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第47卷增刊1 2014年

V ol.47

2014土木工程学报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王帅帅 高 波 申玉生 周 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通过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圆形隧道“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围岩-减震

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层-二次衬砌”3种抗减震措施下衬砌动力响应解析近似解,分析加固圈和

减震层弹性模量、厚度对衬砌结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有益结论:随着围岩加固圈弹性模量及其厚

度增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加固圈围岩与围岩最佳弹性模量之比应大于2,最优加固圈厚度不宜超过

0.5D;在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可以明显降低初衬和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在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

层可以有效降低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但初衬动应力集中系数明显增加;减震层与围岩弹模之比越低,减震

层厚度越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越小,减震层与围岩弹性模量之比应小于1/10~1/20,最优减震层厚度低于

0.2m。研究结论可以为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抗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埋隧道;软岩;注浆加固;减震层;动应力集中系数

中图分类号:TU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1X(2014)S1-0280-07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damping technology of deep soft rock tunnels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Wang Shuaishuai Gao Bo Shen Yusheng Zhou Yu

( 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Tunnel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g of Edmc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wave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deep soft rock cylindrical composite-lining tunnels with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nd buffer layers in an elastic space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were studied. The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lining structures, such as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ickness of th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zone and buffer layer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engineering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were generated. With larger elastic modulus and greater thickness,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s decreased, but the best ratio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grouting reinforced region and surrounding rock was greater than 2, and the optimal thickness of the grouting reinforced zone was no larger than 0.5 tunnel diameters. With low elastic modulus, the buffer layers set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s,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s factor of both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s decreased.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s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second lining decreased, however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initial lining increased. With lower elastic modulus and greater thickness of the buffer layers,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second lining effectively decreased,and the best ratio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buffer layers and surrounding rock was below 1/10~1/20, and the optimal thickness of the buffer layers was no larger than 0.2m.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on the shock and sorption design of tunnels, which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deep buried tunnel; soft surrounding rock; grouting reinforcement; buffer layers;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E-mail:8366wangshuai@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585893.html,

引 言

2008年汶川地震中隧道震害多发生在围岩质量差部位,由于软弱围岩力学性质较差,对隧道结构的约束差,隧道所受的破坏也就大 [1],因此,开展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抗减震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用抗震和减震两种措施。抗震一般通过加固隧道周边围岩的方法来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和自承能力,本文中所讨论为隧道全环注浆加固,加固部分围岩即文中所提围岩加固圈;而减震则是在隧道围岩和初衬或者初衬和二衬之间设置弹性模量较低的减震层,可以缓解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地震力,起到减震作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98、41102220)作者简介:王帅帅,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8-14

第47卷 增刊1? 281 ?

王帅帅等?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用[2]。文献[3-6]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振动台

试验对隧道抗减震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

固隧道围岩和设置减震层可以显著降低衬砌动应力。

自从Mao和Pao[7]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了无

限空间中洞室及单层衬砌隧道在弹性波入射下的动

应力集中问题以来,梁建文[8]等基于大圆弧假定,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地下圆形单层衬

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级数解,

李刚[9]基于波函数展开法得到了无限弹性空间圆形

洞室在平面SH波作用下双层衬砌动力响应解析近

似解。

由于实际工程中,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一般采用新

奥法,为保证施工中围岩和隧道稳定,山岭隧道一般

采用双层衬砌,先施做初衬,再施做二次衬砌,因此,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平面SH波入射

下深埋圆形隧道“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围

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层-

二次衬砌”3种抗减震措施下,围岩和衬砌动力响应

基数解析解,分别讨论围岩加固圈和减震层厚度、

弹性模量对两种减震系统中衬砌动应力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论可以为穿越高烈度地震带隧道结构抗震设

防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1 计算模型

本文重在研究隧道“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

“围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

层-二次衬砌”三种抗减震措施力学机理,因此,将

深埋长隧道动力响应求解问题简化为各向同性弹性

材料无限空间中圆形洞室问题。

SH

R1R2

R3R

4

x轴

介质I

介质II

介质III

介质IV

图1 平面SH波入射隧道示意图

Fig.1 Sketch of tunnel under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平面简谐SH波在无限线弹性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如图1所示,当SH波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将在介质Ⅰ、介质Ⅱ、介质Ⅲ和介质Ⅳ界面产生散射的SH波。

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和贝塞尔函数积分,可将入射平面SH波在极坐标下展开为:

(1)

可表示为:

(2)

当SH波通过介质Ⅰ和介质Ⅱ的界面时,将产生反射SH 波,其表达式为:

(3)

则介质Ⅰ中总波势可表示为:

(4)

则介质II中总波势可表示为:

(5)

则介质III中总波势可表示为:

(6)

则介质IV中总波势可表示为:

(7)

圆形洞室平面SH波入射问题属于反平面应变问题,则非零位移和应力为:

(8)

将式(4)~(7)代入式(8)中可得SH波作用下介质中的应力的势函数表达式:

围岩介质Ⅰ中:

(9)则介质II

中:

(10)则介质III

中:

(11)则介质IV

中:

(12)

式中:w

为入射SH波波幅;k

i

为弹性介质入射SH

波波数;G

i

为弹性介质的剪切刚度;J

n

和H1

n

分别为

? 282 ?2014年

土木工程学报

第一类Bessel函数和第一类Hankel函数,详见文献

[7]。

根据介质界面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可得在

r=R

1

分界面上:

(13)

在r=R

2

分界面上:

(14)

在r=R

3

分界面上:

(15)

在r=R

4

分界面上:

(16)

将位移和应力表达式代入边界方程中可得求解

待定系数的无穷级数方程组,通过求

解待定系数,代入式(9)~(12)可得各层介质应

力级数表达式。

2 数值结果分析

按某实际隧道工程进行简化取圆形洞室,洞室

净空直径D为10m,初衬厚度为0.3m,二次衬砌厚

度为0.4m,其他各层介质物理参数如下:

表1 各层介质物理参数

Table 1 Main parameters of the layers

结构层弹性模量E(MPa)密度ρ(kg/m3)泊松比υ

V级围岩150022000.32

加固圈1500~150002200~24500.32~0.2

减震层15~1500400~16000.2~0.45

初衬2500024500.22

二次衬砌3000025000.2

将应力集中系数定义为弹性介质中最大应力与

根据简单原理算出的标准局部应力的比值,用以评

价一个局部区域里的应力集中的严重程度,平面

SH

波入射下围岩中的最大应力为标准局部应力:

,则定义介质动应力集中系数(DSCF)

为[8-9]

:。

为了验证本文结果的正确性,令R

1

=R2=R3=R4,

G

1

=G2=G3=G4,则本模型退化为文献[10]中SH波入

射下空穴的动应力集中问题,按本模型计算结果如图

2所示,与文献[10]完全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结果

的正确。

为了研究平面SH波入射下隧道设置抗减震措施

时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分布规律,分别研究深埋圆形

隧道双层衬砌、“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围

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层-

二次衬砌”4种工况下衬砌和围岩动应力集中系数分

布规律,如图3~图6所示。

2.2

2.1

2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入射波波数K

1

R

1

D

S

C

F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图2 围岩DSCF随k1R1变化曲线图

Fig.2 DSCF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for k1R1(θ= / 2)

