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第2课时)导学案

1.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第2课时)导学案
1.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第2课时)导学案

闫家店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1(新版)湘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1(新版)湘教版 【学习目标】 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中两个负数比较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3的绝对值是 ,-3的绝对值是 ; 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 ,0的绝对值是 , (二)自主学习: 下面是某一天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哈尔滨-20℃、北京-10℃、长沙5℃、上海0℃、广州10℃ 1、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上海; 北京________哈尔滨; 武汉________哈尔滨; 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 (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 (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归纳: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 正数都大于 ,负数都小于 ,正数 负数。 (三)合作探究: 1、在数轴上表示数2,0,-3,-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 2、(1)求出数轴上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0 1 -1 -2 2 0 1 -1 -2 2

(2)由上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 3、想一想: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四)展示质疑:

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一)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学习重点: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理解倒数。 学习难点:乘法法则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和零的乘法运算,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乘法情况, 此时应该怎样 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 二、自学教材 P28---30 : 1、自学教材28~2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为下列各式加上符号 (1)( + 2)X ( + 3)= 6 (2) (—2)X ( — 3)=, 6 ⑶ (__+_2 )X (__ — _3)=_ _6 ⑷ (__—_2 )X (_ + _3)=_ _6 观察发现 :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_____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______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的 绝对值的 2、(1)如果,蜗牛根本在原地不动,三分钟前它在哪? 列式: _0_ X (_ + _3)= __________ ⑵如果,蜗牛每分钟向左爬 2米,0分钟后它在哪? 列式:(_2)X _0__= 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并把 ________ 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_____ . (—7)X 4 _____ (—7)X 4 =—( _________ ) X 4=28 ______________ 所以(-5 )X( -3 ) =15 所以(一7)X 4 =()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 (-5 )X( -3 ).……( ......... ) (-5 )X( -3 ) =+( ) ..... ). 5X 3=15 -..…( ....... ) 7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2.1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运算; 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 简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引例1:已知一辆卡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5千米,再向西行驶25千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千米,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 分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向西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向东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则(+15)+(-25)+(+20)=?,问题成了三个有理数相加,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所以(+15)+(-25)+(+20)=(—10)+(+20)=+10,所以卡车最后停在A站东面的10千米处。 引例2:计算:,; ,; 学生回答:,; -+-++=+; [(4)(7)](13)2 -+-++=+,(4)[(7)(13)]2 -++=++-, 教师启发:发现(11)(7)(7)(11) ; 要求学生再换几对不同的有理数试一试,结果如何? 教师小结: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 1、知识点讲解: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分类 知识要点 1、一个整数a 和一个非零整数b 的比是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例如:12,-53 ,155 ,实际上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2、有理数分类,有理数可以按形式以及正负分类: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数轴上的点不都代表有理数 4.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判断互为相反数的两种方法:①从式子上看,若0a b +=,则a b 与互为相反数;②从直观上看a a -与是互为相反数。 一、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表示的数轴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c >0>a B .a >b >c >0 C .b >0>a >c D .a >c >b >0 3.如图,A 、B 、C 、D 、E 为某未标出原点的数轴上的五个点,且AB =BC =CD =DE ,则点D 所表示的数是( ) A .10 B .9 C .6 D .0 4. 下 列 结 论 正确 的 有 ( ) ①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②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③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④若有理数a ,b 互为相反数,则它们一定异号.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若a <-1,则a ,-a ,1a ,-1 a 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 . 6. 点A 在数轴上表示+2,将点A 沿数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 ,则点B 所示的有理数是( ) A .3 B .-1 C .5 D .-1或3 7. 若m +n =0,n +p =0,且m -q =0,则( ) A .p 与q 相等 B .m 与p 互为相反数 C .m 与n 相等 D .n 与q 相等 8. 已知两个有理数a ,b ,如果ab <0,且a +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 ,b 异号 D .a ,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9. 一个动点M 从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向右运动2s,到达点A 后立即返回,运动7s 到达点B,若动点M 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则此时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 ) ??? ?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导学案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数学日导学稿 班级 70 姓名 编号 NO :03 日期: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课题: 有理数 设计者: 七年级数学组 自研课(时段: 晚自习 时间: 10 分钟 ) 1、旧知链接: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6, -3,2.4,4, 0, 4 3 ,-3.14… (1)是正整数的有 ;(2)是负整数的有 ;(3)是正分数的有 ;(4)是负分数的有 。 2、新知自研:认真自研课本第7页。 展示课(时段: 正课 时间: 60 分钟 ) 一、学习目标(1min ): 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2.能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 , 时间: 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为正有理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27 , 3.3 ,13 ,-1.2,32,-131, 0 ,-39.2 ,221 (1)正整数集合:{ …}; (2)正分数集合:{ …}; (3)非负数集合:{ …}; (4)负整数集合:{ …}; (5)负分数集合:{ …}; (6)负数集合:{ …}。 发展题: 有一位同学对老师说,因为像2,+2.37,…等正数是有理数,像-1,-3.1,-6,…等负数也是有理数,同样0也是有理数,因此得出结论:有理数包括正数、0和负数。请问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提高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修订稿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大小关系,会 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 小。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中两个负数比较法则的理解 学习方案: 一预习准备 预习教材P10至P16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面是某一天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哈尔滨-20℃、北京-10℃、武汉5℃、上海0℃、广州10℃ 1、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 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2、画一画: (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归纳: 二、导学任务 1、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在数轴上表示数2,0,-3,-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 试一试: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1)-2与-3,(2)-0.001与0,(3)-0.8与-0.6;(4)-与-;(5)-(+)与-|-0.8| 2、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做一做: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3 ②-2和-1 ③-3和-1 ④-1.5和-2.5 (1)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01 -1 -22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 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进行熟练地运算. 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一、知识链接 1.计算:(1)777++= ;(2)1212121212++++= . 2.将以上两个加法运算用乘法运算表示出来: 3.计算:(1)3×2;(2)3×11 2;(3)3126?;(4)3 20.4 ? 二、新知预习 1.计算:(1)222++=(-)(-)(-) ; (2)99999++++=(-)(-)(-)(-)(-) . 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3.怎样计算? (1)6×(-5);(2)(-4)×(-5);(3)0×(-5). 【自主归纳】 有理数的乘法: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结果是 . 三、自学自测 1.计算 (1)53?-() (2)46?(-) (3)79-?-()() (4)0.98? 2.填空 (1)-3的倒数是___________; 3 4 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 (2)______的倒数是6;___________的倒数2 3 -.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案.doc

