,偃卧于一叶扁舟中,耳闻着远处岸上凄苦的野猿的悲啼声,眼望着天空中从北方飞来的雁群的人字队形,极目远眺,试图能看到日思暮想的故乡,可是一次次地失望了。万般无奈之下,词人只好用词笔来倾写内心的寂寞情怀。在漂泊中,姜夔的内心常处于痛苦、凄伤的煎熬中,他用笔来抒写其漂泊江湖之恨,其词作中“飘零之感,迟暮之悲”的情感咏叹,蕴含了对精神家园、理想人生境界的热盼和追求。

(二)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

周邦彦的咏物词,已初步将身世之感和怀人伤别融入其中,姜夔的咏物词由此深入,更将恋情与咏物打成一片。姜夔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至十三年(1186年)曾往来于江淮等地,此间结识了一位妙擅琵琶的女子。姜夔引其为音乐上的挚友和心灵上的知己,两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温馨的时光。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一缕恋情可以慰藉姜夔那颗愁苦、凄凉、孤独、寂寞的心灵,因此他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恋情。浪迹天涯的姜夔,为了生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与之睽离。当此份恋情随琵琶女他适而永久消散后,姜夔失去了最后的情感家园,造成了终身难以痊愈的心灵创伤。两人永别后,无论梦里醒时,还是漂游安居,他内心始终拂不去琵琶女的倩影,无法忘却那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淡黄柳》(空城晓角)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凄凉犯》(绿杨巷陌)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由于合肥女所居的巷陌多种柳,词人爱屋及乌,睹物思人,因此所写的咏物词中多出现柳、梅的形象,其中多寄寓着对已失落的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合肥恋人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其《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歹带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白石此词,正是为怀念合肥恋人而作。丙辰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词人同时作《江梅引》词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词中所寓之意,亦即《江梅引》中所述之志,即对合肥恋人的思念之情。此词以梅花喻恋人,借伤春惜花之情,流露出对昔日恋情的追忆之思和对恋人的思慕之情,倾吐了今日孑居独处的伤感之情。这种对失落恋情的伤感之怀在其他词中也多有流露: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一萼红》〔古城阴〕)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

白石的词摒弃了格趣低下的浮艳情调,没有丝

10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6月

毫庸俗浅薄之处,洋溢着一种对永不能忘情的情爱的追忆之思。词人对此次爱情是真挚深刻、终生不渝的。姜夔在词中往往过滤省略掉当初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而只表现离别后精神上的苦苦追忆和思恋,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又不用艳丽的字面装饰,热烈的恋情出之以冷峻清雅的笔调,即所谓以健笔写柔情,从而形成清刚峭拔、骚雅清虚的词风。姜夔把苦苦相思之情写得字字血泪,深情郁结,情感极其热烈深笃,词人的真挚心态跃然展现在面前。

(三)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

姜夔虽然终身布衣,但是并不是对政治国事漠不关心,完全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在他的咏物词中也隐约透露出对于南宋日益衰败的国事的忧虑之情,对国家衰颓的慨叹。宋翔凤《乐府余论》云:“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如《齐天乐》,伤二帝北狩也。《扬州慢》,惜无意恢复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盖意愈切,则辞愈微,屈宋之心,谁能见之。乃长短句中,复有白石道人也。”[1]2503如其《齐天乐》(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此词集中描绘和抒写了蟋蟀的哀鸣带给独处的思妇、流落江湖的行客、失国破家的君臣后妃的种种感受和联想。作者写此篇时,距北宋灭亡已六十余年,许多人沉湎于享乐之中,毫无家国之伤悲和恢复中原之壮志,不少富贵人家耽溺于养斗蟋蟀,但是,爱国志士却无法忘怀。词作中流露了词人对于濒危国势的深刻忧虑之思,明显寄托了破国之哀、辱国之痛,词人的黍离麦秀之悲寄寓于其中。此外如《疏影》(苔枝缀玉),也借咏梅寄托其兴亡之悲,感慨兴亡,语极沉痛。

