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学题

旱农学题
旱农学题

1.旱农是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而言。旱农学就是研究和阐述此类旱地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学。国际上旱农是在有限降水,典型的是在少于500MM的年降水量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

2.干燥度:采用年平均降水量(P)与潜在的年蒸散量(EMP)比值。不同干湿指标K值如下:小于等于0.49为过湿;0.50-0.99为湿润;1.00-1.49为半湿润;1.50-

3.99为半干旱;大于等于

4.00为干旱。

3.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

4.9%;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52.5%,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

4.世界干旱地区四种类型:热带季节干旱型(它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降水常年不足100-200MM)、热带半干旱类型(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干季、雨季交替明显,年降水量可增至500-750以上)、亚热带半干旱类型(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6.在不同气流最经常相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气候学锋带。

7.国际上一般把平均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250-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如1981年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把400MM等雨量线定为中国旱区与湿区的分界线。

8.降水距平百分率=

9.干燥指数:

10.温湿比:C=0.5为沙漠界线;C=0.7为干草原界线;C=1.0为草原与森林草原界线。11.年降水量与蒸发力之比(P/E),或E/P的比值定为湿润指数或干燥指数,用来作为干湿分级的指标。12.1977年按湿润指数(K)的数值分:K小于0.03属于极端干旱地带;0.05小于K小于0.20属于干旱地带;0.20小于K小于0.50属于半干旱地带;

0.50小于K小于0.75属于亚湿润地带。

13.水分平衡指标:令I为农田水分平衡项,即I=R-E-r=(R-r)-E;其中(R-r)为进入农田土壤的有效降水,E为当土壤充分湿润,作物正常生育所需的自然蒸散量;当(R-r)小于E,I取负值,表示水分亏缺;当(R-r)大于E,I取正值,表示水分盈余,(R-r)=E时,I=

0,表示不余不亏。因此,以上的正

确取值,就能确定一地水分平衡的基

本情况。

14.中国农业科学院1986年主持的

“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及其评价”

研究,划分3个一级区和45个二级区。

一级类型区以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

作为区划的主导指标,以干燥度为辅

助指标。中国北方80%保证率的年降

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区,

200-25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偏旱区,

250-400MM的地区为半干旱区,

400-500MM的为半湿润偏旱区,及

500-600MM的为半湿润区。干燥度的

辅助指标,干燥度大于3.5为干旱区,

3.0-3.49为半干旱偏旱区,1.6-2.99

为半干旱区,1.3-1.59为半湿润偏旱

区,1.0-1.29为半湿润区。

15.二级类型区的命名采用三段复合

命名法,即自然地理区域,干旱特征

和农业类型。

16.我国的降水56%的水量为蒸腾、蒸

发所消耗,只有44%形成径流。水资

源通过蒸发、蒸腾及降水、径流等方

式在海洋、陆地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

循环交换,时常得到再生,故被称为

再生性资源。

17.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

水、工业排污及农药和化肥等的污染。

18.栗钙土不肥沃,它的剖面由栗色腐

殖质层,灰白色钙积层与母质组成。

19.黑钙土是最肥沃的土,它的特点

是:质地砂粘适中,一般耕性较好,

但易遭风蚀;含氮量比较丰富,表层

一般全氮量在0.24-0.45%之间;黑钙

土是半干旱地区潜在肥力较高的土

壤;极易发生严重的风蚀。

20.黑垆土通常有三个基本层次组成,

即熟化层、腐殖质层和石灰淀积层;

黑垆土疏松多孔,微团聚体多,适耕

期长,田间持水量在20%左右;黑垆

土由于风化程度小,粘性含量低

15-20%。

21.楼土自然形成的为褐土,褐土经长

期的耕种后形成的,楼土形成于黄土

母质,质地为粉砂壤土,上部覆盖层

熟化度高,质地稍轻;疏松多孔,有

机质含量较高,分解快,具有良好的

微团聚体,耕锄省力,下伏褐土粘化

层,粘粒含量32%左右;楼土为弱碱

性反应,富含磷钾,施用氮肥增产显

著。

22.黄棉土是在黄土母质上直接耕种

熟化而成的土壤;它的耕性较好,具

有一定的团粒结构,疏松易耕;适耕

时间长,通气性好,雨后就可以下地,

比热小易温暖,但养分含量低后劲差;

黄棉土透水性良好,保水性也好;黄

棉土有机质含量低,全氮量也低,磷

钾的含量类似黄土。

23.盐土,它的饱和浸出液电导度大于

4Mq/CM,而交换性钠的饱和度小于

15%,PH值常小于8.5;碱土的交换性

钠的饱和度大于15%,饱和浸出液的

电导度小于4MQ/CM,PH值常变动在

8.2-10之间。

24.旱农地区农作物以一年一熟为主;