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②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经历对有理数的运算,领悟解决问题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 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 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请你计算30 +(-20),(-20)+30.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 b + c)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二、例题 例2 计算:16 +(-25)+ 24 +(-35). 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解:16 +(-25)+ 24 +(-35) = (16 + 2 4)+ [(-25)+(-35)] = 40 +(-60) =-20. 例3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 千克,10 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 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 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法1:91+91+91.5 +89 +91.2+91.3+88.7 +88.8+91.8 + 91.1=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5.4. 答:总计超过 5 千克,10 袋水泥的总质量是505千克. 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10 袋小麦对应的数为+1,+1,+1.5,-1,+1.2,+1.3,-1.3,-1.2,+1.8,+1.1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X10+5.4=905.4 答:10袋小麦总计超过标准重量 5.4 千克,总重量是905.4 千克. 巩固练习 第20 页练习1、2。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 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3.(-8)-(-10)+(-6)-(+4), 这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二、探索新知 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 由于减法可以改写成加法进行运算,因此所有加法、减法的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如: (-12)+(-5)-(-8)-(+9)可以改写成(-12)+(-5)+(+8)+(-9) 做一做:(1)(-9)-(+5)-(-15)-(+9) (2)2+5-8 (3)14-(-12)+(-25)-17 2.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 如:12+(-8)=12-8;(-12)+(-8)=(-12)-(+8)=(-12)-8 (-9)+(-5)+(+15)+(-20)= -9-5+15-20 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 (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 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 (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 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 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 练一练: (1)-3-5+4 (2)-26+43-24+13-46 三、 问题 问题1.计算 (1)(-4)+9-(-7)-13 (2)11-39.5+10-2.5-4+19 (3)5 4)1.3()53(4.2+ -+-- 练习:课本33P 练一练; 34P 4、5 问题2.寻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 ,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 ;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 ,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课堂反馈: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 处出发,晚上到达B 处,记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4,-9,+8,-7,13,-6,+10,-5 (1) B 在A 何处? (2) 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球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四、归纳总结 1.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2.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导学案(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导学案(1) 【复习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及在问题中应用等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 1、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2、 在数轴上,原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3、 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最大的负整数; 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4、下列四个数的绝对值比2大的是( ) A.-3 B.0 C.1 D.2 5、 数轴上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 6、 的绝对值是4,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 . 7、 3的相反数是 -1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313 的倒数是 【课堂重点】 1、观察与思考:这章我们学习的有理数,教材从引 入负数开始,首先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了有 理数的运算.本堂课我们将对前一部分作一具体复习. 根据知识结构复习相关的知识要点,思考下列问题,与 同伴交流你的结果: (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π是有理数吗?有理数怎样进行分类? (3)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什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数a 的倒数是什么? (5)什么叫做绝对值?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6)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吗? (7)在数轴上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何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尝试练习:给出下列各数:.4 15,4,0,5.1,75.3,6,21 1--- (1)在这些数中,整数有__________个,负分数有__________个,互为相反数的是_________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课时)