三、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一生虽然清贫困顿,却从不附势媚俗、阿附权贵,保持着冰雪般的高雅志趣、清纯品性、超逸情趣,视富贵名利若敝屣。姜夔这种高洁的品性、高雅的情趣,深深地投射在词作中,人品与词品深深契合。姜夔咏物词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风格,是通过独创的审美感兴和丰富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概而言之,大约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一)立意深远,含蓄蕴藉

姜夔词由于其人品之高洁,其词具有立意高远的特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1]3793姜夔在其词中继承传统诗歌托物比兴手法,融入了身世之感、恋人之思、黍离之悲和家国兴亡之叹,寄意遥深而含蓄朦胧。他常常把自己深沉的情感融入景物中,感情附丽于景物而隐约流露,避免了单薄率直之弊,要眇馨逸,情韵深邈,耐人咀嚼,余味曲包。姜夔既不满柳永、康伯可等词人的浅薄庸俗,也不满辛派末流那样粗狂叫嚣。如《疏影》云: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1]3797白石此词借咏梅寄托其兴亡之悲。感慨兴亡,语极沉痛。但词人心中无极感慨,却仍蕴藉出之。情感缠绵深厚,不绝如缕。

(二)字琢句炼,音节谐婉

姜夔对于词的创作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追求词的艺术形式方面的精美。白石词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韵味,除了深远的意趣外,还通过独特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姜夔在词中炼字琢句,审音协律。他的咏物词,首首都是精雕细刻和呕心沥血的力作。姜夔在作词时,字字推敲,句句深炼,一首词往往要经过旬月涂稿,反复修改润色,有时经过歌女的试唱之后才能定稿。姜夔词极其注意字句的锤炼,音节的谐婉,有意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庆宫春》(双桨莼波)序云:“盖过旬涂稿乃定。”张炎《词源》云:“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当,方为本色语。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

103

2007年第2期 张雷宇: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也。”[1]259姜夔作为一名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十分注意词中音节的和谐。他刻意求工,在词中用字精微深细,造句清丽醇雅,时时生发新意。白石词中几乎字字敲打得响,往往因一字生动妥帖而使全篇顿然生色。因此他的咏物词呈现出字琢句炼,用词精巧,和谐优美的特色。如《惜红衣》(簟枕邀凉)云:“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初秋时节,蝉儿躲在柳树深处声嘶力竭地鸣叫着,仿佛在向人们说秋风来了,秋天就快要来了。这里把蝉拟人化,一个“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词人下了千锤百炼的功夫才苦心经营的结果。姜夔词在炼字琢句方面的精雕细刻,使其词的语言也独具个性。与周邦彦词的语言色泽绮丽相比,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冷寂。姜夔采取自铸新辞的方法,用富有个性特征的新辞,来改变周邦彦一派词风软媚柔弱的风气。

姜夔除了在词作中注重炼字琢句外,在音律方面也极其讲究。白石既注重在词的性情、意境上融入清拔绝俗的诗韵,又注重保持音乐的清雅。姜夔词之所以能够赢得后世词人的普遍推崇,是与其保持了词体的音乐特性而又具有诗性的文人词的特点分不开的。姜夔因其音律精严,论者常常将他与周邦彦相提并论。黄曰

升《花庵词选续集》云:“(姜夔)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5]姜夔审音协律,从而使其词具有流美动听、腔圆字正、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