干热风是在小麦开会至乳熟期间出现

的高温、低温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

性天气;低温冷害是常发生的气象灾

害,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气温下

降到适温以下,甚至下降到下限温度

以下,以致延迟生长发育或阻碍生长

发育,前者称延迟性低温冷害,后者

称障碍性低温冷害。霜冻是早春危害

幼苗、晚秋危害成熟的另一种灾害气

象。

25.土地适宜性即土地在一定条件下

对发展农、林、牧等业的适宜程度。

26.水有三相物理状态:固相、液相、

气相;自由水由毛管水(毛管悬着水

和毛管上升水)、重力水、地下水;水

分跳跃式运动,造成了干湿土间明显

的移动界面---湿润锋。

27.降雨强度与土壤水渗透率的关系

是:降雨强度大时,土壤水渗透速率

大,但维持这种速率的时间较短,以

后就逐渐减小;降水强度小时,渗透

速率小,但维持这种速率的时间较长,

在较长时间后,速率才逐渐减慢,因

而在长时间内雨水都能渗入土壤。

28.植物对水分吸收分为两种情况:被

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由植物体表的蒸

腾作用所引起的根对土壤水分的吸

收,称被动吸收;由体液溶质浓度造

成水势梯度而引起根对水分的吸收,

称主动吸收;根系吸收水分的区域主

要在根尖。

29.水分利用效率(WUE)指每单位蒸

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生产的经济

产品的重量。WUE=

30.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作物在某一生

育期或生长时期遭受缺水所产生的影

响,以后即使供水条件改善,其所受

损失也不能恢复或补偿,直到最后严

重的影响产量,这个时期称为。禾谷

类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是从花粉母细胞

开始出现到授粉为止;玉米在大喇叭

口期;麦类在孕期穗分化期;马铃薯

和红苕是在块茎膨大期;烟是在叶片

延伸期。

31.气候生产力的概念:分为气候最大生产力(可能气候产量):是指在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条件,最优良的作物品种,在现实的气候条件下,作物群体能接受光资源的多寡和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所形成的产量;气候实际生产力(实际气候产量)是指在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作用下,适种作物品种及相应的一般农业技术水平下,作物群体能接受光资源的多寡禾能量转换效率高所形成的产量。

32.土壤水蚀可以分为:坡面水蚀和沟谷水蚀。

33.工程措施分为:治坡工程和治沟工程。

34.影响土壤风蚀的因素有气象因子、土壤易蚀性、植被覆盖、地表粗糙度和裸露面积等。植被覆盖度C愈大则风蚀愈小,在完全裸露时,C=1;当完全覆盖时C=0;C值介于1-0之间。35.防治风蚀的基本原则是:一是降低风力;二是提高土壤抗风能力。具体要求是:1.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植被和植物残留物;2.增加土壤表层的抗蚀团聚体或土块;3.减少沿风蚀方向耕地的宽度;4.创造粗糙的土地表面。

36.防护林营建方式主要是: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

37.林带的结构根据透风系数可分为三种:1.紧密结构林带,避风系数小于0.35;2.透风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大于0.6;3.疏透林带,透风系数介于0.35-0.6之间。

38.不同作物的耐盐能力不同,耐盐能力较强的作物有向日葵、甜菜、棉花、高粱和大麦等。

39.养分循环的三个库: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由植物、动物和土壤三个环节所组成。

40.氮的固定有三种形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闪电固氮。

41.旱农地区夏季作物收后的夏闲地深翻耕的时间一般应在当地雨季开始之际,以便充分接纳夏季降水。(伏天)春耕一般宜浅不宜深,易早不宜迟。

42.东北黑土地区主要有黑钙土、黑土、白浆土和淋溶黑土。

43.半干旱偏旱地区完全休闲地的土壤耕作,以牧业为主,年降水变率大,年平均气温一般在7-8度以下,一年一熟。

44.入伏以后耕地的时间以早耕为好。伏耕早5天。

45.少耕法即机车进地次数较少的耕作方式;砂田耕作法主要在甘肃省,它的实质上就是用砂石覆盖地面,蓄水保墒,减少土壤蒸发水分损失的一

种传统的耕作方式。

46.等高耕种又叫横坡耕种或等高种

植,就是改变原来的顺坡耕作为横坡

耕作,所有在坡地上的耕种措施,如

耕翻、播种、中耕等均沿水平等高线

进行。

47.等高沟垄耕种法有:山地水平沟种

植法,主要适用于25度以下的坡耕

地;垄作区田,一般只适用20度以下

的坡地和年降雨量在300MM以上的地

区;平播起垄,适宜与20度以下的坡

耕地。

48.等高带状间作一般在8度以下的

坡地上可采用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带

状间作。在12度左右的坡耕地上应加

入草木犀或苜蓿等牧草带状进行间

作。在20度左右的坡地上牧草的比例

应增加到50%左右。

49.原川滩地的集水技术主要是修建

小型蓄水设施如小水库、塘坝、蓄水

池、水窖及进行引洪漫地等。

50.地下水的利用不属于原川滩地集

水技术;地下管道的充水可分为无压

管道和有压管道。

51.农作物的抗旱性:指作物对干旱的

适应与抵抗的能力,即在土壤干旱和

大气干燥条件下作物所具有的受害最

轻、产量下降最少的能力。

52.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分直接鉴定法

和实验室鉴定法。

53.高粱的抗逆性很强,耐旱、耐涝、

耐盐碱,俗有“骆驼庄稼”之称。

54.春玉米的播种期既要考虑气温和

土壤墒情,还必须考虑避免“卡脖旱”,

使孕穗、抽穗、开花时期避开干旱时

段。

55.现蕾至开花阶段,薯块开始形成膨

大。盛花期是薯块生长最旺盛时期,

需水量猛增。

简答题

一、旱农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国内

外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主要问

题及经验、教训;2.研究世界干旱的

类型、成因,旱区的划分及其地理分

布;3.研究旱农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

状况和特点;4.研究旱农生产的基本

理论和综合应用技术及其体系;5.研

究旱农地区开发的方向和途径。

二、我国旱农发展历史的特点:1.起

步早;2.随着技术人才的提高,耕种

技术有了发展;3.清末,旱农生产没

有明显的发展;4.现代,随着农资和

农业科学技术的引入,有着突飞猛进

的发展。

三、各国旱农发展的特点或类型:1.

