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

娜拉
娜拉

关于娜拉,一场觉悟的出走

1340503136 新闻采编班谭艳红

在《玩偶之家》故事的开头,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天真热情,无忧无虑、单纯任性的少妇,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其实从她背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娜拉已经有那么一点对丈夫的反抗性。同时娜拉的本性确实倔强的,她愿意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瞒着丈夫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从这可以看出,娜拉很爱自己的丈夫,默默付出自己无私的爱。因为欠债,娜拉一直省吃省用,不告诉自己的丈夫,甚至连一条漂亮的衣服都不舍得买,看出娜拉是个坚强的女性。同时,娜拉又是一个追求自我的独立和自由,是个坚定的成熟新女性形象。当娜拉被逼的走投无路,然而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他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完全忘却了娜拉救自己的恩情,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他又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这时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不想再像傀儡那样没有自由,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这是一场觉悟的出走。

从娜拉出走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娜拉思想上的进步性,她从一个玩偶变成了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娜拉出走,是一场觉悟的出走,娜拉体现了当时女性摆脱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娜拉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是个人。”从这可以看出娜拉对于这个玩偶之家,提出自己想要维护自己个性,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人的要求,不再是围绕家里人而生活,她也想成为一个人,她说要为自己负责。

鲁迅先生于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敏锐地捕捉到“娜拉出走之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鲁迅先生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我觉得,鲁迅先生未免太过于消极悲观,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所以我觉得,娜拉是想要真正解放自己,才会选择出走的,那也许就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怎么会一定无路可走。娜拉在走之前,丈夫海尔茂问她改变到什么时候回来?她说要改造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所以说或者她会回来,不过是以独立成熟的成功女性形象再次出现。所以而我觉得娜拉出走后,她不会堕落腐化,而是会走上林丹太太

的道路。

因为故事开头有林丹太太的经历做铺垫,所以我觉得娜拉出走后势必会走上林丹太太道路,林丹太太和娜拉是多年的好朋友,娜拉也帮助她曾找工作,所以在娜拉出走后,林丹太太势必两肋插刀,为她寻求工作。林丹太太是个典型的独立的女性,没有男性的庇护,她也可以活得很充实,同时,她也愿意承担家庭经济来源的角色。林丹太太和娜拉形成对比,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同性。所以我大胆假设,娜拉的出走,并不是任性无计划的,她也可以一个人像林丹太太那样独立活出自己的样子,在林丹太太的帮助下,她也许会成为另一个林丹太太,会让自己的丈夫、儿女另眼相看的一个独立女性。

我觉得,从娜拉身上,体现了女权意识的苏醒,思考女性在一个家庭的地位。林丹太太是一位具有女权意识的女性,娜拉多向她学习,就能走出家庭,走出社会,养活自己。娜拉出走后,或许不会堕落,回不回来就很难下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一定会走向独立。从十八世纪到现在,许多传统式的妇女已经渐渐解放,女权地位也渐渐提高,就算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经济来源,自己也能够找工作维持生计。还有就是,妇女解放的全部问题并不是只有经济问题,还有就是思想上的问题,如果思想不解放,思想不成熟,那么何来女权意识。

因此,我觉得,妇女想要突围,首先,女性也应该有金钱的经济上的独立,不应该一切都依赖丈夫,父亲,也要拥有一技之长,出来社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鲁迅也曾指出:“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再有,要有独立的意识,从思想上的独立方能有现实生活中的独立,具有女权意识这点是督促妇女迈向突围的关键点。

如果,娜拉当时选择不走,而是选择留下,那会怎么样?可是当时娜拉已经意识到丈夫是个虚伪、自私自利的人,那么这样下来,女权解放这一问题很难得以落实,娜拉也许可能换来丈夫的变本加厉和数十年的忍辱负重。她会尽力伪装给外界一个和睦的幸福家庭,放弃了得到自由的机会,继续做丈夫、儿女的玩偶,生活被操纵着,没有了自己的立场,最终只会不幸收场。

参考文献:

【1】《玩偶之家》,易卜生

【2】《娜拉出走以后》,鲁迅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11级师范一班尹宝玉 2011071026 《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的描写场面不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堡,精致优雅的别墅,而是平凡普通的家庭,全剧是在海尔茂和娜拉的家里展开的,作品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小康家庭的日常生活图景,这样的图景很容易使读者拉近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娜拉她善良单纯,有热心肠,优雅可人,并且孝顺,更可贵的是她对海尔茂坚贞不渝的爱情。首先,开场中娜拉对脚夫的赏赐,体现出她对于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帮助,从侧面反映出了她的善良、质朴与纯真。她的好友林丹太太向她求助,请求她劝说她的丈夫为自己在银行中寻求职位时,娜拉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且以实际行动帮助了林丹太太,这些都能够看出她的热心肠。其次,在娜拉父亲重病期间,娜拉她遇到了困难麻烦,宁愿冒着名誉被毁的危险,自己假冒父亲签字,也没有把借据邮寄给她的父亲,她不想让她的父亲担心她,“难道法律不许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些烦恼吗?”这是娜拉说的话,足见她的孝顺。 但是这个优雅的可人,在家庭中却没有什么地位,她就连吃杏仁饼干都要藏着掖着,怕她丈夫海尔茂发现,这就暗示了她在家中的卑微地位。从她的丈夫称呼她为“小鸟儿”、“小松鼠”、“乱花钱的孩子”和“不懂事的孩子”这些称呼中,就能够看出来,在海尔茂的眼中,自己的妻子就是一个大孩子,单纯可爱,不谙世事,这个“大孩子”的一切行动都要受他支配,听他指挥,他曾说“你的事情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如果不是柯洛克斯泰以她伪造签名来要挟她的话,这长达八年之久的婚姻或许不会这么快分崩离析,娜拉她的确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在面对债主的威逼利诱,她不知道如何应对,总说“没有的事,不会有的事”,来自欺欺人,最后她甚至想独自承担这一切的后果,以自杀来逃避现实的残酷。其实,在娜拉身处险境的时候,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仍然祈祷着海尔茂能够坚定的同她站在一起,希望奇迹的出现,希望海尔茂是一个勇于为自己妻子承担责任的男子,但是海尔茂的表现,让娜拉彻底的明白了,她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了解过她,她受尽了委屈,她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拯救她病危的丈夫,为了不让她的丈夫为此感到不安和耻辱,她独自一个人保守着这个秘密,后来为了还债,她做点轻巧的活计,像编织、绣花一类事情,她甚至还从事抄写工作,省吃俭用为还贷款,当她的丈夫知道真相后,却辱骂她,如同娜拉做了多么让他无法忍受的事情一般。在这骂声之中,娜拉明白了她说“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里是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 自此,娜拉拥有了女性的觉醒意识,她想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她自己正确,并且娜拉还有反宗教意识,她说“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因此,娜拉勇敢地离家出走,找寻答案。

《玩偶之家》娜拉提纲

《玩偶之家》娜拉提纲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

主妇,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

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一)娜拉所处的时代背景 娜拉所处的挪威地处北欧,受到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较晚,在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时候,正是挪威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时候。从娜拉的性格中可以看出她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较深,渴望相互平等、互相关爱的夫妻生活。因此她才会瞒着丈夫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并为此感到骄傲。 (二)娜拉的生活环境 娜拉生活在一个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刚刚从银行升了客户经理,自己有三个孩子,活泼可爱,娜拉每天似乎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操心,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当真正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才让娜拉看到丈夫绝情的一面,意识自己只是个“玩偶”。她的丈夫海尔茂却只顾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

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拜金浪潮的产物。他心里只有自己的前途,把自己的妻子当成

“玩偶”,高兴的时候就亲热地叫个不停,好象真的会为她付出一切。而善良的娜拉也相信丈夫会保护她不受到伤害,因此她努力地为这个家庭做她该做的一切。然而当海尔茂的地位、名誉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就凶相毕露了,不但毫不领妻子的救命之情,反而责怪她毁了自己的前途,全然没有往日“真诚“的样子。当危机一解除,他又开始对妻子甜言蜜语说个不停,这让娜拉真正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前途与地位才是丈夫唯一的追求,自己只不过是他任意摆布的玩偶。于是娜拉觉醒了,愤而离开了这个毫无自由可言的家。娜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爱情,与资本主义的拜金思想的自私、虚伪是不可能相融的。 (三)娜拉的周遭环境 读者可以看到,娜拉的生活单纯,不仅在丈夫面前充当“玩偶”角色,早在她父亲那儿就已经被当做一个听话的“玩偶”。她是以家庭的为中心的,唯一的朋友是她丈夫的发小,唯一的同学林丹太太偶尔来找她聊聊天。从这些生活细节我们不难认定她是个家庭主妇。 (四)娜拉与一般家庭主妇的不同之处 娜拉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在戏剧里扮演“玩偶”形象,在家庭里相夫教子,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娜拉的形象分析全 (1)

