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论论文

能源概论论文
能源概论论文

对《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有关能源论述的指导思想、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加上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

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差距仍然较大,因能源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所以提高能源科技技术水平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科

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则针对我国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能源问题,做出相

关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节能与开发并重、节能优先,调整能源

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的区域间配置来促进我国的可持

续发展,但同时就整体规划来看,此次《纲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能源消费环境能源科技指导思想特点存在问题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国家必然是中国:30年来持续以接近年均

9%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把占世界总人口约1/5的中国人民从贫穷带入小康,与此同时,

我国的能源资源消费也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见表一、表二),胡宗义等人(2012)

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计量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双向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的增

长会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而能源消费的增加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1。我国能源消费量

巨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生产总量也从2006年的232167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17987万吨标准煤(据《2012年国家统计年鉴》)2,能源生产总量不断增加,加

上对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将来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大,人均能源

生产量和消费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三),我国仍处在高度依赖能源的发展阶段。

表一GDP总量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国民总收入(亿元) 468562.38 399759.54 340319.95 316030.34 266422 215904.4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73104.05 401512.8 340902.81 314045.43 265810.31 216314.4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35197.79 30015.05 25607.53 23707.71 20169.46 1649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

1980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原称国

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

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

表二能源消费总量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348001.66 324939.15 306647.15 291448.29 280507.94 258676.3

煤炭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238033.37 220958.62 215879.49 204887.94 199441.19 183918.64

石油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64728.37 61738.41 54889.81 53334.98 52735.5 49924.47

天然气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7400.1 14297.32 11959.23 10783.58 9256.76 7501.6

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万吨27840.16 27944.75 23918.47 22441.5 19074.54 17331.29

标准煤)

煤炭消费量(万吨) 342950.24 312236.5 295833.08 281095.92 272745.88 255065.45 焦炭消费量(万吨) 38163.27 33687.8 31849.97 29900.23 29168.12 27892.77 原油消费量(万吨) 43965.84 42874.55 38128.59 35498.24 34031.6 32245.2

汽油消费量(万吨) 7395.95 6886.21 6172.69 6145.52 5519.09 5242.55

煤油消费量(万吨) 1816.72 1744.07 1439.41 1294.01 1243.72 1124.74

柴油消费量(万吨) 15635.11 14633.8 13756.64 13532.58 12496.67 11835.43 燃料油消费量(万吨) 3662.8 3758.02 2827.8 3237.15 4157.49 4368.33

天然气消费量(亿立方米) 1305.3 1069.41 895.2 812.94 705.23 561.41

电力消费量(亿千瓦小时) 47000.88 41934.49 37032.14 34541.35 32711.81 28587.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三人均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人均能源生产量(千克标准煤) 2366 2219.6 2062.7 1967 1876.3 1770.9

人均原煤生产量(千克) 2616 2418.3 2233 2115.3 2042.4 1928.7

人均原油生产量(千克) 151 151.8 142.3 143.8 141.4 140.9

人均电力生产量(千瓦小时) 3506 3145.1 2781.8 2607.5 2482.2 2180.6

人均能源消费量(千克标准煤) 2589 2429.1 2303.2 2200.2 2128.5 1973.1

人均煤炭消费量(千克) 2551 2334.1 2222 2122 2069.6 1945.6

人均石油消费量(千克) 338 323.3 288.3 281.6 278.2 266

人均电力消费量(千瓦小时) 3497 3134.8 2781.7 2607.6 2482.2 218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此外,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增加,给生态和环境的造成的压力日益增长。我国能

源目前仍以煤炭的使用为主体,大量燃煤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SO2,造成许多城市处于煤烟

型污染之下,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加上大举开采煤矿,致使地表生态和地下水系遭到严

重破坏,全国煤矿开采造成的塌陷地总面积约为40万hm2(韩可琦,王玉浚,2004)3。我

国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约国,承诺要实现CO2减排,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能源发展

不可忽视的问题。

表四工业污染治理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万元) 4443610 3969768 4426207 5426404 5523909 4839485

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万元) 1577471 1295519 1494606 1945977 1960722 1511165

治理废气项目完成投资(万元) 2116811 1881883 2324616 2656987 2752642 2332697

治理固体废物项目完成投资(万

313875 142692 218536 196851 182532 182631

元)

治理噪声项目完成投资(万元) 21623 14193 14100 28383 18279 30145

治理其他项目完成投资(万元) 413831 620021 374349 598206 606838 782848

工业污染治理本年竣工项目数

7005 5866 8236 11184 12547 11972

(个)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此,为了顺应我国能源使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我国必须要着力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注重保护生态与环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实施了“863计划”、“攻关计划”以及“973计划”来支持能源科技的研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能源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范围、深度和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及我国自身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能源主体——煤炭的利用来说,我国主要采用的还是直接燃烧,热量利用率不到30%;煤炭气化、多联产、超临界发电等高新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依赖于技术引进。在作为最理想、最廉价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利用技术的研发主要还是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一步一趋地在前进。

所以,我国能源领域必须以“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胡锦涛语)为目标,围绕解决能源资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面向保证供给安全、提高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经济效益的要求,根据我国能源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可承受的研发能力,选择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研发方向,全面提高我国源科技水平和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支持与能源有关的环保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规划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着重于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中之重,即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而在能源界,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在当前和未来一定时间内,我国能源科技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把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能源结构,更加洁净地开发利用传统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力争在今后一两个十年内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获得更为可靠的、可持续的能源供给,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

三、特点

1.坚持开发与节约能源并重,强调节约优先,注重工业节能和技术层面上的节能。

在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由于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寻求解决能源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时都把提高能效、节能降耗列作关键环节,有人甚至把“节能”称作开发“第五大能源”,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四大能源相提并论,可见节能之重要性。对于中国来说,节能是保障能源安全、提高产品竞争力、减轻环境压力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超过4吨油当量,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达5—9吨油当量,能源利用效率很高的日本也有4吨油当量,如果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到2020年时也以人均4吨油当量的能源消费实现工业化,那么届时会有约56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总耗,加上我国单位能耗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见表五),如果不节能,如此多的能源消费需求用什么来满足?