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已经现代化,

经营比较合理,可以提供大量的农牧

产品,除供需外,还出口;如美国、

苏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政府比

较重视旱农生产,投入相当数量的人

力、财力和物力,旱地农业得到一定

程度的发展,满足本国或本地区的需

求,如印度、埃及和中东的部分石油

输出国;3.社会经济不发达,旱地农

业很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农牧业产

量低,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如非洲和

中东地区。

四、干旱气候的成因:形成干旱气候

的原因很复杂,它是自然气候因素与

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自然气候

因素如纬度、大气环流(主要是气压

带、风带)、洋流、海陆位臵、地形与

地势等均能影响气候的变化,其中特

别是大气环流、海陆位臵、地形与地

势等与降水的分布、多少等有密切的

相关,在人为因素方面:如地面状况、

植被状况、水库面积等人类活动,也

能波及气候或地面小气候的变化,各

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干旱的

发生发展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中国旱农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降

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水分亏

缺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早

十分突出;降水年变率大,季节变率

也大,旱灾频率高;降水强度大,洪

涝威胁,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

蓄水保墒艰难;地形破碎,水低田高,

取用难度很大。

六、旱农地区的光、热资源的特点:

1.光资源的特点是日照时数多,辐射

强度大,光合有效辐射充足;2.热量

资源,就大部分地区说,一般偏低,

仅能种植喜温凉或耐寒的作物,大多

实行一年一熟,只有靠南部的一些地

区的热量资源才稍好,可一年二熟。

七、旱农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光资源比较丰富,日照时数多,辐射

强度大;水资源比较欠缺,大量发展

水利灌溉事业有一定困难;土地资源,

从量的方面来讲,不算太少,但从质

的方面,肥力很低,产量不高。

八、世界旱农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光

热条件较好,但自然灾害频繁,最突

出的是干旱;土地面积广阔,但生产

力相对较低;水资源贫乏,而且分布

不均;生态系统脆弱,植被易遭破坏,

土地资源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产业结

构单一,抗灾能力不强;经济底子薄,

社会欠发展,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九、澳大利亚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

的特点:以低密度放牧为主;半干旱地区经营旱农,大多数是谷物—畜牧农场,机械化程度很高,除剪羊毛属半机械化外,其他全部实行机械化操作,澳大利亚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和燕麦,牲畜主要是羊,而牛不多。小麦与羊毛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十、半干旱偏旱区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次地区主要是牧业;主要的问题是盲目扩大耕地及耕作粗放、草场退化,超载过牧;重点的措施是保护、改造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培育人工打草场。加强草场管理,防止滥牧和抢牧,制订草原管理条例,划区轮牧,封育保护。

十一、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此地区是农牧结合;途径有:

1.积极而稳妥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集约地经营种植业,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潜势;

3.畜牧业也需要改变粗放经营,积极恢复和提高天然革原的生产力,逐步引用优良草种发展人工草场;

4.加强农田防护林和薪炭林的建设。

十二、半湿润偏旱区的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此地区以农为主;途径是:1.必须特别重视保水保土;2.调整农业结构,搞好农区的农牧结合;

3.增加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十三、不同的作物对干旱的适应途径:一是躲避干旱期,可以通过培育早熟或生育期短的品种而实现;二是培育具有较高的抗旱性能的品种,这是真正水分利用率高的品种。

十四、旱作物缺水的生理效应:1.膨压降低;2.光合作用削弱;3.呼吸作用异常;4.新陈代谢受阻;5.原生质脱水;6.激素变化的阻抑或促进诸多生理过程的变化;7.水分传输困难;

8.缺水与养分吸收。

十五、水分亏缺对旱作物根系的影响表现:1.随着缺水程度增加,根的生长速度下降,但根系生长所受的影响要小于地上部分;2.当小雨多,仅有一小部分根际的土壤湿润时,则根系集中在浅层而不下扎;3.一般适于旱地生长的作物,在旱地上其根系如能够穿过较干土层而下扎到深层,其前提是前期根系的生长必须良好;

4.根的吸收棉与地上部分蒸腾面的比例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十六、水分亏缺对旱作物产量的影响:1.对根系的影响;2.对旱作物叶片的影响; 3.对谷类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一是穗部形成时期,决定小

穗小花原始体的数目,二是花粉形成

及授粉期,确定籽粒形成数目,三是

籽粒灌浆期,影响籽粒重量;4.对不

同收获物的产量影响; 5.干旱之后水

分条件改善对产量的作用和作物的水

分临界期。

十七、沟谷侵蚀的危害:1.毁坏良

田;2.使完整平坦的地面变得支离破

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3.众多的

沟谷是宣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渠道,

也是造成区域干旱的重要因素。

十八、造成土壤水蚀的因素,用通

用公式A=RKLSCP表示,A-单位面积水

土流失量;R-降雨和径流因子;K-土

壤易蚀性因子;L-坡长因子;S-坡度

因子;C-植被和管理因子;P-保持措

施因子。降雨因子包括降雨量、降雨、

强度、雨点大小和雨降速度等;土壤

易蚀性重要的有:质地、结构、厚度、

粘粒类型、有机质含量、铁和铝氧物

含量、电化学键、渗透性和浸润性等;

一般情况下土壤侵蚀与坡度和破长成

正比;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截留降水,

减轻雨滴冲击地面,削弱地表径流速

度和径流量;田间水土保持措施有等

高耕作(在中等坡度2-7%上)、带状

耕作(草带与作物实行带状间作,既

可降低径流流速,侵蚀平均为顺破向

耕作的45-25%)和各类型的梯田。

十九、建立水土保持林应重视的

原则:1.按照当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建立水土保持林;2.把水

土保持林作为综合措施中的重要一

环,应与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

3.以短养长,以短结合;