从图3可知,在平面SH波入射条件下,圆形洞

室初衬和二次衬砌均存在明显放大现象,对不同的频

率,围岩、初衬、二次衬砌的DSCF在空间上的分

布相同,并且圆形双层衬砌洞室二次衬砌DSCF最大,

初衬次之,围岩最小。可见由于衬砌和围岩存在刚度

差,导致衬砌存在明显动力放大效应,并且由于二次

衬砌靠近临空面,在动力作用下其约束较初衬要弱,

因此,其DSCF要大于初衬。

2.1 围岩加固后隧道DSCF分布规律

为了研究平面SH波入射下“围岩-加固圈-初衬-

二次衬砌”、“围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

岩-初衬-减震层-二次衬砌”3种工况下衬砌和围岩动

应力集中系数分布规律,隧道计算模型参数同上节,

围岩加固圈和围岩弹性模量比μ取5,减震层和围岩

弹性模量比μ取0.02,围岩加固圈厚度取3m,减震

层厚度取0.1m,加固圈泊松比ν取0.25,减震层泊

松比ν取0.4,围岩加固圈密度ρ为2400kg/m3,减

震层密度ρ为1200kg/m3,隧道衬砌和围岩DSCF空

间分布规律如图4~图6所示。

由图4可见,当采用注浆加固洞室周边围岩后,

初衬和二次衬砌的DSCF均明显减小,但围岩加固

圈内的DSCF明显变大,说明加固围岩后,提高了

加固圈围岩力学参数,进而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

减少了由于软弱围岩在动力作用下发生大变形而直

接作用于衬砌上,从而明显降低了衬砌动应力。

第47卷 增刊1? 283 ?

王帅帅等?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k

1R

1

=0.1 k1R1=1 k1R1=2 k1R1=3

图3 双层衬砌隧道DSCF 随θ的变化

Fig.3 DSCF of double linings forθ

k

1R

1

=0.1 k1R1=1 k1R1=2 k1R1=3

图4 注浆加固隧道DSCF 随θ的变化

Fig.4 DSCF of tunnels with grouting reinforcement forθ

k

1R

1

=0.1 k1R1=1 k1R1=2 k1R1=3图5 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θ的变化

Fig.5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urrounding rock forθ

k

1R

1

=0.1 k1R1=1 k1R1=2 k1R1=3图6 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θ的变化

Fig.6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 forθ

? 284 ?2014年

土木工程学报由图5可见,当在围岩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时,初衬和二次衬砌的DSCF 均明显减小,但洞室周边围岩的DSCF 较双层衬砌洞室周边围岩明显变大,说明设置减震层后,由于减震层弹性模量较低,并具有一定厚度,可以吸收围岩变形,缓解围岩和初衬之间相互作用,从而明显降低了初衬和二次衬砌的DSCF 。

由图6可见,当在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时,二次衬砌的DSCF 明显减小,但初衬的DSCF 明显变大,说明设置减震层后,由于减震层弹性模量较低,并具有一定厚度,可以缓解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相互作用,使初衬承担了大部分地震能量,从而显著降低了二次衬砌的DSCF 。

2.2 弹性模量对隧道DSCF 影响

考虑到密度和泊松比对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影响较小[7-9],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拟对围岩加固圈和减震层弹性模量、厚度h 对隧道衬砌和围岩的DSCF 的影响开展研究。其他参数见上节,改变加固圈围岩弹性模量,得到围岩和衬砌DSCF 随围岩加固圈与围岩弹模比μ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当μ大于2时,随着μ增大,初衬和二次衬砌DSCF 减小,围岩DSCF 却有所增加,说明采用全环注浆等手段加固洞室周边围岩后,由于加固圈围岩刚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洞室周边软弱围岩变形,从而降低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因此,实际工程中提高加固圈内围岩力学参数可以有效减小衬砌的动应力。

二次衬砌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加固圈围岩与围岩弹性模量比μ

161412108642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

围岩

图7 注浆加固隧道DSCF 随μ变化曲线图

Fig.7 DSCF of tunnels with grouting reinforcement for μ

在围岩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后,隧道洞室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参数μ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当参数μ小于0.1时,随μ减小,初衬和二次衬砌DSCF 越小,但围岩DSCF 却有所增加。并当μ小于0.05时,隧道衬砌DSCF 得到显著降低,但围岩DSCF 却有明显增加,说明在围岩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围岩变形,起到缓

解初衬和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一部分能量向围岩转移。因此,实际工程中建议减震层与围岩弹模比μ小于0.1。

二次衬砌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减震层与围岩弹性模量比μ

1412108642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

围岩

图8 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μ的变化Fig.8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urrounding rock for μ

在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后,隧道洞室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参数μ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二次衬砌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减震层与围岩弹性模量比μ

18161412108642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

围岩

图9 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μ的变化Fig.9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s for μ

当参数μ小于0.1时,随μ减小,二次衬砌DSCF 降低,但初衬和围岩DSCF 却有所增加。并当μ小于0.05时,二次衬砌DSCF 得到显著降低,但初衬DSCF 却有明显增加,说明在二次衬砌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后,有效缓解了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相互作用,使一部分能量向初衬和围岩转移。结合图8和图9中曲线变化趋势,并考虑到初衬安全性,实际工程中建议减震层与围岩最优弹模比μ在0.1~0.05之间。

2.3 减震层厚度h 对隧道DSCF 影响

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加固圈厚度h 变化曲线如图10所示。

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加固圈厚度h 增大,隧道衬砌和围岩的DSCF 均减小,但衬砌DSCF 减小趋势并不明显,考虑到经济和技术因素,

第47卷 增刊1? 285 ?

王帅帅等?平面SH 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建议实际工程中加固圈厚度h 不宜超过5m ,即0.5倍洞泾。

在围岩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后,隧道洞室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减震层厚度h 变化曲线如图11所示。

二次衬砌

1 1.5

2 2.6

3 3.5

4 4.

5 5 5.5 6

围岩加固圈厚度h (m)

11109876543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

围岩

图10 注浆加固隧道DSCF 随h 变化曲线图

Fig.10 DSCF of tunnels with grouting reinforcement for h

二次衬砌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减震层厚度h (m)

12108642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

围岩

图11 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h 的变化Fig.11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urrounding rock for h

减震层厚度h 越大,初衬和二次衬砌DSCF 减小,围岩DSCF 却有所增加,说明在围岩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可以缓解初衬和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一部分能量向围岩转移。并当h 大于0.2m 时,二次衬砌DSCF 减小趋势降低,因此,实际工程中建议减震层厚度h 不宜超过0.2m 。

二次衬砌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减震层厚度h (m)

2018161412

1086420

动应力集中系数D S C F

初衬围岩

图12 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层隧道DSCF 随h 的变化

Fig.12 DSCF of tunnels with buffer layer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second lining for h

在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后,隧道洞室围岩和衬砌的动力集中系数DSCF 随减震层厚度h 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减震层厚度h 越大,二次衬砌DSCF 减小,初衬DSCF 却明显增加,围岩DSCF 几乎未变,说明在二次衬砌和初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可以起到缓解初衬和二次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一部分能量向初衬转移。当减震层厚度h 大于0.2m 时,二次衬砌DSCF 减小趋势降低,因此,实际工程中建议减震层厚度h 不宜大于0.2m 。