各国在三大产业的划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对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划分相差却不大。目前,发达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一般是工业、交通、民用和商用各占1/3,而我国工业部门消费比例达73%,其次是交通部门11.4%。因此,工业是节能的重点领域,而在其内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高能耗行业又占到工业能源消费的70%以上,因此,这些行业是重点节能行业(据《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4。因此,《纲要》强调工业节能优先,重点研究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和装备,如可在钢铁行业推广干法熄焦技术(CDQ)、高炉顶压发电技术(TRT)和高炉喷吹煤粉技术(PCI)等技术;冶金企业着力于推广各种副产煤气回收技术、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连铸连轧技术和蓄热燃烧技术;石油化工企业是节约替代石油技术,而交通运输业则着力于鼓励其内部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来提高能效。此外《纲要》还强调了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不断上升,2005年其在终端能源消耗中占19.3%,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据《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北方的建筑能耗构成大致为:采暖空调65%,热水供应15%,生活照明14%,以及生活饮食6%,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高效隔热材料、低散热玻璃、高效供热和空调系统、节能照明和楼宇智能化等技术来降低建筑物用能需求,使新建建筑物节能50%—65%,超低能耗建筑物节能90%,甚至未来可能实现新建建筑零碳排放;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综合技术改造,改善末端和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使集中供热系统效率由目前的不到55%提高到85%左右(江泽民,2008)5。通过在这些领域的能源节约,尤其是以技术的提高与创新为基础的节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促使工业内部实现结构的调整与整合,淘汰高能耗的低端部门或者生产方式,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其他部门的能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表五能源密集工业产品能耗的国际比较

能耗指标中国国际 2004年差距

1990 2000 2004 先进能耗 %

火电发电煤耗(克煤当量/千瓦时) 392 363 349 299.4 49.6 16.6

火电供电煤耗(克煤当量/千瓦时) 427 392 376 312 64 20.5

钢可比能耗(大中型企业)(千克煤当量/吨) 997 784 705 610 95 15.6

电解铝交流电耗(千瓦时/吨) 16223 15480 15080 14100 980 7.0

铜冶炼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1705 1277 610 500 1l0 22.0

水泥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201.1 181.0 157.0 127.3 29.7 23.6

砖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万块) 1.36 0.94 0.91 0.78 0.12 15.4

建筑陶瓷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平方米) 11.3 8.6 7.1 3.6 3.5 97.2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重量箱) 34.8 25.0 23.5 15.0 8.5 56.7

原油加工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102.5 118.4 112.0 73.0 39 53.4

乙烯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1580 1125 1004 629 375 59.6

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大型) 1343 1327 1314 970 344 35.5

烧碱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隔膜法) 1660 1563 1493 1275 218 17.1

纯碱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氨碱法560 467 455 350 105 30.0

联碱法387 313 325 280 45 16.1

电石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2212 2190 2150 1800 350 19.4

黄磷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8583 7450 7340 6500 840 12.9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千克煤当量/吨) 1550 1540 1500 640 860 134.4 注:①国际先进是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的平均值;②中国产品综合能耗中,电耗按发电煤耗计算,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按2250大卡/千瓦时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建材行业发展报告(2004—2005),中国建材,2005,No.1}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经济日报,2004—12—07;马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2005—06 21;宋志平,大力发展节约型建材工业,经济日报,2005 09—2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9月;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2005年版;13本能源学会志,2004,No.8;日本节能中心,13本节能手册2004年版。

转引自王庆一《我国能源密集产品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及启示》6

2.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并重,强调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实质上是注重能源结构的调整。

在此次《纲要》中,着重强调了要加大一次能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及提高一次能源的使用效率,尤其以煤炭和石油这两个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大头为重。在我国的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2%,石油占2.9%,天然气占0.2%,水电占4.7%,这就注定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以煤炭为主,从表二可以看出,目前煤炭的消费仍占67%左右,而且煤炭产量在历年能源总产量的比例也在70%左右徘徊,即使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油、气及可再生能源,能够相对减少煤炭所占的比重,但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煤炭总量也将增加,大幅度减少煤炭的消费在短时期内是很难办到的,所以,煤炭的勘探与开发是不能够回避的,但煤炭的高效与清洁利用也是同样不能忽视的。在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要实现以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发展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煤气化与煤液化以及燃煤污染控制等技术,着重解决煤炭资源(含煤层气)精细勘查与高效开采地质保障、东部深厚冲积层下建井综合技术与装备研究、煤矿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装备研究、以矿井瓦斯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为重点的煤矿安全新技术与装备、以“煤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多联产为目标的新型煤转化技术、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这6个领域的问题(据《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7。此外,在石油方面,《纲要》强调要加强“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大幅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据经济日报2013年5月23日载,在连续27年稳产千万吨后逐渐被判定为“无油区”的辽河油田区域,突破了原有潜山成藏理论,提出“生油岩埋藏有多深,含油底界就会有多深”的新论断,连续扩大勘探成果,于2012年形成3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以及能够实现年产百万吨优质稀油。这就为老油田加强勘探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指导。

