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四》讲义

第一讲富楼那之疑

【内容简介】

本讲所阐述,为佛祖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佛提出的问题。

富楼那问佛:“本体既是本然清净,何以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等万有的世界物象?而且有时间空间性的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呢?又如上面佛所说的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性,也都是自性本体的功能,圆融无碍。充满整个虚空宇宙间,湛然常住。假若地的性能遍满虚空间,何以容纳水的存在?如果水的性能遍满虚空间,火的性能就根本生不起来。怎样可以说明水火两种性能都遍满在虚空,而且并不冲突呢?再者,地的性能是障碍的。空的性能是通达的。两种性能绝对相反,怎样都充满在宇宙间呢?”

【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兰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讲义提要】

富楼那,义为满,乃其父名。弥多罗尼义为慈,乃其母名,故称满慈子。释尊授记其将成佛,名为法明如来。

大威德世尊:释尊有折服、消除妄想之大威力之勇。并有法身大慈之德,必须慈威兼具,始能度众生。

第一义谛:上契至高法理,下契劣根众生,循循善诱。富楼那已断见、思惑,断掉世间之见惑思惑,证得人空,除却枝末无明。但对于理上,万法所以生起之原始一念,根本无明。仍未证得。此即佛法之第一义谛。

习漏未除:漏即诸烦恼。因有我执,而有四相,而生分别而有烦恼。生活中,已将“自我”习惯作为主宰、中心。人人为我而工作,而生活,而争夺,而占有。于是烦恼不断。

诸有为相,满慈子已瞭知如来藏空性,但我执在,诸相便俱有为,使俱缘生缘灭,无法解释世间诸相之生灭现象。如何见空?如何空?

第二讲五行生克

【内容简介】

关于世界的构成,我们惊人地发现,中西方的圣人竟然是如此的相同。中国讲五行相生

克,世尊也如是说。世尊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种性的本能妄动,交互发生作用。能且递相变易,互为种因。以此因缘,物质世界便相续不断地存在。

【经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乾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讲义提要】

心、意、识,集起为心,了知为意,分别为识。

明体达用,空即是色。以用达体,色即是空。

张拙秀才悟道诗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斜,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五行生克——金木水火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第三讲人类社会

【内容简介】

在本讲中,叶曼先生先带领大家复习了一下上两讲的内容,接着开始解读经文,为大家解释生命世界的成因——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受业力的支使,各自追逐着,飞潜浮沉在世间。由于这种因缘,所以众生世界相续不断地存在。

【经文】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讲义提要】

本讲无讲义

第四讲复习前三课

【内容简介】

因为接下来要讲的二十五圆通均是以佛教哲学中世界构成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叶曼先生在本讲中又带领大家复习了一下前三课的内容。叶曼先生通过解释物质世界的构成、众生万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构成三方面,为我们得出“利人才能利我”的价值观。

【经文】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兰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乾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

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讲义提要】

中道:不滞有为,故非因缘。不堕无为,故非自然。

聻:鬼死为聻。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杜顺和尚之法界颂。

不落有无,故曰清净。未尝不有无,故曰本然。

清净:则非因缘所染。本然:则非和合所成。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心指根性,量指心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目前所现之相。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指如来藏中未发之理,性本自空,不必析色成空。性本自色,不必含空成色。

全相全性,圆融无碍。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临济答僧问:“一念心疑被地碍,一念心爱被水溺,一念心瞋被火烧,一念心喜被风飘。若能如是念得,不被境缚……如今听法者,不是你四大,是能用你四大。如是见得,乃能去住自由。”

圆实菩萨,循大自在,发十玄妙用。

颇罗堕:巧智者,工艺人。旃陀罗屠夫,严帜。

昏迷:无明障心故昏,真智不起故迷。见大藏性,寂而常照,无能无所。

沉沦:溺于权见,及不了义。

随其心净,即国土净。

背觉合尘,即发尘劳;背尘合觉,故发真如。

悟时业障本空,不悟还须偿旧业。

长沙景岑法师偈:“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境是真心。身界二尘无实相,分明达此是知音。”

现量(因明三量:现量、比量、圣教量)

性境(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识动见澄:识有分别,故动;见无分别,故澄。

见大。前五识。

识大。第六识。

会相归见(见大)会相归识(识大)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性中相知——问梅涎出。用中相背——耳不能看。

性识明知:清明起知,不于情起,故称性识。

觉明真识:清觉生明,不于境生,故称真识。

含吐:含即包含,吐即起用。

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生种子。

无法不真(体)无法不为(用)

第九识——性。转第八识而成。

第五讲中道人生

【内容简介】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道,是天下之正道。如何在生活中,工作中秉持中道,是最难的。在本讲中,叶曼先生用自己百年凝练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如何秉持中道。

【经文】

本讲无经文

【讲义提要】

中道:不滞有为,故非因缘。不堕无为,故非自然。

聻:鬼死为聻。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杜顺和尚之法界颂。

不落有无,故曰清净。未尝不有无,故曰本然。

清净:则非因缘所染。本然:则非和合所成。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心指根性,量指心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目前所现之相。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指如来藏中未发之理,性本自空,不必析色成空。性本自色,不必含空成色。

