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立体感三大面五大调子

素描立体感三大面五大调子
素描立体感三大面五大调子

高考美术素描是基础,物体立体感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个难题。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产体感。那么,在作画时,就要去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先确立明暗两在面(块)。再画出投影,物体的立体感就已经很强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调子”都找出来,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塑造完毕。那么,什么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呢?这都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而言的。所谓“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体背光部;“白”指物体受光部;“灰”指物体侧光部。“五大调子”指高光(最亮点)、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说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

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对于习惯于使用明暗调子的人来说,总是觉着只有这样画才是扎实的素描。其实,经过后来的习作,我还是感到不过强烈,描的东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应该说利用素描明暗来刻画对象的体积还是有用的。但是如何从明暗调子中走出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脑子里的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势力,加之悟性提高缓慢,使本来想丢弃的画法还会不时的有所反复。

明暗调子就像钢琴的键盘,越是多越能表现得丰富。我们使用的铅笔还能出产7B、8B 的吗?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无法表现出现实模特儿空间的黑,黑与白的对比只是相对的。在舞台美术的布景暗调子处理上,使用纯黑+普兰在灯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丝绒,可我们的绘图纸如何表现出这样的黑洞?其实黑与白只是一种感觉。强烈的感受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写生的办法,摒弃故有的脑子里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维,在结构意志的控制下,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感触而凝注在笔端的力度,画出对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千万不能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业,完成作业不能成为我们目的的负担。不然,你将丢弃更多尝试的机会,千篇一律的重复自己的已知而禁锢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

在素描作业过程中,对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

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石膏胸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在画人物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哪个骨点,哪个骨点下,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边不是右边,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头部的个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座标点找出来。

多种几何“块面”

“三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较,这种方法可把时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样把素描画得整体?

整体表现是画好素描的关键。素描作画要做到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

整体的观察方法有三种:

(1)“同时看”的方法。缩短对单个目标的观看时间,加快对多个目标的观看频率,用于观察整体关系。

(2)“对比看”的方法。一次将两个类似的目标频繁对照着看。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双眼,破坏视线的焦点,使整个物体“虚”化,通过强制的手段得到整体观察效果。

整体表现有六个要求:

(1)先大后小。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物体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关系,例如,头部作为一个立方体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则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则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形体不准”的结果。

(2)先草后精。在物体形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过分细致地刻画。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碎”和整体失衡的结果。

(3)先直后曲。直线比弧线简单,方形比圆形简单,平面比球面简单,所以,应“先直后曲”,以便于把握形的准确性。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比例不准”的结果。

(4)先暗后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个阶段,每个体、每个面、每个局部的开始,都要从最暗处画起,再画次暗、灰部,最后是亮部。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明暗失调”的结果。

(5)先实后虚。先画感觉的强点,后画感觉的弱点。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平板”的结果。

(6)先近后远。先画前面物体,再以后面物体相衬托,使主要物体突出、明显。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素描五大调子

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认识和表现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

认识和表现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教学设计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母朝安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2.2认识和表现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母朝安 授课对象:中职美术一年级 教学内容:认识和表现球体的三大面和五调子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球体素描的三大面、五调子的明暗规律。 2、技能目标:能够画出明暗关系正确的球体素描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用明暗调子表现球体空间感、体积感的绘画过程与方法,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1、对三大面、五调子的理解。 2、球体素描三大面、五调子明暗变化规律及运用。 教学难点:球体中如何体现出三大面、五调子。 教学方法: 呈现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写生物(石膏球体、聚光灯)示范工具、范画、课件 2、学具:画板、素描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回顾素描的概念,呈现图片 提问:观察图片,说一说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几何形体?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 设问:怎样才能表现出球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球体素描的知识和表现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和表现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 三、讲授新课 (1)认识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讲解、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石膏球体光照后的明暗变化,讨论、回答。 想一想:观察球体受光后的明暗有哪些变化?这些明暗变化有规律吗? ●认识光源照射后球体的三大面 ●认识光源照射后球体的五调子 (2)表现球体的三大面五调子 教师活动:演示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各步骤和关键点。 球体是一个十分基本的几何体,在画球体时,先确定球体的长和宽的位置,逐渐将球体画圆,然后再找到明暗交界线,逐步将球体表现体积。 白(正受光面) 灰(斜受光面) 黑(背光面) 白(正受光面) 光线直射的区域,在整个球体中最亮。 灰(斜受光面) 光线斜射区域,受光 较多,呈亮灰色。 黑(背光面) 没有光线照射,受环境光影响。 亮色调(高光) 明暗交界线 反光 投影 灰色调 亮色调:光线直射,最亮。 灰色调:光线斜射,呈亮灰色 明暗交界线:亮面与暗面交 界的区域,因此对比较强,呈暗黑色,是画面中最暗部分。 投影:球体的投影为椭圆形, 近实远虚。 反光:由环境光影响而形成的 稍亮于明暗交界线的区域。

