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谢强1

二十一世纪起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在全国开展了“发掘整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尤其重视发掘和整理中医传统临床针灸和外治疗法,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是当前医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观古今中外,五官科主要归属于外科领域,临床以针治和外治为主,外治大多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能直接迅速地改善病灶的病理使之趋向痊愈。可见,针治和外治比药物内服的疗效直接和快捷。中医的针灸疗法、中药吹粉、擒拿术、提刮法、金针拨障术是中医五官科的五大传统特色疗法。

这些针灸和外治疗法,临证取效迅速、立竿见影。如当代老中医江苏干祖望等的喉科擒拿法、江西魏稼的五官科针灸疗法(笔者老师)、江西张慧玲、吴其昌(夫妻)及河南蔡福养等的喉科吹药、辽宁黄香九的扁桃体烙法、北京唐由之的金针拨障术等等是持五法较具特色者,疗效卓著。

可是,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已谢世多年,而现在五官科医者临证大多弃针灸和外治不用,专事药物内治,致使这些针灸和外治疗法近乎失传。因此亟待我们去抢救和发展这些即将失传的宝贵的临床经验。

喉科医家常说:“喉风不用针、不放血、不吹秘药非喉科良医也。”可见,针灸和外治是首选,药物内服次之。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许多篇章就指出治喉痹(急性咽喉炎)刺少商、中冲等穴放血,肿闭立开,咽喉宽松。

清代,《重楼玉钥》分上下两卷,下卷专谈针灸治咽喉急症(喉风三十六症),多收立竿见影之效。

笔者临床常用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扁桃体烙法没使用),而且普遍开展了针灸和中药粉剂外吹疗法,几乎对每一位患者均施行针灸疗法,针药结合,疗效显着。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外治很适宜于五官科疾病。如中药粉剂外吹疗法、针灸疗法:

1中药粉剂外吹疗法:

五官为粘膜广泛覆盖,粘膜及粘膜下有丰富的血微循环、淋巴微循环、神经末梢、机械感受器、腺体。中药粉剂直接作用五官粘膜可迅速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

当前药事管理很严格,任何制剂均需审批.医院搞制剂有很多管理程序,不能随意制作外用药了。我们可以将特色验方申请研制成医院制剂,也可选用中药中现有的中药单体或细粉以及经擂研就可成细粉者或烧灰存性者。临证辨证选药配伍外吹,这样的现场配伍的外吹药是不需申报医院制剂的。如此,不违反药事管理制度,是合理可行的。

如喉科吹药,选芒硝、玄明粉、珍珠

1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330006!!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6

??

粉、梅片、硼砂、朱砂、西瓜霜、百草霜、鹿角霜、柿霜、血余炭、僵蚕、人指甲、竹蜂、露蜂房、灯心草、青黛、熊胆、麝香、牛黄、猴枣、枯矾、胆矾、人中白、人中黄、薄荷脑、菊花脑、血竭、石膏、乳香、没药、儿茶、琥珀、马勃、雄黄等。

选药配伍时,首选能迅速改善微循环、促进腺体分泌、改善神经末梢感觉的药物,就能迅速达到消炎、消肿、止痛、促进炎性分泌物渗出并稀释炎性分泌物、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止咳化痰等等,如西瓜霜、梅片、玄明粉等为必选之药,再根据辨证而选它药。

2针灸疗法:

如针刺能迅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肌紧张度、微循环等等,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临床上除辨正取穴施针外,我并且擅用三种针法:即通经接气法、转移兴奋灶针法、刺营放血针法。现介绍之:

2.1急症剌营放血针法

刺营放血广泛适宜于由内外邪毒结聚、脏腑气血失调、经络闭阻不通所致的疾病,尤其适宜于咽喉急症。咽喉急症属“喉痹”范畴,多因风热火毒上扰、壅闭咽喉,致气血壅滞、经络闭阻而为病。刺营放血能通经活络、宣泄热毒、开窍利咽喉。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丛刺患部、点刺三商穴及耳轮三点放血,临床取得了显着疗效。

