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师版)

必修二《兰亭集序》

一、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内容梳理及知识梳理

1、作者介绍:王羲之,书圣,行草《兰亭集序》誉为行书第一。其人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水,胸怀旷达。

2、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二、字词

三、

癸.( )丑会.()稽修楔.( ) 激湍.()

流觞.( ) 管弦.()游目骋.( )怀齐彭殇.()

三、课文默写点拨

1、(2006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2008重庆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

3、(2007山东卷2006重庆卷2011安徽卷)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2006安徽卷)__________________ ,少长咸集。

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

6、(2011山东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7、(2011四川卷)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8、12(福建卷) (2)群贤毕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9、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0、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四、文言实词归纳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园日涉以成趣情趣,乐趣

趣赵兵急入关通“促”,催促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第4题D选项的“盍趣降”的“趣”,应该解释为“赶快”。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

2、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3、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4、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6、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7、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8、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五)、注意课文的一词多义

修信致期次

1、修

修 xiū

〈动〉

(1) (形声。从彡( shān),攸( 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 同本义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compile]

——《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2

:“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成语助记:不期而遇遥遥无期贵不期骄不期修古

期,读音一:qī

(1)名词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②日期,时候

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

——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

(2)动词①约会

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

——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

②约定

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

——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③期望,希望

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它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ī名词。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服丧。

3、信,读音一:xìn

(1)形容词①言语真实

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绸,不敢向神虚报,一定要诚实。

③可靠的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来往的行人。(2)名词①信用

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②信物,凭据

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如果前往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

例: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你马上去回绝那位信使(这里指媒人),我们慢慢地再说这件事吧。

④音讯,消息

例: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祭妹文》)

——大概是说我在京城考中进士,信使来报信早晚之类的事情。

(3)动词①相信

例: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的话,就和齐国绝交了。

②信任

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

——疏远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③守信用

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就径直上前怒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4)副词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

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上来客谈论瀛洲,(大海)烟波浩渺不清晰,实在难以找到。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

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低头随手连续地弹奏着,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诉说出来。

读音二:shēn,通“伸”。

动词①伸张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伸出

例: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中山狼传》)

——狼高兴地听从了他的话,把脚伸

4、致,zhì

(1)名词,意态,情趣

例: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蕖》)

——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2)动词①送达

例: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兴盛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招来三千食客(门客)。

④取得,得到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致使您不喜欢呢?

(3)形容词,精细

例: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精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

例: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5、次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有序的排列)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5)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六)、文言虚词

1 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3 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兰亭集序》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人生、生命

精彩运用:人生无常年高之叹,时不我待,常见文人笔端,在感慨流金岁月时,我们更应把握今天.青春的日子,流失的时光是一片片凋零而凄美的枯叶和花瓣,渐去渐远的是原本属于我们的纯情与浪漫,谁还会记得昨日急风骤雨,谁还会想起昨日荣辱伤悲?惟有走过累过的沧桑爬上时间的脸。当我们拥着梦枕着追求与时间同行,尽管“人参生如梦”“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是我们可以执着的傲视时间的风霜,因为我们队的对理想的追求已形成一道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

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励志故事】

你与目标之间有多远

威廉·科贝特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头扎进文学创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鸿篇巨制”却一直写不出

来,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听了后,对他说:“咱们走路去我家好吗?”“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几个小时吧……”朋友见他退缩,便改口说:“那咱们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带他到射击游艺场观看射击,到动物园观看猴子。他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时走下来,他们都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贝特听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席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无论你与目标之间有多远,也要学会轻松地走路。只有这样,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你才不会感到烦闷,才不会被遥远的未来吓倒。”

就是这番话,改变了威廉·科贝特的创作态度。他不再把创作看作一件苦差事,而是在轻松的创作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创作的快乐。不知不觉间,他写出了《莫德》《交际》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为美国一位知名的专栏作家。

[寄语]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看到数十年之后的变化,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

扩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20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B.“目”应为“认为、品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5分)()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5分)()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D.“王述在会稽任职进,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附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因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

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

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

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

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

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

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

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金谷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

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

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

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②大块:大自然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④即谢灵运

1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②道路并作(写作)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④又写诗著后(显著)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⑦良有以也(诚、确实)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⑨群季俊秀(即群弟)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良有以也

B、其览之哉以记其时日

C、如今人方为刀俎皆为惠连

D、或登高临下或不能者

15.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16.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17.根据诗序的内容特点判断。

“有人把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他听后甚有欣色”,这句话里的应该是指:。

18.“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典当出自,文中有

语:。

1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2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注释】

?元康六年: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太仆:官名。始于春秋时。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别庐:本宅以外另建的住所。犹别墅。?金谷涧:又称金谷,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水碓:利用水力可以日夜加工粮食的机械。又称机碓、水捣碓、翻车碓、斗碓或碓水碓,是脚踏碓的机械化。?土窟:地下室,或在半山间削石崖为室。?道路并作:众人同时演奏。道路:指路上的人。众人。这里当指路上演奏琴、瑟、笙、筑的众乐人。并:同时进行之义。作:发出音响;演奏。?递奏:轮流顺次演奏。?凡三十人:石崇、苏绍以及金谷二十四友等三十人,皆当时名流。二十四友是:刘琨、陆机、陆云、欧阳建、石崇、潘岳、左思、郭彰、杜斌、王萃、邹捷、崔基、刘瓌、周恢、陈眕、刘讷、繆徽、挚虞、诸葛诠、和郁、牵秀、刘猛、刘舆、杜育等。