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1]261并且称赞姜夔咏物词云:“此皆咏物全章精粹,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为了做到咏物“不留滞于物”,姜夔采用了虚处落笔,追求神似的手法。姜夔很少对客观物象的形体作正面的具体的摹写,不注重于描写对象的客观特征以求达到写真的目的,而是运用虚处落笔的手法,将其内在心态投射于所咏之物上,注重于表现所咏之物的神理。如其《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词人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然而从未正面点破,只是让读者去吟味,去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姜夔早年学诗曾师从江西诗派,他在《白石道人诗集自叙》中说:“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马交如也、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云:“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姜夔咏物词多采用虚处落笔,追求神似的手法,是受江西诗派“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创作主张影响。江西诗派的“意足不求颜色似”咏物诗法对姜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江西诗派的咏物诗对事物的形貌只“仿佛形容”,不作具体的逼真的、正面的刻画,诗中物象大都是诗人主观理念的外现,较多的是通过侧面用笔、渲染烘托来加以表现所咏之物的神采和个性。姜夔以江西诗派咏物诗法入词,不着力于所咏之物的具体形貌的刻画,而在虚处加以传神写照,集中表现所咏之物的神理,使其成为词人主观心境的某种象征。彭孙《金粟词话》云:“咏物词,极不易工,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即间一使事,亦必脱化无迹乃妙。”[1]725邹祗谟《远志斋词衷》云:“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至白石、梅溪、始得中妙谛。”[1]653姜夔的咏物词超脱了一味追求客观物象外在形貌的精细描摹的局限,能够在词中传达出物象内在的精神风韵,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物象与主体是紧密融为一体的,从而做到了咏物“不留滞于物”。

(四)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姜夔清寒孤寂的生活经历和傲岸高洁的品性,决定了其词作以冷为美、清虚淡雅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姜夔由于身世的凄苦,内心十分冷寂孤独,因此当他用愁苦的眼光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所咏的事物常常被涂抹上一层忧愁的色调。姜夔似乎对凄冷的景物有一种偏执的爱好,其词作呈现出以冷为美的特点。如: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清波引》〔冷云迷浦〕)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闹红一舸〕)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暗香》〔旧时月色〕)

冷香下、携手多时。(《莺声绕红楼》〔十亩梅花作雪飞〕)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夜行

10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6月

船》〔略彳勺横溪人不度〕)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念奴娇》〔闹红一舸〕)

马上单衣寒恻恻。(《淡黄柳》〔空城晓角〕)

春寒锁、旧家亭馆。(《玉梅令》〔疏疏雪片〕)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旧时月色〕)除“冷”、“寒”之外,姜夔还爱用其他如“清”、“幽”、“暗”、“凉”、“疏”、“晚”、“空”等情调低沉、色泽暗淡、凄凉幽冷的字,用以同词人那孤寂、愁苦的心态相应,在空寂中给人以凄冷幽深的感觉。姜夔在词中喜用这类传达清冷之感的词汇,是词人清空幽冷的人品和词品相结合的自然表现。词人以“愁”的心态来贯穿全词,通过这些字、词的使用,流露出内心飘泊无依、老而无归的情怀与空虚孤寂的心态。凄冷的色调,空灵缥缈的意境,从而创作出“幽韵冷香、清虚淡雅”的境界来。

姜夔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创作了大量既保持词体的音乐性又具有诗性的文人词,于婉丽、豪放之外另立一宗,为词坛带来了清雅词风。姜夔以高妙词艺形成独特词风,具有清雅疏淡、幽远

超妙之致。姜夔的咏物词给人以“幽韵冷香,挹之无尽”的美感,从而受到后代词人的赞扬,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竹屋痴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 朱彝尊、汪森.词综[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

[4] 罗大经.鹤林玉露[M ].北京:中华书局,1983:59.[5]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On Jiang Kui 's Yongwu Ci Poetry

ZHA NG Lei-yu

(Post -do ctor al M obile Station of Humanities Co lleg e of Zhejiang U niver sity ,Hang 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 :As an earlier Yong wu Ci Po et ,Jiang kui made g reat effor ts in pro ducing Yongw u Ci in

Southern Song Dy nasty.T he Yo ng w u Ci Poetry of Jiang Kui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 ith the development o f Yongw u Ci Poetry.Jiang Kui described his feeling of the drifting life,the thought of lost lov e,and his w o rry about the nation.It co nsists o f profound meaning,w ell-cho sen w o rds and terse sentences ,pur suing the similitude o f spirit ,clear empty and ex quisite touch and be quietly elegant .The Yongw u Ci Poetry of Jiang Kui deserved the acclaim o f the Ci poets after him and established a new paradigm fo r the Yimin Ci poet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Key Words :liter ature of So ng Dynasty ;Jiang Kui ;Yong wu Ci Poetry