新能源方面,则主要是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我国的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领域,以及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据经济参考报2012年9月24日载,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绿色低碳的道路,我国提出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战略目标,而且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很难,因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2011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12年底,

将超过6000万千瓦,并已培育形成较完善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光伏电池产量也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60%以上。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已达到300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利用、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利用量不断扩大,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把加快发展核电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2010年我国已投产的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0兆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比例16%,更不要说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了,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不断挖掘我国核电的发展潜力(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8。陈冠益,邓娜等(2010)指出我国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正在形成,我国已经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正在自主走向第三代核电技术;已建成高温气冷试验堆,正在建设快中子实验堆闭式核燃料循环系统。在热核聚变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建成10 MW的模块式高温气冷试验堆9。而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也预测我国的核电供应能力将在2020年达3000万—4000万千瓦,届时核电将占3.9%—5.1%,核发电量占5.6%—7.6%。所以,我国应该通过全面的技术转让引进和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建立示范工程建设,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自主技术,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目标,按照长远的“热中子堆—快中子堆—聚变队”这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断发展核电,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对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绿色清洁能源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重视国内区域间的能源配置,尤其是电力的配置。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和区域配置却不平衡。总体来看,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分布呈现出煤炭北多南少、石油以陆地为主、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水能资源集中西南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等特点。但论及地区配置,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早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比较充分,出现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西部地区则有丰富的煤油气和水能资源,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居民对能源需求和能源的价格承受能力都比较低,这就为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提供了可能。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项目,对于拉动西部经济增长和东部地区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据《区域能源经济发展研究》)10。以电力为例,2010年1月,受缺煤、少气及枯水等因素影响,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电网区域内有13个电网电力供需紧张,其中最大的供电缺口达1879万千瓦,尤以晋冀鲁豫四省突出,通过加大特高压等跨区跨省送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力地缓解了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由此可见,实行能源跨区域的配置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要很好地实现能源跨区域的调配,相关技术的完善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就成为了必备保障。加之我国电力发展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煤电机组占电力总装机的67.7%,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配电网投入不足,供电可靠性不高;F级、E级燃气轮机核心技术还未实现自主化,IGCC及多联产还缺乏集成设计能力和运行经验等突出问题(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11。由于电力在能源中的特别地位,此次《纲要》中着重于强调有关大规模输电和电网安全保障的技术研发,如“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与“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等技术,将有效保障能源区域配置的安全可靠性。

4.科技规划符合现实需求,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实际运用验证成果。

此次《纲要》规划设计能源发展的各个方面,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或者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均有涉及,经过“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专

项计划的实施,以及专门为本次规划所实行的“支撑计划”,我国的能源科技在许多方面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创新:节能减排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对流换热强化的场协同理论,研发

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传热传质强化单元装置并用于工程实践;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

面,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表面活性剂、新型抗盐梳型聚合物以及

新型高效破乳剂和清水剂。大庆油田工业化矿场试验表明可提高采收率19%以上,化学复合

驱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十一五”后油田开发提高采收率的主体接替技术;在重油高效转化与

优化利用研究方面,发展了重油梯级分离转化利用的新方法,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要突破,

于2007年完成1.5万吨/年规模的中试装置的设计,将于今年8月在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

司投入中试运行。此外还研制出提高劣质重油转化深度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并且获得大规模

工业化应用,已累计试生产催化剂11000多吨,在多家石化企业 10余套百万吨/年级的催

化装置上获得工业应用12。由于规划涉及的面很广,因此仅以电力为例,来说明纲要规划的

实际运行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都集中在远离负荷中

心的区域,地区配置不均,因此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局部地区电力的供应成为

约束其发展的关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见表六),我国电力消费总量从2006年的

28588千瓦时增长到2011年的47000.9千瓦时,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0

月全社会用电量43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而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82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此外我国电力供应中还存在配电网投入不足,电容接纳不足导

致“弃风限电”现象(指部分风电场暂停风权,减少发电量)出现(据《新京报》载2012

年国内风电产业弃风共计200亿千瓦时)等问题,因此,《纲要》将“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

网安全保障”作为优先主题之一,增加科研投入(见表七),鼓励科技研发,并将科技成果

转化为实践技术运用于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11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

7393亿元,比上年减少24亿元,其中,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36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4

亿元;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3712亿元,比上年减少258亿元,其中水电完成940亿元,

同比增加14.8%;火电1054亿元,同比减少26.1%;核电740亿元,同比增加14.2%;风电

829亿元,同比减少20%(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而且“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网建设进

一步加快,电网规模比21世纪初翻了一番。不但在建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技术水准和国产化

水平不断提升,而且±1100千伏输电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国自主创新研究建

设了世界首套可模拟规模达1000台发电机、1万条母线的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中国独创

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量化分析技术及大停电的时空协调防御体系对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提供了

有力的支撑。中国特高压成为世界电力科技的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

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13

表六电力平衡表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电力可供量(亿千瓦小时) 47002.7 41936.5 37032.7 34540.8 32712.4 28588.4 电力生产量(亿千瓦小时) 47130.2 42071.6 37146.5 34668.8 32815.5 28657.3 水电生产电力量(亿千瓦小时) 6989.5 7221.7 6156.4 5851.9 4852.6 4357.9 火电生产电力量(亿千瓦小时) 38337 33319.3 29827.8 27900.8 27229.3 23696