3 结论

本文通过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深埋圆形隧道双层衬砌、“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围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层-二次衬砌”4种工况下衬砌和围岩动应力集中系数解析解,讨论了加固圈和减震层的弹性模量及厚度对衬砌动应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注浆加固洞室周边围岩可以提高加固圈围岩刚度,有效减小洞室周边软弱围岩变形,从而降低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

(2)在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可以明显降低初衬和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在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层可以有效降低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但初衬动应力集中系数明显增加;

(3)加固圈围岩弹性模量和加固圈厚度越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越小,建议实际工程中减震层与围岩最佳弹模比取值应大于2,最优加固圈厚度不宜超过0.5倍洞径。

(4)减震层与围岩弹模之比越低,减震层厚度越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越小,建议实际工程中减震层与围岩最佳弹模比取值小于1/10~1/20,减震层厚度不宜大于0.2m 。

参考文献

[1]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

响因素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 742-750(Li Tianbi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of mountain tunnels at epicenter zones of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16(6): 742-750( in Chinese))

[2] 陈七林 .软弱围岩隧道抗震设防措施[J]. 现代隧道技

术, 2011,48(6):1-5(Chen Qilin. A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for tunnels in soft surrounding rock[J].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2011,48(6):1-5(in Chinese)) [3] 王明年.高烈度地震区地下结构减震技术原理的研

? 286 ?2014年

土木工程学报

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9 (WANG Mingnia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ubstructure aseismatic technology for high seismic zone[M].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999 (in Chinese))

[4] 申玉生,高波,王峥峥. 强震区山岭隧道振动台模型

试验破坏形态分析[J]. 工程力学, 2009, 26(S1): 62–66

(Sheng Yusheng, Gao Bo, Wang Zhengzheng. Failure mode analysis of mountain tunnel shake table test in high-intensity earthquake area[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9, 26(S1): 62–66( in Chinese))

[5] 李育枢,李天斌,王栋,等. 黄草坪2#隧道洞口段减震措

施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6):1128–1135(Li Yushu, Li Tianbin, Wang Dong, et al.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 for vibration-absorption measures of portal section of Huangcaoping tunnel No.2[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9, 28(6): 1128–1135( in Chinese))

[6] 蒋树屏,蒋华,王晓雯,等.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

地震响应分析[J]. 公路, 2009,(2): 194–198(Jiang Shuping, Jiang Hua, Wang Xiaowen, et al.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in tunnel entrance of highway in seismic region with strong motion[J]. Highway, 2009,(2): 194–198(in

Chinese))

[7] Mao C C, Pao Y H. The diffraction of elastic waves an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s[M]. New York: Crane, Russak &Company Inc.,1972

[8] 纪晓东, 梁建文, 杨建江. 地下圆形衬砌洞室在平面P波

和SV 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级数解[J].天津大学

学报, 2006, 39(5): 511-517(Ji Xiaodong, Liang Jianwen, Yang Jianjiang. On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an underground cylindrical lined cavity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P and SV waves[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06, 39(5): 511-517( in Chinese))

[9] 李刚,钟启凯,尚守平.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圆形组合衬

砌洞室的动力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7(1):17-22(Li Gang, Zhong Qikai, Shang Shouping.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deep buried cylindrical composite-lining cavity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SH waves[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0,37(1):17-22( in Chinese))

[10] 鲍亦兴, 毛昭宙. 弹性波的衍射与动应力集中[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Bao Yixing, Mao Zhaozhou. Diffraction of elastic waves an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3 ( in Chinese))

王帅帅(1988–),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抗减震技术研究。高 波(195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与减震技术研究。申玉生(1976–),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抗减震技术研究。周 裕(199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抗减震技术研究。

软岩大变形研究现状

隧道围岩大变形阶段报告 1.概述 深埋隧道通过软岩和断层带时,在高的地应力和富水条件下通常产生大变形。这种隧道围岩变形量大,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一般可以达到数十厘米到数米,如果不支护或支护不当,收敛的最终趋势是隧道将被完全封死,如果发生在永久衬砌构筑以前,往往表现为初期支护严重破裂、扭曲,挤出面侵入限界。这种大变形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施工工期或者线路正常运营,而且整治费用高昂。 在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围岩大变形工程实例,并且在治理这些问题中取得了很多经验。 日本的岩手隧道,长25.8km,采用新奥法施工。地质条件为凝灰岩及泥岩互层,单轴抗压强度为2~6MPa。施工中净空位移和拱顶沉降都是很大的,上断面的净空位移100~400mm,最大到411mm;下断面的净空位移最大为200mm,拱顶下沉为10~100mm。 日本惠那山隧道,长8.635km,围岩以花岗岩为主,其中断层破碎带较多,局部为粘土,岩体节理发育、破碎,岩石的抗压强度为1.7~3.0MPa,隧道埋深为400~450m,原始地应力为10~11MPa。施工时产生了大变形,在地质最差的地段,拱顶下沉达到930mm,边墙收敛达到1120mm,有600cm2面积的喷射混凝土侵入模筑混凝土净空。最后采用9.0m和13.5m 的长锚杆,并重新喷护20cm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后,结构才得以基本稳定。 陶恩隧道长6400m,开挖断面面积90-105m2,位于显著变质的岩带内,如片岩、千枚岩等,主要岩层为绢云母、千枚岩夹绿泥石,抗压强度R=0.4-1.7MPa,洞内无地下水活动,隧道埋深为600-1000m,原始地应力为16.0-27.0 MPa,侧压力系数近似为1.0,围岩强度比为0.05-0.06。陶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在设计时,由于对在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缺乏经验,采用的初期支护参数较小,导致拱顶发生1.2m的位移。而后把锚杆改为6m,并初次采用纵向伸缩缝,缝宽20cm,间隔3m,支撑也是可缩的,并在隧道底部增加了隧底锚杆,喷射混凝土厚度保持25cm不变。上述补强措施对大变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已完成段,其洞壁已严重侵入二次衬砌净空,只能采取扩挖的办法处理,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时的净空收敛大约是20-25cm。要再大时,要增打9m以上长度的锚杆。 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隧道长13980m,开挖断面面积90-103m2,岩石主要为千枚岩、片麻岩,局部为含糜棱岩的片岩、绿泥岩,岩石强度为1.2~1.9 MPa,隧道的埋深平均为350m,最大埋深为740m,原始地应力为13.0 MPa,围岩强度比为0.1~0.2。隧道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布开挖法,先开挖弧形导坑,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开挖台阶(分左、右两次分别进行),最后检底。由于阿尔贝格隧道是在陶恩隧道之后施工的,该隧道设计时的初期支护就比较强,喷射混凝土厚20~25cm,锚杆长6.0m,同时安设了可缩刚架。但是由于岩层产状不利,锚杆的长度仍不够,施工中支护产生了很大变形,拱顶下沉量达到15~35cm,最大水平收敛达70cm,变形速度达11.5cm/d,后来采取将锚杆的长度增加到9.0~12.0m的办法,才是变形得到了控制,变形速度降为5.0cm/d,变形收敛时间为100~150d。 家竹箐隧道隧道全长4990m。隧道位于盘关向斜东翼,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20°~35°E/18°~30°NW。由于距向斜轴部较远,故皱褶、断层不发育,只在隧道中部煤系地层中发育有一正断层F1,其破碎带宽15~20 m。隧道横穿家竹箐煤田。隧道南段为玄武岩,北段为灰岩,北段为灰岩,中部3890 m为砂、泥岩及为钙质、泥质胶结的砂岩夹泥岩的煤系地层。隧道掘进进入分水岭之下的地层深部后,在接近最大埋深(404m)的煤系地层地段,由于高地应力的作用,锚喷支护相继发生严重变形。在一般地段,拱顶下沉为50-80cm,