咽喉急症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之刺营部位与方法

主要采取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

2.1.1丛刺患部放血:适宜咽病,喉病不用。施术时,医者先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定舌头,暴露口咽腔,然后,持5寸长毫针对准咽腔红肿患部,如咽峡、侧束、后壁、扁桃体等处用丛刺法轻浅地刺5-10下(即在患部作比较集中的点状丛刺),直刺0.1cm,微出血即可。

2.1.2点刺三商穴放血:三商为奇穴,位于拇指指甲根部,其桡侧缘为少商,尺侧缘为老商,之间为中商,三穴合称三商。施术时,医者先用手捋患者一侧手臂,从上臂往下沿腕直捋至拇指末端,往返十数下,使拇指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握紧拇指根部,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速刺三穴,斜刺0.1cm,急入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1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拇指穴位。

2.1.3点刺耳轮三点放血:施术时,医者先用左手揉摩患者一侧耳轮约5分钟,使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捏紧耳轮相应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刺三点,直刺0.1cm,急入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1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耳轮三点。

适应症

综合刺营放血法具有通经活络、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适宜于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的急证。咽喉急证,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是指多种咽喉急证,其中包括急喉痹、烂乳蛾、急乳蛾、喉关痈、急喉喑等,分别与西医的急性咽炎、溃疡膜性咽峡炎、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创伤性喉炎等咽喉科急性炎症相似。

机理探讨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7

??

咽喉急症统属中医“喉痹”范畴,多因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理应宣散邪毒,但医家常虑辛宣之药过于耗散,恐其升火助焰,伤津耗液,更伤咽喉;故临证之时,畏缩不前,难于择药。我认为,综合刺营放血有着通经活络、行血化瘀、宣泄热毒、散结消肿、祛邪安正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咽喉肿闭,疗效颇佳。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医学入门》明确指出:“咽疮忌汗,最不误人,惟砭针出血,即汗之之义也。血出,多可愈。”咽喉急证以患部刺营放血最为重要,因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热结咽喉,应遵《内经》“结者散之”之旨,最宜刺患部出恶血,宣泄其热毒,能迅速散结消肿,使经络通、气血畅、咽喉开,则邪去正安。正如《外科发挥》所说:治喉痹,以“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不若刺患处之为神速耳。”此外,肺受邪热,壅闭咽窍,又须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宜刺三商以宣泄肺热,此为“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疫喉浅论》)。手太阴肺经终于拇指,故刺拇指处的三商三穴较刺少商一穴的宣泄热毒之力更强。耳轮三点为咽喉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且有着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刺之能促进咽部急性炎症的迅速消退。从现代对针刺的实验研究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刺营放血治疗咽部急性炎证的独特疗效。如林文注等提出: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细菌性和病毒性引起的炎症和发热均有较好的抗炎和退热作用,尤其是可以改善局部炎区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还能抑制变质和渗出性病变的发展,促进增生修复过程,但又能抑

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造成的后遗症,使炎症趋向好转和痊愈。(《实验针灸学》)可见,针刺患部、三商穴、耳轮三点的综合刺营放血法,三部配合,相得益彰,增强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较单一部位的刺营放血疗法取效更捷,疗效尤着。

2.2通经接气针法

我临证常发现遇到针下得气感应不能通达病灶局部时,即在该经的针感反应中止之处再下针以引之,使经气接通,直至针感反应一步步直达病灶局部。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实践,从而认识了“通经接气针法”。

方法

例如病灶在头面部,取远端手部穴位,进针时针尖宜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边运针边候气,直至针感反应通达病灶为止。若行针时针感反应在半途中止,则应在中止处加针以引气,使经气接通直达病灶。

适应症

适宜于炎症、痛症、肿瘤等。在五官科方面,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机理探讨

2.2.1源于古代文献:《金针赋》“若

关节阴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气出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入耳而为听,其宗气上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说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经气皆可上达五官,而经脉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

8??