娜拉的形象分析 10级汉本一班蒲瑞雪 摘要本文对《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在不同场景的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婚姻背后的种种矛盾,使得她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以及觉醒后心理的变化。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79年创作的戏剧,她是一部及其卓越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告书。 它是柯洛克斯泰被娜拉丈夫海尔茂辞退为由,柯洛克斯泰为了保全职位,用借据要挟娜拉,从而引起了诸多矛盾。短短三天,娜拉从平静的生活到最后的离家出走,人物性格变化的如此之快,甚至让人难以置信,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变化。这就要从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来分析,所以,在这里,我来谈谈个人对娜拉的形象理解。一.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娜拉。 戏剧的主角,托伐·海尔茂的妻子——娜拉。起初娜拉就给观众的影响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1,戏剧一开始,娜拉给脚夫小费的举动,就可以说明她善良。本来娜拉只需要给脚夫50欧尔(挪威的一种货币单位)。可能是因为她的心情受节日气氛的影响,她却给了她双倍小费。在第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她热心帮助昔日的同学(克里斯替纳)

林丹太太找工作。即便多年不见,也愿意把她当做多年好姐妹一样看待。同样在得知阮克大夫在死亡线上挣扎时,她犹如亲人一样鼎力相助,并在精神上给以极大的安慰。这一切都可以说明她的善良。 其实娜拉有这般热心并不是没有根据。曾经在她丈夫生病后,大夫督促他们去南方休养一段时间,又提醒她不能让托伐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有性命之虞。娜拉想说服托伐去南方,然而托伐不想为此行举债。当时娜拉的父亲也很病重,娜拉无人能靠,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属于男权主义,女人根本就没有地位,除了欠债,娜拉也别无它法。娜拉筹到了钱,明明是她自己借来的,却告诉托伐是她爸机会发现钱不是娜拉父亲给的,因为娜拉的父亲去世了,娜拉对钱的来路守口如瓶。就因为娜拉有这些亲身经历。遇到过困难,也知道这一切的悲伤与无助,所以当她看见自己好朋友无依无靠时,她愿意立马站出来为朋友排忧解难。 2,娜拉拥有传统女性的美。 娜拉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她没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对丈夫和孩子的爱使她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救丈夫的命,她不顾自己的声誉假冒父亲的签名,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借钱一事她不想让托伐知道,因为她不想丢托伐“男人的面子”,后来林丹太太知道此事,并怀疑娜拉秘密借钱之举是否正确时,娜拉回答说:“托伐要是知道受了我的恩惠,那得多惭愧,多难受啊!”这次举动就足以说明娜拉把托伐看的多么重要。记得有人说过“爱情是男

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

安娜与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与娜拉形象的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在这两部作品中安娜与娜拉形象的比较: 相同处: 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安娜和娜拉都是不满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勇于反抗社会追求真我。但他们的反抗都局限于个人的解放。也就是说,她们只是反省了自身的处境却都没有上升到社会的整体问题。 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二人都是不满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附属地位而选择离家出走。 不同: 1 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层不同 安娜:深处庞大的封建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过着寄生生活的贵族妇女。 娜拉:呼吁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北欧,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 二人选择出走的原因不同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大安娜20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他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所以安娜的出走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爱情和生活;而娜拉最初是享受于自己的生活的。在“借据事件”之前,她深深的相信她的丈夫是爱她的。她满足于自己幸福的生活,甚至在她的丈夫大发雷霆之前她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宁愿选择自杀。然而,她的丈夫在“借据事件”后出乎意料的表现让她开始醒悟。她认识到自己在丈夫眼中只是一个玩偶,看透了这个玩偶之家的虚伪性,一种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在她心中升起。她要成为真正的女性,并且自己去思考“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自己正确”。 3两个人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的思潮,当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沃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回应。在失去沃伦斯基的爱情后,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从失望到绝望,最后只能以死来了解此生。这符合安娜性格发展的必然规律。 娜拉: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妇女平等的思想。当她发觉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的时候她一分钟都呆不下去了,她要出走,一个人独立生后。这符合娜拉小资产阶级妇女性格发展的规律。 4 结局不同 安娜:安娜的出走最后成为一个悲剧。她为自己的出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包括失去自己的孩子以及来自于社会的谴责。最后,在她放弃一切去追求的爱情变得幻灭的时候,她的结局以自杀告终。 娜拉:不至于像安娜,她是一个劳动妇女,能自食其力。她能靠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钱还清给丈夫治病的钱,就说明她可以靠自食其力去养活自己。并且,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5 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她的出走是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和沃伦斯基在一起后,她体