2.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 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7)=16. 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 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9 -(-7)=16. 9 +(?)=16. 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 减法变加法 9 -(-7)=9+7. 变相反数 2.归纳: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应用1:计算:(1)5-(-5)(2)0-7-5 (3)(-1.3)-(-2.1) (4)11 3 -2 1 2 (5)(-6)+(-5)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2有理数1.2.1有理数导学案4无答案

有理数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按不同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忆一忆 (1)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13米,可记作海拔8848.13米(即高于海平面8848.13米);而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 _______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 (2)某产品说明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长度:20cm 0.1“。这说明,产品的标准长度是20cm,允许有1mm的误差,其中+0.1表示最多比标准长度长1mm;而-0.1则表示最多比标准长度___1mm。 (3)如果以中午为“基准”,晚霞中午以后的时间规定为正的,那么,午后3小时记作3时、午前2小时记作____,中午记作_____。 (4)如果将向东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5米表示向东走5米,走-7米表示_________,走0米表示仍在______。 (5)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表示基准。0本身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预习新课 1、有理数的意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这里的“统称”是“总的名称”、“总起来叫”的意思,它给出了有理数的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整数和分数都是有理数;第二,有理数也就是整数和分数。如果说成“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会使人觉得有理数可能不仅仅包含整数、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 ?? ?? ? ?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按性质分类: 有理数????????????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练一练 一、判断题 1.-0.5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因此它不是有理数; ( ) 2.有理数中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3.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 ) 4.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 ) 5.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 ( ) 6.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 7.最小的整数是零。 ( ) 8.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 ) 9.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 ) 10.负数中没有最大的数。 ( ) 二、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括号内:-2.1,0.5,98,0,51,221,1453 ,-38,+3 正有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竞赛活动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0)+(+3)-(-5)-(+7) (-7)+(+5)+(-4)-(-1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 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 -20+(+3)+(+5)+(-7) 师:很好,可见在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字母可表示成: a+b-c=a+b+(-c ).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练习计算以上两道题. 学生作业练习 师针对学生做的方法评析,作以下说明. 1.式③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 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 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出式,并读出两种读法. 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次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过程更简便、合理.因为它运用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师:太棒了,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通常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根据刚才过程可见,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适当运用运算律.大家一起看下面问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32)+(-54)-(+51)-(-3 1)-(+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解:(+32)+(-54)-(+51)-(-3 1)-(+1) =(+32)+(-54)-(-51)-(+3 1)-(+1) =32-54-51+3 1-1 =32+31-54-5 1-1 =1-1-1 =-1 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师: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 【总结】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全章导学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导学单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有理数》 优 秀 导 学 案 (全章完整版含教学反思)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1.1 正数和负数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一、情境导入 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负数的认识 【类型一】区分正数和负数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4 3 ,0,-3.14,120,-1.732,- 2 7 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解:在-1,2.5,+4 3 ,0,-3.14,120,-1.732,- 2 7 中,负数有:-1,-3.14,-1.732,

