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灭菌器在鼻咽喉动力系统灭菌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灭菌器在鼻咽喉动力系统灭菌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灭菌器在鼻咽喉动力系统灭菌中的应用

不一且价格较高,实际住院费用较难准确反映发生切口感染后需增加的医疗费用比例。而根据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若有内置物的手术在术后1年内发生的伤口感染都应归于手术部位感染之中,因此,我们有可能低估了潜在存在的迟发性感染或某些临床症状不太明显的低毒性感染病例。

3讨论

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细菌的来源有空气、手术器械、手术人员及患者皮肤,其中空气占5%,手术器械占10%,手术人员占35%,患者皮肤占50%〔2〕。病人自身固有的菌群是重要的手术部位感染来源,大于20%的皮肤病原菌是在皮肤的皮囊和汗腺内,不易被局部的抗菌药物杀灭〔3〕。手术切口将这些皮肤常驻菌带入手术伤口的深处,为手术后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通过术前患者皮肤准备,减少患者自身皮肤细菌污染,无疑是减少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2010年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强调“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合理的皮肤消毒方法能够消除皮肤上的暂驻菌,清除并抑制常驻菌,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大大下降。氯己定是一种阳离子型化合物,对细菌有明显的亲和力,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新陈代谢,从而对细菌产生杀灭作用〔4〕。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菌,杀菌效果可靠,作用迅速,并具有滞留杀菌效果。其长效抑菌性能,不仅与其浓度有关,还与其使用方式有关〔5〕。因此,20g/L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患者皮肤擦浴,可使消毒液充分渗透,清洗毛囊,通过揉搓使皮肤得到彻底清洗消毒,最大程度杀灭手术部位皮肤的暂驻菌和常驻菌,手术部位感染自然也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黄素碧,毛晓清,唐春莲,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医学信息,2011,25(10):364.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1999[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20(4):247-278.

〔3〕张文福.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63-64.

〔4〕徐丹员,浦金辉,郭苗苗,等.氯己定碘消毒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2,31(1):60-62.

〔5〕邱凯.氯己定类消毒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460-462.

(收稿日期:2014-10-25)

【医院消毒与灭菌】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鼻咽喉动力系统灭菌中的应用

朱莉莉,黄淳茂,沈晓红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鼻咽喉动力系统灭菌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根据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原理及对鼻咽喉动力系统的灭菌要求,将鼻内镜手术使用后的动力系统进行清洗、打包、灭菌,并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使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后动力系统包装袋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条变色,生物培养监测均为阴性。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保证了鼻咽喉动力系统的灭菌安全,灭菌时间短,对精密器械损伤小,不仅提高了手术效率,还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动力系统;灭菌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658(2015)09-0954-02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动力系统已成为鼻内镜外科最为广泛使用的设备。这些系统设备造价高、内部结构精密复杂、怕腐蚀,传统的灭菌消毒法已无法满足医疗需要。为保证手术质量及患者的医疗安全,加快器械周转率,提高手术效率,嘉兴市第二医院采用美国进口STERRAD N X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动力系统进行消毒灭菌,其效果满意。现将其临床应用及效果报告如下。

·

459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5;32(9)

