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刍议《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姓名:尤建国

专业: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030102378349

成绩:

工作单位:河南省孟津县小浪底镇马屯中心小学

职称职务:小学一级教师

邮政编码: 4 7 1 1 4 1

联系电话:136********

完成时间:2008 年3 月

刍议《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作者:尤建国

内容摘要:《骆驼祥子》的成功首先在于老舍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并且与文学史上的其他同类人力车夫的作品不同,老舍深入到人物内心,通过祥子爱车、租车、买车、丢车、丧妻等一系列悲剧情节的描写,真实再现了一个农民的朴实与固执,同时告诉人们个人奋斗永远有好的结果,反映了在病态的城市文明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祥子只会“从人变成鬼”的不争的事实,从而使《骆驼祥子》的悲剧意味得到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祥子悲剧个人奋斗

正文: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他又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缩影和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是,祥子连遭厄运,使他追求的不可得,躲避的却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顽强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

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后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变成了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祥子精神堕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残;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黑暗的社会、他人的影响、性格局限以及不可预知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他个人奋斗必然失败的悲剧结局。

一、祥子的悲剧所呈现的三个层面

《骆驼祥子》写的是一个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以祥子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与侦探、与车厂主、与虎妞、与同行各方面的关系,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恐怖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案,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

(一)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祥子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决定的。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所以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初到北平的祥子,如同乡野泥土中生长的“树”,“坚壮、沉默、

而又有生气”。他年轻力壮,坚韧顽强,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节省,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

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事情突然发生,但是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可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

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祥子时运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的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所

以说祥子个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二)祥子的悲剧是他人作用下的悲剧

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虎妞是网,祥子是蝇。他没有和任何人这样亲密接触过,虽然是突如其来,虽然是个诱骗,但他从中找到了快乐:生活竟然也可以如此!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堕落时,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小虫。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后,她变成了捉住祥子的精灵和毒物。祥子并不爱她,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她的“爱情”。他们的结合成了祥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手中挣扎着,像猫叼住的一只小老鼠。”但这只狡猾的、贪婪的猫并不急于咬断它的脖根,她伸着沾满人精血的舌头,舔着小老鼠的伤口,还时不时狠狠地吸上一口,然后满足地按着它甜甜地睡去。而小老鼠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终于渐渐麻木了,它竟然希望这只可爱的母猫会替它将伤口舔净,并使它愈合。它就是祥子。这是多么地悲哀啊!

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挺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和属于他自己的女人,然后用自己强壮的身体去拉车挣钱来养活他的女人。然而,这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白房子,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他甚至恨二

强子当初为什么不把小福子嫁给他,他更恨这可恶的、肮脏的白房子吞噬了他心爱的、原本很纯洁的小福子。于是,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

除了虎妞和小福子,放高利贷的高妈,刻薄的杨太太,卑鄙的夏先生,潦倒不堪、充满兽性的二强子等等,都在祥子悲剧人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三)祥子的悲剧是自身性格的悲剧

我们承认黑暗的、污浊的、人吃人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是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乐观与盲目

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了,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即使是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始终陷入盲目的黑暗,一切真正的努力化为毫无意义的泡沫,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2、勤快与保守

为了凑够买车的钱,祥子勤快地奔跑,他第一次买的车是他“从

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自苦”的总报酬。但农民的狭隘意识,使他为了钱冒险到战火四起的西郊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劫了。而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放高利贷,就不会遭此灾祸。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3、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

尽管丢车失财,加之和虎妞的不如意的结合,祥子仍然保持较为强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祥子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也无法意识到个人奋斗难以抗衡黑暗势力和摆脱生活穷困的真理。显然,祥子的精神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

二、祥子的悲剧不是英雄悲剧,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

作品主人公祥子既不是叱咤风云、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地位显赫,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他从未有过任何崇高宏伟的理想和英勇豪迈的行动。他活在世上的目的,不过是想获得一部人力车,当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他始终是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

与这样的人物和题材相适应,作者在构思和描写这个悲剧时,没有制造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没有渲染任何色彩强烈的气氛,也没有只言片语慷慨激昂的议论。而是用冷静、严峻的笔墨,一笔一笔的描绘城市底层日常生活的画面,凸现挣扎于其间的人物思想感情的微妙波动,以一些灰暗的景象显示出人物所受的苦难和灾祸。即使写到军阀逃兵抢车,政府暗探勒索,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情节和动作,更没有

形成戏剧性的悬念或者高潮,而是无声无息的发生了、过去了。除了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没有惊动任何人。第三者知道了,也不会关心和注意这类平淡无奇到处都有的事情。然而,小说写出了这些都会给祥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悲剧就是这样进行着。

作者还善于从一般人不留意的场合或者不以为是悲剧的事态中挖掘出内在的意蕴。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主动和祥子亲近,后来还不惜嫁给他。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岂不是作为车夫的祥子的意外艳福?但作者却从中看出了并且也写出了这种强加于祥子“爱情”和婚姻,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和幸福,反而使人他陷入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粉碎了他凭着自己城市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理想。“她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灭了”,而且使他挣脱不掉这个女人的摆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生活的无望。