波动方程的简谐平面波解

波动方程的简谐平面波解 在建立了波动方程之后,我们来讨论其解的形式及其特性。 1、 简谐平面波 (1)波动方程的简谐平面波解 声波在空间中传播,其传播方向和波阵面垂直。平面波是波阵面是平面的声波,而简谐平面波是波阵面(对简谐波而言,波阵面也是等相位面)是平面的简谐声波。具有任意波形的声波可以通过付里叶变换分解为多个具有不同频率的简谐平面波的叠加。因此,简谐波传播是波动传播的基础。 一般简谐平面波的声压幅值在等相面上有一定的分布。这里只讨论声压幅值在等相面上处处相同(均匀平面波)的简单情况,较为复杂的非等声压幅值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在后面的学习中会遇到。 对一维均匀简谐平面波,声压幅值可以只用一个坐标来描述。若取平面波的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假设波动方程中c 为常数,则波动方程的均匀简谐平面波解可以分离变量有如下形式: (,)()()p x t p x T t =, (2-23) 其中,()p x 和()T t 分别为(,)p x t 的空间坐标相关因子和时间相关因子。将(2-23)式代入到 (2-15)中,并分离变量,得 222222 1()() ()()d T t c d p x T t dt p x dt ω==-, (2-24) 其中,2ω-为分离常数。由(2-24)式可得两个方程: 22 2 ()()0d T t T t dt ω+=, (2-25) 222 () ()0d p x k p x dt +=。 (2-26) 其中,222k c ω=,为常数。 (2-25)式的两个特解为j t e ω和()j t e ω-,后者描述具有“负频率”的振动,无实际意义,只保留j t e ω;(2-26) 式的两个特解为jkx e 和jkx e -。由此得到波动方程的简谐平面波解为 j[t-kx] j[t+kx] (,)(,)(,) =Ae e p x t p x t p x t B ωω+-=++ 。 (2-27) 对推导过程中几个量物理意义的讨论: ① 由(2-25)的解j t e ω可以看出,ω是简谐波的圆频率,也可以理解为:在简谐波

β-FeSi2 的能带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β-FeSi 2 的能带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闫万珺1,2,谢泉1 1.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贵阳,550025 2.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安顺,561000 摘 要: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β-FeSi 2基态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几何优化结果表明平衡时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能带结构的计算表明β-FeSi 2属于一种准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0.74eV ;计算了光学性质,给出了β-FeSi 2的介电函数实部1ε、虚部2ε以及相关光学参量。 关键词:β-FeSi 2,几何优化,能带结构,光学特性 PACC :7125, 7115H, 7820D 1. 引 言 铁硅化合物β-FeSi 2,是由资源寿命较长的Fe 、Si 元素组成,能循环利用,对地球无污染,称为环境半导体材料,对这一材料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β-FeSi 2具有Jahn-Teller 晶格匹配的荧光构造,在Si (100)基板上外延生长的格子错配度为 5.5%,和Si 、GaAs 材料比较,β-FeSi 2具有一系列优越特性,β-FeSi 2在红外的带隙为Eg=0.83~0.87eV [1,2],光吸收系数很大(>105cm -1), 因此,是作为光传感器、太阳能电池 的理想材料,而且,能够在Si(001)和Si(111)上外延生长[3,4,5,6]。目前在环境半导体材料β -FeSi 2薄膜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能带构造、吸收-发光机理、载流子密度的控制等光电子物性的正确把握,因此,深入研究β-FeSi 2的能带结构与光学特性是研究β-FeSi 2光电特性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尽管大量的文献对β-FeSi 2进行了研究,对于其带隙性质的争论仍然存在。有部分文献声称β-FeSi 2是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7,8,9,10,11],但是也有作者认为存在只比直接带隙低几十毫电子伏左右的间接带隙[12,13],把β-FeSi 2称为准直接带隙半导体。 自从20世纪60年代密度泛函理论(DFT)建立并在局域密度近似(LDA)下导出著名的 Kohn -Sham(KS)方程以来,DFT 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计算电子结构及其特性最有力的工具。在基于DFT 的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中赝势平面波方法,是目前计算机模拟实验中最先进、最重要的赝势能带方法之一,这些方法在对一些重要的 光电子材料特性认识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对β-FeSi 2在体系平衡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对能带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 计算。 2. 计算方法 β-FeSi 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a ),晶 格常数 h D 218图1 β-FeSi 2的原胞 ?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基金(批准号:05JJ002),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20050657003)贵州大学人才引进基金(批准号:04RCJJ001),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基金(批准号:教外司(2005)383),贵州省留学人员科技项目(批准号:黔人项目(2004)03),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批准号:黔科合G(2005)400102)及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资助。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平面波解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平面波解】 令0ρ=,0J = ,可得自由空间(真空)中的Maxwell 方程组 0,E ??= (1) 0,B ??= (2) ,B E t ???=-? (3) 00,E B t με???=? (4) 其中真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 constant )1208.8510F m ε-=?,真空磁导率(Permeability constant )60 1.2610H m μ-=?由实验测定。按照现行计量方案,确保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99 792 458 m/s.c = = 利用矢量分析公式 ()() 2 ,A A A ????=???-? 可以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2222 2222 01100.E B E B c t c t ???-=?-=?? , (5) 这是6个独立的线性齐次微分方程;即电场强度矢量E 或磁感应强度矢量B 的任意分量都 满足微分方程 22222222210.A A A A x y z c t ????++-=???? 若以平面电磁波传播方向为x 轴,波阵面平行于yz 平面,则场分量(,)A A x t =与位置坐标y 和z 无关,并满足如下简单微分方程 2222210,A A x c t ??-=?? (6) 作为练习,读者可以证明任何形如 (,)(),A x t A t kx ω=- 的函数都是波动方程(6)的解,只要其中的参数ω和k 满足

.c k ω =± 显然,简谐平面波 ()0(,),i t kx A x t A e ω-= (7) 是波动方程(6)的特殊解,其中2ωπ=和2k π λ=分别是简谐平面波的园频率和波矢量。 值得指出的是,电场强度矢量E 或磁感应强度矢量B 的6个分量必须同时满足Maxwell 方程组(1.15-18)四个微分方程。这就要求简谐平面波 ()() 00(,),(,)i t k r i t k r E r t E e B r t B e ωω-?-?== , 还必须满足一些附加条件,即 000000000,0,,,k E k B k E B k B E ωμεω?=?=?=?=- (8) 从而自由空间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平面电磁波可以写作 ()()00(,),(,)i t kx i t kx y z E x t E e B x t B e ωω--==e e , (9) 并且 0.E B c = (10) 类似地,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平面电磁波可以写作 ()()00(,),(,)i t kx i t kx y z E x t E e B x t B e ωω++==-e e . 简谐平面电磁波具有显著的横波特性,即 () 0.k E B ??=