玩偶之家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作于1879年。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但她的丈夫(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恩格斯在给保尔,恩格斯的信中说:“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比起德国的小市民妇女来,简直是相隔天壤。”这句话多半就是指娜拉这类挪威女人说的。娜拉的形象表现了当时挪威社会的特征。这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争取妇女独立人格而斗争的先进妇女形象,不仅是挪威文学中光辉的艺术形象,而且也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中著名形象之一,它至今仍然用以鼓舞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人民为争取自由权利而斗争。 在戏剧《玩偶之家》中,易卜生着重描写了她的“精神叛逆”。娜拉和海尔茂生活了八年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可悲的社会地位:结婚前,她是属于父亲的;结

娜拉的个人形象分析

娜拉的个人形象分析 娜拉的个人形象分析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 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 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 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 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 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 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 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 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 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 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 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 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 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 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五、“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 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 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

娜拉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简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觉醒的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我们在思考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时,也不难发现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人物形象和更加深入的探索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性,而这些探索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现实启迪。 关键词:娜拉、觉醒、人性自私、悲剧命运、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娜拉的性格特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首先,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娜拉出身于中等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天真、热情而美丽的女子。她在没有出嫁之前,父亲叫她作什么,她就作什么,好似父亲的泥娃娃。在结婚八年后,她仍然像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唱歌,喜欢吃糖,有时还难免要撒娇。她对丈夫是体贴的妻子,对父亲是孝顺的女儿,对孩子是慈爱的母亲。她除了吃一点杏仁饼干和同阮克大夫聊聊天外,没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娜拉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女性,是幸福家庭的标本和象征。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家庭,丈夫,孩子。她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冒着违法的危险去救过丈夫。这件事情她自己不愿意告诉别人,埋藏在心中,这是女性的喜悦和骄傲,不愿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就像一个小孩嘴里含着一颗糖一样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其次,从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当丈夫海尔茂因患病而不得不去南方疗养时,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让丈夫得以顺利的疗养。之后,娜拉从家用中省吃俭用,却没有让丈夫和孩子“穿得太不像样”。除此之外,娜拉“还用别的法子去弄钱”,例如抄写的工作,每天一直抄到后半夜。娜拉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还向她的好友林丹太太无不骄傲的宣示:“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此后对处于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无情的律法产生冲突,“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尔给他省去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办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而这种法律却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维护的,是他所在的社会阶层得以安定、平稳存在的保障。 然而,娜拉也有人性自私的一面,她曾经为了丈夫的疗养而伪造父亲的签名,这也成为让娜拉看清丈夫真面目的重要线索。在事情未被公开之前,丈夫海尔茂总是“小鸟儿”、“小松鼠”的叫她,但柯洛克斯泰揭露这件事情并发出威胁之后,海尔茂大骂娜拉是“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真是可恶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叛逆的生命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摘要: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叛逆女性典型。二者之间既有着相似的处境,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本文将对安娜和娜拉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安娜娜拉矛盾觉醒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而,在当时伪善丑陋的上流社会,她被视为不道德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所以托尔斯泰采取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复杂态度。与安娜相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而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表现了她的精神觉醒,也是“易卜生式‘精神反叛’的体现。 一、形式上的婚姻(安娜的木偶式婚姻和娜拉在婚姻中的玩偶地位) 安娜的不幸在于她和卡列宁生活宗旨的对立。就像狄更斯说过的:“在婚姻中没有比宗旨不合更大的不幸了。”安娜崇尚精神生活,她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宗旨,以爱情幸福为生活的目的。可卡列宁一出校门便托身官场,他热衷功名,那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使他变成了缺乏人的正常感情的“官僚机器”。安娜逐渐认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于是她开始挣扎,渴求一份真诚自由的爱情。安娜的婚姻虽然不是由父亲或者哥哥决定的,但是她的婚姻也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被上流社会的思想所左右的,是被别人影响的。所以安娜起初的生活是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木偶式的生活,可以说主宰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反倒成为受人支配的木偶。几乎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的时候,安娜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 20 岁的卡列宁。但是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卡列宁把安娜仅仅当成女人和孩子的母亲,是他面子的象征,而不是一个知心爱人,他从来也不知道安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他们在婚姻当中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更应该互相给予爱和呵护。 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作为贤妻良母形象出现的,她也为此感到非常幸福和骄傲。可是后来她发现,作为妻子,她对丈夫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实际上丈夫海尔茂从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过自己,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高级玩偶。其实,海尔茂对娜拉的爱与否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安与危,虽然海尔茂常甜蜜地称娜拉为“我的小鸟”、“小宝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并一再声称爱娜拉,甚至还说“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看似亲热无间、恩爱无比,且富有牺牲精神,但女人在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当他发觉娜拉冒名签字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前途时,他就暴跳如雷,大肆辱骂。当情势转危为安、他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被断送时,他则喜出望外,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这不仅说明了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以自己根本利益的得与失为转移的,而且还透露了他在思想深处把男女婚姻家庭关系看作了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利害关系。 二、安娜和娜拉的觉醒精神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