⑴苏绍:《世说新语·品藻》:“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绍是石崇姐夫,苏则孙,愉子也。”谢安谓金谷游宴众贤中苏绍最优秀。他是石崇的姐夫,苏则的孙子,苏愉的儿子。《三国志·魏书·苏则传》注:“石崇妻,绍之女兄也。”其说不同。

【译文】

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墅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那里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涌流的请泉,茂密的树林,还有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作为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

当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与众贤一起给他送行,到涧中去。白天黑夜地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地方。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把琴、瑟、笙、筑和乐人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恐怕死亡的没有一定期限。因此一一列举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可以尽情地阅览啊!参加游宴的一共有30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辛酉正月五日:一作辛丑正月五日。据考,应为正月五日辛酉。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正月,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2)澄和:清朗和暖。(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 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 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

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 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 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i 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 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

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译文

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们这些人吟诗,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13.A 14.C 15.A 16.(1)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2)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17.王羲之《兰亭集序》18.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19.(1)有事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2)大家吟咏诗篇,唯独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惭愧。幽美的景色还没欣赏完了,高谈阔论也转变成清雅的谈心。20.C

1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B.道路并作写作

C.各疏年纪乡里分条陈述D.良有以也诚、确实

14.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的一项是( )

A.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屡迁其坐B.感性命之不永悲日月之遂往

C.以叙中怀以记其时日D.为欢几何皆为惠连

15.不属于省略介词“于”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B.合载车中C.独秀中皋D.独惭康乐

16.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义的语句。(2分)

A.《金谷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B.《游斜川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2分)

(2)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3分)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分)

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墅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那里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涌流的请泉,茂密的树林,还有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作为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

(略)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考文言文阅读必会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必会知识点 (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 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 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 (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 (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 5、固定句式 1)诚……则……:如果……那么(就)……。 2)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3)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4)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5)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6)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7)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8)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9)唯……是……:只。 10)未尝:从来没有。 1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12)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13)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14)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15)向使:假如,如果。 16)以……故……:因为……所以……。 1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1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19)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20)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21)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22)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2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2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办)呢? 25)孰与……?:与……相比,哪个……? 26)安……乎?:怎么……呢?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高考语文知识 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一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该怎么阅读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 传记阅读 人物传记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主要选材方向,而其中又以史传文为最多。史传文的篇章结构大致相同,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官职变动、政绩功勋、言论才学、品德修养等几个方面。 阅读传记时,首先要分清传主何时,在何地,为何官,在何背景下,做了何事,有何效果,避免混淆不同事的细节。其次,要分清文中涉及的其他人物跟传主之间的关系,在传主的升迁沉浮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再次,要特别关注传主言论以及他人和作者对他的评价。 议论文阅读 古代议论文见解深刻,结构精巧,论证严谨,事例富有时代气息,尤其是立论思维很有特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融合。阅读时,要注意其论证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段落的条理

性、语句的严密性以及虚词的衔接,从而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阅读这类文章,可结合文后的内容分析题来理解全文,在此前提下,重点解读各小题在原文中对应的部分,然后一一解题。 应用文阅读 应用文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较为正规的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的实用文体。古代应用文大致有诏令奏疏、碑墓哀祭、事略传状、题跋书序等专用公文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文体,其中表达方式有以议论为主的,也有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的。高考中选用的文体,一般都是课本或读本里见过的。 阅读这类文章,要了解该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对象、主要表达方式以及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很快地进入文章的情境,把握中心事、主要人物和作者意图。 杂记阅读 古代杂记,以记叙为主,综合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广泛,种类繁多,有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等。杂记具有短而活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有趣。 杂记记的是人、事、物、景,但并不是纯客观地记叙,而是通过主观的感受去发现,去开掘,去表现。因此,阅读杂记,要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情感、态度,要善于抓住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中心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结尾。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劝学》

劝学 一、通假字: 1.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 1. 劝学:劝:古义:勉励;今义:劝说 2. 假舆马者:假: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3. 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 4. 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指容身、存身;今义:付托、寄寓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7.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8. 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用于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 9. 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人的智慧;今义:神的总称

10.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的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11. 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两个词;今义:对某事肯动脑筋 12. 而绝江河: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三、词类活用: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 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4. 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 不积小流:流:动词作名词,水流 8.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事、善行 四、一词多义: 1. 绝: A. 而绝江河:横渡 B. 来此绝境:隔绝、隔断 C. 群响毕绝:终止 D.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E.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⒉名词作壮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⒊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⑵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⑶省介词“于” 晋军函陵,秦军南…… ⒉倒装句: 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⑵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⒊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⒋固定句式: 焉……(为什么要……、何必……)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五、一词多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 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 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焉”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性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各个义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系统复习既不容易忘记,又能把书读薄,效率也高。 【高考语文】兼词 1.【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高考语文】代词 1.【高考语文】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高考语文】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高考语文】语气词 1.【高考语文】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高考语文】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高考语文】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史上最全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 3、疑问代词——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 (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名校精品】2021届高考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梳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人物传记类型文章的特点: 所选的人物传记文言文,其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并且文体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而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知识点2.人物传记文言文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知识点3.传记类文言文涉及的文化常识: (1)官吏选拔的术语 ①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它是一种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②荐举、征辟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也可叫做察举,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东汉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此外,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科举制:创于隋代,发展完备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要铨选制度。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试方法和内容各异。明代以后考试程序又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三年一考,由皇帝亲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 ④除此以外,还有军功、郎选、恩荫等途径。 (2)授官的术语 ①举:提拔,任用。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史记·五帝本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