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参考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参考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参考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参考

一、填空题(10×1’=10’)及单项选择题(10×1’=10’)

*1.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文学分为:⑴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⑵“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⑶新时期文学(1976——)。*2.50年代三大文学运动及其时间分别是: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

*3.1956年2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4.文革时期文学“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5.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农村小说。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人物:梁斌。

*6.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孙犁——《风云初记》、杜鹏程——《保卫延安》、知侠——《铁道游击队》、高云览——《小城春秋》、刘流——《烈火金刚》、曲波——《林海雪原》、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茹志鹃—《百合花》、吴强——《红日》、冯志——《敌后武工队》、欧阳山——《三家巷》、孙犁——《山地回忆》、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7.农村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等。

*9.《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梁家三代人(梁三的父亲、梁三、梁三的养子——梁生宝),老式农民王二直杠,富裕中农郭世富,富农姚世杰,党员、村代表郭振山,高增福等积极分子。

10.作家梁斌的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

中篇小说:《父亲》系列

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11.《红旗谱》这部作品以农民朱、严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家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红旗谱》的主要人物:长工:朱老巩、严老祥;恶霸地主:冯兰池;朱老明及其子辈:朱老忠、严志。

12.杨沫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

13.杨沫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14.杨沫的《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是林道静。

15.茹志鹃的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

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等。

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

*16.十七年诗歌类型:

⑴颂歌(以正面歌颂为主的歌唱),代表诗人:贺敬之。

⑵战歌(以充沛的战斗激情表现批判性主题),代表诗人:郭小川。

⑴政治抒情诗(主要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代表诗人:贺敬之。

⑵生活抒情诗(主要受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影响),代表诗人:闻捷。

17.十七年中对待新诗的态度:按照诗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把五四以来的新诗划分为互相对立的两条阵线。郭沫若、殷夫、臧克家、艾青等解放区的诗人作为新诗革命传统的代表获高度评价。而从胡适开始,包括《繁星》时期的冰心,新月诗人徐志摩,象征派诗人李金发、戴望舒等,被当作和当时革命文学对立的反动的资产阶级作家遭到否定、批判。

18.十七年中对待外国诗的态度:

对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基本采取警惕、回避和排拒的态度。

对外国诗歌的借鉴主要是50年代的苏联诗歌及浪漫派诗人惠特曼、拜伦、歌德、雪莱、海涅、普希金等人的诗,而20世纪外国的现代派诗歌被认为是颓废的文学。

19.十七年诗歌的审美缺失:⑴诗歌艺术成为“工具的艺术”;⑵诗歌优美情致的消失;⑶诗歌题材、主题、风格的单一。

20.“新辞赋体”是郭小川

...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21.郭小川代表作品: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他先后创作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致大海》。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文革”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秋歌》,怀有隐忧,深沉而悲慨。

22.闻捷主要作品:

诗集:《天山牧歌》、《祖国,光辉的十月》、《东风催动黄河浪》等。

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等。

*23.当代两次戏曲改革:第一次,1949年——1957年,变革的主要内容和最后成果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第二次:1958年——1976年,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京剧的现代化。

*24.戏曲、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体。

*25.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①1949——1957年,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②1958——1976年,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

③1977年后,中国当代戏剧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26.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型”的传统舞美体制;②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加强;③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的刻画人物;④引进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

*27.50年代歌剧的两种艺术倾向:《白毛女》式的倾向和《草原之歌》式的倾向。

28.老舍简介及代表作品: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

话剧写作。代表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红大院》、《女店员》等。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9.《茶馆》的各类人物: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次要人物:刘麻子、小刘麻子;无关紧要的人物:庞四奶奶。

*30.十七年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31.十七年散文三大家各自的艺术特色(选择):

⑴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讲究艺术构思;注重创造诗的意境;讲究艺术结构。

⑵秦牧散文的艺术成就: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富有情趣性与幽默感;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⑶刘白羽散文的特色: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激情;错落有致的结构。

32.地下文学写作的主体是知青。

33.地下文学的主要特征: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

34.地下文学的创作情况:

“文革”期间,从事地下写作的既有资深作家、诗人,如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廖沫沙(《悼吴晗同志》)、穆旦(《神的变形》)、曾卓(《悬崖边的树》)等,也有新崛起的写作者,如黄翔(《野兽》)、食指(《相信未来》)、赵振开(即北岛,《波动》)、张扬(《第二次握手》)等。

*35.食指的代表作品:

食指(原名郭路生),主要诗作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疯狗》等。

36.“文革”中的地下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

*37.天安门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悼念周恩来总理,批判“四人帮”。天安门诗歌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感情真挚、强烈。