1灭菌方法

1.1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①清洗:正确清洗器械是灭菌前的关键步骤。动力系统不同于一般器械,它有电机、电极端、电极线等组成部分,而这些部分通常不能入水浸泡清洗,不能进入超声波清洗机,否则容易造成电极短路和电机损坏,因此通常采用手工清洗法,先用高压水枪初步清洗动力系统手柄内部管腔,去除血液、粘液等残留物,再用50ml针筒抽取多酶清洗液,从连接吸引器的一端冲洗,等待约15s,再次注入多酶清洗液,等待15s,再用蘸有多酶清洗液的长软毛刷刷洗手柄管腔,整个过程始终保持刀头连接口处向下,防止水倒流进入马达手柄。最后再用高压水枪清洗,在连接吸引器的一端以360?旋转清洗,保证管腔内部每个角落的清洁。动力系统手柄表面用蘸有酶清洗液的纱布擦拭,去除污渍和血迹,再用清洁的湿纱布擦拭2遍。清洗完毕将手柄管腔内的水分甩干,用湿的长棉签反复擦拭动力系统连接刀头的一端,直到棉签表面没有血迹为止。②干燥:用毛巾擦干表面水分,使用高压气枪对准动力系统连接吸引器的一端,向管腔内释放压缩空气,直到水没有从手柄缝隙冒出。③包装:物品必须充分干燥后再进行包装,采用低温等离子体专用纸塑袋包装,包内放化学指示卡,灭菌后注明有效期为6个月。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0.6c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两端各≥2.5cm。④装载:纸塑袋可侧放或平放,面朝同侧,并保证各物品间有缝隙,有利于过氧化氢的扩散;灭菌物品勿超出器械架范围,勿碰触舱门、舱底部及等离子电极网,勿遮盖过氧化氢监测灯,否则会影响等离子体的释放、过氧化氢的雾化及监测。1.2灭菌过程

动力系统灭菌时选择标准模式,耗时28min。每个灭菌过程都有程序自动控制。灭菌前检查等离子体灭菌设备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勿任意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关机>24h,否则会导致机器真空泵损坏。放置待灭菌的物品,关闭舱门。点击笔点击进入备用状态,随意点击蓝色屏幕,使其进入下一级菜单。输入操作者及密码。进入灭菌周期模式选择,点击“标准循环”,并确认。如设备内无灭菌剂,需要插入新卡匣时,屏幕上会显示,可在机器上方插入孔插入,设备会进入已选择的灭菌循环。屏幕上方显示倒计时所剩时间,下方显示完成灭菌周期的百分比。灭菌循环正常运行结束后,出现绿色屏幕,并闪现“灭菌循环成功结束”字样,按“完成”键,确认灭菌完毕。设备将自动打印灭菌循环记录。设备门锁自动打开,取出物品后应检查灭菌物品包外及包内的化学显示剂是否均匀变成黄色。

1.3灭菌效果监测

1.3.1物理监测灭菌完成自动打印,打印内容将显示整个灭菌过程。内容包括:运行次数、运行状态、日期、压力值、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运行时长和灭菌全过程等,保留打印记录留档。

1.3.2化学监测每个纸塑灭菌包装袋上有化学指示条,包内放化学指示卡,灭菌成功后由灭菌前的紫色转变为灭菌后的黄色。

1.3.3生物监测每日第一次灭菌循环同时做生物监测,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包装后与待灭菌物品一起置于灭菌舱下层内角。灭菌后取出,在拆除外包装袋前,将生物指示剂顶盖完全下压直至固定住,并且完全盖住瓶身的黑线。再取一支新的指示剂做对照,同时夹碎两支指示剂放入55 60?恒温生物培养箱,24h后观察结果。灭菌后的生物指示剂培养基保持紫色不变视为无孢子生长,灭菌有效;阳性对照培养基为黄色表示细菌生长。培养后的生物指示剂必须在24h内焚烧或经高压灭菌后丢弃在医疗垃圾处理箱内。

1.3.4无菌检验对灭菌后的动力系统进行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动力系统手柄的内脏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生理盐水溶液,从待检手柄的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h内检测,以无菌生长为合格。

1.4记录保存

由灭菌操作员填写记录,包括灭菌物品及数量;灭菌操作者;灭菌袋、化学指示胶带、指示卡、灭菌剂的有效期;每天第一舱生物检测结果;灭菌结果打印记录单。以上作为灭菌物品质量的逆向追踪依据。