核电生产电力量(亿千瓦小时) 863.5 738.8 701.3 683.9 621.3 548.4

风电生产电力量(亿千瓦小时) 703.3 446.2

电力进口量(亿千瓦小时) 65.6 55.5 60.1 38.4 42.5 53.9

电力出口量(亿千瓦小时) 193.1 190.6 173.9 166.4 145.7 122.7

电力能源消费总量(亿千瓦小时) 47000.9 41934.5 37032.2 34541.4 32711.8 28588 农、林、牧、渔、水利业电力消费总量(亿千1012.9 976.5 939.9 887.1 879 827

瓦小时)

工业电力消费总量(亿千瓦小时) 34691.6 30871.8 26854.5 25388.6 24290.8 21267.7 建筑业电力消费总量(亿千瓦小时) 571.8 483.2 421.9 367.3 309 27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消费总量(亿千

848.4 734.5 617 571.8 531.9 467.4 瓦小时)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电力消费总量

1503.1 1292 1136.8 1017.4 929.8 847.3 (亿千瓦小时)

其他行业电力消费总量(亿千瓦小时) 2753.1 2451.8 2189.9 1913 1708.6 1555.9 生活消费电力总量(亿千瓦小时) 5620.1 5124.6 4872.2 4396.1 4062.7 3351.6 电力终端消费量(亿千瓦小时) 44300.2 39366.3 34773.9 32403.5 30650.1 26729.1 工业终端电力消费量(亿千瓦小时) 31990.9 28303.5 24596.3 23250.8 22229.1 19408.9 输配电损失量(亿千瓦小时) 2700.7 2568.2 2258.2 2137.9 2061.7 1858.8 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

农、林、牧、渔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13.45

农、林、牧、渔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0.29

农、林、牧、渔业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0.71

农、林、牧、渔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12.45

采矿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170.28

采矿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0.28

采矿业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10.6

采矿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159.4

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3571.28

制造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2.12

制造业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亿元) 41.48

制造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3527.6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34.16

费支出(亿元)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

(亿元)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应用研究经费支出

0.87

(亿元)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33.28

(亿元)

(表七按活动类型分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部分)

5.能源结构调整立足于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与欧美国家的发展了

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此次规划把发展核电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之一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核能相关技术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而突出推动风电的发展也是出于我国现阶段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是符合我

国实际的,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而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着力于水电、天然气的发展。据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美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为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而且对水力发

电寄予厚望(见图一)。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存在着不同,但是我国应

该根据现阶段我国实际科技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合理地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能源科技实现自主创新,形成自主产权,形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

图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在新能源结构中不断增长

Sourc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3, Market Trends, April 15, 2013.

四、存在问题

1.对交通、民用和商用节能强调不足。

徐铭辰,王安建等(2010)运用部门能源消费强度法预测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他们通过趋势线法计算出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率, 其中农业部门增长率为0.74%,工业部门下降率为1.73%, 交通部门增长率为4.15%, 商业部门增长率0.16%, 生活部门增长率为0.24%。14而沈中元(2004)也通过对我国各部门产品的单位能耗与日本同指标相比较,定量分析我国的节能潜力,保估计出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平均节能潜力为28%,交通部门的平均节能潜力是20%,大约能为我国节约3亿吨油当量15。因此,我国在强调工业节能时也要同时着力于鼓励交通部门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节能,从民众生活中的身边小事做起,才能积少成多,和工业节能这个“大头”一起为我国的节能减排而服务。

2.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衔接不够,只注重于在现有基础上吸收和优化技术,而不去研发领先与世界的全新技术。

我国的许多技术大多是跟随国际上的先进步伐,亦步亦趋地研究着,等着其他国家有了什么高精技术研究出来,我们再通过引进它们来自己消化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技术。据科技日报2013年6月8日载,以色列理工学院太阳能燃料集优研究中心(I-CORE)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光解制氢方法,这种基于纳米材料技术的发明,使低成本光解水制氢成为可能;如果嫁接光伏电池技术,则可能催生制氢光伏产业,实现光伏发电和光解水制氢两个绿色能源生产方式的结合。这项科研成果使得光伏发电和制氢同时进行成为可能。研究人

员提出了解决清洁能源问题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将光伏发电的效率提升到10%,第二步把氢能系统加进去,第三步将淡水换成海水,“这就是完整意义的人类可持续发展蓝图”。我国在制氢技术和光伏发电高精技术方面的欠缺,使得我们又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据其8月13日载,英美等国家正在着力于研究能改变我们获取能源方式的创新性科技研究,并在一下5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藻类制造的生物燃料——能效高、液态金属电池——个头小,储能强、锂空气电池——蓄电能力为锂电池的10倍、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先进的核能——惰性气体做冷却剂,这些都是现在世界上最新科技,但是我国的科技规划纲要没有体现出要研究这些创新性科技的要求。

3.石油方面没有强调对海底石油勘探与开采技术的研发,以及处理海上油井漏油等情况的相关技术。

我国目前的石油勘探开采主要还是以陆地为主,但是随着开采的不断持续,我们的石油储量已经不能满足于我们经济的长期发展了,石油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已经依赖于进口,所以,目前我们也应该着力于研究海上石油勘探与开采的新技术,在我国的合法权利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安全无害于海洋生态环境地开采原油,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也要利用技术处理好相关漏油事件,保护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胡宗义,刘亦文,唐李伟,2012年7月第39卷第7期,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国家统计局,2013,《2012年统计年鉴》