比较文学作业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比较07中文二班 舒颖 学号:0705019114

亨利克.易卜生(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是有世界声誉的挪威剧作家,欧洲近代剧的创始人,他的剧作以思想性的深刻著称,在一八七九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虚伪,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娜拉的形象,歌颂了妇女的解放。而这一著作于一九一八年由中国《新青年》杂志,以专号形式译载传入中国,对中国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起了不小的作用。当时中国革命的战斗先锋——鲁迅就颇受其影响,他在当时的一次演说中就径直题为《娜拉走后怎样》,并同时于一九二六年又发表了《伤逝》,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子君。《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子君明显带有娜拉的影子,然而她们更多的是不同点,子君并不是另一个娜拉的再现。 “娜拉”这一形象的出现更是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股妇女解放的清风。鲁迅先生可以说也是易卜生的忠实读者之一,他对易卜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尤为推崇,认为那是“力抗时俗,示主观倾向之极致”。 一.从作者的态度来看 易卜生对娜拉这一想象是赞扬的、喜爱的,《玩偶之家》基本上是一部以娜拉为主角的戏,其它角色都只是她的陪衬,有挪威评论家曾经写道“我们马上就发现,易卜生是多么喜爱她。除培尔·金特外,在他全部的人物画廊中,没有任何人物像她这样,哪怕近似也好,描

写得如此可爱”。相比之下,鲁迅对子君,有同情,有希望,但绝谈不上是赞美或喜爱,子君更多地被塑造为一个有思想局限,盲目地投入爱情但又流于生活琐事的女子形象,或者可以这样说罢,子君这一形象是鲁迅对“娜拉”的一种理性思考,他在用子君的经历告诉别人:不要一味地只看到娜拉身上的叛逆和勇气,而应该认清楚现实的严峻就是个性的解放终究离不开社会的解放,追求到了自由的爱情后还需要走更坚实的道路,而不是把眼光停留在两个人的甜蜜与安宁中,这样就会无法抵御社会的经济压力,爱情也就随之失去了附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鲁迅曾写过一篇《娜拉出走以后》,他认为娜拉出走后只可能有两条路,一是堕落,二是回来。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女子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婚姻和爱情上的平等是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伤逝》中才会有“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样的寓言,注意,不仅仅是活着,而是生活着,生活的概念要比活着的概念大得多了,生活着不仅要求活着,还包括了你有足够融入社会的能力,你有独立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内涵,如果像涓生和子君那样“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那结果不是爱毁灭人,就是人毁灭爱。 二. 从两国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看 十九世纪后期的挪威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的独立国家,文学上也有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妇女解放等进步思想也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结业论文 [比较文学结业论文]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 [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延边大学比较文学结业论文 摘要: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 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 关键词:出走;形象;社会阶级;独立人格;觉醒;形象分析 1“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主人公安娜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岁时,姑母做主把她嫁给了大她20岁的省长卡列宁。这时的安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尽着别人告诉她的应尽的妻子职责,维持着夫妻名分。表面上看这个家庭是彼得堡上流社会的楷模,实际上卡列宁压抑着她身上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安娜履行了教育儿子、爱护丈夫、参加必要的家庭社交的义务,但是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个妻子应该得到的爱与温馨。在这个表面上高贵体面的家庭里,安娜长期忍受着无爱的苦痛和精神上的压抑。在这种无爱婚姻中,女性只是以男人的物件身份生存于世,不具有和男性一样的自由、平等。 不甘心永远被这种无爱婚姻束缚的安娜,走出了家庭,也与此同时她舍弃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地位、自己的人格尊严。然而,与安娜毫无保留地付出不同的是,渥伦斯基对待安娜的态度却没有那么坚决。他对安娜是有所保留的,他可以忍受与社会一时的对立,但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对不可能维持长久。因而,当上流社会让他在地位和安娜之间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名誉。安娜搏尽人生所有换来的爱情竟成了取她性命的“刽子手”。她企图用生命的代价来惩罚渥伦斯基,但实际上,她惩罚的只有她自己。 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和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安娜还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