38.《天安门诗抄》比较全面收录了天安门诗歌运动中所出现的诗歌作品。

*39.“文革”中地下小说的代表作:毕汝协的《九级浪》、佚名作者写的《逃亡》、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赵振开(北岛)的《波动》等。

40.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伤痕文学”也因此而得名。

41.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最早通过艺术形象来揭露“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的心灵所造成的毒害的文学作品是刘心武的《班主任》。标志着现实主义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回归的是刘心武的《班主任》。

42.新时期的文学潮流是从“伤痕文学”开始的。

*43.“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刘心武的《班主任》(“伤痕文学”的开端),王蒙的《最宝贵的》,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的《枫》、宗璞的《我是谁》,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44.“反思文学”出现的标志:1979年的《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45.“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王蒙的《布礼》、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等。

*46.改革文学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改革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1979年蒋子龙发表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成功地塑造了改革者乔光朴的形象,揭开了“改革文学”的第一页。

⑵1981年张洁出版了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标志着改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

⑶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文学题材进一步扩大,更趋于生活化和日常化,作家侧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写改革中人心世态、风俗习惯的变化。如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等。

进入8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单一的文学思潮的“改革文学”便退出了文学的舞台。

**47.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一、蹉跎岁月中的“伤痕”展示: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叶辛的《蹉跎岁月》、老鬼的《血色黄昏》等。

二、无悔青春的证言:

代表作: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等。

三、精神彼岸的寻找:

代表作: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的《南方的岸》、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这一时期知青文学共同的意识指向——回归。

到80年代中期以后知青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已经落潮。代表作品有邓贤的《中国知青梦》、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等。

*48.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沙灶遗风》等。

49.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认为文学的根应该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

**50.先锋小说(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代表作家:马原、洪峰、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等。

代表作品: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苏童的《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孙甘露的《访问梦境》、余华的《现实一种》等。**51.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代表作家:刘震云、池莉、方方、叶兆言、刘恒等。

代表作品: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叶兆言的《艳歌》、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

52.王蒙的创作经历及各阶段的代表作:

第一阶段(青春主题:《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第二阶段(问题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第三阶段(意识流:《蝴蝶》、《春之声》、《夜的眼》);第四阶段(文化反思:《活动变人形》);第五阶段(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53.《活动变人形》的主要人物:倪吾诚、静珍、静宜等。

*54.《红高粱》的主人公:余占鳌和戴凤莲。

55.高晓声的代表作:小说《解约》(1954年);探索小说《不幸》(1957年6月);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1980年),随后相继创作了《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李顺大造屋》等反映苏南农村生活的小说。除此以外他还创作了另一类小说《钱包》、《鱼钓》等,以讽喻、象征手法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

56.《“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被称为“陈奂生系列”。

*57.开“改革文学”先河的作家是蒋子龙。其代表作品及创作的主要人物有:①改革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人事厂长》、《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

②“改革者家族”:乔光朴、车蓬宽、高盛五、武耕新等。

58.张洁的创作历程及各阶段的代表作:

第一阶段:《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短篇)、《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

第二阶段:《方舟》(中篇)、《祖母绿》(中篇)。

第三阶段:《他有什么病》(中篇)、《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中篇)。

第四阶段:《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长篇)、《无字》(长篇)。

*59.张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及其创作的女性、男性形象系列:

⑴张洁的创作主要致力于知识女性事业、爱情、婚姻、价值、尊严、权利的思考。她笔下的主人公执著于人生,执著于事业,坚持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追求女性的人格独立。

⑵张洁笔下理想的知识女性形象:

钟雨——《爱,是不能忘记的》,叶知秋——《沉重的翅膀》,梁倩、柳泉、曹菁华——《方舟》,梧桐——《波西米亚花瓶》,尹眉——《七巧板》,曾令儿——《祖母绿》,吴为——《无字》。

这些女性大多相貌平平、甚至丑陋。她们始终被灵与肉、婚姻与爱情相分离的痛苦所困扰。

⑶张洁笔下的男性形象可分为两类:

①年长的、宽厚的、富于生活经验的男性:老干部——《爱,是不能忘记的》,简——《波希米亚花瓶》,袁家骝——《七巧板》。

②年轻、潇洒而又自私的男性:白复山——《方舟》,左葳——《祖母绿》,谭光斗——《七巧板》。

60.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他的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在小说的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61.汪曾祺的代表作:①对他的故乡江苏高邮地域风情的描写:《受戒》、《大淖记事》;②对塞外果园的描写:《乡下的阿基米德》、《说话压韵的人》;③对抗战时期大后方昆明的描写:《捡金子》、《航空奖券》;④对北京日常生活的描写:《八月骄阳》。