赝势平面波方法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可以计算很大范围不同体系的基态属性,它采用了平面波来展开晶体波函数,用赝势方法作有效的近似处理。由于平面波具有标准正交化和能量单一性的特点,对任何原子都适用且等同对待空间中的任何区域,不需要修正重叠误差。因此平面波函数基组适合许多体系,其简单性使之成为求解Kohn-Sham 方程的高效方案之一。另外,赝势的引入可以保证计算中用较少的平面波数就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使之日益发展成为有效的计算方法。本章首先对赝势平面波方法进行重点讨论,其次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一般步骤,最后结合Materials Studio 软件包应用,对锐钛矿型TiO 2(101)表面及其点缺陷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3.1 基本原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实质是求解Kohn-Sham 方程。实际求解Kohn-Sham 方程时,由于原子核产生的势场项在原子中心是发散的,波函数变化剧烈,需要采用大量的平面波展开,因而计算成本变得非常大,所以在计算中选取尽可能少的基函数。计算中选择的基函数与最终波函数较接近则收敛较快,当然包含的维度也应该尽量少。众所周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选择基函数的方法也不同的,如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LCAO-TB)、正交平面波法(OPW)、平面波赝势法(PW-PP)、缀加平面波法(APW)、格林函数法(KKR)、线性缀加平面波法(LAPW)、Muffin-tin 轨道线性组合法(LMTO)等,选取典型代表方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重点展开讨论。与LAPW ,LMTO 等精度较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比较,平面波赝势法是计算量较少的方法,适用于计算精度要求不严格,因原胞较复杂而导致计算量陡增加的体系。为此,本章将重点学习赝势平面波方法,先学习电子能带的平面波基底展开以及赝势等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再讨论赝势引入原理。 3.1.1 平面波展开与截断能 1. 平面波展开 平面波是自由电子气的本征函数,由于金属中离子芯与类似的电子气有很小的作用,因此很自然的选择是用它描述简单金属的电子波函数。众所周知,最简单的正交、完备的函数集是平面波exp[())i k G r +?,这里G 是原胞的倒格矢。根据晶体的空间平移对称性,布洛赫(Bloch)定理(将在第节中说明)证明,能带电子的波函数(,)r k ψ总是能够写成 (,)()exp()r k r ik r ψμ=? 式中k 是电子波矢,()r μ是具有晶体平移周期性的周期函数。对于理想晶体的计算,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哈密顿量本身具有平移对称性,只要取它的一个原胞就行了。对于无序系统(如无定型结构的固体或液体)或表面、界面问题,只要把原胞取得足够大,以至于不影响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还是可以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因此,这种利用平移对称性来计算电子结构的方法,对有序和无序系统都是适用的。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后,单粒子轨道波函数可

对软岩变形问题的一些肤浅认识

对这几天对软岩变形论文的收集做了些归纳、总结,希望能提供给你们些许方向。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做系统的深入研究,对某些论文中的观点未作验证。 一、国内外工程实例 1、南昆线家竹箐隧道[1] 隧道于1996年建成,全长约4990m,发生大变形段落全长390m,拱顶最大下沉量为160cm,周边最大位移量为240cm,隧底最大隆起量100cm。围岩为煤系地层,以煤、泥岩、砂质泥岩、和钙质细砂岩为主,最大主应力19.62Mpa,最大水平主应力16.09Mpa,最大垂直主应力8.57Mpa。采用8m长锚杆加固围岩等措施整治。 2、兰新二线乌鞘岭隧道 隧道于2005年建成,全长20050m。隧道穿越F4~F7等4条区域性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线路长度为7587m,其中岭脊段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和F7断层泥砾带等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岭脊段最大水平收敛达1209mm,最大拱顶下沉367mm,平均累计变形F4、F5、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F7几个区段分别为90mm~120mm、300mm~400mm、200mm~400mm、150mm~550mm。最大变形速率F4、F5、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F7几个区段分别可达73mm/d、143mm/d、165mm/d、167mm/d。165mm/d;F7断带累计变形150~550mm、最大变形速率167mm/d。最大水平主应力约22Mpa。 3、奥地利的陶恩隧道[1] 隧道于1985年建成,全长6400m,最大位移速度20cm/d,最大变形量120cm,围岩为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地应力16~27Mpa。采用6~9m长锚杆整治。 4、奥地利的阿尔贝格隧道 隧道于1979年建成,全长13980m,最大变形速度11.5 cm/d,最大变形量70cm,围岩为以千枚岩为主,地应力13Mpa。采用9~12m长锚杆整治。 5、日本的惠那山隧道 隧道于1985年建成,全长8635m,边墙最大变形56cm,拱顶最大下沉93cm,围岩为风化花岗岩组成的断层破碎带,地应力为10~11Mpa。采用9m和13.5m的长锚杆整治。 二、软岩大变形机理研究 1、关于大变形定义的讨论 隧道围岩大变形是软岩地质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变形是一种塑性破坏和塑性流动。20世纪初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形成机制、预测方法、防治措施等诸多方面对大变形进行广泛地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变形的定义、分级、形成机制、位移控制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目前工程界和学术界对软岩隧道大变形尚无统一的定义。徐则明从大变形的6个特征对大变形进行了概况描述,何满潮认为软岩的大变形是个塑性大变形,卞国忠从围岩变形量上(变形量>400mm)给大变形做了界定。 2、软岩大变形机理 软岩大变形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是开挖形成应力重分布超过围岩强度而发生塑性化;二是岩石中某些矿物和水反应而发生膨胀。从各个大变形的工程案例上,发生大变形的地段,岩体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岩体受区域性构造影响较大,普遍节理很发育,完整性差;岩石的强度和模量较高,同时岩体的强度和模量较低;高地应力环境;隧道内有少量地下水。 ①高地应力对软岩变形的贡献 研究表明,当强度应力比(Rb/σmax)小于0.3~0.5时,即能产生比正常隧道开挖大一倍以