200801410134刘会会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 娜拉和安娜卡列尼娜有相同,也有不同。同样是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同样是在婚姻家庭中扮演妻子的角色,同样是反叛社会对于女性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 1、身份、地位 娜拉和安娜两人在作品中都是以一个婚姻家庭中的妻子形象出现的,她们都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过着中产阶级稳定优裕的生活,也具备做母亲和妻子的幸福。 娜拉是一个好母亲,她可以和她的孩子们疯玩,而不顾及到一个母亲的严肃性。在送走了林丹太太后,孩子们回来了,娜拉就和自己的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还居然可以躲在桌子底下。在圣诞节前夜出去买东西,买的全是孩子们的礼物,还有佣人们的礼物,给她自己什么都没买,唯一的就是那包偷着买的杏仁饼干。 安娜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在她得不到丈夫的爱的情况下,安娜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谢辽沙的身上,儿子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全身心地爱着谢辽沙,甚至连离开他一刻都不行。安娜和伏伦斯基伯爵夫人一路同车,各自说着自己的儿子.象每个母亲一样,安娜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她发自内心地爱着谢辽沙,儿子也很爱她。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回来,安娜思念儿子,在谢辽沙生日时,她不顾一切撞进自己住过九年的那幢房子。看到儿子她激动异常,母子俩紧紧拥抱,难分难舍。直到卡列宁走进儿童室,安娜才不得不匆匆离去。那时安娜已经离开了卡列宁及她曾经的家,可她仍没忘记儿子的生日,毅然地偷偷地回家看望儿子,可见安娜是很爱自己的儿子。 2、爱情 两个作品中都围绕了“爱情”一词展开了丰富、详细的描写,分别写了娜拉、安娜的感情生活,描写了她们的爱。 不同的是,两人的爱情本质不一样。 娜拉是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借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甚至不惜受人威胁,也要将丈夫的病治好。可这一切并没有感动丈夫,在明白自己不过是丈夫的“泥娃娃”,从未有过独立的人格之后,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娜拉最终毅然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而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爱不是对丈夫的,她与丈夫之间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亲情吧。在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安娜沉睡心底的爱的意识才被唤醒,对于真正有价值的生活,她开始勇敢追求,寻求那种从未有过的爱情,于是和家庭、和丈夫决裂。但她错误的一点是,她以为可以给她带来新生活的是渥伦斯基,是爱情,其实不是,只是将自己陷入了另一场悲剧。最终,处在痛苦中的她只能以死来作为唯一解脱。

娜拉的个人形象分析

娜拉的个人形象分析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 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