“气”的作用是能使人有良好的平衡、视、听、嗅、味等官感。因此通过循经通经接气,可使针刺“得气”直入病所,从而达到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之目的,故颇适宜于治疗五官科疾病,尤其适宜于急症。

2.2.2源于近代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2.2.2.1发现与调查:所谓循经感传现象,是指沿经出现的特殊的感觉传导。当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常会在经络路线上出现感觉传导或感觉异常现象,表现为酸、胀、麻、蚁走感,或流水感,并沿经络路线扩散。1948年,当时日本著名针灸学家柳谷素灵在《针灸医术入门》中描述针刺穴位时,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沿经络出现,象通过了电流似的感觉不断向前传导……。”1950年长滨善夫和丸山昌朗报道了1例甚为详细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它的循经路线不同于体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线路,而与中医经络走行的路线相一致。1973年卫生部颁发了循经感传现象普查工作的统一方法和分布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按照感传出现的不同程度分为四型:A敏感型,刺激井穴后,有6条经脉以上的感传能够通过经脉全程者;B较敏感型,有2条经脉以上能达全程,或3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者;C稍敏感型,有1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或2条经脉以上能超过腕、踝关节;D不敏感型,各经感传均不能超过腕、踝关节,或只有1条经感传能超过腕、踝关节者。调查还发现,四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按敏感型、较敏感型、稍敏感型、不敏感型顺序依次递增,说明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出现较少。

2.2.2.2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与疾病有关: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遭受损害的病人,感传出现率较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感传敏感人的家族谱系调查,其子代的感传出现率远高于其它人。与温度(包括气温和肢体局部温度)有关:温度与感传出现率有一定关系,夏秋季节感传出现率较冬春季为高,循经加热,可使循经感传的敏感度增加。此外与不同的刺激方法、强度等有关。

2.2.2.3循经感传现象的激发:改变刺激方法,反复“接力”,引短为长,用“短程接力”的方法,可以延长感传路线,提高感传的敏感程度。

2.3转移兴奋灶针法

中医重视四关以下的穴位,即肘膝以下孔穴除作用于局部外,多治远隔部及全身性病变,穴位愈接近肢末,则对更远的病灶或全身影响更大,许多头面躯干部腧穴也能对远部病变产生作用,这就是十四经穴“穴位可以对远隔部位的病变发生作用”的主治规律。如“上病下取”之合谷治愈牙疼,“引火归源”之涌泉治愈耳鸣;又如绝骨穴治愈落枕、头痛,委中或承山穴治愈急性腰扭伤,《扁鹊心书》载窦材针关元治愈鼻衄,《名医类案》载黄子厚灸百会治愈久泄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幺这一主治规律的现代机理如何?通过长期博览医书,查阅现代研究资料,积极思索,并运用现代神经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我认识了针灸远端穴“转移兴奋灶针法”;我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局部病灶兴奋性增加,而出现疼痛、充血、水肿、发炎、增生的病理反应,治疗上就可通过刺激远端穴位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9

??

造成新的兴奋点,使新部位产生更强大兴奋,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兴奋,使局部疼痛消失和充血消散,促进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方法

采取在病灶的远端取穴,可选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针刺用泻法或用药物穴位敷贴发泡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烈地刺激。

适应症

一般来说,此法多适宜于痛证、急性炎症,也适宜于虚火上炎导致的慢性炎症以及增生性疾病,如治胃病取足三里、内关,肘膝以下穴多治五官科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耳鸣、眩晕、鼻出血、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前苏联H.H.鲁茨基在喀山国立工程师进修学院针灸训练班所作中国针疗法的报告中曾指出:“当器官功能减退时,用补法在患病器官邻近部位针刺;反之,当器官功能亢进时则宜刺激四肢远端部位。可能与按照负诱导法则的针灸反射作用有关。”