形体的明暗规律(简案)

课题:形体明暗规律的五调子 课型:练习课施教者:毛娉婷授课班级:11Y10美术班 时间:2011-9-29 下午第二课 [教学内容] 形体的明暗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体明暗规律的五调子,并且将之应用于绘画之中 [教学重点]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讲评 回顾上节课所学明暗规律的两大部与三大面 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物体受光以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具有的规律性,在洁白的石膏几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概括起来即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 明暗变化的两大部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的两大部即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亮部与暗部是构成物体明暗关系的基础。 明暗变化的三大面 物体在空间所占有的高度、宽度和深度而呈现立体性特征。由此产生了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立体性的“三大面”规律,即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和背光之间的灰面,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黑、白、灰”三大面。

二、新授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五调子是指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亮色调与中间色调属于受光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反光与投影属于背光的暗部。 (1)亮色调。亮色调是受光线直接照射的受光面,是色调中最明亮和最响亮的部分。 (2)中间色调。中间色调是物体受光线侧射的地方,介于亮色调和明暗交界线之间的过渡地带,也称“灰调子”或“半调子”。 (3)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受光部和背光部交接的地方。它既不受光线的直接照射,也不受环境反光的影响,是物体上颜色最重、明度最低的部位。 明暗交界线实际并非是一条“线”,而是一条狭长的、有着转折起伏的体面。 (4)反光。反光在物体的背光部。邻近物的反射光作用于物体的暗部而形成反光。一般来讲。反光的色调明度不应超过中间色调,应统一于暗部之中。 (5)投影。投影是光线被遮挡后,在物体背光一侧顺光线投射方向的支撑物或邻近物上留下的阴影。投影的形状与光源位置、物体的形状和支撑物表面的起伏有关。一般来讲,投影的边缘离物体近则实,远则虚。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圆锥体临摹练习 五、讲评

素描明暗表现教案

素描明暗表现—单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明暗素描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学会用调子去表现物体的明暗体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明暗五调子里的明暗交界线。 教学难点:素描明暗表现手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素描纸;铅笔;画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的区别, 并能讲出物体形成体积的原因。(互动) 二、新授:明暗关系分为三大面五调子(板书) 1.三大面(黑白灰):①背光面 ②受光面 ③侧光面 2.五大调子以及常见问题: 明暗交界线:它其实是面与面色调的交接,并不是真的一条“线”。也不止一条。 反光:暗部的一部分,一般明度不超过亮部。 投影:投影是有形状的,投影的明度一般跟物体明度拉开。 高光:物体上最亮的地方,一般留出不画。 中间调子:一般最后画的,主观控制层次变化,容易画灰。 (提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关系) 3.学生看图片认识“五大调子”。(互动) 4.明暗交界线(重点) 改变光照的角度,学生指出球体的明暗交界线; 思考:A、明暗交界线起点、终点的连线与球心联系,并指出与光线是什么关系? B、明暗交界线是一条线吗?其调子是否有变化?

归纳:球体明暗交界线的变化,犹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变 化。但不管怎么变,受光半球与背光半球部分相等。 显示图5,归纳要点[板书]:球体明暗交界线特点: A、光线与球面相切形成明暗交界线,它的起点、 终点的连线过球心(即为直径); B、起点、终点的连线与光线垂直; C、为狭长的面,其调子有虚实、明暗变化 5.调子 由线条排列组合成,线条的排列应该均匀、整齐、颜色深浅一致,线条间的空隙不要疏密均匀,线条排列有平行排列、交叉排列、渐变排列、直接排列、弧形排列等。要根据形体结构变化。(图) 6.视频播放:石膏几何体明暗表现以及作画步骤。 7.课后作业:学生练习,写生石膏正方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