2结果

对320例行鼻内镜手术所用的动力系统应用此灭菌方法,灭菌化学指示卡及包装袋上化学指示条变黄色,生物箱培养阴性,动力系统灭菌效果细菌培养监测阴性,无细菌生长。

3讨论

低温等离子灭菌是一种低温、干燥、快速、环保无毒、效果可靠的灭菌方法〔1-2〕,其灭菌周期短,只需普通的工作室和普通的电压,不需蒸汽、水以及特殊的通风排水设备,灭菌过程最终产生少量的水蒸汽和氧气〔3〕,无毒物残留与排出,对病人、医务人员、环境更加安全。灭菌设备的灭菌温度为45 50?,灭菌过程温和,对动力系统精密器械无任何损

·

559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年第32卷第9期

坏。该灭菌方法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周转率和使用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和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灭菌方法。由于其灭菌条件严格,因此操作者需认真执行器械清洗消毒规范,使灭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发挥新的灭菌技术的优越性。①指定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每半年指定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进行保养维修,保证机器正常运转。②严格规范清洗操作流程,正确清洗器械是灭菌前的关键步骤。操作人员应严

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流程操作〔4〕

,避免因清洗不彻底,有机物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③动力系统内部清洁后及时干燥尤为重要。不及时干燥,管腔内部残留的水分非常容易从内部缝隙进入马达导致生锈,影响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灭菌前干燥不彻底,会导致抽真空过程受阻,使灭菌舱压力无法降低到所需指标,循环自动取

消。④选择专用的纸塑袋包装,以保证过氧化氢等

离子体的穿透。⑤正确合理的装载是安全有效灭菌的基础。最大装载量<80%,以免物品过多影响等离子的产生和扩散,导致灭菌循环终止。

参考文献

〔1〕庄水华,刘承军,郑培英.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

的应用[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331.〔2〕孙玲,韩晶,赵莉,等.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手术室的使用效

果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85-3586.

〔3〕刘玉红,许多朵.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方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与管

理[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56-357.〔4〕黄昕,李洁,李思,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机灭菌效果及

有机物对其影响[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35-37.(收稿日期:2014-11-15)

【信息交流】

白鲜皮水提液的杀菌效果观察

羽,徐

威,马淑坤1

徐世义(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

1沈阳医学院)

关键词

白鲜皮;消毒剂;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中图分类号:Q8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658(2015)09-0956-02

〔通讯作者〕徐世义,Email :gzweishengwu@126.com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为芸香科白

鲜属植物,生长于山坡丛林中,我国辽宁、甘肃、陕西、安徽、河北等省均有分布。白鲜的干燥根皮即为传统中药白鲜皮,具有抗菌抗癌、祛风解毒、清热燥湿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

和湿疹等,并对心血管及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1,2〕

。本研究以白鲜皮水提液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白鲜皮购于安国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

司。试验指标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埃希菌(8099),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和黑曲霉(ATCC 16404),由沈阳药科大学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

白鲜皮水提液的制备取白鲜皮200g ,加适

量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60min 、

40min 和20min ,用8层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500

ml ,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1.2.2

菌悬液的制备取各试验指标菌进行单个菌落分离培养,然后选取单个典型菌落分别接种营

养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接种沙堡培养基)斜面。将新鲜斜面上的菌苔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洗下并稀

释至1?108 5?108

cfu /ml ,备用。1.2.3

芽孢悬液的制备取已经活化3代的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液体培养物3ml ,接种于罗

氏瓶中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置于37?恒温培养箱

内连续培养8d 。采用孔雀绿法进行芽孢染色,当芽孢形成率达95%以上时,即可进行芽孢悬液的制备。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30ml 轻轻推刮下菌苔,集中于一含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振摇30min ,分散培养物,使成均匀悬液。将盛装上述悬液的三角瓶置于45?水浴中24h ,使菌自溶断链分散成单个

·659·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5;32(9)