3韩可琦,王玉浚,2004年1月第33卷第1期,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4王安建,王高尚等,2008,《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质出版社。

5江泽民,2008,第42卷第3期,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王庆一,2006,14(2),我国能源密集产品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国际石油经济。7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04,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暨科学家讨论会。

8靳晓明,201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9陈冠益,邓娜,吕学斌,王媛,郑雪晶,张光辉,赵靖,王灿,颜蓓蓓,2010年4月,第32卷第4期,中国低碳能源与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现状,中国能源。

10申振东,2008,《区域能源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刘铁男主编,201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组织实施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2464651.html,/ReadCont.aspx?aid=419

13薛禹胜:电力科技占领高点,https://www.360docs.net/doc/2f12464651.html,/2012-09/24/c_131869841.htm

14徐铭辰,王安建,陈其慎,杜雪明,2010年10月第31期第5卷,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地球学报。

15沈中元,2004,中国的节能潜力,政策研究。

参考资料:

1.经济日报,辽河油田科技勘探破禁区,2013-05-23,国家能源局网站。

2.经济参考报,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博弈之中国选择,2012-09-24,国家能源局网站。

3.科技日报,新型光解水制氢或催生光伏技术革命,2013-06-08,国家能源局网站。

4.科技日报,五大创新性能源技术突破,2013-08-13,国家能源局网站。

生命科学类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袁和 学号13042128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年级材料1301 完成时间2014.10.18 2014年10月18日

能源新思路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袁和 1304212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地球化石资源的储存量却在逐渐降低,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些都迫使全球能源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开发新的能源。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性,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而且还能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生物能源的主要种类,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生物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能;种类;生物能源技术;前景 1.我国生物能源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 2.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中国在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源短缺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 由于粮食资源不足的制约,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已不具备再扩大规模的资源条件。今后,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应转为以甜高粱、木薯、红薯等为原料,特别是以适宜在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地和气候干旱地区种植的甜高粱为主要原料。 2.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 虽然中国已实现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以其他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尚处于技术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在生产

中小学各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课例研究报告(案例)评比结果的通知.doc

大连理工大学 关于制订2008-2011级本科专业大类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文件,也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为了进一步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的精神,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学校决定制订2008-2011级本科专业大类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现提出以下制订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研究型大学在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中的历史和现实的责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精英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 精英人才的内涵是: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精英人才的素质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各大类或专业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订专业大类或专业培养方案及指导性教学计划。 三、基本原则 稳步推进“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大类培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成长。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即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以面向学科门类、学科大类和学科专业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原则上一、二学年设置基础平台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按照学科大类打通培养,第三学年开始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宽口径专业分流培养。 培养计划的制订要以体系合理、内容先进、结构简洁为引导,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验教学为重点,以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接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要求,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框架和课程平台。 通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全面推动本科教学建设,力争在本科教育的“一个目标(培养目标)、三个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一个体系(培养体系)”上有所突破,建立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如下: (1)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科交叉培养的机制,在部分学科,打通全校各个专业之间的人才

新能源概论论文

新能源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姓名:安璞学号:201111529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推进,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那些我们正在大量使用的不可再生的很好用的化石能源却在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环境问题也一天比一天严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新能源大都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资源量大、分布广泛等优点,这对我们使用它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在未来有望被我们广泛利用的新能源及它们的一些特点。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太阳能。我觉得太阳能是所有能源之母,我们在使用及开发的能源全部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太阳的能量。太阳的能量是巨大的,虽然它也在无时无刻进行着核反应,据科学家们研究,它现在正处于壮年,也有衰老消逝的那一天,但是相对于我们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它的能量可视为无穷无尽的。单单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就有1.8×1014t标准煤,为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量综合的1万倍。它还有普遍、无害、长久、巨大等优点,很值得我们人类去研究利用它,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贡献。目前,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制冷与太阳能热泵技术等。我觉得要解决能源问题,我们必须以太阳能作为突破口,继续加大对太阳能的研究开发利用,以更好的使用太阳能这笔巨大的财富。

核能。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1942年12月2日,著名科学家费米领导几十位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启动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在这之前,人类利用的能源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核能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后,一种通过原子核变化而产生的新能源从此诞生。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源利用率低。 第二,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第三,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第四,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一239受控制。 第五,核电建设的投资费用仍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目前,我们人类所利用的核能仅局限于核裂变,它的资源比较有限,而核聚变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且核聚变的原料大量存在于海水中,基本可视为无穷无尽的。 海洋能。海洋能系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潮汐与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来源于太阳辐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电气工程学概论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国家建设 摘要结合电气的发展与国家建设中各项重工业的反展总结电气自动化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0引言 目前国家进入十二五重点建设当中,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工业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方面,而重工业方面则有不足。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与国家重工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十二五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发展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所有电类专业的基础,包括强电和弱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人才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

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 2国家工业转型的必然性 国家需要发展,农业是必然不行的,只能是靠工业发展。而现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还是主要以纺织,玩具等轻工业为主。此类产品人员密集度高,污染大,效益低。当前,中国工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与资源利用率低下并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少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呈现出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态势。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二是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与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出口压力形成对比。我国长期存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99%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中国GDP约占世界5.5%,能源和矿产资源却被大量消耗,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占世界25%至40%。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三是不断的产能过剩与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矛盾。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甚至供大于求,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仍处于中期阶段,一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文