分析娜拉形象

分析娜拉形象 这阵儿自修戏剧,把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第一卷读了下,老实讲,读剧本真是门学问。因为一开始读,觉得剧本完全不知所谓,也抓不住感情点,就是机械地读了而已,后来觉得这样读没什么效果,索性用最笨的方法,一句一句的分析,一点一点的去还原和想象当时那个情景,去分析人物性格,总算是有点收获。我是拿玩偶之家作为开始,一点点分析的,而且我也是个女权主义者,所以对娜拉这个人物颇有感触,我对她说不上赞赏,但是她最后摔门而出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还是震了下。 先是感性的去阅读,去想象的话,可以感觉到娜拉的单纯,善良,温柔,以及对家庭的爱,再读细点就觉得她像个特别可爱的孩子,也热爱幻想。但单纯跟着前两幕戏的感觉走,就会觉得第三幕戏的娜拉和前两场戏有点连接不上,似乎层次上有点断了,怎么前面还那么不谙世事的女人突然就这么聪明起来了? 但一句句的去过对话的话,那么对于她最后的离开和离开前的那些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不知道她最后的离开是绝望后的冲动和抗争还是真的很理智的分析了以往的事情最后做出的一个很理智的决定,就想佛家的顿悟一样,我偏向于理解第二种,因为人有的时候确实是会突然明白些事情的,很奇妙,就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我也希望易卜生笔下的这个人物能有这样的灵性,这样也会更有希望一些。 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娜拉的天真,如果是我,绝不会找这么一个借债人,更不会写错日期。如果是我,绝不会找这样一个视老婆如附属品和炫耀品的男人做老公(汗想起了刘德华),当然,其实现实生活里过了很多年却不了解的夫妻也不少。 娜拉很重感情,她所甘心在家里受的委屈也好,做出的妥协也好,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就是她想象里的他和她的孩子都是无比的爱她的,爱是她妥协的最大原因,也是她认为她在这家里的位置。 但海尔茂的行为无疑是破坏了她的幻想,把她扯回了现实,让她看清了她的丈夫和她地位的不平等和她自己真实的处境。 从一些对话里可以看出,娜拉是有自我意识的,并且她可以八年自己还债,也能看出她的韧性和坚强。但这一切都被所谓的“爱”压在了下面,于是她一直做个小女人,小鸟依人的在家里扮演着要饭者的角色。当这层爱被撕扯开了以后,梦醒了,她就会开始思考一些东西了。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捅不开的窗户纸就是差最后那么一下,海尔茂的行为充当了这最后一下的力。娜拉的文化素质和自我尊严让她的梦醒了,最终冲出了牢笼。 以前一定有很多事也让她怀疑过自己丈夫的素质,但是爱情的糖衣包裹了现实的残酷,当这一切暴露的时候,对娜拉这样一个对爱有着无比幻想的人伤害更大,触动也更深。 林丹太太在这时候恐怕也给了她一些动力,让她看到一个脱离了丈夫的女人依旧可以活的很好。

浅析《玩偶之家》中主人公的形象

浅析《玩偶之家》中主人公的形象 摘要: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玩偶之家》主要写主人公 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过程。而造成娜拉最后与丈夫感情破裂、毅然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思想上的觉醒和性格上的变化。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79年创作的戏剧,她是一部及其卓越的妇女解放 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告书。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 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 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 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 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文中的娜拉很具有典型意义, 她从原先的对自己丈夫百依百顺到最后的毅然决然的离开自己的丈夫,而这一切都源于娜拉 性格。 一、娜拉的完美形象 觉醒前的娜拉的身上拥有一般家庭妇女所拥有的一切优点和美德。戏剧的主角,托伐·海 尔茂的妻子——娜拉。起初娜拉就给观众的影响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 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戏剧一开始,娜拉给脚夫小费的举动,就可以说明她善良。本来娜拉只需要给脚夫50 欧尔(挪威的一种货币单位)。可能是因为她的心情受节日气氛的影响,她却给了她双倍小 费。在第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她热心帮助昔日的同学(克里斯替纳)林丹太太找工作。 即便多年不见,也愿意把她当做多年好姐妹一样看待。同样在得知阮克大夫在死亡线上挣扎 时,她犹如亲人一样鼎力相助,并在精神上给以极大的安慰。这一切都可以说明她的善良。 其实娜拉有这般热心并不是没有根据。曾经在她丈夫生病后,大夫督促他们去南方休养 一段时间,又提醒她不能让托伐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有性命之虞。娜拉想说服托伐去南方, 然而托伐不想为此行举债。当时娜拉的父亲也很病重,娜拉无人能靠,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 属于男权主义,女人根本就没有地位,除了欠债,娜拉也别无它法。娜拉筹到了钱,明明是 她自己借来的,却告诉托伐是她爸机会发现钱不是娜拉父亲给的,因为娜拉的父亲去世了, 娜拉对钱的来路守口如瓶。就因为娜拉有这些亲身经历。遇到过困难,也知道这一切的悲伤 与无助,所以当她看见自己好朋友无依无靠时,她愿意立马站出来为朋友排忧解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