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形区域称 为“危险三角区”。 3.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嗅沟或 嗅裂,此部位的鼻黏膜称为嗅区黏膜。 5.鼻腔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6.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个部分。 7.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1)腺样体: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称腺 样体; (2)咽鼓管咽口; (3)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为咽隐窝,是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8.口咽: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9.喉咽: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会厌、杓会厌皱襞和杓状软骨,其所围成的入口称为喉入口; 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10.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言语形成 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11.喉软骨:单个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 较小的有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中线的标志;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此软骨是喉 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 常可引起喉狭窄。 12.喉肌 (1)使声门张开的肌肉:环杓后肌; (2)使声门关闭的肌肉:环杓侧肌和杓肌; (3)使声带紧张的肌肉:环甲肌; (4)使声带松弛的肌肉:甲杓肌。 13.喉腔:喉腔上界为喉入口,下界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被声带分 隔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14.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 15.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16.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7.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 18.听骨:为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 连而成听骨链。 19.小儿咽鼓管短而宽,又接近水平,故小儿咽部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20.内耳又称迷路,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21.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和平衡。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气导)和骨传导(骨导)。(2)耳聋的分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耳聋。 (3)平衡功能: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维持。 22.气管 (1)气管是由软骨环、平滑肌、黏膜及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由10—20个马蹄形透明软骨环构成支架;

头部地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课题: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头部的骨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10. 颏隆凸11. 犬齿隆凸12. 斜线13. 颞线14. 乳突15. 顶丘16. 顶结节17. 上项线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四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复习咽科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情景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耳的应用解剖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 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止于鼓膜。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 鼓室由外、内、前、后、顶、底六个壁组成。外壁为鼓膜, 鼓膜的标志有:光锥、锤骨柄、锤骨短突、脐部 咽鼓管的特点: 1.平时闭合,当打哈欠、吞咽时开放。 2.小儿的是宽、短、平直。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二、耳的生理 1.听觉生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传入内耳,通常以空气传导为主。 2.平衡生理人类靠前庭、视觉和主体感觉三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节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鼻的解剖 鼻分三个部分:外鼻、鼻腔、鼻窦 外鼻由骨性支架和软骨支架组成。 外鼻的标志:鼻根、鼻梁、鼻尖、鼻小柱,鼻背、鼻唇沟、鼻翼、前鼻孔。 外鼻的特点:1鼻骨下端薄而宽。2鼻尖及鼻翼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粘连紧密,含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3面部静脉缺少瓣膜。 鼻腔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始于前鼻孔,止于鼻阈。 固有鼻腔习称鼻腔,始于鼻阈,止于后鼻孔。有顶、底、内、外四壁。 内壁即鼻中隔,前下方为易出血区。 外壁为鼻腔的重要部位,有三个鼻甲,三鼻道(有鼻窦开口、鼻泪管开口),鼻丘,鼻咽静脉丛。 总鼻道:指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空隙。 嗅沟(嗅裂)中鼻甲游离缘与鼻中隔相对处之间的空隙。 鼻腔粘膜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 鼻窦共有四对,即额窦、筛窦(分前组、后组)、上颌窦、蝶窦。按开口的位置分前组鼻窦和后组鼻窦。 二、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调温、调湿、清洁)嗅觉功能共鸣作用反射功能 第三节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咽的分部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隐窝腺样体 口咽部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细胞 喉咽部梨状窝会厌谷 二、咽的筋膜间隙 咽后间隙咽旁间隙扁桃体周围间隙 三、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组织极其丰富,呈滤泡状、束状、团状,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进口处,呈团状的淋巴组织称为扁桃体。) 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 腭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积聚) 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 咽淋巴内环由咽、腭、舌、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组成 咽淋巴外环由咽后、下颌角、下颌下、颏下淋巴结组成 四、咽的生理功能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E ) A 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 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鼻甲曲线反常 C 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 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 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 2.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 ( D ) A 眼动脉 B 筛前动脉 C 上颌动脉 D 蝶腭动脉 E 眶下动 3. 最容易侵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引起出血和血栓性颈内静脉炎的是D A.扁桃体周围脓肿 B.咽后脓肿急性型 C.咽后脓肿慢性型 D.咽旁脓肿 E.脓性下颌下炎