机理探讨

2.3.1古代考证:《灵枢?本输》“经脉

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难经》“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这说明了经络的主要作用就是“行血气”。“气血”指什幺?“血”当然是指血液,而“气”则类似于神经功能,以及它的活动过程。老师亦认为,“经脉”应包括生理上的神经、解剖上的血管,因为血管在肉眼及实际观察上易于辨别出来,

而神经在解剖上不易觉察(对古人而言),所以古人只能从功能上去认识神经,从解剖上去认识血管。

2.3.2现代医学考证:巴甫洛夫认

为,疾病形成的机制,神经系统在人体占主导地位,“是由于外部环境刺激(理化、生物、社会因素)和内部环境刺激(异常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造成机体与环境正常关系的破坏所致。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以激发与调整神经的调节功能与管制功能为第一要图。”又说:“由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反射性影响,在高等动物的适应外界刺激上是特殊重要而有决定意义的。”这说明治疗上选用远隔部穴位具有更大意义。

2.3.4选穴仍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有

人说:“既然针灸治疗的机理是通过大脑皮层而调节神经的调节功能与管制功能的结果,那幺,‘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人体任何部位都有末梢感受器,用针灸刺激也就都能影响到大脑皮层使之发生调节作用,又何必斤斤计较于某穴治某病,某病取某穴呢?”这种说法,不仅在事实上抹杀了穴位的特殊功效、经络学说,而且在理论上也曲解了巴甫洛夫学说。因为“末梢向心性神经感受器接受刺激以后,其传入的冲动到达大脑皮质具有一定的相应区,不管是兴奋刺激,或抑制刺激,当到达大脑皮质以后,即在该区产生兴奋或抑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停留在本区,而且可以向四周扩散。”

2.4针刺运动针法

为治疗痛证的又一独特针法。该疗法

采用针刺和运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疾病,即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并认为,针刺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

10??

(上接3页)同样以查询和教学功能为主。

③干祖望学术思想集成系统在充实、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VB(或VC++)软件制定各项规则,研制开发推理机,可以在因特网应用。第一目标是制成具备诊断、辨证、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功能的专家系统,第二目标是制成具备学习功能的智能专家系统。

第三步工作的关键是系统要通过实践检验后,进行反复的修正、完善。这种检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系统与干老亲自诊疗疾病的结果比较,我们计划取50~100例左右病例进行对照比较(如果符合率高则病例数减少,符合率低则试验病例数增加);第二是临床疗效的观察,通过5~6名临床医生使用本系统半年左右,观察临床疗效,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报告。

与运动均具有止痛作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则疼痛缓解迅速而且更持久。该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被学者们首次提出,且进行了系统的深入观察,70年代后期,又对运动对针刺止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近二、三十年来不断地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亦十分重视该疗法,认为针刺运动针法有独特疗效。

针刺运动方法与配穴方法

运动方法一般有五种:①主动运动,②被动运动,③按摩运动,④呼吸运动,⑤混合运动,混合运动为前四种运动的结合运用。针对咽喉痛,我采取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即针刺的同时结合缓慢咀嚼、吞咽和深呼吸。配穴方法有很多种,我多采取患部压痛点(即“阿是穴”)和远端(四肢末端)取穴,如咽喉痛取咽阿是穴和合谷穴。

适应症

该针法的适应症很广,如运动系统疾病、内脏疾患、神经系统疾患等引起的痛症。在五官科方面,多用于治疗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机理探讨

我认为针刺运动止痛实质上是神经系统的一种作用,并认为针刺止痛可能是由于针刺选择的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从而选择性的抑制伤害性传入,而运动止痛可能性通过三方面完成:第一,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产生止痛;第二,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第三,主动运动时,传出冲动控制伤害传入,产生止痛。