如果说,对于虎妞这种半是诱惑,半是委身的纠缠,他始终是被动的。那么,随后夏太太的纯粹是出于性欲的勾引面前,他却已经不完全是被动的了,也不再感到厌恶和痛苦了,连因此染上性病“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也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了。作者用这样的“艳遇”,突出了曾经洁身自好的祥子在精神上已经堕落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

在另一方面,小说渲染了祥子在小福子纯真爱情面前的犹豫。小福子过于沉重的家庭负担——一个醉鬼似的爸爸和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得依赖她生活——使他迟迟不敢接受她诚挚的奉献。即使当他一度鼓起勇气要与她结合时,他还盘算着“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

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作者以真实到近似残酷的刻画,撕开了生活的窘迫所造成的祥子性格上的怯弱、低下、自私的一面,从更深的层次上写出了生活已把他摧残到了何等可悲的地步。

小说没有写祥子为了某种信念和追求而献身——这种可能性并

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他可以由于奋起抗拒逃兵、暗探的掠夺而遭杀害,也可以因为毅然与小福子共同承受生活的重担而被生活煎熬致死等——作为结局,形成悲剧效果。作者只是让主人公在经受了不断的打击后,对生活彻底绝望,不但不再有任何追求和愿望,也完全不知羞耻为何事,到最后已完全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苟活于世。俗话说:“好死不如歹活。”作者却写出了这“歹活”远比“好死”更使人感到“怜悯与恐惧”,具有更为深沉的悲剧意味。

比起英雄悲剧,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它反映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现实、与平民百姓的更为紧密的接近和结合,也是与现实主义思想的兴起联系在一起。这类悲剧作品没有英雄悲剧的那种能够唤起人们崇高、庄严、悲壮的美感作用,产生突然爆发出来的振奋,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正像鲁迅所指出来:“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多。”这类作品在揭示生活本身的悲剧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可以胜过英雄悲剧。他写的是广泛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悲剧,以人物的平民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社会生活中的悲剧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概括。这样的悲剧作品能够深化广大读者对生活的认识,而且由于他们感到其中所描写的既平淡无奇,又感同身受,

从而及其更多的醒悟和震惊,由此产生的悲剧效果就可能特别强烈,特别持久。

三、作者的悲剧意识在祥子的悲剧中得以成熟

老舍虽然一向以其特有的幽默著称,但他的幽默从一开始就带着苦涩与辛酸,绽开的笑脸上流淌着痛苦的热泪。他的作品中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总是熔铸在一起的,而且常常是喜剧其外悲剧其中。

到了30年代中期,悲剧意识在他的部分作品中占了主导地位。《骆驼祥子》就是一部标志着老舍的悲剧意识日趋成熟的作品。伴随着祥子走向堕落的描写,小说一再出现这样的一些警句:“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拢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他们概括了作者对这场悲剧的理解,也集中的表达了他的悲剧意识。从深广的社会原因上强调了这场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和必然性,无疑是真实的反映了那个社会的客观现实。这样理解悲剧的起因是唯物主义的,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革命意义。

从老舍本人的思想、创作的发展来看,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他的早期作品在揭示出富有悲剧意味的矛盾冲突后,往往又借助于侠义之士除暴安良一类的偶然因素加以缓和,从而冲淡了作品的悲剧性。这类情节的一再出现,说明老舍的悲剧意识不足。在写作《骆驼祥子》前夕,他用“在10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和“‘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也还是我近来的发现”的对比,说明自己思想创作上的变迁。《骆驼祥子》的确清晰的反映出老舍认识和态度上的这种变化。比如曹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按照他早期的构思,很容易写

成把陷入生活泥沼、行将灭顶的祥子救出来的恩人。然而,在《骆驼祥子》中,他却让祥子得出曹先生救不了自己的残酷结论,破除人们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同时,也表明了作者本人坚决的抛弃了这类念头。作者悲剧意识的强化直接导致了作品悲剧性的强化。

当然,作者在突出祥子悲剧的必然性的同时,也流露出某种悲观的情绪。他说过,当别人问起他如果一切都像小说所写的那样,“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时,他“无言以对”,足以证明他确实陷入了这种惶惑。事实上,作者感到的痛苦,绝望远比祥子深远的多。

作者的这种悲剧意识,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作品中作家与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一样彷徨,一起受着生活的煎熬,往往能够充分的写出这些人物的痛苦和不幸,揭露出生活中的全部灾难。这是《骆驼祥子》具有特别深的悲剧力量的又一个奥秘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3、陈秀平:《老舍的悲剧创作论略》,《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9期。

4、李策:《祥子悲剧的多棱视角》,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94年1月版。

5、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6、温懦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