4.重视经济

效益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较佳

的生态效益。

二十、农业技术措施:1.种植抗风

沙的作物和品种;2.留茬增加地面屏

障,防止风蚀,或隔2-3M留高茬当风

障,在风障间进行耕作与种植作物,

雨季前清除屏障;3.防止风蚀的土壤

耕作措施因地而异;4.调整播种期,

避开风季,防止毁种;5.推迟中耕除

草,间定苗时期。

二十一、旱农地区盐渍土的改良措

施:1.水利工程措施,是根据“盐随

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进行水减盐

或灌溉压盐;2.生物措施,是种树种

草、种植绿肥牧草、采取特殊的栽培

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整平土地,

深松深翻,及时中耕耙地,培肥土壤

和选种适宜的作物及其品种。

二十二、合理培肥的意义:土壤瘠薄

是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

素。改变农业低产的面貌,既要重视

水,也要重视肥。合理施肥和培肥土

壤,以肥调水,充分发挥自然降水的

增产潜势,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

二十三、土壤肥力较高和合理施肥

的土壤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原因:

1.肥沃土壤与施肥有利于作物根系的

生长;2.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结构和持水能力均优于贫瘠土

壤;3.施加对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的

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施用技术

上,施用多少也对土壤水分消耗的动

态和植物生长发育均表现不同结果。

二十四、旱农地区土壤肥力低的原

因:1.旱农地区成土条件对土壤肥力

的影响,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二是土壤氮磷水平低常是旱农地区土

壤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三是盐

基含量较高,石灰的含量较高,在地

下水位高的地方,常出现盐碱土;2.

旱农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壤肥力的

影响,一是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农田

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三是化肥施用

量有限。

二十五、土壤培肥的关键:1.扩大农

田系统的物质循环,逐步提高系统内

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以及养分输入

和输出之间平衡的水平;2.固定大气

中的氮素,扩大土壤库的氮循环;3.

合理施用磷肥,扩大土壤磷循环。

二十六、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

有:1.通过施用堆肥、厩肥、秸秆还

田等形式,尽量把生产出的有机质还

田;2.采用各种途径如施无机肥提高

作物总生物量以无机换有机;3.种植

绿肥和饲草以及将非耕地有机质向农

田富集等途径扩大农田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才能达到既增产又培肥土壤

的双重效果。

二十七、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1.

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和土壤

养分的供求矛盾,迅速提高产量,增

加秸秆等有机质还田量;2.植物产品

的增加,向畜牧业提供更多的饲草饲

料,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优

质厩肥向农田的投入;3.由于增加秸

秆、根茬、畜肥等有机质的数量投入

农田,有利于培肥土壤;4.有利于减

缓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

二十八、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

任务:1.根据天然降雨的季节的分布,

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把

旱农地区宝贵的天然降水,纳蓄于“土

壤水库”之中,尽量减少农田内各种

形式径流的产生;2.根据水分在土壤

中运动的规律,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

减少已纳蓄于“土壤水库”中水分的各种非生产性消耗;3.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肥效的提高,防止倒伏,消灭杂草及一些病害虫害,以提高有效土壤水分对农产品的转化效率,即提高水力的生产效率。

二十九、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1.深翻耕,深翻耕的深度绝不是愈深愈好,一般耕深20-22为宜,深者可加深至25CM左右,因为耕深愈大,松土层也愈深,如无较大的降水,水分不易进入深层,而表层的浮墒又容易由表土蒸发而损失,且加深耕层更要消耗较大的动力;2.深松耕,它有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

3.浅耕及中耕,它的作用主要是松土、锄草、破除板结,切断土壤的毛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4.耙耱,它的作用主要是碎土、平土,以减少表土层内的大孔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受墒保墒的目的,因此,在夏季雨后地面发生板结时,应适时耙耱碎土,以促进土壤熟化并便于接纳以后的降雨;

5.镇压;

6.覆盖,秸秆覆盖是降温保墒;薄膜覆盖是提温和保墒。

三十、东北黑土地区黑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1.春季融冻高湿期,从3月末或4月初,可持续到5月或6月;2.夏季失墒期,从6月到8月;3.秋季聚水墒情恢复期,从8月下旬到10月份;4.冬季土壤水分结冻期,从11月到次年3月底

三十一、西北黄土地区根据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时期:1.融冻春早失墒期,2月中旬至6月上旬;2.夏秋雨季增墒期,6月中旬至10月上旬;3.积冬缓慢失墒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4.冬季冻结稳墒期,12月至2月上旬。

三十二、内蒙古东部栗钙土地区,旱坡耕地上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层次:1.土壤水分活跃层(0-10CM)2.土壤水分次活跃层(10-20CM)3.土壤水分变化较稳定层(20-60CM)4.土坡水外稳定层(60CM 以下)。

三十三、冬季休闲的土壤耕作措施有:1.秋耕施肥,就是秋季深耕结合施肥,又称为秋耕壮垡;2.冬季打土块或镇压保墒;3.春季顶凌耙地及播种后的镇压提墒。

三十四、在半干旱地区,砂田表现增产稳产的原因:1.提高农田的蓄水保墒性能;2.砂田能够提高地温;3.

保持水土,防止风蚀,降低盐碱危害,

肥效较长;4.减少病虫害及杂草危害。

三十五、在坡耕地上常用的集水保

土耕作技术有八种:1.等高耕种法;

2.等高沟垄耕种法;

3.蓄水聚肥改土

耕作法;4.区田耕作法;5.沟种耕作

法;6.等高带状间作;7.水平截水防

冲沟耕作法;8.兴修坡地田间集水工

程。

三十六、垄沟种植法的技术要点:1.