-2 7 ,正数有:2.5,+ 4 3 ,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 4 3 ,120;-1, -3.14,-1.732,-2 7 . 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后面会学到+(-3)不是正数,-(-2)不是负数. 【类型二】对数“0”的理解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 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 A.3 B.4 C.5 D.0 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的含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 探究点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

2有理数的的分类

有理数 知识点1:确定一个数是否是有理数 问题模型:一般的我们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都能写成 n m (m ,n 是整数,n ≠0)的形式。任何一个分数也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求解策略:在了解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后,首先选出整数,然后再选可表示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分数。 例:在— 7 22 ,1.5,0,—4,3.14,23%,π,2.323323332,其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个。 分析: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其中分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因为π是无限小数不属于分数,同时也不是整数,所以π不是有理数其它都是有理数。 解:7个 变式: 1.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8+,293-,2.31,0,-3.14,5 8 +,-5,-12.6, 0.101001000…,??32.0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解:正数集合{ +8,2.31,5 8 + , 0.101001000…,??32.0,…}; 负数集合{2 93 -,-3.14,-5,-12.6,…}; 有理数集合{8+,293-,2.31,0,-3.14,5 8 +,-5,-12.6,…}。 2.给出下列各数:4.443, 0,π,814 -,3.1159,-1000,7 22 .其中有理数和非负数的个数分别是 ( ) A .7和5 B .6和5 C .5和4 D .4和4 解:选B 3.请你列举一些有理数以及不是有理数的数 解:答案不唯一,但列要特别记住π和0.101001000…之类的数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1 有理数按定义进行分类 0?????????? ? ?????? 正整数整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分类

大同市十八中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分类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7()授课老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学习有理数分类,体会分类是数学上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并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归纳 教学资源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预学 阅读课本P6,回忆你在小学所学的知识,试着完成以下预学内容 下列各数中: 7,-9.2, 31.25, 0,22 7 ,-18,3.1415, 3 5 , -0.14287,67% 正数有()负数有()整数有()分数有()【归纳】有理数相关概念 ①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 ②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 ③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二、预学检测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 0.125,1 2 , -3 1 2 , 3, 0, 50%, -0.3. 有理数有个;正数有个;整数有个; 分数有个 2、思考: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吗?

分数一定要出现分数线吗? 3、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数举例: 正整数:举例______________ 零: 负整数:举例 正分数:举例负分数:举例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6请写出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①按定义有理数可以怎样分类?②按性质有理数可以怎样分类?有理数 2、将7、11 5 、-63%、-8、 0、 3.14、0.618、分类: 整数:分数: 非正数:非负数 3、你能结合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将上面的数进行分类吗?(口述)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6、7页练习. 2、教材第14页 1题 五、能力提高 1、把下列各数放在相应的集合中: 10, 0.74,-2, 0, 2013,-25, 1 4 -,6.3% 2、将下列各数分类: 7,-9.24, 31.25, 0.,22 7 ,-18,3.14,2013, 3 5 -, —0.142, 10% · 0.2 - ?? ? ? ? ? ? ? ?? ?? ?? ?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有理数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导学案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导学案 第7课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会比较含未知数式子的大小; 体验运用有理数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知识回顾请比较下列几组数的大小. 0.6 > 0;2 < ; < ; < 我们已知两个正数之间怎样比较大小,那么任意两个有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三、新知讲解比较有理数大小 两数比较用法则 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一般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进行. 正数