软岩大变形

软岩大变形 软岩大变形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了出来,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大难题之一。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10个能源建设基地有8个都相继出现了软岩问题,造成多对矿井的停产建设。每年有大量的隧洞在软弱围岩中开挖,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软岩问题愈趋严重,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强, 软岩隧洞系指塑性大变形工程岩体有关的岩体工程,而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征,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1.软岩大变形破坏特征 软岩隧洞的大变形破坏特征不仅受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而且受隧洞所处的地应力环境和工程因素控制。我国许多煤矿在采深不大的情况下,坑道的变形破坏并不强烈,常规支护即可维护隧洞稳定。加大采深后,这些煤矿坑道额稳定性降低,变形破坏趋于强烈,常规支护难以维护坑道稳定,因此,软岩隧洞的变形破坏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一般来说,软岩隧洞的破坏具有以下特征: (1) 变形破坏方式多 除一般隧洞中常见的变形破坏方式拱顶下沉、坍塌外,还有片帮和底鼓、底围隆破,隧洞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表现的形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又有应力控制型,尤以应力控制型为主。 (2) 变形量大 拱顶下沉大于10cm,有的高达50cm,两帮挤入在20~80cm之间,底鼓非常强烈,在常规无仰拱支护的情况下,强烈的底鼓往往将整个隧洞封闭。 (3) 变形速度高 软岩隧洞初期收敛速度可以达到3cm/d,即使施作了常规锚喷支护以后,软岩隧洞的收敛速度依然很高,可达2cm/d,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其变形收敛就很大,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就将隧洞封闭。 (4) 持续时间长 由于软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因此,软岩隧洞开挖以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很长,软岩隧洞变形破坏持续很长时间,往往长达1~2年。 (5) 因位置而异

大学物理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

§4-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振动与波动 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波动是简谐波! 简谐波:波源以及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简谐振动。任何复杂的波都可看成是若干个简谐波的叠加。 对平面简谐波,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但同一时刻各质点的振动状态不同。需要定量地描述出每个质点的振动状态。 波线是一组垂直于波面的平行射线,可选用其中一根波线为代表来研究平面简谐波的传播规律。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设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在此波线上任取一参考点为坐标原点 参考点原点的振动方程为 x 区别 联系 振动研究一个质点的运动。 波动研究大量有联系的质点振动的集体表现。 振动是波动的根源。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00cos y A t ω?=+ 任取一点 P ,其坐标为 x ,P 点如何振动? A 和 ω 与原点的振动相同,相位呢?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相位依次落后,波每向前传播 λ 的距离,相位落后 2π 现在,O 点的振动要传到 P 点,需要向前传播的距离为 x ,因而 P 点的相位比 O 点落后 22x x π πλ λ = P 点的振动方程为 02cos P y A t x πω?λ? ?=+- ?? ? 由于 P 点的任意性,上式给出了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质点的振动情况,将下标去掉 02cos y A t x πω?λ? ?=+- ?? ? 就是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如果波沿 x 轴的负向传播,P 点的相位将比 O 点的振动相位超前2x π λ 沿 x 轴负向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x

02cos y A t x πω?λ??=++ ??? 利用 2ωπν=, u λν= 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又可写为 02cos y A t x πω?λ??=-+ ??? 02cos A t x u πνω??? =-+ ??? 0cos x A t u ω??? ??=-+ ??????? 即 0cos x y A t u ω??? ??=-+ ??????? 原点的振动状态传到 P 点所需要的时间 x t u ?= P 点在 t 时刻重复原点在 x t u ?? - ??? 时刻的振动状态 波动方程也常写为 02cos y A t x πω?λ??=-+ ??? ()0cos A t kx ω?=-+ 其中 2k π λ = 波数,物理意义为 2π 长度所具有完整波的数目。 ☆ 波动方程的三个要素:参考点,参考点振动方程,传播方向 二、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1、固定x ,如令0x x = ()002cos y t A t x πω?λ? ?=+- ?? ? 振动方程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可以计算很大范围不同体系的基态属性,它采用了平面波来展开晶体波函数,用赝势方法作有效的近似处理。由于平面波具有标准正交化和能量单一性的特点,对任何原子都适用且等同对待空间中的任何区域,不需要修正重叠误差。因此平面波函数基组适合许多体系,其简单性使之成为求解Kohn-Sham 方程的高效方案之一。另外,赝势的引入可以保证计算中用较少的平面波数就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使之日益发展成为有效的计算方法。本章首先对赝势平面波方法进行重点讨论,其次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一般步骤,最后结合Materials Studio 软件包应用,对锐钛矿型TiO 2(101)表面及其点缺陷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3.1 基本原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实质是求解Kohn-Sham 方程。实际求解Kohn-Sham 方程时,由于原子核产生的势场项在原子中心是发散的,波函数变化剧烈,需要采用大量的平面波展开,因而计算成本变得非常大,所以在计算中选取尽可能少的基函数。计算中选择的基函数与最终波函数较接近则收敛较快,当然包含的维度也应该尽量少。众所周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选择基函数的方法也不同的,如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LCAO-TB)、正交平面波法(OPW)、平面波赝势法(PW-PP)、缀加平面波法(APW)、格林函数法(KKR)、线性缀加平面波法(LAPW)、Muffin-tin 轨道线性组合法(LMTO)等,选取典型代表方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重点展开讨论。与LAPW ,LMTO 等精度较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比较,平面波赝势法是计算量较少的方法,适用于计算精度要求不严格,因原胞较复杂而导致计算量陡增加的体系。为此,本章将重点学习赝势平面波方法,先学习电子能带的平面波基底展开以及赝势等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再讨论赝势引入原理。 3.1.1 平面波展开与截断能 1. 平面波展开 平面波是自由电子气的本征函数,由于金属中离子芯与类似的电子气有很小的作用,因此很自然的选择是用它描述简单金属的电子波函数。众所周知,最简单的正交、完备的函数集是平面波exp[())i k G r +?,这里G 是原胞的倒格矢。根据晶体的空间平移对称性,布洛赫(Bloch)定理(将在第4.1.1节中说明)证明,能带电子的波函数(,)r k ψ总是能够写成 (,)()exp()r k r ik r ψμ=? (3.1) 式中k 是电子波矢,()r μ是具有晶体平移周期性的周期函数。对于理想晶体的计算,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哈密顿量本身具有平移对称性,只要取它的一个原胞就行了。对于无序系统(如无定型结构的固体或液体)或表面、界面问题,只要把原胞取得足够大,以至于不影响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还是可以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因此,这种利用平移对称性来计算电子结构的方法,对有序和无序系统都是适用的。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后,单粒子轨道波函数可