4.出生后最有可能感染的鼻窦是: A A.上颌窦及筛窦 B.筛窦及蝶窦 C.上颌窦及蝶窦 D.筛窦及额窦 E.上颌窦及额窦 5.咽淋巴内环中最大的淋巴组织是D A.腺样体 B 咽鼓管扁桃体 C 咽侧索 D 腭扁桃体 E 舌扁桃体 6.前上型扁桃体周脓肿穿刺的正确部位是A A.脓肿最隆起处 B 悬雍垂尖端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 C悬雍垂底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上1cm D 扁桃体上窝 E 腭舌弓上缘 7.根据鼻窦炎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炎不伴息肉属A A.1型2期 B.1型3期

C.2型2期 D.2型3期 E.3型 8.鼻咽癌颈淋巴转移首发于D A颌下淋巴结 B 颈深淋巴结下群 C 颈深淋巴结中群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颏下淋巴结 9.声门上区的淋巴主要汇入D A颈深淋巴结下群 B 气管前淋巴结 C 喉前淋巴结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颈深淋巴结中群 10.哪项不是小儿喉解剖的特点E A位置较成人高 B 软骨较成人软 C 声门较成人小 D声带较成人短 E 结缔组织较成人多,不易发生炎性肿胀 11.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是B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一、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gy, Otorhinolaryngology)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一门科学。由于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相互紧密联系,又多为深在细小腔洞,都必须借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辩认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40多年来,尤其是近10余年以来,由于鼻神经外科和耳科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与颌面、颈胸外科以及颅底外科的关系日益密切,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二、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吞咽及免疫防护等重要生理功能,与人的生命攸攸想关。这些部位的疾病可影响到全身,全身许多疾病也会表现在这些局部。因此,在学习和从事本专业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由局部联系到全身,又由全身考虑到局部,从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三、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仪器频频问世,不断推动着耳鼻咽喉科学的前进。如内耳超微结构、内耳微循环、内耳淋巴液的微量分析、位听系统生物电活动、声导纳、电反应测听、眼震电图、人工耳蜗、CT 扫描、磁共振成像(MRI)、鼻阻力计、鼻声图仪、光导纤维内窥镜、频闪喉镜、

耳鼻咽喉显微外科、鼻窦内窥镜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等新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新局面,也不断促进了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及颅底、侧颅底、颈部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1.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 2.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 3.掌握“四炎一聋”、三大恶性肿瘤(上颌窦癌、鼻咽癌和喉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掌握耳鼻咽喉外伤的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 5.掌握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异物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预防知识; 6.耳源性颅内并发病、鼻出血、喉源性呼吸困难、梅尼埃病及眩晕、鼻源性头痛等,以及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和症状亦在了解和熟悉之列,可作总的介绍或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7.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8.掌握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原理及基本特点。 9.了解颅底,侧颅底疾病的处理。 本大纲是结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七年制及八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为基点进行编制的。基于七、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除上述指出预习内容、注明参考用书外,并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耳鼻咽喉科专业外语词汇。

咽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咽部的解剖及疾病 2014-2015(一)临专、口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某某某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授课老师王晓凤,今天我们学习咽部的解剖,请大家看幻灯片。 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如下: 1、咽的分部 2、咽壁的构造 3、咽的淋巴组织 4、咽的血管及神经 5、咽的生理学 6、咽部疾病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两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一)鼻咽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 ⑴鼻咽部上壁后部的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 ⑵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⑶咽鼓管咽口咽腔经此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二)口咽 口咽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 腭扁桃体位于扁桃体窝内,是淋巴上皮器官,具有防御功能。 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三)喉咽 喉咽是咽的最下部,稍狭窄,上起自会厌上缘平面,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喉咽部的前壁上份有喉口通入喉腔。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为异物常滞留之处。 (四)咽壁肌 咽肌为骨骼肌,包括咽缩肌和咽提肌。咽缩肌包括上、中、下3部,呈叠瓦状排列,即咽下缩肌覆盖于咽中缩肌下部,咽中缩肌覆盖于咽上缩肌下部。当吞咽时,各咽缩肌自上而下依次收缩,即将食团推向食管。咽提肌位于咽缩肌深部,肌纤维纵行,起自茎突(茎突咽肌)、咽鼓管软骨(咽鼓管咽肌)及腭骨(腭咽肌),止于咽壁及甲状软骨上缘。咽提肌收缩时,上提咽和喉,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食团越过会厌,经喉咽进入食管。 (五)咽壁分层 咽壁从内至外有4层,即黏膜层、纤维层、肌层和外膜层。其特点是无明显黏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黏膜层紧密附着。 1、黏膜层咽的黏膜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黏膜连续。鼻咽部的黏膜主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E ) A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鼻甲曲线反常 C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 2.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D ) A眼动脉 B筛前动脉 C上颌动脉 D蝶腭动脉 E眶下动 3.最容易侵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引起出血和血栓性颈内静脉炎的是D A.扁桃体周围脓肿 B.咽后脓肿急性型 C.咽后脓肿慢性型 D.咽旁脓肿 E.脓性下颌下炎