62.汪曾祺小说的总体风格:清新隽永、淡泊高雅。

*63.张贤亮的《绿化树》描写的知识分子形象是章永璘。

64.贾平凹的创作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以《满月儿》为代表。其文风委婉缠绵、气韵飘逸。

第二阶段:以《丈夫》、《二月杏》为代表。其文风阴郁低回。

第三阶段:以《商州初录》、《腊月·正月》、《天狗》、《浮躁》等为代表。其风格

是缠绵中透露出阳刚之气,悲恸抒情中力透哲理性的思考。

第四阶段:以《白夜》、《废都》为代表。其创作在写实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65.《废都》的主人公:庄之蝶。《废都》塑造的女性形象: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

*66.王安忆的创作情况及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雨,沙沙沙》、《广阔天地的一角》等。

第二阶段:《本次列车终点》、《命运交响曲》、《流逝》。

第三阶段:《小鲍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第四阶段:《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

第五阶段:《长恨歌》

67.张承志的代表作:

处女作《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1978年),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等,宗教史《心灵史》,另有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绿风土》、《清洁的精神》。

*68.张承志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

纵观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他苦心经营的正是遍布在穷乡僻壤、渗透在北方水土中源远流长的民族血统——开朗、乐观、宽容的生命意志和坚韧、雄健的生命力量。

这样北方广袤的大自然在张承志的小说中出现了具有两种气质的象征:

①母性的象征:以《黑骏马》、《金草地》为代表。在这类作品中大自然被描写成孕育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气质的母体,是静态的、柔性的。这深厚广阔的大自然孕育了草原人特有的坚韧、宽容、乐观。

②父性的象征:以《大坂》、《北方的河》为代表。在这类作品中山川河流是躁动不安的,具有父性的特征——躁动、喧腾、奔涌。

69.韩少功的代表作:

短篇小说《月兰》、《西望茅草地》;中篇小说《飞过蓝天》(采用人与鸽双线平行的叙述方式)1985年发表论文《文学的根》、《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与审美优势》,亮出了“文化寻根”的旗帜,并创作了小说《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等以实现自己的文化寻根主张。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70.《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狗皮》被称为“红高粱”家族。

71.莫言的代表作:短篇小说《枯河》、《秋水》,中篇小说(中篇处女作)《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红高粱》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等。72.余华的代表作: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1986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73.“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创作的审美特征: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有:韩东、于坚、伊沙、刘漫流等。

*74.艾青诗歌的代表作:解放前,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十七年,以《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为代表;新时期,以《光的赞歌》为代表。艾青诗歌的类型:政治抒情诗、哲理诗、域外诗。

75.80年代话剧的创作情况:

第一阶段:1977——1979年,话剧从一片废墟上再生,现实主义戏剧传统得到恢复。代表作品:《于无声处》、《丹心谱》;

第二阶段:1980——1985年,探索戏剧兴起。代表作品:《屋外有热流》、《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

第三阶段:1986——1989年,小剧场运动兴起。代表作品:《屋里的猫头鹰》、《留守女士》。

*76.被称作探索话剧第一人,最早倡导话剧改革的作家是高行健。

77.高行健主张打破原有的戏剧模式,强调戏剧的综合性,强调剧场性、叙述性,打破三一律。其代表作有:话剧《绝对信号》、《车站》、《野人》等,小说《有只鸽儿叫红唇》。

78.80年代女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有:张洁、陈慧瑛、马瑞芳、李佩芝等。

79.80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和总体特征:走向开放。

*80.徐迟报告文学的特征:题材的科技化。如:《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81.理由报告文学的特征:作品小说化。如:《扬眉剑出鞘》、《倾斜的足球场》。*82.陈祖芬报告文学的两大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如:《祖国高于一切》;经济改革题材,如:《经济与人》。

*83.90年代女性作家的两种创作倾向:私语化倾向(以陈染、林白为代表,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和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亿徐坤、斯妤为代表,其中徐坤在90年代曾被戏称为“女王朔”)。

二、名词解释(5×4’=20’)

*1.隐失的诗人(诗派):在十七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一大批诗人(诗派)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诗坛。这些诗人(诗派)被称为隐失的诗人(诗派)。包括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九叶诗人等。

2.新辞赋体:郭小川吸取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创造了他所独有的相当格律化的诗体――“新辞赋体”。“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了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一种宏阔彭湃的气势。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3.地下文学:“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进行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手段进行传播的文学。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