针刺运动止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针刺临床实践表明运动对针刺止痛作用有明显的影响,运动具有提高针刺止痛疗效、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经络室,1978;远藤唯男.1975;Mannheim,E.P.1975)。临床研究资料亦表明,在针刺期间运动患部是使疼痛获得持久缓解的重要因素。同时,许多实验研究也表明运动传出对感觉(痛觉)传入有控制作用。

相信,通过努力发掘和整理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并且在临床广泛开展针灸和外治疗法,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医五官科学术发展及走向世界,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11

??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项目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 服务项目 肛肠科

外科、肛肠科特色项目 目录 1、涂药法 2、中药熏洗 3、塞药法 4、中药保留灌肠 5、引流法 6、垫棉疗法操作规范 7、结扎法 8、切开疗法 9、挂线疗法 10、药物(消痔灵)注射法 11、湿敷法 12、涂药法

一、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一、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下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2、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3、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4、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5、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6、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7、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9、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0、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二、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 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 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 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 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 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

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以来,收治病患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中医综合治疗室先开设如下治疗项目: 一、针刺:运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三、头针: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等病。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频、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四、拔罐: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颈椎关节痛、肘关节痛、膝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项目

中医院肛肠科12 项特 色 服务项目 肛肠科

外科、肛肠科特色项目 目录 1、涂药法 2、中药熏洗 3、塞药法 4、中药保留灌肠 5、引流法 6、垫棉疗法操作规范 7、结扎法 8、切开疗法 9、挂线疗法 10、药物(消痔灵)注射法 11、湿敷法 12、涂药法

一、涂药法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 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 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2019年上海针灸特色疗法与针麻技术前沿——中医针灸理

2019年上海针灸特色疗法与针麻技术前沿——中医针灸理 主题:针灸特色疗法与针麻技术前沿——中医针灸理论传承与创新 【一】征文要求 请各位学员提交本人撰写的与主题相关、且未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稿件1篇〔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综述等均可〕,将用于论文汇编集制作及培训期间的学员论文交流。具体征文要求如下: 1.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和有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晰、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严禁抄袭。 2. 篇幅3000-4000字。文稿采纳A4版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 3. 撰稿格式要求详见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撰稿相关要求。〔网址链接 【二】壁报要求 请有兴趣的学员提交与本次主题相关的学术壁报电子版1幅,组委会将择优入选,用于培训期间的学员交流及壁报展示。 1. 壁报尺寸:宽度86cm×高度160cm,竖版,模板白色区域,字体及颜色自定。 2. 格式:JPG和矢量图。依照模版尺寸,矢量图图片宽/高比例大致为1:2,像素要求3000×6000以上,文件大小10M以上,分辨率100dpi及以上。 3. 建议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目标和背景〕、技术路线实现过程、所遇问题、所获得结论或所取得成果、要紧参考文献、致谢。 【三】截稿日期: 请于2019年7月8日前〔以报名材料寄出日为准〕将纸质版论文请连同报名材料一起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生暑期学校组委会 2019年6月20日

中医治疗室建设标准

中医治疗室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设臵 本院在急诊科、内科门诊、皮肤科(病区)、骨伤科(门诊)、儿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耳鼻咽喉科(门诊)、眼科(门诊)、针灸科(病区)、肾病科(病区)、肛肠科(病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根据中医技术开展情况配备治疗床、普通针具、灸疗器具、罐疗器具、刮痧器具、中药外治器具和切合科室实际情况和要求的相关中医诊疗设备。 ニ、人员队伍 1、中医综合治疗区应配备兼专职的卫技人员不少于4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2人,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执业医师。 2、中医综合治疗室由各科室、病区确定本科室科主任或主治以上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负责。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可由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综合治疗服务团队或组成若干综合治疗小组。 3、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应用相应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

4、中医综合治疗室要重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疾病,善于吸收、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 5、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病区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技术,能根据本专科、病区治疗病种的需要制定包括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项目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实际应用 6、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护士应当基本了解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服务技术 1、各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新技术。 2、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应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3、病区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应制定本科3种以上常见病种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中医药综合治疗使用率在90%以上。 4、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包括有针灸、推拿、整脊、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点穴、刮痧、埋线、中药熏蒸和熨烫电针灸以及超短波、远红外线、激光和超激光照射、脉冲电热刺激穴位等。门诊中医综合治疗技术要求不少于10种,病房中医综合治疗技术不少于6种,主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开展。