全相全性,圆融无碍。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临济答僧问:“一念心疑被地碍,一念心爱被水溺,一念心瞋被火烧,一念心喜被风飘。若能如是念得,不被境缚……如今听法者,不是你四大,是能用你四大。如是见得,乃能去住自由。”

圆实菩萨,循大自在,发十玄妙用。

颇罗堕:巧智者,工艺人。旃陀罗屠夫,严帜。

昏迷:无明障心故昏,真智不起故迷。见大藏性,寂而常照,无能无所。

沉沦:溺于权见,及不了义。

随其心净,即国土净。

背觉合尘,即发尘劳;背尘合觉,故发真如。

悟时业障本空,不悟还须偿旧业。

长沙景岑法师偈:“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境是真心。身界二尘无实相,分明达此是知音。”

现量(因明三量:现量、比量、圣教量)

性境(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识动见澄:识有分别,故动;见无分别,故澄。

见大。前五识。

识大。第六识。

会相归见(见大)会相归识(识大)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性中相知——问梅涎出。用中相背——耳不能看。

性识明知:清明起知,不于情起,故称性识。

觉明真识:清觉生明,不于境生,故称真识。

含吐:含即包含,吐即起用。

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生种子。

无法不真(体)无法不为(用)

第九识——性。转第八识而成。

第六讲世界形成

【内容简介】

在本讲中,叶曼先生从本体“性”觉出发,借由富楼那之问,解释世界的成因。古往今来之时间,十方徧彻之空间,都是因我们本觉所发的同异之念,都是能所两种妄立。

【经文】

本讲无经文

【讲义提要】

释尊解说富楼那之问

一问: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周而复始。

二问: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但地性障碍,空性虚通,水火相凌、相灭,如何并存?

佛先为宣说“本体”之性觉,其相湛明,不必再加明,而称明觉,觉有所明,便有能所,能所妄立,而有同异,同异发明,交错扰乱,相待成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而有尘劳(物质)、烦恼(心理),如是起为世界。

世即时间,而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即空间,而有东南西北四方、四隅及上下、十方。

静为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三世、十方各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相扰,而成尘劳(物质)、烦恼(心理)。有同有异便有对立相待,而成摇,摇乃生风,风生有碍,而有坚明,而成金轮。风金相摩,而有火,火性宝明而有润,于是生水。水火相成、互灭,火升水降,升降之间而有动静,静为虚空,动生能力。有物质,有能力,而有根尘,有能有所而世界。

在此本觉,无同异之本体。真如中因同异相斥,又相吸,而生万法万相。因生成,故有衰减,皆是本体之显相,因此而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灭。而生七情六欲,而有烦恼,烦扰是事体,恼爱是情理。人只一生,便在此烦扰、恼爱中度过,而生死,而造业,而有爱恨情仇,而因果相续。

世尊先说四谛,苦、集、灭、道。再说十二因缘及修行之道。小乘自度,大乘度众,而有六度,而能达致波罗蜜多。由生灭、轮回、八苦之此岸,度达不生不灭、涅槃之彼岸。自度而又度众,是即菩萨。菩提自觉,萨多有情而度众。

佛在说法中,主要为因果、报应皆是自作、自受,无主宰,非自然。故非宗教,非哲学。是人人具足之圆明本性。此根本圆明之真如,常住不坏,因个人之造业,而有因果,而必报必应。

人之根性不同,乃因个人之行为而各异。一念回真,便有本觉。一念欲起,烦恼滋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空。

第七讲同异之辨

【内容简介】

在本讲中,叶曼先生告诉大家,世界之形成,社会之组合,都在于同异二字:有我则有他,有人则有非人,有生物则有非生物,这都是我们内心趋同去异的结果。因此世尊在阐述“本体”性觉的时候,不同意这一“本体”的属性是妙、明的,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同异的思维给我们认识社会带来障碍。

【经文】

本讲无经文

【讲义提要】

释尊解说富楼那之问

一问: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周而复始。

二问: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但地性障碍,空性虚通,水火相凌、相灭,如何并存?

佛先为宣说“本体”之性觉,其相湛明,不必再加明,而称明觉,觉有所明,便有能所,能所妄立,而有同异,同异发明,交错扰乱,相待成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而有尘劳(物质)、烦恼(心理),如是起为世界。

世即时间,而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即空间,而有东南西北四方、四隅及上下、十方。

静为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三世、十方各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相扰,而成尘劳(物质)、烦恼(心理)。有同有异便有对立相待,而成摇,摇乃生风,风生有碍,而有坚明,而成金轮。风金相摩,而有火,火性宝明而有润,于是生水。水火相成、互灭,火升水降,升降之间而有动静,静为虚空,动生能力。有物质,有能力,而有根尘,有能有所而世界。