*4.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一批由北京赴河北水乡白洋淀插队的知青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方含、林莽、宋海泉等。此外,还包括虽未到白洋淀插队,但与这些人交往密切,常赴白洋淀以诗会友、交流思想的文学青年,如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等。

*5.方法年:1985年和1986年被人们习惯称之为“方法年”、“观念年”。在这一段时间,流行于当代西方的各种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现象学、接受美学、原型批评等)大规模介绍过来,并被批评家运用到批评实践中。

6.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指的是揭露和控诉十年浩劫和极左路线给党、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严重创伤的作品。

7.改革文学: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改革开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话语,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于是在80年代前半期出现了改革文学的热潮,涌现了大量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精神风貌的急剧变化,体味其中新旧历史交替中的痛苦和欢乐。

8.知青文学:指作者

.....主要描写..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作品的内容

知青在“文革”中的经历,也包括返城后的生活道路及思想感情,从体裁上

...看主要指小说的文学。

9.寻根文学:指以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民族的原始生活形态或传统的精神价值为主要表现对象,借助于民情风俗、奇人轶事、神话传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的文学。

*10.归来的诗人(诗派):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50年代从诗坛隐失的诗人(诗派)在80年代相继重返诗坛,这些诗人被称为归来的诗人(诗派),或复出的诗人。归来的诗人(诗派)包括:七月诗派、九叶诗人、右派诗人等。

*11.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还有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

*12.河北的“三驾马车”: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河北的三位现实小说作家谈歌、何申、关仁山。他们对浓郁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进行了敏锐捕捉与成功表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当下感和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5×6’=30’)及分析题(3×10’=30’)

*1.《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他在精神上背负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因袭重负。性格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务实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具有小生产者自私、狭隘、落后、保守的劣根性。

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2.《创业史》的创作特点:

⑴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创业史》绘制了50年代前期农村生活的全景,气势磅礴,构架宏伟,而在具体展开生活画面、刻画人物时又能够做到精细入微。

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对于作品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心理、不同政治态度和经济状况的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各自的鲜明个性。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前后变化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红旗谱》中朱老忠人物形象分析:

⑴朱老忠是一个横跨新旧两个时代,在斗争中找到正确方向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⑵有勇有谋、既坚且韧的斗争精神是他性格的核心。豪爽、仗义是他的又一主要性格。

⑶朱老忠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4.《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首先,小说的民族风格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作品中朱老巩大闹柳树林的故事、反割头税斗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结构布局上采用环环相扣、故事套故事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人物。作者在结构布局上采用的是以新式小说改造旧式章回小说的方法,采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手法,每章六七千字,故事完整连贯,又相对独立。

最后,小说注意描写北方的风俗画、风景画。如河堤上的白杨树,平原上的麦田,以及赶年集、逛庙会、除夕把芝麻秸撒在地上“踩岁”,把香插在门环上、谷囤上、灶台上、牛槽上象征吉利等风俗,特别是人物对话中的俗语和土语,更给小说增添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传达出富有地方风情和民族韵味。

*5.茹志娟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撷取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动人的小插曲,再现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⑵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刻画了一位憨厚、质朴的可爱的小战士和一位羞涩、美丽而又善良的新娘子的动人形象。

⑶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

⑷小说以一条枣红色底、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作为情节纽带,以纯洁的百合花为人物思想、感情、精神风貌的象征,把作品中的两个人物连接起来。

*6.茹志鹃小说的独特性:

⑴茹志娟的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她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

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

⑵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作者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提炼某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作媒介,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小通讯员在路上与“我”的若即若离到给“我”留下馒头,“我”对晓通讯员“生气起来”,到后来从心底习画上这位傻乎乎的小同乡,把二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流动凸现出来。另外那床红色地铺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信员枪筒子里的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等细节有力的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茹志鹃的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意味。她善于运用第一人程叙事。《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而至于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串始终,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7.郭小川的诗歌探索:

⑴内容方面:

①通过对战争年代爱情纠葛、家庭矛盾问题的叙写,透视了感情、人生与道德的价值以及个体与现实、历史之间的矛盾冲突。

②对战争中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思考。

③对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独特的情感体验及内心矛盾的抒写。

⑵形式方面:

诗人努力进行诗歌形式的探索,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体、民歌体、新格律体等诗体形式,作者都尝试过。

*8.闻捷《天山牧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内容:

赞美新生活,是闻捷抒情诗的一个基本主题。诗人在对新生活的生动描绘中揭示人的思想美、心灵美。

赞美爱情也是闻捷抒情诗的重要主题。将青年人的爱情同他们的劳动、理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揉和在一起。