未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正文: 如今汽车越来越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大众代步的工具,而对于了解汽车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传统汽车,大都是使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如化石燃料。而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9辆。其中,汽车辆,摩托车辆,挂车1035036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辆,其他机动车21674辆。如此庞大是数量,不尽让我们加大了忧患意识,一是未来汽车能源的来源,我们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去供应全国的汽车。二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在发展汽车行业的同时,如何兼顾得环境的共同发展。 2002年中国有将近2050万辆车,当时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而现在我们到底每天需要多少万桶石油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评估:仅中国自己就需要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0%,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0%,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增长%每天920万桶。?到2015年中国预计将每天消费石油达到1160万桶。从全球各大分析机构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都感觉到能源未来价格的不可预测。 可见如今的石油消耗越来越大,并且汽车的尾气也很严重。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

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所以,我们在为未来汽车设计蓝图时,总希望未来的汽车能使用到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无污染能源。而如今我国又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车,在过去10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张,1998-2008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并且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根据我国过去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1998-2008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我们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烧电池,氢动力等汽车。 由于氢动力与太阳能动力还没有探究完全,有迫于现今,我国最可能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突破。第一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有很多企业投身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一些小规模生产已投入示范运行中,如奥运会运行。第二是,我国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在从事与纯电动汽车的有关研制工作,而且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锂电池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全国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而我国的锂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居世界第三。第三是,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是工业电机生产大国,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纯电动汽车可以绕过传统的发动机技术,避开我们的弱项。国内动力电池在性能上的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有些指标还优于国际。而在考虑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我们还对其所需配套基础设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充电站的问题。我们可以建公共交通充电站,而在家庭用充

生命科学 选修课论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 生命科学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编号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

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选择论、分子遗传学说以及现代综合进化论。时至今日,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已从掌握的生命程式中找到了各自所涉及科学的一些规律的认知:计算机学科专家在探索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时,使电子计算机的运算的速度更快,已发明了生物计算机;农学家在作生命遗传基因的最合理搭配,使人类的食品更符合自己的营养、口感以及保健需求,转基因植物、动物已经出现;医学家正在为各种疾病建立基因档案,使人类对疾病的处理手段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改善,已开始实施基因疗法。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论述超声速飞行特性(升阻力、翼型、激波/局部激波、热障等)。 超声速飞行,又叫“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以马赫数1.2以上速度的飞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1.气动中心后移,纵向静稳定性增大;2.飞机阻尼随马赫数增大而减小。二者都导致飞机扰动衰减缓慢,操纵性变坏,高空中尤甚。这要求航空器的机翼后掠,面积减小,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加大控制面(特别是垂尾)面积。由于操纵性能变坏,抗干扰及恢复能力变差,因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要求驾驶员动作应柔和,杆、舵要协调。由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效率降低,铰链力矩剧增,且变化规律复杂,需用全动水平尾翼和不可逆助力器。尾翼效率的降低使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都随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高空飞行,航向稳定性更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或采用自动化装置或限制飞行马赫数。因高空空气稀薄,大气温度低,使飞行速度范围小,加速慢和爬升率降低。当高度剧变时,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将产生较大的延迟误差,真速和表速指示值差别加大。 超声速飞行会造成类似爆炸声的声响噪声,称为声爆,过高的温度会使飞行器的表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大为下降,气体外形产生变化,将造成飞行器表面结构失效甚至破坏,这就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热障”效应。当飞行速度很大(马赫数超过2.5)时,由于气体分子的摩擦,造成气动加热,使机体表面温度升高,现在通用的铝合金材料不能承受,马赫数超过2.5的航空器要使用钛合金或其他耐热合金结构材料。 图1 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图2超声速飞行产生的音爆现象 图3 飞机的热障 超声速飞行的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在小的正迎角下,离翼型前缘较远的远前方,故可保持平直流动。当空气接近翼型前缘时,气流开始折转,一部分流过翼型上表面;另一部分机翼下表面通过,并经过相同的均匀流动状态。在气流被翼型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时,上表面整体看流速增大而压强减小。下表面气流压强比远前方来流的要大。上、下翼面存在一个压强差,就构成了翼型的升力。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一)飞行速度: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二)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

新能源概论复习

新能源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40分) 1二次能源是人们由__一次能源__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 2一次次能源,又叫做__ 自然能源__。它是自然界中以_二次能源__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末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 3按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可分为____一次能源____和___二次能源____。 4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以__煤炭__为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观代化,在整个能源消费系统中,__二次_次能源所占的比重将增大。 6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是__一__次能源;电能、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氢能等都是__二__次能源。 7 ___能源___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话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力机,由它将___风能___转换为__机械能__;另一部分是发电机,由它将__机械能__转换为__电能_ 。 9典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主要由_ 叶轮_、__传动系统__、__发电机__、调向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10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热能源,主要是__地热蒸汽__和__地热水__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 11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__直接利用__和__地热发电__两大方面。 12潮汐能是指海水涨潮和落潮形成的水的__动能__和__势能__。 13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__蒸汽型__、___热水型__、__地压型__、干热岩到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14 __波浪能_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5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__直接燃烧__、___热化学转换___和__ 生物化学转换三种途径。 16 __生物质能___作为与太阳能、风能并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17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是___常规___能源;大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是___新___能源。 18从根本上说,生物质能来源于___太阳能____,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和最有希望的“绿色能源”。 19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___风能___到__电能___转换的关键设备。 2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棒(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碇(硅块)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21太阳电池组件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可以把组件(串联)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输出电流,可以将组件(并联)使用。