应根据地力确定垄距;2.坚持标准,

划线开沟;3.趁墒施肥,随即播种及

时覆盖;4.精心播种,保证密度;5.

结合追肥培土,倒壕换垄。

三十七、沟种耕作法在半干旱地区

增产的原因:在于沟种能将种子播种

在湿土中,便于萌发成苗,且沟内较

能避风,土壤蒸发较少,有利于保墒

防寒,遇雨降水集于沟内,便于幼苗

吸收利用。进行沟垄互换,更有利于

生土熟化及防止作物倒伏。

三十八、取用地下水应注意:1.必须

在正确评价地下水质及可采资源的基

础上合理规划,要控制开采量不超过

可采资源;2.地下水与地面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应全面综合规划,统筹安排;

3.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浅、中、

深结合,合理布局,分层取水;4.要

搞好土地平整及井泵、机泵等配套工

程,才能充分发挥灌水的效益。

三十九、旱农地区节水灌溉技术措

施有:1.抗旱节水播种及保苗技术;

2.临界期灌溉;

3.重视改进地面灌水

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及沟灌;

4.喷灌;

5.地下灌溉;

6.滴灌。

四十、旱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

术的基本原则是:1.树立“以丰补欠”

的战略思想;2.制订适应当地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种植制度;3.选

育和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技术水

平,符合当地的作物和品种;4.搞好

蓄水保墒,充分利用有限降水;5.有

机、无机肥料相配合;6.适期播种,

抗旱播种,趋利避害;7.及时管理、

适时收获;8.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有利

条件,实行添墒灌溉。

四十一、引用抗旱品种须注意:1.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尽可能使作物生

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

2.必须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

3.必

须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安排好轮

作倒茬,以充分发挥抗旱作物和品种

的作用。

四十二、大麦苗期较小麦更为耐旱

的原因:大麦生长期短,春大麦生育

期最短的只有55天。在幼苗期能耐

-10度左右的低温,在籽粒灌浆期能

忍耐38-40度以上的高温不致受害,

对盐碱土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土壤含

盐量在0.1-0.2%时,仍能良好生长,

在水分消耗方面,大麦因生育期短,

比小麦消耗的水分少,生育期间有

200-250MM的降水量即可生长,种子

发芽所需水分亦低于小麦,而且发芽

后遇到突然干旱而停止生长,当水分

适宜是能恢复生长。

四十三、谷子具有耐旱和避旱的能

力,原因有:1.谷子种子发芽所需水

分较少,仅相当于种子重量的25%左

右,比小麦(59%)、玉米(70%)都少;

2.当谷子种子根伸入土层20CM左右,

可耐旱2个月以上,这段时期里,土

壤表层含水量下降到3-5%时,即使种

子根停止生长,依靠种子独根,小苗

也不至于早死,遇到水分后初生根又

会长出较多侧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

长,次生根入土深度可达150CM,四

周扩展达40CM,扎的深,扩展范围广,

吸收水分能力也高,耐旱能力也强;

3.谷子叶面积小,蒸腾系数小,比玉

米、小麦等低15.8-47.1%,在干旱情

况下,它比其他作物受害要轻,特别

是从出土到拔节前,谷子具有较高的

耐旱能力,只要捉住苗,可以不需要

太多水分,即使旱情较重,也可忍受

较长时间的干旱,谷子叶的表皮运动

细胞,在干旱缺水时,它就失水,体

积变小,叶片缩卷成筒状,能极大地

减少叶面蒸发,对防旱抗旱起重要的

作用。

四十四、糜子的高度抗旱性能表现

在:1.糜子的气孔大多数在叶背面,

而且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只有

28.29UM,为小麦的59.3UM的一半,

同时,在38-40度的高温下,气孔可

关闭48小时不开,其他的只能维持

10-17小时;2.发芽需水少,只占种

子干重的25%,与谷子相同;3.糜子

在苗期少水就进行休眠,以保持水分,

经40-50天干旱天气,下雨后能正常

生长发育;4.糜子根系发达,每株次

生根平均12-15条,入土深,最深可

达 1.2-1.3M,大多数根分布在

60-80CM土壤中,输导组织发达,吸

水力强;5.糜子品种的生育期最长的

117天,一般为80-90天,最短的只

有52天。

四十五、甘薯是条旱龙,其原因是

在低产量情况下,它有稳定的特性,

表现在:1.甘薯的产品是块根,生长

在地下,受干旱影响只是停止生长,

旱情解除,很快恢复生长;2.甘薯的吸收根系非常发达,生长迅速;3.甘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较高,干旱时耐脱水性强;4.甘薯在供水不足时,植株可以产生适应旱生的形态结构;

5.甘薯在收获前的后期生长中,块根含水量一般70-80%。

四十六、向日葵为耐旱作物,原因是:1.根系庞大,扎根深可利用土壤深层水分;2.叶子水分致死饱和差较大;3.茎杆内充满海绵状的髓,可以贮存较多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分代谢,茎上密生白色茸毛,有利于降低植株表面温度,减少水分损失。

四十七、花生耐旱的特性表现在:1.花生根系比较发达,它的圆锥根系由主根和很多次生根组成,主根一般可深入土层1M以下,最深可达2M左右;

2.干旱时花生叶子上的气孔并不完全关闭,即使在盛花期内于接近萎焉时,仍保持一定的光合能力;

3.干旱对花生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因其开花结实是陆续进行的,不像禾谷类作物花器分化和开花时间集中,遇卡脖旱而影响严重。