肛肠科发挥中医药特色措施

关于肛肠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为认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管理年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专科特色,提高我院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建立一支中医药基础扎实、人才梯队合理、临床水平较高、专业思想稳定的中医队伍,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明确目标,强化专科管理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完善重点专科管理体系,建立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制定本科室常见病、疑难病临床诊疗规范、专科医疗服务规范等文件,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一)在组织管理上,由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实行院长负责制,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医务科负责专科建设日常工作,组织检查监督,研究解决专科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建立院内自我评估机制,由重点专科领导小组成员每半年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切实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使建设

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突出强调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指导作用及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作用,赋予学科带头人在科室管理中更大的权力,使专科发展具有长期性,保证可持续发展。 (二)在经费管理上,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和设备支持,同时用好现有设备,在场地、人员上创造条件,不断完善专科发展支撑平台。专科经费专款专用,重点放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新技术引进、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科研资助、书籍杂志订阅、发表论文等方面,专科经费必须由主管院长、专科带头人、财会科长分别签字后才能进行支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作用。 二、发挥专科特长,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1、专科建设:紧紧围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这一核心,既注重专科建设的规模扩张,更要注重专科建设的特色发挥和临床疗效。积极开展应用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非手术、非药物疗法,同时借鉴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形成独特的诊疗技术规范,使中医专科的临床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进一步带动全院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的提升。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发挥中医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扎实推进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康复科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房洪波 副组长:焦金保、刘景荣、 成员:高瑞婷、王宏辉、王淑萍、王素香、毛仲歧、张东优、崔亭兰、范晓贝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评选。 二、实施中医特色疗法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实施优势,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 三:实施计划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 开展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中医特色疗法实施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每月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操作学习和考核两项,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针灸、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治、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辨证诊疗及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将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

张仲景的针灸特色

张仲景的针灸特色 作者:王家骜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灸特色 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擅长外感杂病的内科医生,还是位具有相当造指的针灸专家,整部《伤寒杂病论》涉及到针灸的条文共有69条。张仲景针灸法直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方法,并开创了后代针灸学的广阔道路。他的针灸法和他的整部著作一样,实用性强,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张仲景的针灸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重视预防,截断病情 针灸的作用之一是预防保健。《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开宗明义指出:“上工治未病”。所谓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层意思。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在正虚邪盛的情况下,经络又是传注病邪的途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大谷”即经脉,“小溪”即经穴,卫气健旺而运行于经络、穴道,发挥卫外的生理功能。若是卫外功能失调,则邪气乘虚而入,首先客于经络,针刺即

可疏通经络,使卫外功能正常,以预防疾病、抗御外邪。正因为经络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张仲景对经络的作用颇为重视,认为:如果人能养生防病,邪气就不得侵犯经络,如果一时不慎,外邪侵犯了经络,应及时治疗,以冀邪气不得入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比如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之,勿令九窍闭塞。”所谓“四肢才觉重滞”,就是外邪已侵入人体经络,经络之气阻滞不通,这时如及时使用以上诸法,以疏通经络之气血,祛邪外出,疾病便不得深入了。 《伤寒杂病论》中,针灸还用于防止疾病的转化,即利用针灸截断疾病的发展方向,使病情停止传变,而趋向痊愈,如“太阳病……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对于经久不愈,有可能传向阳明经的太阳病证,使用针刺调动阳明经的经气,阻断其传,就可以防止变化发生了。 三阳宜针,三阴宜灸 整部《伤寒杂病论》,应用针刺的绝大多数为“三阳经疾病”,应用灸法的(包括烧针、熏、熨等)绝大多数为“三阴经疾病”。我们知道,针法和灸法虽然各有其补泻手法的不同,