电气工程概论结业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 结课论文 2016-2017-2学期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概论 班级: 电气B152班姓名: 学号: 专题题目: 电气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前景交论文时间: 成绩评定: (按照论文工作量、规范性、学习态度评分) 总评成绩: 任课教师:

目录 1.电气工程概述 (2) 2.关于“电气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及前 景”…………………………........................… (4) 背景及意义 (4) 自己的设想 (7) 3.总结 (9) 4.参考文献 (9) 1. 电气工程概述 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该学科培养有关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 电、磁现象虽早被人类发现和认识,但更深入的研究直至到18-19世纪,人类总结出电和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才揭开了利用电能的新的一页。此后,随着实用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输配电技术问题的解决,电能作为能源,开始在生产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关理论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成功,使电气工程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由于电能具有便于控制、转换和远距离输送等特点,它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主要的能源。一个多世纪以来,发电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火电、水电和核电已构成目前发电的主要方式,太阳能、地热、潮汐、风力发电已得到应用,燃煤联循环发电和磁流体发电以及可控热核聚变发电等一些新型发电方式正在

研究开发中。近代的发电技术正向大容量、高参数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其过程中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及它们的应用的科研课题。 电能的传输已发展成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的方式,高压直流输电已得到发展,柔性交流输电和多种新型输电技术正处于研究和在系统中试用。随着三峡工程等大型水电站的建立,跨国和跨地区的大容量互联网也将形成。在输变电工程方面,SF6气体绝缘变电站以及电力设备在线检测和故障诊断以及预制维修技术已得到应有的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具有计算机分析及监控的现代化调度控制中心、厂站和配电自动化都有迅速的发展。 在电能应用方面则是提高用电设备效率,提高电力传动和自动控制水平,研究新型电工设备和技术,发展由电子计算机、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电器与生产机械相结合的变流及电力传动和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成套电器控制设备。 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电工技术的应用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该学科既是国民经济中一些基础工业(电力、电工设备制造等)所依赖的学科,和另一些工业(交通、冶金、化工、机械、国防等)发展的重要支持学科,又是一些高新技术新兴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近年来,电气工程学科在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十分活跃和兴旺,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电力的生产和应用,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我国虽是电力大国,但不是电力强国。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而电气工程学科中一系列理论亟待深入研究、一系列关键问题尚待解决。迅速培养电气工程学科方面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为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优化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和拓宽培养口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论文

关于新能源论文可再生能源论文:对城市的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利用剖析 机械六班 陈治祥 2011080060027

关于新能源论文可再生能源论文: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剖析 摘要: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3.1.1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也有人将其后两项含在生物能源中)等。 关键词:城市;可再生;能源 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也有人将其后两项含在生物能源中)等。 对一个城市(有时包括其周边地区)可获得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条件、利用系数的评价和利用潜力的科学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因种类繁多,集中度低,利用条件也各不同。现今水能、核能等已列入商品能源,在国家统计中列入能源核算体系,进行产业化利用,其他能源均尚未列入。显然,对水电、核电以外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估算,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1.2合理规划不同政策和资金投入下的利用规模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可获得量、当前利用量与政策相关和资金投入量密切相关。以生物能为例,秸秆、畜禽粪便和林木薪柴等可收集利用的数量及其可作为沼气、秸秆发电、气化液化等利用的规模,不仅与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关。为了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需要合理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以及低投入、中投入和高投入情景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及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一般可设为高、中、低三个方案。以确定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和时序,以及所需的资金投入量。 1.3能源结构低碳化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将水电、核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消费核算体系,我们用以下数字进行比较。2008年中国一次商品能源消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民航管理工程方向)招生简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民航管理工程方向)招生简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自50年代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十余所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26个学院、系,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哲学、教育等学科门类。全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院士14名,正、副教授1400余名,博士生导师471名。在校学生愈2.6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500余名,硕士研究生7000余名。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北航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之一。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北航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坚持以区域行业建设需求为导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为创造个性化学习氛围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解决自费飞行学员的学历教育问题,使其能够不断拓宽、更新知识,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能力素养,拓展职业发展道路,以适应南方航空公司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的高标准,满足南航公司对飞行员职业素质的严格要求,经南航公司,北航远程教育学院以及北航飞行学院三方协商确定,面向北航飞行学院和民航飞行学院的自费飞行学员设立远程学历教育项目,使符合条件的自费飞行学员进入北航远程教育学院的交通运输(民航管理工程)专业通过远程教育模式进行学历深造。 1、招生专业及主要课程 2、入学条件 A、具有高中毕业证书,且完成北航飞行学院理论阶段学习,通过出国面试的自费飞行学

员。 B、具有高中毕业证书,且完成民航飞行学院理论阶段学习,已下飞行基地训练的自费飞行学员。 C、具有高中毕业证书,且完成民航飞行学院全部教学大纲,已分配到南航工作的自费飞行学员。 3、培养方案 参加高中起点专科(高起专)学习,学制2.5年。专科毕业后可根据个人意愿,继续进行学历深造,参加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学习,学制2.5年。 4、学习方案 鉴于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在北航飞行学院或民航飞行学院进行了理论学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上述理论学习内容按比例折合为免修课学分,学生可直接获得免修课学分。(详见附件《教学计划》) 5、报名方式 国内学员可于5月18日—10月8日前到北航飞行学院统一报名,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报名承诺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招生报名登记表》、身份证及毕业证书复印件各2份以及1寸、2寸彩照各4张。(注:相关材料可从北航远程教育学院网站下载或到北航飞行学院统一领取。) 国外学员可于9月20日前到自己所在批次的领队处统一报名,并将上述申请材料交与领队统一寄至北航飞行学院。 在收到学员书面报名材料后,北航飞行学院将统一为学员进行网上报名。 民航飞行学院的学生于8月1日前带上述申请材料到南航飞行管理部统一报名。 6、入学考试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