四十八、旱农地区种草的意义和作用是:1.较快的改善植被,防止土壤侵蚀;2.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促进作物增产;

4.增产牧草,发展畜牧;

5.种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四十九、草类作物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主要是因:1.牧草类作物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特别是豆科草类,发达的根系可以很好的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状况,深入心土,穿透硬磐,加深活土层;2.草类作物收割后,能给土壤遗留下大量的,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素和其他养分的根茬和枯枝落叶;3.豆科牧草绿肥作物的根部大量着生根瘤;4.除生物固氮外,草类作物对磷、钾等矿物质养分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从而种草可以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5.对于一些存在特殊障碍因素的低产土壤,种草也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五十、旱农地区种树造林的意义: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旱农地区森林对保护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更起着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成带、片、网状的林木,可以保护作物免受风蚀和干旱危害,种树造林还可以生产木材、薪柴、饲料;草乔灌结合,不仅可以保证有一个多样化和稳定的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原则:1.旱农地区种树造林应以灌木为主,

乔灌结合,草灌先行;2.适地适树,

选好造林树种;3.造林前细致整地,

为林木成活创造有利条件;4.选择适

宜的造林季节(主要是春、雨、秋三

季);5.合理密植,提高造林效果;6.

讲求造林方法,保证成活;7.加强抚

育,造管并举(造林后1-2年内进行

除蘖抚育)。

五十一、种草种树应遵循的原则:1.

先易后难,采取封育,补播补植和种

植相结合,尽快增加植被,加快种草

种树步伐;2.选择适宜当地的抗逆性

强和经济效益大的种类,按植被演替

规律以草为主,草灌结合或草灌乔结

合,尽快见效益;3.达到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结合的目

的。

五十二、根据旱农地区的情况,确

定合理结构必须考虑的因素有:1.要

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适应当地条件,

调整农业结构。原则是建成商品性畜

牧业,自给性和商品性相结合的农业

和保护性的林业的综合型农业;2.要

通过各方面资料仔细计算,做出多种

方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必须兼顾

当前和长远,把结构比例确立在科学

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论述题

一.我国旱农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以及发展的对策:1.发展的对策是: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制定出有利于

旱农生产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合理

的利用旱农资源,建设最佳的旱农生

态环境;再次,要积极采用符合旱农

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措施,增加必要

的投入,建立集约的综合的旱农生态

经济体系,同时还必须控制好旱农地

区人口的增长,以减轻过重的人口压

力。2.存在的问题:一是重水地轻旱

地,在有水利资源的地区,应大力开

发,充分利用,而在无水利资源的地

区,应因地制宜,走旱作农业的道路,

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降水,发掘旱农的

生产潜力,搞好旱地农业,即“水路

不通走旱路”;二是资源利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恶化,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导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

循环,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

农业资源和生态平衡;三是投入少、

经营粗放;四是人口问题,旱农地区

的贫穷落后,对土地掠夺式的经营,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每况愈下的恶性

循环,莫不与人口过度的增长有关,

因此,旱农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必须

紧抓不放,否则旱农生产很难适应巨

大的人口压力。

二.土壤培肥的途径或关

键技术:1.广开肥源;2.施用有机肥

料,施用中应注意:一是有机肥料分

配使用,地块轮流集中施用,把有限

的肥料分期集中在少量地块上,根层

集中施肥,把有限的肥料集中施在作

物根层周围,增加局部根层土壤的施

肥量;二是有机肥的腐熟,一种要结

合秋耕施肥,再是结合休闲耕作施肥,

最后是结合播种施肥,经过充分腐熟

的肥料就可以避免肥料在分解过程中

与种子和幼苗争水夺氮等现象,同时

播种施肥技术上,要使种子与土壤紧

密接触,保证种子充分吸水;三是秸

秆直接还田;3.发展绿肥牧草,它的

作用是通过固氮(豆科作物固氮)作

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扩大农

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增加土壤有机

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增强土壤

微生物的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是肯定

的,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侵蚀。

三.我国旱农地区

农业开发措施:1.开展资源普查,制

定发展规划和区划;2.种草种树,改

善旱农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奠定旱区

农业生产基础;3.调整农业结构,综

合发展农牧林业;4.增加物质和能量

投入,提高农牧林各业的现代化水平,

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生产率;

5.开展多种经营,建立牧农工商经济

联合体,改自给半自给性生产为商品

生产,建设小城镇;6.多途径解决能

源问题;7.加速交通建设和供电建设;

8.控制人口增长和农业人口向工副业

人口转移;9.增加智力投资,加强人

才建设和科学研究。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农学知识竞赛题库(供参考)

农学知识竞赛题库 农学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B. 种子萌发必须具有完整的活胚 C. 菜豆是由于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D. 菜豆是由于上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2.下列的各种生长条件中,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时的必要条件 A. 适宜的温度 B. 含有氧气的空气 C. pH值合适的土壤 D. 适当的水分 3. 下列条件中,哪项不是所有种子萌发都需要的 A. 水 B. 氧气 C. 光 D. 温度 4.右图是萝卜,在外形上可分为根头.根茎和根部,这3个部分分别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 胚芽.胚轴.胚根 B. 上胚轴.下胚轴.胚根 C. 胚轴.胚根.胚芽 D. 胚根上部.胚根.胚根下部5.在下面几种结构:①皮层②中柱③凯氏带④外始式木质部⑤五壁增厚⑥中柱鞘,哪些结构是只有根的结构中才会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6.从根毛区来看,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后以渗透的形式通过组织最后进入导管或管胞。指出水分先后通过的组织和名称是 A. 皮层→中柱→木质部 B. 中柱→皮层→木质部 C. 皮层→木质部→中柱 D. 木质部→皮层→中柱 7.玉米茎基部产生的根属于 A. 呼吸根 B.支持根 C.侧根 D.生根 8.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什么分裂活动的结果 A.中柱鞘 B.形成层 C.凯氏带 D.维管形成层 9.滩涂受周期性潮夕浸润又缺氧时,某红树植物从滩涂匍匐根向上伸出幼笋状的分支根,此类根为

