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明川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

摘要:“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给大学生谋就业,为新农村找人才的“双赢”之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调查走访雅安市芦山县各乡镇(大川镇除外)所有大学生村官及其周围部分干部群众,了解大学生村官们的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当地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希望能提出有实质性的意见,以便使“大学生村官计划”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为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浪费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全国许多地方实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任职。而中组部日前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的通知》,明确2008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由12万增至20万。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由部分地区零星试点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一、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相关调查研究,而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当地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不稳定性、难落实性,村官利益难以保障

在对大学生村官以及其他村镇干部的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难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相应村官政策难以落实。甚至是同县不同乡镇相关待遇都会不同,对村官的重视和培养力度也不一,客观上打击了村官们的积极性和奉献热情。另外,政策被架空的情况比较严重。

2. “村官”借调现象严重,“村官”长期不在村

大学生村官本应下到村里,熟悉农村工作,在基层锻炼,为村民服务。但调查发现,当地超过八成“村官”被长期“借调”到乡镇政府,有些甚至才到村里几个月就被乡镇“借调”,一去不回。个别“村官”也是村里有重大事情才回村里工作,平时都在乡镇工作。

这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似乎已经成了各级“心知肚明”的现象了。究其原因,一些是“村官”托关系转入比较好的单位部门工作,把“大学生村官”这一头衔当做混入公务员的跳板;一些则是

某些行政机关单位借着手中的权利将本该去村里的大学生截留下来,让大学生们当看不到期满去向的“廉价劳动力”,而大学生村官们由于种种原因,对此无可反抗。

国家在选派大学生村官时,已经明确表示,不允许大学生村官长期不在村工作。《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第五大块《管理及服务》一章第五条,即:“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由此可见,长期借调大学村官已属明显的违规行为。

3. “村官”工作内容与专业不对口,无明确职责,与村民关系淡薄

调查显示,当地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繁杂,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且大多并无明确职责任务。而与其本身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也未能在学校里掌握应有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技巧。另外,对于绝大多数村民迫切需要的农技指导、市场信息、法律政策宣传等也基本未列入日常工作职责。受访者中学农技专业的学生仅2人,对于超过60%村民所需要的农技指导来说,专业差异实在明显。此外,村官基本上都在乡镇或村委办公室办公,很少下乡融入村民,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实际上未能完成该计划的初衷,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甚至当地还出现了80%村民表示从未与该村大学生村官接触的尴尬境况,“官民”关系淡薄。

4. “村官” 就业观念滞后,功利心态、投机心理严重

受访者中只有3人选择是为农村发展做贡献,仅占12.5%,合同期满后,选择考公务员的占87.5%,只有一人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大都希望能以此为跳板走上行政人员之路。可见,大学生村官本身的择业观念落后,仅仅将村官作为过渡时期的无奈之举或通向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当村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企图把当村官作为“跳板”。甚至当地有些大学生只干了几个月,立即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没有在农村长期干下去的想法,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与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现象,这种思想观念的错误直接对“村官”们平时的农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5. 社会和村民的期望与“村官”自身能力的不相统一

社会期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村,奉献“三农”,甚至是希望他们是完全无私的将青春热血洒向农村,不求任何物质回报。而当今现实社会中具有如此高思想觉悟的青年不多,这也是物质社会大背景使然。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大学生“村官”们都必须具备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还面临着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境况。社会不能仅要求“村官”们该做什么,该怎么无私奉献,还应考虑保障“村官”们的物质利益,解决其生活困难,提高其福利待遇,改善其社会地位。这样,才能更加人性化,解决“村官”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其投身“三农”的热情。

另外,村民对“村官”们的期望也十分高,既希望“村官”能给他们带来农技指导又希望给他们多进行法律政策的宣传、农产品信息的传送、医疗服务等等。对于如此高的知识水平要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