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1 前言 兴源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源镇境内,起讫里程DK409+090~DK412+517,全长3427m,为双线隧道。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断层、软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存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工程的掘进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能否通过厚度较大的软岩断层破碎带,对于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中铁二十二局、兰州交通大学等合作单位针对该项目难点成立专门的课题研讨组,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改变以往连接筋的受力偏弱的状态,提高钢拱架的抗扭性能,从而增强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施工技术,申请了一项实用型专利(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并结合施工工艺、组织管理等,编写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采用这种新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增大了纵向连接构件与钢拱架腹板焊接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相邻两榀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能力,增加了钢拱架体系的抗扭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使隧道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0.2 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0.3能应用量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2.0.4 施工作业简便,不需用特殊的施工机械和设备。 2.0.5 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软弱围岩地层,适用范围广。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在初期支护中配置钢拱架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地下工程。 4 工艺原理 通过采用14a号槽钢代替Φ22或Φ25螺纹钢筋进行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的纵向连接,增加了焊接有效面积,加强了钢拱架的纵向连接,提高了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的整体抗扭能力,增加了钢拱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隧道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有效的抑制了围岩的变形。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 参见图5.1.1-1和图5.1.1-2,本实用新型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包括钢拱架(1)、钢拱架(2)、纵向连接槽钢(3),其特征在于:采用槽钢(3)将钢拱架(1)和钢拱架(2)沿着环向相隔一定距离在纵向连接在一起,纵向连接槽钢(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钢拱架(1)和钢拱架(2)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石贞峰 摘要:堡镇隧道为宜万铁路第二长隧、七大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堡镇隧道围岩属于高地应力软岩,在施工中发生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结合 软岩的岩性分析情况,采用科研引导、稳扎稳打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探索、研究出了控制软岩大变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堡镇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堡镇隧道左线全长11565m,右线全长11599m,线间距30m, 右线初期设计为平导,作为左线辅助施工通道,后期再将平导扩挖形成右线隧道。是宜万铁路第二长隧、七大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全线唯一的高地应力软岩长隧。十四局承担左线进口段5641m、右线进口段5622m的施工任务。 隧道穿越岩层主要为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呈灰黑色,多软弱泥质夹层带,白色云母夹层,强度极低。大部分页岩呈薄层状,层厚3~10cm,分层清晰,产状扭曲,挤压现象明显,岩体破碎,强度很低,手捏呈粉末状,遇水膨胀;顺层发育,有光滑顺层面,层间多夹软泥质夹层,节理、层理发育、切割严重,围岩整体性很差,隧道左边拱存在顺层软弱面,右侧边墙有楔形掉块,爆破后滑坍、掉块严重。根据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该区属高应力区,产生大的位移和变形。洞内初期支护局部开裂,顺层坍塌,节理发育,软岩变形等,凡专家预测的复杂地质均已出现。在施工中发生多次高地应力作用下较大变形中,仅8#横通道处拱顶沉降最大就达15cm,收敛32.5cm,超过预留变形量,并侵入二次衬砌。 2 施工方案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超前支护、初支加强、合理变形、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刚柔并济、及时封闭、底部加强、改善结构、地质预报”的整治原则和总体方案,配合平导超前等辅助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此项难题。 2.1 总体方案介绍 (1)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开挖后及时封闭围岩;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采用型钢拱架封闭成环;为达到稳固围岩的目的,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地层,锚杆长度应稍大于塑性区的厚度。 (2)加大预留变形量。为了防止喷层变形后侵入二次衬砌的净空,开挖时即加大预留变形量,另外采取了不均衡预留变形量技术。 (3)施工支护采用“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刚柔并济”原则,使初期支护能适应大变形的特点。 (4)及时封闭仰拱、特别是仰拱初支,是减小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之一;另外加大仰拱厚度,增大仰拱曲率,也有利于改善受力状况。 (5)改善隧道结构形状,加大边墙曲率,根据围岩实际和监控量测数据,采用受力结构最为合理的“鸭蛋”型断面;改善结构另一措施是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即加大二次衬砌厚

Bi2Se3拓扑绝缘体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Bi2Se3拓扑绝缘体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 专业:物理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i2Se3基态的电子结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以及理论模型,为Bi2Se3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Bi2Se3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 禁带宽度为0.3 eV,其能带图中有18条价带,6条导带; 其价带主要由Se的6p以及Bi的6p态电子构成,导带主要由Mg的6p以及Si的6p态电子构成;其能带图中有18条价带,6条导带. 关键词Bi2Se3 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理论模型态密度能带结构 一、引言 按照导电性质的不同,材料可分为“金属”和“绝缘体”两大类;而更进一步,根据电子态的拓扑性质的不同“绝缘体”和“金属”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拓扑绝缘体就是根据这样的新标准而划分的区别于普通绝缘体的一类新型绝缘体材料。它的体内与普通绝缘体一样,是绝缘的,但是在它的边界或表面总是存在导电的边缘态,这也是它有别于普通绝缘体的最独特的性质.这样的导电边缘态是稳定存在的,且不同自旋的导电电子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传统上固体材料可以按照其导电性质分为绝缘体和导体,其中绝缘体材料在它的费米能处存在着有限大小的能隙,因而没有自由载流子;金属材料在费米能级处存在着有限的电子态密度,进而拥有自由载流子,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电子的自旋,而不像传统导电材料通过电荷,这样不涉及能量耗散过程,从而克服了传统材料的发热问题。拓扑绝缘体作为一种新的量子物质态,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和绝缘体,其体电子结构为有带隙的绝缘体,但表面或边界却为无带隙的金属态.近年来,拓扑绝缘体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用于制作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快速凝固技术[1]、分离法[2]、球磨法[3]、表面活性合成法[4]和热还原法[5],等等. 与这些方法相比,水热合成法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而且不需要高纯度的原材料[6],热压的样品在623K和80MPa具有高密度,高导电率和模式。目前,为实现量子计算机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人们正努力研发基于各种单晶衬底与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表A.0.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监理合同段:DRBRJL-1 施工合同段:DRBRTJ-1 编号:

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怒江至龙陵段站前工程土建1标 高黎贡山隧道 软质岩大变形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设计中软质岩大变形段以及相关设计参数 (2) 3.1软质岩大变形段 (2) 3.2.软质岩大变形段衬砌类型及支护措施 (3) 4.综合分析 (3) 5.施工方法及处理方案 (4) 5.1施工方案 (4) 5.2超前地质预报 (6) 5.3开挖施工 (7) 5.4支护结构确定 (8) 5.5仰拱施工 (9) 5.6二次衬砌 (9) 5.7软质岩大变形风险控制 (9) 6施工领导小组的分工及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0) 6.1成立领导小组 (10) 6.2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2) 6.3施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2) 6.4项目部分部巡查制度 (13) 6.5险情上报制度 (13) 7.隧道工程软质岩大变形应急预案 (13) 7.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 7.2应急预案 (14)

7.3应急逃生预案 (14)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质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原铁道部规章制度; 2.国家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3.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4.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5.云桂公司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的投标文件等。 6.怒江至龙陵段DRBRTJ-1标实施性组织设计,高黎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标准图; 8.云桂公司隧道风险管理相关文件; 9.新建大瑞铁路怒江至龙岭段DRBRTJ-1标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0.我单位实地核对资料、施工能力、类似工程施工工法及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正洞、平导,正洞起止里程D1K192+302~D1K198+193,平导PDK192+245~PDK197+840。软质岩大变形高风险施工段。 2.工程概况 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86.468米,其中进口正洞全长5891m,全隧道均位于直线上。D1K192+302~D1K198+337为三线隧道,D1K192+337~D1K192+800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例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波动方程是双曲形偏微分方程的最典型代表,其最简形式可表示为:关于位置x 和时间t的标量函数u(代表各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满足: 这里c通常是一个固定常数,代表波的传播速率。在常压、20°C的空气中c为343米/秒(参见音速)。在弦振动问题中,c依不同弦的密度大小和轴向张力不同可能相差非常大。而在半环螺旋弹簧(一种玩具,英文商标为 Slinky)上,波速可以慢到1米/秒。 在针对实际问题的波动方程中,一般都将波速表示成可随波的频率变化的量,这种处理对应真实物理世界中的色散现象。此时,c应该用波的相速度代替: 实际问题中对标准波动方程的另一修正是考虑波速随振幅的变化,修正后的方程变成下面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另需注意的是物体中的波可能是叠加在其他运动(譬如介质的平动,以气流中传播的声波为例)上的。这种情况下,标量u的表达式将包含一个马赫因子(对沿流动方向传播的波为正,对反射波为负)。 三维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均匀各向同性弹性体中的传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弹性体,所以波动方程对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和用于检测固体材料中缺陷的超声波的传播能给出满意的描述。在只考虑线性行为时,三维波动方程的形式比前面更为复杂,它必须同时考虑固体中的纵波和横波: 式中:

电磁波动方程和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动方程和平面电磁波 电工基础教研室周学

本节的研究目的 掌握无源空间线性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推导; 掌握等相面,平面波,均匀平面波概念;掌握均匀平面电磁波的基本特征。 本节的研究内容 一、电磁波动方程 二、均匀平面电磁波

波动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当时,电场和磁场相耦合,相互为源,可以脱离电荷、电流,以波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 0/≠??t 0≠??t B 0≠??t E E B 电磁波 ???????=??-?=??-?010******* 22t E c E t H c H

电磁波的波段划分及其应用名称频率范围波长范围典型业务 甚低频VLF[超长波] 3~30KHz100~10km导航,声纳低频LF[长波,LW] 30~300KHz10~1km导航,频标中频MF[中波, MW] 300~3000KHz1km~100m AM, 海上通信高频HF[短波, SW] 3~30MHz100m~10m AM, 通信 甚高频VHF[超短波] 30~300MHz10~1m TV, FM, MC 特高频UHF[微波] 300~3000MHz100~10cm TV, MC, GPS 超高频SHF[微波] 3~30GHz10~1cm通信,雷达 极高频EHF[微波] 30~300GHz10~1mm通信, 雷达 光频[光波] 1~50THz300~0.006 m光纤通信

研究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就是讨论由电磁场基本方程组导出的电磁波动方程在给定条件下的解。

00E H E t H E t H E γεμ????=+???????=-?????=????=?D E B H J E εμγ?=?=??=?在无源空间中,假设媒质是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则 2 2222200H H H t t E E E t t μγμεμγμε????--=?????????--=????无源空间的电磁波动方程,研究电磁波问题的基础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阐述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阐述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9:19.60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卫永强[导读] 摘要:岷县隧道线路施工过程中,在高地应力软岩地质的影响下,在进行初期支护的过程中,多处地区出现大的变形,并且破坏极为严重。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采取了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有效措施,不仅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大变形的情况,而且保证了项目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借此,本文就岷县隧道线路的工程概况及大变形问题进行了 解,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大变形的控制。引言 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道路建设实现了高速式的发展,并且对于道路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的地区,如隧道区域的长度、隧道深埋度、地质条件复杂度等等。所以,本文就穿越高地应力区且地质复杂的软弱围岩的岷县隧道线路软岩大变形问题及采取的有效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隧道施工提供理论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一、工程概述 1.1隧道概况 岷县隧道线路近南北走向下穿岷山,整个隧道建设采用了分离式的设计,洞身最大埋深约286.9m,其中,左线是ZK234+610~ZK237+400,全长2790m;右线是K234+570~K237+418,全长2848m。在进口段区域,采用了削竹式洞门,在出口段区域,采用了端墙式洞门,隧道整体是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并且隧道内设置了完善的照明、消防和监控系统。在本次调研的标段中,主要是对岷县隧道线路的隧道出口段进行研究,该标段位于洮河北岸谷坡上,洞线与坡面基本垂直,围岩主要由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组成,遇水变形大,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进洞。其中,左洞是ZK236+600~ZK237+400(800m),其中明洞20m,右洞是K236+600~K237+418(818m),其中明洞6m。 1.2技术标准 岷县隧道线路为一级公路,隧道设计是以80km/h速度为准;隧道主洞建筑以净宽10.25m,净高5.0m为限界;紧急停车带建筑以净宽13.0m,净高5.0m为限界;隧道车行横洞建筑以净宽4.5m,净高5.0m为限界;隧道行人横洞建筑以净宽2.0m,净高2.5m为限界;公路I级的荷载能力;隧道二衬抗渗等级≥P8;右线纵坡为-0.7%,左线纵坡为-0.704%。 1.3设计情况 1.3.1洞门设计。隧道出口端,左右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洞门,形式为端墙式洞门,出口端明暗交界设计里程为ZK237+380,明洞长度20m;YK237+412,明洞长度6m。 1.3.2边坡、仰坡设计。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坡率分别为1:0.5、1:0.75。洞口边坡、仰坡防护采取锚网喷支护形式,其中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间距120cm×120cm,梅花型布置;混凝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 1.3.3截排水系统设计。在距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开挖线外不小于5m处施作洞口截水沟,以防止雨水对洞口边坡、仰坡坡面和洞口绿化的冲刷而造成洞口失稳。根据地形条件,截水沟流水方向向两侧,与自然沟形成排水系统。 1.3.4进洞辅助措施设计。左右线洞口均采用32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钢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及钢花管,直径89mm,壁厚6mm,环向间距35cm,每环43根。二、岷县隧道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岷县隧道线路中,隧道出口段的斜坡坡度是40度,斜坡为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强风化炭质板岩的板理判断,主要是因为裂隙发育,岩体易破碎,并且局部存在坍塌掉块的现象,就施工条件而言,斜坡的整体稳定性是极为差的。另外,在隧道出口段的西侧区域,冲积现象较为显著,对于多雨地区的岷县而言,旱季干涸,雨季时,不仅有大量的降水,而且降水流出的过程中,带有泥石流流出。所以,隧道施工期间,不仅要做好截排水,而且还要做好出口西侧坡脚的防护措施。 三、岷县隧道线路控制变形施工技术针对岷县隧道线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情况,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了解到,该地域多为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的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环节中,需要遵循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原则,并且就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施工办法。 3.1改善隧道形状,直墙变曲墙岷县隧道线路施工环节中,根据设计需要开挖断面为直边墙,在高地应力的影响下,大多数变形主要是以水平收敛变形结构为主,并且具备了变形快、变形量大的特性。另外,在软岩变形区域出现的喷混凝土开裂情况,初期主要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环形,或者是纵向的裂缝,并且支护出现内鼓,拱架开裂、扭曲等,严重影响到了施工的安全性和顺畅性。所以,就结构受力情况而言,采取斜井开挖断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保障受力的均匀性,而且还能尽可能降低应力集中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钢架支护采用圆曲形的同时,增加仰拱的支撑力,进而形成闭合环的形式,进而保障支护的稳定性。 3.2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实际上指的就是支护结构为柔性支护,主要是由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架、锚杆等组成。二次衬砌是刚性的浇筑混凝土,主要承担残余的地层荷载力。“先放后抗”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初期支护作业完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一定的变形,保证变形在变形预留量之内,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混凝土浇筑,即混凝土衬砌。 3.3多次支护控制变形在前期多次的斜井施工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到考变形快这个特征的前提下,岷县隧道线路的初期支护可以采取双层钢架网喷混凝土加强得方式,首先,在第一层支护中,采用刚性较大的工字钢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有效地抵抗岩层变形情况。其次,第二层支护的作用就是限制变形情况扩大。 3.4底部加强,抑制隆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