A.支柱根 B.板状根 C.呼吸根 D.寄生根 10.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各段的细胞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是A.根冠 B.生长点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种子内部矛盾运动非常激烈,首先是物质转化,然后为形态变化,试问在小麦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 A.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B.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C. 胚乳的物质以分解为主,形态由大变小,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D. 胚乳的物质以合成为主,形态由小变大,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12.蕨类植物的输导组织中,运送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和运送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A. 筛管、管胞 B. 导管、筛管 C. 管胞、筛细胞 D. 管胞、筛管13.桃、葱、松的子叶数分别应是 ①1片②2片③多数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14.种子植物维管形成层属分生组织,其细胞特点是 A. 全部为等直径细胞,核大.质浓,无大液泡,能进行各种方向分裂 B. 全部纺锤形具大液泡,能进行各种方向细胞分裂 C. 部分细胞为纺锤形,具大液泡,能进行各种方向细胞分裂 D. 部分细胞纺锤形,具大液泡,只能进行平周分裂 15.一棵树茎高3m,在距地面2m处作一标记。2年后这棵树长到5m高,这时标记距地面应是 A. 4m B. 3m C. 2m D. 5m 16.指出单子叶植物茎特有的特征是 A. 具厚角组织 B. 具外韧维管束 C. 维管束散生 D. 老茎具周皮 17.人们吃的豆芽,食用部分主要是 A. 胚芽 B. 胚轴 C. 胚根 D. 子叶 18.判断枝条的年龄是根据

传统创新模式农学论文

传统创新模式农学论文 【摘要】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农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农学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当前之需。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因此,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为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创新模式;实践教学 一、现代农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传统的农学专业必须进行自我更新,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融合生物技术、细胞遗传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要农作物遗传育种改良等重要的一流国际及国内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改良、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重要领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 二、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都市型农业是目前发展趋势。农学专业要培养都市农业型人才,必须注重知识结构复合的人才培养转型。1.师资队伍建设。都市型农业是一种新生事物,教师也需要提高知识层次和水平,掌握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所需要新技术、新知识。因此,一方面,现有的教师要通过参加进修学习、调查研究,吸收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丰富阅历,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年轻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梯队,更好的完成教学、科研和成果推广工作。2.学科交叉融合,实行学科复合。以农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实行学科复合培养。在学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与工程学院进行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融合。学生可自主进行课程的选修。在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第五学期后,增加开设细胞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进展等新兴学科。学生在传统农学理论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为后续的考研深造及科研院所就职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3.设置学生素质课堂,定期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 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 花﹑牧草等。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为喜温作物。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 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 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 长的现象。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 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 标。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 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 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 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 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 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 种方法。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15.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 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 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17.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 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混作:2种或2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 方式。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传统农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向技术先进的现在农业过渡已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现代农业当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由于人们盲目地追求现实利益,大量的机械化工具和大量化工产品的应用不但使当今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因此我们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相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 1.传统农业的特点 以铁器生产工具为标志农业生产形式被成为是传统农业,在我国,从秦汉到清末时期都是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过去近两千的时间内,传统农业发展的极其缓慢,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传统农业当中,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主要是一些诸如铁锄、铁铲、镰刀和斧头等等一些简单的铁质工具,动力来源也主要来自人力或者畜力,劳动生产率很低。 1.2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明确,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与现代农业相比,商品化程度极低是传统农业另外一个鲜明的特征。

在传统农业当中,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自我消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劳动者没有或者很少有多余的农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投放到市场中去,这就决定了传统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不高。 1.3农业生产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在传统农业当中,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人们大多都是靠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农业生产,抵御外部环境的能力很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天吃饭”,所以每当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传统农业就会出现大幅减产甚至是绝收的情况。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50 年代以来,伴随这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形式开始逐渐结束传统农业形式而向现代农业形式过渡,由于生产工具的极大改善,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要。但是,现在农业生产形式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使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的机械化工具的使用和不合理的灌溉以及盲目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是社会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这些社会问题已经逐步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如何让确立新的发展观念让农业发展与人类共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知识点汇总

1. 农学定义 (广义)的农学仅指农业生产科学,这里的农业生产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 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3. 农学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① 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②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③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特点:① 系统的复杂性② 技术的实用性③ 生产的连续性④ 生长的规律性⑤ 明显的季节性⑥ 严格的地域性 二、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于农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作物生产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这是由于作物生产不但直接供给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而且还要供给农业中的畜牧业、渔业等所需的饲料。农学和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目前,我国约40%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农业生产。 3. 岀口的重要物资我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较弱,而农副产晶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家总岀口额 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4. 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是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组成。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种植业即作物生产的发展。 5.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体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 指标。作物生产业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作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农村。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物生产业也会得到现代科技的武装和改造,从而实现作物生产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产业化。 农业发展历史: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第三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作物生产概况 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下列6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①品种改良②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③节水技术④设施栽培⑤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⑥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 我国作物生产概况 ①作物品种的改良②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③作物栽培技术④病虫草鼠防治技术 ⑤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二、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1?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生产率目标、可持续性目标、营养安全目标、经济高效目标 2?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 ①建设高产农田②改革种植制度③普及优良品种④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 区别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12.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12.D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A 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C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D才是耕作方式。 13.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千金方》13.B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14.C 阁臣、票拟,这是与内阁相关的词语。内阁制正式形成于明朝永乐帝时期。1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15.D 注意乾隆年间和洋船这两个信息,当时清王朝推行对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所以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 16.“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16.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所要表述的意思是:史学离不开史料,理论离不开史料,必须经过一番史料的搜求,才能提出进一步的理论。所以答案应该选择A项。 17.图9中的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图9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17.D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侵略者均没有打进北京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进北京城,占领紫禁城,联军司令部在此办公。1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18.B 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说明他已受马克思