大于 0,0 大于 负数; 正数 大于 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 小 . 多数比较用数轴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小 到 大 的顺序,即:左边的数 小于 右边的数. 3.字母比较用特值 比较用字母的有理数的大小,由于字母比较抽象,为此可选取符合题目条件的具体数值代替字母,通过比较数的大

小来比较字母的大小. 四、典例探究 .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例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0和-0.01;和-XX;和 总结: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应先分清这两个数的符号,再运用相应的法则进行比较. 特别注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其绝对值的大小,再由“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得出最终结果. 练1比较大小. -XX -;- |-2.4|; 有理数大小排序 【例2】将下列各数用“<”连接起来:-3,4,-1.5,2,0,1.8,-2. 总结: 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借助数轴进行比较很简便,关键是在数轴上正确标出各数的位置,其中,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也可以先将这组数分成正数、负数和0三组,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再比较同号数的大小:对于正数,绝对值越大的数越大,对于负数,绝对值越大的数越小. 练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并用“<”号链接. -,-3,2.4,-4,0,3.2,-.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大小比较 【例3】设a>0,b<0,且|a|小于|b|,用“<”号把a,-a,b,-b连接起来. 总结:比较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大小,除了用特值法,也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来比较,把各数的大致位置表示在数轴上,利用“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很快得出结论.练3有理数x,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所示: 把x,y,0,-x,-y这五个数用“>”号连接为 .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 【例4】把五个城市的温度从低到高排列出来. 昆明10℃,北京-2℃,香港25℃,哈尔滨-10℃,武汉0℃. 总结:利用有理数比较大小法则很容易得出结果. 练41999年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成功,与1998年比较,工业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幅分别是-0.08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提高题练习

有理数的加法练习题——提高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 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 +b <0 B 、-a +b +c <0 C 、|a +b |>|a +c| D 、|a +b |<|a +c|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 ) A 、都是零 B 、至少有一个是零 C 、一正一负 D 、互为相反数 3、若3x =,2y =,且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5 C .-5或-1 D .5或1 4、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A .1 B .0 C .-1 D .3 5、x <0, y >0时,则x , x +y , x +(-y ),y 中最小的数是( ) A .x B .x +(-y ) C .x +y D .y 6、如果 a 、b 是有理数,则下列各式子成立的是( ) A 、如果a <0,b <0,那么a +b >0 B 、如果a >0,b <0,那么a +b >0 C 、若a >0,b <0,则a +b <0 D 、若a <0,b >0,且a >b ,由a +b <0 7、若︱a -2︱+︱b +3︱=0,则a +b 的值是( ) A 、5 B 、1 C 、-1 D 、-5 8、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5个城市标准时间(单位:时)在 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那么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应是( ) A 、巴黎时间2008年8月8日13时 B 、纽约时间2008年8月8日5时 C 、伦敦时间2008年8月8日11时 D 、汉城时间2008年8月8日19时 巴黎 9、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 0,第一步从K 0向左跳一个单位到K 1,第二 步向右跳两个单位到K 2,第三步向左跳两个单位到K 3,第四步向右跳三个单位到K 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在数轴上的点K 100表示 的数是20,则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 0点表示的数是 . 10、若a >0若a <0若 a =0,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第二课时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4.有理数的加法(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加法运算,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探索总结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但熟练程度还不够,并且对过去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对有理数适用未进行探讨。 二、教学任务分析 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样,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得出也是要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通过具体运算体会运算律对计算的简便之处。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计算并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的结果: (1)(-8)+(-9),(-9)+(-8); (2) 4 +(-7),(-7) + 4; (3)[2+(-3)]+(-8), 2+[(-3)+(-8)]; (4) [10+(-10)]+(-5),10+[(-10)+(-5)]。 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为新的知识内容做准备。 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知道了小学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同时巩固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活动内容: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 + b = b + 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 + b) + c = a +(b + 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活动目的:通过特例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活动的实际效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验证明确结论 活动内容: 例1计算:(1)16+(-25)+24+(-32).(2)31 +(-28)+ 28 + 69 解:(1)16+(-25)+2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