中医特色治疗室

中医特色治疗室简介 中医特色治疗室是针灸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项痹、腰痛、面瘫、尫痹病等进行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室开设以来,合计每年治疗针灸科各类疾病患者近10000余人次,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现将我科已开展以下几类中医特色治疗室: 一、足浴治疗室:运用中医足浴的传统方法,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该特色治疗室有足浴木桶10个,一次可接受治疗人数10人,足浴疗法的适应症:疲劳、健忘、腰酸腿痛、记忆力减退、手足冰凉、高血压、失眠、足跟痛、遗尿等。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收费:30元/次。 二、中药熏蒸室: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通过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采用电脑控制的中医理疗,直接对中药进行蒸煮,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 一、艾灸法 艾条灸操作技术要求: 1、目的:借助艾绒燃烧之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遗尿、寒厥等。 3、禁忌症:凡实症、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注意事项:(1)、治疗室及病房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关门窗或屏风遮挡病人。(2)、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操作者应认真守护在病人身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以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肢体痛苦。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施灸时体位要平而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烧伤衣被。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罐内,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5)、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操作者可用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测知病人局、艾)6(部皮肤的受

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7)胸背、后灸腹部、四肢。(条灸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使用过的物品均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艾条灸操作规程 1、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评估:全身情况、局部情况、对疼痛的耐受性、心理状态、健2 康知识、环境。、备物:治疗车、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棉签、弯盘、3 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小毛巾、大毛巾、屏风。、患者准备:核对床号、姓名、部位、方法、解释过烫或疼痛4请告诉我。按施灸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5、定穴:根据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6、施灸:温和灸,手持灸条点燃一端后,对准腧穴,距皮肤2-3cm 垂直进行熏烤,问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但无疼痛感为度,随时弹去艾灰,一般每处5-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7、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衣被。 8、灸毕:将艾条投入小口玻璃瓶内彻底熄灭艾火,根据情况清洁局部皮肤。 9、整理: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合理安排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及床单元,归还原位,洗手。 10、记录:护理记录单上相应时间栏内记录床号、姓名、施灸腧穴、部位、方法、反应、无烫伤、皮肤稍起红晕、时间、签名。.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十、推拿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中药熏洗、拔罐、针灸、刮痧、穴位注射、浮针、浅针、穴位埋线、铍针、滞针、锋钩针、针刀等。 十一、急诊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擦浴、刮痧、拔罐、头针、平衡针等。 十二、肺病科:至少应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针刺、灸疗、拔罐、熏蒸、

肥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疗法简介

附件3 肥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疗法简介 一、督灸 督灸, 是指根据患者体质,于“督脉”上铺以针灸科自制的“温补脾肾”等药粉,覆盖姜末、蒜泥,再于其上铺艾绒,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艾灸法。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涵括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对病所进行全身调整。发挥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体质虚弱的慢性病,肢体疼痛麻木,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也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二、脐疗 脐疗,是指根据患者体质,于“神阙”穴上和面作碗,并于碗中加于针灸科自制的“温补脾肾”等药粉,再于其上铺艾绒,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艾灸法。有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抗衰老的功效。主要用于宫寒不孕,月经不调,脾胃虚弱,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小便不利,失眠多梦,前列腺增生,痛经等生殖及消化系统疾病,也可用于身体调理养生保健。能改善气血,提高免疫力。

三、火针 火针,是用特制的钨锰合金针,经烧制温热后采用一定的手法根据患者体质刺激输穴或患处,以增加人体阳气,驱寒除湿,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达到消肿散结,活血排毒的效果。可治疗反复发作的下肢静脉曲张,腱鞘囊肿等,尤其对带状疱疹初期疼痛有特效。 四、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是采用“鬼手神针”石学敏院士提出的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以特定的针刺手法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适用于中风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及其相关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五、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运用精密的带刃小针,以现代骨骼肌肉最新研究进展为理论指导,采用纵疏横剥等精细的手法,达到痛苦小、见效快、花钱少、变不治为可治、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治为速愈等效果,主要适应症为各种因软组织病变引起