湖南农业大学826农学概论(一)2014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共1页 第1页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 农学概论(一) 826 适用专业(领域): 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信息科学、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50分,每小题5分) 1. S 形生长进程 2. 作物的物候期 3. 作物营养临界期 4. 耕作制度 5. 作物生长诊断 6. 作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7. 竞争优势 8. 作物品种 9. 航天育种10. 品种纯度 二、简答题(共计60分,每小题10分,7题中任选6题作答,多答只计前6题) 1. 简述作物的光温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2. 何谓作物的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 3. 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 4. 简述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 5. 什么是远缘杂交?简述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克服办法。 6. 简述作物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7. 什么是作物品种混杂退化?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例,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5分) (2)水稻品质指标有哪些?简要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间的关系。(10分) (3)以你所学分析水稻生产发展的趋势。(5分) 2. 作物转基因育种的程序怎样?你怎样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精都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2b13082160.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农学知识

农学专业 目录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知识技能 课程设置 基本信息 相近专业 知名院校 展开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知识技能 课程设置 基本信息 相近专业 知名院校 展开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编辑本段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

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编辑本段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农学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专业代码:090101 编辑本段相近专业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草业科学烟草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编辑本段知名院校 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是由原作物学院、植保学院和园艺学院3个学院合并建立,学科覆盖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果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学科方向还包括蔬菜与设施园艺学、种子科学、园林、农药与植物植检。学院下设9个系。[1]二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前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农艺学科与浙江大学的农科部分合并建成南京农学院农学系。2000年,经学校统一规划,农学系组建成农学院。学院现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和4个本科专业。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学院具有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实验室配置属世界领先水平,近年取得了若干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四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5个系,1个附属教学实验农场和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应用昆虫科学研究所、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园林研究所、生物信息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组成。现设有蔬菜学、茶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3个国家

农学知识综合三 2016+

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 分值:50分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上无效。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8分) 1.食品标签 2.关键控制点(CCP) 3. SSOP 4.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5.食品质量安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食品安全仅指消费阶段食品中食源性危害对消费者不会造成伤害。() 2.与加工环晓和人员有关的危害多由实施SSOP来控制,与加工工艺和产品有关的危害通常由CCP 来控制。() 3.食品安全是食品加工的终极目标,食品卫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手段。() 4.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在进行危害分析时必须同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和其它质量问题。() 6.在食品加工企业加工人员的人流应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方向单向流动。() 7.饮料厂的灌装区域、奶粉厂的接粉区罐装区域同其他区域的洁净要求相同。() 8.扁豆中含有毒素,如没有加热彻底,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9.在超出关键限值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潜在不安全产品。() 10.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用法用量。()

三、简答题(共计30分) 1.请说明确定关键控制限值的原则。(7分) 直观;切实监测;仅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在允许规定时间内;不能打破常规方式;不能违背法规;可操作性强。 2.请列出良好操作规范(GMP)的7个要素。(7分) 3.进食品企业生产车间良好的洗手消毒程序是什么?(8分) 标准洗手方法: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标准的手消毒方法:清洗后的双手在消毒剂水溶液中浸泡或20-30 秒,或涂擦消毒剂后充分揉搓20-30 秒。 洗手消毒的时机: 进入车间前:清水→皂液→清水→50ppm 次氯酸钠→清水生产中:清水→皂液→清水→50ppm 次氯酸钠→清水生产中每2 小时一次。 入厕后:先洗手消毒后再更衣,入车间前按入车间洗手消毒程序洗手消毒。 4.试列出4个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危害并说明可能的控制措施?(8分) 农药残留:原料控制、清水浸泡、清洗 重金属:原料控制、过程控制 食品添加剂:严格控制使用量 包装袋:采购控制 虫害污染:事前预防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农业的增长与发展问题 周杰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都曾有农业方面进

农业科普知识系列

"九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围绕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务农业主战场的主题,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分别在十大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获重大突破。在苗种选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口鲇、南美白对虾、史氏鲟、鲻鱼及人工选育的高寒鲤等5种水产养殖对象的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达到可批量生产苗种的技术水平。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种规模化养殖技术模式。五、旱作节水:省钱省水推广快通过攻关,研制出的新型渠道防渗材料和技术,可减少水分渗漏损失80%-90%,已累计应用面积1.5亿多亩;研制出的双壁波纹塑料管、薄壁PVC塑料管等多种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节水30%-50%,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研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引黄高含沙喷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可节水30%-60%,增产粮食10%-30%,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300多万亩;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微灌技术的改进、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在果树、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达500万亩以上。六、区域农业:现代农业树样板"九五"期间,针对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地区、北方旱区、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不同类型区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能够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农民素质、体现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样板。在不同类型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成配套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效地带动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七、设施农业:大棚里面好种田"九五"期间,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设计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配套开发集成了多功能复合膜、防雨膜、机械化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