(二)艺术特点:

首先,叙事和抒情的完好结合。诗人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首尾呼应的结构,在里面,场景、事件的描述与情感的表现得到融合,作者所要揭示的旨意也获得较好的实现。

其次,细腻的心理刻画。诗人善于抓住青年男女一刹那间的心理状态,饶有风趣地表现他们初恋时的羞涩,爱情交流时的欢乐,失恋时的痛苦,以及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等等感情波澜,使读者从短短的诗章里领略到爱情的甜蜜和优美的情思。

最后,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诗人注意选择和抒写诸如雪莲、羊群、葡萄园、白桦林、鲜奶、烤肉、手鼓、三弦琴等富有地方色彩的事物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民族的特有风情,将甜蜜的爱情与优美的情思置入风景画和风俗画之中。*9.《茶馆》艺术构思的独特:

⑴使用反描法。《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时期;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茶馆》的结局中,连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这些当年尚可苟活的人也活不下去了。大清国完了,军阀统治也完了,那么国民党的统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对于他要阐发的主题,引而不发,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的否定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题。

⑵“侧面透露法”,即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剧作通过裕泰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变化,出入于茶馆的一些人的命运与遭遇以及发生在茶馆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使观众看到了旧时代的一幅缩影,听到了时代的足音,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变迁。

⑶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茶馆

...

..》靠人物

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

.........,全剧没有一般剧作中那种集中、紧凑的情节。所以老舍在戏剧结构上不是因“事”铺排,而是随“人”赋形。《茶馆》登场人物约70多人,有名有姓的40多个,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表现这样庞杂的人物系列,作者的处理方法是: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自青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刘麻子、小刘麻子等)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庞四奶奶)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⑷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社会作横断面,在“史”与“面”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具有“史”与“象”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特点和优越性。

*10.《茶馆》语言的独特:

①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一是精炼传神。老舍是语言大师。他驾御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对北京话,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三幕剧写了三个时代近五

十年的历史,仅用三万多字。老舍常常是“三笔两笔画出个人物来”。例如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的冲突;秦二爷和庞太监的对话。

②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二是个性化。例如第三幕沈处长的“蒿”(好),唐铁嘴的台词。

③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三是含蓄幽默。《茶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把悲剧与喜剧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人们带着辛酸含泪的笑向旧时代告别。

*11.食指的诗的创作特点:

⑴食指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这和那代人所特有的纯洁是联系在一起的。如《相信未来》。

⑵食指的诗表达了一代人的惊恐、困惑、抗争的情绪和心理。如《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等。

12.寻根文学的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一方面寻根文学的出现是有着“知青”背景的青年一代作家,自我寻求文化定位和支撑的结果。

另一方面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受着外来文学的影响。艾特玛托夫对俄罗斯异族民风的描写,马尔克斯对印第安文化的再现及川端康成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的小说创作,都在表现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同时,传达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尤其是1983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鼓励,激活了中国作家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作品参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愿望和信心。

*13.王蒙的创作探索:

⑴尝试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常常使用主观感受、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

⑵注重语言在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他喜欢使用和叙事语境不协调的过时的政治辞令造成反讽的效果。

*14.《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形象分析:

⑴这是一个向往西方文明而在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的畸形知识分子的典型。

⑵倪吾诚的主要性格特征:①反抗旧生活,追求新生活是其性格的基本点;②矛盾、困惑、彷徨,由追求到忍受,由清醒到麻木,由反抗到颓唐是其思想性格的又一重要特征;③精神失败是其思想性格的核心。

⑶倪吾诚的典型意义:以他的悲剧控诉了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大,从而也揭示了仅仅学得表层的西方文化既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更不能改变民族的命运。倪吾诚的精神失败是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15.陈奂生形象分析:

①他是一个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形象。作为小生产者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求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他身上有阿Q 的影子。

②陈奂生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包容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③作者对陈奂生既抱有同情,又对他的精神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颇具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传统。与鲁迅比较起来,高晓声少了一些辛辣与入木三分,而多了一些温馨与理解。

*16.高晓生的创作特点:

⑴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手法。他虽然采用传统的讲故事的语气,但又不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结构故事,而是借用西方小说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历程。而且,他又和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紧密结合。

⑵通过个性化的细节、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如《陈奂生上城》中的他在招待所房间里的举动及其付款时的著名细节和《“漏斗户”主》之末尾陈奂生百感交集的泪水。

⑶语言富有幽默感。这主要是通过大词小用等方法实现的。如陈奂生的“侦查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等。