在此本觉,无同异之本体。真如中因同异相斥,又相吸,而生万法万相。因生成,故有衰减,皆是本体之显相,因此而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灭。而生七情六欲,而有烦恼,烦扰是事体,恼爱是情理。人只一生,便在此烦扰、恼爱中度过,而生死,而造业,而有爱恨情仇,而因果相续。

世尊先说四谛,苦、集、灭、道。再说十二因缘及修行之道。小乘自度,大乘度众,而有六度,而能达致波罗蜜多。由生灭、轮回、八苦之此岸,度达不生不灭、涅槃之彼岸。自度而又度众,是即菩萨。菩提自觉,萨多有情而度众。

佛在说法中,主要为因果、报应皆是自作、自受,无主宰,非自然。故非宗教,非哲学。是人人具足之圆明本性。此根本圆明之真如,常住不坏,因个人之造业,而有因果,而必报必应。

人之根性不同,乃因个人之行为而各异。一念回真,便有本觉。一念欲起,烦恼滋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空。

第八讲一念世界

【内容简介】

在本讲中,叶曼先生引临济禅师偈曰:“一念心疑被地碍,一念心爱被水溺,一念心嗔被火烧,一念心喜被风飘。”但是,这个心又在何处呢?让六根、六尘同时起作用的那个东

西,又是谁呢?

【经文】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徵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讲义提要】

中道:不滞有为,故非因缘。不堕无为,故非自然。

聻:鬼死为聻。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杜顺和尚之法界颂。

不落有无,故曰清净。

未尝不有无,故曰本然。

清净:则非因缘所染。

本然:则非和合所成。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心指根性,量指心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目前所现之相。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指如来藏中未发之理,性本自空,不必析色成空。性本自色,不

必含空成色。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第九讲富楼那再问

【内容简介】

今天是叶曼先生本年度最后一讲,下次开讲定于明年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周二。叶曼先生反复说:“我希望我能挺过今年这一关,明年再为大家讲《楞严》。”叶曼先生无我无私的精神,让在座同学纷纷落泪,讲堂上数度响起掌声。

【经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徵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

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讲义提要】

富楼那再问

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何当复生?

此妙明觉体,本来自妙,无世界之碍;本来自觉,无众生之迷;本来自明,无业果之昏(此即佛说世界、众生、业果三颠倒)。此妙觉之体,不增不减,平等不二。兹则无因无故,忽然生出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此乃满慈就佛所说提出问题。众生迷妄无状忽生,乃是因“性”有“始”,为来已得,妙空明觉。妙空者,妙性真空,恢复其本来无一物之本体;明觉者,虚空灵觉照,还其本具能生万物之照体,则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以又生起?此乃怀疑诸佛之果德有终。

正如《圆觉经》,金刚藏菩萨所问:“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而有一切无明?若诸无照众生本有,何以佛又说众生本来成佛?若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则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世尊答曰:“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此答妙在佛示我、人时时皆在轮回。四喻就生灭之见而破立,更透澈。

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此迷即指最初一念无明妄动,为诸法生起之因。而无明则无所因,只是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故曰无状。此无明既已无根,亦无自体,不可能“因自生自”,是以此迷之生,不是因迷而生。

悟非生造,云何因悟?悟、迷乃相背者,有为明悟,悟非由明而生。迷何以因悟而生?若有人问“无明因明而起,云何不可迷因悟出”,须知非“真”能起妄,乃是妄依真起,为镜之显影,是影依镜起非镜生影,影迹不留,镜体自正。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此世尊之第一喻。喻觉不复迷,此无明之迷,既不以自体为本,迷不自生;亦不以觉性为本,悟非生迷。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迷毕竟元空,自然更无所因。众生在迷,所贵在一觉。众生造方之时,似有迷觉,因其本觉,在迷亦未灭失,故曰似迷。觉时亦无觉体,只是经悟人指点明白,方所不复迷。迷大则迷自灭,一灭永灭,觉不再生迷。正如人既知方所,便知去向,不复再迷。迷时似有迷觉,觉悟后永不生迷。

第十讲课堂问答

第十一讲二十五圆通

【讲义提要】

圆通——圆满、通达,圆面积等于πr2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对六尘,所能发生之识

三个根、尘、识所生起之作用,而能见、闻、嗅、尝、感、知共十八个(又称十八界)

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

生起作用必须有物质、有精神。

“六根”、“六尘”、“六识”加上“七大”共计二十五个

物质是由四大形成,即地、水、火、风。

地坚实、水流动、火炽热、风流动。

物质四大必须有“空”间,故将“空”称为第五大

精神方面离不开心、意、识。集起为心、了知为意、分别为识。

“记起来了”是心、“明白了”是意、“喜欢它、讨厌它”是识。

修行就必须用自身所具有之物质、精神对外尘所生起之意识而发现一切俱在不停止的“变”,世界的时间、空间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变”。

十八:六根、六尘、六识

七大:地、水、火、风、空、见(闻、觉、知)、识(八识)

八识六根所起之六识加上“我识”(第七识——末那识),总共而成藏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