重庆科技学院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 题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XXX级XX班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评分:

目录 摘要 (2) 绪论 (2) 1、电气工程研究及发展史 (3)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素质 (3)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及就业方向 (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5) 一、专业介绍 (5) 二、专业素质 (7)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总结: (8) 四、参考文献 (9)

摘要 电气工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不论是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是建立在对电能的利用与控制上,电是能量转换的枢纽和信息的载体,电能普遍应用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为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奠定了物质基础。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本文介绍电气工程中的电机与电器学科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其中还有个人的展望和心得体会。 关键字:电气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绪论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我对自己选择的电气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在这里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她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学科的研究领域自成一体,各有所长,发展势头强劲。

关于新能源的论文新能源产业论文

关于新能源的论文新能源产业论文 比较视阈下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及其政府政策激励问题探讨 [摘要]通过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先进模式和经验,基于对河北省保定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从政策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保障、价格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完善新能源产业政策激励体制。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国外经验;困境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瓶颈问题探讨:以保定光伏产业为样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国家与地方稳定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并未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支撑,而现阶段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给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政府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产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进口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产的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新能源行业规范。光伏产业中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光伏企业的参差不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突出,光伏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隐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政府政策激励问题 第一,结构性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了蓝图,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当还有完整的专项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风电与生物质能,从结构上看显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容性缺陷: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内容中发展目标的制定缺乏依据,战略规划缺乏预见性。二是政策规划中的原则性规定较多,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三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题目 艾滋病简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类班级:公管(3)班学号:201102111138 学生姓名:谢子豪

1.论文摘要: 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汉语称之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此病菌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首例病人,1982年正式命名,由其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被称之为:“当代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二十世纪新世界鼠疫“。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据有关方面介绍载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疫性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去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人。作为其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性病,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以年发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 2.基本概述 2.1 简介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年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2.2起源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 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现代生物技术选修课论文

XXX 化学化工学院 应化1506班 学号1502150623 讲课教师:余润兰周洪波朱建裕时间:2015年12月20日

现代生物技术结课论文 一、心得 要说自己的专业与生物学科的关系,我身为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才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俗话说“生化一家亲”,都是理科不说,甚至还专门有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互相连接成片。从小生物就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没有之一。小时字都认不全的我,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盼望着《动物世界》开播,吃饭都喊不应。百科全书里关于生物体的部分也是被我翻得破烂。那时,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我的男神! 然而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对我的意义就变了。它变成了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被反复背诵反复记忆,大量的题目也渐渐磨灭了我对它的热爱。说实话第一次听您的课,我感到有一丝失望。因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那一部分,是我在高中阶段烂熟于心的知识。ppt上的知识点,都是生物课本上被我拿记号笔重重圈上的句子。 但是随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的关系,与医学的关系,与环境治理等等等等,像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只是受了应试教育的迫害,只顾写题从而忽略了生物的趣味性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那些奇妙的微生物,那些神奇的方法,竟有如此之功效!人类真的是极其具有智慧的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对这个领域了解如此之深!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生物,但总存在着像生物化学这样的交叉学科,也总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上过短短几节生物技术选修课,我不敢不负责任地说它给了我多么多么深刻的影响,但我能很负责任地说,它拓宽了我未来选择就业或者研究方向的视野。 二、现代生物技术目前的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个领域。

能源技术概论期末论文 海洋温差能概述

能源技术概论期末论文 《海洋温差能利用原理与应用技术概述》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0-1班 学号:10066106 李佳鑫

海洋温差能利用原理与应用技术概述 李佳鑫经管学院市场营销10-1班 海洋温差能(ocean thermal energy): 又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洋中受太阳能加热的暖和的表层水与较冷的深层水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而获得的能量。在南北纬30度这间的大部分海面,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混养在20度左右;如果在南、北纬20度海面上,每隔15公里建造一个海洋温差发电装置,理论上最大发电能力估计为500亿KW。赤道附近太阳直射多,其海域的表层温度可达25~28℃,波斯湾和红海由于被炎热的陆地包围,其海面水温可达35℃。而在海洋深处500~1000m处海水温度却只有3~6℃。 发电原理: 海水温差发电技术,是以海洋受太阳能加热的表层海水(25℃~28℃)作高温热源,而以500米~l000米深处的海水(4℃~7℃)作低温热源,用热机组成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的技术。从高温热源到低温热源,可能获得总温差15℃~20℃左右的有效能量。最终可能获得具有工程意义的11℃温差的能量。具体工作流程是:深层低温海水由冷水泵通过冷水管抽入冷水工作管道,表层温水由温水泵通过温水管抽入温水工作管道。温水通过管道流经充满氨水的蒸发器将氨水加热为氨气,氨气通过工作管道被输送到涡轮机并带动涡轮机运转,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氨气沿工作管道被输送到冷凝器。深层冷海水流经冷凝器将氨气转换为氨水。氨水由工作流体泵被继续输送到蒸发器,冷水与温水被排水管排回海洋。如此反复循环,以达到利用海洋温差能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