17.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⑴内容:这篇小说是一曲理想爱情的悲歌。它描写的是各自陷入无爱婚姻中的女作家钟雨和老干部二十多年倾心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精神苦恋。作品尖锐地指出婚姻与爱情相分离的悲剧给人带来的巨大的痛苦,从而发出了冲破传统道德束缚、建设健康美好的现代爱情观念的呼唤。

⑵影响:①从内容上讲,打破了政治生活对中国作家的困扰。作品深入到一个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异常自我的关于爱的情感以及这种隐秘的情感生活中复杂和纷乱的心态。

②从创作手法上讲,是对当代小说传统格局的反动。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完全是在一种既无故事也无情节的状态下描述的,只是一组组心灵状态的组合,一片片情感瞬间的连缀,一段段意绪流动的拼接。

*18.汪曾祺《受戒》的人性内涵(内容):

⑴对健康人性的呼唤,对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羁绊的人生的抒写。在小说中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

⑵对洋溢着生之快乐的“桃花源”式生活理想的向往。《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聪明、善良、纯朴的小和尚明海和天真、美丽、多情的小英子,实际主人公却是“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19.汪曾祺写作的独特之处:

汪曾祺小说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隽永、淡泊高雅。

⑴淡化情节,铺开一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风俗画。例如,在小说《受戒》中,“受戒”的场面一直在最后才出现,而且还是侧写,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情节的中心。小说不断的插入其他成分,插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他的插入成分。

⑵汪曾祺的小说具有和谐含蓄之美。他的小说很少抽象的思辨与迷狂的沉醉,而是适可而止,“怒不写到怒不可遏,乐不写到乐不可支,悲不写到悲不欲生”。在文中有许多“未定点”和“意义空白”。

⑶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缀起来读却韵味十足。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

*20.贾平凹《商州初录》为代表的散化结构:

贾平凹小说的散化结构在艺术表现上有两个作用:

①这种结构体现着现代审美意识,给人一种崭新的阅读感受。读者读这样的小说,不至于处处被主干情节牵着走,这对阅读中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解放,能更加调动读者阅读中的能动精神。

②这种结构使作者的笔触可以不受限制,这对作者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解放。*21.《腊月·正月》的思想内容及“韩玄子”的形象分析:

⑴思想内容:作品描写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蜕变。作家从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发掘出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冲突。

⑵韩玄子及典型意义:

这是一个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人物(作者把韩玄子作为传统道德的化身来描述的)。

①他集传统道德的优长和惰性于一身,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多重性格的人物。他身上的所谓的优秀传统道德正是阻碍历史前进的惰力,他的大度之下隐藏着狭隘自私,光敏磊落下潜伏着保守落后的意识。他是整个村镇传统的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执行、监督者。

②他与王才之间的斗争正体现着农村中守旧的卫道者与顺应时代的改革者之间的根本冲突。

*22.张承志的创作特色(风格):

①诗化倾向:象征隐喻的结构,强烈的节奏感,诗的境界。

②意象的运用:意象用来结构全文、塑造人物,意象淡化、甚至代替了情节。*23.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的象征意蕴:

①小说的中心人物丙崽是鸡头寨这一原始文化生态环境的畸形产物与象征。他的愚钝象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冥顽不化,他虽服剧毒而不死象征着驱除文化痼疾的艰难。

②丙崽永远只有背篓高,额上有皱纹,大脑袋像个倒竖的青皮葫芦,眼目无神、行动呆滞,只知吃喝拉撒睡玩的白痴。终生只会说说两句话,凡属肯定,积极方面的说:“爸爸爸”,凡属否定、消极方面的,就骂“×妈妈”。天地变化、生死无常似乎与他都无关,而且历劫不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4.《红高粱》的思想内容:

⑴莫言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借助丰富的感觉和想象,恣情尽意地再现了高密东北乡那“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独特文化形态。

⑵在小说中,爱情故事与抗日故事这两条线索平行发展,莫言用一种精神把二者交织在一起,这种精神就是余占鳌与戴凤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自由毋宁死”,无论是两个人激情迷荡的爱情,还是他们奋起抗日,都是这种精神的凝聚。*25.《红高粱》的审美技巧:

①悲剧与反讽的复合。即,它写的是一出悲剧,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美学原则。它不是在最悲恸之处引起人们的“悲悯”、“同情”和“崇高”的美感,从而达到教化之目的。而是采用“反讽”的技巧,给人以一种新鲜的美学感受。

②现代派表现技巧的运用:象征、暗示、隐喻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这是莫言《红高粱》艺术上的又一成功之处。

③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充满着浪漫色彩和诗的意境。

*26.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⑴冷漠叙述。作者在叙述中既不作过多的议论,也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更不作价值判断。