105

2007年第2期 张雷宇: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近五年姜夔词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861565.html, 近五年姜夔词研究综述 作者:冯淑然王雪 来源:《牡丹》2018年第27期 在中国词史上,姜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姜词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并有所突破。近五年来,姜夔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姜夔词词序研究、音乐研究、艺术特色研究、思想内容研究、传承关系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等。其整体特点为全面开拓,研究视角多元,成果颇丰,当然也还存在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通晓音律,能自度曲,历来学者对其人其词有诸多品评。杨慎言其于“南宋至负盛名”,其词“不减清真乐府”;薛砺若视其为“南宋词的开山大师”。经相关检索及资料查阅发现,近五年(2013-2017),仅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71篇,可见当今学者对姜词关注度之高。本文试图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综述,以梳理五年的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信息奠定基础。 一、关于姜词思想内容研究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是姜夔对艺术的追求,其词即是对这种追求的印证。姜词中所呈现的不仅是词人瞬间的情感体验,也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词学通论》,姜词大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处境的幽愤之情,只是其词感慨全于虚处无迹可寻。罗欢的《家国之痛,沦亡之悲——从李清照,姜夔词看心路历程之异同》将李清照与姜夔作比,言二人均经历家国破灭,共有时代之悲哀、亡國之悲、家破之痛,但姜之于李多了几分于己于国的无奈。吴莉莉的《狷行人生路——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人格美学取向》,从美学角度将姜之人格以“狷介”界定,言其人生之路与其人格相矛盾。才华横溢却布衣终生,心性高洁却仰人衣食,由于缺乏驰骋疆场的机遇与豪情,只能在词中底吟徘徊。赵维江、谷卿的《“清空”“骚雅”内涵新释——以张炎姜夔之词学为中心》反言,“骚雅”决定了姜夔独特的抒情方式,塑造了姜夔狷洁的文化人格。张艳姝的《姜夔诗词“无我”与空灵的禅悦之风》,将姜词“空灵”的艺术特色归于佛禅精神,由此衍生出姜夔所具有的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 二、关于姜词艺术特色研究 前人谈及姜词的艺术风格无不用“幽韵冷香”“清空骚雅”“格调高迥”等词加以概述,近年来关于姜夔词艺术特色研究的文献资料尤为丰盛,但对姜词艺术特色的认定基本没有超越原有的认知领域。赏析类作品以《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名篇为主,对艺术风格研究有所拓新。

咏物的诗句大全

咏物的诗句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咏物的诗句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5、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0、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1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14、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15、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6、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17、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18、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19、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2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庭中有奇树》 23、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25、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26、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27、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2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29、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咏物诗句

咏物诗句1、洗竹 作者:白居易 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余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2、岳阳楼 作者: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3、牡丹 作者: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4、猿 作者: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5、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6、杏园中枣树 作者: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7、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灵墟山 作者:李白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9、牡丹

作者: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10、白胡桃 作者:李白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11、瑶池 作者: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12、曲江 作者: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13、江上

满庭芳小阁藏春全词翻译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满庭芳·小阁藏春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创作背景】 此词历来被视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刘瑜《李清照全词》认为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认为这首《满庭芳》为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作品。但也有学者认为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如谢桃坊就认为它应是作者遭到家庭变故后所作。 【赏析】

咏物诗词专题(教师版)

咏物诗词专题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词常见的情感。 2.掌握咏物诗词的表达技巧。 3.熟悉咏物诗词常考题型和答题规范。 第一课时 【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熟读成诵:《卜算子?咏梅》 2、诗句解释。 《卜算子?咏梅》 3、走近诗人。 (1)关于陆游: 陆游(1125—1210),(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125)-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1210),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

咏物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咏物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导读:本文咏物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一、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上已基本合流,只是词仍然保持着其入乐可歌的特性。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的“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也把“别离滋味”写得清刚冷峭,韵味醇雅。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靖康中徽、钦二帝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其寄托在若有若无、