4.出生后最有可能感染的鼻窦是:A A.上颌窦及筛窦 B.筛窦及蝶窦 C.上颌窦及蝶窦 D.筛窦及额窦 E.上颌窦及额窦 5.咽淋巴内环中最大的淋巴组织是D A.腺样体 B咽鼓管扁桃体 C咽侧索 D腭扁桃体 E舌扁桃体 6.前上型扁桃体周脓肿穿刺的正确部位是 A A.脓肿最隆起处 B悬雍垂尖端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 C悬雍垂底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上1cm D扁桃体上窝 E腭舌弓上缘 7.根据鼻窦炎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炎不伴息肉属A A.1型2期 B.1型3期 C.2型2期

D.2型3期 E.3型 8.鼻咽癌颈淋巴转移首发于D A颌下淋巴结 B颈深淋巴结下群 C颈深淋巴结中群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颏下淋巴结 9.声门上区的淋巴主要汇入D A颈深淋巴结下群 B气管前淋巴结 C喉前淋巴结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颈深淋巴结中群 10.哪项不是小儿喉解剖的特点E A位置较成人高 B软骨较成人软 C声门较成人小 D声带较成人短 E结缔组织较成人多,不易发生炎性肿胀11.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是B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全长约12CM。前面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咽的分部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一、鼻咽(上咽) 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前方正中为鼻中隔后缘,两侧为后鼻孔,后面平对第 1、2颈椎;顶部由蝶骨体、枕骨底部构成,后壁呈穹隆状。腺样体(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咽鼓管扁桃体 二、口咽(中咽) 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部,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 2、3颈椎体,粘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腭舌弓腭咽弓悬雍垂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腭(硬腭、软腭)舌扁桃体 三、喉咽(下咽) 位于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3~6颈椎;前面为由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喉口,与喉腔相通。其下方为食道入口。会厌舌会厌外侧襞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梨状窝环后隙 咽壁的构造 一、咽壁的分层

咽壁从内至外有4层,即粘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特点是无明显粘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粘膜紧密附着。 1、粘膜层 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粘膜连续。鼻咽部的粘膜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混合腺。口咽和喉咽的粘膜均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喊丰富的粘液腺、浆液腺和大量的淋巴组织。 2、纤维层 又称腱膜层,主要由咽颅筋膜构成,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上厚下薄,两侧的纤维组织在后壁正中线上形成咽缝,为咽缩肌附着处。 3、肌肉层 按其功能的不同分3组: (1)咽缩肌组: 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共同收缩时可使咽腔缩小。 (2)咽提肌组: 包括茎突咽肌、咽腭肌和咽鼓管咽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封闭喉口,开放梨状窝,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以协调吞咽动作。 (3)腭帆肌组: 包括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舌腭肌、咽腭肌和悬雍垂肌。上提软腭、控制鼻咽峡启闭、分隔鼻咽和口咽的同时,也可使咽鼓管咽口开放。 (4)外膜层又称筋膜层,系颊咽筋膜的延续。二、筋膜间隙 1、咽后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