⑵对传统创作主题的颠覆。主要表现为对历史、时间、理性、爱情、伦理等的颠覆。

⑶对旧有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由于已经程式化的旧有文类更多接纳和保留的是封建社会及其他历史时期僵化的价值观念与正统意识形态,因此余华“文类颠覆的目的依然是价值观的颠覆。”

*27.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⑴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

⑵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在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28.舒婷诗歌独特的艺术个性(即诗歌特点):很少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溶解的秘密。

⑴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⑵舒婷诗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⑶舒婷独特的观照方式赋予她的诗歌单纯外观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

*29.顾城诗歌的独特性(特点):

①善于敏感的捕捉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生命的体验;②注重意象营造;③注重表达内在的生命感受。

*30.80年代话剧出现危机的原因:

⑴外部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增多对话剧的排拒。

⑵内部原因:话剧自身的局限——中国的话剧长久以来一直延续易卜生式的戏剧观念,单一、模式化。

*31.探索话剧的特征:

在艺术观念上

......,摆脱了与政治的从属关系,作家从各个侧面观察和表现人生。

在创作中

....,不再被动的反映生活,创作者的主体得到张扬。

具体表现如下:⑴强调话剧的综合性;⑵强调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⑶打破话剧的整一性结构;⑷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32.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的创新之处:

①不是为了写历史而写历史,更不是为了规避现实矛盾,而是“寄深意于现实”。

②戏剧的开头别具一格。

③是一部富有喜剧意味的正剧。

④采用“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33.《随想录》的思想及艺术价值:

⑴作品深刻的思想价值表现在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还表现在作者那种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⑵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讲真话、抒真情,题材上不拘一格。

*34.《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①白嘉轩是作品中第一个登场的人物,也是作品的灵魂人物。这是一个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农民形象。白嘉轩是白鹿家族的族长,他身上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善良、仁慈、正直、讲义气、以德报怨。他靠艰苦卓绝的勤俭,努力建立起家业,以自己的博施众济树立起威望。他视鹿三为兄弟,情深意长;出面为曾经支使人打断他挺直腰板的黑娃求情;对“关中大儒”朱先生恭敬有加……白嘉轩始终有一个愿望:治理好家业,办理好族事。这是儒家“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的文化精神的表现。

②但是,作为封建家族的族长,白嘉轩身上同样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负面价值。他设计换宝地、种植罂粟等,有悖于他的耕读传家的道德人格。作为宗法文化观念的维护者,宗法文化如同一个巨大的磨盘压抑着他,他反过来又成为一个磨盘去碾压不尊从宗法观念的叛逆者。无论是视女人为“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的婚姻观念,还是力主惩治田小娥,以至修塔压服田小娥不安份的鬼魂的举动,无不表现出白嘉轩心理上所因袭着的巨大重负。

③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正向和负向因素的交织也正是作家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批判又赞赏,既鞭挞又挽悼的复杂情感的表现。“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也是最后一个男子汉。在他身上包容了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即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35.《白鹿原》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作品反复出现的意象有白鹿、鏊子等。白鹿象征着民族文化精神,例如,作为白鹿原人精神支柱的朱先生逝世时,他妻子看见前院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在原坡上消失。再如,白灵牺牲时,他的几个亲人都梦见了白鹿,这一描写增加了白鹿的另一重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正义事业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敢于献身的精神。“鏊子”则象征着当时象烙饼一样翻来覆去的社会运动对人的煎熬。另外,像祠堂、塔等,也都承载着丰赡的象征意蕴。

其次,《白鹿原》充满了魔幻色彩。作品不仅引用了神话,而且引入了民间传说。古典戏剧等神话情节,充满了魔幻、神奇的气氛。如:白鹿飘过的地方枯草复荣、毒虫俱死、瞎子重见光明、丑女变天仙、秃子生乌发的传说,小娥死后化为飞蛾的奇事等等,读来荒诞离奇,细细品味又别有深意。