肛肠科优质护理方案

2016年肛肠科优质护理方案肛肠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陈达楼 成员:张露吉克阿支王德琼郑丹丹 二、工作时间 2016年3月实施 三、工作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四、工作目标 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五、工作目的 1、进一步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2、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持之以恒; 3、探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主题 1、紧紧围绕“病人在我心中,服务在我手中”开展护理服务; 2、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3、建立平等、博爱、和谐、互助的优质服务模式病房。 七、工作内容及措施 1、完善病房护理管理细则,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让优质服务有较强的理论保障。 2、公开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及服务内涵,提高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能动性。 3、把病人及护理人员全面纳入活动范围。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要求护理人员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优质服务活动中来 4、及时更换板报、张贴标语,召开病员公休座谈向病人讲解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及意义。 5、上班时间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微笑服务。 6、病房全面推行普通话服务,(听不懂普通话的病人或家属除外),护士站必须执行。

7、以病人的需要、方便、应答、高兴、满意作为病房优质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8、病房推行三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问有答声)、四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一满意(病人满意)的优质服务体系。杜绝生、冷、硬、顶、撞的服务行为的发生。 9、面履行护士职责。综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10、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病人,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8名患者。我科室开放床位16张,分为两个组,一组分管床位1、3、5、7、9、11、13、15,二组分管床位2、4、6、8、10、12、14、16。一组组长:吉克阿支,组员:郑丹丹。二组组长:张露,组员:王德琼。 11、护士排班实行弹性排班行政班一人,8-3一人,夜班一人,休息一人作为备班。每天保证一个组长在白班上,负责接收新病人,作病人的健康宣教。注明:备班护士24小时电话通畅,科室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赶到岗位。 12、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配合医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高中医护理水平,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1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纳入每月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每月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在2016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品牌,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中医针灸的功效和特点

中医针灸的功效和特点 中医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成,其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针灸具有很多的疗效,比如说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对于针灸疗法的功效和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 现代中医养生,针灸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但如此,针灸也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针灸有修复组织、增强免疫、活血、镇痛等多重功效;要使针灸的种种功效得以发挥。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的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中医综合治疗室管理指南

中医药综合治疗服务管理指南(试行) 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缩短中医药治疗病程,降低中医药治疗费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的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设置1、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应在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三级医院不少于50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少于300平方米。 2、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应在病房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设立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不低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70。三级医院设置的综合治疗室面积不低于设立综合治疗室的临床科室建筑面积的5,二级医院不低于3。 二、人员队伍1、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配备专职的卫技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90,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执业医师。 2、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由病区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病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综合治疗服务团队或组成若干综合治疗小组。 3、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的医师应当熟练掌握多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应用相应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 4、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的负责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临床重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疾病,从事疾病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5年以上。 5、设置综合治疗室的病区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治疗的综合技术,能根据本病区治疗病种的需要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 6、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护士应当基本了解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服务技术1、中医医院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新技术。 2、门诊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应开展内、外、妇、骨伤、皮肤、五官等至少6个临床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 3、病区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应制定本科5种以上常见病种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中医药综合治疗使用率在90以上。 4、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包括有针灸、推拿、整脊、点穴、刮痧、埋线、中药熏蒸和熨烫、电蜡疗、电针灸以及超短波、远红外线、激光和超激光照射、脉冲电热刺激穴位和局部封闭、神经阻滞等。门诊综合治疗技术要求不少于10种,病房综合治疗技术不少于6种。 5、门诊和病房均应根据诊疗需要,配备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中医诊疗设备,并积极临床应用,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均应在85以上。 四、环境布局1、中医医院应根据本单位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在门诊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2、中医医院的门诊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修、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综合治疗的理念,介绍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技术,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