《满庭芳·促织儿》诗词译文及鉴赏

《满庭芳·促织儿》诗词译文及鉴赏 《满庭芳·促织儿》诗词译文及鉴赏 宋朝:张鎡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满庭芳·促织儿》古诗简介 《满庭芳·促织儿》是南宋词人张镃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前五句刻画环境,后五句叙述静听蛩唱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下阕转写人事与蟋蟀的对应关系。一气呵成,从蟋蟀而人,由“儿时”而老大,触动悲怀满腹。 《满庭芳·促织儿》翻译/译文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宝钗楼外秋意正深。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静静地听着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声声凄

凉。它并不是为了寻求伴侣,而是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可谓费尽了苦心。 曾记得孩提时,小伙伴相互招呼着,提着灯笼四处搜寻蟋蟀。端水灌进蟋蟀的洞穴里,又放轻脚步仔细听着,追寻逃跑蟋蟀的声音。任凭月光花影铺了满身,独自一个人也要追踪。将逮到的蟋蟀兴致勃勃地带到精美的厅堂参加戏斗,与他人的蟋蟀决一雌雄,亭台般的小笼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兴已经没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叹悲吟。 《满庭芳·促织儿》注释 ⑴促织:蟋蟀。 ⑵漙(tuán):露水多。 ⑶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⑷土花:青苔,苔藓。 ⑸劝:催促。 ⑹机心:原指机巧功利之心。这里是说蟋蟀为“劝织”而煞费苦心。 ⑺灌穴:古时抓蟋蟀的一种方法,将水灌进蟋蟀穴,逼迫蟋蟀出来。 ⑻敛步:脚步很轻。 ⑼华堂:精美的厅堂。 ⑽亭台:指盛蟋蟀的笼子

杜甫的咏物诗

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作品译文 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一样表现那云间雁影,是诗中的神来之笔。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出现了两代词人,一为江湖词人群,一为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为辛派后劲,一为姜夔的追随者,其中追随姜夔者主要是以其“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对后世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姜夔词流传到今天,有80多首,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或许还不能和温庭绮、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相媲美,但他的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本人正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人们论及姜夔,虽然在总体评价上不如温柳苏周辛等大家,但在一些具体方面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姜夔词的题材主要是恋情、咏物和亡国之痛,并没有什么拓展,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词风因为求雅,同时也求“刚”一点,“生”一点,极力摆脱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那种浮浊、柔媚、甜熟的词风,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意境清幽,情味含蓄深婉。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咏梅名作《暗香》: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清照《满庭芳 小阁藏春》赏析(含译文)

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赏析(含译文) 满庭芳·小阁藏春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创作背景】

咏物诗的类型

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二、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参考文档】对联,花开满庭芳-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对联,花开满庭芳 篇一:对联 对联大全 (1)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2)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4)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5) 上联:今宵醉苦酒,苦酒独饮苦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6)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7)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8) 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 (9)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10) 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下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11) 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下联:才子佳人,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12) 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 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13) 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 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 (14) 上联:浮曦步晨, 悬月环素, 朝朝暮暮总相循!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一、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鉴赏 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 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三、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鉴赏 总: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分:1前二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不高,即“无格”。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2后二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其他诸花之上。“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

古诗潇湘夜雨·满庭芳翻译赏析

古诗潇湘夜雨·满庭芳翻译赏析 《潇湘夜雨·满庭芳》作者为宋朝诗人赵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幙卷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如虹。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夜照,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前言】《潇湘夜雨·满庭芳》是宋代词人赵长卿所作。上片写油灯点燃的情景。下片写灯花结彩。飞蛾扑焰,银花黑夜。借俗传喜兆作结。全词语言形象,对仗工丽,描写细腻,意境优美。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居南丰。代表作品《惜香乐府》。【注释】①银釭:银灯。②莲炬:指莲花灯。③袅:烟篆缭绕上腾貌。穟:同“穗”,本为禾穗,这里借指灯烛芯。④红裳呈艳:形容灯燃得好。⑤“丽娥”两句:指飞娥狂扑灯火。⑥金粟:指灯花呈金黄色颗粒状。⑦丁宁语:结灯花时,有小爆炸声,好象丁宁语。【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燃油灯。可分三个层次:首三句,写华灯初上时的情景,有“斜点”的“银釭”(银做的灯),有“高举”的“莲灯”,用风做衬。“重重”三句,写灯景,重重帘幕高卷,灯烛芯烟篆缭绕,袅袅腾空。用穟作衬。“偏奇处”两句,进一步写灯火辉煌的盛况:“当庭月暗”,“吐焰如虹”。用月、虹作衬。下片写结花。也分作三个层次。首三句,“红裳呈艳”,形容灯燃得好。《异闻录》:

“杨穋读书寺中,忽见红裳女子诵诗。诘问姓氏,答言玄幻,验之,乃经幡中灯。”写飞娥狂扑,用红裳、丽娥借衬。接下来:“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正面写开结灯花,用银花比衬白色灯火:用金粟,比衬金黄色颗粒状的灯花。具体形象,对仗工丽。末尾,以“丁宁语”,写结灯花时,有小爆炸声,好像有叮咛之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我国民间习俗,以灯花传喜兆。杜甫诗:“灯花何太喜?”韩愈《灯花》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翁。”以此句作为全词结尾,欢乐、明朗,给人以快感。《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正面描写明快开朗,侧面衬托实腴丰满,语言形象生动,用典自然融洽,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是词中的妙品。《四库全书提要》说:“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这首词即可视为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如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

姜夔词作的艺术特点

姜夔词作的艺术特点 商学院金融08 ZWN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又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于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于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思想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有大量媚俗的残余。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掉缠绵温馨的恋爱情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婚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恋人,但只字未提二人相遇、相守时的美好回忆,而只有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创造出罕见的凄冷浩大之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题材和抒情手法上的界限已经经本消失。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发如词。但姜夔移诗发如词,不是要进一步夸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秉承周邦彦字炼句啄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以词的语言说, 姜夔词善于以硬笔写柔情, 语言极有张力与强度, 往往给人以振荡之感。如“春渐远, 汀洲自绿, 更添了、几声啼。”(《琵琶仙》)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 , 如此等等, 都是以硬笔写柔情, 尤其是转折拗怒, 能引起感情的振荡。这是姜夔词不同于其他婉约词人词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表现出他特有的艺术个性。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同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写景状物时又善于侧面描写,虚处传神。《扬州慢》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上片写景, 写他初到扬州时对这座名噪千古的历史名城的印象。词人写扬州的荒凉、残破以及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深重灾难, 是用了虚笔,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但给人的印象却极深刻,这是因为他成功地使用了烘托与陪衬等修辞手段的缘故。下片抒情, 以假设之辞, 写出了今日扬州的残破在心目中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以无情写有情, 情感更深, 情绪更烈。此词以虚写实, 以无写有, 并将抒写的笔触深入到历史的长河, 有种强烈地纵深感, 并给人留有较大的思索空间。总之, 此词写得境界开阔而又空灵, 表现的感情跳荡而又深厚, 是很典型的清空词风。 姜夔在艺术上追求全词意境的浑成,情感基调和语言色泽的一致,对后世词坛颇有影响。南宋末期的吴文英、王沂孙、涨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炼句,协守音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这些以“雅”作为艺术追求的词人共同构成了宋末的“雅正”词派。“雅正”词派为词坛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丰富了词的表现意境,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细腻深切的阅读感受

满庭芳·小阁藏春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zhuàn)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liáo)浑似,何逊在扬州。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篆香:对盘香的喻称。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浑似:完全像。 从来,知韵(yùn)胜,难堪雨藉(jí),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韵胜:优雅美好。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横笛: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词的起笔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

咏物诗句大全:朝天子·咏喇叭

咏物诗句大全: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 看看《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能够 扩大声音。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 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 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 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 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 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增强对 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 喇叭和唢呐, 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惟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王磐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讽刺作品《朝天子·咏喇叭》较为豪辣,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