再次,《白鹿原》呈现出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都呈现出关中特有的风情。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3.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14.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15.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16.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1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18.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写一个女人婚外精神恋的白日梦,即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上暗恋一个男作家的故事。 19.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C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 2.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A )。 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 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C )。 A.《秦腔》B.《湖光山色》C.《暗算》D.《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 ()1、台湾诗坛上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是() A.郑愁予 B.洛夫 C.余光中 D.杨牧 ()2、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 A.《一代人》 B.《感觉》 C.《远和近》 D.《昨天,像黑色的蛇》 ()3、白先勇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A、《台北人》 B、《纽约客》 C、《孽子》 D、《玉卿嫂》 ()4、高行健的戏剧()明显受到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影响。 A、《野人》 B、《车站》 C、《觉得信号》 D、《彼岸》 ()5、小说()是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领域的第一次突破。 A、《红高粱》 B、《高山下的花环》 C、《射天狼》 D、《西线轶事》 ()6、《话说陶然亭》、《那五》、《烟壶》等市井小说是()创作的。 A、邓友梅 B、冯骥才 C、陆文夫 D、高晓声 ()7、“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是谌容的小说()中创造的人物。 A、《减去十岁》 B、《人到老年》 C、《万年青》 D、《人到中年》 ()8、《燕山夜话》的作者是:()。 A、邓拓 B、夏衍 C、唐弢 D、吴晗 ()9、不属于蛤蟆滩“三大能人”的是:()。 A、郭世富 B、姚士杰 C、郭振山 D、高增福 ()10、朱老忠是()的一个人物形象。 A、《红日》 B、《红岩》 C、《红旗谱》 D、《铁道游击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 1、“双百方针”全称为-------------------------,它是毛泽东于----------年提出来的。 2、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塑造了科学家------------的形象,掀起了一股“科学家热”。 3、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和《太阳出世》三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 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

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

自考 中国当代文学史 复习试题

1 、《红日》的作者是();《红旗谱》的作者是();《红岩》的作者是()、;《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 3 、《随想录》的作者是();《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回答》的作者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4 、谢惠敏是小说《》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2 、伤痕文学 3 、朦胧诗 4 、先锋文学 四、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3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部或哪些,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请结合作家作品来谈) 1 、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 2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 4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5 、残雪;刘震云;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 、 C 2 、 B 3 、 A 4 、 B 5 、 D 三、名词解释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1 分) 2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2 分) 三、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4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 A.《正红旗下》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 A.《今天》B.《星星》C.《诗刊》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 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A )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 B )。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 ) 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 )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电大复习题_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试卷代号:128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注意事项 2010年7月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o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 )等。 A.陈先晋 B.李月辉 C.盛佑亭 D.龚子元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 )。 A.《绝对信号》 B.《车站》 C.《现代折子戏》 D.《野人》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等。 A.《望星空》 B.《养花人的梦》 C《草木篇》 D.《迟开的玫瑰》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 )。 A.《爸爸爸》 B.《老井》 C.《小鲍庄》 D.《厚土》 6.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1988年发表的( )。 A.《哦,香雪》 B.《玫瑰门》 C.《笨花》 D.《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7.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8.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 A.《秦腔》 B.《月迹》 C.《商州》 D.《丑石》 9.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 )。 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10.陈若曦的小说是( )。 A.《失去的金铃子》 B.《尹县长》 C.《我爱黑眼珠》 D.《纽约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 )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一九八六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 及答案 -3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三部分 三、填空题 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倡导“新 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 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4.在受到老师们主办《新青年》影响而创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作家群,创作 出新文学早期的一批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5.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鲁迅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郁达夫的《沉沦》、郭 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6.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四十年代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和八十 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7.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他们共同建 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8.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9.1921年7月,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0.郁达夫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11.30年代前期的叶灵凤,和张资平一样,创作了《时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等一批现代言情小说,将新文 学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 12.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13.13.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 文学社团。 14.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15.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16.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17.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开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自觉实践并取得决定性 成果的标志。 18.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宗白华写作小诗的直接渊源是冰心的影响。 20.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昨日之歌》。 21.1926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创办《诗镌》专栏,请闻一多任主编,开始新月社的新诗创作和理论建 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诗人,形成早期新月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分析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 3.《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 4.为什么说孙犁的创作变化不是以“建国”或“解放”为界,而是“文革”为界的? 5.《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7.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8.李月辉与刘雨生都是《山乡巨变》中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9.“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10.《创业史》在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有什么经验或教训? 1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是三个什么样的人? 12.《布礼》是怎样表现“革命无悔”的主题的? 13.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14.简要说明王蒙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布礼》、《蝴蝶》到《杂色》的风格变化。 15.王蒙描写过哪些青年革命者形象和干部形象(各说出两个以上)?他们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 16.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特色? 17.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18.《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 19.举例说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 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21.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 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 23.《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安排的? 24.“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25.“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26.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 27.如何理解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 28.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特点?《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29.简要描述贾平凹《浮躁》、《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就。 30.《古船》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描述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为什么说《白鹿原》是将日常的乡村生活场景与宏阔的时代风云水乳交融的典范? 32.《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描述了占领胶东半岛的德国人在修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